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视频 > 非遗微电影回眸

非遗微电影回眸

发布时间:2023-01-01 11:42:33

『壹』 《天工苏作》聚焦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类似于这样的纪录影片还有哪些

《天工苏作》聚焦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是非常好看的,也让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一种全新的认识,与之相似的纪录影片还有《我在故宫修文物》、《璀璨薪火》。《天工苏作》就是一部纪录类型的电影,导演从12位传承人的视角讲述了9项非遗手艺的前世今生。在该过程中,导演还拍摄了传承人与手艺之间的温情故事,展现了匠人为艺守众生的精神。这样的坚持是很令人佩服的,也是现代人做不到的。而《我在故宫修文物》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的作品,让很多的观众意识到了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璀璨薪火》侧重于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群相,讲述了其余手艺之间的相遇及相知的故事。也希望繁华都市的年轻人可以多看一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不再被世俗的烦扰困住。

与其看一些唱跳类型的综艺节目,还不如多看一些这样的影片,也能让导演看到市场,更愿意进行拍摄。

『贰』 非遗文化代代相传,蓝海云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

非遗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人类的“活化石”,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但在时代的变革中,传统的非遗因为失去了感兴趣的观众,在不断“没落”甚至面临着消失。《百鸟朝凤》中,唢呐匠人与西洋音乐班的对抗,传达出对传统文化消失的不忍。

像吹唢呐,或吴天明导演的另一部电影《变脸》川剧变脸,这些都是“活”的文化,它依附于人这一载体,通常传统是以家庭制或师徒制,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代代相传。《霸王别姬》电影里张国荣饰演的小豆子被收留在唱戏班,学习国粹京剧,经过师傅的严格训练,才成为一代名角儿。

《霸王别姬》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非遗在传承上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在保护非遗上都不遗余力,从指定相应的国家保护政策,到非遗文化传承人以丰富的形式传承非遗,例如对传统文化保护相对完善的日本和韩国,都会选取造诣颇深、身怀绝技的艺人和工匠,物质支持他们磨练技艺、培养传人。

我国也在积极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尤其是提供支持,助非遗传承人把自己的所学技能和中国文化传承下去。作为传承人,对非遗保护和传承也有相当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蓝海云国际协同制作团队拍摄的短纪录片《苏氏琉璃的传承与创新》、《唐卡:改变命运和未来》、《长城打铁花》的故事,就分别讲述了山西琉璃、唐卡、打铁花这些非遗文化传承人背后的故事,见证了非遗文化是如何代代相传的。

(山西苏氏琉璃)

山西琉璃在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永军从小被爷爷灌输琉璃文化,但因为经济压力他没有跟随爷爷学习制作琉璃,而是选择了交通运输行业。直到2007年,文化部考察到苏家,看到苏家有明、清的模具,烧制琉璃的老窑,也有皇家故宫黄琉璃龙瓦件,并且都有历史记载,特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苏永军把挣来的钱用于投资建厂,下决心做苏氏琉璃技艺文化的挖掘。不仅经过无数次实验配方,复原了琉璃的孔雀蓝颜色,还在保持传统琉璃技艺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琉璃字匾文化,文房用品,琉璃摆件,琉璃板画等文创产品领域。现在苏永军的两个儿子也在琉璃厂学习技艺,苏永军说要让苏氏琉璃不断传承下去。

(唐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被称为藏族的“网络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壤巴拉觉囊非遗传习所在2011年由藏传佛教觉囊派法主健阳乐住主持修建,广纳弟子、分文不取。健阳乐住上师会通过让学生们唱歌等方式启发心灵,口口相传,手把手把绘制唐卡的技巧教给学生们。色青拉姆便是第一批毕业的60名学生之一,经过学习,她已经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认证,走向社会。健阳乐住上师提到建立传习所初衷,一方面希望帮助当地牧民脱离贫困,一方面希望把唐卡的技艺传承下去,保留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

(长城打铁花)

打铁花被称为千年绝技,是中华优秀的民间技艺,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城铁花第五代弟子闫琪学习这门古老的技艺已经有十年,

是第四代老师傅一手教出来的,他吃过了无数的苦头,如今才能够独当一面,发扬长城铁花的精髓,闫琪在接受蓝海云平台的采访时说,“记得有一次表演因为一个失误,铁水从衣领进到衣服里,顺着脖子一直留到肚子上。我当时很紧张,但是演出是不能停止的,因为客人是看不到台上发生的事情的,我只有忍着完成表演。”虽然道阻且长,但如闫琪一样的长城铁花传承者们,仍然在用自己的努力为观众奉献精彩的表演,并吸引着更多的人关注和来学习这项迷人的传统艺术。

(高甲戏、惠山泥人等非遗文化)

除了山西琉璃、唐卡、打铁花这些非遗故事外,蓝海云还以镜头讲述了泉州高甲戏、漳州木偶头雕刻、刻纸、泉州南音等非遗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很多传统的非遗继承人在保护和传承非遗做了很多尝试,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甚至把学者专家邀请进来。还有像山西琉璃和唐卡,把文化产业与市场紧密结合,以活态的方式,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延伸。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能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但非遗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把中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向世界展示中华的美和善,也让世界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目前蓝海云平台已经把这些中国非遗故事、非遗文化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35亿受众中进行着传播,接着还会陆续向全世界传播更多的中国非遗故事,助力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传播中不断被激活并流传,由传统基础支撑的深厚的中国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叁』 非遗界中为什么经常以影片的方式宣传非遗

成本低,受众广,宣传影响力大,既能传播非遗文化又有影片票房收入,一举多得。在文化传播领域,美食文化有《舌尖上的美食》地域文化有《航拍中国》历史文化《国家宝藏》的历史知识剧场都是通过影片或剧作的方式呈现出来,取得较好的收视效果,也为传统文化的盘活寻找生机,成功的经验在非遗文化的传播中同样可以复制。

其次在投报比上,影片只需要如实记录非遗制作过程,加上国家大力扶持与投入,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助力,使得电影能够确保受众基础,在大众了解并逐渐喜爱的过程中,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打下基础。对于小成本影片,甚至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剪辑出一集精美的纪录片,而现在正值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的流量逐年攀升,视频投放的平台也越来越多样,前期的低投入和后期几十万甚至百万人次的播放量,可见影片的宣传方式无疑是最划算的一种手段了。

『肆』 神针的相关报道

浙江在线:美丽浙江城市微电影大赛揭晓 《神针》获最佳故事奖
浙江在线2月11日讯 “讲好浙江故事,展示两美浙江”。2月11日晚,微力无穷—美丽浙江城市形象微电影大赛的最终获奖名单在杭州揭晓。
由衢州市衢江区委宣传部、杭州晴天广告策划有限公司选送的作品《神针》,获得本次微电影大赛最佳故事奖。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继洲针灸”为题材的微电影《神针》,通过一个年轻人寻针、学针的故事,将丰富厚重的针灸文化与年轻人的成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行走之间寻找医者初心,美景之中品读传统文化,耐人寻味。
国家旅游局官网:国内首部针灸题材旅游微电影《神针》在药王山景区开拍
日前,国内首部针灸题材、也是衢江区首部旅游文化微电影《神针》在衢江区药王山景区隆重开机,衢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汪群,副区长袁亚平,区旅游局局长程佳华,区卫生局、黄坛口乡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开机仪式。影片讲述了一个医学生叶开和患病的母亲相依为命,为治疗母亲中风重症,来衢江寻找针灸传承人杨继洲学习针灸的故事。 杨继洲,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人,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弃儒学医,仁心仁术40余载,尤精针灸。其《针灸大成》一书,成为针灸圭臬,流传至今。据了解,该片除在药王山景区拍摄外,还将到天脊龙门景区、九龙湖景区、杨继洲故里、乌溪江畔等景点取景。《神针》的拍摄将进一步弘扬杨继洲 “中华第一神针”文化,打响五养衢江的生态品牌,更好地宣传衢江秀美的山川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浙江在线:中国首部针灸微电影《神针》在衢江开拍啦!
由衢州市衢江区与浙江在线、浙江新互动网络电视有限公司、杭州晴天广告策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国内首部以国家非遗项目杨继洲针灸为主题的微电影《神针》,日前在杨继洲故里衢州市衢江区开机摄制。
该剧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继洲针灸为题材,通过一位名叫叶开的青年因母亲中风瘫痪远道而来衢江寻针,由此被杨继洲针灸传承人杨善宇的高超技艺和天人合一、宁静致远的杨继洲针灸文化精髓深深吸引并立志学针灸纾民病的剧情发展,把衢江区秀美宜人的自然生态景观与放心农产品用唯美画面与感人的剧情加以呈现。
衢江区是明代针灸大师杨继洲的故里,杨继洲行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精通针灸,治病时常常针药并重,由其编著的《针灸大成》是我国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巨著,堪称中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广泛称道,衢江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针灸发祥地。时至今日,杨继洲“三针而愈”的神针故事依旧流传在衢州的大街小巷。2013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中医针灸专家、国医大师石学敏来衢考察,题词杨继洲为“中华第一神针”,并设立院士工作站。
微电影,大制作。本次参与《神针》的演职人员阵容可谓是“精装豪华版”:摄影师出身的台湾导演粘瑞温,曾制作了《冷枪》《半生缘》《逆水寒》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电视作品;制片人应晓强有作品《幸福的片儿川》《大侦探西门》《隋唐英雄》等,是圈内老牌的制片人;制片主任张天啸曾参与制作《新少林寺》、《天地良心》、《欢喜县令》等剧目,有着丰富的经验。演员方面,启用了老戏骨李华老师和杭州话剧团青年演员杨晋,仙风道骨的神医和锲而不舍的年轻医生形象通过他们的演绎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部影片还融入了衢江区的多处名胜旅游点,多个场景在国家4A级景区药王山、天脊龙门及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黄坛口乡茶坪村、湖南镇破石村等古村落完成。该剧的成功投拍,得到了衢州民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千叶印刷有限公司的投资支持,由衢江区委宣传部、区卫生局、区旅游局、区广电台及廿里镇政府合作拍摄。据介绍,近年来,衢江区十分重视杨继洲针灸文化的弘扬、传承和保护,2013年,全区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中,杨继洲被评为衢江区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该区还在廿里镇六都杨村建起了杨继洲针灸文化馆,并正在规划建设衢州市针灸医院,启动六都杨村杨继洲照壁修缮工程。
《今日衢江》:为全国人民献上一道充满“衢江味儿”的文化大餐——微电影《神针》开机
本报讯10月16日上午,微电影《神针》剧组在风光秀美的药王山举行开机仪式,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汪群出席并致辞,副区长袁亚平出席。微电影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在传播文明、弘扬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效。衢江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拍摄微电影《神针》,能让更多的人们认识衢江、了解衢江,提升衢江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入推介衢江故事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为建设田园城市和美丽乡村、打造生态屏障和秀美衢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神针》是国内首部针灸题材微电影,由浙江新互动网络电视有限公司、衢江区委宣传部、杭州晴天广告策划有限公司合作拍摄。该剧通过讲述一个年轻人因母亲中风瘫痪而到衢江寻针,被杨继洲传人杨善宇的针灸文化精髓深深吸引,立志学针救人的剧情,展现中华针灸的神奇魅力。杨继洲,字济时,廿里镇六都杨人,是我国明代针灸学之集大成者,素有“中华第一神针”的美称。其所著《针灸大成》是对针灸学做了又一次的重要总结,历代医家皆尊为针灸经典。开机仪式上,投资人代表和剧组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他们表示将竭尽全力,为电影的顺利拍摄贡献策献力。《神针》剧组将在我区开展为期三天的拍摄工作,为全国人民献上一道充满“衢江味儿”的文化大餐。

『伍』 官网公示:冯巩被推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都有过哪些经典作品

冯巩有《没事偷着乐》《幸福马上来》《埋伏》《小偷》等经典作品。

冯巩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位喜剧相声演员,他的很多部经典作品陪伴了一代人。连续几十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为观众们奉上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在阖家团圆的气氛里,为大家送上了欢乐,成为大家的美好回忆。如《点子公司》 《马路情歌》 等等。

相声演员冯巩。

准确的地说,冯巩是我国著名的相声演员,曲艺演员,他于1957年出生在天津。曾经拜马季为师,学习相声的表演和创作。创作并表演了大量的相声,为大家带来无尽的欢乐。曾经获得中国电视相声大奖捧哏第1名的奖项。不仅如此,他在导演,演员领域也获得不凡的成就。执导的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 曾经获得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在电视剧《生活有点甜》中获得中美电影节优秀中国电视剧最佳男主角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演员。

『陆』 作文 我们的记忆——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800字

当玛雅文明隐没于未知的空间,当古巴比伦王朝终结于漫漫硝烟,当古罗马斗兽场成为永久的遥想,当古埃及金字塔化身为玄妙的谜团……惟有你,依旧昂首挺
胸,屹立于世界东方.挺过战火,挺过饥荒,你步伐坚定,意志坚韧,你教我怎能不为你倾心——伟大的中华,伟大的传统,伟大的文化!
但如今,对
于你,我在喝彩之时更多了份感伤——熬过了无数的苦难,为何你要在繁縻的花开间独自黯然的凋零呢?为何你要在这和平的年代里缓慢而沉重的迈向终点呢?是为
了不成为科技发展的绊脚石,让十三亿中华儿女过上更富裕的日子吗?抑或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为了追求那份物质的满足而无情的牺牲了你,让你不得不与我们含
泪诀别?
不难发现,国画正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毛笔早被鼠标排挤到书架的角落,茶道在中原土地上逐渐失落:它们却在异域文化里日渐兴起,蓬勃发展.原来是我们的淡忘让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不难了解,一排满载美食的摇船,满足了游人们的舌头,却破坏了满载诗情画意的西湖水澄澈的美丽;如日中天的旅游热,将旅行社的口袋染成了金色,却给丽江古城的宁谧漆上了无法退却的乌黑……原来是我们的过度开发让你“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外来的敌人再强大也不曾将你击倒,你悉心呵护的儿女却轻易的将你伤得体无完肤;你赐予了我们文明后裔的光环,我们却在无知迷茫的脚步里将之粉碎.伟大的
传统文化,请等等怀着无尽歉意的十三亿中华儿女吧!时间换得了科技的发展却唤不回消逝的文明,金钱弥补得了物质的匮乏却丰富不了虚空的精神.你已给我们造
就了无可比拟的财富,所以,我们难道不应该放慢追逐科技的脚步,去捡起心灵深处关于你的记忆;我们难道不应该淡却金钱至上的观点,去治愈你那血淋淋的创伤
么?现在,我们怀着让你在未来的五千年、五万年乃至五亿年的时间里依然君临天下的决心去弥补我们的过错,这样,你会停止呻吟,重舒眉头,展露笑颜,永远相
随在我们的左右吗?
所以,请等等我们吧,不要就这样离我们而去.把根扎下,心灵之花会璨然绽放;把根扎下,民族之树会枝繁叶茂.
所谓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即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
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

『柒』 怎样用PS更改照片EXIT信息

首先您需要修改的应该是exif信息,

在PS菜单栏中,点左上角菜单栏中的“文件”,选择“文件简介”(Alt+Shift+Ctrl+I),在出现的窗口中的最上面一排选择“相机数据”,就可以看到exif数据了。直接修改便可,如下图:


另外还可用Exif Editor,修改数码相片中的Exif信息。它的操作非常简单,导入数码相片后,直接修改各项参数就行了。它还可以把Exif信息单独提取并保存为与相片文件同名的*.Exif文件(也支持导入)。不足的是,它的界面是繁体中文BIG5码的。笔者一直懒得去转换内码,因为其各个修改项的数据很好辨认,不会搞错(如图5)。当然,你也可以使用新出的Turbo Photo 3.3简体中文版,现在用它来修改Exif信息的摄友也越来越多。

『捌』 《天工苏作》用非遗资源讲中国故事,如何看待匠人为艺守终生的精神

电影《天工苏作》,以匠人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传统工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变迁。本片由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出品。在影片中,有十几个工匠在表演。他们一贯坚持工匠精神,传承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工匠精神,令人钦佩。这部电影长90分钟。田苏拍摄的这部纪录片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感触,也让我们看到了苏佐的功力得到了细致的展现。

也希望繁华都市的年轻人可以看一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不再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本片由导演孙增田执导,12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演。苏州的传统工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耀眼诠释,明清时期最为鼎盛。当时苏州工艺也成为了时尚的代表。毫不夸张地说,它占据了全国手工业的半壁江山。影片拍摄了晋松、核雕、灯饰、明式家具、苏式船点等9个典型工艺,讲述了工匠们的故事。

『玖』 非遗纪录片在拍摄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非遗纪录片在拍摄中遇到是问题:

如思想观念与技术能力不对称、影像数字化保护体制机制不健全、影像数据库模型应用价值不高、传播方式单一、低水平重复作品多、外部投资少、成本与收益不对等,等等。

而民族非遗类影像记录主要存在着对民族文化的整体性把握不足、满足他者的文化猎奇心理、制造文化泡沫、储存技术普遍落后、共享性欠缺、研究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

宾抢救拍摄53个非遗项目纪录片

2016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四川宜宾市近日大规模集中性启动大唢呐等53个本土非遗项目的纪录片拍摄行动,这在古城宜宾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宜宾非遗纪录片拍摄团队汇集当地最优秀的摄像师、后期编辑人员和特效包装人员,并动用了宜宾航拍特战队等队伍参与航拍,拍摄的设备精良,全部采用画质一流的电影机拍摄,部分画面还将用4K画质进行拍摄。

摄制组将兵分多路赶赴各非遗项目发源地调查、勘景、采访,实现原生态、全方位记录,以故事展示苗族刺绣等非遗项目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人文内涵。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四川宜宾抢救拍摄53个非遗项目纪录片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教育新闻网-用镜头讲好民族故事——民族非遗类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阅读全文

与非遗微电影回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神秘世界历险记大电影1 浏览:676
4k资源电影 浏览:132
二战电影战争与回想 浏览:388
电影五鼠闹东京在哪里拍摄 浏览:964
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真实经历 浏览:686
免费看永无止境电影 浏览:462
两把半圆刀是什么电影 浏览:537
两个哥斯拉的电影天堂 浏览:924
电影鬼胎手机免费看 浏览:744
爱情来的时候微电影 浏览:541
电影2020下架的在哪里看 浏览:876
播放动作战争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947
记得我电影完整版观看西瓜 浏览:676
做个电影网站APP 浏览:827
ck手机电影网伦理 浏览:292
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改为反问句怎么写 浏览:405
世界公认十大感人励志电影 浏览:534
关于怪兽的一系列恐怖电影 浏览:939
手机拍摄电影特效软件 浏览:119
黑街主题歌的电影 浏览: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