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3月在新光大戏院公开上映,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实现了中国电影技术的突破,开启了中国第一批有声电影的试制。这部电影破天荒地插入了一首歌曲,给观众们带来了与以往不一样的体验,以往的电影只能够看到画面不能听到声音,而《歌女红牡丹》打破了这一种观影形式。
这部电影成功地将歌曲、音乐融入电影的叙事过程中,极大地拓展了电影的叙事空间。电影的筹备到正式拍摄大约花费了三年时间。这部电影采用蜡盘发音的方式,先让画面按照之前的默片拍摄方式完成再让演员们背下台词录到蜡盘上,然后通过一边播放影片一边播放蜡盘的方式来进行画面与声音的配合。
对《歌女红牡丹》影片的评价:
影片准大团圆式的结尾设置,透露了编剧洪深的改良主义思想,即呼吁人性道义,宣扬惩恶劝善,导人改过从善,这与其此前剧作《早生贵子》有异曲同工之处。影片最后一组人物对话直接揭示剧中人物命运悲剧的原因,表现出批判人生和针砭社会的鲜明倾向。
影片整体上在富有教化意义的悲欢离合故事中,寄予了对女性命运和旧社会艺人命运的思考,批判了愚孝、愚忠等旧礼教对女性思想的荼毒,对女性命运的戕害,揭露了黑暗社会对艺人的压榨和剥削。戏剧性情节结构模式,铺陈悲苦的情绪表述,善恶对立分明的人物形象,社会教化的使命意识和人道关怀的情感倾向,共同构建了影片家庭伦理情节剧的鲜明特征。
B.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戏院公映。这部电影中成功地插入了一首歌曲,打破了人们看电影无须带着耳朵的习惯,带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歌女红牡丹》主要内容
该片讲述了歌女红牡丹在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陈发祥后,不仅受尽折磨和痛苦,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并没有因此埋怨丈夫,反而毫无怨言终将丈夫感动的故事 。
这部电影成功地运用了歌曲、音乐、和音响等多种声音元素,将声音有机地纳入到了电影的叙事进程,极大地拓展了叙事空间,声音与画面形成了丰富的语言结构关系,电影的艺术创作形式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有声电影三大要素
1、对白,指的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当然也包括自言自语;
2、音乐,即配乐和歌曲;
3、音响,就是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和人工合成的声音。
C.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上映的什么
《歌女红牡丹》。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在新光大戏院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1931年6月21日,又试映了我国第一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雨过天晴》。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
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3)中国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扩展阅读
《歌女红牡丹》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它实现了中国电影的技术突破,开启了中国第一批有声片试制的风潮。
影片人物形象个性突出、典型生动又类型鲜明,各种不同的人物构成了旧时都市剧团茶园的群像。影片对旧时都市艺人圈落生活境况的描摹呈现,扩大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取材领域和表现范围,足见编剧对都市现实生活的深刻把握和慧心独具的艺术想象力。
影片准大团圆式的结尾设置,透露了编剧洪深的改良主义思想,即呼吁人性道义,宣扬惩恶劝善,导人改过从善,这与其此前剧作《早生贵子》有异曲同工之处。影片最后一组人物对话直接揭示剧中人物命运悲剧的原因,表现出批判人生和针砭社会的鲜明倾向。
D.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上映的
《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歌女红牡丹》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于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陆大戏院试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戏院公映。该片讲述了歌女红牡丹在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陈发祥后,不仅受尽折磨和痛苦,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无怨言终将丈夫感动的故事。
电影特点
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蜡盘发声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也许是为了突出“有声”的特点,所以选择了“歌女”的题材,该片由当时著名的电影人洪深编剧,讲述了色艺双绝的坤角名伶红牡丹从小深受封建礼教熏陶,长大后不幸嫁与无赖丈夫陈发祥并遭受着非人对待。尽管当时她在舞台上名噪一时,月入丰厚,但仍不够丈夫挥霍。
后因受刺激过度倒嗓,由主角沦为三四流配角,直至生活潦倒。丈夫因无钱可供挥霍,便把女儿卖入娼门,后又失手杀人,被捕入狱,她仍然既往不咎,真诚相待,终于使丈夫幡然悔悟,改邪归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