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视频 > 约拿与尼尼微电影

约拿与尼尼微电影

发布时间:2022-08-04 16:54:23

『壹』 谢谢~女的来答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一般来说可以用另一个说法来表达,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什么是"给"?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回答,实际上却很复杂并有双层意义。十分流行的误解是把"给"解释为放弃,被别人夺走东西或作出牺牲。一个性格还没有超越接受、利用或者贪婪阶段的人对给的理解就是这样。一个"重商主义"的人也准备给,但一定要通过交换。只"给"而没有"得"对他来说就是欺骗。那些基本上是非生产性性格结构的人则会有一种被别人拿走东西的感觉。因此这种类型的大多数人拒绝给予别人东西。而有些人却又把"给"变成一种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认为,正因为"给"是痛苦的,所以应该这么做。给的美德就是准备牺牲,对他们来说,"给"比"得"好这一准则就是意味着宁可忍受损失也不要体验快乐。

有创造性的人对"给"的理解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我充满了欢乐。我感觉到自己生气勃勃,因而欣喜万分。"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但给的最重要范畴还不是物质范畴,而是人所具有的特殊范畴。一个人究竟能给予别人什么呢?他可以把他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他的生命给予别人。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一定要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因此他的给同时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为一个给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在给的行为中诞生了新的东西,给和得的人都会感谢这新的力量。这一点表现在爱情上就是:没有生命力就是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马克思极其优美地表达了上述思想。他说:"如果你以人就是人以及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充满人性的关系为先决条件,那么你只能用爱去换爱,用信任换取信任。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能促进和鼓舞他人的人。你同人及自然的每一种关系必须是你真正个人生活的一种特定的、符合你的意志对象的表现。如果你在爱别人,但却没有唤起他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作为一种爱情不能使对方产生爱情,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

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在母爱中关心的要素表现得最为突出。如果有一个母亲拒绝给孩子喂食、洗澡和关心他身体的舒适,那么无论这位母亲如何强调她对孩子的爱,也不会有人相信她。但如果她关心孩子,她的爱就令人可信了。对动物和植物的爱亦是如此。如果有一位妇女对我们说她很爱花,可是我们却发现她忘记浇花,我们就不会相信她说的话。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那么这只是一种情绪,而不是爱情。爱情的这一要素在《约拿书》中得到很美的描绘。上帝吩咐约拿去尼尼微,向那里的居民宣布,如果他们不改邪归正,他们就将受到惩罚。约拿却不愿行使这一使命,他逃跑了,因为他担心尼尼微的居民将会悔过,从而求得上帝的宽耍约拿是一个执法从严的人,但不是一个爱人之人。在他逃亡的路上,他发现自己躲在一条大鱼的肚子里,这条大鱼象征着隔绝和监禁,正是由于约拿缺乏仁爱和恻隐之心,所以才被送到这儿。上帝拯救了他,约拿去到尼尼微,向那里的居民宣告上帝的话,这时正如约拿担心的那样,尼尼微的居民回心转意,虔诚忏悔,上帝原谅了他们,答应不使全城覆没。约拿大为不悦和失望,他要看到"正义",而不是仁爱。最后他坐在一棵树的阴影底下重又找回失去的安宁。这棵树本是上帝让它长高,好替约拿遮挡灼热的阳光。这时上帝却让这棵树枯死了,约拿十分沮丧,埋怨上帝。上帝回答说:"你为那棵一夜长、一夜死的树惋惜,虽然你既没有栽活它,也没有关心它。为什么我就不能惋惜尼尼微城内那十二万好坏不分的居民和那许许多多的动物呢?"上帝向约拿解释道,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情和劳动是不可分割的。人们爱自己劳动的成果,人们为所爱之物而劳动。

关心和关怀还包括爱情的另一方面,即责任心。今天人们常常把责任心理解为是义务,是外部强加的东西。但是责任心这个词的本来意义是一件完全自觉的行动,是我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有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愿望给予回答。约拿对尼尼微的居民没有责任心,像该隐一样,他同样会提出这一问题"难道我应该是我弟弟的看守吗?"。一个爱的人的回答是,我兄弟的生命不仅与他自己有关,而且也同我有关。我应对其他的人负责就像对自己负责一样。这种责任心在母子关系中主要表现在母亲对孩子生理上的要求的关心。在成人之间则也包括关心对方的精神要求。

如果爱情没有第三个要素:尊重,那责任心就很容易变成控制别人和奴役别人。尊重别人不是惧怕对方。尊重这个词的出处就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因此尊重决无剥削之意。我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只有当我自己达到独立,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立地走自己的路,即不想去控制和利用别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尊重对方才成为可能。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爱情,正像在一首古老的法国歌曲中唱的那样"爱情是自由之子,永远不会是控制的产物"。

『贰』 《约拿书》赏析(200字以上) 经典

约拿书提要
约拿书――独一的神迹

先知名意:鸽子。第一个飞出的宣教士

主耶稣说:最大的神迹是约拿三天三夜在大鱼肚腹中(太十二40)。信徒埋葬自己,向己死是最大神迹,人的本性不肯舍己,主耶稣向已死的时候三次天向 开了(太三16;约十二28~29;路九28~36), 的死而复活是独一的神迹。

大纲:
一、抗命 一1~3 二、逃命 一3~10

三、丧命 一11~17 四、求命 二1~9

五、赦命 二10��六、顺命 三章

七、怨命 四章

先知步步堕落:
1. 下约帕:逃避抗拒神的命(一3)

2. 下到船底舱躺卧:不顾神命,只顾自己安逸(一5)

3. 抛下海:除去旧人(一15)

4. 投下深渊:落在魔鬼手中。深渊是地狱,从神面前驱逐出去 (二3)

5. 下到山根,地狱的门永远关住他,落在撒但黑暗的国中,呼求神的救恩。

本卷书可见神的权柄统管万有 诗一零三19;林后五18

一切是出乎神:
(一1) 神呼召约拿起来去尼尼微呼喊,或许他们悔改不至灭亡 神不愿一人沉沦,愿人人都悔改。彼后三9

( 4) 神使海中狂风大作,为要先知回头。 诗一零七25

( 13) 神使海浪越发翻腾,为要先知抛在海中,经历死亡。

�( 15) 先知抛在海中旧人死亡,海浪平息,撒但无法兴风作浪。

�( 17) 神安排地中海沙鱼吞了先知,埋葬他的旧人,如同神叫巴兰的驴子开口讲人话,拦阻先知的狂妄。

�(二1) 神迫使先知悔改求告神拯救,许多时候我们疏忽永生的事情,神借着患难迫使我们去求告 ,认识 。

�( 10) 神吩咐鱼吐出先知,祷告上达宝座推动宝座上的手,神伸手拯救。

�(三1) 神再次呼召先知起来去尼尼微,传神的话。

�(?5) 神使尼尼微人悔改,信服神,转离恶道,丢弃强暴。

�( 10) 神察看他们的行为,止住怒气,不降灾。

�(四6) 神安排蓖麻,遮阳使约拿大大喜乐。

�( 7~8) 次日神安排虫子咬蓖麻枯干;安排炎热东风,日晒约拿,先知求死。藉此启示他为蓖麻何等爱惜自己,却不能体会神爱无知的罪人。――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约拿书
绪论
约拿书这卷短书在十二先知书中,是与众不同的。它不像其他十一卷,偶然地写进一些自传或历史的片段,而整本书基本上是记载先知的豫言;也就是说,其他十一卷先知书,主要是记载该先知的声明和讲章,但约拿书却不是这种情况,它本身是一个故事,其中上帝藉 先知讲的豫言,只占一小部分。

从技巧上看,这卷书是匿名的;书中没有告诉我们是谁写的,因此我们很难肯定是谁在甚么时候写的。这卷书的特点,是描写一个人名叫约拿,他是亚比太的儿子,在以色列历史,曾简略地记述他是迦特希弗人,是北国的一位先知(王下十四25);迦特希弗位于加利利的附近。约拿作先知传道,我们从列王纪下的记载中所知甚少,只知道事情发生在公元前第八世纪上半叶,在耶罗波安二世在位其间。我们只知道先知生活的期间,而以他的名字写的这本书的时间,却不太清楚,大概是在较迟些时候,约在公元前第六至第四世纪之间。

{\Section:TopicID=175}约拿书的故事
不单约拿书在十二先知书中很特别;书中记载的故事,也很特别,颇有戏剧的味道。它开始时按惯例记载先知蒙召作上帝的仆人:『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一2)但是这一节经文往后,所有对先知的描述都是和上帝的期望相反的。

上帝呼召约拿去尼尼微(以色列的最北部),他应该沿 陆路向北去。但是他立即出发,向西逃往约帕去,在那里买了一张船票往他施去(也许是往西班牙的塔达苏士Tartessus)。但是要逃避上帝的呼召是不可能的;开往他施的这艘船遇见大风暴。那个逃避去尼尼微传达上帝话语的约拿,下到舱底,在那里静静入睡,想躲过大风浪。直到船主、老水手,破门而入唤醒了他。经过摇签证明,约拿才承认可能是他惹来了大风浪,并要求 众把他扔到海里,以平息风浪。水手们勉强同意了,于是风浪减退了。此时约拿被一条大鱼吞吃了,并在它的肚子里度过了幽暗的三天三夜。约拿悔改并祷告,随后被救出;这条大鱼把这个不受欢迎的重担,吐在海岸上。于是约拿才往尼尼微去。在那里,约拿宣告了上帝的话,警告这个大城市的人他们灾难临头,除非他们悔改离开犯罪的路。出乎先知的意外,他传讲的信息被尼尼微人所接受,他们离开了他们的强暴和所行的恶道,因此免去了上帝的刑罚。这件事使先知感到太闷气和太不高兴了,他因为上帝的怜悯而向上帝发怒。但是这本书的最后几节中,这位先知(那个因为感到自己的话被忽略,而决定死了比活 还好的)学到了一个功课,就是上帝的本性是满有慈爱和怜悯的。

{\Section:TopicID=176}注释的问题
前面这样把故事的大意简要一览,其实已经指出了注释这卷古怪的先知书的问题:它到底是甚么样的文学呢?该如何注释它呢?它是历史?是比喻?或是其他的文献呢?

在犹太教和基督教古代的历史中,有过许多种注释本书的理论。最早的一种,就是把约拿书当作历史来注释。在这种注释中,把它当作记载先知传道的一个历史事件。必须承认,这种注释是可行的,它的出发点是明显可见的;它是基于列王纪下的记载,那里证实约拿的确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位先知(纵使是不很着名的一位)。而且,从某个角度看,新约圣经中,有几处是把它当历史来应用(太十二40;十六4;路十一29)。

当作历史来注释虽是可行的,但并不意味 没有问题。故事的每一方面,与通常豫言的叙述是那样的不同,使得有人对它产生怀疑。大鱼的角色,和约拿在它肚子里的呼求,使人感到它好象是一种幽默的神迹。(当他们听到大鱼把先知吞吃下去,然后又吐出来时,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听众的欢笑场面。)在一个世纪以前,有人去海边找某些不寻常的经历,希望用它们来解释约拿的故事,这种努力也是不必要的。(曾经流传过一位名叫巴特来〔James Bartley〕的经历,他在一八九一年宣称曾从一艘从事捕鲸的船『东方之星』上掉进海里,被一条抹香鲸吞到肚子里一天一夜,又生还逃脱出来,向人讲述他的故事。这可能是航海奇闻中引人入胜的一部分,但大概不是真实的。)约拿的经历到底是否寻常的或者是神迹,是不必争论的;需要争论的倒是约拿书的性质,它的文字类型,和如何去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注释。第二种古代用以注释这本书的理论,是把它当作一种比喻。作者以一个真实却不为人知的人物约拿为主角,故事是环绕 他构成的,用以传递某种神学信息。一般来说,约拿的故事是和新约圣经中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相平行的。正如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以一个问题结束(路十36),要求读者回味它的意思;同样,约拿书也以一个问题作结束(四11),也要求读者去回味它的意思。

在以下的注释中,我们要进一步考查故事的细节内容和各部分的意思。虽然我们意识到任何一种注释都有它假定的性质,但是总的来说,这里所介绍的注释,是把这本书当作广义的比喻来研读。

{\Section:TopicID=177}约拿书的教训
这本书有一个中心的主题,又有一些各自以不同方式出现的小题目。举例来说,较小的重点放在说明顺服和不顺服方面:先知不顺服上帝的呼召,到头来只有是灾难临到。但是这本书的中心教训,是关于上帝的本质,上帝对全人类满有怜悯的本性。

以色列的先知大部分都是国家民族主义者;他们认为,上帝是以色列人的上帝,上帝藉 先知,只对 的选民说话。但是约拿书非常清楚是一个例外,上帝也十分关注其他所有的人的行为。尼尼微城中外邦居民的强暴和作恶,上帝同样的关注。上帝的怜悯总是寻找机会,藉 人的悔改,来除去罪恶,施展慈爱。先知被差派到尼尼微这件事,表明上帝对外邦人的关怀,同时还证明外邦人藉 悔改,同样可以得到上帝的怜悯。这样,对于旧约的外邦读者,约拿书不但启示上帝怜悯的胸怀,而且也在古代犹太主义的潮流中,打开一扇特别窗户,使看见上帝是宇宙的主宰。――《每日研经丛书》

『叁』 求这部电影的名字

蔬菜宝贝历险记:这个一群可爱的蔬菜们的故事,开始于一次意外事故。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一群驾驶着大篷车旅行的“蔬菜”们在大道上一边前进,一边快乐的唱歌。但是他们不小心与一群由“衣服”为主力组成的小团体发生了争执,于是引发了一场战斗。在和这伙晒衣绳、拳击短裤和豪猪等的作战中,“蔬菜”们的大蓬车出了事故,于是他们只好来到一个破旧萧条的海鲜市场寻求帮助。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群号称“什么事也懒的做”的海盗。在等待拖车帮忙的时候,他们与这群海盗坐在一起闲聊。海盗们讲了一个关于主人公芦笋约拿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另一个地方。主人公芦笋约拿是一个信使。不过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投递员,他是上帝的信使。约拿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一天,他接到一个任务,要他把信送给古亚述国尼尼微城的人们。 约拿不喜欢尼尼微人,因为他们不仅喜欢撒谎、偷窃,而且还喜欢用鱼砸人。于是,约拿不仅不着急去完成任务,却坐上了一家相反方向行驶的船。船的主人正是这群“什么事也懒的做”的海盗。在船上,他还遇到了一个地毯“商人”,毛虫卡里尔。 不幸的是,约拿被一只巨大的鲸鱼吞到了肚子里面。在鲸鱼的肚子里,又发生了一段惊险、刺激却又好玩的故事

『肆』 约拿书与那鸿书尼尼微人不同的结局对我们有什么提醒

约拿书中的尼尼微人,信服 神,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因此神转意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
那鸿书中的尼尼微人,设恶计攻击耶和华,城内充满谎诈和强暴,因罪恶受到上帝的惩罚。
两书中尼尼微人的不同结局,给我的提醒:没有义人,人里面没有良善,你在 神面前承认自己的罪, 神是信实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倘若硬着颈项不悔改,必要受到管教。

『伍』 为什么约拿一传道尼尼微人就悔改了

个人猜测:
因为约拿乘船逃避宣告预言,後来神使海起大风,约拿告知同行的船员原因之後,要求船员把他抛入海中,海就平静了。这一神迹被同行的船员看得清清楚楚,因此,约拿在鱼腹中的三天,加上他前往尼尼微城路上的三天,前後六天的时间,这一神迹可能已经被宣传到尼尼微城,然後约拿又能现身活著到尼尼微城,自然众人会更加相信神。预言因此得以被信服,尼尼微人就悔改了。

『陆』 约拿为何逃他施

因为他恨,恨亚述人,就像我们恨日本鬼子,尼尼微是亚述首都,他不愿意去,巴不得上帝让尼尼微人都死光

『柒』 关于上帝让约拿去尼尼微的动画电影

旧约里的《约拿书》。上帝让约拿去救赎尼尼微城,约拿因为憎恨尼尼微人,逃避了上帝。上帝把约拿关进了大鱼的肚子里三天三夜,依然消磨不了约拿的恨意,他向上帝发怒。上帝用蓖麻做例子与约拿展开了一番辩论,故事最后没有结果,上帝有没有说服约拿不得而知。

李沧东这部《密阳》黑了基督教,相反,我觉得这真是一部充满基督精神、值得我们反思的片子。

申爱最大的悲剧其实不是儿子的死,而是她自作主张地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宽恕的力量和资格。但宽恕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不借着神的力量,我们很难真的宽恕一个曾经严重伤害过我们的人。真正的宽恕不是你告诉自己说我应该宽恕,而是你已经忘记了要宽恕。这种忘记和放下,是神为我们做的功,就像他将约拿关进大鱼肚子里三天三夜。

神其实从来没有告诉申爱,你应该去宽恕那个杀人犯。那需要时间,以及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但申爱选择了勉强自己。这种勉强,当看到那个杀人犯同样借神之名,宽恕了自己的时候,彻底崩溃了,进而去憎恨和埋怨上帝。这种憎恨其实没有道理,上帝不曾开口说话,既没有许诺申爱一定要去宽恕,也没有许诺那个杀人犯可以不用自责。

你看,选择都是人在选择,却把结果推给了上帝。但谁又真的明白,宽恕属于上帝?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精通人伦的他,知道人是没有那么强的力量去宽恕。人与人之间的宽恕只发生在强者与弱者之间,但那其实不是宽恕,而是怜悯。就像《辛德勒的名单》里,辛德勒对阿蒙·戈特说,你可以杀死他们,但你不杀,这就是你的权力。

真正的宽恕,是人与神的事。

阅读全文

与约拿与尼尼微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闯关游戏的电影 浏览:472
分享电影的微信 浏览:5
上海滩吕良伟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387
和平精英怎么爬电影院 浏览:642
太康哪个电影院好 浏览:194
韩国美味的味道电影天堂 浏览:77
18plus男生电影天堂 浏览:566
西瓜电影奸情 浏览:752
微电影脚本文案范文 浏览:430
2019看电影的软件 浏览:846
有一部美国les电影叫上什么 浏览:926
电影投资的收益在哪里 浏览:684
微光里面有哪些电影 浏览:58
在买手哪里买电影票靠谱吗 浏览:983
关于跳舞的台湾电影有哪些 浏览:464
让老公回家的电影哪里能看 浏览:467
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6
塞尔维亚的电影迅雷 浏览:881
哪个app电影齐全 浏览:789
欧美真人改编励志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