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在中国的和尚注定成不了佛了为啥还要当和尚呢
楼主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了。
人生百态,良莠不齐,因缘果报,遇缘不同。
高僧大德有很多,兢兢业业的佛弟子亦有很多,假冒伪劣的亦有很多。
不能看到某些僧人的行径,就产生全面否定的悲观看法。
和尚,是佛陀教育在世间的代言人。众生(不仅仅是人道)看到出家人,就是在与佛陀结缘,就有了无限接受佛陀教育的因缘。佛法亦是缘生法,世间须有传播人。
为了世间和平,正法久住,出家人肩负的责任很重,我们都应该护佑。
感谢楼主,阿弥陀佛。
㈡ 魔佛只在一念之间,
一念成佛的反面是一念成魔,一念成魔的反面是一念成佛,一个普通人既可以轻松成佛,亦可以轻松成魔,成佛成魔尽在一念之间。
当代有位大师的话我也特别的喜欢。他说:什么是好人?好人就是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但同时不要损害别人的利益。说的太好了,现代社会对好人的要求已相当宽松,对好人的定义已经不再苛刻的要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了”,只需要“毫不损人,专门利己”就可,这样的要求确实是宽松至极了,我们每个人岂不都能做到吗?然而,我们细想:倘若我们的社会中人人都有这样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的社会肯定要文明很多很多。转向一念成魔的观点,如果利己不损人是人,那么利己损人就是魔,利己利人就是佛。由此看来,做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其实很容易,成佛也并不困难,只要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成佛。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思想和言行都是在一念之中决定,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公交车司机的礼貌和冷漠;一个乘客遇到该让座时候是让还是不让;当有人让座时,被让座者是说声谢谢还是无动于衷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和言行,以致在这个流动的城市中象雪球一样传递,越滚越大,形成蝴蝶效应,最终会回到你我身上。恰巧有一篇文章描述了这一点,一小孩回家对母亲大发脾气,只因为在学校老师莫名其妙的冲他发脾气,而老师为何发脾气,是因为这小孩的妈妈是公交车售票员,当天与作为乘客的老师态度不好。当然这是个例子,我们也无法考证真伪,但是你我一念而就的这股气确实会在这个城市中这样传递,由量变到质变,形成社会的善恶。
一念可成佛,一念可成魔。成佛成魔尽在一念之间,让我们努力成佛。
㈢ 我想成魔!不想成佛!
想要成魔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魔王最起码也要具足非常大的福报。也是从行善积德中修行出来的。
那些随便杀生害命的肆意妄为的最终都没成魔也只能下地狱去了受苦无期了。欲界的自在天魔因为总是阻止他人学佛,因为如果有人学佛了他的魔民就会减少。这使他很害怕。所以就会急功近利的去捣乱。但是他又是欲界天的天神。之所以是天神就要靠行善积德修行禅定才能做得到,可见要成为魔就要也要靠这些功夫来支持才能成魔。因此即便要成魔也要好好修行才行。不是那么随便放任自流就能成魔的。
成魔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不如好好的过好你的小日子好好做好自己。如果你还想成魔那就要努力行善然后修行禅定。
㈣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爆出超多金句逗翻观众,台词对于动画电影来说重要吗
重要。台词是构成一个剧本的基石,是剧本不可或缺的因素。
没有台词,就没有剧本,没有人物的冲突,更没有剧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剧中的人物,或称之为角色,必须通过台词才能表达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等。由此可见台词在剧本中的重要性。
(4)成佛成魔微电影扩展阅读: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经典台词:
1,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一口七八个,肚皮要撑破,茅房去拉屎, 想起忘带纸。
2,生活你全是泪,没死就得活受罪,越是折腾越倒霉,越有追求越悲催,垂死挣扎你累不累,不如瘫在床上睡。
3,李靖:“爹一直对你很严,知道你心里有气,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哪吒:“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
㈤ 佛祖割肉喂虎,是大善否
我来回答你吧。基于现有道德和佛学。我只能说这种舍己喂虎是善行是值得可定的他没有用其他生灵救那只老虎用自己的血肉所以被歌颂那是用其他血肉也不会被歌颂了也没必要去讨论那种情况了至于多大那不好说了。但我们来仔细思考下。首先提出一个观点那个生命不是以其他生命为食。这个没得说吧基于次不管你救那个人那个生命。就看你的行为了至少你不能以牺牲其他生命去救其他生命。那么问题来了你只有一种要是牺牲谁的话你只能牺牲自己。当然最后就是救完之后的因果了。基于我最初说的那个生命不是以其他生命为食的本质。那句麻烦了。就是说即便是佛教的道义也会陷入悖论。就先说成佛的道路和已经成佛这俩大情况吧。当然这里之所以说会陷入悖论还得引出一个观点。就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还有就是不能忽视善行之后所引发的因果或是其他的结果就像你所提出的问题一样。回答你的问题那么不如我们直接探讨行为的本质。佛和魔。这里的可能假设就是这个和尚在成佛的道路上看来他的选择先不管成佛之后没问题因为这样做他能成佛大家也没什么疑问因为大牺牲自己不是牺牲别人他成佛了。那么之后那个老虎因为救他这个和尚成佛这里虎和和尚的因果大家不能否人。那么问题就在于此了。那么我明白你的问题。别人大概不太清楚。我也不解释这个了。就直接说了。那个老虎后来吃的生命。本来是不应当死的。但因为和尚救了他死了。这个和尚现在是佛了。前面的因说的明白。但现在的果不仅是和尚成佛还有老虎吃了本来不应当死去的生命。那么现在在引进一个观点就是我不杀博仁博仁却因我而死。这个观点大家没有什么疑意吧。那么接着思考。现在是佛和老虎还有本来不应当死去的生命之间的因果。按照逻辑佛是可以度众生出轮回苦海到彼岸的。当然这个是佛家的思想。先引出。那么好的结果就是这个老虎吃掉本来不应当死去的生命和佛有因果这个因导致佛会把这些生命度过苦海以全这个果。这就是佛家思维了。那么这样看是很不错的解释和结果当然这个逻辑我是安佛家思考的当然我不太懂佛或许也佛还会给出更好答案但这是我按照这个逻辑思维思考的最合理的答案。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结束了呢。正常这答案不错。但抱歉这个不是我的答案挺复杂晕晕的这是我说的但不是我的答案因为这是我按照佛家逻辑思考的结果。那么我说说我的答案。如果善于思考的人会发现这里面存在个可怕的思维逻辑。佛讲因果普度众生不杀生。但这里面就算好的结果解释也是亡羊补牢吧。问题出现了。就是这句亡羊补牢是问题的关键也是这句才让大家最疑惑的地方。我想你仔细思考了你就会发现。在重新整理下全部过程。和设定。和尚舍己救虎。因老虎本应当死去。过程被和尚救了果老虎活了。和尚成佛。又一次的因这回的因是老虎活了。导致果其他本来应当活的生命死去。因和尚舍己救虎导致国是和尚成佛。整体的因因为和尚舍已救虎成佛。和尚成佛的后续代价是虎活其他生命死。的这个过程。得有这个成的佛的和尚来源这个因。佛要了结这段因果,因为因导致了佛度这些本来不应死去的生命出苦海。算是了结了这段因果。完结重上面整理的结果有一个事实不能否定的就是那些生命虽然被度化出苦海但这是亡羊补牢。当然你可以说那些生命本来也会死。但这个理论不能引进要是引进那么就直接得出你可以杀人是为了对方好这还是一个理论但你也可得出你杀人杀的本来就会死去的人。这俩个结论都不行。这俩个结论义得出那么人任何生命都可以终结其他还没有死的生命是可以的不管你补救没补救都是自然的。这么荒唐的结论。是不行的所以不能引进那些本来不会死的生命终会会死的这个观点。所以这个观点不能被引进。那么不引进这个观点我们在整理下现在的情况。就是说和尚舍己喂虎。成佛老虎活了吃了本来不会死去的生命。和尚成佛之后因为之前的因果需要弥补把这些不会死去的生命度化过了轮回苦海。或者苦海。这里就没必要解释苦海了。整体是这样结果也很美好但这里我们不能不否定的是和尚成佛救了本来死去的虎但却牺牲了其他本来活着的生命。这个过程不能被忽视和抹去。那么问题来了之前引进的观点排上用场了那就是一念成佛一念成佛阿。过程牺牲了其他本来不应当死去的生命成佛。没必要要思考逻辑推倒了。要想在思考的自己思考吧本人目前冥想能力有限直接给出本人的观点。佛和魔没有区别。佛行善事却是成魔因为弥补又成佛。随不是直接行为成魔但间接难道就可以成魔么。所以大家要警惕佛和魔了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牺牲你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归成佛或者入魔。安三体世界法则。佛和魔都应当是潜在的敌人。但再次用佛家思维思考。如果你真的是善真的有佛之心普度众生。那么你的行为是不是自己限制自己做恶呢。直接观点。累了。就是说佛在成佛或者还没有成佛的时候真有善心的话自己都可以舍。那么是不是应当先弄出个应对之策呢就是应对自己入魔了怎么杀死自己以保证不造杀戮罪恶。对吧你首先保证自己成佛成的是佛。但你又应当确保要是自己成佛之时在成魔怎么杀了自己。再个就是你真的是善应当保证自己在成佛的过程中不去牺牲其他生命让自己成佛吧。那么就是结果是和不救老虎成佛别的情况不讨论别的情况包括和尚不救老虎不成佛和和尚见死不救。就不说了。直接结论吧结婚就是和尚首先不应当牺牲其他生命。但和尚必须救老虎。和尚还得在没有成佛之前研究怎么杀死成佛之后可能变成魔都自己。也就是说和尚此时还得引进假设假设和尚有能力不牺牲其他生命和和尚有能力在救下老虎让老虎不吃其他生命还可以或者吃自己但自己却不能死知道用自己的血肉去喂老虎到死。和尚还得活着还得研究怎么杀死和佛一个级别的魔。也就是说和尚还得用应对策略可以杀死和佛一样的魔的能力。但还得把这个能力放在世界得确保自己成魔时候启动杀死自己 还得确保这个能力只是杀魔和不被别人盗取去做其他的邪恶事情。刚才是大善。哈哈要不你妈逼的别在我面前说大善。做不到这些你成你妈逼的佛。能力不行还要成佛做恶那你还成佛干毛线。不能佛就有匹敌佛的能力。当然上面你都做到了还得成佛普度众生。当然前提是不不成佛普渡不了众生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要是和尚不成佛还可以和佛一样普度众生那么还成佛干什么呢。和尚不成佛可以普度众生就直接省去了上面所说的一切麻烦。当然你成佛不是为了不读众生另说那你不是普度众生那你是什么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你妈的还成佛干什么呢。当然先不说这个先说还得成佛。上面的都做到了但你有杀佛的能力的和尚还可以源源不断的给老虎能量自己还得不吃不喝要不你吃了都东西你还不是间接杀生。那么就是神才有资格作了佛说的那些善是。但是神是什么是规则秩序的弄个存在。那么规则得改了就是所以生命都要吃神的血肉最后死去才会有佛家的那些善才能完成。这样神是有感情的大爱的。是什么样的存在呢。可神的血肉被大家吃了大家前提是依旧还是自己不是吃力神的血肉喂食的成神之生物。当然前面忘记引进概念了就是上面都做到的和尚。那么这个和尚有能力不让生命相互的吃生命而是吃他。他还得和所以生命一样一直存在不死。让生命不在有杀戮。那么不就是神么。可神又是规则不能有感情。和尚变成有感情的神不死不灭还得让生命不吃其他生命吃自己活着还得确保生命吃了自己的力量还是那个应该有的生命而不是成为更有力量的生命。当然更有力量的生命和尚也有能力限制。这样就是和尚的变成修炼成一个爱众生的不死不灭能力无限大的那么个和尚。这样的和尚存在么就算存在。那么这个和尚和魔和佛有关系么就算和佛有关系那么也得先成神由神在成佛。可在他没有那个能力之前要怎么做呢不还得杀生。那么他的结果就是只有自杀了。这个善行交给已经是神或者说一诞生就是神的东西物质来做这样一但生就是神的物质变成佛才能真正的符合佛家的理论。那么就是说众生不能成佛才符合理论。那么众生要想成佛符合理论的只有自杀。那么就是出来不吃任何物质去教导神在有限的生命下成佛。才符合佛家的普度众生。当然你可以以魔为食物活着成佛。那么你得一出来在不吃不死下就能吃魔鬼。魔鬼吃其他生命那么就是你一出来就吃的是魔鬼。魔鬼的生命。是吃其他生命那么众生结是魔鬼了。但我要是一出来就是吃魔鬼那么我就是佛也就是说我是佛吃魔鬼你是佛吃魔鬼也是就说分不清楚了魔还是佛了因为你吃的那个生命不是吃了其他生命。那么就是众生结可是魔结可是佛结是在成佛成魔的道路上。那么众生得成神了在成佛了。那么是不是说我认为我是佛我就是佛因为我在成神成佛的路上。那么大家都是最终要成神了。不说了哎修仙去了先吃个魔鬼。狠人等我啊我在刷野呢等我把这野区的魔吃没了。那么我吃的是佛还是魔我认为是魔我就是佛我认为是佛我就是魔。修仙去了先吃个想成佛的生命。修仙去了吃个想成魔都生命。那么你主管不想成佛或魔那么你也是潜在的成佛成魔都。那么众生结是未来神佛诸魔。谁在大声喧哗讲到装逼我是未来佛谁能给我讲到我是为老魔谁不服。我是未来神我需要鸟你们么。疯掉了。正所谓不封魔不成佛哈哈完了狒狒了。不说了还是挣钱买几个神佛诸魔充充饥。
㈥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成佛成魔只在一念之间
1、首先,我要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佛教并不是单单一门宗教 ,真正的佛教是积极的。
因为佛教的思想,是教人行善,积德,而且也可以修身养性,学习佛教不单单可以让我们这一生与人友好相处,懂得待人接物,经济财富稳定,家庭、事业、工作等等更加美好,不仅对来世一定有帮助,今生也会令自己有一种快乐之感。即使你没有发财、事业上不成功,也不会像没学佛的人那样一蹶不振,而始终都会有一种满足感。同时也可以认识到整个人生、世界,乃至是整个宇宙的真理、真相。
2、学佛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就是对生老病死有所准备,一旦出现疾病、死亡,不会觉得特别不幸,反而有勇气从容面对。
3、何为解脱:解脱梵语为vimoksa,解脱的境界可分大乘与小乘之别,其境界略有差异,依小乘佛法而言,要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等果位,方称得上解脱,而以四果为小乘终极圆满之果地,必须断见思惑,出三界,得成阿罗汉果梵语arhat。 依大乘而言,要证成初地以上,乃至佛的果位,皆为解脱的境界,每一个阶位解脱的境界渐次入深,而以佛的果位是大乘佛法终极之位,必须勤修六度万行,以中道实相义而正行,破尘沙惑、破无明惑,因而证成佛道。宗喀巴大师撰写了一部论著——《菩提道次第广论》,这其中宣讲了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下士道讲如何获得人天的解脱,中士道讲如何获得小乘的解脱,上士道讲如何获得菩萨的大解脱。所以,想要获得解脱,可以仔细研读这部著作。
4、如何获得解脱,成就佛果。
修行是需要次第地闻思修行的,需要找一个公认的高僧大德,先听闻佛法当中的经、律、论,多思考,再修行。要先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生起出离心,同时修行菩提心,发愿往生西方极乐,积资净障,六度万行。这样次第地闻思修,才能最终获得果。可以参考一下《前行引导文》《慧灯之光》《入菩萨行论》。
㈦ 我便成佛成魔那句话怎么说的
我便成佛成魔那句话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这样说的。
若天压我,劈开这天;若地拘我,踏碎这地。
当然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意思我心存恶念,就是恶魔,佛有能耐我和,佛也拿我没有办法,虽然佛没有办法,但是,善恶皆有因果,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人以善为本,就能得到善果。
㈧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梵文
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证道后,叹曰:奇哉!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放下执著了,但还有妄想分别,就成阿罗汉;放下执著和分别,但还有妄想,是菩萨的境界;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就成佛了。 佛法,没别的,“放下”而已。成佛成魔,随他去。如此妄想自去。
㈨ 学佛不成 如何成魔
成佛成魔是一样难的。
你以为不成佛就成魔吗?
如果没有成佛的决心,成魔的决心你也是没有的。
最多能成为魔子魔孙。
㈩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只在于一念之间。
魔和佛,很多人认为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其实敝人认为,魔和佛都是思想到达觉悟顶峰之表现。无所知又无所不知,无所在又无所不在。都是集大成者。佛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的“悟”寻求到真正的灵魂的净土,然后带领善男信女通过自赎行善达到解脱超脱的究竟法门。也就是涅槃。而魔,也是经过自身苦修,以另一种意义的“悟”,达到“大成”,不去自赎,而去做赎与不赎规则的制定者,做宇宙混沌之下的主宰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就是神,我就是一切。众生完全换另一种秩序,另一种规律生活,万物臣服,众生魔化。
看这两者,修行过程一是邪恶,一是善行。魔要历万般罪恶,众生诸相,了悟心魔发展,然后物极必反,九九归一,脱离罪恶,修心练识,做到心到识到,一切由心,重定规则,颠倒众相,一切唯我。成就了这最大的恶。而佛,定要脱离尘世纷扰,一尘不染,明心见性,五蕴皆空,然后明悟,佛法大成,空即是不空,无障即看透万般障,不受障碍,无欲亦无求,无乐即极乐,而达到极乐世界。归于创世神,溶于自然而然。
当魔与佛都脱离众生,参天道,悟明法之时,四者无有多少分别,只所悟方向不同罢。此时此刻,成佛成魔仅在一念之间。在于此一悟也!倘使魔悟到天之正道,顿悟妙谛,即佛家所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此一悟,须舍弃万般魔法,实非易事,魔总归是自私的,如何可轻易舍弃?多是真正大成大德之佛祖,方可教化,使之顿悟。如一例:
“三十年来寻刀剑,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石之轩,这个聪明绝顶,风流倜傥,多才多艺,武功卓越,佛法高深,魔法大成的邪王,在长安古刹做住持,俨然一代得道高僧。做邪王,不死印法,无人能出其左右,欲统一魔道。性格分裂,喜怒不着于颜色。阅历人生,百转千回。石青璇,才冠当世,一曲箫音,使其魔头父亲最终选择自杀,而恰时四位高僧梵音唱和,佛偈教化,使之顿悟,皈依佛门,终成正果。如此魔头,一念之间,尽断青丝,舍弃罪恶,即刻成佛。
而佛依然,到此境界,就看悟得悟不得了。悟得了,成佛。悟不得,又不知要苦修经年。舍弃肉身,究竟涅槃,此一舍不易舍也。哪怕你心中有一丝的波动,一丝的犹豫,一丝的不舍,均不可成佛。此一丝,即心魔。百年功法,实现五蕴皆空,再大的心魔也难撼分毫,但此一丝,却在灵魂最深处,非到成佛之际不出现,却能做致命一击。正如大厦可挡万钧之力,劲暴之风,但动一基石,或可致其倾倒。故佛要修成浑如天成,浑然一体,无隙可乘,无懈可击。磐石即为一体,但若中心有一丝裂纹,或可从中而裂。如另例:
杨耀文选编的《一日佛门:文化名家谈佛录》中提到的鸠摩罗什,不论其说对与不对,可考否,姑做一例。以书中论点而言,其只能被称为大智者,而不能称其为佛,多年苦修,已臻大成之境,却因其表妹一欲,再难步佛道极境。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终究未成正果,乃至火化后只剩当初舌灿莲花的牙齿,而未有舍利。
所以,成佛非心真修至浑然天成无隙可乘之境界,切莫自诩或舍身试道。成佛着多出世后又入世历练,以身试魔,心起一丝波澜,再度出世修行,以避将来之险。心浑然一体者,不为世事万象所惑也。凡人饮酒,若我亦饮酒,入口为水也,不起一丝酒气。凡人爱人,我亦爱人,凡人爱异性私欲,我爱天下所有善男信女也。古往今来,能大成者几人哉?如此一叹,心便生一隙也。心魔无所不在,不断修行,心无质疑,无质疑故。
最后以一偈结尾:混沌为空又无空,万物不在其身中。天道却做自然道,无空创造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