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叫“微电影”
微电影(Micro Movie),即微型电影,是新世纪逐渐兴起的电影新类型,具有故事性和可观赏性。时长从三五分钟到三五十分钟不等。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微电影之“微”不仅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更是同传统的“大电影”相对应,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传播形式,其创作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在短的时间内,能拍出每个导演的梦想缩影;每个有光影梦想的创作者,都可以用镜头自由地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让思想者思想,呐喊者呐喊,行动者行动,用微影追求梦想。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微电影,来自相机、DV、手机、摄影机等拍摄。其创作主体主要是草根,但也有类似“天堂鸟影像、焕空影视”这样的专业机构。微电影因崇尚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在年轻人中甚为流行。
微电影研究专家史兴庆博士指出,国内微电影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早年网络原创视频的风行、“DV时代”,甚至更早时期的影像短片,但真正起步始自2010年的《一触即发》和《老男孩》。此后,微电影创作呈井喷之势,到了2013年,微电影的社会影响达到了一定高度,但也颇受争议。2014年后,微电影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它不再那么博人眼球,而是变得低调务实。一些负面影响大的“伪情色微电影”下线,那些具有创新性、展现各行各业精神风貌的微电影活跃起来,使得微电影的活 力得以延续,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时期。
② 微电影的特点都是怎样的
微单影的特征如下:迷你性“5分钟呈现一个完整的世界,难道这不是很神奇吗”;在这个资讯异常发达,信息传播率极快的年代,这就造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坐下来慢慢欣赏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在这个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微型电影,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影视界大腕的专利,而是大众共同的“宠物”,只要拥有简单的摄影设备和处理工具,每个人都可以做编剧、做导演,只要有兴趣和愿望,每个人都可以做主角、做配音。互动性——美国传播学者沃伦弗曾说:“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
商业性: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各种具有视频功能的手持移动设备,如3G手机,手机电视等,具有无线移动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和其它移动视频接收设备)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专业制作商制作或者委托制作、有专业或业余导演和艺人或草根群众参与、以产生话题为目的、适合广告植入、具有某种连续性和后开发潜力)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③ 著名微电影有哪些
1.《一触即发》——微电影之开山鼻祖
作为历史上第一部"微电影",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是源自“微时代”的产物,其剧本来自微小说《一触即发》。剧情通过90秒的“微时间”讲述吴彦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敌手中途突袭,为了将新科技安然转送至安全地带,吴彦祖联手女主角Lisa施展调虎离山等计策,几经周折最终成功达成目标。全片场面宏大,制作精良,也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堪称微时代的里程碑。
2.《科比就是黑曼巴》——明星名导齐上阵
这是一部片长仅为5分钟出头的微电影是由著名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执导的。故事编排紧凑,讲述了科比的篮球故事。整个故事虽然从主角与导演的对话开始,却穿插着制作精良的动作镜头,好莱坞惯用的爆破、冷酷表情等一一呈现,不愧为微电影中的精品啊!
3.《如果,爱》——8分钟讲述爱情
《如果爱》讲述的是一对分手的情侣重新走到一起的故事,由著名摄影师Allen Liu真实爱情故事改编8分钟的时间用非常写意和MTV式的画面表达了对爱情的包容和梦想。画面构思很有看头,制作也很考究。MSN推出的微电影,值得大家去品鉴一番。
4.《纵身一跃》
该影片讲述了,很久很久以前,在一颗很小的行星上生活着一个小王子,他喜欢一朵美丽的花,并认为花是那样的独一无二。直到有一天,小王子旅行到别的星球,看到了盛开着无数美丽花朵的玫瑰花园,才意识到那朵所谓独一无二的花有多么平凡。可是只有他倾听过那朵花的喜悦和悲伤,因为那是属于王子的玫瑰。这是所有人的爱情寓言,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每天都会发生。青年找到蔡康永、黄立行、余文乐和周迅,希望他们能够帮忙赢回女友的芳心。为此,这些人齐齐动手,打造一个浪漫魔幻的爱情园地……
5.《银行舞蹈》
为配合电影《和莎莫的500天》的宣传,导演马克·韦布和两位主演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佐伊·丹斯切尔拍摄了这部短片。片名为《Bank Dance(银行舞蹈)》的歌舞短片。值得一提的是,短片中歌曲来自佐伊自己的乐队She & Him的单曲《Why Do You Let Me Stay Here?》。短片中的编舞非常可爱。
6.《爱在阳光下》
在一个华灯初上的周末,黄埔江畔高级酒店顶楼内宴会厅灯火通明。众人都怀著喜悦的心情在舞池裏翩翩起舞,但忽然传出一个消息,参加宴会的一名宾客竟然是艾滋病病患者,於是引起恐慌、猜疑,艾滋病的谬误不胫而走……
④ 浅谈微电影的产生与分类
浅谈微电影的产生与分类
事实上,微电影这种新兴的电影形态并非无中生有突然就冒出来了。在微电影出现之前,我们也经常能看到类似的电影形态。而且那时候他们有一个质朴的名字“电影短片”。那么“电影短片”究竟是如何蜕变成“微电影”的呢?请往下看。
一、微电影兴起背景
1.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推动
随着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壮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剧播放平台,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版权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高昂的版权购买费导致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主动权,同时,微电影的灵活性和投资决策的风险都更加可控。
2.微时代电影受众的需求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经济等微文化大行其道,我们显然已跨入了“微时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在“微时代”,媒体的表现因人们消费媒体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当人们面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获取更多信息的需要时,我们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大,已经很少有人每天守在电视机前或者泡电影院了,甚至花几个小时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都成为一种奢侈。他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找、观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电影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受年轻观众的青睐。
3.广告营销新阵地的需要
随着中国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自我意识的崛起,广大网民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单调的叫卖式的硬广告,有些浏览器甚至可以直接将这些广告过滤掉。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66 号公路》就让观众在获得电影观赏感受的同时带动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灌输了品牌理念,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使得广告中的系列车型在部分城市出现热销。
4.技术进步让影视制作平民化成为可能
影视拍摄与制作在早期,因为设备的昂贵和操作上的复杂使其使用范围一直限制在专业领域,并无缘用于民用领域。而随着小巧方便,便于携带且价格适中的的DV 摄像机的出现,以及计算机非编系统的普及,影视制作终于走下了神坛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当中,目前使用DV 来进行各种影视创作的人群不断扩大,数码影视的创作已经进入到一个平民化,大众化的时代。特别是近几年能拍摄高清短片的单反相机的出现,使得平民化的影像制作在质量上更上了一个台阶,微电影就是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应运而生。虽然在微电影的拍摄制作群体中不乏专业团队,但学生和业余爱好者等草根制作者惜着新技术也能拍出毫不逊色于专业人员的微电影,且这类微电影在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
5.快餐文化导致了人们对砰片化信息的需求
快餐一词出现在西方,指以麦当劳、肯德基等为代表的快捷食品,有着便捷,节省时间的特点。而快餐文化就是指人们追求通俗,短期流行的,不注重积累和内在文化内涵的文化潮流现象。它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主要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现代化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与消费的,大流行的,短暂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在人们日益增快的生活节奏中,任何冗长的深刻的文化产品的消费都成为了奢侈,人们不再捧着厚厚的书本仔细研读,而更愿意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等新媒体去快速地浏览一些短小简洁的信息,微博渐渐取代了传统博客,微小说的出现也让人们眼前一亮,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形式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亲睐。
6.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让“微”风更盛
随着国内网络环境的整体提升和视频网站、3G 网络的发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发展到4 亿的规模,视频网站急需海量的视频内容,而传统的影视剧版权价格又直线飞涨,相形之下,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题材和时长均适合网民观看的短片则脱颖而出,成为视频网站们的新宠。“限娱令” 、 “限广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广告商从电视台转战到了网络视频行业。面对广告商的亲睐和受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商业微电影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故事情节巧妙融合的特征恰好满足了两方的需求。
此外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达也为微电影的传播创造了快捷和便利,微电影短小的篇幅符合了微博用户快速获取信息的心态,在观看之后用户将优秀的微电影通过微博转发等方式进行分享,更加扩大了影响力。
二、微电影的分类
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微电影很大程度上是指从创意广告片转型出来的更具有故事情节、具有完整的电影结构的传播于社会化网络和新兴的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商业长片。这是狭义上的定义。它一出现就被赋予了商业性质和网络特性,它的出现是互联网视频广告的自然进化,微电影的“微”字甚至来源于微博(MiniBlog)的概念。可以这么说,微电影是传统电影短片碰撞互联网的产物,因此,它是电影短片的一个分支或新名称。以前的电影短片由于其实验性质大多用于学术交流和研究,这可以从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等各大电影节短片单元的奖项设置中看出来。现在的微电影由于引入了商业性元素且占据了主要位置,这使得传统的短片处于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因为它们具有同样的电影短片特性,所以如果非要把微电影和短片联系起来,我们只能把微电影像大电影那样分为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传统的实验电影短片)。
刻意划分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不是为了咬文嚼字,两者在拍摄目的、营销策略、发行渠道上都是走着不同的道路。只有认清了作品的定位才能在各个环节做到最优秀。以下拿几部作品举例说明:商业作品管晓杰《青春期》、周拓如《初见》;艺术作品北野6《屌丝和毛》、舒浩仑《少年血》。
1.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的拍摄目的
管晓杰的《青春期》系列及后来的《失乐园》、《女人公敌》都是完完全全的商业微电影,从一开始的编剧策划、制作、出品发行、营销体系都跟院线商业大片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播放渠道由院线换成了互联网。周拓如的《初见》由上戏投资,本意是拍一部指导上戏学生的教学片,但从电影结构和制片模式都属于商业片结构。也是一部没有品牌植入的商业微电影。
北野6的《屌丝和毛》不论是题材上还是在拍摄手法上都完全展示了该片的艺术性,导演在尝试一种表现主义的拍摄手法,寻找一种独特的为“观念”服务的电影语言。这部作品的整个拍摄过程都可以纳入到这个“观念”体系,类似当代艺术中的行为和装置艺术。而舒浩仑的《少年血》则完全是导演对电影结构的研究体现。
2.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的发行渠道
前面我们说,微电影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因此且目前来看,微电影的发行渠道还主要是互联网视频网站及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也有少数基于互联网的电视终端。互联网平台和商业微电影都具有商业性,因此二者结合基本完美的完成了商业价值的传播。艺术类微电影除了传统的发行渠道,虽然也增加了网络渠道但由于缺乏商业价值而往往得不到重视。
3.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的营销策略
商业微电影的营销与大电影或传统视频广告营销路线基本一致,都是通过媒体公关铺面宣传、社会化网络营销、视频网站推荐等手段和渠道完成。对于商业片导演,一般都先拍摄案例通过营销渠道制造爆点获得知名度来增加自己服务品牌主的本钱。从营销手段上都是一样的,只是买单的客户变了而已。
艺术微电影的营销与商业微电影截然不同,因为艺术微电影多为导演传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电影观念,不具备眼见既得的商业价值。因此如果没有品牌客户买单就意味着导演自己要掏腰包。不排除有品牌主赞助艺术微电影,但这种支持并非为了商业利益且不需要回报和转化。艺术微电影的营销既然是传播观念那么就要细分人群,精准的定位受众人群成了其中的关键。《屌丝和毛》的局部成功就得益与这种细分,作为一部稍有政治敏感性的社会题材作品,《屌丝和毛》利用微博渠道在文化类、艺术类、(公知类)小范围传播讨论该片的学术和观念意义,逐渐扩散到各大论坛社区及视频网站。
像大电影生态链一样,艺术微电影作为实验性质为商业微电影提供新的语言和创新,同时也保持着独立的审美和价值。在商业化的当代,我们有时候应该放慢脚步来多多关注艺术微电影的发展和出路。
;⑤ 微电影具有哪些宣传优势
微电影名片的宣传可是有很多的哦。这种新颖的传播介质,确实能吸引社交对象的关注,让对方印象深刻。当然微电影的宣传优势还有很多,比如,传播快、环保、信息丰富、能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和个人魅力形象,总之宣传优势有很多的哦。
一、微电影属于一种软性宣传
它结合了电影一样的模式,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故事剧情,推广的同时还可以带给观众很多感动,能让观众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中,记住企业所要推广的品牌或产品。
二、微电影播放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覆盖面广
微电影是专门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观众在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的视频(或微型电影)短片,它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地域限制,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随时随地传播;覆盖面极其广泛。
三、微电影内容丰富
微电影不像传统广告那样直白宣传,没有一点故事情节,容易引发观众反感或熟视无睹。而制作微电影的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可让观众不知不觉的被吸引。
四、传播速度快
微电影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所以,一部微电影被人看了之后觉得非常有看点,那么很多人都可能将其进行分享,因此一传十十传百,这样下去就是呈“病毒式营销”,传播速度非常之快。
五、微电影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现代人都忙碌、压力大,比较偏向新鲜事物来刺激自己的视野、听觉、感官,企业投入一定的资金制作微电影,不仅可以做宣传用,而且还可以当做微型电影一样去欣赏,可以说完全迎合了现如今大部分人的需求。
⑥ 美业拍什么视频传播性广泛
美业拍趣味才艺表演视频传播性广泛。
从以下三个方面:
1、内容尺度,这里的尺度并不只是指黄赌毒负能量等粗俗内容,而是指宣传片短视频内容要有适度的广告含量。不要开头或者全篇都让人有一个宣传片、广告片的感觉,这样的营销方式,影响效果会很一般。
2、内容吸引度,就是考验我们的宣传片内容创意和展现形式,我们可以用情节微电影、网络段子、美容展现、网红秀场展现等等。保证内容有足够的关注度和吸引度,保证宣传片的点开率。3、内容价值度,就是要保持内容的价值性和完整性,要可看、耐看、有趣好玩、或有涨知识的感觉。契合了内容营销的核心观念,别人才会主动了解你、关注你,对你上心,成为你的忠实客户。
⑦ 大学生微电影都有哪些啊,怎么参加啊,想关注这类问题,不知道从何下爪啊~
大学生微电影指以大学生为主题或者为主体,切合大学生的生活的微电影,有商业性和非商业之分。大学生微电影网致力于为广大用户(大学生)提供最快速,最专业,最有效的微电影资讯,为专业从事微电影行业的人士提供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广大微电影爱好者提供学习,分享,参与的机会。旨在推动中国微电影行业朝着专业化发展。目前,大学生微电影网主要提供微电影资讯,微剧本交流,微电影合作,微电影教程,微电影剧本,就业栏目。即将同行业内专业机构合作,举办专业性的微电影,微剧本比赛,以及各种活动。 面向海内外高校学子的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于2012年2月28日拉开帷幕,开始面向海内外高校学生征集微电影作品。 历时数月筹备的该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将通过近一年的宣传、征集、评选和巡演展映,倡导积极向上的新媒体文化。此次微电影节作品征集范围包括所有以华语为创作语言的大学生原创作品,设置有视频单元和微电影剧本评选单元,包括了剧情类、纪实类、动画类和广告创意类等多个奖项,并将结合公众投票评出网络人气大奖、最佳指导教师奖等。参赛作品可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纸媒等广泛传播,并通过与视频网站、各类媒体深度合作,在音像、影视、出版等多方面开掘巨大的衍生空间,对涌现出的有潜质的创意及制作团队,将通过媒体合作及二次包装进行持续传播。 在传媒精神、影像艺术和信息技术激越张扬的时代,一台摄像机、一个梦想、一点创意架构出的微电影,就可以表现你所有的憧憬、智慧与感动。 参与及支持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的评委及专家不仅包括海内外知名艺术家、国内主流媒体总编辑及著名传媒人,还包括各大院校著名学者和著名创意与广告人。2012年5月12日将举办该届微电影节的颁奖典礼,获奖大学生与学者名流将共走红地毯,摘取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的首批桂冠。 据微电影节组委会介绍,微电影具有微时(一般在3分钟以内)、微媒(媒体属性)、微众(易于草根参与)等特点。其对传媒精神、电影艺术与商业情怀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大学生的创新激情与独特视角。本届微电影节还特别强调微电影的媒体属性,它蕴含的平民表达、草根传播和反思精神,以及对传统媒体转型的触动与影响,都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本届微电影节正值南京大学110周年华诞庆典之际举办,由南京大学主办,腾讯网和央视电影频道电影网联合主办,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专业委员会协办、扬子晚报独家融合媒体合办,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承办,南方周末、江苏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倾力支持,并与海内外各大高校共同参与,是2012年一次难得的思想、文化与创意盛宴,也是迄今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语高校微电影比赛及展映活动。大学校园微电影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先了解大环境下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第一部被称为微电影的作品是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2010年年底面世,无论是从演员阵容还是技术团队来看,其付出了较大的努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近几年,诸如微博、微信、微小说、微支付、微公益、微基金等微文化不断被消费大众所接受,而微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文化,也加入到微文化的行列,国内微电影的起步虽然晚,但发展迅速,并很快适应了当下微时代的主流环境。 针对时下电视剧插播广告现象严重,广电总局明文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每集电视剧之间不得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然而广告事业发展已久,一纸限播令对其的发展似乎并无致命性打击,于是,其必定要从其他领域寻求发展空间与活力,便出现了在影视作品中大量植入广告的现象,恰逢其时,微电影的传入与发展无疑给广告事业带来了旺盛生命力,微电影的发展为广告带来了赖以生存的新鲜血液,广告的发展又为微电影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前进,微电影与广告事业相结合的趋势也是日渐清晰。 其次,在之前我们对“草根”文化的概念已有所了解,对微电影也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阐述。首先,微文化是一种大众所能接受、理解的,在消费大众中广为流传的文化,其与“草根”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而目前社会各阶层也在不断宣传、推广大众文化,又不令其过于通俗化,腐朽化。所以,综合目前形势看,微电影在未来走的将会是一条精品化的大众路线,而在微电影精品化的道路上,就势必会淘汰一些缺乏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微影”家们,这就要求每个“微影”家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实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争先创优。 在了解了大环境下微电影的现状和发展后,我们再来看特定环境下微电影的现状和发展——校园微电影的现状和发展。5月12日晚,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颁奖典礼在南京大学举行,这是微电影界的一大盛事,也标志着大学校园开启微电影时代。在当今校园内,大学生拍摄以自己及身边发生的故事为题材的微电影已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慢慢地走进微世界,并逐渐形成微电影界的新生力量,也为微电影界带去了无限活力。目前,青春、爱情、职场等题材越来越被微电影界所追捧,而青春正是当今大学生的生活主旋律,在这其中也穿插着许多或唯美,或凄楚,或感动,或残败的爱情故事,职场又是所有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职场对每个大学生而言,既是挑战,又是对大学生活的检验。而时下大学校园内微电影的现状则是呈现出一派雨后春笋的迹象。 顺应大环境下微电影的发展趋势,校园微电影也将不断向着总体发展趋势靠近的同时,依然保持其自身原有色彩,大学生既在消费群体中占据较大比例,又在微电影生产中占据较大比例,另外,近几年,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在荧屏上出现频率越来越大,更多的生产者选择把大学生原滋原味的生活故事作为题材,以大众所能接受的形式即影视展现出来。不管是针对影视题材还是消费者爱好而言,大学校园将成为影视,特别是微电影界中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阵地。种种迹象表明,微电影在大学校园内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你可以去大学生微电影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