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把毕业视频拍出想哭的感觉
在西南交大念书的妹妹,找了一帮同学自发拍的视频。好像是一个学生,给学校编了一首校歌,但是一直没有MV。然后妹妹一边组建视频拍摄团队,一边把原本的抒情歌词,加入rap元素。整个视频前半部分是一个男生,即将毕业,行走在时光倒流的校园角落,教室、操场、食堂、图书馆……最后到学校大门,回忆自己四年走过的路。这部分戳人的是:虽然我已经毕业了,但是这所校园里,永远有几万学生,一直没毕业。后半部分画风突转,一个又一个同学,拿着A4纸,纸张上写着相对同学和母校说的话:“再也不能一起酩酊大醉”“再也不用帮你们点到了”“图书馆三楼,是我和你的青春”“想拍张照片,只有我和你,想你的时候就看看”……虽然我是离开校园4年的人,但依然被戳得眼泪流不停。
Ⅱ 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有哪些
2019年5月-6月23日征集的“Real新青年”是比较适合大学生参与的。虽然之前一季有的作品甚至入围戛纳电影节,虽然不乏有入行多年的大Shen,但有的幕后的创作人还是未毕业的影视小白,也有入行多年的大神。大赛也设置了一二三等奖的现金大奖,作品最后会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展映,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对大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合适的。
Ⅲ 如未相见的制作过程
《如未相见Ⅱ》由西南交大学生工作处出品并且完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从剧本构思撰写到演员招募,从辛苦拍摄到最终杀青剪辑,演员以及工作人员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奔波于犀浦、峨眉两校区,历经八个月的精心筹备,换来首映35分钟的感动。
2012年4月16日上午10点整,毕业季微电影《如未相见Ⅱ》开机仪式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八号教学楼正式启动。学生工作处桂富强处长,校团委朱剑松书记,艺术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冯智敏主任,苹果公司西南片区总经理曾建国先生出席此次开机仪式。
2012年6月28日上午8:30,201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主体育馆盛大举行,广大师生期待已久的2012毕业季微电影《如未相见Ⅱ》亦在毕业典礼上拨开神秘面纱,光影钜献,感动瞬间弥漫。
预告片发布
2012年5月25日西南交大《如未相见Ⅱ》官方预告片发布,上传三小时点击百万!
Ⅳ 微电影创业成功案例
微电影创业成功案例
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财富自由,拓展人际圈。下面和大家分享微电影创业成功案例,希望能带给你正能量!
葛晓鹏的先知传媒已小有规模,正酝酿进军原创动漫与微电影
很多大学生脑海中都闪过“创业”的想法,但真正顶住压力坚持下来的并不多。8月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潍坊“80后”小伙葛晓鹏就是凭借一股韧劲和创新能力,在潍坊的影视制作行业崭露头角,去年一年就制作了60多部企业宣传片。目前他的公司小有规模,不安于现状的他正酝酿着向原创动漫制作和微电影拍摄方向转型,立志打造潍坊原创动漫王国。
创业梦想 大三时已有打算
8月9日,记者在胜利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附近的潍坊大学生孵化中心19楼见到了葛晓鹏。此时,他正在忙着接待来自国外的参观团体。通过翻译,葛晓鹏得知对方对自己的创业项目很看好。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出生于1987年的葛晓鹏是潍坊人,2010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广播影视编导专业,大三时他就有了创业打算。他跟舍友陈林天天讨论公司以后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公司雏形也是在那时形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很多同学希望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我则想凭借自己的能力闯一闯。”葛晓鹏说。毕业后,葛晓鹏拉上几个小伙伴成立了 “先知传媒”,目前已拥有固定的房产和设备车辆,近百万元的影视器材设备,已经算是小有成就。但是在这份成功背后,葛晓鹏和他的公司也经历了不少坎坷。
北京取经 历经艰难变成熟
葛晓鹏的父母都是公职人员,在他们的观念中,孩子应该好好学习,毕业后从事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当公务员或是进电视台做记者。所以,他深知能否创业关键在于能否劝服父母。2009年除夕,葛晓鹏与爸爸进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彻夜长谈。刚听到儿子说想创业时,葛爸爸坚决反对,不过听了葛晓鹏的分析后,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并非一时的冲动,只好同意。
当时,作为一名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在公司运营方面,葛晓鹏是个门外汉,于是,他和陈林决定用一年时间去北京的影视传媒公司学习。
工作难找,是葛晓鹏走出校门的第一关。他和陈林到北京后投了很多简历均石沉大海。一个多月后,他和陈林才分别找到工作。那一年,葛晓鹏白天工作、补充专业知识,更留心公司的管理模式,晚上便与陈林构思自己公司的发展。
运营之困 成立半年没订单
2010年底,怀揣创业梦想的葛晓鹏终于成立了潍坊先知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本以为可以把在北京学到的运营模式照搬到潍坊,没想到事与愿违,公司成立的最初半年,他们没有接到一个订单。
“北京的传媒公司有明确分工,比如拍摄公司、后期制作公司、摄影器材租赁公司,形成一个产业链,可以找到任何一个你需要的公司,节省成本又节省时间。但潍坊当时的情况不是这样,首先,企业不知道有专门做企业宣传片和纪录片的公司,一般都找电视台;其次,没有一家传媒公司愿意把后期制作让给别的公司做,哪怕自己做得不怎么好。”葛晓鹏告诉记者,他们规划的是做专业后期制作团队,公司的4个核心成员都是技术型的,以为只要把后期做好,就会有很多传媒公司找上门来,但看到潍坊现状后,他们只能转变思路。
转型之机 擅长的活都去干
迫于潍坊影视制作行业的现状,葛晓鹏决定从只做影视后期转变为只要是他们擅长的活都干。葛晓鹏告诉记者,公司的第一个订单是一本宣传册,为了把第一单业务做好,他们4个人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从设计到印刷全程参与,最后纯赚600元。
“挣600元忙1个月对很多人来说不值,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这是公司迈出的第一步。”葛晓鹏说。
从创立之初半年无一单业务,到现在企业拍宣传片要规划档期,公司实现了质的飞跃。葛晓鹏总结说,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成立之初他们不计付出、不计时间成本的做法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其次就是他们核心主力都是技术型人才,创新性强,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
未来之机 正筹备原创动漫
从一个对公司经营懵懂无知的毛头小子,到现在成为拥有百万元固定资产、摄录设备以及14名员工的“领导者”,葛晓鹏完成了创业的第一次蜕变,未来他如何规划?
“之前我们的盈利主体是企业宣传片,之后要走的路子是自己投资拍摄微电影和原创动漫。我们已经不惜重金从上海挖来《懒猫淘气三千问》的美术总监跟我们合作。”据葛晓鹏介绍,单纯为企业拍摄宣传片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有限,他计划着在保证原始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向着原创动漫业发展。据了解,目前公司正在筹备制作一部有关潍坊传统文化题材的二维动漫。
除了发展原创动漫,葛晓鹏还打算投资微电影。葛晓鹏说,巴西世界杯期间,由他们制作的两部有关世界杯吐槽的视频总点击量超过了一百万,这让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投资拍摄系列搞笑剧,趁机搭建自媒体宣传平台,让先知传媒的名气更响。
这个清明假期,刘林青和他的“小伙伴”们异常忙碌:距离大学毕业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即将离校的同学们忙着在校园里每一处印刻着记忆的景观前留影,而刘林青他们的“觅&me工作室”的成员则拿着相机、摄录机每天穿行在校园里、教室里、紫藤花架下、图书馆的.走廊里……为同学们留下最美的青春记忆的同时,也记录着自己的青春。
“觅&me工作室”的主创有四人:杨晓菁、刘林青、张慕然和苏晓萌,均是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的大四毕业生。
谈起最初成立创业团队,刘林青介绍说,2012年9月的时候,当时正读大二的他们因为要完成制作微电影作业而聚在一起。为期两个月的合作使他们对彼此增进了了解,明确了分工,就这样,“觅”团队应运而生。
刚开始,团队的拍摄多是义务的。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就业,一个新的想法诞生在他们脑海中。“如果可以把爱好和工作结合,那就太幸运了。”苏晓萌说。有了这个想法后,他们迅速拟出方案,分析利弊。最终,确认工作室经营方向,盈利模式正式开启。
有了前期视频拍摄的经验,加之人脉的积累,“觅”工作室的创业初期颇为顺利。“当时在一段时间内接下了好几单,party记录,生日记录,婚礼微电影等等,由于我们的价格较市场价更低,而成片质量却很好,制作非常用心,所以客户觉得性价比高,普遍反响还不错。”张慕然说。
然而好景不长,和所有创业初期的团队一样,工作室很快迎来了新的问题。“记录类及婚礼微电影市场饱和度高且受众需求相对较小,如果我们只是单一地做这一部分,恐怕不能维持工作室长期、稳定的盈利。”刘林青说。
面对现实的压力和对梦想的坚持,“觅”团队最终选择了以企业的宣传片、微电影广告为主,兼顾“记录生活”的发展方向。去年10月份,“觅”工作室为一家生物公司拍摄制作的用于参加创新中国大赛的企业宣传片,帮助这家公司成功入围并获得首轮融资;11月,“觅”工作室独立拍摄制作的微电影《看见》入围光线传媒微视频大赛前20名。
记录着同学们的“毕业故事”,“觅”团队的小伙伴们也面临着毕业分离。“两位同学去英国深造,专业都是媒体制作、公关推广之类的专业;我和另外一名同学现在一家从事电子出版的企业实习,负责视频后期。”刘林青说,尽管难以避免要分开,但“觅”团队不会解散,会坚持青春梦想,“我们会有聚在一起继续奋斗的那一天。”刘林青坚定地说。
;Ⅳ 成都这边有没有比较好的拍微电影的地方
东区音乐公园,老式建筑、人不多、环境好,有音乐主题,氛围好!适合拍城市中那种有点古典浪漫的情景。而且去那边的人都很好,还可以请他们做群众演员。
Ⅵ 如未相见的制作团队
电影由学生工作处出品,《如未相见Ⅰ》、《如未相见Ⅱ》均由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传播学系研究生祁鸣同学担当导演,电影完全由西南交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在《如未相见Ⅱ》中第49届国际小姐世界大会中国区总决赛冠军、西南交大峨眉校区外语系2008级王芊同学担任女主演。
导演祁鸣:在视频《如未相见Ⅰ》首映的毕业典礼引起轰动后,祁鸣就接到了学生处领导的电话,“有没有兴趣拍明年《如未相见》的续集?”最开始,祁鸣犹豫了很久。“毕竟拍续集的压力会更大,像冯小刚拍了《非诚勿扰1》之后,再拍《非2》的时候,压力也都是很大的。”直到2011年12月底,《如未相见》的剧本在祁鸣手中剧本成型,他才真正决定接手这个“烫手山芋”。接着便是组建剧组、招募演员和联系场地等等。“其实就好像春晚一样,年年都要做。春晚的题材可以很广泛,只要是积极向上都行,但是我们就不同了。”因为是毕业季微电影,所以所拍的东西必须是跟大四毕业有关。正是因此,祁鸣也更加觉得压力如排山倒海向他袭来。但是祁鸣却在《如未相见》里体会到了很多以前并未有的感受。“我是直接保研到我们学校,所以毕业的时候也没有那种我马上就要离开的感觉。但是当我12点多工作完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那些刚聚会完的毕业生们,肩并肩边走边唱,我突然觉得我很失落,很惆怅。”说到这里,祁鸣好像又回到了那年毕业,想起了当时的情景,“现在我也不会觉得有遗憾了吧。”
女主角王芊:获得过健美操国家二级运动员、成都市优秀艺术人才的称号,并且还曾到法国、德国等国家参加表演,2009年更一举夺得第49届国际小姐中国赛区总冠军。
王芊透露,在得知自己将担任《如未相见》女主角时,她很开心。她说:“我之前的活动,在校外的比较多,在毕业前能参与《如未相见》的拍摄感觉很有意义,基本上就是本色出演。”
拍摄严涛:严涛来自西南交大艺术与传播学院08级广告一班,专业是广告学影视广告方向,今年七月即将毕业。但在大学之前他甚至没有接触过摄影器材,在开始专业学习后他慢慢地爱上了这门讲究光和美、线条和构图的学科,“我需要掌握三种技能,前期拍摄、后期剪辑和影视包装,我对拍摄更有兴趣也做得更好。”这为他忙碌的拍摄工作和加入CO-M工作室埋下了伏笔。他没想过这部叫做《如未相见》的微电影还会继续出现在他的拍摄生涯里。“我们在去年10月份接到通知,学校要做一部2012届毕业生的微电影,由我们工作室完成拍摄与制作。”这让严涛心情有些微妙,因为他也要毕业了。“首先这是件利人利己的好事,我们努力想将它做好。另外,08年是个饱含特殊含义的一年,国家发生了不少事情,5.12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等,有大悲也有大喜,希望我们08届毕业生在许多年后回顾起当年交大的时光时,能通过这部微电影勾勒出自己许许多多大学中的美好的记忆。同时,这也是我的毕业设计。”
Ⅶ 西南交通大学2013届研究生毕业微电影 竢实年华 片尾曲么
《竢实年华》[1] 是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处出品的系列研究生毕业微电影,目前已经拍摄制作两部,该微电影用轻松幽默的风格展现研究生的真实世界与人生哲学,把青春最纯粹最乐观的精神注入外人看来枯燥的科研生活,让每位毕业生都带着正能量还有不舍梦想的情怀从交大出发。 竢 [sì],意为等待;取自西南交通大学精神“竢实扬华,自强不息”[2] 。
2013年12月9日,在四川省首届高校“青春V动力·汇聚正能量”—微电影·微图片·微小说创作大赛颁奖典礼上,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微电影《竢实年华》获得大赛唯一单项奖“最佳创意奖”,并作为颁奖典礼开场影片播放。
微电影《竢实年华》作为学校参赛作品之一,以精彩的故事、专业的剪辑、轻松幽默的风格展现了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求学历程,让每位毕业生在欢笑、回忆、怀念、思考、流泪中,带着正能量还有不舍梦想的情怀从交大出发。精巧的构思让影片在全省高校微电影作品中脱颖而出,作为颁奖典礼的开场影片,获得省教育厅、团省委和各高校代表的一致肯定,最终斩获本次大赛一单项奖“最佳创意奖”
Ⅷ 央视曾经播放了一个在西南交大拍摄的无领导小组面试过程,谁有那个视频啊
你说的好像是学校去年毕业季拍的一个微电影...央视播放....不会吧.....或者我说的不是你要找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