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电影霾没了影评人物分析
作为首部心灵环保微电影,《霾没了》直面社会敏感话题,深挖现代都市强人的内心脆弱,用触人心扉的圣诞故事,呼唤纯真的心。
从物质层面上看,我国尤其是北京这类大城市,已经被环境污染折磨得遍体鳞伤。尤其是近两年最肆虐的雾霾,已经让人们达到了谈之色变的程度。从精神层面上看,许多都市强人们,都像周迅在片中饰演的女高管钱雪漫一样,表面强势内心空虚,由于对身边人缺乏足够的信任,所以下意识用自私和冷漠保护着自己。物质的雾霾和精神上的雾霾,让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出现了匪夷所思的离场。比如那个本是公益的捐衣物活动,从另一个立场看过去,就是阴险狡诈的骗局。
面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雾霾,大众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在个人面前,霾是如此之强大。把一个个人放在霾中,比之大海中的一滴水都显不足。对抗霾的侵袭,我们就究竟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这种“无从下手”的窘境,消磨了人们的斗志。绝大部分人在霾中,都处于缴枪投降的心态。“霾没了”,真的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寄望么?抗击雾霾,真的是只有国家那样的“大”才有责任有能力去完成么?
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整个气候的霾化,源于成百上千的工厂烟囱、成千上万的汽车尾气、成万上亿的“不注意”。正是这百千万亿的汇聚,才形成了如今强大无比的霾。那么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一点一滴的好,理论上就可以实现物理变化的逆运行。《霾没了》就是希望通过一个小故事,让人们明白这个道理。
周迅饰演的钱雪漫面对如今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雾霾,心态和大众一样,都有着无从下手的感觉。可是“恶境之南”要剥夺她美貌的威胁,是她不得不比其他人先行动一步。由于上文所述的心态阻碍,她的这一步走得极为艰难----她真切地感受到了“无从下手”。然而,就在她依然为无从下手而苦恼的时候,她之前不经意间付出的一点一滴,在经过了数个人一点一滴的加持后,汇聚成了足以扫除一个人精神层之霾的力量。看到了这个连锁反应,众人在圣诞钟声敲响的时刻,看到了以小个体解决大难题的希望。
当一点一滴的光芒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别说是霾了,连彻夜的黑暗都能照亮啊!
❷ 霾没了周迅演的微电影里的语录经典谁有啊,好有道理的。
周迅
(1974年10月18日-),
浙江衢州
人,中国著名电影
女演员
、歌手、环保人士。毕业于
浙江艺术学校
。1991年初登大银幕出演《
古墓荒斋
》。1998年主演《
苏州河
》,获得2000年
巴黎国际电影节
影后桂冠。1998年至2000...
❸ 微电影霾没了采用什么镜头拍摄
摘要 单个人像,百50焦段适用性很强,当然刻画面部也可能用到85.135甚至200.室内带环境,35焦段最实用,也可能会用到24来强化环境影响,或者50来弱化环境影响。
❹ 爱幸福的开关,是体谅的河山什么歌曲里的词
歌词应为“开幸福的开关,是体谅的和善”,出自周迅演唱的单曲《幸福的开关》。
《幸福的开关》是一首温暖、幸福的新年圣诞歌曲,由周迅倾情演唱,台湾著名作词人姚若龙作词,香港音乐人黄丹仪作曲及编曲。歌曲主要讲述了在奔忙拥挤的大都市中,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隔阂,但其实只要你停下脚步,用心去倾听,就能够感受身边点滴的温暖和关爱,然后将它分享与散播给更多的人。
歌名:幸福的开关(微电影《霾没了》主题曲)
作词:姚若龙
作曲:黄丹仪
编曲:黄丹仪
演唱:周迅
所属专辑:幸福的开关
发行时间:2014-12-02
发行公司:周迅工作室
专辑类型:EP、单曲
歌词:
没用心所以看不见
奔忙在 四季都积雪的世界
在壅塞的路上 追赶向前
谁管旁人 的梦魇
无意间传来的体贴
融化酸楚 再蔓延成感谢
从不安 到爱上 给予的喜悦
分享 点滴的好与甜
开幸福的开关 是体谅的和善
在眼中有爱 笑就灿烂
用目光去照亮 缠绕你 那些灰暗
我们牵手 会更能承担
开美好的开关 是抚慰的陪伴
及时的拥抱 特别温暖
若我们将关爱 的种子 顺风洒满
走到哪里 都会有感人 的奇幻
无意间传来的体贴
融化酸楚 再蔓延成感谢
从不安 到爱上 给予的喜悦
分享 点滴的好与甜
开幸福的开关 是体谅的和善
在眼中有爱 笑就灿烂
用目光去照亮 缠绕你 那些灰暗
我们牵手 会更能承担
开美好的开关 是抚慰的陪伴
及时的拥抱 特别温暖
若我们将关爱 的种子 顺风洒满
走到哪里 都会有感人 的奇幻
❺ 环保微电影观后感500字
作为首部心灵环保微电影,《霾没了》直面社会敏感话题,深挖现代都市强人的内心脆弱,用触人心扉的圣诞故事,呼唤纯真的心。
从物质层面上看,我国尤其是北京这类大城市,已经被环境污染折磨得遍体鳞伤。尤其是近两年最肆虐的雾霾,已经让人们达到了谈之色变的程度。从精神层面上看,许多都市强人们,都像周迅在片中饰演的女高管钱雪漫一样,表面强势内心空虚,由于对身边人缺乏足够的信任,所以下意识用自私和冷漠保护着自己。物质的雾霾和精神上的雾霾,让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出现了匪夷所思的离场。比如那个本是公益的捐衣物活动,从另一个立场看过去,就是阴险狡诈的骗局。
面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雾霾,大众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在个人面前,霾是如此之强大。把一个个人放在霾中,比之大海中的一滴水都显不足。对抗霾的侵袭,我们就究竟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这种“无从下手”的窘境,消磨了人们的斗志。绝大部分人在霾中,都处于缴枪投降的心态。“霾没了”,真的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寄望么?抗击雾霾,真的是只有国家那样的“大”才有责任有能力去完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