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视频 > 党史爱国微电影

党史爱国微电影

发布时间:2023-01-03 05:43:14

A. 党史电影有哪些

1、《建党伟业》

本片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B.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内容是什么

要紧密结合青少年思想实际,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全面回顾95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引导广大青少年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相统一,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重点活动,积极创作生产纪念建党95周年主题的微电影、动画、H5、游戏等宣传产品。

要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抓住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契机,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设施的作用,组织青少年开展参观瞻仰、志愿讲解等活动。

要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组织团员青年看望慰问老党员、老战士、革命烈士遗属,开展关心帮助老区贫困群众、志愿环保、阳光健走等活动,在实践体验中“重走长征路”。



(2)党史爱国微电影扩展阅读:

学好党史,要向群众学、向实践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层实践是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党员干部要拜群众为师,以甘当“小学生”的情怀,身子往下倾、眼睛向下看,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去汲取智慧、提炼经验,把握大势、明晰方向。

学贵有恒,还要学以致用。要通过学习与思考,去辩证分析历史、去转化运用经验,把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智慧、解决问题的本领,不断开创党执政发展的新局面。学一段党史,加深一层认知;知一段党史,增强一份感恩。

缅怀党史,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经验教训和伟大成就;面向未来,要坚持把学好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总结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开创未来,交出实现民族复兴的完满答卷。

C. 请谈一谈自己曾经看过哪些与党史,国史相关的红色影视剧,包括纪录片等等

党史和国史相关电视电影:《建党伟业》、《解放》、《共和国外交》、《开天辟地》、《南昌起义》等等。
近些年涌现出一大批有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庆祝新中国建立70周年的有关党史、国史的电影和电视剧,是非常值得青少年去学习历史,铭记历史,在享受现在美好生活的今天,也不忘记先辈的付出。

D. “跟着电影学党史心里有话对党说”观后感怎么写

写作思路:写一下党的发展历程,比如英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国,风雨如磐九十年,为广大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等等。

正文:

“跟着电影学党史”经典影片在1905电影网、西瓜视频、华数TV、西影视频等平台进行展映,每天上午10点上线当天展映的影片,24小时轮播。

影片放映之后,由中央党校祝彦教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薛庆超教授和李蓉教授等党史专家针对每部影片的特定历史为孩子们讲述背后的历史故事及生动细节,让孩子们能亲近党史、了解党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之情。

观看之后,我想对党说:伟大的党啊,您是一轮火红的太阳,我们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在您的阳光照耀下,我们茁壮成长。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您已经九十岁了,我为您悠久的历史、不屈不挠的精神而深感自豪!

一大会址庄严肃穆,一件件陈列品都折射着您的光辉;一桩桩往事在静静地诉说着您的辉煌!

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您诞生了!这是中国革命开天辟的一件大事!您带领全国人民,探索求是、英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反对政权,建立了中国,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从当家作主到进入崭新时代。风雨如磐九十年,为广大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经过蓬蓬勃勃的“春”,体会到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的不朽;我度过繁茂有“夏”,体会到无尽的动力和时刻的鞭策;我走过萧萧的“秋”,体会到您面临艰险的不屈不挠;我来到纯净的“冬”,体会到您心怀天下,情系人民……

一条复兴的道路,曲折迂回中才能引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江辉煌的波澜壮阔,潮起潮落时才能叠出惊心动魄的回响!

我们少年儿童,要心怀天下,放飞理想,共同憧憬新中国更辉煌灿烂的明天。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党争光,做一个热爱祖国、无愧于时代的好少年!

E.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电影《1921》亮相大银幕,用光影艺术致敬建党百年。该片以1921年的上海为背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后的历史事件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1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影片《1921》,作为开幕影片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进行首次公开放映。

日前,在上海市电影局的指导下,电影《1921》举行了专家研讨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副处长陈晓达,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智良,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吴海勇等党史专家,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龚金平,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刘海波,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张斌等著名电影理论家、评论家,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等出品方代表及《1921》联合导演郑大圣、制片人任宁和演员王仁君,以及各媒体记者出席了会议。党史专家、电影学者、媒体记者就影片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等进行了研讨,对于影片给予了“如教科书般真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完整历程”的高度肯定。

电影《1921》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在上海共聚顺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影片以丰富的细节、立体的人物、充沛的情感和生活化视角,探寻“一大代表”们为救亡图存无悔付出的“心灵源动力”,被誉为“建党题材新时代经典之作”。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智良高度肯定了该片的宏大叙事,把1921年前后国内外大事通过艺术手法凝练在一部电影中。同时,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史最权威的专家之一苏教授也对于该片首次真实还原了上世纪20年代上海的城市全貌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认为从大的城市风貌到小的造型道具细节,剧组都下了狠功夫,而且也通过对当时租界文化、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等真实展现深刻揭示了上海为什么可以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历史原由。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吴海勇高度肯定了《1921》“是艺术和真实的高度融合”,并且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上映具有重要意义。党史教育需要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把建党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如果说《开天辟地》是写实主义的作品、《建党伟业》是群星璀璨的演绎,那《1921》就是聚焦式的、年轻化的真实还原,在严谨的史料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用更贴近当代年轻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去讲述建党的历史,对于党史教育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普及意义重大。吴海勇认为影片的年轻调性,是为了让年轻观众更容易走进历史故事找到共鸣,同时细腻展现了“先辈少年时”的建党初心。吴海勇表示,“我最欣赏的是青年毛泽东在租界,看着法国独立日庆典却被挡在外面。这段想象太漂亮了,这就是达到了艺术和历史的巧妙融合”,片中青年毛泽东偶遇上海法租界庆祝盛典,却被挡在门外,遭遇了明明是中国人却无法踏上中国土地的委屈愤懑,随后以毛泽东夜跑的情景,穿插他成长经历的蒙太奇剪辑,以合理化想象的生活情景,串联一代伟人树立改变丧权辱国社会现状决心的成长道路和动力来源,以此凸显先辈们坚决要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原因。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认为电影《1921》在同类题材里是水平非常高的一次创新性创作,令人惊喜,为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有血有肉地塑造了先辈青年时代的奋斗历程和革命动力,“真正把年轻人当年轻人来书写”、“毛泽东的形象站起来了”、“何叔衡说读书人革命,就是要真正能抬起头来,这场戏很动人”。

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龚金平表示,原来觉得这类建党故事很难拍,没想到电影《1921》让自己深深地震撼和感动,除了电影的宏观和厚重之外,同时在还原历史情景和人物心境上又极其细腻真实,“在历史氛围中表达彼时中国的处境,以及普通个体的挣扎,展现了党不是突然建立的,而是历经困惑与迷茫,但目的很坚定,担得起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意义”,同时他肯定了谍战、追车、动作等类型元素的观赏性。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刘海波解读了《1921》作为主旋律作品的新尝试:新颖的国际视角、加入“一大会议”的筹备人视角、补充大量历史细节,他还为片中细腻诠释的年轻人,最后为革命牺牲的命运而深深动容。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张斌盛赞《1921》满足了观众对建党起点的历史和审美期待,“既能领略建党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又能理解先辈为什么去追求革命事业,用人物、情感和价值观去和当下观众交流”,他肯定了影片类型化思维和主旋律题材的融合,还高度肯定了演员的诠释:“我能够沉浸在角色中,没有特别在意演员,说明他们的演绎是成功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站在2021年这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因此,观众和时代都需要符合当下时代和文化语境的、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影视作品。而《1921》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大事件,以先辈少年时为核心、以丰满人物为中心、以挖掘细节为重心的细腻表达,探寻第一代共产党人完成“用28年时间就改变旧中国”这一“中国奇迹”的初心动力,生动鲜活再现教科书上的记载,激励当代年轻人汲取榜样力量,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2

有上百位知名演员出演的电影《1921》,上映4天票房即将破3亿,成绩比较理想。用“比较”二字,是因为它好于同题材的《革命者》,却远远逊于同样如此大牌面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这说知名演员数量上的多少,并不能决定电影口碑和票房的好坏。

看过该影片的观众,一部分在为能一部电影看到这么多知名演员而高兴,一部分在为电影里的历史情节、人物而感动,也有一部分观众认为这部主旋律的电影非常“好看”,只是这部分观众并不占多数,毕竟《1921》在豆瓣目前的评分只有6.7。

知名编剧汪海林显然不是第三种观众,因为他写了长长的一段影评,为影片中的历史感动、夸部分演员不错,却批评影片的叙事主线杂乱、流量明星太多、故事缺乏深度不够聚焦。

编剧汪海林近两年并不以“编剧”为主责主业,反而在娱评、影评等方面为更多网友所熟知。比如他时不时地与肖战、肖战粉丝展开网上“攻防战”,也时不时地对其他流量明星进行“正义的规劝”。但他这段对《1921》的影评,确实有见地,也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

汪海林以《1921》为样本,重申“依赖流量明星给影片带票房的思路是彻底失败的思路,这样一个模式是反电影的”,感叹“电影界需要反思,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电影本体上来,不旁骛,专注于电影?”道出了电影界目前需要改进的.现状。

拍电影是追求艺术,还是追逐利益最大化,不同的电影人有不同的思考。《1921》无疑想要在追求艺术的同时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上百位知名演员中流量明星占了一大半,不为票房,难道是为了锤炼他们的演技?

诚然,流量明星出演《1921》更能彰显他们的爱国情怀,这点必须予以支持。许多年轻的观众因为他们的出演而愿意走进电影院,通过这部电影来了解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那些令人敬仰的先辈。如果把《1921》当作一部“教育”片,它显然起到了该有的教育意义。

比如,王俊凯受刑的那段,虽然时长很短,却较为震撼。甚至连资深演员祖峰都夸王俊凯:虽然年纪轻,但已经是“老”演员了,很成熟,职业素养很好,表演很有经验。

如果连祖峰都认为王俊凯演得好,那么王俊凯的粉丝和关注王俊凯的观众,多数也会为王俊凯的表演点赞,为《1921》点赞。这就是《1921》的教育意义所在。

但不是所有的流量演员,都有王俊凯这样感人的戏份,有的演员甚至只能称之为“露个脸”,连“混个脸熟”的记忆度都不够。还有一些演员的角色,只是个“工具人”,他们的故事并没有展开,他们的精彩并不能在几秒、十几秒的镜头里展现。

这也是为什么汪海林认为“流量明星减少一半,影片会好得多”的原因所在。为了让部分流量明星“露脸”,导演和编剧势必会给他们加戏,但电影的时长有限、电影的主线不能乱、主角的戏份不能减,“加戏”必然会破坏电影的完整性、统一性,这也是这部电影“不够精彩”的原因所在。

电影界需要反思,《1921》也应反思。

F. 红色基地忆党史,不忘初心跟党走——原平市永康小学红色之旅

2019年11月9日,原平市永康小学党支部组织党员、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来到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原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王家庄乡南怀化村,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感受当年先烈们为国党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缅怀在忻口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首先,我们参观了忻口战役纪念馆,南怀化惨案纪念馆

听老人讲解战况和南怀化惨案

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令人悲愤

参观完纪念馆,沿着泥泞的小路,怀着无比庄重的心情,我们又来到这里——忻口战役遗址

望着革命者那大义凛然的气势,感受到的却是“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的豪情!

远处,群山连绵起伏,天空下着小雨,灰蒙蒙的,更增添了几分静穆。

来到这里,感受到的是对战争的触目惊心,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他们那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英雄气概

活动现场,少先队员们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献花。烈士们的鲜血早已与土地融为一体,但烈士虽逝,豪情仍存

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党员们驻足停留,拍照留念

蒙蒙细雨带走了人们心头所有的寒意,冲刷了地面上所有的污秽,坚定了我们为祖国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最后少先队员围在一起,默默地憧憬美好的未来,并一起宣誓:向先烈学习,向英雄致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站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烈士们丰功伟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深受启迪,对英雄更多了一份敬仰之情,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生价值。脚踩在埋着无数烈士先驱的这片土地,我的心情激荡着,久久不能平静。我认为此次活动是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宋向东 安 鹏 王建业)

烈士(6)先烈(2)怀化(1)

G. 求关于建党的剧本,十分钟左右 跪求啊 急用~~~~

建党伟业,开头10分钟。

H. 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是体现什么

爱党爱国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I. 电视连续剧《功勋》观后感

《功勋》观后感
篇一:《功勋》观后感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观看了电视连续剧《功勋》后,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我为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精神而热泪盈眶,并且,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有这样的英雄前辈而感到自豪。
剧中,无名英雄于敏有许多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爱国主义精神在于敏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当隐姓埋名做研究和出国留学的选择题摆在于敏面前时,于敏说道:“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气,什么是底气,我们造的就是底气,核平衡才是平衡,咱不欺负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欺负咱们,不平等只能挨打,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于敏断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打算,选择了条件异常艰苦的氢弹研究,以史为鉴,在如今全球化时代,他的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
其次,于敏无私奉献、大力协同的品质让我不禁感慨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崇高品性。正如于敏的妻子玉芹说的:“他将一生奉献给国家,我将自己奉献给他。”这是于敏的家国情怀,是大奉献。在与科研战友夜以继日地攻坚克难中,他与战友团结协作,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纵使条件艰苦,他们始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辛勤耕耘,终有收获。剧中,有两个细节让我难忘,一是于敏将家里妻子为他和孩子准备的鸡蛋拿出来,用作奖励科研有突破的同事,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二是于敏与陆杰的战友情,他们相互挑战、相互激励,而后,相互扶持,这种情谊,着实让人动容。
最后,作为一名学生,观看了于敏为科学献身的示范后,我深受触动,思考了很多。于敏始终相信科学,敢想敢干。他说道:“搞科研,搞理论,讲的是实事求是。搞科研,需要灵感,不是蛮干。”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实践。正是由于这般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我国氢弹研究少走了许多弯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其中,戒骄戒躁,做真正的研究。
忠孝最是难两全,隐姓埋名数十载。无名英雄于敏,是国家之幸,是民族之幸,更是吾辈之幸。无论条件如何,他始终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英雄光辉照亮未来的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应该继承先辈优良传统,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阅读全文

与党史爱国微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免费看永无止境电影 浏览:462
两把半圆刀是什么电影 浏览:537
两个哥斯拉的电影天堂 浏览:924
电影鬼胎手机免费看 浏览:744
爱情来的时候微电影 浏览:541
电影2020下架的在哪里看 浏览:876
播放动作战争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947
记得我电影完整版观看西瓜 浏览:676
做个电影网站APP 浏览:827
ck手机电影网伦理 浏览:292
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改为反问句怎么写 浏览:405
世界公认十大感人励志电影 浏览:534
关于怪兽的一系列恐怖电影 浏览:939
手机拍摄电影特效软件 浏览:119
黑街主题歌的电影 浏览:988
电影海报p图手机 浏览:503
电影中绷带的有哪些 浏览:270
神笔马亮电影多长时间 浏览:591
邓光荣任达华主演的黑帮电影系列 浏览:978
可以免费吗电影的网址 浏览: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