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视频 > 一封家书微电影解说

一封家书微电影解说

发布时间:2022-09-18 13:02:39

① 《一封家书》后的李春波怎么消失的无影无踪

10年前,李春波将《小芳》和《一封家书》唱红之后就退隐江湖了。昨日,亮相本报的李春波向本报歌迷们讲述了他10年里潜心钻研电影导演的故事。

李春波说,我觉得现在已经不是靠一首或者几首歌打天下的时代了,我从歌手过渡到电影导演就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因此,1996年,李春波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导演专业课程。1997年,学业结束后,李春波导演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女孩别哭》,电影讲述了一个外地人在北京工作的故事。李春波说,这部片子虽然没有赚钱,但没有赔本。
http://sports.tom.com/3583/20050512-600599.html

② 谁有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

主持人的话:

读书的时候,朱自清的《背影》是必背的课文。多年以后,文中那个头戴黑布小帽,身穿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抱着橘子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身影,恍若同自己熟悉的某个身影重叠起来了。那便是父亲,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可以依赖的男人。今天是父亲节,让我们向所有的父亲致敬!

1 父亲教会我对生命的尊重

云生 30岁 市场策划

我是今年5月结婚的,结婚后短短的几星期里,我和妻子每天下班回家只忙两件事:烧饭、洗衣服,这两件事情够我们忙到半夜11点。当自己被家务纠缠得辛苦时,我不禁感慨,真不知道过去的那么多年里,我的父母为了我们家,为了我,是怎样的劳碌。

事实上,在我生命的前20年,我一直都认为我的父亲不是个称职的父亲。外婆去世的时候,我们一家去公墓给外婆的骨灰下葬。站在父母身后,我忽然发现他们的头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白了。那一刻我忽然有点担心,担心哪天我会失去他们。

我对父亲的态度彻底改变是在去年。93岁的奶奶第三次脑梗后被送进了医院。医生对我们说,奶奶没救了。他们连病房都没有让奶奶住,直接送观察室。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和父亲达成了一致——医院放弃但我们不放弃。老话说,生病的人能够吃得进东西就好办了,奶奶深度昏迷,根本无法进食。爸爸买来蔬菜在水里煮熟榨出汁,把一些天然的维生素片、蛋白粉等磨碎,混在蔬菜汁里,用针筒一滴一滴喂到奶奶的嘴里。在爸爸的努力下,奶奶奇迹般地康复起来。她从深度昏迷中醒来,开始会说话,最后,当奶奶可以起床时,她终于出院了。奶奶出院后,父亲就带着家里那条12岁的老狗搬到奶奶的住处寸步不离地照顾她。今年5月18日,我30岁生日那天,我举行了婚礼。之前,爸爸告诉奶奶,孙子要结婚了。奶奶说,那我给他200块红包。当爸爸将这个话告诉我的时候,我们都激动得要哭了——奶奶从深度昏迷到有了清晰的逻辑思维,这是多么大的奇迹。

婚礼上,我对所有的亲朋好友说,我很庆幸自己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我从母亲那里学到怎样为人处世,从父亲身上学到对生命的尊重。我告诉大家,父亲对别人不求回报的付出,对我影响特别大。现在的我,心里充满感恩,因为在我身边,最亲爱的人——父母、奶奶都还健康,还能够让我有时间和他们度过以后的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向父亲表达自己对他的感激。我想,父亲节这天,我会和父亲一起坐下来聊聊,分享一下我新婚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我也还有许多事情要向父亲请教。

2 他哭了,于是我知道他是那么爱我

珊珊 20岁 学生

爸爸是个很传统的人,对我很严格,他坚信任何坏毛病、坏习惯只要痛打一顿,就能让我记牢不再犯。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常因为啃手指甲这样的小事挨打。

记得那是我初中时,有一次,和父亲约好放学在车站见。可是,我上完课以后和同学一起去吃饭了。回家后,看到的是父亲因为生气和焦急而有点变形的脸。他在车站等了我很久,联系不上我,还以为我出了什么意外。那是父亲最后一次打我。后来,父亲再也没打过我,连中考失利都没打我。他说,人大了,就算做错事也不能随便打了。

高考时,我考取了北京的学校。爸爸妈妈一起送我去北京。真到要离开家去另一个城市读书的时候,我忽然觉得特别难过,一路上我一直在哭。爸爸妈妈帮着我把被褥、脸盆、热水瓶等行李送进寝室,帮我支好了帐子,放好所有的东西,就要去赶傍晚的火车回上海了。我拉着妈妈的手送他们去学校门口,妈妈一个劲地抹眼泪,嘱咐我要吃好穿暖什么的,忽然我听到爸爸的声音有点不对头,回头一看,居然发现他眼睛红红的,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大概是他不愿意我看到他这个样子,所以把我往寝室推,叫我不要送了,有空多打电话回家。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的一次看到爸爸哭。在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他是那么爱我的呀。

我知道爸爸很牵挂我,虽然每次打电话回家,他都只说两句就把电话交到妈妈手里。可是我知道他的惦念。不过,今年5月份他生日的时候,我还是忘记给他打电话了。幸好6月份还有一个父亲节,这几天我一直在想该在那天给他发个什么信息,或者打个电话说点什么。你也知道,和爸爸说话跟和妈妈不一样,太煽情的那种,说不出口的。

3 “用老子的钱读书,不许抽烟”

田野 37岁 运营总监

有件事情,直到父亲去世后很久,我才意识到。父亲是个性格暴躁的人,教育孩子时总信奉棒打出孝子,打起我们来下手一直很重。所以,从小我都和母亲更亲近,母亲却说我像父亲,我也想不到原来自己跟父亲那么像。

记得我要离开家去峨眉上学那天,我爸和另一个同学的爸一起去搞了一辆可以坐40多个人的大巴,专程送我们去火车站。偌大的车上就我们4个,加司机才5个人。到了火车站以后,我们又和其他几个同路的同学碰了头。我爸看见他们在抽烟,就专门把我拉到一边说:“今后你挣了钱了,要抽烟要干嘛我不管,现在你是用老子的钱读书,就是不许抽烟!”多的话一句没有,也没有说什么好好读书啊,或者保重什么的。后来,整个大学四年,我几乎没有碰过香烟。

就是在母亲说过那句话后,我反省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留下了许多父亲的烙印。父亲退休前,朋友不多,尤其是在单位上和领导的关系很僵,他很看不上那些官腔十足的人,而别人也都认为父亲性格孤僻难以相处。我并不孤僻,但我继承了父亲的耿直,对于那些爱打官腔的人也十分看不惯。最重要的是,父亲从小就教我要自立,能自己完成的决不依靠别人,这些年来我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我想,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大财富吧?

4 我曾是没爸的孩子

晓易 26岁 律师

我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在我还不记事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二三岁的时候我完全不懂事,那个时候觉得家的概念就是有一个妈妈和一个小小的我。而对“爸爸”这个词的理解就是,那是如同“叔叔”、“伯伯”之类的一种对熟悉的成年男性的称呼。童年的记忆里,这个叫“爸爸”的人隔一两个星期就会来看我,带我出去玩。

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在小学时戛然而止。一次,班上一个男生揭露了我“单亲家庭”的背景,并说我是“没爸的孩子”。我这才意识到,我的家庭和别的孩子的家庭不一样,也重新认识了那个叫“爸爸”的男人的身份。不过,由于从小家里就只有我和妈妈,我养成了独立的习惯,所以,虽然遭遇到这样的打击,心里却从来没有恨过那个离弃我和我妈的男人。不过,想有个完整的家的愿望却开始在心里萌芽。我经常找个理由,要妈妈带着我和爸爸一起吃个饭,去公园玩什么的。还不时地拽着妈妈上爸爸那里住两天。十来岁的小孩子还不懂得什么叫爱情,不过,很明显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还是挺开心的。终于,在我升入中学以后,他们复婚了。我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我们这个三口之家虽然不富裕,但是也终于把我培养成了大学生。上大学以后,我家的经济状况更加拮据了,爸爸那个时候才一千元一个月的工资,而我的学费一年下来要五千多。那段日子,爸爸特别省吃俭用。当年,他就是因为年轻贪玩和我妈妈离婚的,而在我读大学的几年里,他一件新衣服都没有给自己买过,唯一的嗜好抽烟,也为了我节省了许多。

亲情总是平实的。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很少对爸爸说什么肉麻的亲热话。但是我每次出去旅游,都会给他带两包当地的烟回来。他生日的时候也会记得买礼物给他。虽然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但爸爸总会很自豪地告诉别人,看,这是我女儿给我买的!

5 父爱无言

阿闻 32岁 部门主管

印象中,高大的父亲总是不苟言笑,甚至有些不近人情。我读书早,升入初中时,我实际上还不到10周岁,身高只有1.29米,是全校最矮小的学生。每周,总有几个中午,我和同学们都会回家去。每次回家的路上,当身后骑来一辆往家方向去的自行车时,大家都会厚着脸皮,请求骑车人载上一程。很多次,父亲骑车从身后驶来,一旁的同学总是惊喜地对我说:“你爸来了,快坐车回家吧。”当父亲骑到我的身边时,速度会缓下来,却从来不停,只交代一句“小心车子,早点回家”,便独自走了。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年幼的我有些怨恨。母亲为此还质问过父亲,父亲的回答是:“温室里的盆景成不了栋梁。”

长大后的我,执意要出去“见识世面”。出发那天,父亲去送我。列车启动后,我钻在人群的缝隙中向父亲挥手告别,父亲跟着车厢走着,脸色凝重,眼眶发红,欲言又止,手定格在空中。我心情复杂,依然无法解读父亲的情感。

那年,李春波的歌曲《一封家书》红遍大江南北,我也开始养成了写家信的习惯。父亲是每封信都回,并且每封回信都是好几页纸,上面写着理想、追求和奋斗,也会写着“保重身体,注意休息”,却绝少提及他自己的内心情感。

现在,为了个人的发展我选择留在上海,每年的春节我都会回家,去吃那顿象征团圆的年夜饭。而父亲,总是在楼下的那个路口迎候着我。去年春节,我坐火车坐过了站,换车后回到家,已经晚了一个多小时,父亲依然在那个熟悉的路口,在凛冽的寒风中,候着。那一刻,巨大而温暖的爱意在我的心头不断涌动,我终于读懂了一句话:父爱无言。

◎结束语◎

对父亲的记忆大抵不似对母亲的那般充满温情。在你磕磕绊绊的成长路上,他打疼过你,他骂哭过你,他以坚实的脊背和有力的臂膀表达他的爱。而他的心情,总是很容易让我们忽略。他是我们的父亲。第一个教你懂得什么是力量的人。当你的生命之花怒放,请记得在你背后还有垂垂老去的他。在你需要的时候,即便耗尽最后的力气,他也会是那个坚持在背后支撑你的人。不要不好意思,更不要以为他不需要,向他表达你的关爱,在任何一个平实的日子。你们血脉相连,这就是最好的理由。

③ 有什么关于父母的歌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词创作于1987年,是词作者李春利为自己编剧的电影《眼镜里的海》作的电影插曲。并且是献给卧病多年的母亲的,当时她还是个高中生,每个句子都是有感而发,且得到了母亲的认可和喜爱。

4、《听妈妈的话》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词、作曲,林迈可、洪敬尧编曲,收录在周杰伦2006年9月5日发行的专辑《依然范特西》中。2006年,因其歌词传递了正能量,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入选台北教育大学附属实验国民小学一年级教材。

5、《一封家书》是由李春波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李春波1994年由中唱广州发行的同名专辑《一封家书》中。1995年,该曲获得1994第三届“金唱片”奖,李春波凭借该曲获得了中国流行音乐1994风云人物奖。

④ 傅雷家书每封信概括

1、第一封信:

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

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2、第二封信:

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3、第三封信:

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

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4、第四封信:

母亲的细心,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

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5、第五封信:

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

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

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内容简介:

傅雷的信在“文革”中遗失了,其时傅家家产尽数被抄,傅聪的信也未能幸免。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四平米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个黑纸包裹的练习册,标题是《聪儿家信摘录》。

1986年,傅聪得知此事后,却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因为自感年轻时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

因此以前各个版本的《傅雷家书》往往只是傅雷一人的独白,我们只能想像或猜测傅聪如何回应他的父亲,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在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1954)“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恢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和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

(1956)“儿子交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聚少别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在信件中傅家人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傅雷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心绪问题:“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1955)也兴奋地交流刚看的戏剧电影,“常香玉的天生嗓子太美了,上下高低的range很广,而且会演戏,剧本也编得好。”(1956)

这些家信更因傅雷一家在时代悲剧中的命运变幻带有悲凉的感染力,傅雷在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中沉重地说,“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

此文出自现代·傅雷、朱梅馥《傅雷家书》

(4)一封家书微电影解说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射,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

《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得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据统计20多年间它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更值得父母和孩子读一读。

(本书由工学院李仲阳博士、刘忠博士以及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陈子轩推荐)本书为书信体。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作者简介: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傅雷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傅雷在“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1966年9月3日凌晨,愤而离世,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

1966年9月3日上午,女佣周菊娣发现傅雷夫妇已在江苏路284路5号住所“疾风迅雨楼”双双自杀身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药,在躺椅上自杀,享年58岁,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缢而亡。

傅雷夫妇死后,骨灰原被安葬于永安公墓,后归并到万国公墓,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的破坏后遗失。幸有一工人原为傅雷作品的爱好者,故私藏其骨灰盒,幸免遭毁。

1979年4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办傅雷朱梅馥追悼会,柯灵致悼词,宣布1958年划为右派分子是错误的,应予改正;文革中所受诬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彻底恢复政治名誉。骨灰移葬上海革命烈士公墓。

⑤ 歌唱父母的流行歌曲有什么

有《烛光里的妈妈》,筷子兄弟的《父亲》李健的《父亲写的散文诗》降央卓玛《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阎维文的《母亲》汪峰的《彼岸》…个人比较喜欢《彼岸》,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⑥ 献给父母的歌曲有哪些

1、《父亲》

是筷子兄弟演唱的歌曲,王太利作词编曲,歌曲发行于2011年12月20日。收录于专辑《父亲》。该歌曲是微电影《父亲》的主题曲。

2、《真的爱你》

是中国香港摇滚乐队Beyond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梁美薇作词,黄家驹作曲,收录于1989年7月由新艺宝唱片发行的粤语专辑《Beyond IV》 中,该曲国语版本名为《你知道我的迷惘》。歌曲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歌词包含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对母亲的祝福。

3、《妈妈的吻》

是台湾歌手卓依婷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皇牌影视金曲1》专辑中。

4、《一封家书》

是由民谣教父李春波于1994发行的专辑,发行公司为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其中同名主打歌曲《一封家书》一个月之内销量轻松突破100万大关。

李春波由此获94年度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并荣获中国唱片最高奖《金唱片》奖和中国流行音乐——94风云人物奖。

5、《回家》

章子清原创歌曲《回家》,章子清纯净、真诚的音色搭配温柔的旋律缓缓淌入心田,用心诠释了对家乡的浓浓的呼唤。

⑦ 《一封家书》原唱是李春波吗

是呀,作词作曲演唱都是李春波。后来洛桑在小品中唱过。最近又被电影《一切都好》用作推广曲,衍生出好妹妹、陈赫、姚晨等多个版本。

⑧ 中国的民谣教父因被抄袭获赔30万,你怎么看

李春波的《一封家书》遭改写案子早已裁定,人民法院不但规定云南省俊发房产公司向李春波道歉,还责令该企业赔付李春波经济发展损失赔偿30余万元。网民们对于此事纷纷议论:有的说,判得好,罪有应得;有的说,李春波想钱想疯掉,他自己卖个人专辑怕是也赚不上这么多吧?的确,如今的九零后零零后很有可能并不了解李春波到底是谁,但以前的他但是风靡大街小巷的普通民众歌星。

⑨ 岳云鹏唱的一封家书原唱是谁

歌曲《一封家书》原唱是李春波。《一封家书》是由民谣教父李春波于1994发行的专辑,发行公司为动力唱片,其中同名主打歌曲《一封家书》一个月之内销量轻松突破100万大关。李春波由此获94年度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并荣获中国唱片最高奖《金唱片》奖和中国流行音乐——94风云人物奖。

李春波,辽宁沈阳人,中国原创音乐领军人物,歌手、词曲作家、导演。在中国流行乐坛,他以都市民谣曲风拓展了流行音乐的发展之路,在创作题材上对于知青及对于社会的关注,让他的音乐具备了承载历史的文学价值。

1993年发行了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单曲《小芳》,同年由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出版发行的同名专辑,获1993年度全国十大最受欢迎男歌手奖。1994年以歌曲《一封家书》获94年度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并荣获金唱片奖和中国流行音乐“94风云人物奖”。1995年李春波为电视剧《孽债》创作并演唱主题曲《谁能告诉我》、《哪里有我的家》。1998年索尼唱片公司发行专辑《贫穷与富有》。2001年首次执导电影《女孩别哭》。2013年3月24日发表单曲《火车站》。2014年7月2日,在北京举办了歌曲发布会,以歌曲《姐姐》回归中国原创歌坛。2015年1月22日推出耗时三年打造的专辑《岁月》。2015年8月16日,参加《蒙面歌王》。11月24日,推出原创歌曲《家》。


阅读全文

与一封家书微电影解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朋友电影西瓜影音 浏览:232
哪些电影结尾在奥地利取景的 浏览:19
侏罗纪世界1080电影天堂 浏览:981
微电影视频后期的加工与制作 浏览:502
三个小时的外国电影有哪些 浏览:121
电影有许多时间可以选英文怎么说 浏览:865
电影中的字幕怎么覆盖 浏览:244
电影天堂TV怎么下载到电视机上 浏览:426
会说话的手机什么电影 浏览:17
婚外恋电影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148
手机看电影杜比 浏览:794
优酷电影怎么把英文翻译中文 浏览:716
如何拍成电影的感觉 浏览:379
最新电影西瓜影音天狼2017 浏览:250
国产真人游戏电影 浏览:705
电影合法伴侣资源 浏览:793
最新少儿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17
美国复仇者电影完整版 浏览:384
100个免费电影素材网站 浏览:642
万能联播电影怎么保存到手机相册 浏览: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