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云霄的文化历史
清代以前,云霄地方部分仕儒藏书、用书渐盛,历代留下不少著述。
民国时期, *** 始有民众教育馆及其图书阅览室,还有民间戏曲班和私营书店等。
新中国建立后,发展图书发行、图书阅览、电影、广播、专业戏曲团体以及电视转播等文化艺术机构和设施。
至1996年,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新华书店、潮剧团、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电影院、影剧院、电视差转台、无线广播试验台各1个。
农村有乡、镇文化站10个,电影放映队35队,电影院、室、场42个,群众业余潮剧团和民间职业剧团共32个。
笔架山千瓦电视转播台覆盖云霄、漳浦、诏安、东山及南靖等县大部分地区。
有线电视覆盖全县115个村,覆盖率达94%。
诗词和文学创作及书画艺术等百花齐放,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
云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英贤辈出。
宋绍兴间大学士陈景肃(云霄陈岱人,系陈元光十八世孙),恶秦桧专权误国,愤然致仕归里,上仙人峰讲学传经;宋末陈碧娘(陈景肃孙女)作《平元曲》劝夫勉弟抗元,成巾帼英烈。
元初陈大举(即陈吊眼,云霄南山堡牛坑村人)揭竿起义,聚师万众抗元,威慑元廷。
明弘治间户部左侍郎吴原(云霄城关人),奉诏下浙江拯灾,并禁溺女婴,政绩显著,浙人为之立庙奉祀;万历间翰林院编修林偕春(云霄前涂人),文章气节名重朝野,为国选贤惠眼独具,其著述多载入《明史·艺文志》,流芳百世;清顺治年间名将何斌、何义(均为云霄马铺人)素有爱国气节,为台湾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彪炳史册;清代乾隆年间浦江、平阳县令加通判的何子祥(云霄马铺人)以治绩著称,深受百姓爱戴,当地为之立庙崇祀;清乾隆年间僧人提喜(俗名郑开,云霄高塘村人)创立“天地会”(后世称洪门),反清抗暴,声势壮阔,源流深远,延续至今,其会徒遍布世界。
民国时期有留学美国获化学博士、教授方锡畴,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突出贡献;当代有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教授方宗熙,学术精湛,为祖国科技事业奋斗终生,名扬中外。
古往今来,英才不胜枚举,皆为国家增光载誉,为乡人示范施泽,名垂千古。
云霄的文化沉淀极为丰厚,文物史迹规格较高。
较著名的有史前古文化遗址“仙人山岩画群”,夏商时期的“峛屿墓林山贝丘遗址”等史迹。
又有晋代大峙原古绥安县城,莲花峰齐帝石,晋亭、葛洪炼丹处“别一蓬莱”洞,隋唐或之前的五通庙、古塔等。
唐代有陈政与陈元光父子镇师屯所(后立漳州,并置漳浦县治所),将军山陈政墓,仙人峰下半径魏妈墓,大峙原陈元光原墓葬,七里铺戴君胄墓,唐下营将军庙和火田军陂。
有五代三佛齐国外商捐建的普贤寺,胡商沐浴的火田溪温泉室,云陵十八宫内印度教石雕。
宋代陈景肃石屏书院,盘陀岭上南宋帝昺井,高东溪研易授徒旧址白石庵。
清乾隆年间高溪庙、观音亭“天地会”创立遗址。
享堂“七先生祠”辛亥革命烈士秋瑾故居(出生地)。
全县有古寺庙、岩庵、院祠75处,古楼199座,古塔10座,坊表27座、亭15处,关隘12处,城堡18座,均为唐、宋、元、明、清建造的古建筑物。
全县已发现摩崖石刻16处,碑铭24处,唐、宋、元、明古墓葬14处。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留下很多革命足迹,其中有红军、游击队在梁山地区培训农协会骨干会址,徐南坑地下交通站和红三团医疗所遗址,坪水苏维埃乡党支部等遗址,乌山闽南支队遗址,闽南地委机关前哨所、电台等故址。
1985年以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
1996年共有外国人和华侨以及港澳台同胞2430人到境内参观旅游。
云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北连厦门,南接汕头,国道324线贯穿全境,历来为闽粤往来必经之地。
云霄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气候宜人,四季常青,水能充裕,矿产甚多;云霄具有卓越的人文优势,是唐代“漳州发祥地”,清代“洪门诞生地”,现代闽南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物众多,且蜚声海内外;云霄具有与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关系密切的优势,是闽南侨乡与台胞祖籍地之一,至今旅外华侨及外籍华人13万多人,分布于21个国家和地区,在台云霄籍人及其后裔50多万人,港澳同胞3200余人;云霄具有特殊经济政策的优势,是闽南三角区经济开放县之一,中央、省、市赋予诸多的开放优惠政策。
1978年后,云霄县委、县 *** 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优势,致力于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使云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1995年,县委、县 *** 又制定云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目标和措施,提出以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南,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打好基础,突出“两点”,发展“一线”,带动“两翼”,再创辉煌,把云霄建成贸工农一体化、在闽南具有重要地位的新型县城。
云霄人民正在继续努力,再造产业、科技、山地、口岸等优势,以形成经济发展后劲;努力搞好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全面腾飞打下坚实基础;重点抓好云莆(云陵连莆美)和常山经济开发与建设,建成工业区与“华侨城”,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新增长点;建设沿国道324线的火田至常山经济繁荣带,以带动沿海和山区两翼全面发展。
计划2000年(及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1亿元,使农业县变为工业县,全县人民生活水平2000年达小康型,2010年进入中等富裕水平,使云霄这块历史悠久的祥兴宝地,更加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