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瓜播放器怎么播放电影
Ⅱ 西瓜虫观察日记
一天就要结束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这也意味着,又要开始写日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日记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瓜虫观察日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上午,我放学回家时从路边抓回来了一只西瓜虫。
这只西瓜虫除了头部和尾部共有七节外,它的全身都是深灰色的。在它的头部的两侧,各有一个小黑点,这是它的眼睛。眼睛下面又长着一对总是动来动去的触角,触角有五节。它有十四条腿,每条腿上各有五节。它像龙虾一样,背上有一层“盔甲”,腹部却只有一层薄膜。它的身体能屈能伸。它的尾部有几节呢?一、二、三、四……不对,重新数!一、二、三……还是不对,拿放大镜来!一、二、三、四……七,七节!对了,我忘记说了,这只西瓜虫是雄性的,腹部下方有两个白点。
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它要在黑色的土壤中才能生存,并且还要在光很难照到的地方。它的食物是腐烂的植物或白菜叶,每隔三天就要放新鲜的食物进去,把吃剩下的食物拿走。
看到这里,我把手上爬来爬去的西瓜虫放进盒子里,然后挖了一些黑土放在盒子里,并用手按结实一些。
西瓜虫在盒子里爬来爬去,似乎在寻找什么。我一开始觉得挺好玩,后来才想了起来,我放的土太平了,没办法“住”虫。我于是放了一块石头进去,石头上有一处棱角微微上扬,刚好把这只西瓜虫容下。西瓜虫似乎没有看到,仍然在东游西逛。过了一会儿,西瓜虫终于发现了石头,并躲在了那里。不一会儿,它又出来了,似乎感觉有什么不满意。它出来后,做了一件令我大吃一惊的事情:它在土上狠狠地“点”了一下头,一个小坑就出来了。西瓜虫用它的小脚把土块扫开,然后钻了进去。
这只西瓜虫真是太有趣了!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们在乱石堆边玩耍,突然发现一个“小球”在地上滚来滚去。高年级的小伙伴告诉我,这种小球一样的动物叫西瓜虫。
我仔细地观察起这个小家伙来:它的身子长约2厘米,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下是八对灵活的足,背上那一块块的壳像屋檐上的瓦片似的。西瓜虫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它很会动,有时朝天,几只脚不停地晃动;有时蜷缩着身子,像一个迷你的小西瓜。
我想,西瓜虫就是因此而得名的。我的手指不由地拨动它的身子,没想到它灵活地翻了个身,让我扑了个空。嗬,这小家伙,可真有意思!
我想,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够细心观察,一定能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
今天,秋高气爽、金橘飘香。我到奶奶家玩,奶奶首先把我带到菜地里挖野菜,挖呀、挖呀!野菜没挖到,倒是挖到了西瓜虫,我让奶奶拿来一个空瓶子,把西瓜虫放进瓶子里好好的观察观察……
西瓜虫的学名叫“鼠妇”,又叫潮湿虫、团子虫,属于无脊椎动物。身体像圆弧形状,我估算了一下,西瓜虫大约长9~15毫米。后背稍微隆起,肚子是扁平的;颜色是灰褐色;背部是不软不硬的壳,我一打它它就缩成一个圆溜溜的西瓜,我把它按死后,我发现它的血是白色的我当时吓的不知所措。
血应该是红色的,为什么西瓜虫的血是白色的呢?这真让人感的奇怪……我又发现西瓜虫碰到蜘蛛网不会被粘住,因为它的外壳有一层薄薄的油,防止被蜘蛛网粘住。我听奶奶说:“西瓜虫喜欢生活在潮湿、阴里,暗的土壤 喜欢吃植物的根茎,是害虫。 西瓜虫有很多值得我去发现、研究的地方,我长大想当昆虫学家,探索昆虫世界的无穷奥妙!
那天刚一下楼,妈妈就叫我“丫丫,快来看这是什么?”,我下楼一看,原来是一只可爱的西瓜虫。这在我小时候可是我经常玩的,可现在天这么冷,居然还能看到它,我轻轻一碰它,它就变成一个圆圆的“西瓜”,怪不得大家都叫它西瓜虫哪。“妈妈,我能养着它吗?”“当然,可以呀”。“太好啦,小家伙,你今后就是我最小的小宠物啦”。
一回家,我就找来啦吃口香糖的小盒子,给它做啦一个透明的房子。它浑身是灰黑色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我还没把它投入它的新家,它就迅速挪动身体,想要逃走。“你想往哪逃?”我手指轻轻一挑,它就翻个仰面朝天,它挥动着它的小细腿,翻啊翻啊,可怎么也翻不过来,我这才看到它一边各有七条腿,尾部还有两个小白点,像小眼珠,头上还有一对触角。看着这小家伙翻啦半天的可怜样,我就帮帮你吧,我在它旁边扔啦一小块馒头粒,它一伸腿一搭上馒头就很快翻过身来,太可爱啦,我又把它翻过来,它挥动着细腿像划船一样滑呀滑呀,可怎么也翻不过来,后来大概是累啦,腿也不动啦,像是在说“累死我啦,我得好好歇歇”。哎,还是要本“公主”出手。我把它放到它的新家,小家伙在里面一动不动,大概它也像我一样享受这暖暖的冬日阳光吧。
今天下午,老师安排我们几个女生去帮一年级的新生大扫除。正当我们卖力地清扫着墙根儿的落叶时,一个充满惊喜的声音喊道:“西瓜虫!快看,这里有西瓜虫!”
“西瓜虫?一群小虫子而已,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我听同伴嘟囔着,脑海中不禁想起我在幼儿园时第一次发现“西瓜虫”的情景:草地上,十几个孩子围成一团,专心致志地看着“调皮大王”淘淘发现的不速之客——西瓜虫。它的全身是灰黑色的,身子宽宽的,扁扁的,背上披着一层硬壳,壳上有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身下有很多小腿。也许是因为受了惊吓,也许是并不欢迎我们的参观,只见它慌里慌张地东一头西一头地逃着。淘淘伸手想去捉它,可没想到西瓜虫立刻就蜷成一团,一动也不动了,真像一只微缩小西瓜。
“我知道它有七对脚。”“你知道为什么一碰它,它就缩成小球吗?”“这样滚得快!”“不对!”……不远处的一年级新生们正在七嘴八舌地争论着,童心大发的我不由得大声插了一句:“这是昆虫自我保护的本领,它是在假死呢!”当年幼儿园老师告诉我们的答案,没想到现在派上用场了。看着他们好奇而又有些羡慕的表情,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小小的西瓜虫,带给我们多少乐趣啊!
放学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在楼下的院子里面玩。可是有一天下午我却发现了一个“小球”,在地上滚来滚去。西瓜虫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鼠妇。
西瓜虫长约1厘米,而这只有1。5厘米了,大概块头比较大吧?如果你仔细看,还会发现它有2对触角。它很会变,有时朝天,几只脚不停地晃动;有时蜷缩,一条条白色的体节与或黑或蓝的身体称在一起,活像个“迷你小西瓜”。我想了一个主意,把西瓜虫买进一个小坑,大约有1厘米深。我先拿一支铅笔,轻轻地把它波导小坑里,再用一些土灰洒在坑上,把坑堵上,想,哈哈,这下它绝对出不来了!我蹲在坑边,仔细观察。十秒……二十秒……三十秒……啊,土开始松动!不一会儿,触角和小脑袋也探出来了,只有脚和身子还在里头。我十分惊讶,又把坑重新堵上,可它依旧爬了出来。最后一试时,我把坑挖到更深,又把它拨进去,盖上土灰,并压实了,再放上一颗小石子。我想,这回它就是力气再大也出不来了。但是我又想错了,几十秒钟后,石头和土灰有开始松动,用了不到3分钟,它爬出来了!它爬出来了!它从这坚不可摧的小坑里爬出来了!这真是一个奇迹!而且,它还活灵活现、安然无恙地爬来爬去,滚来滚去。我明白了,动物们也有生命,也只有一次。它们也像我们人类一样,珍爱生命。
这个西瓜虫也是珍爱生命的,为了生活下去,它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我们要学习它们,珍爱生命,才能生活得更好!
二年级时暑假里的一天,天气很热,我到姐姐家去玩,吃完午饭后,我和姐姐一起来到楼下的小花园。
我对姐姐说:“我们玩西瓜虫赛跑吧。”姐姐说:“好吧。”于是,我们就开始捉西瓜虫了。西瓜虫躲在阴暗潮湿的角落,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捉到了两只个子小的。再向姐姐看去,啊!他已经捉了十多只了。正在我着急时,眼睛一亮,发现了一只又大又黑的西瓜虫。我赶紧跑上去,捉住了它,它立即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小西瓜”。
我们俩不一会都捉了好多只西瓜虫,马上就要准备比赛了。比赛场地是用呼啦圈围成的,我们用一块石头当重点。比赛开始了,我和姐姐的西瓜虫都奋力地向前爬,可我的西瓜虫爬着爬着就拐弯了,我赶紧拿树枝把它扶正。可是一会儿,它又跑偏了,我就再把它正过来。看来,这一局我是赶不上姐姐了。
我对姐姐说:“我们玩西瓜虫跨栏吧。”姐姐同意了。我们用小木棒作烂。我和姐姐同时把西瓜虫放到起跑线上。“三、二、一、开始!”我们同时放开手。只见西瓜虫吃力地往上爬,又急速地冲下去往前飞奔。看着它们用细短的小腿托着笨重的身体爬上爬下,真是太有去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看着自己黑乎乎脏兮兮的一双小手,心里开心极了。没想到小小的西瓜虫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乐趣。
我在后院浇花时,惊奇地发现了墙角边的乱石堆下黑压压的一片,仔细一瞧,哦!是一窝西瓜虫呀!我小心翼翼地把石块慢慢挪开,西瓜虫一见光,马上四散乱跑,拼了命地往泥土里钻。我急忙用手一抓,抓住了5个,我兴奋地把它们放进了玻璃瓶里。
我仔细观察这些小西瓜虫来。西瓜虫并没有我想像中那么恶心,反而有一些可爱。它们只有半粒赤豆那么大,灰黑的身子,拱起的背既像半个小泥丸,又像一个微型面包。西瓜虫的背上披着一层硬壳,壳上有一条条清晰的纹路。我试着把手从瓶口伸进去摸一下它们,它们立刻紧紧地把身子蜷起来,变成一个小黑球时,那些纹路使它们看起来真像一个个小型的西瓜。西瓜虫的小脑袋上长着两根细小的触须,爬行时不停地摆动着。它的嘴巴只有笔尖那么大,最有趣的是它的腿像头发丝一样细,你仔细看时会发现这些腿是灰白色的,和背上的颜色不一样,一共有七对。这些细细的腿扛着一个“面包”,在瓶底来来回回地奔跑着。我捉出一只小西瓜虫,让它仰卧在桌子上。这是小西瓜就像一只小船一样,那些细小的腿不停地舞动,就像船上的许多把小桨一齐划动,有趣极了!那些“小桨”划了许久,“小船”既没有前进,也没有翻过来。终于,它感到累了,一动不动,我一碰它,它又不停地动了起来。
西瓜虫可真是有趣啊!
这天,我捉住了一只西瓜虫。
这只西瓜虫是我在阳台发现的,当我看见它时,它正在懒洋洋的睡觉呢!我悄悄地走过去,把塑料瓶往下一扣,哎呀!可能是我发出的声音太大了,让它逃走了,不过,一会儿我又捉住它了。我把它“囚禁”在瓶子里,开始,它不停的爬上爬下,过了一会,它就适应这种环境了。
这只西瓜虫像小纽扣一般大小,椭圆形的,背上披着一身盔甲,盔甲上还有一排排好看的纹理。它的身体是黑灰色的,头上长着一对触角,腿像头发一样细。它的身体共有七节,每节都有一对腿,爬起来那14只腿一起走动,速度可慢了,不过也很可爱哦!
西瓜虫它为什么叫西瓜虫呢?是因为只要有什么东西碰它一下,它马上会缩成一团,像一个“袖珍”西瓜一样。
西瓜虫它很喜欢待在一个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我想:它们是住在这些地方吗?如果不是,他们的家在哪里呢?不会就躺在这些阴暗潮湿的地方吧?
西瓜虫它一般吃黄瓜、南瓜之类蔬菜的叶子,所以,在农村它可不是什么好虫子哟!因为它会偷吃蔬菜叶子。说到这,我又有个疑问了,那些待在城里的西瓜虫吃什么呢?它们什么时候出去寻找食物呢?
这时,西瓜虫正在快乐地玩耍着。我觉得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个西瓜虫,正和那只西瓜虫在欢快的游戏着。
大家见过球鼠妇吗?你们一定见过。那球鼠妇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身边小小的、不起眼的西瓜虫。今天,我就把我观察到的西瓜虫讲给你们听。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床,看见地上有几只西瓜虫,马上叫来爸爸。爸爸看了看说:“可能是昨天我给花浇水时,他们怕淹死,所以都爬出来了。”我就把它们一一抓起来放到一个小瓶子里,打算把他们养起来观察。
西瓜虫像小纽扣一样大小,椭圆形的,背上披着一身盔甲,还有一排排细小的纹路,灰黑色的身子,只要用手一碰,它就缩成一个小圆球,真像一个“袖珍”西瓜。它的头上长着一对触角,用笔尖轻轻一碰,它就立马回头。它的腿像头发一样细,一共有七对,爬起来那14只脚一起动,速度还是慢慢的,好可爱。
下午,我发现了有趣的一幕:一只小西瓜虫背着一只大西瓜虫绕着瓶子底部爬了一圈。我想:这只小西瓜虫一定是个大力士。
西瓜虫有没有眼睛?他看得见吗?我很想知道。大家知道吗?
我喜欢西瓜虫。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教室在楼下。只要一下课,我们就跑到花坛中找西瓜虫。西瓜虫的个子很小,如果不仔细找根本就找不到。
西瓜虫披着一件有条纹的铠甲。头部有一对触角,走动的时候会上下左右不住地摇摆。
我们喜欢找来一根细细的绳子,把西瓜虫放在上面。西瓜虫的本领可大了,牢牢地抓住绳索,来回地走动,像山羊走钢丝那样轻巧、稳健。
要是你用小木棒敲打它的壳,说时迟那时快,西瓜虫的头和尾连在一起,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迷你小西瓜。过了一会儿,待四周十分安静,它才会悄悄地探出头来。要是它觉得安全了,就会飞一样地逃跑。
我们迟疑了片刻,环顾四周,将树木的枝干、陈年的落叶堆放在一起,做成障碍。西瓜虫可机灵了,总是能够找寻找新的出路。
校园生活因为有了西瓜虫而更加快乐!
今天,我和好朋友邬其岑约好了,中午一起去抓几只西瓜虫观察一下。西瓜虫又叫“妇鼠”,只有黄豆一样大小,是椭圆形的,它的头上长着一对触角,灰色的身子,背上披着一身盔甲,还有一排细小的纹路。用手一碰,它马上就缩成一个小小的圆球,真像一个袖珍西瓜呀!这大概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到了中午,我们拿着几个小瓶子,高高兴兴的去抓西瓜虫。到了公园的八角亭后,我们就分头开始寻找目标,我选了一块比较潮湿的草地,拿出小铲子用力地挖了起来。
不一会儿,就挖到一个松软的洞,里面爬出了几个大大的西瓜虫。我一把就把它们抓在手里,放进了瓶子里。我回到八角亭,我等了半天也不见他的影子,于是我就去找他,发现他正趴在一块水泥地上找西瓜虫。我哭笑不得地对他说:“西瓜虫可不会在水泥地上,他喜欢在潮湿的泥土里。”接下来我们选了几个地方,始终没有虫虫的踪影,但邬其岑一点也没有气馁,最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也抓到了两只黑色的大西瓜虫。通过这次抓西瓜虫的玩乐,我们还明白了西瓜虫喜欢住在阴暗、潮湿和松软的泥土里或小石板的下面,一般把巢做在离地面1~3厘米的地方。西瓜虫真是一种有趣的昆虫,下次我们再一起来观察它吧!
(一)
校园西北角的花坛下,有个小洞,不大不小,戒指状。
它背着一个黑不溜秋的小小的“锅”,进了洞。
一会儿功夫,它出来了,身上的负担已经缷下,露出西瓜似的小壳儿来。它极其缓慢地爬着,一个岩壁,又一个岩壁,似乎在悠闲着,逛着街。
(二)
我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碰了碰它,它立刻蜷缩起来,背上折叠着的节点迅速拉开,蜷成一个西瓜,不动了。
几分钟后,它稍稍动了动,在打探完四周的危险早已不存在时,它放开身体,多只小脚争先恐后地迈着,似乎要返回那戒指般大小的洞穴,那神情与昨儿的悠然,已经大不相同了。
(三)
调皮的我,找来一根小树枝,一个劲儿地往小洞里捅。捅了一会儿,西瓜虫就从洞里歪歪扭扭地迈着“小碎步”出来了。
它从岩壁爬上花坛。当爬到花坛与草木的接边处时,它稍稍犹豫了一下。不过,很快利落地翻了个身,仰面朝天地躺在松软的泥土上,一个鲤鱼打挺,钻到了一片枯叶下来,不见了踪影。
回过头,我吃惊地发现:这片枯叶竟然被小小的西瓜虫啃了几个小洞,而那小小的、可爱的西瓜虫,正从底下悠闲地漫步而出。
(四)
爱捉弄的我又来了。我将西瓜虫从小洞里赶了出来。它胆怯地望了望我,细细的小脚又带着身体跑走了。
我找来几片树叶,手忙脚乱地撕好,用树枝一股脑儿塞进了小洞,再朝里面填了几些土,压平了,坐在一旁等着。
不一会儿,它回来了。
它看到自己的家了,可是没进去,而是继续向前走,仿佛以为那里已经不是自己的家了,或者说觉得自己的家还在前面。
它走了半米远,停住了,掉了个头,回到了小洞的旁边。
(五)
它没有螳螂的大刀,也没有螃蟹的大钳,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将土与叶子拱出来。它张开小脚冲了上去,用脚蹬着土,用力太猛,将自己翻了个身。好一会儿,它吃力爬起来了,轻轻地用脚刷着洞口,竟有不少土落了下来,最大的一块竟有茉莉花花苞般大。这样就好办多了,它慢慢地爬进那个花苞般大的位置,继续刷着洞内的土。
洞里很黑,又背光,所以我看不清它在里面干什么以及进度如何,我只看见,有一个小小的、灰黑色的身影在里面忙活着,不时地推出来一些土。
下午,李梦韩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墙角,伸出一只手,手上有一个纸折的盒子:“看!这是什么?”
我一眼就看见了盒子里一只椭圆形、略显扁平的灰褐色小虫:“西瓜虫。你从哪儿找到的?不过,它的身体有些弯,应该上了年纪。”
李梦韩并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是让我看好西瓜虫,别让自己的“劳动成果”逃了。
我拿起西瓜虫,放在手心。它立马在停稳后伸展开身子,那爪子乱舞的样子,绕是我,也险些被吓着了。
数了半天,我才知道它有6对足,身体有8节,还有两个比足略长的触角。
不过,它似乎没有眼睛,爬行时两只触角直摆,探清了路再走,而且,他还很喜欢钻洞,无论是纸洞还是土洞,只要它能发现,就会义无反顾的钻进去。
我想,这也许与它喜欢阴暗潮湿地方的习性有关系。
不得不说它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对象。
Ⅲ 我国第一部自制的环幕电影是什么
1987年,电影科研所受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委托,负责组织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可供放映的环幕电影《华夏掠影》,是一部记录祖国名胜古迹、秀丽山河的风光片。我国国内第一座环幕电影院——中国电影宫实验环幕影院于1988年12月28日在北京建成开业,放映环幕影片《华夏掠影》,为首都人民和来京游客提供了一个特种电影文化娱乐场所。
Ⅳ 中国第一部电影的片名是什么
1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2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3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4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6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7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8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9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10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11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12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13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14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15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Ⅳ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都拍过哪些动画片
本列表过于详细,主要看看早年的。后面的可以无视。
谢谢小花猫(1950)
小铁柱 (1951)
小猫钓鱼(1952)
采蘑菇(1953)
小小英雄(1953)
好朋友(1954)
夸口的青蛙(1954)
粗心的小胖 (1954)
东郭先生(1955)
神笔(1955)
野外的遭遇 (1955)
小熊的旅行(1955)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
大红花 (1956)
我知道 (1956)
中国的木偶艺术 (1956)
金耳环与铁锄头 (1956)
胖嫂回娘家(1956)
三个邻居 (1956)
机智的山羊 (1956)
骄傲的将军(1956)
拔萝卜(1957)
一个新足球(1957)
双胞胎(1957)
木头姑娘(1958)
墙上的画 (1958)
小朋友们 (1958)
找小哥哥(1958)
老婆婆的枣树(1958)
美丽的小金鱼 (1958)
八月十五庆丰收 (1958)
赶英国 (1958)
歌唱总路线 (1958)
美妙的颜色 (1958)
过猴山(1958)
古博士的新发现(1958)
小鲤鱼跳龙门(1958)
猪八戒吃西瓜(1958)
火焰山(1958)
小猴与白胖 (1958)
四只小野鸭(1958)
为了孩子们(1958)
三毛流浪记(1958)
打麻雀 (1958)
谁唱得最好(1958)
小发明家 (1958)
小农艺家 (1958)
并蒂莲 (1958)
猪八戒吃瓜(1958)
蜜蜂与蚯蚓 (1959)
布谷鸟叫迟了(1959)
壁画里的故事(1959)
大跃进万岁 (1959)
森林之王(1959)
三只蝴蝶(1959)
龙虾 (1959)
渔童(1959)
萝卜回来了(1959)
一幅僮锦(1959)
一只鞋 (1959)
砍柴姑娘 (1959)
渔童(1959)
猴龟分树 (1959)
济公斗蟋蟀(1959)
雕龙记(1959)
小蝌蚪找妈妈(1960)
艳阳春 (1960)
急追猛赶 (1960)
原形毕露 (1960)
怕羞的黄莺(1960)
小燕子 (1960)
牧羊少年 (1960)
大萝卜 (1960)
革新迷 (1960)
降龙记 (1960)
鸽子 (1960)
大奖章 (1960)
牧童与公主 (1960)
山羊和狼 (1960)
聪明的鸭子 (1960)
太阳的小客人(1961)
谁的本领大(1961)
红云崖(1962)
人参娃娃(1962)
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
小溪流(1962)
掌中戏(1962)
大名府(1962)
一棵大白菜(1962)
等明天(1962)
一条丝腰带(1962)
牧笛 (1963)
黄金梦 (1963)
长发妹(1963)
孔雀公主(1963)
金色的海螺(1963)
集体有余(1964)
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
画像(1964)
路边新事(1964)
半夜鸡叫(1964)
四点半 (1964)
石湾陶瓷艺术 (1964)
冰上遇险(1964)
湖上歌舞(1964)
差不多 (1964)
石湾陶器艺术 (1964)
大闹天宫40周年纪念版 (1964)
红军桥(1964)
小林日记(1965)
大闹天宫 (1965)
画象 (1965)
我们爱农村(1965)
福建工艺新花 (1965)
南方少年(1965)
李科长巧难炊事班(1965)
小哥儿俩(1965)
红领巾(1965)
上海市少年儿童革命歌舞选辑 (1965)
支持越南人民反美斗争 (1965)
支持多米尼加入人民反美斗争 (1965)
揭穿美帝“和谈”阴谋 (1965)
上海工艺美术 (1966)
山村新苗 (1966)
伟大的声明 (1968)
小号手(1973)
小八路(1973)
东海小哨兵(1973)
带响的弓箭(1974)
大潮汛之夜(1974)
骏马飞舞(1974)
渡口(1975)
主课(1975)
出发之前(1975)
革命儿歌好-歌曲 (1975)
长在屋里的竹笋(1976)
试航 (1976)
金色的大雁(1976)
树苗 (1976)
大橹的故事(1976)
小石柱 (1977)
战旗似火(1977)
芦荡小英雄(1977)
山羊回了家(1977)
新花迎春(1977)
火红的岩标(1977)
狐狸打猎人(1978)
山伢子(1978)
两张布告(1978)
歌声飞出五指山(1978)
西瓜炮(1978)
小白鸽(1978)
奇怪的病号(1978)
象不象(1978)
画廊一夜(1978)
两只小孔雀(1978)
母鸡搬家(1979)
哪吒闹海(1979)
愚人买鞋(1979)
阿凡提(木偶) (1979)
喵呜是谁叫的(1979)
天才杂技演员(1979)
奇怪的球赛(1979)
熊猫百货商店(1979)
刺猬背西瓜(1979)
好猫咪咪(1979)
黑公鸡(1980)
雪孩子(1980)
三个和尚(1980)
人参果(1980)
张飞审瓜(1980)
娇娇的奇遇(1980)
黑熊奇遇记 (1980)
小马虎(1980)
园园和机器人(1980)
这是一首歌 (1980)
吹鼓手 (1980)
丁丁战猴王(1980)
小鸭呷呷(1980)
三只狼 (1980)
滥竽充数(1980)
老孙和小孙 (1980)
突击访问 (1980)
我的朋友小海豚(1980)
虎口无情 (1981)
善良的夏吾冬(1981)
真假李逵(1981)
咕咚来了(1981)
阿凡提之卖树荫 (1981)
南郭先生(1981)
崂山道士(1981)
九色鹿(1981)
龙牙星(1981)
猴子捞月(1981)
抬驴(1981)
摔香炉(1981)
淘气的金丝猴(1982)
孔雀公主(1982)
鹿铃(1982)
孔雀的焰火(1982)
曹冲称象(1982)
盲女与狐狸(1982)
狼来了(1982)
老虎学艺(1982)
假如我是武松(1982)
小红脸和小蓝脸(1982)
回声——小兔淘淘的故事 (1982)
蛐蛐 (1982)
瓷娃娃 (1982)
纸人国(1982)
小熊学木匠(1982)
看门的黑狗(1983)
兔送信 (1983)
比智慧 (1983)
捉迷藏 (1983)
长了腿的芒果(1983)
后悔莫及 (1983)
小八戒(1983)
鹬蚌相争(1983)
猴子钓鱼(1983)
过桥 (1983)
小松鼠理发师(1983)
老鼠嫁女(1983)
钱 (1983)
天书奇谭(1983)
蝴蝶泉(1983)
火童(1984)
三十六个字(1984)
快乐的数字(1984)
除夕的故事(1984)
三毛流浪记-孤苦伶仃 (1984)
三毛流浪记-相依为命 (1984)
三毛流浪记-见义勇为 (1984)
神医 (1984)
石狮子 (1984)
马蜂窝(1984)
西岳奇童(1984)
小明星(1984)
小狐狸 (1984)
网 (1985)
大扫除 (1985)
小蛋壳(1985)
偷东西的驴(1985)
园园奇怪的旅行 (1985)
连升三级(1985)
吝啬鬼 (1985)
巫婆、鳄鱼、小姑娘(1985)
笔下山河美 (1985)
女娲补天(1985)
大花和小花(1985)
没牙的老虎(1985)
抢枕头(1985)
草人(1985)
夹子救鹿(1985)
葫芦兄弟(1986)
超级肥皂(1986)
新装的门铃(1986)
不怕冷的大衣(1986)
邋遢大王奇遇记(1986)
一夜富翁(1986)
驴说话 (1986)
巧断案 (1986)
小裁缝(1986)
寻开心 (1986)
狩猎记 (1986)
黑猫警长(1987)
狐狸送葡萄(1987)
安宁 (1988)
八仙与跳蚤(1988)
邦锦美朵(1988)
阿凡提的故事-宝驴 (1988)
补票 (1988)
不射之射 (1988)
真假阿凡提(1988)
老虎装牙(1988)
妈妈请休息 (1988)
独木桥(1988)
孤独的小猪(1988)
光、影、像 (1988)
蓝骨(1988)
皮皮的故事 (1988)
螳螂捕蝉(1988)
小鹅与红房子(1988)
阿凡提的故事-奇婚记 (1988)
强者上钩、追鼠、斗鸡 (1988)
山水情(1988)
鱼 (1988)
争执 (1988)
阿龙和利利(1989)
笨狗熊(1989)
大盗贼第二集爱吃土豆泥的魔法师 (1989)
大盗贼第三集地下室的神秘人物 (1989)
大盗贼第四集神奇的仙女草 (1989)
大盗贼第一集会唱歌的咖啡磨 (1989)
森林里的金月亮(1989)
葫芦小金刚第二集斗法比武 (1989)
葫芦小金刚第三集迷梦迥旋 (1989)
葫芦小金刚第一集妖雾重回 (1989)
奇异的蒙古马第一集 (1989)
西游记-五件宝贝 (1989)
小小画家 (1989)
红气球(1989)
高女人和矮丈夫(1989)
舒克和贝塔-第一集名誉 (1989)
冬天里的小田鼠(1990)
哀溺(1990)
大盗贼第八集危险的沼泽地 (1990)
大盗贼第六集奇幻的水晶球 (1990)
大盗贼第七集有毒的鲜蘑菇 (1990)
大盗贼第五集巧妙地空瓶通信 (1990)
孤独的莉里(1990)
葫芦小金刚第四集势均力敌 (1990)
葫芦小金刚第五集花谷脱险 (1990)
鹿和牛(1990)
魔方大厦第一集玻璃城 (1990)
魔瓶 (1990)
奇异的蒙古马第二集 (1990)
骑牛难下(1990)
森林小鸟和我(1990)
我错了 (1990)
小钉子 (1990)
雁阵 (1990)
一半儿(1990)
医生与皇帝(1990)
种树 (1990)
舒克和贝塔-第二集不打不相识 (1990)
上美厂制作的《舒克和贝塔》动画截图(11张)
舒克和贝塔-第三集克里斯王国 (1990)
舒克和贝塔-第八集保卫机场 (1991)
舒克和贝塔-第九集罗丘遇险 (1991)
舒克和贝塔-第七集出师不利 (1991)
舒克和贝塔-第十集空中伏击 (1991)
舒克和贝塔-第四集迫降 (1991)
舒克和贝塔-第五集路见不平 (1991)
伞 (1991)
镜花缘出海遇险 (1991)
镜花缘君子国(1991)
镜花缘两面国(1991)
镜花缘女儿国(1991)
快乐的买买提(1991)
眉间尺(1991)
魔方大厦第二集装在罐头里的爸爸妈妈 (1991)
魔方大厦第三集神奇的日历 (1991)
夜半怪声(1991)
智斗乌鸦(1991)
自作自受(1991)
嘴巴、耳朵和眼睛 (1991)
冬冬和瓜瓜(1991)
葫芦小金刚第六集除妖灭怪 (1991)
莲花公主(1992)
小黄鼠狼的故事 (1992)
大气球(1992)
怪老头(儿)(1992)
春天里的小田鼠(1992)
特别车队第一集 (1992)
特别车队第二集 (1992)
特别车队第三集 (1992)
特别车队第四集 (1992)
特别车队第五集 (1993)
特别车队第六集 (1993)
特别车队第七集 (1993)
特别车队第八集 (1993)
警犬救护队 (1993)
开心果 (1993)
十二生肖第二集机灵鼠 (1993)
十二生肖第四集 (1993)
十二生肖第一集闯妖洞 (1993)
红鼻子第一集比吃公开赛 (1993)
小和尚第一集游方僧 (1993)
小黄鼬的故事(1993)
隐身探长第一集梦幻花 (1993)
鹿女(1993)
魔方大厦第八集头盔城 (1993)
魔方大厦第九集科洛城 (1993)
魔方大厦第六集星座号 (1993)
魔方大厦第七集夏河银行 (1993)
姣姣与晶晶(1995)
大森林里的小故事《丁铃铃》 (1995)
大森林里的小故事《梨子提琴》《买梦》 (1995)
大森林里的小故事《小狐狸的枪和炮》 (1995)
十二生肖第八集雪白马 (1995)
十二生肖第九集剑角羊 (1995)
十二生肖第十二集花尾狗 (1995)
十二生肖第十集红脸猴 (1995)
十二生肖第十三集大耳猪 (1995)
十二生肖第十一集五彩鸡 (1995)
十二生肖第五集长脚兔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奥林匹克火炬》《OK,中国少年》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红色少先队》《智取情报》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嘉定童子》《曹冲救人》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李白立志用功》《好问的小张衡》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巧斗洋枪队》《地下孩儿兵》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区寄斗贼》《李寄斩蛇》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屈原读书洞》《王维智擒瓜贼》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成吉思汗》《识鬼少年》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顽童成才》《怒摆水牛阵》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王献之戒骄练字》《张良的兵书》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萝卜头》《新华报童》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周处除三害》《上书救父》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朱晖斗群盗》《少女荀灌娘》 (1995)
西游漫记(第一集) (1995)
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1996)
百鸟衣(1996)
博士蛙的故事《斗变色龙》 (1996)
大森林里的小故事《冰淇淋太阳》《小松鼠的月亮》 (1996)
大森林里的小故事《春天里的歌》《绿星星》 (1996)
大森林里的小故事《南瓜车》《小蜗牛过生日》 (1996)
倔强的凯拉班(1996)
日月潭(1996)
神马与腰刀(1996)
天堂乐园(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砸缸救友》《七岁咏鹅》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白鬃马》《美好的心愿》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从背榜到头榜》《笨鸟先飞》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聪明爱迪生》《华盛顿砍树》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达芬奇画蛋》《走出绿色地狱》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东乡少女》《牛顿修水车》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高原之鹰》《小木匠成大师》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华佗学医》《巴黎公社小英雄》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机智勇敢小交通》《哈萨克小红花》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寇准夜读》《智慧取球》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孟子改过》《小孔丘学琴》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元塔下小画家》《悔悟的顽童》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书迷罗蒙索夫》《神童莫扎特》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童年卓别林》《圣女贞德》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王戎智擒歹徒》《鲁班学艺》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恩格斯的秘密》《生命的奇迹》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儿与霸王》《忠义小太监》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鸟之友》《小于连救城记》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甜女量树》《安徒生的童年》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小药草王》《刨根问底的小沈括》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诸葛亮喂鸡》《项橐考孔子》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赵云拜师》《牧童评画》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郑成功叛父报国》《海瑞打官司》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小淘气变成发明家》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女英雄卓娅》《小诸葛替父解围》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拳王小阿里》《李世民奇计退敌》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生死搏斗》《高尔基读书》 (1996)
蝶双飞 (1997)
环游地球八十天(1997)
马头琴的故事(1997)
鹤的传说 (1997)
神笛(1997)
妖树与松鼠(1997)
红石峰 (1998)
火把节 (1998)
库尔勒香梨 (1998)
泼水节 (1998)
雪狐(1998)
登月之旅 (1999)
可可的魔伞 (2000)
宝莲灯(2000)
我为歌狂(2001)
Bravo东东(2002)
大耳朵图图(2004)
上美厂制作的《我为歌狂》桌面壁纸(16张)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2005)
西岳奇童(完整)(2006)
勇士(2007)
葫芦兄弟电影版(2008)
马兰花(2009)
Ⅵ 世界第一部电影在几时出现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产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传入中国的过程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求采纳
Ⅶ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动画是
《铁扇公主》是由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执导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亚洲当时最长的动画片,片长达80分钟。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
在制作过程中,万古蟾与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除借鉴了美国动画片中的一些元素外,大胆尝试中国古典绘画和中国山水画的风格运用到该片中。该片所运用的动画技术和人物设定的风格在电影界看来,是一种空前的大胆改革与创新。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背景、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设计等,都使这部动画片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在人物设计和动画打斗的场面汇入了大量中国古老戏剧元素,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