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视频 > 微电影梅兰芳

微电影梅兰芳

发布时间:2023-01-19 00:52:22

⑴ 求电影《梅兰芳》百度云盘资源

《梅兰芳》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KEmd5aslEn7u4CnmryDRyQ

提取码: 2hds

作品相关简介:

影片《梅兰芳》由陈凯歌执导,黎明、章子怡、陈红、孙红雷、王学圻、英达、余少群和安藤政信等联袂出演主演。影片于2008年12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传奇的一生。围绕着这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展开的,以梅兰芳引路人和保护者自居的邱如白因为不能忍受梅兰芳和孟小东的爱情,在幕后导演了刺杀梅兰芳的事件。


⑵ 急求一篇《梅兰芳》观后感

梅兰芳和十三燕,还剩多少?

《梅兰芳》这戏是有惊喜的。

惊喜不在章子怡饰的孟小冬身上,不在黎明演的梅兰芳身上,也不在孙红雷扮的邱如白身上。戏里戏外的他们,都被讲述得太多。

“你的时代来了。”这是留洋归来的邱如白对梅兰芳说的。于是梅兰芳应下和“爷爷”十三燕的比试。

“你的时代过去了。”这不是梅兰芳对“爷爷”说的。这是“座儿”说的。

大势所趋。

只是,十三燕唱了一辈子的戏,到了,连个体面的谢幕都没有。有的是空无一人的戏园子和扔上台的垃圾。“谁毁了梅兰芳的孤独,谁就毁了梅兰芳。”这是全剧被引用最多的台词。梅兰芳的孤独或许成就了他的艺术,十三燕追求一生的东西却最终将他孤独地留在了台上。

难道他真不知变?他看了邱如白给梅兰芳的信,应他之变改了戏已经代答。只是他唱了一辈子,“命和戏只能挑一个”,对他是个伪命题。

“顺时代者昌,逆时代者亡。”他们不是不懂。可要人在一生最后的光景里认输、认错,怎么认得起。这等于告诉他:你这一辈子都得推到重来。可是他不再年轻,他没有改正的机会,没有“重建”的时间。试图改变父辈爷爷辈的价值观,总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并非让年轻人要闭紧了嘴,不去呼吸自由的空气。“两个凡是”的时代早已过去,道德的大棒已不再有力,一切合理的争论,哪怕对象“前辈”,也值得鼓励。但我相信大部分的80后看到舞台上寂寞的十三燕时,心情是复杂的,绝非拍手称快。毕竟谁都有老的跟不上趟儿的一天。

梅兰芳败了“爷爷”,没来得及谢幕就跑到“爷爷”那边去问候,挺好。因为“爷爷”和梅兰芳是一心的。“爷爷”临走的一句话是让梅兰芳把伶人的地位提高些,不再是下九流,梅兰芳到美国,拒日本,一辈子践行。这是几代伶人都是对梨园的感情,不认输的感情。

如今,“座儿”叫“市场”,口味变化更快也更势力,“伶人”叫“艺人”,从下九流变成万人迷。也不知梅兰芳和十三燕,还剩多少。

题外话

《南方人物周刊》问梅葆玖,怎样看待张国荣比黎明更适合的扮演其父,梅葆玖说“张国荣演技很好,但有点女里女气的。黎明还是一个大男人的样,私下是个大男人,因为我父亲私下就是个大男人。”读了这句,觉得梅葆玖的境界比起其父似乎差了些。

说说《梅兰芳》了。就这个戏的缘起而言,其是否成功只在一点,就是梅家人的满意与否。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电影不是为普通观众拍的,也不是为陈凯歌拍的,尽管章诒和说陈是想“用梅来拯救他自己”。而要想真正了解梅兰芳,还不如去看八卦和野史。

影片其实只是拍摄了梅兰芳的几个经过置换的人生片段。“死别”“生离”“聚散”三个篇章,人们给出了虎头蛇尾的评价。从三段完成的品相来看,确实呈现“倒三角”的态势。口碑最好的首篇,很多人惊呼《霸王》还魂,实在是过誉了。这部分戏所有的光彩来自于夸张的京腔京韵、轮番切入的戏中戏,以及镜头场面调度包括美术音响等构织而成的张力,谈及剧情及剧作本身,较之《霸王别姬》,可谓望尘莫及。因之,也就有了虚张声势的嫌疑。再看看日前曝出的阿娇被删的戏份,可叹原本就嫌寡淡的故事又少了精彩。这节的“斗戏”是看点,好在十三燕这个人物虽败犹荣,老谭家也算大气,始终没听到什么意见。观众也看得明白,知道二者其实无所谓输赢,新老交替,是潮流所至、时代趋势、历史必然,就像今天的京剧得给周杰伦让路一个道理。而沙里澄金,直到现在《定军山》里的老黄忠依然气冲斗牛,《黛玉葬花》《一缕麻》却早已湮灭于舞台。

“生离”一节,因为早前就对梅孟之事有所耳闻,眼见先人尸温犹在,却给编排成这样的面目,我是很抗拒看的。中国历来有造神的传统,放着好好的人不做,偏要在人前装神,背后弄鬼,中间多少的不堪,何其荒唐!这次的《梅兰芳》打了还原其为凡人的旗号,却仍旧是靠篡改历史为死人涂脂抹粉的行径。自然,伶人不及帝王将相,再怎么改也无非风月之事,多少人不过是看个乐子。但细详其理,则充斥了对于历史尤其是对于逝者严重的不尊重。孟氏后继乏人,估计也懒得站出来理论。翻遍正史野史述及梅孟姻缘的前前后后,这出现实中的戏剧梅的表现真正是现实的入骨。“梅兰芳从来不是菊坛徐志摩,决无什么浪漫情怀。(章诒和语)”是啊,一个一贯奉行圆融通达中正平和的人,如薛氏宝钗,怎可言及浪漫。可怜那千斤婚书和万种辜负竟硬生生改成了柏拉图,即便是刺杀血案,也可以移花接木,不但“刺梅”成了“刺孟”,为了不玷污二人感情的“纯洁”,还给安排在了分手已成定居、双方诀别的前夜,现实中背弃的导火索演变成修饰爱情童话的美丽花边。我心想亏得当事人没活到现在,否则看了岂不得当场呕吐。

这戏,眼见着就只成了一个编字。到了“聚散”,日本人的军刀都举起来了。梅不是振臂高呼的革命者,不是家国大于天的旧文人,做为场面中人,对他而言,“做人”应该是凌驾于那些大概念之上的立命存身的根本,他当然懂得趋利避害,说到底不过跟大家一样,辗转求存,苟全性命于乱世罢了。而日本人再怎么猪狗不如,倒懂得尊重艺术,好过那种整天追着你捧着你一副离了你活不了的架式骨子里却一百个瞧不起你张口就是戏子下九流之徒。因此,这样的戏于塑造圣像金身益处无多,也远不及程蝶衣一句“要是青木在,京戏就传到日本了”火爆精彩。除了几句狗血台词,拉拉洒洒四十几分钟,若非邱如白露了一脸,几乎都要水掉了。我倒是喜欢这电影的结尾,大幕缓缓拉开,景别的处理是大全景中的小舞台,然后镜头打到台下的邱如白身上,电影戛然而止,手起刀落,匆忙之中似是带着一种无法释怀的恨意。

至于演员的表现,最好当然是王学圻。早在这电影公映之前,似乎对他的十三燕已有颇多巷议,难得是舆论一边倒,好就一个字。我一般将这种不够审慎的言辞视为恭维,但后来的印象累积下来,我忽然冒出这样的想法,综合王学圻的资历等多方面的因素考量,他很有可能凭借这个角色预定来年的金鸡奖。王学圻是个很有意思的演员,他的特别之处在于,已近花甲之年气质中仍有着隐约的虎气,而且妙在平常不事张扬。上得台来,呈现给我们却是十三燕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间的名伶风采。这个角色唯一让我不喜欢的是那口过于夸张的京白(我称之为京味太监腔儿),这也是陈氏电影的特色。对章子怡的表演有弹有赞,我觉得还算不错,第二部分的戏,她撑起了大半。记得谢飞老师曾说过章子怡谈得上表演的作品只有《我的父亲母亲》,其余都是在演自己。这次明显感觉整个人沉了下来,少了以往角色的轻浮和发狠,塑造出人物性格开阔的一面,她应该是用了心的,比如人物讲话的口气设计得有些意思,不见了她惯有的那种腻味的胡同气和咬牙切齿,倒是颇有些可爱的丈夫气,看得出她在把自己向“坤生”的身份努力靠拢。邱如白这个人物,显然是陈凯歌在片中的代言人(惯于在影片中设置自己的替身,是陈氏电影的另一大特色。)孙红雷自身的气质跟角色距离不小,没有了才华和文学修养做底,所谓的“狂”就难以成立。孙一贯的“东北方法派表演”也让人颇有微词,但还是得承认,他的某些戏还是可以的,比如邱如白晚年的戏份。其他的角色,吴刚的费二爷多被提及,建议去看看他的《光荣的愤怒》,表演堪称精彩;余少群的少年梅郎让很多人惊艳,看过他上《鲁豫有约》,倒还是烂漫之人;英达无功无过,黎明乏善可陈,而陈红真是让人惊讶,科班出身加之多少年的影视实践、圈内浸淫、人生累积统统不作数,浅薄俗气倒在其次,竟然完全不入戏。她真是应该安心做幕后,若不是要养家,也实在没必要这么现眼(八卦一句,估计《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夫人已经预定了吧?)。

这篇文章开写不久,竟传来影片入选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消息。惜乎已不是旧日豪情,《霸王》“婉拒”柏林,剑指戛纳。英雄迟暮,摧眉弯腰都只为稻粱谋。当然,如果柏林够得上怜老惜贫,给个安慰奖已是慷慨之举。

最后谈谈陈凯歌电影折射出的性心理现象。记得当年有这样的笑谈:张艺谋是投机者,陈凯歌是自恋变态,王家卫是小商贩,李安是老太太。《霸王别姬》的主题是迷恋与背叛,陈凯歌大约很是享受用这样的调调来阐述自己的艺术理想。影片在戛纳蟾宫折桂,陈因此一雪前耻,也结束了张艺谋独步天下风头出尽所带来的“尴尬”。荣归之后和电影上映时的宣传,面对媒体,陈凯歌多次迫不及待地宣称“我就是那个虞姬”,执拗中透着少年豪气。大约就是从这种极具优越感的自恋中,人们开始透视陈凯歌电影潜隐的心理征候。学者陈墨曾在其著作中将这种心理溯源追至《大阅兵》始,其中的某些表演片段确实让人感到一丝暧昧。到了《霸王别姬》,非常心理引发的特殊情感被发挥和升华到极致,而这种男男之间特殊关系的处理还延续到了陈凯歌之后的众多作品中。最近的这部《梅兰芳》,虽然另类情感是梨园题材和男旦角色的上佳佐料,但考虑到现实中的诸多顾忌,这应该是被极力回避的东西。孰料陈凯歌此心不死,祭出奇招,将此大任降于邱如白这个表情复杂的人物身上。孙红雷被邱如白上身后,吐出了许多癫狂之语,闻者多是啼笑皆非。但他其中一句话却有些意思——我和陈凯歌的合作,就像两个残废在一起……两个残废碰到一块儿就不孤单了,两个人在一起真是幸福。窃以为,这或可作为陈凯歌电影中男男情谊的最佳解读。综观陈氏电影男男暧昧史,其显然不同于港片及西片中那种江湖岁月中的兄弟情深,但将其称为同性恋情,倒也未必准确,至少不全对。在这些“残废”的人物身上,其实体现的是陈凯歌的一种自我分裂。有人说“看李安的电影觉得他爱女人,也爱男人”。看陈凯歌的电影,给我的感觉是他不爱女人,也不爱男人,他爱的是自己,而那个自己,似乎是被扭曲的。做为艺术家的天性中的孤独与脆弱诚然让他缺乏面对世俗时需要的强大的内心力量,而其周边的人似乎也一直没能适时给予这样一种足够的心理支撑。看陈凯歌在《梅兰芳》宣传期间顾盼时的露怯,让人无法怀疑至少陈红未能提供给他强有力的心理支持。而这点,张伟平之于张艺谋,就要好得多。因此,透过那些近乎畸零之人的惺惺相惜的微温和豆火,烛照的是在艺术坎途上孤愤前行的陈凯歌深刻的自怜自恋,是在夜阑人静时对俗世剑身的深情抚摸和穿越岁月的对自己的深深的体恤。

⑶ 电影梅兰芳,讲的是什么

每个人都是梅兰芳!
窗外朔风凛冽,窗内孤灯孤影,电脑旁,孤独的心灵透过孤独的的眼神,伴随着敲击键盘的孤独的声音,诉说着别样的孤独!

我在回忆《梅兰芳》,《梅兰芳》给我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孤独!与其说电影从“死别”、“生离”以及“聚散”三个部分展现了梅兰芳的传奇一生,不如说电影从“死别”、“生离”以及“聚散”三个部分展现了孤独的不同内容。

“死别”部分我看的哭了,为十三燕的坚强哭了,为十三燕的固执坚守哭了,为十三燕的悲情凄惨哭了,为十三燕的孤独坚韧哭了!当十三燕在残片碎砾,乌烟瘴气的舞台上,面对着空无一人的戏场依然字正腔圆,身正影直地坚持唱完《定军山》时,他把他的那份孤独:生命的孤独,艺术的孤独,身份的孤独,高傲的孤独,失败的孤独,执着的孤独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了!尊严而华丽的转身注定了十三燕的死,孤独的死去也许是他最好的归宿,因为那个特定背景下的沉重是任何人都承担不起的,更何况是一个把唱戏看的比生命更重要的孤傲老人呢。

“生离”部分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爱情折射出的孤独更显细腻。孤独之于爱,到底是轻落在那一淼晶莹花瓣上的露珠那般不弃不离,还是划破天际的流星,永远只能是奢望?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爱情虽然在责任,事业,无奈的压力下夭折了,但留存在梅兰芳心里的那份美丽也同样在我们的心底开放出了冬日里的温暖之花。孤独,虽然脆弱,但未尝不是一种美丽。守得住的孤独是纯粹,守不住的孤独也无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孤独,不管是灵魂里的,骨子里的,还是停留在皮肤表层里,像烟花一样稍瞬即逝的。

“聚散”部分的孤独略显沉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苦难让一个唱戏的“女子”来承受,这本身就是份孤独。影片中几个镜头令我心酸,一个是陈红扮演的福芝芳在铁门外焦急地等待梅兰芳从日军那里出来的那份浓浓的牵挂,一个是梅兰芳在上海演出被国人误解,家中玻璃被石块打碎的那种无奈的隐忍,一个是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对跟在他后面的人说“谢谢大家,别再跟着了,我要开始扮戏了”后的那种无言的沉重。

有人说《梅兰芳》是陈凯歌的回归。他找寻回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孤独,没有再一次迷失在人云亦云的商业大潮中,所以他成功了。

有人说《梅兰芳》是黎明的回归。“我告诉你,我不演梅兰芳,我就是梅兰芳!”黎明,没落的明星,也在《梅兰芳》中找寻到了自己的影子。孤独了十多年,承受了十多年,坚守了十多年,终于在孤独中又一次找回了自己!

也有人说《梅兰芳》是孙红雷的回归。“六哥我是干净的。”沉浸在《梅兰芳》中的孙红雷久久不能解脱,在剧中辞掉公务员工作,试图洗脱流言的那句台词本来就在世风低俗的今日就颇显扎耳,如今又让红雷兄把“干净说”带到了当今娱乐风暴的漩涡中,能不孤独吗?孙红雷的男人性格又回来了!

其实,何止他们,每个人都是梅兰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孤独!

⑷ 电影《梅兰芳》什么时候上映讲的是什么

已经上映了12月5日全国上映!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就开始学戏,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家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5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⑸ 电影《梅兰芳》为什么让人泪目

电影《梅兰芳》让人泪目,因为这部影片不但细腻描述了梅兰芳与大伯之间的“父子”之情,而且还刻画了真挚的兄弟情。。
梅兰芳与他的大伯之间的关系,大伯既是他的长辈也是他的老师。这种亦父亦师的关系影响着梅兰芳的一生。
接着就是梅兰芳与邱如白之间如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兄弟”情。是邱如白发现和挖掘出梅兰芳的潜能。顺其自然的带出十三燕与梅兰芳的戏曲对台赛,他们二位是对戏曲的“痴”情。
影片中最打动人心的,是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的情愫。影片通过两人戏曲的交流,探讨,演绎。彼此之间也引起了“共鸣”之情。”从而上升到了缠绵悱恻的“爱”情。这里面包含更多的是广义的“博爱”之情。但。终究也是因为彼此对戏曲的大爱而放弃了个人的小爱。终究也就成了爱而不得。

⑹ 《梅兰芳》这部电影说什么想反映什么

梅兰芳人生的第一个竞争对手就是和梅家有三代情义的老艺人“十三燕”。梅兰芳的出现,动摇了十三燕的地位。决战不可避免,但是梅兰芳第一场就输了,他还有两天的时间可以挽回败局。不顾众人的反对,梅兰芳改演时装新戏,结果大获成功。胜负已定,梅兰芳劝说十三燕放弃第三天的演出,却遭到了十三燕的拒绝。 梅兰芳渐入中年,有了妻子福芝芳(陈红饰)和可爱的孩子们,他的事业如日中天。1929年,他接到了赴美国演出的邀请。在京剧舞台上专门扮演男人的女艺人孟小冬(章子怡饰)第一次见到梅兰芳就看到了他眼中的忧郁,而她开阔爽朗的性格感染了梅兰芳。他们同台演出,有了一种把自己同对方糅在一起共同分享的愿望。这时,梅兰芳的妻子福芝芳对孟小冬说,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观众)的。 梅兰芳因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决定不再登台演出,在梅兰芳多次拒绝日本军队对他发出的演出邀请时,却吃惊地听到了自己即将复出的消息,而向社会公布这条消息的,正是匿名的邱如白(孙红雷饰)。 幕后制作小心翼翼拍《梅兰芳》 陈凯歌执导的《无极》上映后,外界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一直是贬大于褒,此次吸取《无极》在故事上比较弱化的教训,陈凯歌对《梅兰芳》的剧本要求苛刻。 陈凯歌要拍《梅兰芳》的事情,已经得到梅氏后人梅葆玖先生的认可,梅葆玖已与陈凯歌以及投资方中影集团进行了磋商。梅葆玖的意见是:支持、合作、细谈。目前梅葆玖先生已经把父亲生前的影像、唱片、照片等资料都整理好,并表示可以无偿提供给陈凯歌作为参考。 黎明出演梅兰芳 从梁朝伟到王力宏再到黎明,《梅兰芳》的主角人选一直备受关注,北京出生的黎明最终获得剧组青睐,成为出演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最佳人选。
http://kinkunwang.blogspot.com/2009/01/forever-enthralled2008-imdb-7.html

阅读全文

与微电影梅兰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手机剪辑电影素材教程 浏览:920
蓝鸟咖啡馆电影资源 浏览:12
2020推出的微电影广告 浏览:961
电影刺杀小说家在哪里直播 浏览:77
看电影的眼镜可以看手机吗 浏览:851
哪里有国语配音电影 浏览:559
生化危机5电影蓝光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239
出手吧女生在哪里版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286
电影整容吴启华西瓜影音 浏览:581
赤狐书生手机高清电影免费下 浏览:988
上海迪士尼乐园电影院 浏览:894
六个人和一艘船是哪个电影 浏览:325
韩国影史票房第二的电影 浏览:210
王祖蓝演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934
办公室的故事主题曲前苏联电影 浏览:788
免费电影电视剧连续剧 浏览:394
秋霞高清电影网迅雷下载 浏览:277
海南共青团微电影陪伴 浏览:75
一带一路微电影 浏览:50
天堂电影院的观后感 浏览: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