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1942年河南这是哪个电影
《大河奔流》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78年摄制的电影
,著名导演谢铁骊、陈怀皑执导;这部电影云集了张瑞芳、陈强、于是之、王铁成、张金玲、王心刚、葛存壮、项_等著名电影演员参演,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担当解说。
2. 有哪些很不错的上世纪70,80,90,年代的老电影
1970年代国产经典老电影,包含丰富题材与深刻内涵:
《艳阳天》、《金光大道》、《熊迹》、《东港谍影》、《难忘的战斗》、《黑三角》、《创业》、《婚礼》、《斗鲨》、《女交通员》、《南海长城》、《南海风云》、《黑面人》、《白莲花》、《青春》、《生活的颤音》、《奴隶的女儿》、《祖国啊!母亲》、《蒙根花》、《苦恼人的笑》、《春苗》、《甜蜜的事业》、《不是为了爱情》、《小花》、《十月风云》、《火红的年代》、《闪闪的红星》、《侦察兵》、《保密局的枪声》、《烽火少年》、《瞧这一家子》、《大河奔流》、《小字辈》、《第二个春天》、《蓝天防线》、《瞬间》、《啊!摇篮》、《车轮滚滚》、《青松岭》、《红牡丹》、《从奴隶到将军》、《泪痕》等。
1980年代国产经典老电影,涵盖历史、情感、动作、喜剧等多个类型:
《大渡河》、《四渡赤水》、《牧马人》、《人到中年》、《咱们的牛百岁》、《知音》、《苦果》、《庐山恋》、《海之恋》、《没有航标的河流》、《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特高课在行动》、《十天》、《四个小伙伴》、《元帅之死》、《神行太保》、《元帅与士兵》、《开枪,为他送行》、《祁连山的回声》、《天山行》、《悠悠故人情》、《人生》、《黑炮事件》、《武林志》、《少林寺》、《武当》、《密令截击》、《破袭战》、《血战台儿庄》、《风雨下钟山》、《陈毅市长》、《雅马哈鱼档》、《路边吉他队》、《小城春秋》、《开国大典》、《末代皇后与皇妃》、《街上流行红裙子》、《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交响曲》、《夕照街》、《世界奇案的最后线索》、《红高粱》、《碰海人》、《少年犯》、《骆驼祥子》、《城南旧事》、《他俩和她俩》、《美丽的囚徒》、《湘西剿匪记》、《高山下的花环》、《东陵大盗》、《刑场上的婚礼》、《百色起义》、《拂晓前的爆炸》、《佩剑将军》、《巍巍昆仑》、《非常大总统》、《笔中情》、《胭脂》、《杜十娘》、《雾都茫茫》、《爱情啊,你姓什么》、《嘿,哥们儿》、《道是无情胜有情》、《战争子午线》、《喋血黑谷》、《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神秘的大佛》、《五号机要员》、《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都市里的村庄》、《快乐的单身汉》、《大桥下面》、《绞索下的交易》、《今夜星光灿烂》、《秋瑾》、《阿Q正传》、《青春万岁》、《京都球侠》、《芙蓉镇》、《屠城血证》、《血,总是热的》、《邻居》、《子夜》、《日出》、《雷雨》、《茶馆》、《寒夜》、《黄土地》等。
1990年代国产经典电影,展现多元文化与社会变迁:
《焦裕禄》、《大决战三部曲》、《大转折》系列、《大进军》系列、《父与子》、《二子开店》、《傻帽经理》、《红河谷》、《离开雷锋的日子》、《红樱桃》、《三毛从军记》、《绝境逢生》、《巧奔妙逃》、《决战之后》、《重庆谈判》、《站住罗,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圣保罗医院之谜》、《拂晓枪声》、《横空出世》、《孝子贤孙伺候着》、《甲方乙方》、《阳光灿烂的日子》、《上一当》、《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炮兵少校》、《七七事变》、《秦颂》、《双旗镇刀客》、《鸦片战争》等。
3. 花园口的六面碑亭
在花园口,最著名的建筑大概就是六面碑亭了。六面碑亭记载的是花园口的一段颇为独特的历史。
这个六面碑亭是1947年5月花园口堵口成功时国民政府设立的纪念性建筑,亭子中心是合围在一起的六面石碑。第一面石碑上“济国安澜”四字,是蒋介石的亲笔,第二面石碑上是当时国民政府行政院的题词“安澜有庆”,第三、第四面石碑上是堵复工程局局长朱光采写的花园口工程纪实,第五面石碑是花园口合龙纪念碑,第六面石碑上则是协助机关的首长名单。
亭子不大,位于大堤北侧下面的一个不显眼的地方,看样子寂寞得很。亭子里的六面石碑用铁丝网保护着,我当时还以为是文物。后来去黄河博物馆采访,看见院里有一个用塑料布包着的六面体石柱,博物馆的同志告诉我:这才是真迹,八卦亭里的那些石碑,都是复制品。
我站在八卦亭里仔细读了纪念碑上的碑文,感觉作者写得很“巧妙”,碑文中并不直说是国民政府自己扒开了花园口,而是开门见山地说:“民国二十七年夏六月,河决于南岸郑县之花园口,维时日寇进窥中原……赖洪水泛滥,铁蹄乃为之阻……”至于河为什么决,碑文里没提。对花园口决堤给黄河下游人民带来的灾难虽然没有回避,但也没有具体说:“……每当夏秋之间,百川激灌,四渎并流,浩荡滔天之祸,不忍睹,亦不忍述也……”
在国民政府设立的这座八卦亭东边几十米的地方,河南省人民政府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在1997年8月也建了一个六面碑亭,里面石碑上刻录着花园口从扒口到堵口的真实过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决定在花园口堵口,引黄河回故道。
1946年2月,黄河堵复工程局成立,3月开始花园口堵口工程。
当时,黄河改道已有8年,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黄河故道两岸军民创建了冀鲁豫解放区和渤海解放区,故道河床内的土地大部分垦为农田,几十万人在其中耕作生息。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先复堤而直接堵口,无异于再造一个黄泛区。况且黄河故道的堤坝工程在抗战中遭到严重破坏,也急需修复。为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以大局为重,同意黄河堵口归故计划,另一方面提出了“先复堤、后堵口”的基本主张。而国民政府则堵口愿望迫切,下达了“宁停军运,不停河运,限期完成,不成则杀”的命令,国防部长白崇禧还亲赴花园口工地督促施工。
当时,花园口堵复工程局的总工程师支持共产党的要求,赞成推迟原定的合龙时间。为此这位总工程师和堵复工程局的美国顾问等人产生了尖锐的对立,最后毅然辞去职务,以示反对。
1946年3月3日,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赵守钰前往新乡,与周恩来、马歇尔、张治中商洽黄河堵口复堤问题,决定各方面派出代表谈判。
在此后1年多的时间里,以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一方和国民政府所属的水利部门为另一方,进行了多次谈判,双方先后签订了开封、菏泽、南京、上海等协议。协议规定堵口工程和复堤工程同时进行,堵口时间视复堤进展情况,由双方协商。复堤工程和河床居民的迁移、救济费用,由国民政府解决。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为了配合军事进攻,破坏解放区的生产建设,国民党方面一面加紧堵口工程,一面派飞机轰炸解放区的复堤工地。
1947年3月15日,国民政府未与中共方面协商,即在花园口堵口合龙,黄河随即回归故道。
虽然国民政府没有履行谈判协议,但由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坚持有理有节的斗争,终于使国民党推迟了堵口计划,为下游复堤赢得了时间。
这一东一西两座六面碑亭,记录的是同一件事。谁是谁非,孰真孰假,历史已经作出了公正的判断。
令人欣慰的是,苦难的历史毕竟已经过去,今天的花园口,正以其崭新的面貌阔步走向未来。
位于花园口南面的黄河邙金河务局是负责花园口黄河大堤建设防护的重要单位。说起花园口,邙金河务局副局长余汉青很自豪:“黄委会提出黄河大堤标准化建设,我们花园口险工是示范单位。”说起治黄的历史,余汉青十分感慨:“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多灾多难的河流,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治理黄河,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宋代时,花园口就有了治河的汛兵,而这花园口段险工清朝康熙年间就已经有了。旧中国黄河下游只要发生每秒1万立方米以上的洪水,几乎都要决口泛滥,不到每秒6000立方米就决口的实例也屡有发生。而新中国成立以来,花园口发生过每秒1万立方米以上的洪水10次,没有一次决口。50多年来岁岁安澜,这是国家之幸,也是民族之幸!”
1978年拍摄的电影《大河奔流》真实地反映了蒋介石扒开郑州花园口的历史真实。
4. 古月与唐国强版的毛主席,俩人的差距在哪儿
相信很多人最近都看了《大决战》这部电视剧
从辽沈战役,到淮海战役,再到最后的北平和平解放
相比于蒋介石的刚愎自用,任人唯亲!
很多人应该也和我一样被毛主席的雄才大略所折服!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啊!!!
唐国强老师把毛主席在军事上的雄韬伟略演绎得淋漓尽致!
其实饰演毛主席形象的特型演员最神似的是特型演员古月。
这两个人也会经常被人们拿来做比较
其实无论是古月还是唐国强,俩人都毛主席的某一个方面演绎的十分生动,
各有各的优势。
197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故事片《大河奔流》
这也是银幕上最早出现的毛主席形象。
此后在其他不同影视作品中,毛主席的形象被不同的演员所演绎
为了重现毛主席的“荧幕形象”
也是在1978年,全国开展了寻找毛主席“特型演员”的工作
在经过全国各大军区的层层挑选,最终20多人的照片入围
当年已经82高龄的叶剑英元帅拿着放大镜一个个挑选
当叶帅看到古月照片的适合,连说了“四个像”
在叶帅的钦定之下古月成为了毛主席的特型演员
1981年,《西安事变》播出,古月扮演的毛主席一亮相,就获得了全国观众的广泛认可
古月深知扮演好毛主席不单单是长得像就够的,还应该琢磨好人物的性格,于是他找到了毛主席的许多书籍和传记开始学习,在生活中也开始“模仿”毛主席,无论是造型还是走路,甚至不抽烟的他也抽上了烟,为的就是能真实还原毛主席的形象
在《开国大典》中,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喊出那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让人仿佛感觉这即是毛主席本人
古月饰演的毛主席总以亲切的微笑以及风趣的谈吐让观众感觉原来一代伟人是这么的有亲和力!
与古月不同的是唐国强在饰演毛主席的时候,受到了外界的许多质疑
作为承包了上下五千年的男神,唐国强的经典角色不胜枚举
无论是《雍正王朝》里的雍正还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在当时都受过质疑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经典注定无法被人超越!
从1996年在电影《长征》中开始扮演毛主席算起,唐国强已经在影视剧中扮演了毛主席四十多次了
唐国强曾经说:他每一次饰演毛主席都有不同的感受,因为不同的作品截取的 历史 年代不同。
所以表现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而且他所追求的并不是一板一眼地照搬还原,而是仔细揣摩了人物的内在 情感 !
所以说唐国强老师也许并不是在造型上最形似毛主席的演员,而是最神似毛主席的演员,
如果说古月老师展现的是毛主席亲和力,那么唐国强展现的是毛主席“霸气”的一面
一柔一刚,二人演绎的各有特点,但绝无高低之分
在这里不得不感谢二位老师的优秀演绎,将一代伟人的形象在影视作品中永远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