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好的时光的影片评价
在侯孝贤执导的这部三段式电影《最好的时光》里,除了以美术道具等营造出不同的时代氛围,音乐方面也别具特色,不但安排舒淇唱起典雅的南管,更运用不少西洋与台语老歌,让影片在乐声当中,更有韵味(上海青年报评) 。
《最好的时光》这部电影非常美。尽管电影中的三个故事之间并没有联系,但它们都能让人对逝去时光产生淡淡的伤感(扬子晚报评) 。
《最好的时光》让人再次看到了青年时的侯孝贤。可以称得上是侯孝贤旧作品的一个完美修复版,“恋爱梦”、“自由梦”、“青春梦”可以分别代表侯孝贤的三个创作时期:“童年纪事”、“悲情”、“千禧”。“恋爱梦”是《恋恋风尘》、《风柜来的人》的浓缩版,涟涟的雨水洗刷去一切不安定的情绪,一段莫名的惆怅之爱均匀地铺满整个屏幕。“自由梦”是《海上花》的默片版,深情又无奈的时代悲情。“青春梦”虽然与《千禧曼波》只有背景时代上相近,但是由于舒淇的表现,使两个角色显得格外相象,欧阳靖与蔷薇这两个角色甚至能让人产生了前世今生的感受(新浪娱乐评) 。
《最好的时光》是一部零缺点三部曲,导演侯孝贤以简约的镜头和最好的对白,创造出奇妙、美丽的浪漫爱情,充满力道与能量的层次(纽约时报影评人A.O.史考特评) 。
㈡ 跪求《最好的时光》2005年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舒淇主演的
链接: https://pan..com/s/1Si9mnmpnPI7702rxdbEg6g
《恋爱梦》纯净,似不可抵达的梦的彼岸;《自由梦》感人,却是接近天国的更遥远的梦境;《青春梦》冰冷,却是现实。
冒失说出侯孝贤眼中“最好的时光(或最好的电影时光)”是哪一段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的,也只有在辜负浪费之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
㈢ 最好的时光讲的是什么(舒淇主演的电影)
在「最好的时光」这个大题目之下,大家都被吸引去想电影里三个章节(「恋爱梦」、「自由梦」、「青春梦」)里哪个部分算是「最好的时光」。谜题与答案之间的巧妙处应当在於,太易想到答案就不好玩了。因此我们不必把侯导本人的诠释太放在心上。
三节之中,以「自由梦」最为结构严密、背面敷粉,环环相扣,类比及隐喻四通八达。书生追随梁启超鼓吹新思想,多次在报章撰文反对蓄妾。可是,他自己有妻小在家,即使与艺旦姐相悦相知,也绝不可能把艺旦姐娶回家去作妾;在公众层面争取女性自由,在个人脉络里却反过来令艺旦姐的自由(赎身嫁人)遥遥无期。另一方面,妓馆里本来要「当家」的小妹却有了身孕,书生义助她赎身嫁人,可是小妹一嫁了人,艺旦姐要赎身又遥遥无期了。妓馆里又买了个新的女孩子回来教养,十岁。
先生教女孩唱南管,艺旦姐隔墙跟著喃喃唱起她已烂熟的人生——即便需要更长的时间,就像那些找替死鬼的湖妖一样,她的自由要靠这个女孩的牺牲来成全。一如书生提到梁启超对他说,三十年内,中国都没有能力从日本手上取回台湾——在那段追寻自由的岁月中,在中国本身抵抗帝国主义、寻求自由的同时,台湾就要留在那个阴影部分之中。阴影部分是不曾赋形、无人在意的,就像书生写给艺旦姐的信一样:二人离别数月,他的信里,全是家国,半个字都没有提到她。只有一首哀马关条约的梁启超诗:「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让她和我们这些观众,看到死角的难以脱逃,为命运的重叠神伤。
这些辛酸里,什麼是「最好的时光」?我想是书生初遇艺旦之时吧。他穿著白丝长袍,因为听见激越顿挫的南管,渐渐把眼光从国家大事的桌面,移往艺旦隐然忧愤的脸上。他直觉她是他的知音。那是唯一一次,他把眼光放在她身上,吊诡地正因为那时她还未成为他的同志。而那时,她的南管,都还是她的羽翼助她扶摇直到男子心田,而非束缚她的绳索。
「青春梦」是真人真事改编,里面那些青年人表述自己的方式(lomo、短句、癫痫卡),真是吾辈不及。细节处处悚目惊心,故事发展则难免意料中事。大海姊姊说配乐全都错了,我不太觉得:有一段说阿靖用电脑写了一段曲子,之後电影沿用那段音乐,令我觉得那是一种表达靖心不在焉的方式——在男子为她颠倒、女子绝望地想抓紧她的同时,她仍然在漠漠地构思自己的曲子。
看过贾樟柯之後,对一切像mtv的东西都有点抗拒,所以对「恋爱梦」里的〈smoke gets in your eyes〉不禁失笑。虽然我承认这几天都有哼著电影的另一主题曲〈rain and tears〉。影片一开始那个镜头表达秀美(舒淇)的视点,随著桌球在绒布面上碰过来又滚过去,芳心可可始终落在阿震身上,缓慢精致难以言喻。那已经是最好。至於後来背景一片模糊的牵手大特写,则甜蜜得未免太过。道理是这样的:张震这样的男孩太漂亮了,一定要配个军头和傻呼呼的衬衣,否则就太过喧宾夺主。窃以为侯孝贤的爱情故事应该像《风柜来的人》,钮承泽才是我的至爱。
㈣ 如何评价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
链接:
《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记录》是2006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天文。本书是记录侯孝贤电影的文学剧本文集,是电影史中罕见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