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视频 > 徐闻方言公益微电影

徐闻方言公益微电影

发布时间:2022-10-01 14:27:21

Ⅰ 广西贺州昭平到广东德庆九市怎么走,有哪个路口上高速

粤语,俗称广东话,英文叫广东话,当地人称白话,正名[粤语方言,是7种中国方言的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的,保留的古音,古字的特点,更小的方言的内部差异。分布在广东和广西东南部,广州方言的大部分地区为代表的。粤语可以说是保存的最早的“普通话”。

讨论形成地面应先了解粤语来自粤语的。有些人认为,粤语来源于古代岭南百越“语言,这是不是与事实不符。粤语确实保存了一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主要来源雅言。

原中国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基础上优雅的语言为首由黄帝的语言。周朝,它已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的一个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最早的“普通话”。春秋各诸侯国,官方学者之间的交流,讲学,和节日,不同的方言,用优雅的语言。孔子说:“子雅言,诗书执礼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土地征收的逃犯招赘原来的六个国家,贾岭南肯死亡的脂肪。来自世界各地的“这些肯死亡”,“相互通信必须使用雅言。仅肯死亡美达他们的语言只在屯交通,没有蔓延。直到康南越国赵佗建设,在整个岭南地区的百越土著的服饰和习俗的讲百越土著语言,优雅的语言没有通过在岭南和刚刚出现的少数地区“朱亚衍岛。朱亚衍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后。汉武帝设置“交趾刺史部”显示器县东汉撤出交趾刺史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是中国汉族政权的官方沟通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和跨州的大部分时间在广东省朱亚衍第一的广东国投的遗产。广信是岭南早期的商贸城。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海上丝绸之路,丝绸,瓷器,杂项曾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海外宝,南流江 - 北刘港和鉴江 - 南江贸易路线输入广东国投开,然后贺江 - 潇水,中原的出口。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逐渐盛行在这一领域。

广信是岭南文化的中心早。东汉时期,大量的作家和学者立场,文化活动,建立这一关的补助金学徒。其中最突出的是文士陈元和石勰。陈元,被称为“灵海的儒学大师”,在他的晚年回广东国际学校,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之一。支持绞汁县40年,也曾经七县董省长,许多中国文人慕其名来连接到他们的科钦,广东国际信托及行业讲学。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当然,还有一个汉字的记录符号的雅言。土著人学习的时候,学习中国文化和中文字符,优雅的语言。这些土著语言本来干差万美元不能互相调用,没有的话,因此,除了用优雅的语言,在处理与中国汉族人群,总是用优雅的语言的部落之间的交流。方式,已成为优雅的语言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言,如各诸侯国的交流朱亚衍战国,双语使用自己的母语在自己的部落,对外交流雅言的形成。一些因素,古百越语言中,语言的中国汉族移民吸收,从而逐渐形成的中国方言 - 粤语。

广东话是开始形成,与中国中原的差异并不明显。大金后的第一个五年中国未来随机超过200年的南北分而治之。中原,北方游牧文化和语言有很大的影响,从周朝以来一直担任民族共同语雅言逐步消失。在这一点 - 。期间,岭南地区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由中原雅言粤语中原中国发展没有发生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至于说教授郦如咙;中世纪的的塞擦音分化,鼻音韵尾的合流科达插头削弱和脱落,表示回去进营的3倍,这些变化发生在许多方言粤方言拒绝。 “(”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演奏的北部和中部平原走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今天被保存粤语。

丰川话全浊塞音:早期粤语的活化石

粤语持有大量的因素占为代表的朱亚衍,可以确认由音韵学粤语“切韵”的控制。 “”切韵“是最早的音韵著作成书,隋朝初期,记录阅读音韵学南朝时期,也就是雅言音系学下旬。今天,随着中国7方言”的“切韵”音系控制,可以看出,保存声音系统最完整的粤语。古代输入,例如,中国北方方言受游牧民族语言外挂科达一般支队· - 人入声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虽然其他中国方言保存一些入声,但不完整的。粤语拒绝了三次“变异”到了营中,所以完全进入保存完好的古音,鼻音韵尾整齐对应。

封开县附近粤语的形成,古代雅言音系学因素的节省更为明显。 “的”切韵“音系学,一组的全浊塞音的缩写,表示爆破音的首字母消失了今天的粤语,广东话也使大多数中国方言。但是,这组全浊声母在粤封开在冷色调的完整。注:在封开粤语在“切韵”浊塞音“,不仅阅读”,“计划”,“组”母亲仍然读为浊塞音,一些切韵“已读为清音”帮助“,”结束“,”看“母亲的字读为浊塞音。我们知道了“的浊音清化中国首字母缩写进化的法律。根据这个规则,浊塞音较发达的英文缩写,它的年龄就越远。封开粤语全浊塞音比”的“切韵”音系开发的,它拥有书年代早于“切韵成音韵学是优雅的音韵学的汉语言,所以它是一个活化石,粤语形成于古广东国际信托和见证古代的芽眼罕见,早期粤语的活化石。

普遍存在的地域
在广东,广西,粤语中心的粤语方言。一个人口约40万。存取区域是如下:

广东省,占1/3以上的面积是纯粹的粤语方言,县主要是粤语方言47?省,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中国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市,华县,清远市,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市阳春,阳江,信宜,州,高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和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国,德国,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县的16个县,连江县地区讲粤语方言。

当时的粤语方言的县24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贵港市桂平市,平南县,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防城,钦州,合浦,浦北县和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州,中山。此外,华侨华人和中国粤语方言讲了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北美,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国家。几乎90%的祖居美洲中国海外汉语和民族的粤语方言。

根据当地粤语的,有不同类型的分区:
广东方言片(标准粤语)
广州方言:广州方言被称为“粤语”的粤菜,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但广府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1949年以前,广州的措辞古雅和北方方言的影响较小。
分为以下类别:
南番顺方言:广州番禺,广州方言其实,中国南海的一部分,可以被视为一个特殊的情况下,南樊梳嗯的方言。比较接近的方言,广州,番禺,南海,顺德其他地方的许多单词的发音,例如:“凹”不读[圈]和[午睡]“晚餐”是不是所谓的“餐点”,并呼吁“你们yɑ:k]的饭。“

罗广方言:位于肇庆市,四会市,罗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郁南,阳山县,山和其他县市。肇庆,然后代表。
虽然所有的语音和词汇,拉近了与广州方言片,但语气仍保留早期古语的特点。阴平音去声与高平调显著差异,重读(调整值普通话无声的音类似第四声)。慵懒的语气几乎是免费的患病率在广东方言的电影,如所有非[I]元音开头的单词,前面的英文缩写[NG]许可[ngo1]侏儒[ngai2]亚洲[ngaa3 ,爱[ngoi3],邪恶的[ngok3]; [N],[L]的声音不同

(现代)香港方言:1949年前,主要和来宾的混合,所以香港方言夹杂着一种强烈的客户的粤语口音(客家客家广府话的语调和词汇,反之亦然)。锦田,然后为代表,但,口音是今天唯一在香港老年人们找到。
1949年,香港方言开始出现了很多懒音,(N / L),无论瓦特的的弯声音消失的最显着的鼻消失。新一代的年轻人一般“巾帼不让须眉”和“I”[非政府组织]发音为[雷]和[O]。误读之国“[gwok]”角落“[GOK] [gwoh]”吴读取。这种现象似乎与大量的外来移民,其中,N / L的发音差异,将两者混为一谈,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带来严重的沟通障碍,所以他们来港学习这种新的方言往往采取的简单,很难区分的发音差异褪色的家庭困难。这也是所谓的“中国论”,这种现象在桌面普通话,美国英语的演变,也经常出现。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众媒体仍然尽量避免懒音出现在广播和电视节目,直到今天,的香港文化语言学家也懒的声音记录加批评,并提出了“发音”活动的一部分,但懒音似乎作为广东人在香港的特点是,大多数大众媒体,歌手,懒音被认为是一个“潮流”,“时尚”的口音。但就整体而言,香港的方言和广州方言仍然非常密切。
香港粤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是第一次接触新事物外,过去在香港的英语比较普及,加上前面比内地,香港低下阶层的非英语国家的粤语拼写日常英语词汇,很常见的。线圈工人“,”文本“工头),刹车力力(制动),同时为了所谓的啤酒(轴承)草莓称为草莓(草莓)等。许多老年人仍然被称为邮票的施拓呒(加盖公章),保险叫燕梳(保险)。正宗的条款可能使海外的中国用户难以理解。

四邑方言片(台山话):
四邑方言是指新会,恩平,开平,台山话,台山话为代表。珠海有一半的人讲四邑方言(特别是斗门区),而其他地区香山片粤语。四邑方言和粤语发音。

高阳方言片:
高阳方言主要分布在阳江市,沿雷州半岛

桂南简介的芯片(Cancerese):
主要分布在广西东南部。他在广西南宁市南部,广西东北部,县,萍乡市的分界线。东南线主要是讲广东话,占近三分之一的广西总面积的西北线说普通话。广西粤语和粤语类似的相互理解。但是,早期的粤语地区的居民迁入少数民族地区杂居,少数民族语言,不同的方言,如勾漏粤语和粤语的成分的吸收。主要包括金勇广东话,梧州,粤语,粤语勾漏钦廉粤语。
分类如下:

雍嘘嗯粤语(南宁话):梧州粤语接近。主要流行于永周迅状态两岸交通便利的城镇,如南宁市,永宁县,崇左县,宁明县,横县,平南县,柳州部分地区。点南宁代表。

梧州梧州市话(粤语):广州话是非常密切的。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县大安,丹竹,武林镇,桂平县金田镇苍梧县和县(现贺州)及附近。内部差异小。梧州,然后为代表的语音系统的缩写,21日,46元音。

勾漏粤语(玉林话):主要分布在13个县,玉林,贵港城市(除平南,桂平县)。复杂的语音变调10。广东话罕见的B,D全浊声母。许多字结尾的丢失,如两个读作[LAR和词汇是非常有特点。粤语较大的操作语言对话沟通的困难。

钦廉粤语(钦廉字):和甬金粤语基本相同的内部分歧。要点Buqin的泰州市合浦县(以前连州)防县,浦北县,灵山县和北海市。

然后吴川: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

短歌的话:短歌水广东话。当时在广东,广西水上人家的水也被称为短歌的话。

粤语分为一个总的九音:IA,IIA,IIIA,阳平,IIB,IIIB,IVA,中等收入,IVB
城市的东西颜色罐头食品时,9代表自己的声音:历史上的诗歌试验

所以,没有什么区别。

Ⅱ 湛江徐闻有电影院吗环境怎么样价钱呢

湛江市徐闻县东方二路龙达花园D栋4楼,还不错,一般的都是70,3d的可能要加点或者不加

Ⅲ 谁会说台(闽南)语

我是闽南人.
闽南话是古汉语的分支,应该挺容易的.如果是福建人应该更容易听懂和学的.

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 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具体地点如下: 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 120 个以上。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区 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闽南方言 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东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主要语言特征 语音方面 ①声母:各地闽方言的声母比较一致,大都只有15个,称为'十五音'系统。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
a.没有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声母字口语中一部分读为p-、读书音则为h-(或x-),即所谓'轻唇归重唇'。
b.古知彻澄声母字,多读t-、即所谓'舌上归舌头'。
c.古全浊声母并奉定从澄群字多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少数读为送气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闽方言口语读为k-或零声母。
e.古照组声母字与古精组字混读。
②韵母:闽方言各地在韵母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
a.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b.闽方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白异读现象,闽南方言特别突出,几乎文、白两读各成系统。
c.闽方言不少地区(尤其是闽南方言)有丰富的鼻化韵。
d.闽方言不少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如闽南方言中的厦门、潮州、台北等地都没有y-韵。
e.闽方言中部分地区存在着'双韵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闽东、闽北、闽中三个方言区。
③声调: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闽南方言的潮州话有八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话都只有六声:闽北是平、上不分阴阳,而去、入分阴阳;闽中是平、上分阴阳而去、入不分阴阳。七个声调的地方遍布闽南方言的厦门、台北、海南、浙南等地和莆仙方言的莆田、仙游,以及闽东方言的福州、福安等地。闽方言中还普遍存在着复杂的音变现象,其中闽南方言、闽中方言有相当整齐的连读变调规律,闽东方言、莆仙方言在连读时音变涉及声母、韵母的变化。表以潮州话两字组的连 读变调为例。
词汇方面 闽方言有一大批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例如 '卵'(蛋)。'目'(眼睛)、'涂'(泥土)、'曝'(晒)、'拍'(打)等等,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也都是单音节词。此外,也有一部分闽方言词借自外语。这些外来词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语,形成了闽方言词汇中的独特色彩,例如厦门话'雪文'(肥皂)来自sabon,'道郎'(帮助)来自tolong,'洞葛'(手杖)来自tongkat,'斟'(接吻)来自chium。也有一些来历不易判明的方言词,例如'扬'(抽打)等。
在闽方言的五个片中,有许多方言词是各片共有的, 但也有不少方言词只存在于某一些地方。大致说来,在五个闽方言片中,闽东、闽南、莆仙三个沿海片词汇上比较一致,而闽北、闽中两个片,则有不少和闽东、闽南、莆仙不一样的语词。
语法方面
①名词附加成分的运用。
②人称代词单复数的运用。
③数词'一'和指示词'这'、'那'的省略。量词前面的数词'一'或指示代词'这'、('那')在闽方言中往往可以省略,量词直接与名词组合。例如潮州话:'张画雅绝' (这张画很漂亮),'只鸡肥死'(这只鸡很肥)。与此相关,指示代词'这'、'那'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如普通话'这人很好'在闽方言说成'只个人很好',不能说'只人很好';同样,'这书'也只能说'只本书',不能说'只书'。
④'形容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形式在闽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词直接组合的形容词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细'(小)。例如厦门话'大只牛'、'细泡灯'等。
⑤动词'有' 的特殊用法。闽方言动词'有' 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完成时态。例如:福州话'我有收着汝个批'(我收到了你的信),厦门话'伊有食我无食'(他吃了我没吃),台北话:'我有买'(我买了),潮州话'你有睇电影阿无?'(你看了电影没有)。
⑥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 如'苹果买两斤'(买两斤苹果)的说法就很普遍。普通话 '主语-动词-宾语'的句式在闽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或'甲'),并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例如'我共汝讲'(我告诉你)。
⑦动词'去'常用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相当于'已经'的意思,例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
⑧特殊的比较方式。闽方言的比较句有特别的结构,福建、台湾的闽方言多用'甲-较-形容词-乙'表示,如厦门话'伊较悬(高)我',台北话'高雄较大新竹'。 也有简单一点的表达方式:'甲-形容词-乙',如福州话'伊悬(高)我'。广东省内的闽方言(潮州话、海南话)比较的方式略有不同:'甲-形容词-过-乙'如潮州话:'牛大过猪'。闽方言的等式比较,常用形容词'平'的重叠来表示'一样',如'我共伊平平悬'(我跟他一样高)。
⑨'把'字句的表达方式。 闽方言'把'字句的表达方式是把宾语提到最前面,后面跟一个'甲伊'(把它)即:'宾语-甲伊-动词',闽南方言片各地普遍通行这种说法。

Ⅳ 徐闻的介绍

制片人徐闻,又名徐大闻子。中国大陆著名电影人、制片人。代表作品有电影《与时尚同居》《夜·上海》《咒·丝》《关于爱》等。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东亚表现科学专业) 硕士,曾担任多部影视作品的制作人,于2013年创办传递光年(北京)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Ⅳ 福建方言有几种

福建方言有六种。

一、闽东方言分布于唐代的福州,宋代的福州、福宁州,明代的福州、福宁二府;又大体按这两个府分为南北两片。南片是闽江下游流域,以福州话为代表;北片是交溪流域,以旧府城福安音较有代表性。

二、闽南方言分布在唐代中期后的泉州、漳州,明朝泉州、漳州等;清朝的兴泉永道,下辖泉州府五县、兴化府莆田、仙游两县和永春州,汀漳龙道除去客家县外的漳州各县大部分和龙岩州,南北两片不同口音正好分布在晋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

三、闽中莆仙方言分布在莆田市区、莆田市仙游县、泉港北部、东部、本来属于莆田县的新厝乡在1956年被从莆田县划到福清、渔溪镇西部本来属莆田县,称为苏田里,东张乡西部也本来属莆田县,称为安香里。

四、闽北方言主要分布于唐代的建州,明清的建宁府,分布在除了邵武市、光泽以外的南平大部、寿宁,全境属建溪流域,以旧府城建瓯音为代表。建溪上源和崇阳溪两支流正好把闽北方言分为东西两片口音。东片以建瓯音为代表,西片以建阳音为代表。

五、闽赣方言区就是宋代的邵武军、明清的邵武府,属于富屯溪流域和建溪上游,邵武市、光泽、建宁、泰宁、将乐,以府城邵武口音为代表。其附属的过渡片(将乐等县)原是南剑州及后来的延平府(今永安、沙县、三明部分、1970年划给三明的尤溪部分),属于建溪流域。

六、永安方言区是原来的南剑州(今三明大部)、延平府,分布在永安、沙县、三明部分、尤溪部分,沙溪贯穿其中。永安、沙县分别为南北两种不同口音的代表。

Ⅵ 什么是处置句

“把”字句又称处置句。
所谓处置,就是对受事施加某种影响并造成某种后果。“把”字句的受事则通常是有定的已知信息,由动词及其补语表示的处置行为及其结果才是要强调的新信息。总体上,汉语不喜欢让有定的已知信息居于句末,这正是汉语VO句型不像在典型SVO语言中那样常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Ⅶ 福建方言

福建境内主要有闽语和客话两种方言,其中以闽语影响最大。
闽语又可以分为五个主要次方言:(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3)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方言;(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方言;(5)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其中又以闽南方言影响为最。
闽南方言又叫闽南话,也有人叫它河洛话或福佬话。它早期以泉州话为代表,现在以厦门话为代表。但泉州话的影响仍然很大,闽南早期剧种梨园戏,至今仍以泉州音为标准音。
闽南方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福建南部和台湾一带说的闽南话;广义指福建南部和台湾一带及其以外一些地区、国家说的闽南话。全世界操闽南方言的有6000多万人,分布于省内外和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可见,闽南话是一个超地区界、超省界、超国界的一个汉语方言。按其广义闽南方言具体分布如下:
闽台片
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栗、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义、宜兰、云林、台东、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的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
潮汕片
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的汕头、潮州、澄海、潮安、饶平、南澳、普宁、惠来、潮阳、揭阳、揭东、揭西、陆河、汕尾、陆丰、海丰等市县。早期以潮州话为代表,现在以汕头话为代表。使用人口1000多万人。
雷州片
主要分布于广东南部雷州半岛的湛江、海康、徐闻、遂溪、廉江、茂名、吴川、电白等县市。以海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400多万。
海南片
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的海口、琼山、文昌、屯昌、琼海、定安、万宁、澄迈、昌江、东方、乐东、陆水、白沙、崖县、保宁、琼中、临高、儋县等市县。早期以文昌话为代表,现以海口话为代表。使用人口400多万。
港澳片
它分布于香港、澳门地区。使用人口有几十万。
国外片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人口至少有1000万人。亚、欧、美其他国家的华侨、华裔说闽南话的人数估计也不在少,由于资料限制无法具体统计。
此外,浙江的温州、苍南、平阳、泰顺、洞头等县市,约有140万人说闽南话。江西的广饶、广丰、玉山等市县约有40万人说闽南话。广西的柳州、平南、平乐、陆川等市县,近30万人说闽南话。四川、江苏的一些地方和福建闽北的福鼎、霞浦,闽中的永安、三明、沙县等一些乡镇,也有讲闽南话的。
闽南方言的形成,是语言学专家和学者颇感兴趣的问题,也是近些年来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各家对闽南方言的形成虽有时间早晚的不同看法,但都认为主要是形成于社会的分化和人民的迁徙。据考证,汉以前,闽南这个地区跟福建其他地区一样,居住着一支闽越少数民族,中原汉人涉足此地的甚少。中原汉人大规模入闽当是“五胡乱华”之际。晋代永嘉二年(308年),由于战乱,中原动荡,为避战乱,“如闽者八族”(《三山志》)。这次入闽的汉人,比较集中地定居在建溪、富屯溪流域,闽江下游和晋江流域。据《三山志》载,分置晋江郡(282年)时,才有3800余户,18万多人,永嘉之乱后,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此时,汉人已成为了福建境内居民的主体。这些汉人带来的是中州(今河南)一带的汉语,它应该是闽南方言形成的基础,反映着隋唐以前汉语的特点。中原汉人第二次大规模入闽是唐武后时。669年,唐王朝派遣光州固始县(今河南)人陈政、陈元光父子为首的123个将领,南下“征蛮”。这批汉人后来定居于闽南,并开发了漳州。他们带来的是7世纪的中州话,反映着隋唐汉语的特点。唐朝末年,中州王潮、王审知率大批兵马入闽,之后又在福建称帝。他们带来的10世纪的中州话对福建方言,包括闽南方言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到了唐末五代,这些多来源、多层次的语言特点,已经整合成定型的闽南方言系统。两宋之后,闽南方言陆续向广东扩展,播散到潮汕平原和雷州半岛,有的登上了海南岛。台湾与福建一水之隔,早在唐宋时漳州沿海一带就有人过海到台湾,明清两代,更有大批的人东渡台湾,尤其是郑成功率部到台湾后,更把闽南方言和闽南的风俗习惯带到了台湾。显然,福建的南部是闽南方言的发源地。
由于闽南方言保留下来的古汉语较多,因此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这些“活化石”,对汉语古音的构拟,古籍的训释,汉语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清朝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古音方面的论断,在闽南方言中就可以找到有力的例证。因此,闽南方言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所重视。

Ⅷ 从徐闻到海口的轮渡火车上播放的一首歌曲,歌词由”窗外飞来一只鸟”。这个是什么歌

歌名:《小妖》

演唱:钟立风

作词:钟立风

作曲:钟立风

歌词:

你知道我多么迷恋你

你像雪中盛开的玫瑰

你知道我跳动的喜悦

仿佛找回丢失的从前

我要带你去远方

那草原上飘起了雪花

我要用沙哑的歌喉

为你唱出生命欢喜感伤

唔 喂

一个无边无际的梦中醒来

发现你躺在我身旁

和你一起荡起那爱的秋千

令我快乐又孤单

每天你要怎样装扮自己

和你那美丽的爱情

你是否也会和我一样

担心明天找不到自己

唔 喂

她的名字叫小妖

窗外飞来一只青鸟

梦中的草原飘着雪花

我们一起去寻找她

一个无边无际的梦中醒来

发现你躺在我身旁

和你一起荡起那爱的秋千

令我快乐又孤单

每天你要怎样装扮自己

和你那美丽的爱情

你是否也会和我一样

担心明天找不到自己

唔 喂

她的名字叫小妖

窗外飞走一只青鸟

梦中的草原飘着雪花

我们一起去寻找她

她的名字叫小妖

窗外飞来一只青鸟

梦中的草原飘着雪花

我们一起去寻找她

你知道我多么迷恋你

Ⅸ 中国方言有什么特点

中国方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⑵西北方言,分布在陕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⑷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6%。

湘 方 言

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通行地域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的岳阳、南县、汨罗、湘阴、沅江、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长沙、望城、株洲、湘潭、湘乡,双峰、涟源、娄底、新化、冷水江、叙浦、辰溪、 邵阳、 邵东、新邵、隆四、洞口、武冈、新宁、城步、 东安、 零陵、双牌、祁阳、祁东、衡阳、衡山等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小半。此外,广西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等 4县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
分区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以及政制变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语南、北、西三面长期以来处于官话方言包围之中,东部又受客、赣系方言的影响,以致语音系统不断产生变化,逐渐形成了新湘语和老湘语两种明显有别却又并存并用的特殊局面。从地理上看,新、老湘语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北片湘语和南片湘语,这就是湘语的两个方言片。新湘语和老湘语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系统上。南片老湘语比较保守,古全浊声母字一般仍多念浊声母;北片新湘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而有逐渐靠拢官话的趋势,语音上突出的表现是由繁到简,古全浊声母字一般都已念为清声母字了。北片新湘语主要通行于湘北、湘中一带,如长沙、株洲、益阳等;南片老湘语广泛通行于湖南中部、沅水东南、 湘水以西和资水流域, 如湘乡、双峰、邵阳、武冈等。

吴 方 言

习惯上称吴语,也叫江浙话或江南话。"吴"是古代地域名称的沿用。
通行地域 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 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具体情况如下:
江苏省境内属吴语或以吴语为主的县市共有21个:丹阳、金坛、高淳、溧阳、宜兴、武进、常州市、江阴、沙洲、靖江、南通、海门、启东、常熟市、无锡、无锡市、苏州市、吴县、吴江、太仓、昆山。溧水县南部孔镇、新桥、白马等乡镇也属吴语区。上海市以及所属的10个县:上海、松江、青浦、金山、奉贤、崇明、南汇、川沙、宝山、嘉定都说吴语。浙江省除西部淳安(包括旧遂安)和建德(包括旧寿昌)两县外,基本上都在吴语区的范围之内,但浙江南部洞头、玉环、平阳、苍南、泰顺、庆元等县是吴语和闽语的交错分布区。建德县北部下包、乾潭及其以东的各乡镇,南部唐村、里叶、大店口等地仍在吴语区内。江西省东北玉山、广丰、上饶3 个县和上饶市也是吴语区。此外,福建省西北角的浦城县县城及其以北的乡镇,安徽南部郎溪县北部的梅渚、岗南一带和广德县的下寺、芦村等地也说吴语。
分区 吴语按其语言特点可区分为 5片: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
太湖片 即北吴语片,包括江苏吴语21个县市,上海市及其所属各县,浙江旧杭州、嘉兴、湖州 3府,以及浙东旧宁波、绍兴两府,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这一片分布面积最广, 使用人口最多, 可再分 6个小片:①常州小片,包括沙洲、江阴、武进、宜兴及其以西苏南吴语各县市和安徽郎溪、广德的部分乡村,江北靖江的老岸话,南通东部、海门和启东北部的通东话也属这一小片。②苏沪嘉小片,包括上海市及其所属各县,常熟市、无锡市及其以东苏南吴语各地,浙江省的嘉兴市、平湖、嘉善、海盐、桐乡、海宁,江北南通、海门和启东南部的启海话属这一小片。③湖州小片,包括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和余杭。④杭州小片,即杭州市及其郊区。⑤临绍小片,包括临安、富阳、桐庐、萧山、绍兴市、上虞、诸暨、新昌、余姚、慈溪和建德县的下包、乾潭以东乡镇。⑥明州小片,包括宁波市、鄞县、镇海、奉化、象山、宁海、定海、普陀、岱山。
台州片 包括天台、三门、临海、仙居、黄岩、椒江市、温岭、玉环,宁海县岔路以南和乐清县清江以北地区也说台州话。这片以临海话为代表。
东瓯片 即温州片,温州话旧称瓯语,通行于温州市、瓯海、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以及洞头、苍南、青田的部分地区。这片以温州话为代表。
婺州片 包括浙江中部金华地区的金华市、兰溪、浦江、义乌、东阳、武义、永康、磐安,以金华话为代表。
丽衢片 包括处州小片和龙衢小片:①处州小片,包括缙云、丽水、云和、青田等县和景宁畲族自治县。武义县南部旧宜平县部分、文成县的南田区、泰顺县北部和庆元县的东北部也属这一小片。②龙衢小片,包括龙泉、庆元、松阳、遂昌、江山、常山、开化、衢州市、龙游。福建省浦城县的北部,江西省的玉山、广丰、上饶和上饶市也属这一小片。这片以丽水话为代表。

粤 方 言

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 ,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通行地区大致如下: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3个,即南宁、横县、贵县、桂平、平南、藤县 、梧州、玉林 、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钦州、合浦 、浦北、灵山 、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县、钟山。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分区 粤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4个片:①粤海片,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南和部分粤北地区,是粤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个片,以广州话为代表,它在粤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响。②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等县,以台山话为代表。③高阳片,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所属各县和江门市所属的阳江县和阳春县,以阳江话为代表。④桂南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郁江、浔江沿岸的南宁市、横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藤县、梧州市,玉林地区的玉林县、北流县、容县、博白县、陆川县,钦州地区的钦州县、合浦县 、浦北县 、灵山县和北海市,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岑溪县 、昭平县 、蒙山县、贺县、钟山县,一般以南宁话为代表。它的语音比较一致,也存在一些分歧。桂南片按其内部的异同又可以分为四个方言小片:广府片、邕浔片、勾漏片和钦廉片。

闽 方 言

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 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具体地点如下: 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 120 个以上。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区 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闽南方言 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东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主要语言特征 语音方面 ①声母:各地闽方言的声母比较一致,大都只有15个,称为"十五音"系统。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
a.没有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声母字口语中一部分读为p-、读书音则为h-(或x-),即所谓"轻唇归重唇"。
b.古知彻澄声母字,多读t-、即所谓"舌上归舌头"。
c.古全浊声母并奉定从澄群字多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少数读为送气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闽方言口语读为k-或零声母。
e.古照组声母字与古精组字混读。
②韵母:闽方言各地在韵母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
a.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b.闽方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白异读现象,闽南方言特别突出,几乎文、白两读各成系统。
c.闽方言不少地区(尤其是闽南方言)有丰富的鼻化韵。
d.闽方言不少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如闽南方言中的厦门、潮州、台北等地都没有y-韵。
e.闽方言中部分地区存在着"双韵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闽东、闽北、闽中三个方言区。
③声调: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闽南方言的潮州话有八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话都只有六声:闽北是平、上不分阴阳,而去、入分阴阳;闽中是平、上分阴阳而去、入不分阴阳。七个声调的地方遍布闽南方言的厦门、台北、海南、浙南等地和莆仙方言的莆田、仙游,以及闽东方言的福州、福安等地。闽方言中还普遍存在着复杂的音变现象,其中闽南方言、闽中方言有相当整齐的连读变调规律,闽东方言、莆仙方言在连读时音变涉及声母、韵母的变化。表以潮州话两字组的连 读变调为例。
词汇方面 闽方言有一大批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例如 "卵"(蛋)。"目"(眼睛)、"涂"(泥土)、"曝"(晒)、"拍"(打)等等,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也都是单音节词。此外,也有一部分闽方言词借自外语。这些外来词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语,形成了闽方言词汇中的独特色彩,例如厦门话"雪文"(肥皂)来自sabon,"道郎"(帮助)来自tolong,"洞葛"(手杖)来自tongkat,"斟"(接吻)来自chium。也有一些来历不易判明的方言词,例如"扬"(抽打)等。
在闽方言的五个片中,有许多方言词是各片共有的, 但也有不少方言词只存在于某一些地方。大致说来,在五个闽方言片中,闽东、闽南、莆仙三个沿海片词汇上比较一致,而闽北、闽中两个片,则有不少和闽东、闽南、莆仙不一样的语词。
语法方面
①名词附加成分的运用。
②人称代词单复数的运用。
③数词"一"和指示词"这"、"那"的省略。量词前面的数词"一"或指示代词"这"、("那")在闽方言中往往可以省略,量词直接与名词组合。例如潮州话:"张画雅绝" (这张画很漂亮),"只鸡肥死"(这只鸡很肥)。与此相关,指示代词"这"、"那"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如普通话"这人很好"在闽方言说成"只个人很好",不能说"只人很好";同样,"这书"也只能说"只本书",不能说"只书"。
④"形容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形式在闽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词直接组合的形容词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细"(小)。例如厦门话"大只牛"、"细泡灯"等。
⑤动词"有" 的特殊用法。闽方言动词"有" 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完成时态。例如:福州话"我有收着汝个批"(我收到了你的信),厦门话"伊有食我无食"(他吃了我没吃),台北话:"我有买"(我买了),潮州话"你有睇电影阿无?"(你看了电影没有)。
⑥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 如"苹果买两斤"(买两斤苹果)的说法就很普遍。普通话 "主语-动词-宾语"的句式在闽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或"甲"),并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例如"我共汝讲"(我告诉你)。
⑦动词"去"常用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相当于"已经"的意思,例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
⑧特殊的比较方式。闽方言的比较句有特别的结构,福建、台湾的闽方言多用"甲-较-形容词-乙"表示,如厦门话"伊较悬(高)我",台北话"高雄较大新竹"。 也有简单一点的表达方式:"甲-形容词-乙",如福州话"伊悬(高)我"。广东省内的闽方言(潮州话、海南话)比较的方式略有不同:"甲-形容词-过-乙"如潮州话:"牛大过猪"。闽方言的等式比较,常用形容词"平"的重叠来表示"一样",如"我共伊平平悬"(我跟他一样高)。
⑨"把"字句的表达方式。 闽方言"把"字句的表达方式是把宾语提到最前面,后面跟一个"甲伊"(把它)即:"宾语-甲伊-动词",闽南方言片各地普遍通行这种说法。

赣 方 言

又称赣语,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个方言。赣方言并非"江西话",江西省境内除赣方言外,还有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江西的邻省也有赣方言。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把二者合并为一个大方言区,称为客赣方言。
通行地域 赣方言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和皖西南一些县市通行的方言,其特点近似赣方言,有的学者认为也可以划入赣方言。
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 60 多个县市。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井冈山三地区的各县市:南昌、新建、安义、靖安、奉新、高安、宜丰、铜鼓(也有人认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万载、分宜、新余、 清江、丰城、 进贤、东乡、临川、金溪、资溪、南城、 黎川、崇仁、 宜黄、乐安、南丰、新干、峡江、永丰、 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莲花、安福、宁冈、遂川、 万安,上饶、 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波阳、余干、 万年、鹰潭、 贵溪、余江、弋阳、横峰、铅山、乐平、 永修、德安、 星子、都昌、、彭泽、武宁、修水,赣州地区的广昌、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此外,通行赣方言的还有湖南省东界的13个县:临湘、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桂东、汝城、常宁、资兴、安仁,有人认为岳阳、永兴也属赣方言区;福建省西北部的 4个县市:邵武、光泽、建宁、泰宁;湖北省东南部与江西省连界的 8个县: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县的方言,据初步了解,也和赣方言相近,目前归属未定,可能也将划归赣方言。使用人口约3000万。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郑张尚芳呼吁:要像抢救濒危动物那样,抢救浙江濒危的方言,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专家指出,方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多彩的方言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方言的变迁又折射出社会的变迁,这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濒危方言需要抢救,也是有抢救价值的。

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曹志耘)

1.1 什么是濒危方言?
汉语方言中究竟有没有濒危方言? 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似乎并不明确,或者说并不一致。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濒危方言,应当如何判断濒危方言。
“濒危”意为“接近危险的境地”(《现代汉语词典》) ,对语言或方言来说即濒临消亡。据此理解,汉语方言中无疑存在着并非个别的濒危现象。
从语言的变化消亡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在汉语方言中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突变型和渐变型。突变型,是指弱势方言在强势方言的强大冲击之下,最终彻底放弃弱势方言,改用强势方言。突变型变化消亡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才能完成,中间一般还要经过一个弱势方言与强势方言并存并用的双方言的过渡阶段。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突变型汉语方言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老年人只使用弱势方言;中青年人弱势方言与强势方言并用,其中中年人以弱势方言为主,青年人以强势方言为主;少儿就基本上只用强势方言了。渐变型,是指弱势方言在受到强势方言的影响和冲击之下,逐渐磨损、丢失自己原有的一些比较特殊的成分,同时不断吸收强势方言的成分,使自己的语言系统朝着强势方言的方向发展演变。
我们这里所说的濒危汉语方言主要是指处于突变型过程中的方言。不过,实际上,渐变型的方言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濒危方言,只是这个过程很漫长,一般不易观察得到。
1.2 濒危方言与濒危语
在一些人看来,语言濒危现象只发生在一些使用人口极少的少数民族语言当中,而汉语方言使用人口多达数亿,不可能出现濒危现象。或者认为某些汉语方言的濒危以及汉语方言迅速整合趋同的现象只是汉语内部语言调整和标准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能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相提并论,也用不着大惊小怪。
对于第一种看法,我们认为,跟语言濒危与否直接相关的因素并不是使用人口的数量,而是使用群体的势力——尽管这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濒危语言与弱势群体相联系。汉语方言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内部究竟应该如何划分,划分到什么程度算“一种”方言,现在尚无定论。如果把汉语方言当作是一个整体,或即使按现行的办法分成10 种方言,那么可以预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汉语方言不会有“濒危”之虞。但汉语方言尤其是东南地区汉语方言内部的巨大差异是有目共睹的,所谓“吴语”、“闽语”等等,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方言区”,而不能看作是“一种话”。如果我们可以把吴语区各地的方言看作是“许多种话”的话,那么马上就可以看到这些“话”之间人口多寡不一,势力强弱不等,生命力大小也不同,其中有些“话”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或濒危的边缘了。当然,我们也承认,在实际操作中,认定濒危方言比认定濒危语言要困难得多。
对于第二种看法,我们认为,方言是一定地区人民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和一定地区的地域文化相联系的。因此,跟民族语言一样,一种方言的消亡,就意味着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那种交际和思维工具的永远丧失,就意味着当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那种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的永远丧失,也意味着人类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濒危方言现象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当然,由于汉族各地文化既有差异性,又有统一性,改用其他汉语方言或普通话的人并不至于丧失自己的民族文化。在这一点上,濒危方言与濒危语言有所不同。
1.3 为什么会有濒危方言?
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不会停止说话。另一方面,任何地方的方言都具有丰富而完善的表达系统。方言消亡的根本原因,是这种方言的“用途”越来越少,“作用”越来越小,简而言之,是因为这种方言“没用”了。在当今的汉语方言中,方言“没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 “没用”的方言越来越多。事实上,与处于同一境地的那些弱势的民族语言比起来,弱势汉语方言的处境更为艰难,这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语言政策中对方言缺乏明确的规定,方言的语言地位低。
(2) 使用范围极为有限,如目前学校、公务、传媒等正规场合一般不允许使用方言,甚至在不少家庭里方言的用途也在减少。
(3) 有言无文,无书面语和书面文献(粤语除外) 。

二 濒危汉语方言的几种类型
2.1 如上所说,由于汉语方言内部的划分远未具体化,要认定哪些方言属于濒危方言仍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某地的一种话”或“一种某地的话”是濒危方言。但濒危汉语方言的具体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濒危程度等等,一时还无法描述。在这里,我们只能大概地归纳一下濒危汉语方言的类型,并作一些举例性的说明。
2. 2 目前,最显眼的濒危方言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少、处于强势方言包围之中的弱势方言岛,例如笔者所接触过的九姓渔民方言和浙江的一些畲话方言岛。
九姓渔民是我国旧时的一类贱民。他们以浙江省西部三江交汇的建德市梅城镇(旧严州府府治)为中心,主要分布在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七里泷一段)上,即建德、兰溪、桐庐一带。
传统的九姓渔民在家里使用船上话,跟当地人交往使用当地方言。今天,真正地道的船上话只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会说。中年人受当地方言影响很大,常常会不自觉地把当地方言的成分混入船上话。青少年主要生活活动在非九姓渔民社会里,他们已经说不好船上话了,而且使用船上话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估计再过十来年,船上话就会基本消亡。
绝大部分畲族使用一种接近客家话的汉语方言——畲话。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分布在汉人的汪洋大海里,如今,他们生活、学习、工作都必须与当地汉人打交道,必须学习使用当地的强势方言。据笔者观察,现在分布在浙江省金华、遂昌、云和等县的畲族的年轻人使用畲话的机会已越来越少,在一些畲族村青少年已经不学习使用畲话了(如金华县大坑村) ,在个别畲族村已经没有人会讲畲话了(如金华县鸽坞塔村) 。如此发展下去,预计这些地区的畲话方言岛将会逐渐消亡。
2.3 在两种方言交界的地带,如果这两种方言的势力不均等的话,一般会发生如下的情况: (1) 强势方言影响、冲击弱势方言,弱势方言向强势方言靠拢; (2) 弱势方言萎缩自身的用途和地盘,逐渐被强势方言所“蚕食”; (3) 弱势方言的使用者成为弱势方言和强势方言双语使用者,其中在有些情况下会逐渐向强势方言单语使用者转变。在官话方言与其他方言交界的地带,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例如原吴语北部与官话交界的地带,现在有些(如南京一带) 已经转变为江淮官话了;在今湘语与官话交界的地带,有些湘语方言正处于“西南官话化”的过程当中,如湘语西北部

阅读全文

与徐闻方言公益微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电影突围迅雷 浏览:183
仙古装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236
乐高积木世界大电影 浏览:536
村里人吃鱼变成鱼什么电影 浏览:194
最新赛车电影2017 浏览:980
海绵宝宝中文版大电影全集国语版 浏览:804
国产最新鬼电影 浏览:274
乳神微电影 浏览:598
欧美探险类恐怖电影最新 浏览:216
关于战争的电影名字叫什么 浏览:631
大橙子的女仆小电影 浏览:837
马王爷电影完整版 浏览:137
性关系电影在线观看西瓜 浏览:246
七龙珠最后一部电影 浏览:402
好看的电影不能看怎么办 浏览:247
男主角失明的微电影 浏览:76
支付宝投资电影怎么投 浏览:492
如何查在电影院的观看记录 浏览:28
迷雾电影西瓜百度 浏览:801
机甲战争电影 浏览: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