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写电影观后感
语文写作方法——如何写观后感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看了《林则徐》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写好观后感,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认识能力,还能起到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比老师严肃地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不应忘记的历史——电影《东京审判》的观后感
《东京审判》历史背景
1946年3月20日,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作为远东国际大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飞抵东京。东京的中国同仁及朋友为梅汝璈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席间,顾毓秀郑重地赠送了一把宝剑给梅汝璈。《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在宴会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动和欢欣,但他却预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艰难……
9月18日晚,军训团组织06级新生在图书馆广场观看了电影《东京审判》。这部电影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冲击,点燃了心中雄雄的爱国主义热情。我们为革命前辈的傲骨豪情而喝彩,为日本战犯死不认罪而激愤,为最终的胜利而欣慰,充分感觉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
东京审判,是国人给死难同胞的一个交代,是向世界讨要公道的一场审判,这是一段真实而又不为所熟知的历史。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觉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即将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成为未来的创造者,我们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使体魄更加强壮,技术更加先进,意志更加坚毅,思想更加成熟。
《东京审判》让我学会用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心态面对这段苦难的历史……
Ⅱ 《情书》重映!那些年感动过你的爱情女主角都怎么样了
“你好吗?我很好!”这个520,在电影院重温《情书》。岩井俊二执导的电影《情书》,定档五月二十日在中国内地重映。该片由中山美穗,丰川悦司,酒井美纪,柏原崇主演。1995年在日本上映,曾于1999年引进国内。这是一部怀念青春爱情的电影,这这部电影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和影片产生共鸣。你们在少年时期有暗恋过一个人吗?我相信有的,而且一定会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却不敢上去表白的对象。没关系,有遗憾的青春,才值得被叫做青春!最后也希望,五月二十号陪你去看《情书》的人能成为最后和你一起进入婚姻殿堂的人!
Ⅲ 经典大片的影评
1976年的那部《中途岛》中,由于技术条件限制,不得不从美国电影《东京上空30秒》、《虎!虎!虎!》、日本电影《太平洋の岚》、二战新闻影像、甚至英国电影《不列颠空战》中借用了大量的海空大战影像镜头,这些镜头清晰度和色调五花八门,甚至武器型号也和中途岛之战不符合。至于老版电影自己拍摄的场面,很多是在美国“列克星敦”号和“奥里斯卡尼”号航母上完成的,令眼尖的军迷感到出戏。然而,时代变了,《决战中途岛》借助电脑特技技术,肆无忌惮地制作出以假乱真的场景,特别是战机战舰的近景。什么航母满舵转向,大机群在密集的防空炮火中穿梭,SBD式俯冲轰炸机的机尾机枪手与零式战斗机激战,华丽的海空大战似乎就在眼前。
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动作片,不是军迷追捧的战争片,从动作片角度来看,这部电影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段精彩的战斗,从这个意义上是合格的。典影放出的预告片和剧照中有一个美国飞行员和一个黑头发的女性角色隔着铁围栏痛苦对视的镜头。但是《决战中途岛》没有重现老版电影中美军飞行员和美籍日本女人谈恋爱的虚构情节。这个情节主要是在反对越战的民众情绪范围中,讨好酷爱“反战”和“人文精神”的观众。大部分导演在拍摄这种类似于历史纪录片的电影时都会对历史进行一定的加工,我国的导演拍战争片就喜欢把反派拍的傻一些。但是看了《决战中途岛》后,发现反派也确实是有智商的,导演在重点拍摄美国太平洋舰队胜利时,也没有忘记对日本做出决策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这一点确实不错。
影片宏大叙事手法确实做的不错,蜻蜓点水般提一提前后几十年的历史,交代前因后果;重点讲述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战役;从飞行员视角,指挥部视角,士兵家人视角多角度叙事,叙事丰满而立体;最后辅之以日本国,中国的一些镜头,拓展了影片的空间纵深感。全片看起来宏大而不散乱,有点有面,十分不错。
Ⅳ 有哪些好看了久久不忘的电影
我对于一部电影的好坏评判,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在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是否会马上在网上搜索这部电影的影评,寻找在第一遍看过之后可能会漏掉的细节和彩蛋;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在我看完很久之后是否还能回想起来;当我再次看这部电影是否能够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有一些不一样的体会。当然,每个人的观影感受都不太一样,同样一部电影我能可能看的热泪盈眶你却觉得索然无味。所以在这里我只推荐我自己认为的让我久久无法忘怀的电影。
在这里我尽量避开那些已经被人熟知的高分电影,只推荐10部不那么火却好看的电影(多图)
1、《光荣之路》 豆瓣8.5分 高于94%的运动电影
在这最后一部的选择上,我在《共同警备区》和《大空头》上纠结了很久,最后我还是决定“follow my heart”选择了《大空头》。这部电影和前几部有着巨大的不同。从题材上来说,金融题材本身就很难吸引大多数人的兴趣,电影中还充斥着大量的专业词汇,更是让人头脑发晕,就像是电影中自己所说的那样:“为什么金融界要发明这么多的专业词汇,就是为了把外行的人搞晕,然后把钱乖乖的交到我们手上。”但是就是这样一部专业角度的电影,却意外地成为了2015年最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电影之一。克里斯蒂安·贝尔、史蒂夫·卡瑞尔、瑞恩·高斯林和布拉德·皮特分别饰演了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获利最大的四组空头。电影以一种辛辣幽默的态度来回顾历史,用凌厉快速的剪辑让故事更精彩激烈,用性格突出的角色反衬大多数人的愚昧。为了让观众更容易地投入剧情,电影还打破摄影机的窗户纸,让角色时不时对着镜头直接讲解。为了帮助观众战胜金融知识壁垒的心理障碍,甚至让名模、大厨、歌星这样大家喜闻乐见的“局外人”来讲解,拉近了与观众距离,让我们看到:这是一部真诚地想让你搞懂发生了什么,而不是故弄玄虚堆砌术语的金融纪实电影。——汉高机械
Ⅳ 世界最有名的十大电影有哪些
那就来看看最有名的10电影有哪些,看看跟你想的一样吗?
NO.1:《肖申克的救赎》,很难有一部电影能比《肖申克的救赎》能更好的诠释梦想与救赎这两个词的关联和真谛,电影予人带来心理的震撼与洗涤从未如此的深刻,主角安迪与男二黑人瑞德主辅相成的两条脉络营造了一个关乎追梦自由和心灵救赎最好的故事,当看过电影,不禁感慨对比安迪的遭遇,我们生活中看似迈不过的坎又能算什么,这是最有温度的电影,生活其实本就一直有着梦想,哪怕失败,只要能心拥梦想,便定能获得希望的救赎。
NO.2:《控方证人》1957版,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最重要的在于其顽强的生命力。这部拍摄于1957年的法律题材电影,在后来不计其数类似题材故事影视作品的映衬之下,非但没有丝毫褪色,反而显得更加惊艳。我边看片子边想,这样一个被后世多次重复的故事是怎样被呈现得如此精彩的?昨晚刚看完此片的我目前还出于震惊状态,对该问题尚难以解答,只能待今后重看时再慢慢消化了。
NO.3:《这个杀手不太冷》,杀手和警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群,本应代表正义与邪恶,但任何群体的人都会有不同的人性,杀手不冷血了,但警察却变得邪恶了。剧中马蒂尔达聪明伶俐却又过早成熟,杀手英雄豪情万丈的穿梭于枪林弹雨,还得掩盖心中的柔情万千,里昂的隐忍而深情,触动人心,再加上经典的台词和悲情的结局让人不得不从心底记住了那个温暖的杀手。
NO.4:《霸王别姬》,《倩女幽魂》里宁采臣的纯情痴心,《纵横四海》里阿占的风光英俊,《阿飞正传》里负心汉的孤傲叛逆,《春光乍泄》里何宝荣的妖娆不羁……因为入戏,所以淋漓。向华语巅峰之作《霸王别姬》及张国荣先生致敬。(没有两部刷子本人不敢评价这部电影
NO.5:《美丽人生》,在《美丽人生》这部电影里,感情能够使人变得这样勇敢,感情能够使人变得这样勇敢,感情能够在泪水里开出光华夺目的花朵,举世无双,耀眼的让人不敢直视。感情,能够让我们,无畏无惧,放下所有。以全世界为证明,以爱之名,带你私奔。电影前半部分的感情美到极致,令我为之心驰神往而后半部分的刻画于我已不是感动,而是震撼,直击人心的震撼。
NO.6:《阿甘正传》,整部影片,从阿甘的叙述中开始直到完结,所有的语言都是简单而生活化的。但却感人肺腑,意义深远。尤其可以从中看出并体会到阿甘母亲的人生智慧。我敬佩阿甘,敬佩这样的阿甘精神。阿甘的一生的确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可能会引导我去羡慕他。大概,我会的,只有去欣赏与阿甘在一起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其中的苦与甜,甚至,期待着“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NO.7:《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的黑白画面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营造出一种纪录片似的真是氛围。影片的主旨就是和平和救赎,它清楚的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名叫辛德勒的德国军火商人从一开始的贪图一己私利到最后开始真正发自内心的想要救助每一个受到德国纳粹迫害的犹太人这一转变过程。
NO.8:《十二怒汉12》,《十二怒汉》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纽约青年被指控杀死自己的父亲,法庭有确凿的证据及目击证人,毫无疑问地将被判处一级谋杀的死刑。在十二位陪审团最后定夺该青年是否应被处以极刑时,有十一名陪审员判定有罪,只有一位觉得事情可能另有别的原因,他坚持提出异议,凭耐心与机制的思考和判断逐一说服其他陪审员改变原意,最终将这一宗几乎已成定局的判决推翻。
NO.9:《灿烂人生》,影片虽然片长六小时,但一点也没有让我犯困,感觉从头到尾洋溢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在各种冲突下交织在一块。我难以忘记片中一刻Nicola一反常态的悲伤,因为有两次在门边,他没有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是半夜他醒来发现情人Giulia收拾行李要走,他问为什么,她只是一个劲地摇头,他让开,Giulia从此变成了恐怖极端左翼分子;另一次在新年前夜,他撞到Matteo提前离开,没有挽留,结果成就让我意想不到的悲剧。最后,我想说非常喜欢Matteo这个人物。他的压抑、抵抗、激动,都这么理想。
NO.10:《盗梦空间》,因为第一次没看懂,又看了第二次,对导演的脑洞无比佩服,故事情节环套一环,不给观众上厕所的时间,一开始不明白男主太太为什么要自杀,后来才知道男主太太回到现实世界却没有意识到,以为自杀了就可以回到现实世界了,男主一直深深自责,便自己创造了一个老婆依然存活的梦境。片中不乏枪战场面,惊险又刺激,片尾的陀螺和孩子的衣服变化暗示男主终于回到现实,很是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