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挑选西瓜
怎样挑选西瓜?
如何挑选西瓜?
:
1、观色听声。瓜皮表面光滑、花纹清晰、纹路明显、底面发黄的,是熟瓜;表面有茸毛、光泽暗淡、花斑和纹路不清的,是不熟的瓜;用手指弹瓜听到“嘭嘭”声的,是熟瓜;听到“当当”声的,还没有熟,听到“噗噗”声的,是过熟的瓜。
2、看瓜柄。绿色的,是熟瓜;黑褐色、茸毛脱落、弯曲发脆、蜷须尖端变黄枯萎的,是不熟就摘的瓜;瓜柄已枯干,是“死藤瓜”,质量差。
3、看头尾。两端匀称,脐部和瓜蒂凹陷较深、四周饱满的是好瓜;头大尾小或头尖尾粗的,是质量较差的瓜。
4、比弹性。瓜皮较薄,用手指压易碎的,是熟瓜;是指甲划要裂,瓜发软的,是过熟的瓜。
5、用手掂。有空飘感的,是熟瓜;有下沉感的,是生瓜。
6、试比重。投入水中向上浮的,是熟瓜;下沉的是生瓜。
7、看大小。同一品种中,大比小好。
8、观形状。瓜体整齐匀称的,生长正常,质量好;瓜体畸形的,生长不正常,质量差。
◎优质西瓜
具有本品的基本形状和特征,无畸形果;表面光亮清新,条纹清晰;无机械伤,无病虫害和干疤,蜡粉已褪去,果柄上茸毛脱落,脐部凹陷;果肉结构松紧适度,呈均匀一致的鲜红色(也有橙黄色果肉的品种);有清香爽快的滋味,无异味;汁多籽少,无粗纤维,好瓜有“起沙”的感觉,香甜适度。
◎次质西瓜
果形稍差或有畸形果;个头大小不整齐,相差悬殊,果色发污发暗,花纹不清晰,有干疤、轻度虫眼或磕伤;籽粒和粗纤维多,汁液少,缺少香甜味,虽清香但味淡薄。
◎劣质西瓜
瓜体不整,瓜皮渐蔫,花纹不明,瓜面破损,手拍有“啪啪”声或“嗒嗒”声,瓜瓤呈粉红色或月白色,口感极差,有腐烂臭味或其他异味。
2. 我同桌她去和别人说话聊天可以我只要和别人聊天她就会觉得我在对付她。是不是缺爱啊
你俩是同桌,要相互担待着点,和别人聊天是很正常的呐,她对你的感受没有必要太在意,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才对。
3. 吃西瓜有毒吗
吃西瓜小心中毒! 瓜贩自暴内幕,西瓜也不能吃了--我们还能够吃什么?! 炎热的夏天,吃上一块又甜又红的西瓜,既解暑又解渴。就在人们为这天然的水果啧啧称赞时,谁又承想到,这些又红又甜的西瓜,竟是瓜贩为了赚取昧心钱,注射糖精与色素水炮制出来的呢!昨天,一名瓜贩向记者抖出了这其中的黑幕。 昨天上午8时许,记者应这名瓜贩之约,来到南京市热河路广场,见到了这名自曝内幕的瓜贩。高高瘦瘦的他,自称是山东菏泽人,姓武。今年42岁。一番简单地介绍后,武某就带着几分愧意打开了话匣子。 “我10年前就开始做水果生意,一开始,我和街头卖西瓜的小贩一样,摆个地摊或者是开一辆农用车,走街串巷做生意。桃子熟了就卖桃,西瓜熟了就卖西瓜,一年下来,风里来雨里去也没挣到多少钱!” “直到3年前,我随老乡送了一卡车西瓜到南京后,我的命运就改变了。3年不到,我家就建了小洋楼, “也许,你觉得很奇怪,赚了这么多钱,应该再继续把生意做下去,怎么来自曝黑幕呢?我实在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因为我赚这样的钱越多,我心里就越难受,因为这些钱都是昧心钱!” 说到这里,这名山东汉子显得有些激动:“反正我决定不干了,也没有什么顾虑的了,眼下是西瓜的旺季,我就让你看看怎样赚西瓜的钱吧!” 生瓜都要打一针 言毕,武某叫了一辆出租车,要记者上车去看他表演。出租车顺着热河路穿过长江大桥,来到金陵小区停了下来。下车后,记者在武某的带领下,走进了金陵小区8村附近的一个阴暗的地下室里。十几个平方米的房间里,亮着一盏昏暗的灯,房间的角落里,摆放着一大堆西瓜,旁边还放着几个小铁桶。武某取来一只小桶,拧开自来水龙头,放了半桶水丢在一边,然后从西瓜堆下面取出一个红色塑料袋,并从里面取出一些红色粉末状的东西。 记者:“这红色粉末是什么?” 武某:“这就是给西瓜上色的色素粉。”说着,他就将色素粉一边往小桶里倒一边不停地搅拌,并不时地把搅拌的小勺提上来看。“调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颜色淡了打进西瓜里,到时剖开不好看,浓了会使人闻出色素的味道!” 几分钟后,武某又取出一包白色颗粒晶状物体,一边放一边品尝。“你们经常吃到的那种非常甜爽可口的西瓜,就是由它来帮忙的。” 这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以后,武某遂挑出一个西瓜,一刀下去,西瓜变成两半。这是一只明显的生瓜,瓜瓤微红。“这种西瓜.是贩瓜人最怕见到的赔本货。有时候进一车瓜都会是这样,怎样让这些瓜卖得掉,而自己又不受损失呢?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武某随即拿来一只针筒,他先将兑好的色素糖精水吸进针筒,然后套上又长又细的针头。“要使这些生瓜扭亏为盈,那就要把这些水给注进去,为了不使顾客发现破绽,针头要顺着瓜脐插进去,这样既没有痕迹,色素水又能很快渗入瓜体!”说话间十几个西瓜被他逐一打过了针! 最多一次销10吨 记者:“这样就可以拿出去销售了吗?” 武某:“现在还不行,必须要等色素水全部渗入整个西瓜体内,才能上市。这要根据西瓜的生熟程度来定时间的长短。” 记者:“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测定西瓜能否上市呢?” 武某:“一开始。是不停地切开验看,等找准了感觉才敢上市,时间久了,摸出了其中的规律,就万无一失了。” 记者:“你这样做西瓜生意多长时间了,是不是把批发来的生西瓜集中到一起再作处理?” 武某:一开始是这样的,刚入行时,对技术掌握不过关,另外还有点害伯,这样赚不了多少钱的! 记者:那你是怎么通过贩水果发家的呢? 武某:那是一个机会,大约两年前,我在山东枣庄进了10吨货,由于贪便宜,进了一车生瓜,当时将货运到了南京,瓜卖不去,心想这次损失可大了。正在发愁时,几个老乡来帮忙,一个晚上,这些西瓜全部都做了“手术”。3天后,切开这些西瓜我都要跳起来了,西瓜个个瓤红味甜,一车瓜很快销售一空,那一趟不但没赔钱,反而狠狠地赚了一大笔。从那以后,我就专门以低价在山东、安徽等地采购价格低的生瓜,加工后上市热销。两年来,我摇身一变成了西瓜大王。 手脚从瓜田做起 记者:你这样做有没有被查到过? 武某:没有,一次都没有。贩瓜季节南京对运瓜车辆提供了很多优厚的待遇,再加上在地头采摘时,就开始对瓜动“手术”,等运到南京时,西瓜已经“成熟”了。再说,西瓜又不像其它食品,做了手脚能查出来。就是查也查不了许多,有时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也会进少量的好西瓜夹杂在里面以掩人耳目。 记者:所有瓜贩都会这样赚钱吗? 武某;在我认识的瓜贩当中,大部这样做过。不这样做肯定赔本。最赚钱的是西瓜刚刚上市那会儿.为了早上市卖个好价钱,有的直接到瓜农那儿,将整个瓜地包下来,在西瓜还没有摘下来时就开始注射糖精和色素,这样效果会更好。 记者:二道瓜贩知道这种瓜后,他们会进你的货吗? 武某:进!肯定进,一开始他们也有所顾虑,后来由于这种瓜味甜瓤红,买的人多,瓜贩们也熟悉了,这就成了西瓜市场的一个公开秘密了。但是,小贩们卖瓜时绝不会说这是有色素的,再说老百姓只顾好看味甜,谁又想到有这样的手段呢? 说话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武某剖开了一只西瓜,原先的生瓜,已开始变红了。“这些瓜如果摆一天时间,打开后你绝对不会认为这是‘手术’过的西瓜。”当记者还想再了解一些情况时,武某告诉记者,他今天是凭着良心才自揭内幕,但他也不想给自己带来麻烦,这间地下室就正好到期,下午他也离开南京了,改行做其他生意。 西瓜果肉水分较多,且味甜,是人们夏季消津止渴的佳品。但是购买西瓜不慎,也可导致人体中毒。通常,人们称这种西瓜为毒西瓜。毒西瓜的毒性来源于瓜农施用过量的激素(催熟剂、膨大剂)和农药。人们吃了这种西瓜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所以,人们选购西瓜时要注意识别毒西瓜。 识别毒西瓜要从以下几点加以注意: 1.瓜皮上的黄绿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特别鲜艳,但瓜子却是白色的,吃起来没有甜味。 2.施用了膨大剂的西瓜个儿大,一般可达6~10公斤。一般重量在4公斤左右西瓜是正常的。 3.施用过激素的西瓜,由于喷洒农药和吸收不均匀,易出现歪瓜畸果,如两头不对称、中间凹陷、头尾膨大等,表面有色斑或色差大,这种歪瓜畸果不要买。正常的西瓜的外形应是球形或椭圆形的,且表面平整光滑。 4.人们食用西瓜时,若发现口感不好,尤其是舌头有麻感时,应立即停止食用,不可心存侥幸。
4. 求花名叶子类似西瓜皮,反面红褐色
西瓜皮椒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终年常绿,原产南美洲和热带地区。茎短丛生,叶柄红褐色。叶卵圆形,尾端尖,长约6cm。叶脉由中央向四周辐射,主脉8条,浓绿色,脉间为银灰色,状似西瓜皮,故名西瓜皮椒草。
中文学名
西瓜皮椒草
拉丁学名
Peperomia sandersii
界
植物界
门
木兰植物门
纲
木兰纲
目
胡椒目
科
胡椒科
属
草胡椒属
形状特征
西瓜皮椒草(Peperomiasandersii),簇生型植株,短茎上丛生西瓜皮状盾形叶。株高约15~20厘米。叶卵形,长3~5cm,宽2~4cm。叶柄红褐色,长10~15cm。叶脉由中央向四周呈辐射状;主脉11条,浓绿色,脉间银灰色,如同西瓜皮状。茎短,具暗红色的叶柄。叶密集,肉质,盾形或宽卵形,长2~5厘米,叶面绿色,叶背为红色。叶脉绿色,叶面间以银白色的规则色带,形似西瓜的斑纹。穗状花序,花小,白色。
5. 怎么挑选西瓜
如何挑选西瓜?
【方法】:
1、观色听声。瓜皮表面光滑、花纹清晰、纹路明显、底面发黄的,是熟瓜;表面有茸毛、光泽暗淡、花斑和纹路不清的,是不熟的瓜;用手指弹瓜听到“嘭嘭”声的,是熟瓜;听到“当当”声的,还没有熟,听到“噗噗”声的,是过熟的瓜。
2、看瓜柄。绿色的,是熟瓜;黑褐色、茸毛脱落、弯曲发脆、蜷须尖端变黄枯萎的,是不熟就摘的瓜;瓜柄已枯干,是“死藤瓜”,质量差。
3、看头尾。两端匀称,脐部和瓜蒂凹陷较深、四周饱满的是好瓜;头大尾小或头尖尾粗的,是质量较差的瓜。
4、比弹性。瓜皮较薄,用手指压易碎的,是熟瓜;是指甲划要裂,瓜发软的,是过熟的瓜。
5、用手掂。有空飘感的,是熟瓜;有下沉感的,是生瓜。
6、试比重。投入水中向上浮的,是熟瓜;下沉的是生瓜。
7、看大小。同一品种中,大比小好。
8、观形状。瓜体整齐匀称的,生长正常,质量好;瓜体畸形的,生长不正常,质量差。
◎优质西瓜
具有本品的基本形状和特征,无畸形果;表面光亮清新,条纹清晰;无机械伤,无病虫害和干疤,蜡粉已褪去,果柄上茸毛脱落,脐部凹陷;果肉结构松紧适度,呈均匀一致的鲜红色(也有橙黄色果肉的品种);有清香爽快的滋味,无异味;汁多籽少,无粗纤维,好瓜有“起沙”的感觉,香甜适度。
◎次质西瓜
果形稍差或有畸形果;个头大小不整齐,相差悬殊,果色发污发暗,花纹不清晰,有干疤、轻度虫眼或磕伤;籽粒和粗纤维多,汁液少,缺少香甜味,虽清香但味淡薄。
◎劣质西瓜
瓜体不整,瓜皮渐蔫,花纹不明,瓜面破损,手拍有“啪啪”声或“嗒嗒”声,瓜瓤呈粉红色或月白色,口感极差,有腐烂臭味或其他异味。 ご沉默菋
怎么判断生西瓜和熟西瓜?
一、目测法 果实成熟后,果皮坚硬光亮,花纹清晰、果实脐部和果蒂部向内收缩、凹陷,果实阴面自白转黄且粗糙,果柄上的绒毛大部分脱落,座果节前后1-2个节卷须枯萎等,这些都可作为西瓜成熟的标志。
二、手摸或拍打法 成熟的西瓜用手摸去有光滑感觉;而未成熟的西瓜,用手摸时有发涩感。另外,用手托瓜,敲打或指弹瓜面时,若发出砰、砰、砰的低浊音多为熟瓜;相反,若发出咚、咚、咚坚实音的,则多属生瓜。
三、比重法 成熟西瓜与水的比重在常温下是不同的。水的比重是1,而一般成熟瓜的比重为0.9-0.95。将西瓜放入水中观察。若西瓜完全沉没,则表明是生瓜;浮出水面很大,说明瓜的比重小于0.9,西瓜过熟;若浮出水面不大,则表明是熟瓜。
6. 《蚂蚁和西瓜》是什么故事
《蚂蚁和西瓜》是一个教孩子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故事。
《蚂蚁和西瓜》绘本讲述的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四只蚂蚁出来找食物,它们发现了一块诱人的西瓜,于是就想把这块西瓜搬回家,它们四个推呀推,却怎么也推不动,都累得趴倒在地上。
其中有一只蚂蚁去蚂蚁堡里搬救兵,蚂蚁的厨房原来是这样的,他们用放大镜生火,制造了抽油烟机,还有的蚂蚁正在健身,你知道蚂蚁为什么在牙膏上跳吗?
他们的城堡变成了红色的海洋,到处都是甘甜可口,鲜嫩多汁的西瓜,连瓶子里装的都是好喝的西瓜汁。但是西瓜太多了也会给他们带来许多祸患。他们决定把剩下的西瓜都吃了,他们的肚子已经涨的要爆炸了,正躺在地上休息呢。他们用西瓜皮做了一个滑梯,他们坐在树叶上飞快地向下滑,他们玩得多高兴呀。
(6)红色机尾电影西瓜扩展阅读
意义:
西瓜对蚂蚁来说就像是一座大山,蚂蚁就是愚公,坚持不懈就能把这座大山移开。这群小蚂蚁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们教给小朋友,做事要动脑子,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齐心合力,团结一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7. 西瓜品种多种多样,那么哪种品种最好吃呢
吃过麒麟西瓜好吃,就是吃起来很甜,西瓜瓤是沙瓤的,夏季来一口,水多又甜,吃起来很过瘾。
二、吃西瓜有什么坏处
西瓜所含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和蛋白质等都比较丰富,也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有机酸,平时适当多吃一些能够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对身体健康是比较有益的,比如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还能够增进食欲。坏处:西瓜是寒凉的水果,如果吃得过多容易导致腹泻,对身体健康会有一定影响。冰西瓜最好放置半小时再吃。西瓜属于生冷食品,冷藏会增加它的凉性。如果贪凉多吃,胃肠突然受到刺激,容易出现收缩痉挛,导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及胃肠抵抗力下降,引起腹胀、腹泻等。
8. 以乐趣为主题,细节的写出200字左右的作文,该怎么
读书之乐趣是一种气度,一种笔墨之劲健,在于丰厚的底蕴,在于灵性的拨发。好书、静中见生气,妙书、轻松间出风情,奇书、奔突之际现神采,气度的流变,情韵的播撒,精魂的锋芒,都在不言中。 杨绛先生说过,读书贵在“追求精神享受”、“乐在其中”以乐趣为主题,细节的写出200字左右的作文,该怎么
9. 什么是民族电影
什么是民族电影
——再与郑雪来先生商榷
郑雪来老前辈1月8日《应该大力扶植民族电影》一文对晚生多有教诲批驳,晚生理应无条件接受。但郑老先生所说的这一种“民族电影”,更让晚生不懂,只好在此继续“书生气十足”地多问几个为什么,万望前辈包含。
因郑老先生指责我没有看清他的文章甚至“曲解”了他的论点,“想当然”等等。故讨教之前,先对此作个应答。去年十月我写《什么叫“纯粹国产片”?》,只是读周传基与郑雪来两位先生关于电影本体和国产片真实性等问题争议后的一点感受心得,原本对两位先生观点均有涉及。《文汇电影时报》编辑改成只针对郑老先生的“纯粹国产片”,更精练些。12月4日《时报》又发出周先生对郑先生的回复,将他俩的争议引向深入。这应当没我什么事了,却不料后面郑老先生不答周先生而突然掉转枪头驳我。前辈除了再次强调“纯粹国产片”必须“没有境外资金介入”之外,还声称“……不是一再提醒电影创作人员要注意道具等细节的真实性吗?”为此,我翻出’98全年《时报》,再次从头至尾拜读了引起这场争议的周传基先生和郑雪来先生的文章,尤其是将郑先生9月26日的那一篇,反复阅读,似乎并未发现郑老先生对国产电影细节真实性问题有什么“一再提醒”。倒是一再用“当然”、“但是”来否定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浪费点版面来转录一下郑老先生的原文:
“……纯粹国产片……暂时不能普遍搞同期录音的原因,除了资金条件外,跟我们演员水平普遍不高也有关系。不少演员连普通话都讲不好,还得另找人给他配音,你怎么搞同期录音呢?道具等等细节的真实性当然是十分必要的,抗战前的土匪使用八十年代制造的武器,1938年以前国民党空军使用美国的飞机和武器,当然不行,导演和道具员应该尽一切可能找到与时代相符的道具……这一切都是无可争议的。但同时我又觉得不必小题大做,……”郑老先生在此对“纯粹国产片”不是论述得很清楚吗?“资金条件”、“演员普通话”等都是郑老先生的原话,怎么能说是我给他“归纳”的呢?郑老先生如果不是健忘的话,那就是他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了。至于他的“小题大做”论、“芝麻西瓜”论和只有资金雄厚的好莱坞才能做到逼真性等论断,周传基先生回复文章中,已有绝妙比喻作了很好的回答,在此不必赘述。好,下面就该求教于郑老先生的新“民族电影”论了。
一、为什么一定要将“资金来源”与民族电影混为一谈?
本民族艺术家为本民族创作、制作的电影,无论其创作题材、体裁;风格、样式……均应当归属为民族电影,这道理本来极其简单,不该有什么可争议的。而扶植民族电影也是每一个关心中国电影发展的人原本就有的愿望和责任,这常识更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读郑老先生的文章,这些道理都不是道理了,这些常识都不是常识了,这些无疑的事都让人疑惑了。因为按郑老先生的观点,民族电影“亦即”他或者部分金鸡奖评委们指称的 “纯粹国产片”, 也就是他们按资金来源的“境内”和“境外”区分出来的那种电影。照此区分法,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和他以后拍摄的若干作品,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以及他近期完成的《荆轲刺秦王》,还有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周晓文的《二嫫》、《秦颂》;吴天明的《变脸》;姜文的《鬼子来了》等等一大批国内国际知名的优秀导演和他们的影片,也都被排斥出了“民族电影”之列,更不要说香港和台湾的电影了。这样的区别划分,是否过于狭隘,过于苛刻,过于自闭?如果说郑老先生先前提出的“纯粹国产片”观点还只是叫人有点啼笑皆非的话,那么,这回又将此上升到“民族电影”的高度,就只能是耸人听闻了。
为什么一定要将“资金来源”与民族电影混为一谈呢?拿外国人或者港台同胞的投资拍出来的电影就不属于民族电影,这是个道理么?在我们中国,电影本来就是舶来品,和昔日的铁路、今日的电脑一样,熔入了我们这个民族之后,就应当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产业了。昔日造铁路的詹天佑,今日产电脑的求伯君,其事业成就恐怕都与“外资”有关。难道我们会认为他们的成就不属于我们民族?还有,当年孙中山先生组织革命党推翻清王朝,其“资金来源”更是五湖四海、六方八国。谁又会说孙中山不是“纯粹”中国人?
郑老先生的这个“民族电影”,让我感受到某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盲目地自夸自大又盲目地排外惧外。这种观念渗透于我们的电影生产、市场和评奖的各个环节当中,对国产片的不景气现状不是对症下药,而是乔装打扮强作遮掩。对真正的民族电影是有益还是有害?恐怕就不仅仅是“降低对国产影片的艺术质量和技术质量要求”了吧。
二、民族电影是否只是题材的区别?是否只允许一种主题、一种叙述方式?
郑老先生点名叶大鹰作品《红色恋人》“……是一部相当标准的好莱坞影片”。为什么?因为其题材是爱情,其主题是人性,其叙述方式又非“纯粹国产片”样式?可好莱坞有什么标准?一个共产党人为了一个支持革命的老大娘挺身而出是中国标准(电影《小兵张嘎》),而为了一个同样参加革命、且怀有身孕的恋人挺身而出,就成了“好莱坞标准”了?难道人性与爱情是美国人的专利?只有好莱坞的男女主角才配谈情说爱?我看不出叶大鹰导演的《红樱桃》与《红色恋人》在艺术上有什么本质的逆反,我以为这两部作品各有成就。尤其后者,在1998年中国电影市场几乎被好莱坞“泰坦尼克”、“大兵瑞恩”们全面占领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为国产片赢得了极其珍稀的一点份额,比如在北京市场获得500万的票房,已是其它国产片所不可比,可谓十分难能可贵。如若我们自己还将其排斥在“民族电影”之外,将其列入“好莱坞标准”,那又于我们的民族电影发展有何益处呢!
郑老先生文中说:《红色恋人》编剧者是好莱坞的,其实叶大鹰只是邀请两位美国编剧参与了剧本中有关洋人生活片断的把握,这正是为了作品的细节真实才做出的选择。正如好莱坞拍摄《花木兰》为了中国特色而邀请大批中国人参与一样,正如目前各省足球俱乐部为了使自身“强壮起来”力邀各国“外援”一样。足球邀外援,可以被称作振兴民族体育事业,而电影邀请外援为什么就不行了呢?反过来说,美国人拍摄《花木兰》用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他们是绝不会视其为非美国电影的。而我们是否就能够将其视为我们的“民族电影”了呢?还有,李小龙、成龙是许多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英雄。可他们拍的电影中,外国人参与的就太多了,我们该认为他二人是哪国英雄?他们的电影又该属于哪个民族的?
幸而《红色恋人》还是北京紫禁城公司独家投资的,得以进入第十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的提名。然而最终大奖却给了《安居》,这部影片无论从制作水准、观赏效应、艺术创新和市场回报哪个方面,都不能与《红色恋人》 相比。只是《安居》中确实没有外国人的什么,(但并非没有外来文化的东西)评委们是否受了这种“好莱坞标准”论断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当然,我不是说《红色恋人》必须得奖,只是觉得这一年中国电影的“最佳”, 怎么也轮不着《安居》。代表本民族最高学术权威的金鸡奖评选,选出来的“最佳”却总是无人喝彩,那还有什么权威性?
当今世界已逐步成为高度开放、高度融合的大家庭。尽管还有海湾战争,还有科索沃流血,但毕竟已经没有哪个民族能够完全封闭自我,孤立于世界家庭之外了。人类文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是当今信息网络时代的必然。除了极端民族主义的恐怖分子之外,谁还无端地拒绝外来文化的参与?
三、什么是“资本家的私货”?
郑老先生所限定的“民族电影”,之所以不能接受“合拍片”,是担心“资本家”塞进“私货”。 从善的一方面理解,他可能是为防止我们的电影艺术家们“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心软”。他“不大相信”“大资本家们”会是“无私的”,因而断定合拍电影“谁出钱多谁就有更大的发言权”。从一般商业交往和利益分配来看,这当然没错。可电影艺术是什么?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又是什么?不要艺术的电影能叫电影吗?不按电影艺术规律创作的电影能获得成功吗?当然,“资本家们”肯定不会全是无私的,不会在投资电影的时候“毫不在乎自己的发言权”。但他们也决不是土老冒、大傻瓜,拿着一大把钞票扔进水里,然后对着卷走钞票的水疯狂使用“发言权”:水呀水呀往上流,给老子把钞票成倍地翻回来……这种奇闻怪事恰恰倒是在我们自己的电影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因为我们的电影管理机构中,常常有一些完全不懂也不愿意学懂电影的人在当权,而且他们从不花自己私人的钞票去拍电影,因此扔多少钞票在水里是根本不用操心的,他只管求得和保住那可笑的“发言权”。郑老先生指称的“资本家”的“私货”,无非是“渲染暴力”、“宣扬伪科学”乃至色情之类老生常谈。可是,《秋菊打官司》的投资者有不让秋菊打官司而让秋菊与村长挥刀舞枪或者上床的意思吗?倒是我们自己某些爱“发言”的人,总是头破不准血流,睡觉不准脱衣……这类瞎干预的事,我们见的太多了。
正因为“资本家们”的腰包是自己私有的,才不会为了什么面子上的“发言权”而胡乱撒钱。除了一时看走眼的之外,真正精明的“资本家”在投资艺术之时,肯定会把尊重艺术规律当做基本常识来学。否则,他何来利益、何来回报?否则,为什么我们拥有成千上万的导演,就只有张艺谋、陈凯歌等少数几个才能够较容易得到境外投资?要说“私货”,就是人家看中张艺谋等艺术家的真正实力,认定他不会搞三十年代土匪用八十年代武器的镜头,不想做赔本的买卖而已。只要我们成千上万的导演中,能有十分之一的人具有如此实力,那我们的民族电影就不是被“大力扶植”的问题了,而是可以去大力扶植别人了。
四、什么是公平竞争?
中国电影已经卷入市场经济大潮,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当然需要公平。只要符合其运行规律,就自然是公平的。用行政干预之法、评奖操作之法来改变这种竞争的规律,那是十分可笑的事情。事实上,也是根本改变不了的。比如金鸡奖评选,我们的观众为什么现在越来越不买帐?可美国的奥斯卡评选,又为什么那么受人关注?郑老先生声称的“公平竞争原则” 是什么?将“合作片” 阻挡在 “纯粹国产片”既“民族电影”之外,就能体现公平了吗?与外国人的合作暂且不说,同样属于中华民族的台湾香港人或者其他海外华人,与内地人合拍的电影,为什么不能算民族电影?民族电影应当是个大概念,尤其是在香港、澳门回归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抱残守缺、再故步自封、再拒同胞以千里之外。郑老先生如若还抱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某些东西不肯放手,就真显得十分可笑了。
合作拍片包括了“统一创作思想”、“共同承担风险”等等,这有什么不好呢?这意味着合作双方都必须顾及未来作品的市场利益,都不能随意地我行我素。郑老先生是在担心这种“统一”和“共同”,会把我们的“革命思想”及其意识形态被“资本家”给统一和共同了去;是害怕一谈“风险”就只有商业利益,会失却他所习惯的阳春白雪的“综合艺术”。这种担心和害怕未免有些多余,狭隘的思想意识观,狭隘的商业利益观和狭隘的艺术阳春观都是与今天的时代格格不入的,应当摒弃。
郑老先生以过去一些合作片“不外是宣传中苏友好、中日友好之类,并没有给人们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来否定今天的合作片,实在是有失公平。郑老先生怎么忘了,不正是因为有《秋菊打官司》这样的艺术上乘之作,“为纯粹国产片不能比拟”,才有了金鸡奖对合作片另设奖项之举吗?郑老先生又以今天的合作片得奖作品“在艺术质量上未必就比‘纯粹国产片’高明”来证明其“纯粹奖”的公正性,又实在自相矛盾。其一,果真合作片艺术上皆不如“纯粹片”,那又何必另设合作片奖以避“不能比拟”之初衷。其二,1994年“另设合作片奖项以来”,每年的评选是否含盖了当年度全部合作片?如若故意放过大作佳作而选其中平平之作来填充、来确保“纯粹片”的质量比,岂不是更不公平?郑老先生要我举例说明,行!1994年第14届金鸡奖最佳“纯粹片”为《凤凰琴》,合作片为《炮打双灯》。可当年度合拍片中,《西楚霸王》、《青蛇》、《新少年五祖》、《股疯》等,我认为无论在制作水平、艺术创新和票房效益哪个方面,都远远高于得奖之作;1995年的最佳“纯粹片” 给了《被告山杠爷》,其本身与得奖的合作片《背靠背、脸对脸》在艺术上就无法相比,而姜文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圈内圈外广为轰动,竟连提名都没有得到。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那也没办法。
金鸡奖该怎么评?我认为应当是每年度生产的电影中最具影响力、最有艺术成就、并且具有一定票房效益的作品。如果视其为中国电影的最高奖项的话,那就要对所有的中国人都宽容、都公平,不应扬此抑彼。
五、怎样才是扶植民族电影?如何形成宽松的创作环境?
郑老先生提倡扶植民族电影,形成宽松的创作环境,都没有错。但怎样扶植、如何形成呢?至少他所提出的这种排斥型的“民族电影”观和金鸡奖的“纯粹片”评选法是一种误导。这使我想起生活中的卫生盒筷现象:现在人们都知道那铺天盖地的“卫生盒”其实是白色污染,那随处可见的“卫生筷”其实正蚕食我们的森林。可我们当初正是运用独特而有效的行政手段几乎在一夜之间将其推广发展起来的。谁知受害的却正是我们自己,那小小盒筷看似让单个的人吃饭小环境“卫生”了,可地球生态却遭到破坏、人类大环境却被严重污染。我们将要用数以千万倍的大大钱财来弥补生产这小小盒筷赚来的丁点便宜。郑老先生所说的这一种对民族电影的“扶植”,是否正如同此一现象:表面上是小范围的扶植,本质上却是大环境的扼杀呢?
扶植民族电影,国家资助当然好,但艺术家们能够获得境外的赞助,不是更好吗?前不久在南京、苏州召开的“第五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们提出确立“华人电影”大概念,加强合作,以中国人的整体水平亮相国际影坛。我以为,能够认同这一点,不阻碍、不干预,就是扶植了民族电影,就会形成宽松的创作环境。
10. 怎么形容被切开的西瓜
还有一部分切开的西瓜是别人只买了一半的西瓜,商人贴上保鲜膜继续售卖,这些被切开的西瓜很多都是好西瓜,可是因为刚刚被切开,商人又急于把它卖出去,就少不了顾客展示,一来二去就很容易被污染,特别是保鲜膜的反复撕开贴上,很容易就会携带手上的细菌,很多人还喜欢摸大超市里面的切开的西瓜,戳戳保鲜膜和西瓜肉。
最后就是商人在摆放西瓜的时候也会把新鲜的摆在不容易被各科接触的地方,而不那么新鲜的,拜访了有一段时间的西瓜摆放在那些显眼的或者切开来卖,被切开的西瓜一般都是商人急于卖出去的西瓜,这些西瓜也许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保质期不会很长,如果买一个西瓜一晚上就要吃完也无所谓,如果一晚上吃不完,要放到第二天第三天继续吃就很容易因为变质让人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