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丰碑穿越现代是哪个电影
微电影在场。
人民日报拍的微电影《在场》,小学课文《丰碑》中的老战士穿越到了现代,回忆与现实镜头的转换很不错。
这是一部由人民日报与腾讯联合出品的建党百年主题微电影。
㈡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电影《1921》亮相大银幕,用光影艺术致敬建党百年。该片以1921年的上海为背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后的历史事件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影片《1921》,作为开幕影片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进行首次公开放映。
日前,在上海市电影局的指导下,电影《1921》举行了专家研讨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副处长陈晓达,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智良,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吴海勇等党史专家,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龚金平,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刘海波,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张斌等著名电影理论家、评论家,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等出品方代表及《1921》联合导演郑大圣、制片人任宁和演员王仁君,以及各媒体记者出席了会议。党史专家、电影学者、媒体记者就影片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等进行了研讨,对于影片给予了“如教科书般真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完整历程”的高度肯定。
电影《1921》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在上海共聚顺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影片以丰富的细节、立体的人物、充沛的情感和生活化视角,探寻“一大代表”们为救亡图存无悔付出的“心灵源动力”,被誉为“建党题材新时代经典之作”。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智良高度肯定了该片的宏大叙事,把1921年前后国内外大事通过艺术手法凝练在一部电影中。同时,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史最权威的专家之一苏教授也对于该片首次真实还原了上世纪20年代上海的城市全貌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认为从大的城市风貌到小的造型道具细节,剧组都下了狠功夫,而且也通过对当时租界文化、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等真实展现深刻揭示了上海为什么可以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历史原由。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吴海勇高度肯定了《1921》“是艺术和真实的高度融合”,并且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上映具有重要意义。党史教育需要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把建党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如果说《开天辟地》是写实主义的作品、《建党伟业》是群星璀璨的演绎,那《1921》就是聚焦式的、年轻化的真实还原,在严谨的史料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用更贴近当代年轻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去讲述建党的历史,对于党史教育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普及意义重大。吴海勇认为影片的年轻调性,是为了让年轻观众更容易走进历史故事找到共鸣,同时细腻展现了“先辈少年时”的建党初心。吴海勇表示,“我最欣赏的是青年毛泽东在租界,看着法国独立日庆典却被挡在外面。这段想象太漂亮了,这就是达到了艺术和历史的巧妙融合”,片中青年毛泽东偶遇上海法租界庆祝盛典,却被挡在门外,遭遇了明明是中国人却无法踏上中国土地的委屈愤懑,随后以毛泽东夜跑的情景,穿插他成长经历的蒙太奇剪辑,以合理化想象的生活情景,串联一代伟人树立改变丧权辱国社会现状决心的成长道路和动力来源,以此凸显先辈们坚决要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原因。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认为电影《1921》在同类题材里是水平非常高的一次创新性创作,令人惊喜,为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有血有肉地塑造了先辈青年时代的奋斗历程和革命动力,“真正把年轻人当年轻人来书写”、“毛泽东的形象站起来了”、“何叔衡说读书人革命,就是要真正能抬起头来,这场戏很动人”。
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龚金平表示,原来觉得这类建党故事很难拍,没想到电影《1921》让自己深深地震撼和感动,除了电影的宏观和厚重之外,同时在还原历史情景和人物心境上又极其细腻真实,“在历史氛围中表达彼时中国的处境,以及普通个体的挣扎,展现了党不是突然建立的,而是历经困惑与迷茫,但目的很坚定,担得起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意义”,同时他肯定了谍战、追车、动作等类型元素的观赏性。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刘海波解读了《1921》作为主旋律作品的新尝试:新颖的国际视角、加入“一大会议”的筹备人视角、补充大量历史细节,他还为片中细腻诠释的年轻人,最后为革命牺牲的命运而深深动容。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张斌盛赞《1921》满足了观众对建党起点的历史和审美期待,“既能领略建党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又能理解先辈为什么去追求革命事业,用人物、情感和价值观去和当下观众交流”,他肯定了影片类型化思维和主旋律题材的融合,还高度肯定了演员的诠释:“我能够沉浸在角色中,没有特别在意演员,说明他们的演绎是成功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站在2021年这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因此,观众和时代都需要符合当下时代和文化语境的、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影视作品。而《1921》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大事件,以先辈少年时为核心、以丰满人物为中心、以挖掘细节为重心的细腻表达,探寻第一代共产党人完成“用28年时间就改变旧中国”这一“中国奇迹”的初心动力,生动鲜活再现教科书上的记载,激励当代年轻人汲取榜样力量,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有上百位知名演员出演的电影《1921》,上映4天票房即将破3亿,成绩比较理想。用“比较”二字,是因为它好于同题材的《革命者》,却远远逊于同样如此大牌面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这说知名演员数量上的多少,并不能决定电影口碑和票房的好坏。
看过该影片的观众,一部分在为能一部电影看到这么多知名演员而高兴,一部分在为电影里的历史情节、人物而感动,也有一部分观众认为这部主旋律的电影非常“好看”,只是这部分观众并不占多数,毕竟《1921》在豆瓣目前的评分只有6.7。
知名编剧汪海林显然不是第三种观众,因为他写了长长的一段影评,为影片中的历史感动、夸部分演员不错,却批评影片的叙事主线杂乱、流量明星太多、故事缺乏深度不够聚焦。
编剧汪海林近两年并不以“编剧”为主责主业,反而在娱评、影评等方面为更多网友所熟知。比如他时不时地与肖战、肖战粉丝展开网上“攻防战”,也时不时地对其他流量明星进行“正义的规劝”。但他这段对《1921》的影评,确实有见地,也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
汪海林以《1921》为样本,重申“依赖流量明星给影片带票房的思路是彻底失败的思路,这样一个模式是反电影的”,感叹“电影界需要反思,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电影本体上来,不旁骛,专注于电影?”道出了电影界目前需要改进的.现状。
拍电影是追求艺术,还是追逐利益最大化,不同的电影人有不同的思考。《1921》无疑想要在追求艺术的同时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上百位知名演员中流量明星占了一大半,不为票房,难道是为了锤炼他们的演技?
诚然,流量明星出演《1921》更能彰显他们的爱国情怀,这点必须予以支持。许多年轻的观众因为他们的出演而愿意走进电影院,通过这部电影来了解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那些令人敬仰的先辈。如果把《1921》当作一部“教育”片,它显然起到了该有的教育意义。
比如,王俊凯受刑的那段,虽然时长很短,却较为震撼。甚至连资深演员祖峰都夸王俊凯:虽然年纪轻,但已经是“老”演员了,很成熟,职业素养很好,表演很有经验。
如果连祖峰都认为王俊凯演得好,那么王俊凯的粉丝和关注王俊凯的观众,多数也会为王俊凯的表演点赞,为《1921》点赞。这就是《1921》的教育意义所在。
但不是所有的流量演员,都有王俊凯这样感人的戏份,有的演员甚至只能称之为“露个脸”,连“混个脸熟”的记忆度都不够。还有一些演员的角色,只是个“工具人”,他们的故事并没有展开,他们的精彩并不能在几秒、十几秒的镜头里展现。
这也是为什么汪海林认为“流量明星减少一半,影片会好得多”的原因所在。为了让部分流量明星“露脸”,导演和编剧势必会给他们加戏,但电影的时长有限、电影的主线不能乱、主角的戏份不能减,“加戏”必然会破坏电影的完整性、统一性,这也是这部电影“不够精彩”的原因所在。
电影界需要反思,《1921》也应反思。
㈢ 回望百年峥嵘岁月,为什么每个年轻人都该看看《1921》
电影《1921》讲述了中国建党的一段历史故事,电影向观众传达了中国新青年对于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情感,这部电影值得所有年轻人观看。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能给观众们讲述一段故事,也能传递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
㈣ 《1921》首曝预告,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什么
《1921》是由黄建新、郑大圣联合执导,黄轩、倪妮主演的电影,于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首批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中的日子中担起救亡图存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
1921年的上海,租界林立,局势剑拔弩张。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在上海共聚,创立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篇章。
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年份。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1921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历史的开端,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作用。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毛泽东、包惠僧、董必武、李汉俊、陈公博、周佛海、何叔衡、李达、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张国焘。他们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此后,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㈤ 电影《1921》展现女性力量 献礼建党百年
在建党一百周年这个特殊而有意义的年份,由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的电影《1921》在国际妇女节首次曝光了片中的主要女演员阵容。除之前已经公布的女主演倪妮以外,这次公布的阵容主要包括刘诗诗、欧阳娜娜、宋佳、宋轶、佟丽娅、殷桃、袁泉、张婧仪、张雪迎、赵露思、钟楚曦、周也等(按姓名拼音排序)。她们在片中饰演了百年前的革命先驱和进步女性。
在今日发布的“女性力量”特辑中,主演们纷纷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致敬和出演电影后的收获。百年前,这些巾帼英雄们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而无私奉献。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卓越贡献。现如今,出演《1921》的这些优秀女演员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承继奋斗精神,用心演绎角色,发挥女性力量。同时曝光的还有一众女演员的单人海报,洋溢着青春朝气和时代特色的形象令人眼前一亮。
女演员民国造型首曝光
青春朝气的角色蕴含改变中国的力量
从此次释出的海报来看,女演员们的民国造型独具匠心,令人过目难忘。最激烈的“真”和最温柔的“美”在她们身上融为一体。海报上,共产主义信仰如同初升的旭日一般照亮了她们。心中有信念,眼中有光芒,她们的眼神里或散发出理想主义的青春光彩,或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深沉 情感 ,或流露出英勇无畏的坚毅勇气……革命的激烈与跌宕,革命女性的爱与恨、信仰与理想都在这一凝望中悄然展现。海报上的祖国山河是她们胸怀家国天下的象征,席卷而至的汹涌波涛寓示着风起云涌、开天辟地的宏图伟业正从1921年始。那些自由翱翔的和平鸽则代表了冲破枷锁、追求平等、向往自由的女性独立解放之精神。从“一大卫士”王会悟,到以鲜血浇灌理想的杨开慧;从用生命捍卫信仰的缪伯英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妇女儿童事业奉献终生的宋庆龄……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亿万女性“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以生命赴使命,舍小我顾大局”,不仅完成了自身命运的逆转,更是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贡献了自己不可或缺的力量。
电影《1921》聚焦这些革命女性“正青春”的峥嵘岁月,用青春激情向世界显示革命的力量,女性的崛起。为了贴近 历史 人物,形神兼备地演绎好角色,演员们在进组前都阅读了大量人物传记和书信、观摩了相关角色纪录片及 历史 资料等。宋轶、赵露思等一众演员为了符合角色原型提前上了语言课,勤加练习;倪妮特意剪掉留了多年的长发,这也是她入行9年来第一次剪短发;“小花”周也出演牺牲那场戏时为了表现出逼真效果,连续扑倒在地拍摄多条,准备的好几套戏服都被炸穿了,演出了极其感人的效果。陈美伊、陈仟钰、陈雨锶、胡连馨、欧阳娜娜、夏梦、张靖仪、张雪迎、赵露思、周也等一批95后、00后年轻女演员纷纷表示出演电影《1921》宛如上了一堂生动的 历史 课,加深了对建党 历史 和百年前这些革命女性事迹的了解。“ 历史 是最好的教科书”,演员们在出演《1921》的过程中,一边演出一边学习,这种跨越时空、永不过时的革命精神让大家经历了一次心灵洗礼,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倾情演绎,将这份宝贵的初心传递给所有观众。
再现百年前的“女性互助”
追求独立自由 传递女性力量
1921年,有一批率先觉醒的独立女性开始追求婚姻自由、职业自由、教育自由。她们组织参与了一系列妇女解放运动,帮助更多的女同胞追求男女平等的权利。电影《1921》正是塑造了这样一群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的革命女性。缪伯英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号召女同胞冲破封建罗网,做时代的新女性,推动妇女争取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王会悟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宣扬妇女解放的进步刊物《妇女声》,传播世界各国妇女运动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当时仍是大学生的“四公子”在“五四”运动时为了争取妇女解放与民主平等,勇敢走上街头,高声疾呼……正是有了这些女性百年前觉醒的独立意识和“女性互助”的精神,女性的整体地位才得以不断提升,女性才逐渐拥有了一片越来越辽阔的天空。
从200多年前世界第一份妇女权利宣言诞生,到“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设立,妇女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女性必将肩负更重要的责任,诠释更丰富的时代内涵。电影《1921》的众主演也希望用最赤诚的初心,最激情的演绎,激励和鼓舞更多当代女性如百年前的巾帼英雄们一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一起创造新时代女性的荣光!
电影《1921》由腾讯影业、上影集团、三次元影业出品,猫眼影业、寰亚电影、七酷网络、阅文影视、新丽传媒等联合出品,将于2021年7月1日全国上映。
㈥ 《1921》全国公映,60多位演员集结献声,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什么
7月1日上映的电影《1921》,由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今日发布人物海报,正式官宣了片中毛泽东的饰演者王仁君。这也是继电影《古田军号》成功塑造毛泽东之后,王仁君再度挑战伟人的角色。在拍摄《古田军号》时,王仁君就把几乎所有毛主席的史料都翻遍了。最早当《1921》剧组给王仁君发去厚厚的书单时,王仁君便表示其中有70%的书自己都已经研读了好几遍。但黄导对王仁君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希望他再复读这些史料时重点细看从1893年到1922年之间毛泽东的故事和思想,不要往后看。
王仁君为了片中仅有一句的俄语台词,特意去学习、苦练带有韶山口音的俄语,只为了能让观众从细节处自然地感知到:这就是那个从湖南韶山出来的“小伙子”。电影《1921》正是集结了这样一群精益求精的主创团队,才能打造出一部满怀诚意与匠心的作品,力争成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之作,向党的100周年生日送出中国电影人的诚挚贺礼。
㈦ 建党百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你最想重温哪部
我最想重温的电影就是《上甘岭》。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时光飞逝,岁月流逝,转眼间已过百年,在这一百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百姓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国土,守护人民,八年抗战胜利后又打了三年内战,最终我们胜利了,建成当今世界上最为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真正的带着人民发展致富奔小康。
在这“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家电影局洗下发了关于开展建党百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的活动,从2021年4月开始,贯穿整个2021年,分阶段展映,各电影院每周都会有至少两部影片上映,大家记得去观看啊。
四月展出的部分优秀影片我给大家放在下面了,
㈧ 《在场》在哪看
《在场》在哔哩哔哩上观看,《在场》是建党百年主题微电影,于2021年6月30日上映,现在在哔哩哔哩上可以免费进行观看,总片长9分钟,《在场》导演是郑世龙,拍摄原因中国共产党10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建党百年主题微电影《在场》。谨以此片致敬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牺牲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㈨ 《1921》学生阵容官宣,这电影主要讲述什么事件
最近《1921》官宣了青年演员的阵容,海报中出现了欧阳娜娜,刘昊然等人。
《1921》这部电影是用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纪念电影,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921》这部电影从选角到导演阵容就备受瞩目,演员阵容都是由一线大明星们出演,戏份较多的黄轩和倪妮首次合作。除此之外,《1921》的参演演员大大小小的角色各个是大咖,李晨将会饰演电影中的李大钊的角色,陈坤将会特别出演陈独秀等等,可见《1921》电影的配置是相当豪华了,很多粉丝非常期待这部电影的上映。
《1921》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电影,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不管是还原历史细节,还是带领现代的观众们穿越到1921年,看曾经的青年们唱想百年之歌,与他们跨时代握手,共赴百年之约。
预计,《1921》这部电影将会在7月1日正式在院线上映。
㈩ 红色主题微电影有哪些
红色主题微电影有《初心》、《建国大业》、《建党伟业》。
1、初心
当我看着一双双眼睛里赞许的目光,从容地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我终于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回想这一路探访家乡拍下的一帧帧照片,定格下我的美丽乡愁,终成一个个笃定的文字,我为自己出生、成长在西江边上的这座红色小城而倍感骄傲。
花开半夏,毕业在即,我设计的论述乡土历史文化的毕业论文胶着难前。正当我在图书馆里寻觅灵感,悄然,一本关于云安革命史迹的书籍闯入眼帘,翻开数页,儿时爷爷讲过的故事依稀重现。
爱一方水,恋一处山。走在云雾山下的村道,石板如镜,是时光,更是当年粤中挺进三罗小分队奔走剿敌的留痕。
问路而至,站在宁静的院落中间,那年月,院落四处应是红带飘然,粤中独一团和粤中四支队的战士们整齐列队,英气飒爽,等待着宣布三罗人民武装正式编入解放军序列的历史时刻。
门前宽阔的晒场,仿佛回荡着部队雄纠纠、气昂昂向罗定进军的脚步声。推门跨进这座雕梁画栋的大屋,站在天井前,当年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和战士们齐聚此处欢庆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的情景,瞬间入眼成画。
2、《建国大业》
由韩三平、黄建新担任总制片人并执导,唐国强、张国立、许晴、刘劲、陈坤、王伍福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09年9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3、《建党伟业》
该片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海外部分由李少红执导,五四运动时期部分由陆川执导,战争场面由沈东执导),由刘烨、陈坤、张嘉益、冯远征等108位明星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