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是这么唱的“说秦琼来道秦琼,秦琼家住在山东”是哪部电视剧
这是1996年电视剧《好汉秦琼》的主题曲
现在网上很难看到 太久远了
⑵ 《好汉秦琼》主题歌
《好汉秦琼》主题歌是《好汉秦琼》
歌名:《好汉秦琼》
演唱:江涛
作词:万九如、丁汝骏
作曲:吕远
伴奏:北京首席乐队
歌词:
说秦琼 道秦琼
秦琼家住在山东
黄骠马 嘶鸣惊天地
杀手锏 呼啸泣鬼神
哎
好一个见义勇为的大丈夫
好一个无私无畏的真英雄
你是百姓的好门神
你是民众的好家丁
你除暴安良 嫉恶如仇 铁骨铮铮
哎
说秦琼 道秦琼
秦琼家住在山东
黄骠马 嘶鸣惊天地
杀手锏 呼啸泣鬼神
哎
好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好一个重德尚义的真英雄
你是百姓的守门人
你是正义的好先锋
你忠心耿耿 光明磊落 天下为公
哎
⑶ 神拳太保双锏大将孝母赛专诸交友似孟尝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熟铜锏锏打山东三州六府半边天的秦琼秦叔宝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年)病逝。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⑷ 好汉秦琼片尾曲叫什么
山东豪杰《好汉秦琼》(片尾曲) 范琳琳唱
⑸ 兴唐传的故事梗概
南北朝乱世时期,西魏周主凭借国富民强逐步统一了江北。大将杨坚倚仗其叔父杨林的势力,废周建隋,在长安成就霸业,史称隋文帝。
文帝晚年昏庸,次子杨广野心勃勃,广结党羽,不断铲除异己,杀兄杀父后谋得帝位,自称隋炀帝。朝臣伍建章不甘与其同流合污,被满门抄斩。
其子伍云召不在京师,免遭其难,闻讯后起兵造反,不久便被镇压。
乱世之中,各路英豪揭杆而起,或是占山为王或是投靠边陲大将自立一国。山东好汉秦琼本是济州府一名捕快,为人正直豪爽,深得一干绿林英雄仰慕。秦琼好友程咬金、尤俊达因劫了当朝重臣——靠山王杨林押送的皇杠,身陷大牢。秦琼为救好友,与王伯当、单雄信、徐茂功等能人异士歃血为盟,破了山东大牢,救出各位豪杰,反出朝廷。
程咬金三斧定瓦岗,称大魔国主。隋帝杨广派兵三打瓦岗山皆败。杨广建西苑,挖汴河,官逼民反。十八路反王拥程咬金为都盟主。太原留守李渊之子李元霸奉旨讨伐,于四平山锤震十八国。瓦岗军得救后,南伐五关,大破铜旗阵。天下各路英雄齐赴杨广所设扬州会比武夺玉玺,杨广计败毙命。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破潼关,占长安,大唐开国。李密失政,瓦岗军散。
洛阳王王世充收单雄信,聚将抗唐。尉迟恭出世,马邑刘武周反唐后,派遣其,抢三关,夺八寨,大战秦琼,后兵败,为李世民恩收。唐伐王世充,诛五反王,保王世充的单雄信自刎。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计害秦王李世民,尉迟恭单鞭救主。李世民伐雷大鹏,灭襄阳反军。苏烈纠合五王人马反扑潼关,为罗成所阻,建成、元吉挟嫌害死罗成。李世民回师退苏烈。程咬金私访,参倒建成、元吉。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使代理山河。
⑹ “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的秦琼,在真实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
演义里的秦琼是这样描述的:马踩黄河两岸,锏打山东三州六府一百单八县,孝母赛专诸,交友似孟尝,神拳太保,天下兵马大元帅,秦琼秦叔宝。而真实 历史 上的秦琼与演义稍有不同。
一,第一猛将
《隋唐演义》里秦琼的武力排名是第十三,但是在正史里,他绝对是初唐第一猛将。据记载李世民每次出征,遇敌将有耀武扬威的,就命秦琼出阵,秦琼跃马挺枪,斩敌将于万马丛中,无人能挡,这样的战绩,称得上勇猛无敌。但秦琼虽勇,斩将夺帅,堪称猛将,却不擅长兵法,所以说演义中说的兵马大元帅有点评价过高了。
二,忠义无双
按说秦琼是李世民阵营最能杀惯战的将军了,但是在最关键的“玄武门之变”中,却不见秦琼的表现,这实在让人不解。如果他参加了政变,怎么会战绩乏善可陈呢?最直接的原因是秦琼是一个忠义的人,他最重情义,不忍心看到兄弟相残,所以消极避战。这也是秦琼品格高尚之处,他的仁义得到了民间的广泛认同,各种演义、戏曲、评书纷纷赞扬,所谓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三,敕封门神
李世民为夺嫡,杀了兄弟并其子,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晚上他就经常梦到兄弟的鬼魂前来索命,只得让两员大将秦琼、敬德宿卫禁宫,但是二人年纪大了,时间一久也吃不消,于是李世民就让画师给他们画像,贴在门上,从此也就相安无事了。这事传到民间,老百姓纷纷效仿,慢慢的秦琼、尉迟恭就替代了原来的门神,流传到今。
在河北曲阳的王处直墓,出土了一对武士浮雕,雕刻的就是秦琼和尉迟恭,可见在唐末五代的时候,秦琼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中国古代守门神最早记载于周代时期,周代之初已经有了祀门的文化,只是独缺门神,而演义中的秦琼因何成就门神,源于民间信仰,且当时开唐时期秦琼不仅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骁勇善战、仁义忠君,他的演化是在元、明时期由民间信仰转变成戏剧、演义、最终成就门神。
真实的秦琼究竟是如何?
历史 里,当得门神的人,皆是骁勇善战、且忠君方可被民间奉为驱邪避凶的门神,例如岳飞、关羽、包拯之类都被神话过的,而秦琼能登上门神,皆因个人忠义。
秦琼,字叔宝,出生于隋末唐初的齐州历城,初始的他与以上门神一般无二,同是小将,而非大富大贵,他是在投奔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才崭露头角,也是 历史 有名的“万马千军中斩敌人首级”的骁将。
也是因为在建唐时期因为过于骁勇落下浑身是伤,在唐统一后这位忠君功臣于贞观十二年病逝,生前的他乃左武卫大将军、封翼国公,死后还追赠徐州都督、胡国公,不仅如此,秦琼还被谥“状”,荣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后因骁勇与忠义在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论战力封神,秦琼在这块是当之无愧,真实的正史里记载,李世民这个时代英雄辈出,且好战男儿多不胜数,每逢李世民遇见敌方骁将在阵前叫嚣,李世民都会命令秦琼讨伐,而秦琼面对这种骁将都是跃马挺枪刺敌军于万军众中。
对于这种堪称 历史 神迹的事情,对秦琼而言皆是司空见惯,在家常不过,你要知道,这些可不是演义里的秦琼,而是真实的秦琼,演义里的那些「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马超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等等皆是假的。
这也是为什么能当得门神的就是关羽、秦琼、尉池恭之类,在正史里,能与这两人一较高下的,不是同期的只含后期名将文鸯,这位也是正史里能在八千骑兵阵中,七进七出,杀得敌军不敢追击的人物。
论秦琼战绩,很多都说不完,因为唐初这个时代是将星云集的时代,太多骁勇男儿,哪怕秦琼都只能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末席,而非名将般留名史册,这也是三国演义的题材多于隋唐演义,只因 历史 出了诸葛亮,嫣生你周瑜。
文/ 探索 历史 奇闻
“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这是演义中塑造的秦琼形象,充满了浪漫主义格调。而想知道 历史 上真实的秦琼,就不能在演义中幻想了。唯一的的途径就是在史海里遨游,去探寻秦琼的本来面目。
说到这里,在浩渺的史海里勾陈,三段描写秦琼的古言古语,为我们勾勒出真实秦琼的影像,将这些片段拼凑起来,不正是我们想知道的秦琼秦叔宝嘛。
这段话是从李世民的角度来衬托秦琼能征惯战,勇冠三军的存在。
李世民很早就带兵打仗,年轻气盛,傲立多尊,自从身边有了秦琼跟随,就凭添了一种习惯。什么习惯呢?现代化来讲,就是装大。怎么装?那就是一旦有敌将在自己面前不可一世,狂妄自大的时候,他的规定动作就是,秦琼你给我灭了他!每次秦琼都会给足这位老板的面子,纵马提枪杀入敌阵,万军中直取这位嚣张跋扈的敌将之首级,鲜有失手。真是牛掰!
这段的描述,则是突出秦琼的武器装备,透过武器装备的独特,来彰显秦叔宝的武力。话说就是秦琼的力气大的惊人,他所使用的枪不同寻常之物,应该是粗重而不可方物。那一年攻打王世充,兵屯洛阳城下,秦琼拍马直奔城下,将大枪重重地顿之于地,然后拍马离开。王世充的人傻了,也不知道这位秦门神玩的什么。心想人家把武器都送来了,赶紧收上来吧,这样呼啦啦出来几十人,干吗,壮胆、抬枪啊。结果呢?这些人竟然不能撼动大枪分毫,更别说抬走了;秦琼见状,拍马杀回,众人急急逃回城中。但见秦琼单手提枪,走了……从这开始,这把大枪就成为镇国之宝了,一到有重大国事活动,就弄出来摆摆,以壮军威。
这段话是从秦琼的坐骑说起。秦琼之马叫忽雷驳,这匹马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喜欢喝酒;另一个就是善于跳跃,即使在它面前竖起三个毡子,这匹马也能一跃而过。 当然这匹马没有演义中描写的呼雷豹那样,脖子上长瘤子,一捏一放一嘶叫,其他马就会立刻瘫软。即使如此,这匹马也是异于常马,与秦琼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立下了不朽的战功。马如其人,这样的马也只有如秦琼一样的勇猛之人才能驾驭。
人死马消,这样的马没有了秦琼驾驭,犹如人生没有知己,独活无意,当秦琼积劳成疾过早离世之后,这匹马不吃不喝,也随之去了。
上诉三段文字,纵然不能穷尽秦琼一生,但至少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秦琼,与演义中一样,勇猛善战,战功卓著,但更加持了史实的依托,更加丰满真实可信了。
乱世出英雄,每一个动乱的时代,都有一些响当当的英雄,每一个英雄的背后,都是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其品质和精神也千古流传,深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要说得是,隋末唐初的一位英雄,号称“马踩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山东好汉秦琼秦叔宝。
我认识的秦琼,是从长篇评书《隋唐演义》开始的。唐初十八长好汉中,排名第十三位,但在正史里,他绝对是初唐第一猛将,遇敌将有耀武扬威的,秦琼出阵,跃马挺枪,斩敌将于万马丛中,如入无人之境,称得上勇猛无敌。但秦琼虽勇但无谋,斩将夺帅,堪称猛将,却不擅长兵法,所以演义中的兵马大元帅,有点水了。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最为器重的将军,能杀惯战,但在“玄武门之变”中,深隐不见,差点就缺席了凌云阁二十四功臣,这实在让人不解。最直接的原因,在李渊一家落难时,遭到仇家追杀,秦琼正好赶到,挽救了李渊一家,是李家的恩人,也是最重情义之人,不忍见到兄弟相残,所以消极避战。这也是秦琼高尚之处,他的仁义,得到了民间的广泛认同。
秦琼的外号,“小孟尝”也不是白来的,对与自己毫无关系,为朋友两肋插刀,救出在牢内被陷害的江湖兄弟,这是典型的扶危济困。 这样一个人,加上有两家王亲,基本上属于黑白通吃。 贾家楼的结拜兄弟,基本上都是冲着秦叔宝的面子来的。这么一个人,当然走到哪儿,二道人马都得留给他面子。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盖了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秦琼,跨下黄骠马,掌中一对熟铜双锏,虎头蘸金枪,除了罗成,数他厉害。这里除了本身武功外,江湖意气占去大半。
李世民为夺王位,杀了兄弟与侄子,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晚上他就经常梦到兄弟的鬼魂,前来索命,只得让两员大将秦琼、敬德宿卫禁宫,但二人年纪大了,时间久了也吃不消,于是让画师给他们画像,贴在门上,从此也就相安无事了。这事传到民间,百姓纷纷效仿,于是秦琼、尉迟恭就逐步成了千家万户的守护神了。
秦琼的一生,可谓忠勇仁义的典范,不仅其忠勇可嘉,其义薄云天的侠义精神,也让后人欣赏,这也就是我,喜欢这位英雄人物的原因了。
隋末唐初绝对的战斗英雄!仅有的“上柱国”,相当于超级战神,武力值爆表!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后一位。因为唐朝立朝以后,就跟那些超级运动员一样,因为以前太能打,后期身体透支严重,浑身伤痛,尤其是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没有参与对高句丽的战争,所以排名靠后了!但是能在牺牲多年后还被太宗想起的,绝对不是一般人物!
“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这是隋唐演义中对秦琼这个人物的赞誉,他的勇猛、他的义气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令人赞叹不已。
可是在真实 历史 中,他虽然同样是名将,可远没有演义中那样惊艳。从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最后投奔李唐,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唐统一后,于贞观十二年(638年)病逝。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他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可是却不是如演义中那样义薄云天,经历丰富。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位在乱世之中凭借自己的武艺走到最后的幸运儿。
时光不倒流, 历史 难以还原。因为 历史 是人写,所以每一段 历史 抒写过程中都带有个人色彩,因此无法公正的评价。由于绝大多数人不会为某一件事情或人物去研究 历史 ,只是通过传说.演义,戏剧中知道 历史 故事,其真实性更值得商榷了。
隋唐演义让大家对唐朝的众多英雄好汉早已耳熟能详,任何一个王朝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代明君和陪同在其身边的英雄好汉,唐朝从不缺乏英雄,李元霸乃是隋唐第一好汉,秦琼与尉迟恭等人武功不错,而且是 历史 中真真切切出现过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宅心仁厚的秦琼,秦琼出生在齐州历城,秦琼多次辗转服从过不同的将领。
据史书记载,每当敌人在李世民面前骄傲放纵时,李世民感到怒火冲天,秦琼随即便派兵出战,为皇帝李世民出恶气。李世民时期,像秦琼这样的,能够深受皇上信任的人屈指可数,而秦琼每次都不负使命,这可见他的武功非常人所能匹敌。久而久之,万军丛中取首级这种事使秦琼成为了斩杀敌军大将的专业户,所以李世民每次都会安排秦琼出场去收拾那些敌军,专治各种不服。多年争战秦琼的武功已经是登峰造极的地步,与此同时还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加增柱国的荣誉称号,取得这种成绩是靠他自己真枪实弹赢得的。
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秦琼也有比较弱的方面,在领军方面秦琼却不能与李靖,苏定方等人相提并论,但是单论武力值的话,秦琼堪称隋唐时期的第一武将,由于受演义的影响被世人严重低估了,最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因常年拼杀于战场,秦琼落下一身伤病,天下大定之后,他便很少征战沙场了,贞观12年秦琼因病去世,死后被皇帝追谥受世人敬仰。
隋唐演义让大家对唐朝的众多英雄好汉早已耳熟能详,任何一个王朝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代明君和陪同在其身边的英雄好汉,唐朝从不缺乏英雄,李元霸乃是隋唐第一好汉,秦琼与尉迟恭等人武功不错,而且是 历史 中真真切切出现过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宅心仁厚的秦琼,秦琼出生在齐州历城,秦琼多次辗转服从过不同的将领。
据史书记载,每当敌人在李世民面前骄傲放纵时,李世民感到怒火冲天,秦琼随即便派兵出战,为皇帝李世民出恶气。李世民时期,像秦琼这样的,能够深受皇上信任的人屈指可数,而秦琼每次都不负使命,这可见他的武功非常人所能匹敌。久而久之,万军丛中取首级这种事使秦琼成为了斩杀敌军大将的专业户,所以李世民每次都会安排秦琼出场去收拾那些敌军,专治各种不服。多年争战秦琼的武功已经是登峰造极的地步,与此同时还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加增柱国的荣誉称号,取得这种成绩是靠他自己真枪实弹赢得的。
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秦琼也有比较弱的方面,在领军方面秦琼却不能与李靖,苏定方等人相提并论,但是单论武力值的话,秦琼堪称隋唐时期的第一武将,由于受演义的影响被世人严重低估了,最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因常年拼杀于战场,秦琼落下一身伤病,天下大定之后,他便很少征战沙场了,贞观12年秦琼因病去世,死后被皇帝追谥受世人敬仰。
⑺ 关公战秦琼台词
关公战秦琼 甲 现在您到剧场看我,是艺术享受,是一种娱乐。 乙 是呀,文化生活嘛。 甲 您看剧场里多好,座位舒适,空气流通,设备完善,秩序良好。 乙 现在剧场都这样儿。 甲 过去可不是这样。我小时候,天桥有几个戏园子:共舞台、燕舞台、乐舞台,我都常去,看一天戏能把你乱死。 乙 玩儿命啦? 甲 “两毛一位,两毛一位。花两毛钱看玩儿命的!” 乙 这叫什么玩意儿? 甲 这就是他们的艺术广告。 乙 就这么乱? 甲 这是戏园子外边。 乙 里边好点儿? 甲 比外边还乱。 乙比……都有什么呢? 甲 有打架的。 乙 有时候楼上楼下就打起来。 乙 那为什么? 甲 楼上没有护楼饭,一棵一棵的楼栏杆,“什么都往下掉,,掉个戏单儿、手绢儿不要紧,掉了茶碗,给那位开(打破头)啦!那还不打起来! 乙 好嘛,真危险! 甲 还有乱的呢:茶房带座儿的,沏茶灌水儿的,卖报的,卖戏单儿的,卖瓜子儿的,卖糖的,卖瓜果梨儿的,卖饽饽点心的,让人的,找座儿的,最突出的是打手巾把儿的。 乙对,那阵儿有“手巾把儿”。 甲 其实热天擦擦汗是好事。 乙 就是影响看戏。 甲 最讨厌的是来回扔。 乙嗯。 甲 十多条毛巾用开水一浇,拧干了,上边洒点花露水儿、,从这个角扔到那个角儿,还得有技术,讲究房梁房柱什么也碰不着。 乙 (讽刺地)这还有技术! 甲 (学扔的动作) 乙 跟掷标枪一样。 甲 有时候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还来个花招儿。 乙 什么花招儿。 甲 扔的这位来个“张飞骗马”(动作)。 乙嘿! 甲 接着那位来个“苏秦背剑”(动作)。 乙啊。 甲 有时候扔散了还来个“天女散花”。 乙 这戏还怎么看呢? 甲 还有乱的(学各种声音):“看座儿,里边儿请。”“当天的戏单儿。”“薄荷凉糖烟卷儿瓜子儿,水果糖饽饽点心。”“头儿,前边儿哟嗨!”(学女人喊声)“二婶儿,我在这儿哪!” 乙 这是多乱啦! 甲 “您怎么刚来呀!”“可不是嘛!”“啊,听半天了也不知道他唱的什么!” 乙 那还听得见! 甲 “您看今儿这天儿还不错,一点云彩都没有。哟,挺好的天儿怎么下雨啦?(往楼上看)喂,你们孩子撒尿啦!” 乙 这就快打架啦。 甲 您说那年头儿戏园子里够多乱? 乙 有人说堂会戏还好点儿。 甲啊,堂会戏呀?更乱了。有一回我在山东济南看了一回堂会戏。 乙 什么人办的? 甲 大军阀韩复榘给他爸爸办生日,找了很多有名的艺人,一共唱三天,头天戏码儿就好。 乙 都是什么戏? 甲 开场《百寿图》,二出《御碑亭》。 乙 三出? 甲 红净戏,《千里走单骑》。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一直到古城训弟…… 乙 好戏! 甲 《关公战秦琼》。 乙 《关公战秦琼》? 甲 关公就是关羽关云长。 乙 战哪个秦琼啊? 甲 就是那个山东好汉秦琼秦叔宝。 乙 您别说了,这俩人见不着。秦琼是唐朝的,关公是汉朝的。 甲 我听了。 乙 听了? 甲啊。 乙 这是怎么回事呀? 甲 是这么回事。《千里走单骑》唱得好,做得也好,武打也好,台下不断喝彩。唱着唱着韩复架他爸爸站起来了:(用山东话)“别唱啦,把他们管事的叫来!” 乙 什么事呀? 甲 谁也不知道哇!一会儿管事的来了:“哈哈(苦笑地),老太爷您有什么事?”(学韩父,用山东话)“你们唱的这是么戏?” 乙 好嘛!听半天还不知道是什么戏呢? 甲 “是关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学韩父)“关公是哪的人?” 乙 (学管事的)“山西蒲州人。” 甲 (学韩父)“山西人为么到我们山东来杀人?有我们的命令吗?” 乙啊? 甲 (学韩父)“这是我们的地盘儿。你知道关公是谁的人吗?” 乙 不知道。 甲 (学韩父)“他是阎锡山的队伍!” 乙嗐,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 (学韩父)“为么不唱我们山东的英雄?我们山东有好汉秦琼。” 乙 关公也是英雄好汉。 甲 (学韩父)“他们俩谁本事大?” 乙 他们俩呀,没比过。 甲 (学韩父)“叫他们俩比比!” 乙 没法儿比。 甲 (学韩父)“来一出《关公战秦琼》。” 乙啊,一个唐朝的,一个汉朝的,那能到一块儿吗? 补充: 甲 管事的一听害怕啦。“是,老太爷您别生气,我到后台问问。” 乙 问谁也不会呀。 甲 管事的到了后台跟大伙儿一说:“诸位老板,刚才这戏唱出娄子来啦!说咱们唱山西英雄,为什么不唱山东英雄?现在点下戏来啦:《关公战秦琼》。” 乙 问问谁会? 甲 大伙儿就火儿啦:“你撑胡涂啦!一个汉朝的。一个唐朝的,能唱到一块儿吗?” 乙 谁也不会这出。 甲 (学管事的)“不会也得唱,他说啦,如果不唱,全不让走,饿三天不管饭。” 乙 这真是仗势欺人。 甲 老板一想:来了二百多人,三天不管饭,真饿死几个怎么办?给他唱! 乙唱?没词儿呀! 甲 (学老板)“上台现编!刘备,把衣服脱了扮秦琼,扎硬靠,褶蟒,戴帅字盔。” 乙 不是青衣罗帽吗? 甲 不锏卖马,被困天堂县,那是秦琼倒霉的时候,您得照瓦岗寨那么扮,秦琼露脸的时候,天下都如讨兵马大元帅。 乙 关云长呢? 甲 还是软靠扎巾。 乙 怎么唱呢? 甲 (学老板)“秦琼头场[点绛],唱一句,想一想。前边唱,后边给想。” 乙 这叫什么艺术呢? 甲 (学老板)“告诉‘场面’,[点绛]。”(学打锣鼓,学出场动作)呛,呛且呛且呛!动作特别多,走得特别慢。 甲 想词儿哪。 乙 对呀。 甲 演员心里火儿大啦:这叫什么玩意儿啦!走到台前唱[点绛唇]:将士英豪,儿郎虎豹、军威浩,地动山摇,要把狼烟扫。 乙 行啦,[点绛]完啦。 甲 还得想定场诗呢! 乙 什么词儿? 甲 甭听,词儿都不像话呀:“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乙嘿,明朝的词儿。 甲 “我本唐朝一名将,不知为何打汉朝。”哒哒哒台呛来且来呛!“本帅,姓秦名琼字叔宝。” 乙 大台呛,且来呛。 甲 “混世魔王驾前为臣,官拜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职,奉了魔王谕旨,带领一支人马,大战汉将关羽。众将官!” 乙 “有!” 甲 “起兵前往!” 乙 “啊——” 甲 呛且且且……这场戏完啦。 乙 关公怎么办呢? 补充: 甲 从下场门儿上,一手托着靠牌子,一手拿刀,(学场面打[水底鱼])“俺,关云长。不知为了何事,秦琼犯我疆土,军士们!” 乙 “有!” 甲 “迎敌者!”(学打锣鼓)秦琼上来,俩人见面儿啦。秦琼拿着双锏:“来将通名!”“汉将关羽。”“你是何人?”“唐将秦琼。” 乙 这俩人凑一块儿啦! 甲 (关问秦)“为何前来打仗?”(秦答)“为……” 乙 为什么来打仗? 甲 “我知道为什么?”演员心里一生气:“唉!……”这一“唉”,坏啦。 乙 怎么? 甲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