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丹麦女孩》原型故事是怎么样的
电影《丹麦女孩》原型故事关于画家艾纳尔·魏格纳的故事,他是全球首例接受变性手术的人,变性之后,艾纳尔·魏格纳变成了莉莉·艾尔伯。
艾纳尔·魏格纳,原名为艾纳尔·马格努斯·安德烈亚斯·韦格纳(Einar Magnus Andreas Wegener),1882年12月28日生于丹麦维厄勒,出生时是一个丹麦小男孩。
艾纳尔从小热爱艺术、热爱绘画,日后考入哥本哈根的丹麦皇家美术学院。求学期间,他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同学格尔达·戈特利布(Gerda Gottlieb),双双坠入爱河。1904年他们结婚了,他们的职业是担任插画师,艾纳尔专长是风景画,妻子格尔达为书籍和时尚类杂志画插画。
妻子格尔达以画人物而见长,她缺少女模特,于是便让丈夫穿上女人的丝袜和高跟鞋来充当模特。后来,还让丈夫穿上了女装,担任模特。效果非常理想。艾纳尔觉得穿女装意外地舒适。之后便开始穿女装,公开场合也是如此。
1930年,艾纳尔·魏格纳去德国做变性手术,这在当时尚处于试验阶段。艾纳尔·魏格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两年时间内,艾纳尔·魏格纳接受了四次系列手术。在她最后一次手术时,她的事例已经引发了丹麦和德国报纸媒体的极大关注。
『贰』 求电影丹麦女孩百度云
我这里有电影《丹麦女孩》网络云,我也是刚刚看完,分享给你们提取码:sfvz
『叁』 求电影丹麦女孩百度影音(BD高清)丹麦女孩迅雷下载地址
现在可以看了,电影《丹麦女孩》根据上世纪30年代的真人真事创作,讲述的是丹麦艺术家Einar Wegener和妻子Greta Wegener的故事,值得一看。 导演:汤姆·霍珀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安布尔·赫德 类型:剧情/传记
『肆』 影评-《丹麦女孩》
转 好朋友高二的女儿的作品
王乐
前言:《丹麦女孩》是根据世界上第一个变性人莉莉的故事改编拍摄而成的电影。
长云漫天,一望无际的平野,湖泊和沼泽在地平线上无限延伸,沼泽地里枯树稀疏有致的倒影和水草的浓绿相交映,寒风呼啸而过,成片成片的野草晃动身躯,雪山之巅上风起云涌,层层叠叠的山峦涌动,沼泽地在原野上稀稀落落地分布,有几棵枯树排列在湖畔旁,黑色的躯体在这风景中显得那么突兀,稀落,却又那么执着。
这是电影开头的风景,有着像油画般浓厚的色彩和文艺的气息,故事就从这里开始,遥远的19世纪20年代的丹麦。
艾纳和她的妻子格尔达都是画家,过着像其他夫妻般正常的日子。格尔达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一次偶然格尔达的模特不在,格尔达便让艾纳换上女装为她做模特完成画作,艾纳却因此发现自己对于女装的痴迷,此后艾纳常常偷穿格尔达的睡裙。一次舞会格尔达作为游戏将艾纳装扮成女郎莉莉同行,从舞会后艾纳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灵魂深处竟住着一个女人并无法克制地想成为莉莉,他和格尔达在经过崩溃,自我矛盾,以及压抑后决心要让莉莉变成现实。遗憾的是,艾纳经过手术后身体出现排异离开了人世。
影片中,舞会回来后格尔达为莉莉在舞会上和结识的男子亲吻而崩溃:“我希望莉莉不再回来是好事,你知道那是你吗?”“桑达儿他可能知道我是谁(指莉莉而非艾纳)但是我并不一直都是我,有那么一刻,我感觉自己是莉莉,我觉得他看到了这一面”莉莉就这样说着,眼神里饱含着痛苦和矛盾。事实上,莉莉真的矛盾,莉莉曾对着镜子将自己的里里外外的衣服脱干净,看着赤裸裸的自己,灵魂也赤裸裸地显现,他发现,自己男人的躯体下住着的,是莉莉。
敬佩的是莉莉的勇敢。在那样一个年代,即使是比东方开放的西方,莉莉这样的“异类”会遭受各种异样的眼光。莉莉看过很多的医生,那些医生,说他性变态,同性恋,甚至判定他患有精神病,即使这样,莉莉依然坚定的想要成为完整的莉莉,甚至不惧死亡的风险。说到这,某些感人至深的片段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莉莉对他的手术医生说:“请您把它带走,这躯体不属于我”眼神中那种复杂的情绪直叫人心疼;“你有小宝贝了”莉莉看着年轻妈妈拱起的肚子,“你呢”(因为莉莉装扮成女郎)然后我看见莉莉脸上划过的失落,那是一种饱含着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成为母亲,成为完整女性的渴望的情绪,似乎是莉莉灵魂深处的呐喊。
或许我们缺乏的就是莉莉这种敢于正视自己灵魂的心。人生于世,似乎就要顺应这个社会,因为这牵系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命运,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然当自己的内心与大数人的想法发生冲撞,许多人会选择随大流,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更别说灵魂。布乳诺为了维护日心说,不惜献出生命,是因为在他的心里,真理是他的魂是他的根。每个人的灵魂都是被身躯裹挟着的,有的人干脆让他同身躯烂死,有的人让他变得越发圆滑世故,有的人敢于正视他,坚定地让他散发出来,不受外物的干扰。敢于正视自己的灵魂,我们不才变得更加完整吗?
敬畏的更是格尔达的伟大。面对丈夫的失常,格尔达也有过崩溃,但更多的,她选择的是和莉莉一起面对,她和莉莉的关系,就像是夫妻蜕变到姐妹的一个过程。莉莉曾说:“你听到了我的心声,格尔达,当所有人对我听而不闻”如果没有格尔达,可能世上就不会有完整的莉莉。知乎上有言:“莉莉固然勇敢,格尔达可谓伟大”,甚是赞同。
而我们的社会中,缺少的就是这样的“格尔达”,缺少这样能够尊重他人灵魂的群体。
莉莉又让我想起了金星,曾看过一些网友对于金星的攻击,言语实在令人心寒,在那些网友的眼里,变性是一种恶心的,令人不耻及鄙夷的做法,甚至可以随意用来作为茶余饭后的冷嘲热讽。我们的社会有太多的不尊重了,难道我们不该深深地思考,为什么要给一个人的灵魂设限?
试想,如果莉莉的故事放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故事的走向又会怎样?莉莉会受到更加激烈的攻击,极有可能没有人会像格尔达那样支持她。这种设想的结果之所以会不同,其根本在于同一时期中西方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性质和长期的文化传统不同。中国社会一直以来都讲究一种伦理,这种伦和理造成了长期以来部分国人意识形态中死板的一部分,可是究竟何谓伦?何谓理?我以为,正真的伦,是社会大的秩序和道义的不相违背,真正的理,是“仁”和“道”的有机结合。所以超越躯体,超越性别,超越社会大同并非有失伦理,你并非损害了他人和国家的利益,只是尊于内心,尊于灵魂,对于灵魂的设限,才是一种有失伦理的行径。
第二遍看《丹麦女孩》,我才发现影片中有多处伏笔。在莉莉还是“艾纳”的时候,艾纳的画作总是一幅他的家乡瓦埃勒的风景画,浓厚的油画描绘的总是这样的图景:雪山之巅上风起云涌,层层叠叠的山峦涌动,沼泽地在原野上稀稀落落地分布,五棵枯树排列在湖畔旁,躯体用黑色的颜料填充,在这风景中显得那么突兀,稀落,却又那么执着。
“有时候我觉得你会滑入画里,沉入沼泽里,想你朋友小时候的风筝”
“不用担心,我不会沉入沼泽中,沼泽在我心里”
事实证明,沼泽确实在艾纳,不,莉莉的心里。莉莉的女性情愫,来源于他的家乡瓦埃勒,在那里,他与童年伙伴汉斯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也是那个时候,莉莉的女性灵魂滋生,只是长久以来一直隐而未现,包括莉莉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才会有片尾这样的一幕:莉莉去世后,格尔达跟随汉斯来到瓦埃勒,那里长云漫天,群山涌动,湖泊和原野在地平线上延展,有那么几棵枯树,整齐地排列在湖畔旁,黑色的躯体在这风景中显得那么突兀,稀落,却又那么执着。
格尔达登上群山之巅,俯瞰着瓦埃勒的一切,被这似乎可以宽容万物的景象深深震撼了,在那一刻她似乎明白了莉莉为什么那么执着。北欧的寒风呼啸而过,卷走了格尔达脖子上莉莉最爱的丝巾,那绸缎在苍穹中自由飞舞,就像莉莉的灵魂,从此不受拘束……
『伍』 求丹麦女孩的百度云!感谢各位!
正好我这里有《丹麦女孩》资源1080P我刚看完非常精彩真实分享给大家望采纳提取码:3ot8
《丹麦女孩》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aszipDvQnlUzxH2699HjLg
『柒』 发生于百年前的惊世之举,如何评价《丹麦女孩》
『捌』 电影《丹麦女孩》
《丹麦女孩》讲的是一个男人变成女人的故事。根据真人的日记改编的电影,上映就震惊了世人。
《丹麦女孩》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O7FzVQHWtiU05bW1e8sjew?pwd=y4qg 提取码:y4qg
1926年哥本哈根,风景画家艾纳(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 饰)和擅长人物画的格尔达(艾丽西亚·维坎德 Alicia Vikander 饰)结为夫妇。
『玖』 《丹麦女孩》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这部电影是由汤姆·霍珀执导、“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艾丽西亚·维坎德联袂主演。
但是以前从没有这样的电影,以真人真事为例,如此完整、细致、全方位展现了一位艺术家从变装到变性,从心理到生理,从懵懂到迷茫到挣扎到觉醒的全过程,并且是由直男奥斯卡影帝主演。选择这样的题材,先期已经在颁奖季成功了一半。
《丹麦女孩》剥离了变装的戏谑色彩,由表及里深入人物内心,以情动人,展现了世界首位变性人“敢为天下先”所面临的迷茫与惶恐,无论是当时是医疗条件还是世俗认知,都是横亘在他未来人生面前的巨大考验。这样一来,《丹麦女孩》就有了点同志电影或经常获得奥斯卡奖的“罕见病”题材的优势,当然,变性人既不是狭义的同志,也当然不是罕见病。
所以对于变性者或者反串艺术,我们可以不喜欢,但是我们不能不尊重别人,因为别人努力了,就没有我们说三道四的权力!
『拾』 《勇敢做自己——丹麦女孩》
趁着长假也为清理手机内存,看了一部名叫《丹麦女孩》的电影,看后很有感触,第一次写影评,纪念一下。
《丹麦女孩》(The Danish Girl)是由汤姆·霍珀导演的一部人物传记电影,改编自20世纪30年代红极一时的丹麦艺术家艾纳·韦格纳的真实经历,讲述丹麦变性艺术家艾纳·韦格纳(世界上第一位变性人)和妻子吉尔达·韦格纳的故事,该片于2015年7月29日入围第7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最终艾西莉卡·维坎德凭借该片妻子格蕾塔·维格纳的角色赢得第88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童年时期,在好友汉斯的亲吻下,艾纳·韦格纳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名叫莉莉的女人。亲吻的这一幕被父亲看到,好友汉斯被父亲追着跑,这也造成了他将莉莉隐藏的无奈。每天早上醒来都要告诫自己,要做好自己作为男人的角色。成年后,他成为了一名画家,娶了一位名叫吉尔达的画家为妻。他们彼此相爱,互相扶持,每天一起作画。当妻子的画没有市场,要求他穿上女装作为自己的模特时,艾纳心中的莉莉觉醒了。艾纳深切的感受到自己作为男人的无奈,想要迫切的穿上女装成为一个女人,尤其是他穿着女装在宴会上碰到了本·卫肖扮演的同性恋艺术家后。在与艺术家的一次亲吻时,他发现自己想做为一个女人被男人爱,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性恋。为了纠正这种思想,他与妻子找到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医生只是把他的情况归为简单的内分泌失调,甚至认为他精神分裂,把他关起来。妻子在接受巴黎的邀约后,带着艾纳来到巴黎,面对艾纳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她找到汉斯寻求帮助,而汉斯却爱上了她。艾纳终于决定在医生的帮助下接受变性手术,真正地成为一个女人,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记得一位整形医生说,变性只是上帝把你的灵魂错装在另一个瓶子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回归原位。电影中的每个人都是纠结痛苦的,艾纳的痛苦不为人理解,作为男人,他被人们误解是娘娘腔,作为女人,莉莉被困于男人的躯壳数十年,每天告诫自己要做一个男人。当他选择成为女人,想要自己的新生,放弃艾纳这个身份时,他深深的伤害了挚爱自己的妻子。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人,要接受变性手术成为一个女人,当时的舆论压力定然不小,更何况他还是一位名画家,他的勇敢可见一斑。吉尔达是全剧最痛苦的人,一时的兴起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挚爱的丈夫要与自己成为姐妹,她不仅要舍弃对丈夫的爱,还要接受和帮助致使丈夫死亡的“莉莉”的出现,当面对汉斯的感情时,她犹豫了,她还爱着作为男人的艾纳,却不得不接受他已死去的现实。在别人不理解甚至是嘲笑艾纳时,她没有选择弃之而去,而是坚定的选择站在丈夫身边,共同抵抗流言蜚语,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理解他,帮助他,安慰他。在接受丈夫不可能回来的现实后,她需要一个坚强的臂膀帮助她走下去,于是她接受了汉斯的求爱,两人共同陪伴艾纳走完了最后的岁月。汉斯也是一位纠结痛苦的人,遇见了自己的真命天女,却是深爱自己发小的模范妻子,想要放弃吉尔达自己的内心做不到,想要追随,却陷入“朋友妻不可欺”的窘境。他可能理解不了艾纳想成为一个女人的坚定决心,但他却给予了发小行动上的支持,在吉尔达需要一个依靠时,毅然伸出自己的双臂,提供一个温暖的朋友般的港湾,不求回报,只为给予你一点微薄的力量。本·卫肖扮演的同性恋艺术家是本片中痛苦最小的,但也充满了无奈的人,原以为触动自己心弦的是一个男人,却发现对方一心想成为一个女人,放不下对方,却也不得不接受对方已成为女人的现实。
现代社会已经比上世纪开放许多,但还存在歧视少数派的现象,认为与自己不同就是病,我想导演不仅仅是想把艾纳的遭遇讲出来,更重要的是加强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增加少数派的关注,理解与体谅,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没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愿所有人都能勇敢做自己,从本片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