『壹』 都说世态炎凉,可总有人选择善良
都说世态炎凉,可总有人选择善良
一
印象中的流浪汉有着邋里邋遢的穿着,一头油腻到打结的头发,穿着一双破洞脏鞋,神情呆滞麻木,四处在城市的垃圾箱里翻吃的,翻穿的。
每当夜晚时,各大公园天桥都可以看见他们裹着纸箱,蜷缩着身体睡觉。
有位流浪汉却做了一件与自身不相符合的事情,有位从内蒙古流浪到湖南的流浪汉何某,在流浪过程中捡到了一个钱包,包内有2000元现金,银行卡等。
这时这位流浪汉何某已经两天没有吃饭,身上也没有一分钱,何某正是需要金钱的时候。
常人两天没有吃东西并且身无分文,捡到一笔钱可能会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先用包里的钱去买食物,事后跟失主解释得到谅解,但何某却先上交了钱。
当民警询问具体原因后,得知何某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好心的民警便为其准备了午餐。
又凑了几百元钱追着给他,何某吓坏了不敢接钱,直到公安局说是拾金不昧的奖励,何某才肯收下。经过寻找,失主已领回钱包。
卢梭说: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何某虽然生活陷入了窘迫,但他的善良却从没有陷入困境,在饥寒交迫面前面对金钱的诱惑。
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善良,没有因为金钱迷失自己的心,虽然现在何某还在流浪,相信命运从来不会苛待一个真正善良的人。
在饥寒交迫面前,流浪汉可以选择善良,选择遵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种做法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人在面临命运的考验时,做的决定会决定一生的发展,流浪汉当然可以拿着这笔钱远走高飞,但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流浪汉可能一生都要为这笔钱内疚不安。
一个人的善良不是外表上仁慈热心,也不是嘴上说着要善良,暗地里却做着残忍的事情。一个人最好的善良就是不用太多语言,而是用心脚踏实地的去做才叫善良。
善良是一种可以让人越人之间建立美好关系的桥梁。 这位流浪汉的事情经过网上的爆光后,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心,甚至有网友要给流浪汉提供就业机会。
善良也许没有让流浪汉过上富裕的生活,但足以使流浪汉精神和物质都富足。
二
善良是一个人道德底线的秤杆。人心要是偏向私心多一点,道德底线就会歪,有人因为一个手机选择了私心,从此让善良跌入黑暗深渊。
宁波警方在官网上通报了一则消息引起网友们的热议,原因竟是一部手机。
刚工作不久的小徐在上班路上丢了一部苹果手机,在朋友的帮助下联系上了捡到手机中年的妇女。小徐问对方归还手机时,中年妇女趁机开口就要2000元的酬谢费。
双方碰面后,小徐说最多只能酬谢500元,并购买一箱新鲜杨梅送给对方。但对方一口拒绝,拒不归还手机。
无奈之下,小徐选择报警,不料那名中年妇女气急败坏之下,突然怒砸手机,把小徐手机屏幕砸得稀巴烂。
中年妇女在摔手机前只说一句话,你爱要要,不要拉倒!去买一个不还是要贵啊?拿去卖也不止这个钱!”
事后小徐拿着被摔坏的手机去店里维修,花了300元换了一个屏。
捡到别人的手机,不应该主动归还吗?
怎么好意思理直气壮的要求别人给自己金钱,才能拿回手机。索要酬金不成边怒砸人别人的手机,这位中年妇女的行为引起了各方关注。
律师说:捡到手机的女士有义务归还手机。归还过程中,在双方你情我愿的前提下,失主可以给捡到者一定的补偿。
如果失主不愿意补偿,捡到者不可以强行索要。如果捡到者拒不归还,则属于不当得利,失主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返还;如果失物价值超过了2万元,则涉嫌非法侵占,捡到的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这位中年妇女没有想到一时糊涂却让自己臭名远昭,甚至背上官司,邻居街坊都知道了自己,以后谁还会跟她来往。
著名作家毛姆说: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壮举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
只因一部捡来的手机,中年妇女的下半生都会被这部手机折磨着,没索要到金钱后怒砸手机,摔坏的不止是手机的屏幕,更是摔坏自己做为人的良知和脸面。
摔坏手机屏幕可以换新维修,但手机的内部受到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
中年妇女以后在面对手机时都会想起曾经做的事情,良心会永远反复重播着她摔碎手机那一刻的表情。
善良是一种让自己让别人美好的选择,中年妇女捡到手机的第一时间可以选择上交警方或者是等待失主,让失主开心也让自己快乐。
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就算暂时存放在你这里,也终究是别人的。
三
亚马逊创始人说: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善良比聪明更难。
在微电影(另一只鞋子)里,虽然只有4分钟的微电影,没有一句台词,但却为我们诠释了真正的善良是什么。
人来人往的街上,小男孩mark坐在墙角,对着自己那双破旧鞋发愁。他是个穷小子,父母忙着讨生计,没人顾得上他的鞋子还能不穿,他到底有多需要一双新鞋。
他发呆时无意总看见人群里一个小男孩(jan)走过来一双闪亮的黑皮鞋,jan很爱护这双皮鞋,边走边擦拭着新皮鞋。
mark对jan的皮鞋眼里充满渴望,羡慕,惊艳,没有人比mark更需要一一双新皮鞋。
火车马上就要开动了,jan的爸爸拉着他拼命的往前挤,在拥挤的人群中,jan的一只鞋子不幸被挤下来,他想回头去捡,但火车已经启动。
这只鞋竟然被人挤到mark身边,他愣了一下,跑过去,小心翼翼地双手捧起,充满仪式感。只不过是一只普通的鞋,却被他视作珍宝。
他一定开心坏了吧!渴望的东西就在眼前,可以有一只新鞋了。但Mark没有丝毫犹豫,立马追了上去,要把东西物归原主。
mark跟着火车跑了好久好久,已经累到虚脱,而车子也渐行渐远、渐行渐快。
jan也急得快要从火车上跳下来,努力伸手去够。可是,真的拿不到了。火车就这样渐渐远去。
但jan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立马把自己的另外一只鞋子脱下来,把一双鞋完整的鞋子给了mark。
也许是mark的善良追火车打动了jan,也许是觉得mark比自己更需要一双新鞋。善良的jan成全了mark的愿望。
不过是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却可以选择善良成全他人,让彼此都得到最适合的东西,两个小男孩的善良让很多成人渴望而不可及。
四
生活中经常遇见善良的人,他们或许是默默无闻的有或许是知名人物,但无论他们做着什么的工作,在天灾人祸面前,他们却选择了善良。
3名快递员在送快递的时候,突然窗户上掉下来一个小女孩,仅用了42秒,3名快递员用手接住了小女孩,其中一名快递员手臂被砸断。
这3名快递员与小女孩无亲无故,却可以在最短最快时间内作出选择,用最快时间挽救了小女孩的生命。善良不需要多想,而是到关键时刻,人内心最真实的做法。
知名男星古天乐先生,用自己的名义为贫困山区捐赠了100所小学,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习的机会,走出大山的机会。他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证明了善良从来都不是嘴上功夫。
善良是一种选择,也是品性的必修课!走在人世间,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但愿每种选择都是以善良为底线,让自己无愧于心的选择。以善行走世界;必有善行回报你。
与君共勉!
『贰』 20岁埃及微电影读后感
20岁埃及微电影读后感
一双鞋,两颗童心……我被感动了,你呢?
一位年仅20岁的埃及青年,却捕捉到了人类最崇高、最善良的一颗纯朴童心,并制作出了这部四分钟的微电影。
电影没有一句台词,却感动了世界上不同种族、文化的人,荣获埃及卢克索电影节大奖,非常感人。
如果不是我的
我会把我得到的
还给你
如果我无法得到
我会把我有的
给你
『叁』 求一个公益广告名字,讲两个小男孩和一双鞋的故事。
正确的名字是《另一只鞋子》
『肆』 the other pair是什么意思
翻译:另一双。
『伍』 微电影《另一只鞋》有感
文/彤生同学
没有一句台词,四分钟的电影,却—— 感动了无数人
电影的开始是一个穷苦的孩子,他的两双拖鞋已经破烂得不成样子,而且其中的一只已经不能穿了,他坐在石阶上,企图修好自己的鞋子,可是无论他怎样修,最终还是没修好,无奈的他抬起了头。
这时,突然一双黑的发亮的皮鞋进入了他的眼帘,它黑得就像一对宝石,男孩也对它爱不释手,时不时就用纸巾擦拭它。
那个穷困的小男孩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双皮鞋,皮鞋走到哪里,他的目光就跟随到皮鞋到了那里。然后他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拖鞋,情不自禁的摇了摇头,然后便又盯着那双鞋子了。
叮铃铃,叮铃铃......火车的钟声打断了他,穿皮鞋的小男生也该上车了,他非常担心自己脚上的鞋子,害怕别人踩脏了它。但是尽管他小心翼翼的爱护着鞋子,可是那双鞋子还是趁他不注意时被别人踩掉了。
火车已经开走,小男孩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捡那双鞋子了。
正当小男孩伤心时,那个穷困的男孩跑了出来,他捡起那双皮鞋,看了看站在火车上的小男孩,然后飞快的上火车行驶的方向跑去,跑看跑着,他实在跑不动了,而飞车越开越远。
此时,他就把手中那只乌黑发亮的鞋使出吃奶的劲向火车的方向投了过去。可车上的男孩并没有接住,他看了看那个贫穷孩子脚上的一只鞋,想了想,便把他脚上的那只鞋也扔了出去,贫困的小男孩捡起了鞋子,用感激的眼神看着那个富有的小男孩。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贫困时要坚守底线,富有时要学会给予与成全。
如果不是我的,我会把我得到的还给你,如果我无法得到,我会把我有的给你。
这种品德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陆』 《另一只鞋》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另一只鞋》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部埃及短片《另一只鞋子》,看后,我深受感动。
故事讲的是,一名叫赛义德的穷人孩子走在人来人往的车站旁,衣服很脏,很旧,脚上破烂不堪的拖鞋坏了。男孩把它脱下走到一个小角落去休鞋,鞋子下面的底面已经磨出了一个大洞,怎么补也补不上,赛义德十分扫兴。就在这时,德拉——一个穿着体面的男孩进入了赛义德的视野。赛义德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擦得一尘不染的黑皮鞋,心里十分羡慕。德拉像宝贝一样用纸巾擦着那双黑皮鞋,几乎每走一步都会擦几下,一直到上车。可是,左脚上的鞋被拥挤的人群挤掉了,这使他伤心不已。
一直躲在角落的赛义德看见了,跑过去,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拿起那只他梦寐以求的皮鞋,做了一个思想斗争,最后决定还给男孩!他以最快的速度跑向德拉乘的那列火车,但火车一直在加速,怎么也追不上。他挺了下来,用力把鞋抛向男孩,却差了一点儿,赛义德失望地把手放了下来。德拉看着赛义德,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将另一只鞋也抛给了男孩……
看完后,我想到了一篇《渔夫之网》。它讲的是一位渔夫织的网很小,没有捕到鱼,后来听从邻居的劝告后,将网织大一些,捕到了很多鱼。最后,他贪得无厌,想:既然这样,就把网再织大一些吧。结果,渔网太大,捕到的鱼太多,把渔船拉翻了。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影片《另一只鞋子》中,男孩们没有私心,而是心存善念,为别人着想。赛义德得到了最需要的鞋子,德拉虽然失去了鞋,却收获了美德,他们的行为感动了世界。而渔夫呢,贪得无厌的结局便是葬身鱼腹。
如果不是我的,我会把我得到的还给你。如果我无法得到,我会把我有的`送给你。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简短的八个字,却韵含了友善,给予,关爱他人的无穷快乐。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播下一粒真善美的种子,收获的将是灵魂的闪光,温馨的花香。
一个贫苦男孩儿的鞋子坏了,他到了路边修鞋,课鞋子怎么也修不好,他无奈,将鞋子一甩。抬头看见了一双崭新的皮鞋,鞋子的主人不停的擦拭着小皮鞋,穷男孩看着小皮鞋开心地笑了。火车要出发了,由于人太多,小主人的一只鞋被挤掉了,他想去拿,可是来不及了,只剩了一只小皮鞋在那里。穷男孩看到了,拿起小皮鞋向火车的方向跑去,他想把鞋还给他的主人,可火车越开越快,在最后一刻,小男孩用力把鞋朝车门的方向扔去,可并没有扔进去。车上的男孩沉默了一会,脱下了另一只鞋向贫苦男孩扔去,两个人挥手告别。
这个微电影没有一句话,却深刻感人,诠释了人间最美的部分,穷孩子的追鞋相送正是君子固穷的体现,富孩子的脱鞋相赠正是君子成人之美的体现,仅仅四分钟多的视频却捕捉到了人类最崇高,最善良的一面,人世间的大德莫过于成全对方,有时候成全对方就是成全自己。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如果每个人都懂得给予一点,还怕这世界不够美好?
今天,我们看了一个微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另一只鞋》这个视频主要进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贫穷的小男孩穿着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和一双拖鞋。他走着走着,突然鞋子坏了,他拖下鞋子躲在一边修理自己的鞋子,可是鞋子始终没有修好,小男孩有点生气了,使劲的将自己的那只拖鞋摔在了地上,无助地坐在火车站旁边的椅子上四处张望,这时,他看到了一个穿着漆黑油亮的黑皮鞋的男孩从他旁边经过,还不时地用纸擦自己心爱的鞋子。小男孩心想:我要是能有这么一双皮鞋,那该多好啊!这时火车鸣笛了,穿黑皮鞋的男孩被他的爸爸拉着上了火车,小男孩随着人群上了火车后发现自己的一只鞋被挤掉在了地上,小男孩想下去拿,可火车已经发车了,他无法捡回自己心爱的鞋子了。那个没有鞋穿的小男孩,拿起鞋子犹豫了一会儿后,拿着鞋子去追那辆火车了,小男孩想把鞋还给他,可火车越开越快,紧急之下,小男孩将鞋子扔了出去。可惜火车上的那个小男孩并没有接住,鞋子又掉在了地上。火车上的小男孩看见他没有鞋穿不还帮自己,于是就把自己脚上的另一只鞋扔了下去。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看完这个视频后,我感受到了:我们应该学习这两个男孩的所作所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既然自己得不到,成人之美,帮助别人。自己不需要的,那就给需要的人去用。善良,就是人生最耀眼的太阳。
善良的人总会有好报,你给予别人一分,别人也回报你十倍,有个视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贫穷的小男孩儿在人来人往的街上走着,一不小心,他穿的拖鞋坏了一只,用尽全部的办法,可最终还没能修好。这时他看见了一个男孩儿,他穿着一双闪闪发亮的黑皮鞋,边走边擦拭着上面的灰尘,小男孩儿十分羡慕,很喜欢那双黑色的皮鞋。火车来了,穿黑皮鞋的小男孩儿被他的爸爸拉上了车。由于人群拥挤,所以他掉了一只皮鞋。火车启动了,他却不能去捡那只鞋。
这时贫穷的小男孩儿捡起那只鞋,赤着脚丫追赶火车,可他跑不动了,于是决定把鞋子扔进车里,可惜没有扔进去。火车上的男孩儿看到这一幕,把自己另一只鞋子也扔给了贫穷的小男孩儿,并朝他感激地挥了挥手。
看完这个视频后,我心里大有感触,文中的那个贫穷的小男孩儿是我真正的明白了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一件东西,即使自己再喜欢不是自己的,也不可以去碰,人生的道路上必定也会有坎坷,可我们要永远相信好人有好报这句话!
这是一位年仅二十岁的埃及青年,捕捉到了人类最崇高、最善良的一颗纯朴童心,并制作出了这部四分钟的微电影。
车站的时钟马上就要到点了,火车马上就要进站了,这时一个小男孩步履蹒跚的走来,他的一只拖鞋坏掉了,他走到车站旁的一个小石墩坐下修理他的拖鞋,但是他的拖鞋已经无法再修补了,他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都穿着的鞋很是羡慕。
这时车站的进站铃想起,有一个小男孩正在系他的黑皮鞋鞋带,他的家人催促他赶紧上车,就在他上车期间,一只脚的鞋子跟掉了,小男孩看到了,捡起落在地上的鞋子,他拿着鞋子奔跑想追上火车上的小男孩递给他,但是始终跑得慢了一步,火车速度越来越快,小男孩光着脚拿着鞋想追却追不上,后来他想不行就将鞋子扔给他,他扔了出去,但是火车上的小男孩没有接住,这时火车越来越远,火车上的小男孩做了一个举动,他脱下自己脚上的鞋,朝着小男孩扔了过去,并且朝他挥了挥手,冲他笑了笑,小男孩也看到了他的举动,会心的一笑,看到这里让我很感动。
剧中没有一句台词却感动了世界上不同种族、文化的人,荣获埃及卢克索电影节大奖。它告诫我们:贫苦时要坚守底线,富有时要学会给予和成全。没有一句说教,却胜过无数句说教!当善良遇见善良,就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如果不是我的,我会把我的到的,还给你。如果我无法得到,我会把我有的给你。两个善良的小男孩,做出了让人感动的举动。有时候有太多事我们面对却没有他们做得那么好,是我们想得太多了,还是我们心里缺少了什么想不到这些,所以看完这个微电影,让我深思了一会儿。
『柒』 短剧《TheOtherPair》的启示
埃及微电影《The Other Pair》,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另一只鞋子》,短剧仅仅四分钟,却感动了世界上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阶层的人们,并荣获了埃及卢克索电影奖。
一座熙熙攘攘的火车站里,一个衣衫不整的小男孩的人字拖突然坏了,他捡起来,走到墙角的一块的石头旁坐下,试着自己修理好,经过几番努力,毫无效果。
孩子满脸茫然与无奈,一筹莫展。突然,在人潮中,他发现了一双精致闪亮的小黑皮鞋,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正只拿着纸巾擦拭皮鞋,他好像是和家人一起出行,还背着时尚的小包,走到旁边的长椅上坐下后,还不停的擦拭自己的小皮鞋,看的出来,他是真心喜欢。
修鞋的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这双皮鞋,满眼的喜爱与渴慕。
火车进站了,穿皮鞋的孩子随家人一起上火车。在拥挤的人群中,他的一只皮鞋被挤掉了,而此时火车已经启动,已容不得他回去捡。
那个修鞋的孩子因对这双皮鞋念念不忘,一直在盯着看,他发现了被挤掉的小皮鞋,迅速跑过去,小心翼翼地将鞋捧起,眼睛里流露出兴奋。
短暂的犹豫后,他迅速地去追已经启动的火车,要将鞋子送还它的主人。
此时,丢鞋的孩子正站在还没关上的车门前,焦急地回望,试图寻找那只鞋。
他忽然看到一个小男孩,光着一只脚,正奔跑着追赶火车,手里拿着他那只鞋试图递给他,但车速太快,始终不能如愿。
最后,他用尽全身力气企图把鞋子抛到车厢里,然而鞋子掉了下来,两个男孩都很沮丧。
片刻,车上的男孩知道自己再也捡不回鞋子了,索性脱下另一只鞋朝站台上光脚男孩扔去。
车下的男孩,小心翼翼地捡起皮鞋,捧在手里,与车上的男孩,互相挥手告别,两个小男孩都开心地笑了,满脸幸福。
影片至此,戛然而止。这部短片四分钟,没有华丽的幕景,甚至没有一句台词,简简单单的几个人物、几个情节,却感人至深,诠释了人间最美的部分,捕捉到了人类最崇高,最善良的一面。
修鞋的孩子对那双皮鞋的喜爱与渴慕是毋庸置疑的,当面临唾手可得的诱惑时,他战胜了物欲,坚守了人性的善良。捡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是自己最需要的,最渴望得到的,也一定要还回去。
丢鞋的孩子钟爱自己的鞋子,并对其珍爱有加,但当确定无法得到失去的那一只时,他果断地成全了对方。
正所谓:如果不是我的,我会把我得到的,还给你。如果我无法得到,我会把我有的,送给你。
他们都选择用放手来成全彼此,把最需要的抛给对方。
人世间的大德莫过于成全对方,有时候成全对方就是成全自己。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善良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当善良遇到善良,一定会开出最美丽的花。
『捌』 求一篇伊朗电影《小鞋子》的影评
听过这部影片的另一个名字,朴实又简单——《小鞋子》;看过这部影片的那张别致的海报,湛蓝的天空,漂游的金鱼,手拉手的两个孩子的背影。让我想起了一个词:简约主义。对,简单的,脉脉的,但可能是直指人心的感动。再没有看之前,这部影片给我了这样的第一印象。
之前很少接触伊朗的电影,换句话说习惯了好莱坞的光影斑驳的我,似乎对这种“草根文化”有点淡然了。但是,“天堂里的孩子们”拯救了我的默然,呼唤出了隐藏在我心底很长时间的那份性灵。
一双已经破的不堪入目的粉红色的小鞋子,在一双粗糙的手中,一针一线的缝补着。开头的这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却给人以压迫的冗长。当鞋匠把缝好的鞋子递给那个叫阿里的小男孩后,我知道了原委:他替妹妹来补那双破旧的已经补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小鞋子,原因,显而易见:贫困的家庭,生病的母亲,只有父亲的微薄的工资支撑着这个看似破败的家庭。当导演把这些情节都娓娓道来的时候,我的心头涌上了一丝担心,看过太多这样的情节,这样雷同的故事,并不是我缺乏同情。只是这样普通的故事,稍微脱轨便会落入俗套,陷入单纯赚人眼泪的表象漩涡,直到让人麻木。
但是,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让我完全打消了顾虑。不,应该说让我完全陷入了故事当中,没有一点闲暇去考虑别的事情。
阿里在帮大人买菜的时候不小心弄丢了那双鞋。他妹妹唯一的鞋子,被捡垃圾的人“收入囊中”。他不敢告诉爸爸,开始我以为是害怕挨打,他也是这样告诫妹妹的:千万不能告诉爸爸,家里没钱给你买鞋的,他知道了你也会挨打的。到后来我才知道,阿里,一个11岁的学习优异的伊朗小男孩,不单单是害怕父亲大发雷霆,他害怕的是忧郁的母亲的眼里再添上一层困苦,他担心浮躁的父亲的头上再添一根白丝。他不想让本来就困难的家里因为他的原因再添上一丝负担。或许小小年纪的他想不到这么具体这么深远这么细腻,但当阿里看着妹妹嗔怪的表情急得已经哭出来的时候,从他天真的面庞和晶莹的泪珠里,我升华出了这一切,提炼出了小孩子的天真善良独特性灵的想法里蕴涵的最天然的特质。
为了解决只有一只鞋的难题,兄妹俩悄悄达成了一个协议,每天妹妹穿着哥哥的旧球鞋去上课。等放学后,妹妹快速飞奔回家,哥哥换了鞋子再飞奔的去上学……
于是,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幕:兄妹俩在巷子里飞快的进行那熟悉的“交接”动作;阿里穿梭在狭窄的巷子里的瘦弱背影,气喘吁吁的在上课铃响后才无奈的踏进教室的失落神情,被校长抓到后委屈而又难过的哭泣;还有还有,妹妹追着不小心掉入河里随波游走的球鞋时的无助和急迫,她收到哥哥为了安慰她而送她的那支笔时欣喜而开朗的笑容。一个属于两个天真的孩子之间的许诺,串起来的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苦乐酸甜,苦中作乐,酸涩品甜。
导演独具匠心的设计了许多巧妙的特写镜头,他运用的镜头语言就好像一个孩子在观察外部世界那般细致新奇,让那种独特的视角真实可爱的令人击节。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妹妹在考试时的那段情节,已经下课了,她一边答着题一边偷偷望着老师手腕上的手表,这时的镜头没有给出老师的全身,而只有那种让人略感不安和焦躁的在手腕上移回,让我刹那间触到了妹妹同样焦急的心情:哥哥在等着她回去送鞋子呢,现在还又时间吗?
另一个出彩的镜头同样是描述妹妹微妙的感情。站在队伍中间,低头扫视着周围人的鞋子。导演不厌其烦的用慢慢移动的特写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周围那些大大小小的或者玲珑或者华贵的漂亮的鞋子,最后,镜头回到了自己的脚下,那双又大又旧的破球鞋。几乎不用在回到妹妹的表情,我已经可以尝到她内心的羡慕和无奈失落了。几乎每个人,在童年时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候吗,那份孩子的小小的不平衡的心理状态被敏感的我的记忆瞬间捕捉到了。但是真正高明的,是让我忆起这种感觉的,像个真正的孩子一样表达感情的的导演啊!
开始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本片要叫作“天堂的孩子”。此前我曾看过这样一篇同样描述贫穷的文章,题目,却残酷让我不忍读出——贫穷,是一根刺痛的针。文章描述的作者的世界是灰暗的,贫苦的环境和本片相似,但基调却几乎完全不同。
直到看完影片,我才领会了天堂的含义,虽然出身贫苦,但兄妹们却依然会不时的爽朗的开怀的大笑,这是低微的物质生活不能夺走的,也是最珍贵的。他们在刷鞋子时还不忘吹起一个个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泡,哥哥在难得的闲暇时忘情的陪着雇主的小孩玩耍,在秋千上悠悠的晃荡,花园里在爸爸的浇灌下分外红艳的花朵,把骄阳烈日也变的柔和而温馨。真正生活在天堂的孩子们,也不过如此吧。能够如此从容乐观的面对生活的人们,肯定拥有天堂了吧!
从城里打完工后,父亲带着阿里载着胜利的欢愉缓缓的走在林阴道上,注意到他们的对话了吗?
“这份工作不错,比以前的工作能赚到钱,以后每个星期日我们都出来干。过不了多久,我们就有钱了。有钱以后,我给你们买很多东西。”
“先给妹妹买双鞋,她的鞋早就破了!”
“你们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一直以来眉头紧缩的父亲这时候也像个孩子般欣喜。
不知怎么的,这个普通的对话让我想起了《活着》。
福贵背着儿子馒头走在上学的路上,馒头稚气十足的问爸爸:“爸爸,小鸡长大了是怎么样的呢?”
“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馒头也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
同样是浓浓的父子情,同样是温情的话语,同样充满希望的憧憬却在下一刻同样的戛然而止。
父亲带着阿里的自行车失去控制撞到了树上。坐在旧货车的后舱里头上缠着绷带的父亲无力而迷茫的眼神让人目不忍视。福贵的儿子就在和爸爸分开后的那一个下午,被倒塌的墙壁压死了。福贵听到噩耗后那疯狂的歇斯底里的痛苦表情,是我看过最残酷的画面。
毕竟,生活是现实的。
但现实,也不是灰色的同义词。哥哥报名参加了5公里的长跑比赛,因为第三名的奖品,是让他望眼欲穿的一双鞋子。当他信誓旦旦的向妹妹保证一定会拿到第三名的时候,他们脸上再次绽放了纯真的笑容,那里面包含的是希望,是信任,是孩子们的固执坚持。
没有任何的声音,除了沉重的喘息。每一次都让我的心头一悸,镜头跟随着阿里,他瘦弱的身躯他满头的汗滴他艰难的喘息,最重要的,是他心中的希望!
这个镜头如此漫长,好像有一万光年!
每次落后时,镜头开始闪回,他脑海里浮现的是妹妹无辜的眼神,自己每天跑步的辛劳,是他和妹妹订立的那个金子般珍贵的诺言。让他超越身体极限,拼了性命冲刺的仅仅是一双鞋啊!不,那里面凝聚的是妹妹的心。
看到这里我觉得心里堵的想用眼泪来释放,曾几何时我以为自己已经遗忘了这样的感觉,不是因为什么所谓的精神什么所谓的浮夸的感动。仅仅是他那份纯真的坚持,就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心中的希望,不管怎么样就算累趴下也要坚持的向它靠近。这份坚持,难道只有在孩提时才那么强烈那么无畏那么不可抗拒吗?慢慢长大的我们却在长大中迷失了我们最应该坚持的东西!心痛的不能自已!
阿里用最后的力气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他的父亲,老师,记者,当所有的人都把他捧着欢呼雀跃的时候,阿里却气喘吁吁的问道:“是第三名吗?”
站在领奖台上,举着冠军的奖杯,阿里满脸的泪水,人人都以为那是胜利的激动。阿里却在表情黯淡的抽泣,抽泣的悲伤是因为他心中希望破灭,是因为违背了和妹妹的诺言啊!
还好,我看到的是一个温暖的故事;还好,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在天堂里。当父亲从商店里出来拿着两双鞋子的时候,我感到心里前所未有的满足。也许人心真的本善,即使有多残酷的经历,还是希望心中的美好实现,毕竟,这个世界的永恒不多。
还为自己的失误耿耿于怀的阿里脱下那双被他磨破的球鞋,把被磨烂的脚伸到了池塘里泡着。
这是影片最后的神来之笔,镜头再次变成了特写,而这次是在柔和的晕蓝的池水里一双小脚,柔和的音乐中,一抹亮色突然映入眼帘。一群金黄的金鱼游到了周围,在徘徊,在嬉戏,在灵动的摇摆着精致的身躯。
其实,生活的美好本不抽象,就像那忧郁的蓝色中突然跃入的一抹亮色,让人惊喜,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让人浮想联翩……
这就是伊朗电影《天堂的孩子》。二十世纪末,伊朗电影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现代的人文意识而在国际影坛引起注目。可以说,他们的电影是把西方电影意识和自己的民族传统结合的最为自然和成功的。《天堂的孩子》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部以儿童为主要角色的电影。但是仅仅说这是一部儿童电影,那就是一种误解。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去承受一个并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的折磨,这已经不是以童趣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电影所能承受的主题了。所以分类其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极其完美动人,是电影里所反映的人文关怀气息。
导演以一种极其温情的目光关注了一个普通儿童去以一种挣扎的方式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这种温情反映在导演以蹲下来的姿势平视一个孩子的眼睛,倾听他的声音,所以哈里和妹妹的语言是幼稚的,思维是幼稚的,行为也是幼稚的,但又是最自然真实的。这种自然使他们的梦想呈现出最纯净的色彩,也使他们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同哈里一起渴望那双鞋子时,有一个念头会突然闯进你胸膛:我们不都在不同的境况下丢失过不同的“鞋子”吗?我们这样渴望过吗?我们这样不懈过吗?
这种温情还表现在对哈里这样一个在窘迫景况下生存的儿童,导演没有表现出廉价的同情,而是体现出了尊重。在哈里那双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终有一种倔强的光芒,这种倔强使哈里始终保持着对目标不懈努力的激情,也诠释着他的许多品质。他对妹妹的关爱,对父母的体贴,对学习的执着,对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应有的聪明机智,无不发乎内心,出于自然,这种自然是如此的水到渠成。以至在结尾,导演可以大胆地把失望留给哈里,而把惊喜留给了观众。也正是这种超出中国观众习惯思维的结尾,才会让哈里在我们心中烫出了印记,也才能回味出导演对哈里最深处的温柔抚摸。
这种温情还表现在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如诗地赞美上。在哈里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决定这个故事发展的人文背景:他们对自己信仰的虔诚和知足,哈里父母的善良,周围老师和其他人的宽厚,都使这个故事充满了温暖的气息。即使是哈里兄妹在换鞋过程中的奔跑,影片也选择了许多充满本土风情的画面作为底衬,使你有时产生是在看一部纪录片的幻觉。这种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电影关于人文主题的表现有了最宽广而又厚实的舞台。而这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电影无疑都是一种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