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诺兰新片信条过审,将于什么时候上映他的海报你看懂了吗
世界著名电影公司华纳宣布诺兰新片《信条》在中国内地过审确定上映。诺兰作为世界上最出名的导演之一,而该片则是诺兰大导演打造过的规模最大的电影,制作成本超过2.2亿美元。
总之,诺兰大导演的作品从来不会令人失望。在在国内影院刚刚开始营业开放的这个时期,我们就可以看到诺兰大导演的巨制,可以说得上是幸运吧。我们就耐心等待,期待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震撼吧!
Ⅱ 电影《信条》的主要演员有谁
电影《信条》的主要演员有约翰·大卫·华盛顿、罗伯特·帕丁森、伊丽莎白·德比齐、亚伦·泰勒-约翰逊、肯尼思·布拉纳。
《信条》是由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动作惊悚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2020年8月26日起,在美国之外的市场先上映。
《信条》讲述了整个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特工利用“时间逆转”,努力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故事。
(2)信条电影海报简笔画图片扩展阅读
《信条》确定引进内地上映:
7月29日,华纳宣布诺兰新片《信条》确定引进内地上映。据了解,《信条》的制作成本超2.2亿美元,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最新科幻动作烧脑力作。
在曝光的最新海报上,写有“争分夺秒,影院来袭”。受疫情影响,该片经历了多次改档、撤档,最终宣布启用反常规的发行策略:放弃全球同步发行,在部分疫情不严重的地区率先上映,即8月26日至8月底,在英日韩德法意澳加俄等70国和地区率先公映;而北美将于于9月3日在部分城市公映。
据了解,《信条》将于8月27日在中国香港上映,内地尚未定档。《信条》的原始时长为149分钟,虽然内地影院已经陆续复工,但在特殊时期,限于国家电影局“影片时长不能超过2小时”的规定,片方有可能会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删减版。
Ⅲ 电影《信条》中有一些细思极恐的细节,你看出来了吗
1、男二全篇一共救了男主六次:(这绝对是真爱了
(1)歌剧院 逆向子弹救了男主 第一次
(2)机场发现并放了正向男主 第二次
(3)机场阻止男主干掉逆向男主 第三次
(4)基地发现反派狗腿子埋地雷线于是匆忙正向化阻止男主进地堡入口从而引发地雷 第四次(但是这次失败了)
(5)基地正向化把男主和快银拉出来 第五次
(6)基地 救出二人后毅然逆向化回去替男主爆头救他一命 第六次
最后一点解释一下,男二结局的时候把三分之一的算法丢给男主,笑着说拜拜是去走向他的结局:为男主牺牲的结局——逆向化然后那个用自己脑袋替男主挡住爆头的那枪然后死去的结局
(真爱啊,这还不是真爱吗?
2、女主羡慕的那个敢于跳下水的女人就是她自己,另外她的儿子其实看到了跳下水的女人的长相,就是他妈妈所以是一脸惊讶加上不敢置信的神情
3、每个人都得到了ta的救赎/解脱
(1)女主:在故事前期羡慕敢于跳下水的女子有勇气逃离她丈夫,殊不知这个女子就是她自己,但这一跳的意义不再是去摆脱她丈夫的魔爪,而是自己选择命运后的解脱与释然,自己有了扣下枪板的决绝。
(2)男二:在未来接受了男主的委托,对男主非常的熟悉,但是却引来了男主的怀疑与猜忌,甚至一度不信任他(感觉让我们的尼尔很伤心啊)
但是后来经过种种,终于回到了那个交接的点:对于男主来说是起点,对于尼尔来说就是他故事的终点了。然后他就笑着走向了自己的命运,满是释然
(3)男主:一开始和印度婆子说我是男主,婆子不信;结局对婆子说我是男主,婆子信了,因为他真的就是男主啊!
10、我觉得这本质是一个环保电影吧……萨托尔说我们的子孙后代在海平面上升、河流干枯后无处可去,只能回到过去也就是现在这个时代。号召人们保护环境,别让海平面再上升、河流再干枯了,不然倒霉的是现在的我们。
11、Neil是从未来过来的人,他已经认识男主很多年,所以在他们两个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知道男主行动的时候从不喝酒。
在之后男主问Neil为什么不告诉他奥斯陆自由港里时间逆转器出来的那个人是男主自己,Neil说这是原则,男主问他“是谁的原则?”Neil说“是我们的”,这个原则可能是未来男主告诉Neil的。
Kat受伤后,男主问Neil她会怎么样,Neil说他也没经历过。Kat是被逆转子弹打伤的,Neil的这个回答可能暗示了他是从未来过来的,而且已经这么逆向生活了很多年。(这个可能是我想多了,但我电影看到这的时候真的有这种感觉)
12、男主真的有一种超英电影里拯救世界的英雄的伟光正品质,他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不喜欢牵扯到无辜人的性命,这个也可以从几点看出来。
一是在开头的基辅大剧院里他任务都完成了但还要回去救剧院里无辜平民的性命,二是在用飞机撞建筑物的时候,他先问机组人员会不会有生命危险,三是他去找那个印度大佬的时候基本没有伤害安保人员,要不然是药晕了,要不然就是单纯拿枪威胁他们,就打晕了一两个。
13、奥斯陆自由港,用飞机撞自由港后墙引发火灾那一段。在把金条从飞机扔下去之前,给飞机炸了一个洞的那个白人大叔拿了一块金条藏到怀里了
Ⅳ 求刺客信条海报
Ⅳ 电影《信条》里的神奇建筑都是哪些生活中的建筑
9月4日,电影《信条》上线了!
早在几个月前,#诺兰新片炸了真飞机#就在热搜上掀起不小的浪花。作为诺兰职业生涯中规模最大最具野心的作品,《信条》不光炸了飞机,还带着演员辗转七个国家取景。
剧情交给专业的人讨论,我们就给大家扒一扒《信条》里那些标志性的建筑。
《信条》的名字来自于一块出土自庞贝古城的塞托方阵(The Sator Square),时间大约定位在公元一世纪。
这块石板上写的是一首拉丁回文诗,大意关于时间之轮的旋转,而几个单词本身也是正逆相应。片中也致敬了出土地庞贝古城,女主一直想陪儿子去玩的地方就是庞贝古城。
庞贝古城略呈长方形,有城墙环绕,四面设置城门,城内大街纵横交错,街坊布局有如棋盘。重要建筑围绕市政广场,有朱庇特神庙、阿波罗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等,还有剧场、体育馆、斗兽场、引水道等罗马市政建筑必备设施。
作坊店铺众多,都按行业分街坊设置,连同大量居民住宅,构成研究罗马民用建筑的重要实物。富裕之家一般均有花园,主宅环绕中央天井布置厅堂居室,花园中有古典柱廊和大理石雕像,厅堂廊庑多施壁画(见庞贝壁画),是古典壁画重要的遗存。
庞贝古城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古城的壁画对欧洲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影响甚大。
庞贝遗址表现出来的城市格局理念更是现代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庞贝的道路布局是现代建筑师称之为“棋盘式”布局,两横两纵的道路分割成9个区。以阿波罗神庙和丘庇特神庙组成的长方形中心广场,构成了广场的轴线。轴线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城市的规则性和艺术特征,又是两千年前人类智慧的一大创举。
还有很多没列举出来建筑,就不给大家一一列举了。言而总之,诺兰的新片《信条》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如果想体验这样一场烧脑的视觉享受,也想感受电影里的建筑之美,或者想考验一下自己的“逆思维”,不可错过。
Ⅵ 《信条》是什么样的电影
看的《信条》凌晨场,再次感慨诺兰导演的脑洞之大。本文将用图解的形式来解析《信条》中的四个问题:
①歌剧院混战一共有几组势力参与?
②高速飙车夺取钚241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时间钳形战略夺取钚241?
④加州鹰山之战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先简单科普电影里的几个设定:
1. 本片依旧是诺兰导演最为擅长的操控时空的戏码,从《盗梦空间》的嵌套,到《星际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条》的逆转,时空的玩法,斧凿的花样越来越新奇,设定也愈发的具有深度。尤其是这次的正向时间线和逆向时间线两者重叠,多线结合在一条线中叙事,真的可以说让观众大开眼界。
2. 本片的逆转时间,是来自于熵增熵减的设定,可以理解为熵减的(逆向)物体它的时间线是和我们正常正向世界的时间线相反的,熵减的子弹是从墙壁上往枪里射回,爆炸是从爆炸后的废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筑,人身处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体,车是逆行,语言是倒过来发出的。
3. 除了逆转时间,这部电影还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转时间的同时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个经典的祖父悖论:你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没有父亲,父亲没有了也就没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够去杀死祖父呢。
这一个悖论其实也预示着反派安德烈对于人类存亡的看法其实是有偏执的,导演还是寄希望于另一个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发展的宿命,不可强求。
4. 因为逆转时空的存在,那么战争除了在场面让奇幻得让人震撼和惊艳,另一方面,在战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时间钳形战略,普通的钳形战略是兵分两路击败敌方,而在本片中,则是分为正向逆向两个部队,利用时间差来进行情报共享和战略打击,也就是一个正向的队伍从白天走向黑夜,另一个逆向的队伍从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队伍将黑夜的结果不断告诉正向的部队,正向部队则将白天正发生的事情告诉逆向,从而达到情报共享和一定的预知未来的上帝视角。
再来和大家解析一下四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乌克兰歌剧院混战的势力划分
在歌剧院混战中,一共有三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是中情局特工,面包车里的乌克兰人司机和包括男主角在内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处歌剧院包厢中的美国外交官,他们之间是用暗号交头的,这股势力参与混战的目的:营救已经被乌克兰军方发现身份的外交官同伙,以及拿回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二股势力是恐怖分子,他们一开始出现在歌剧院制造出极大的混乱,他们的背后应该就是俄罗斯寡头安德烈,因为之后男主角在餐桌上仅仅提到歌剧两个字,就让安德烈回心转意,说明安德烈参与其中,这股势力的目的也很简单:抢夺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三股势力是乌克兰官方势力,包括军方和特警,乌克兰军方实际上已经在包厢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乌克兰特警前往歌剧院的目的:一个是对抗恐怖分子,另一个则是趁机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况下,设置炸药炸毁乌克兰歌剧院毁灭现场。
理清楚这三股势力划分,即可知道歌剧院混战的整个过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剧院,乌克兰军方前往对抗,并要趁乱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队伪装特警进入包厢,除掉了乌克兰军人,营救出外交官并取得金属盒子钚241。
在撤退过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决定回去取走炸药拯救歌剧院无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带着金属盒子离开歌剧院。
带着金属盒子的特工最后肯定是被乌克兰官方给拦住了,金属盒子在混战中被乌克兰官方所获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乌克兰军方特警发现了伪装,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弹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剧院,回到车里却发现司机乌克兰人反水,将他们带到偏僻地方进行拷问,最后男主角服药自尽,后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过考验,正式邀请他加入组织“信条”。
最后提一句,通过发射逆向子弹的特警队友背包的挂饰可以推测,这个时候救走男主角的应该是逆向的尼尔。
最后,还是准备二刷《信条》的,这部电影的信息量和细节太丰富了,不光是主创斧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们多去挖掘。
Ⅶ 如何评价电影《信条》(TENET)
原标题:《信条》:一篇物理学论文的影像表演
注:本文有剧透,但不影响欣赏电影
去看《信条》前,它的“难懂”已经闻名全球了。建议观众观影可前先把电影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理论和假想了解一下(比如熵、祖父悖论、平行时空),对于看电影还是大有帮助。第一遍能够大概看懂电影在讲些什么,第二遍就可以更认真地观察电影中出现的种种的细节。毕竟第一遍要完全看懂《信条》,对谁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信条》海报
《信条》海报
但也不必有太大压力。《信条》有一个平稳易懂的开局,甚至说前75分钟有些微微的冗长和无聊,直到出现那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追车动作戏。诺兰是玩转类型片的高手,他的电影总是多种类型元素的融合,具有很强的商业性。譬如《盗梦空间》,科幻外壳底下是好莱坞传统的怪盗电影;《信条》亦然,科幻包裹着好莱坞传统的特工片的内核。
诺兰在采访中也将《信条》定义为特工片
诺兰在采访中也将《信条》定义为特工片
前90分钟,基本就是按特工片的类型走:主人公获得了一个任务,然后飞往世界各地执行这个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获得一个搭档,与搭档并肩前行,解开了谜团又出现了一些谜团……直到最终任务完成。
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男主角
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男主角
但从电影一开始,《信条》就埋下科幻的引子,只不过在最后一小时才彻底引爆——观众才发现,不爆则矣,一爆就是核弹级别的,信息量爆棚,这里暂且不表。从科幻片角度看,《信条》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学的概念来包装故事,以物理学的学说为根基,对世界的样子进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
“熵”是理解《信条》一个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正常的自然规律下,事物遵循的是“熵增”原理,即粒子从有序向着无序发展。比如常温下一个面包只会从新鲜到腐烂,而不会反过来。但《信条》在科学基础上假想了“逆熵”这一情形,在一个“逆熵”的时空中,这里的时间规律不是从有序到无序、从过去到未来,而是从无序到有序、从未来到过去,面包从腐烂变成新鲜,飞去出的子弹按原轨迹回到弹匣。
逆熵的子弹
逆熵的子弹
《信条》中,一个人通过时间机器可以进入一个“逆熵”状态,不断倒回到过去。通俗地理解,《信条》隶属于科幻电影中很大的一个分支:时间旅行。《信条》的故事底本是一个特工通过时间旅行执行任务,有人想要借助时间旅行毁灭世界,主人公所隶属的TENET肩负拯救世界的使命。
只不过有了逆熵的设定,《信条》中的时间旅行与以往我们所熟悉的时间旅行电影有所不同。常见的时间旅行叙事主要是这两种,一种是《十二猴子》(1995)、《环形使者》(2012)、《前目的地》(2014)等的环形叙事,主人公进入时间的河流,回到过去想要逆转未来,却发现“The future is history”(《十二猴子》),无论几次重回过去,时间的河流不可逆转。另外一种是《时空线索》(2007)、《源代码》(2011)、《明日边缘》(2014)这一类型的,时间呈分岔式,主人公回到过去就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对而言,这两种时间旅行都较好理解,因为无论主人公第几次回到过去,过去时空的运行规则与当下一模一样,无论是主人公还是观众都不会有接受上的难度。
《信条》与它们截然不同。它的时间旅行是基于逆熵,这就包涵了至少两个层面的不同。第一个层面,逆熵世界的运行规则与当下的世界是反着来的,人是逆着走,车是倒着开,打架动作是反着来,时间往回流,果成了因。当主人公经由时间机器进入逆熵状态,他的行为仍然是正向,但整个世界在倒流。这形成强烈的陌生化效应,不仅电影中的主人公感到懵逼,观众也是头一回在电影中看到如此奇观。
轮船倒行,波浪从有到无
轮船倒行,波浪从有到无
第二个层面,就是逆转时间的逻辑。以往的时间穿越电影对此大多语焉不详或者简单带过,创作者并未把它当做一个“问题”来深究。于是你看《明日边缘》中阿汤哥饰演的凯奇少校倏忽地就回到了过去。但《信条》中,怎么回到过去、想要回到过去哪一个点背后,有一套相当复杂、缜密又严谨的逻辑体系。
电影中的时间机器,有红、蓝两边,中间隔着透明玻璃。红进蓝出,是从熵增进入逆熵,时间逆流;蓝进红出,是从逆熵进入熵增,时间正向流动。
时间机器也不能让你想回到过去哪个点就回到哪一个点。举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今天下午三点你参加了一场考试,下午五点结束,但你失利了,只考了60分,你事后知道了答案,想考个100分。现在是下午五点,你想回到两个小时前,也即下午三点重新考试。你从时间机器进入逆熵状态,不是一下子回到两个小时前,而是你得老老实实跟着时间倒流两个小时,这时你看到的世界也是反着来的,你得戴上特殊口罩才能呼吸。倒流两个小时后,你再从时间机器的蓝门穿过红门,进入熵增状态,你就回到了下午三点,世界的运行是常态化的,你开始“第二次”考试。
《信条》搞晕观众的地方来了:当未来的你回到两个小时前,此时的世界里有几个你?
两个。一个是过去的你,正在完成只有60分的答卷,
Ⅷ 二百年前一幅油画,揭示电影《信条》故事核心是什么
佛朗西斯科·戈雅,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从剧情里我们可以推测,尼尔比未来的男主年纪要小不少,而男主之所以没有杀掉和普利亚同为工具人的凯特,目的也是为了让她照顾麦克斯长大,等到麦克斯长大之后他会化名尼尔回到过去,拯救男主的同时阻止父亲的疯狂计划,同时和父亲萨特同一天死亡,这是尼尔的命运,也是麦克斯的救赎。
综上,看《信条》不能只看男主,在一定意义上男主也是一个工具人,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尼尔短暂的一生,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二百年前戈雅画的那张画。
Ⅸ 诺兰的电影《信条》中,有哪些知识其实是错误的
作为一个科幻迷,在得知诺兰导演的新电影上映之后,立刻就跑到了电影院里边儿进行观看,说实话,对于诺兰的新片,我还是满怀期待的。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个人比较疑惑的地方就比较多了,甚至于对于整个电影的基本设定,我都开始产生怀疑。
正是因为改变了这些最基本的物理设定,才让整个故事看起来非常的突兀,而且很多人在一下子面对这么多信息的时候非常难以接受。整体上来看,这部电影有很多的漏洞,同时在设计上也存在着一些自相矛盾地方,不过作为一个科幻电影,说实话对于这些还真的不能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