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观看微电影《足寄》后的观后感怎么写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会看”电影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❷ 追梦赤子心观后感200~300字
正在河南实习的我,在玩完了电脑里的所有游戏之后,又听完了所有的评书,决定下一个环节就是电影。这部片子在我的电脑里已经放了两个月了,一直觉得是一部很轻松的片子,所以没有着急去看。等到百无聊赖的时候再看吧。
但是,我错了,它给我的震动是很大的。故事的情节看了前八分之一就差不多猜出来了,但我还是会在最后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很喜欢演rudy的演员,我不知道是不是指环王里的sam,但是很像。这个寡言少语的家伙,真的很坚韧,我不知道,在现今的我们的国家里还有多少这样的年青人,他的意志是那么坚定而目的又是那么单纯,真是太难能可贵的。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典范了,我们正生活一个缺乏英雄、需要英雄的时代。也许,我们吃过太多个人崇拜的亏了,所以,我们的社会已经容不下什么偶像、英雄了。剩下的就是不尽的怀疑和批判,或者就是不顾一切的解构,自认为可以看清世界中的一切,永远都沉浸在自我满足的状态下。
我们的社会还是否允许rudy这样的人存在呢?我们也许有这样的人,但也许我们的环境更加的恶劣。不过我要强调的是一部两个小时的影片能做的太有限了,它只能告诉你艰难之后的成功是多么欣慰,而那数不尽的艰难困苦却只能展现其中的一点点。我不是批评电影。我只是在警告自己和那些和我有同感的人们,我们不应该幻想自己也可以随随便便经历rudy所能经历的。我曾一度希望做这样一个人,但要知道,会面对的困难,电影里是永远告诉不了我的,因为那太难了,难到无法去表达,去表现。
另外一点要说的就是,我看到了“投入”的力量,如果我能像rudy那样去投入,我相信任何困难都会克服掉的。不过不要现在就骗自己,我能“投入”,能做到要下的决心,绝对不是看一场电影就能下的。那注定是人生中一段特殊经历的开始,开始的时候是十分特殊的。
脑子很乱,混乱的说了这么多,请见谅,浪费了你很多时间,很希望得到大家的见解,我渴望交流。
❸ 追梦赤子心的含义与感想是什么
如下:
追梦痴子心,就是想表达GALA坚定追逐年少时梦想的决心,即便是被视作痴人、怪人也不在意,唯有明白一颗赤子之心。也是GALA唱给所有同样“不称职的成年人”的作品。
花费大量时间最终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却也失去很多,甚至发现这个梦想的实现太过辛苦,到底值不值得?我的回答:值得。
因为哪怕这个过程性价比极低,但你以后回忆这段日子的时候,你发现你曾给自己留下过令人感动的日子或者你抱着你的孙子时可以侃侃而谈,人生在世,得得失失,时间有限,所以要活的真诚,活得有意义,这才是人生的意义,而不是纠缠在这些细枝末节,推算性价比的无聊时光中。
《追梦赤子心》
2017年由鹿晗翻唱,并作为了电影《空天猎》的片尾曲。《追梦赤子心》这首歌的创作就是想表达GALA坚定追逐年少时梦想的决心,即便是被视作痴人、怪人也不在意,唯有明白一颗赤子之心。
2011年的《追梦赤子心》中,GALA用嘶吼式的演唱,表达了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与坚持。歌曲中饱满的情绪仿佛唱出了每个正在奔赴理想路上的人的心声,励志的同时使人瞬间正能量百分百。
2013年的《追梦赤子心》因为在节目中演唱,更增添了画面感,从2013年的6月到9月,三个月,一场场淘汰,晋级,快男们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汗水,泪水。
❹ 追梦赤子心听后感600字作文
永不言败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十分励志又振奋人心的电影——《追梦赤子心》。
主人公鲁迪从小就喜欢打橄榄球并梦想着能考上圣母大学打橄榄球。可他学习成绩并不好,他的哥哥和老师认为他不可能考上圣母大学。在神父的帮助下,鲁迪上了圣十字大学,并从此刻苦读书,被圣母大学录取,他如愿以偿地代表圣母大学去打橄榄球比赛,并被他的队友举着欢呼着冲出球场大门。
令我最感动的是他想要证明自己的决心。在他和橄榄球教练的对话中,他想去赛场上打比赛。可教练认为他打球不够好,不想让他上场。鲁迪急于想证明自己,想让当初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重新认识他。他的话语感动了教练,于是教练同意了他的请求。
我更佩服鲁迪那永不言败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挺过去作文在橄榄球的训练赛上,他虽然撞不过对面的选手,可他每摔倒一次,他就站起来一次,教练让他休息一会,可他仍坚持着,和对手继续较量着。
于是,他们的球队就有着这样一句话“要像鲁迪一样努力”。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正因为如此有了鲁迪梦想的实现和生命的闪光。
我的二哥就是这样一个人。上初中时,他的成绩就已是“不忍直视”了,他的老师也曾断言他不可能考上四高。二哥从此发愤图强,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经历了一次次模考的失败,依然没有放弃,顶住压力,奋勇向前。最终不负众望,考上了四高,为自己美好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人生亦不是如此?只要我们拥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一定会成功。未来,我也会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去追逐我的人生梦想!
❺ 《追梦赤子心》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励志片作为电影类型片的一种,也许其数量不多,地位不高,但其对人的影响与改变可以说是最大的。
❻ 追梦赤子心电影观后感
追梦赤子心电影观后感如下。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后能做一个无敌的百万富翁,不愁吃不愁穿,还能每天早上睡懒觉,每天晚上玩到很晚才睡也没有人管。还每天都有仆人帮我料理好一切事务。
可是在我慢慢长大后,我却越发讨厌这小时后的梦想了。因为这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我反而开始喜欢和平常人一样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能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乐趣,能够做一个快乐的平凡人,开开心心的过着每一天。
剧情简介
《追梦赤子心》是由周孜凯编剧、导演,魏峰、肖霄、张帆、周文羽等联合主演的一部青春励志影片。《追梦赤子心》主要讲述了青春和梦想。男主角杨帆大学时期一直暗恋校花梦夏,室友钱园出谋划策。
编写一个电影剧本邀请梦夏参演,期间发生种种闹剧。拍摄到一半,梦夏发生了意外,导致电影无法完成。毕业后,朋友们各奔东西,为生计奔波。早已被父母规划好人生的他们,面对随大流的生活,到底该如何抉择。
❼ 追梦赤子心观后感
正在河南实习的我,在玩完了电脑里的所有游戏之后,又听完了所有的评书,决定下一个环节就是电影。这部片子在我的电脑里已经放了两个月了,一直觉得是一部很轻松的片子,所以没有着急去看。等到百无聊赖的时候再看吧。
但是,我错了,它给我的震动是很大的。故事的情节看了前八分之一就差不多猜出来了,但我还是会在最后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很喜欢演rudy的演员,我不知道是不是指环王里的sam,但是很像。这个寡言少语的家伙,真的很坚韧,我不知道,在现今的我们的国家里还有多少这样的年青人,他的意志是那么坚定而目的又是那么单纯,真是太难能可贵的。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典范了,我们正生活一个缺乏英雄、需要英雄的时代。也许,我们吃过太多个人崇拜的亏了,所以,我们的社会已经容不下什么偶像、英雄了。剩下的就是不尽的怀疑和批判,或者就是不顾一切的解构,自认为可以看清世界中的一切,永远都沉浸在自我满足的状态下。
我们的社会还是否允许rudy这样的人存在呢?我们也许有这样的人,但也许我们的环境更加的恶劣。不过我要强调的是一部两个小时的影片能做的太有限了,它只能告诉你艰难之后的成功是多么欣慰,而那数不尽的艰难困苦却只能展现其中的一点点。我不是批评电影。我只是在警告自己和那些和我有同感的人们,我们不应该幻想自己也可以随随便便经历rudy所能经历的。我曾一度希望做这样一个人,但要知道,会面对的困难,电影里是永远告诉不了我的,因为那太难了,难到无法去表达,去表现。
另外一点要说的就是,我看到了“投入”的力量,如果我能像rudy那样去投入,我相信任何困难都会克服掉的。不过不要现在就骗自己,我能“投入”,能做到要下的决心,绝对不是看一场电影就能下的。那注定是人生中一段特殊经历的开始,开始的时候是十分特殊的。
脑子很乱,混乱的说了这么多,请见谅,浪费了你很多时间,很希望得到大家的见解,我渴望交流。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❽ 丛林赤子心观后感
刚看了一部电影,丛林赤子心。所谓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只狗与几头小狮子,全剧没有台词,可是看到最后眼睛还是不争气的湿润了。
一只狗狗,和主人失散了,迷失在大森林中。当它回复意识开始关注周围的状况时,无意中看到了狮子被猎人猎杀的一幕。以那样弱小的身躯,企图把那么硕大的狮子拽走,佩服它勇气的同时,更多的是觉得傻。因缘真是美妙,又是无意之间,它发现了被藏在石头缝里的四头小狮子。(长的像猫,毛绒绒的十分可爱的那种。)小家伙们不但不怕狗狗,还跟他很亲近。使我不自觉的感慨:原来不只是人,任何动物在没有被教育之前都是很友善的,愿意去相信周围的一切,哪怕它是被誉为“百兽之王”的狮子。
后面的故事就很落俗套了。狗狗给小狮子们找吃的,领它们追踪另一头大狮子的踪迹,历尽艰险,只为了让它们能够生存下去。也算是皆大欢喜,它完成了使命,也回到了主人的身边。
其中几个镜头是我很难忘记的。接下来简单的总结一下。
其一,狗狗追兔子的一幕。狗狗和兔子捉迷藏一样的博弈着,最后狗狗考自己敏锐的嗅觉把兔子堵到了一个角落。看着吓得发抖的兔子,狗狗靠近再靠近,最终向它探出了头。不过,只是用舌头轻轻地舔了舔兔子,就跑开了,没有出现想象中的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画面。当时我真不知道该称赞它还是说它笨,这样好的机会,就这样放过了,导致自己只能去猎人嘴里抢野鸡,还差点被狼伏击丢了小命。其实,从内心来讲,没人想看到杀戮的场景,只是,我更担心这样善良的动物是否能够生存下去。要知道,固然有小狮子们信任它,只是相对的,也有豺狼一样的凶狠野兽啊。
其二,狗狗躲避直升机的N个画面。明明知道,只要自己出现在直升机的视野,它就可以回到原来的世界,可是它放弃了。一边无限眷恋的看着空中直升机,一边又为小狮子们挂心,它知道,没有自己,小家伙们一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哪怕是主人着陆的呼唤,也没有击垮它拯救这四条小生命的决心。只是,我依然没办法忽视它眼中的落寞与期盼,毕竟对它来说,是不可能有直升机随叫随到的好运的。
其三,是我最不愿意提到的,一头小狮子丧生在鹰爪之下的情景。剧中也有狗狗为了救小狮子们跟熊、狼、甚至是跟大狮子斗智斗勇的场景,远比跟鹰的战斗激烈,也更有看头。可能是我这个人有点奇怪吧,像去天安门看路灯一样,总是注意非主流的东西,我分明从狗狗的眼睛里看到了惶恐,是那种失去了自己东西的不安,甚至还有悲伤。当它转过头来看剩下的三头小狮子闹做一团时,眼中的感情尽显无余,不是一句伤感就能表达的清楚的,是母爱?是自责?说不清楚了......
最后要说的,是我从始至终都没有弄明白的一个问题。狗狗的主人会不惜动用直升飞机满森林的搜寻狗狗的踪迹,这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啊?其实,之前也有过这样类似的画面,只是这之前没有认真的思考过罢了。南极大冒险中,主人一样没有放弃南极生死未卜的狗狗;雪狗兄弟中更夸张,甚至动用全国甚至国际间警察局的力量,来寻找失踪的狗狗们。我很想把这种情况归为主人与狗狗感情深厚之类的词,冠冕堂皇,而且人性话,让一部分人能借故赞扬一下人兽和谐相处。可是,我没办法不忠于自己的心,只能说些拙见了。用一句话概括,问题的重点是他们把动物和人放在了同一个高度来衡量,给予了所有生命最平等、最合理的权利。人也好,动物也罢,都是生命,在这点上没有任何的差异。所以,他们可以把狗狗当成人一样来营救,不遗余力。如果把这个当成是美国电影中对生命平等的最直接诠释的话,我没有任何异议。甚至,我会为之喝彩。不管心里愿不愿意承认,中国做不到这点,最起码现在还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