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视频 > 潮汕闹元宵微电影

潮汕闹元宵微电影

发布时间:2022-09-12 08:26:40

1. 潮汕元宵节的介绍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汉族传统节日。这天在潮汕,有各种具有潮汕特色的汉族民俗活动。这是因道教信奉三官神(天官、地官、人官),以正月十五为天官当令,称上元节,祈望天官赐福。潮汕各地元宵风俗活动内容大都有吊花灯,游花灯,舞狮,猜灯谜、吃汤丸等,其主要内容在灯,故又称灯节,它有最浓厚的游乐色彩,故称闹元宵。1元宵节倾注着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气息,焕发出现代汉族民俗艺术的独特光彩。

2. 元宵节来历的传说有哪些

元宵节 ,想必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并不陌生,正月十五闹元宵,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下面是我整合的关于元宵节来历的 传说 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关于元宵节来历的传说有哪些

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的赏花灯原因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 春节 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元宵节点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另有一说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还有在潮汕等岭南地区,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当天,家家户户都要点灯,而如果去年元宵以后家中生有男孩,则要到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挂上灯笼,以昭告乡里加重添了丁,接受来自乡亲的祝贺。广州过去在正月十二这天有替“床头婆”开灯之俗,祈求保佑孩子健康平安长大。而正月十三要在厨房“点灶灯”,直点到元宵夜。

因为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国,家庭的男性劳动力对于家族兴旺非常重要,男孩子的出生对于整个家族来说都是一件喜事。古时,生男孩有着添丁一说,而“丁”与“灯” 在许多方言中谐音。因此,元宵夜点灯、吊灯的习俗也有“添丁”的美好祝愿。

吃元宵的注意事项

第一、元宵能量密度高,要进行等量主食的替换。

元宵是以糯米粉为原料,加上高油、高糖的馅料做成的。吃3粒元宵相当于摄入一盘 炒菜 的油量,4粒元宵差不多就相当于一小碗米饭的热量了。所以尤其是超重、肥胖的亲们,建议最好就吃2粒,并且都应该减掉相应的主食。

第二、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谨慎吃元宵。

糯米相对于大米来说,对血糖的影响稍微大一些,而且元宵又是以糯米粉为原料的,经过碾磨的食材更碎,颗粒更小,吃进肚子里消化吸收更快,对血糖影响也就更大。

元宵是摇出来的,煮元宵的汤,尤其是不小心煮破的情况下,煮出的汤较浓,里边含有不少糯米粉和馅料,喝进肚子里消化吸收更快,否则血糖又该大乱了……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结合您的血糖实际监测情况,如果血糖最近波动较大,餐后血糖居高不下,建议您最好就不要吃元宵,煮元宵的汤就更不能喝了。

第三、 其它 吃元宵需注意的人群。

元宵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粉,属于高碳水化合物,而且黏性高不易消化;馅料无论甜咸,都含有高热量高油脂,患有胃肠道疾病、肾病、慢性胰腺炎、消化能力较差的人群都应少吃或不吃。

第四、老人和小孩吃元宵要格外小心!

元宵容易滑落到气管或卡在食道,造成呼吸困难或食道受阻,严重的可导致窒息死亡。因此老人和小孩在食用元宵时要特别当心,佩戴假牙的老年人还要防止假牙被汤圆黏住,一同咽下时被卡住。小孩吃元宵时,切记不可边吃边玩。

如果真的发生意外,食物呛入气管时,要用正确的处理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异物从气管中取出才可以救命。


元宵节来历的传说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

★ 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简介

★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 元宵节来历习俗和神话传说

★ 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

★ 元宵节的来历以及传说故事

★ 元宵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 描写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

3. 有趣的习俗

吃元宵

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 正月十五又叫“上元”节。“元宵”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元宵又叫“圆宵”、“圆子”,南方常叫“汤圆”、“水圆”,宋人因见其煮熟后浮于水中,称之为“浮团子”。

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实在有极微妙的对应关系,“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表达了人们全家团圆幸福的心情。

再看元宵的品种和吃法。北宋以前的元宵是实心的,无馅,下在烧开的水中,配以白糖、蜜枣、桂花、桂圆等物。南宋时开始有了中间包糖的“乳糖圆子”,大概是较早的有馅元宵。其后,元宵馅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用白糖、红糖、桂花、果仁、芝麻等制作;咸馅多为荤馅,单包肉或肉蔬合包。元宵大多以水煮食,但也有油炸食用的,《卢氏杂说》里的“油炸追子”其实就是一种油炸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丰富了,不少人甚至开始了中西结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为元宵馅之一。

闹元宵

鳌山灯杆、火树银花,这是元宵节最突出的景观,也最能概括此节的活动,即张灯、放火。张灯、放火是元宵最主要的节俗活动,其余观灯游赏以及社火百戏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此发展、引申而来的。最初的灯是单纯、静止的,它不能运动,也较少装饰,并且多是单个独立的。其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装饰最先迈出步伐,灯的里里外外都被加以雕琢、修饰。

元宵节是一个有着两千余年传统的节日,其节俗在当今中国仍然相当盛行。现在,每届元宵前后,无论乡村还是市镇,人们都要张灯结彩,观灯游赏,烟火也多是必不可少的。当代元宵节除灯火之外,更为突出的活动是各种社火,诸如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海外华人居住区也是年年搬演、盛行不衰。元宵节,正可以算是中国的狂欢节。

元宵节离不开“闹”,张灯观灯赛灯叫“闹花灯”,社火百戏叫“闹社火”,整个的活动叫“闹元宵”,仿佛不闹就不成其元宵节。元宵之闹,除了花灯烟火、百戏社火的装饰、点染之外,最突出的怕是人多。从元宵节俗形成不久的年代的那些文字记载中可知,当时元宵观灯游玩的人们已经是忘记肩摩踵接、街填巷塞了。

说闹,又不能不摆摆戏。大戏闹,小戏也闹。当台子上载歌载舞、团花簇锦旋转起来的时候,不能不闹。

闹又自有其价值在。中国人比较欣赏闹中取静的本领,所以对“大隐在城中”要比“小隐在山林”多几分敬慕。其实春节之闹、元宵之闹、社火之闹,也都有闹中取静的意义。

同时,人们认为这样闹了,生活才有意思。因此,它是一种生活的补充,是添加剂、染色剂,有了它,生活才充实,才祥和,才五彩缤纷。甚至可以说,这闹是理想生活中的一部分。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当晚称元宵,故也称“元宵节”,俗称“十五夜”。元宵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全国各地都有举行一些活动来庆贺。因一地的风俗是由一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的,故潮汕地区元宵节也就出现了一些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有趣的习俗。

吊喜灯

灯火在祀神礼节中是作为光明喜乐的象征。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此外,如果去年元宵以后生了男孩子,农历正月十三起家人就必须挑起一对红灯笼,并在灯屏下贴着红纸写上姓名,欢天喜地挂到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以此象征着家中添了丁。每晚家人要抱着孩子 到祠堂中,一面往自己的灯笼里点燃蜡烛,使灯笼通红,一面接受周围乡人的祝贺。元宵夜更是庄严、热闹。

做丁桌

在潮汕乡村,上年生过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还要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出丁”,俗称“做丁桌”。宴客时有两种席式,一种叫“龙船席”即用好多只方桌连结起来,客人围在两旁吃饭,形同划龙船;另一种叫“走马席”,即无论亲朋疏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可以进来吃,吃完就走,主人再重新摆上菜色,招待另一批客人的来临,接连不断。这后一种席式一般是较有钱且较慷慨的人家才会这么做。在旧社会,潮人攀比心强,死爱面子,凡生了男孩的人家都十分注重办丁桌,并以办得体面为荣。即使是贫困人家,为了不失面子,便四处借钱,造成负债累累,或者是忍痛卖了哥哥,将所得之钱银用来应付沉重的办桌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阿细卖阿大”这一俗语的来历。解放后,由于时代的前进,思想在进步,潮人虽仍有元宵办丁桌的习俗,但多改为在自家里进行,且单限于宴请较亲的亲戚和较好的朋友,丰俭由人,无人计较。

求喜物

元宵此日,乡村中多有设坛拜神活动。各神庙宗祠灯火齐明,烟雾弥漫,善男信女争先参拜,拥挤异常,热闹非凡。神坛前所摆设的鸡、鹅、鸭、糖果、米果品、花烛

4. 潮汕特色的风俗习惯

一、冬节

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节丸”便长一岁)、上坟扫墓等(清明行“过春纸”,冬至行“过冬纸”)。

二、劳热

“劳热 ”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

“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三、潮汕婚俗

潮汕婚俗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其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

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举行“开井”、“舂米头”、“搅泔”等仪式;满十二天或满四个月要行“归宁”礼——“返厝”。头、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烟起时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过夜。

四、吊灯习俗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五、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

5. 有哪些出来元宵节场景的电视剧和电影

《杨光的快乐生活》。

《杨光的快乐生活》是由杨议执导,杨少华、杨议、魏伊、韩兆等人主演的一部喜剧片。

影片讲述了杨光为了实现条子的种种荒唐愿望而多方奔走,上演了一出笑料百出令人捧腹的“好梦一日游“的故事。该片于2013年2月26日上映。

剧情:

杨光(杨议饰)和他的哥们尤条(韩兆饰)遇到了真正的麻烦,条子被查出身患绝症。杨光决定,要让条子欢乐的走完人生路,实现他没有完成的心愿。

然而条子的种种愿望荒唐无理,找初恋、回老家、当皇上、临幸贵妃。让杨光应接不暇越帮越乱,上演了一场笑料百出令人捧腹的“甲方乙方”。

就在这场混乱中,杨光一不小心又与条子初恋情人陈晨(魏一饰)产生感情。两个屌丝和一个伪装女神的女屌丝,啼笑皆非的三角恋也在乱成一团中拉开序幕。

6. 潮汕元宵传统习俗有哪些

1.吊喜灯(点灯笼)

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寓意添丁。元宵夜潮汕家家户户门口都点灯、吊灯。人们还要提灯笼、拿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接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2.赏灯

元宵夜是月圆夜,如果天晴月明,潮人的花灯与圆月相印成趣,赏心悦目。镇、县、市有搭灯棚做花灯展,乡村神庙和宗祠挂起大灯笼、大花灯,小孩子提着买来或者自制的小灯笼,成群穿街过巷“营灯”,饶有喜庆。 自农历十一日起,叫“起灯”(即“起丁”),当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要到乡里宗祠挂花灯,被视为新生男孩的入族议式,并每晚抱着孩子去祠堂点灯, 接受乡人祝贺,直到十八日收灯。

拓展资料: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这天在潮汕,有各种具有潮汕特色的民俗活动。这是因道教信奉三官神(天官、地官、人官),以正月十五为天官当令,称上元节,祈望天官赐福。潮汕各地元宵风俗活动内容大都有吊花灯,游花灯,舞狮,猜灯谜、吃汤丸等,其主要内容在灯,故又称灯节,它有最浓厚的游乐色彩,故称闹元宵。[1]元宵节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气息,焕发出现代民俗艺术的独特光彩。

参考资料:网络—潮汕元宵节

7. 潮汕城乡春节及元宵习俗

潮汕人民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后,便开始忙碌准备过新年。家家户户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重新布置、装修;蒸制红踩桃、鼠曲踩等各式品;购买年货、新衣;理发、美容。到了大年三十日早大宰“三鸟”,购买祭祀物品。吃过午饭后,全家大小都要休浴,穿新衣,祭祖先,贴春联,挂灯笼,贴照壁符。是晚设炉于厅,全家人围着炉子吃团圆饭。一家人不论平时分散在多远的地方,都必须赶回家来团聚。“围炉”后,长辈要给小辈们发“压岁钱”,能挣钱的小辈也要给长辈送红包,称为“压腰兜”。这一天不能吵闹,不能打坏盘、碗等器物,若打坏了说诸如“击开嘴,大富贵”等吉利的话来弥补过失,象征着全家一年自始至终圆圆满满。家中的水缸要装满水、米缸要装满米,以象征“年年有余”。是夜灯火通宵,家家户户合家守岁,等待新年的来临。
农历正月初一为岁之首,称“春节”,古称“元旦”,俗称“过年”。是日一大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穿新装,燃放鞭炮,拜天地祖宗、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时要用素食作供,因为据说此日弥勒佛坐位,故用斋餐。此种习俗流传很久,清顺治《潮州府志》云:“元日,祭用斋。”清乾隆《普宁县志》曰:元日,把祖先用素,韧二把祖先用荤。”接着全家入亲亲热热、和和气气吃早饭,下辈向长辈祝福,长辈给下辈寄以期望。吃过早饭后,父母就携带儿女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凡到亲戚朋友家拜年,都要拿潮州柑去。因柑比桔大,故取名大桔,而桔与吉同音,用谐音会意法,就成了“大吉”。大桔表示吉祥。带多少大桔没多大关系,但一定要偶数,不能奇数。而主人家的茶几也总要放着一盘红绿相间的大桔、摈榔(今用橄榄代),另加糖果,迎宾敬客。关于潮汕用摈榔的风俗,府志、县志都有详细记载,清乾隆《潮州府志》云:“不设槟榔,便称简慢。”因摈榔和宾郎同音,含有宾客的意思,所以“摈榔大桔”谐音便成为“宾临大吉”,是互相致意,互换吉祥的一种礼节。客人进门时,相互说些“新年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主人要请客人吃橄榄、糖果,喝工夫茶(揭西客家还有敬以“擂茶、米程”之俗),并互换大吉,还要互送小孩“利市”(红包)。接着主人备酒设宴款待客人,俗谓之贺正。清嘉庆《澄海县志入“各设酒看相邀饮。谚云‘正月酒,家家有’”。
春节是圣日,因此在潮汕有许多禁忌,如不要扫地、不要洗衣服,怕钱银失去;不要在用膳时使用长短筷,否则过渡时就会搭不到船;不要吃粥或饭汤,否则出门会遇上天下雨;不许说坏话、骂人、打架,如果甲家孩子打或骂乙家孩子,甲家家长要拿一对大桔上门道歉,祝愿人家逢凶化吉。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逐渐淡化或被赋予新的内容。解放前,城镇乡村有“游灯”,俗称“游老爷”之俗,民间要以潮州大锣鼓或舞龙、舞狮给社会名流、行铺拜年。解放后此等风俗已基本废去,代之的是城乡各地自娱举行游彩旗、锣鼓、舞狮及猜谜、象棋、篮球等比赛的文体活动。各级政府开展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活动。

8. 闹元宵的资料

岁逢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相沿被潮汕人家认为是张灯结彩、欢庆大团圆的节日,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的美好良宵。上元是春回大地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夜、元夕,潮俗称“十五夜”。古代是一年之中最迷人最热闹最“放夜”的灯火通明时光。这天夜晚不但明月皎洁,而且千家万户灯火璀璨,闪闪烁烁,故又称“灯节”。清·同治元年(1862年),潮阳知县陈坤监生咏《潮州元宵》诗云:“上元灯火六街红,人影衣香处处同。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也留有盛赞元宵灯节脍炙人口的绝妙诗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笙星歌赛社神;不展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诗文道出了红男绿女闹元宵的动人情景。

潮汕人闹元宵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千姿百态,富有特色,引人入胜。各地除传统的花灯外,还有燃放烟火、动物舞蹈、弄狮舞龙、扮涂戏、扭秧歌、广场戏、抽影戏、荡秋千、猜灯谜;还有蕴含着民风民俗趣闻的“坐大菜”、“推厕墙”、“抱大猪”、“求喜物”、“做丁桌”、“挂榕树枝、竹梢于门上(俗称榕竹插门)”、“赌糖狮’:,潮家祭祖还必备有甜粿、酵粿、菜头粿各笼,俗称“三甑齐”。尤其澄海樟林古港家家户户都要做鼠粕粿美食和馈送亲朋好友品尝,此粿桃最惹海外潮人乡思。元宵之夜,阖家团圆,举宴把盏吃“合家欢”,在盛馔佳肴的筵席上,蚶、蒜、鱼是必不可缺的美食,蚶壳古代是代表钱币的意思,吃蚶意味“有钱算”;食蒜象征诸年吉祥如意“会合算”;食鱼祈求家财富裕,年年有余等’祝愿。

潮汕人闹元宵最为体现“邹鲁遗风”的潮乡特色,且最为精彩动人,使人喜闻乐见的民俗风情殊多,仅作扼要简略分述于下:

元宵灯

清嘉庆《澄海县志》记载:“正月十一日夜起,庙街张灯,士女嬉游,歌声达旦。元夜竞赛花灯,张灯结彩,竟为鳌山,人物台榭如绘,称为‘不夜天”’。

明代嘉靖年间,潮剧传统剧目《荔镜记》的“观灯”中有:“三街六巷好灯棚”句,佐证了当时潮州花灯繁盛情景,惹得黄五娘主婶私自走出宅院到街上赏灯。五娘见到灯下意中人陈三,遂掷下荔枝相赠。清代乾隆时期,澄海的樟林古港兴起的元宵灯节和花灯竞赛更加繁盛。新编《澄海县志》记载有“东陇的灯橱,澄城、莲阳、樟林的纱灯,店市的涂灯,都是别地少有或没有的”。各地不但到处有多姿多彩的座灯、屏灯;还有挂灯、灯橱、灯牌、宫灯、走马灯等等。元夜,儿童们成群结队,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街玩耍,热闹非常。潮汕民谚有:“正月灯、二月戏”和“勿乞人 (不要让人)画落灯橱”的俗语,这也显示着元宵灯彩绘漫画所起着的警示作用。

潮乡万家灯火闹元宵的热闹情景,要持续到十八日才“落灯”。偶逢“天公不作美”,“雨淋元宵灯”,今人已流传为一句气象农谚。

敬糖狮

潮汕元宵神前敬糖狮,祈求着新年吉祥如意,求来好运,大吉大利。传说狮子是神州大地炎黄子孙的吉祥物之一,能辟邪驱恶,有庄严、富贵之象征。历来特别深受潮汕人的敬爱。香港潮籍诗人邱亦山(笔名石头翁)咏《元宵》诗云:“元宵佳节在龙香,潮俗民风似故乡;是夕神前求好运,糖狮果品表安详。”诗文道明了香港潮人流传着元宵拜糖狮的风俗习惯。

糖狮是一种用白糖加工制成的甜食(用糖浆灌入雕刻模具铸成),色彩晶莹鲜艳,造型纹饰优美,千姿百态,集工艺美术、饮食文化和乡土风情于一体。成双成对,大的富有气势,小的小巧玲珑,令人喜爱。元宵之夜,干家万户拜糖狮向神朋借来求好运,明年元宵如数奉还,故名为“赌糖狮”。

坐大菜

澄海诗人李绍雄的《元宵坐大菜》诗云:“观灯已罢夜阑珊,小妹良宵兴未完。相约田间坐大菜,将来嫁得好郎官。”

潮汕农民冬种的大芥菜,茎叶肥嫩,菜蕾硕大,浑圆碧绿,鲜艳秀丽,俗称大菜。古代少女于元宵夜偷偷到郊外田野菜地坐大菜,默念着:“坐呀坐大菜,嫁个好夫婿。”情真意切地祈望嫁个合自己心意的好郎君,宛如大菜的叶蕾一样簇拥、紧抱、亲密、好合,未来家庭美满和谐,生活幸福。

另有红男则偷偷到郊外推倒厕所墙,说是可以娶到“雅姐”(漂亮的妻子)。

抱大猪

潮汕农家,旧俗于元宵节白天到郊外选择好一块状如肥猪的石头,十五夜独自悄悄将这块石头费尽力气抱回家中猪圈(栏)槽前,摆敬祭品,燃点大红烛,供奉香火,由家中主妇诚心诚意跪拜,祈求新年自家饲养的猪苗长膘快、肉膘厚、猪肥大,口中默念着:“饲猪大过牛”。这就是“元宵抱大猪”的习俗。

9. 潮汕的元宵作文50字

岁逢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相沿被潮汕人家认为是张灯结彩、欢庆大团圆的节日,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的美好良宵。上元是春回大地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夜、元夕,潮俗称“十五夜”。古代是一年之中最迷人最热闹最“放夜”的灯火通明时光。这天夜晚不但明月皎洁,而且千家万户灯火璀璨,闪闪烁烁,故又称“灯节”。清·同治元年(1862年),潮阳知县陈坤监生咏《潮州元宵》诗云:“上元灯火六街红,人影衣香处处同。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也留有盛赞元宵灯节脍炙人口的绝妙诗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笙星歌赛社神;不展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诗文道出了红男绿女闹元宵的动人情景。

潮汕人闹元宵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千姿百态,富有特色,引人入胜。各地除传统的花灯外,还有燃放烟火、动物舞蹈、弄狮舞龙、扮涂戏、扭秧歌、广场戏、抽影戏、荡秋千、猜灯谜;还有蕴含着民风民俗趣闻的“坐大菜”、“推厕墙”、“抱大猪”、“求喜物”、“做丁桌”、“挂榕树枝、竹梢于门上(俗称榕竹插门)”、“赌糖狮”:,潮家祭祖还必备有甜粿、酵粿、菜头粿各笼,俗称“三甑齐”。尤其澄海樟林古港家家户户都要做鼠粕粿美食和馈送亲朋好友品尝,此粿桃最惹海外潮人乡思。元宵之夜,阖家团圆,举宴把盏吃“合家欢”,在盛馔佳肴的筵席上,蚶、蒜、鱼是必不可缺的美食,蚶壳古代是代表钱币的意思,吃蚶意味“有钱算”;食蒜象征诸年吉祥如意“会合算”;食鱼祈求家财富裕,年年有余等’祝愿。

原来潮汕元宵节也有也有这么多的习惯呀

阅读全文

与潮汕闹元宵微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找小电影用什么软件好 浏览:546
手机竖屏电影免费 浏览:245
上海华谊电影电视台 浏览:626
80年代电影介绍杂志图片 浏览:760
电影你好李焕英工厂取景在哪里 浏览:834
微电影小夕 浏览:250
新上海滩电影有部 浏览:364
比利林恩在线完整电影 浏览:831
北京平谷电影院订票 浏览:713
电影兄弟会迅雷 浏览:399
刘三姐原版全集电影 浏览:529
矛三电影怎么看不了 浏览:481
中国和日本战争的电影 浏览:157
如何消音电影 浏览:621
观上海电影博物馆感想 浏览:422
隆基泰和广场的电影院叫什么名 浏览:211
催泪战争电影国产 浏览:244
北京电影有限公司 浏览:711
周星驰遇到护士哪个电影 浏览:52
春节档电影什么时候能在手机上看 浏览: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