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相关讯息 > 一部关于丹麦画作的苏联电影

一部关于丹麦画作的苏联电影

发布时间:2024-05-27 18:27:02

❶ 《丹麦女孩》, 不一样的奥斯卡

男主人公 Einar Wegener 本是已小有名气的丹麦风景画家,妻子Gerda Wegener 专注于人物画像,却还未收到青睐。

夫妻俩原本甜甜蜜蜜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切都改变了。

因为Gerda的芭蕾舞模特没有出现,赶进度的她让丈夫穿上了丝袜和高跟鞋,好让她完成部分绘画。

这时候,男主人公Einar看着蕾丝裙摆,看着柔软的丝袜,内心好像有悸动的感觉,就这样一股力量被唤醒了。

从那以后,他渐渐地发现了自己对女性世界的着迷,内心唤起的那股力量他叫她为Lili。

Lili梳妆打扮后,穿起时髦的女装,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小心翼翼,Lili似乎很享受这个过程。

从那以后,Einar再没有办法控制心中的Lili出现。

他也做过尝试,压抑自己的本性,但是他做不到。

人的本性是不受控制的,如果强迫自己去抑制它,可能失去的就是“自我”。男主人公最后找到了一位医生帮他做变性手术,第二次手术因为失血过多,性命攸关。Einar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

说完之后,他含着笑去世了。

这一段对我感触很大,只要可以做自己,Einar情愿笑着离开这个世界,也不愿悲伤地度过不属于自己的一天。

有人可能只会评论说:“他心理脆弱,这点事都承担不了。谁不是有难事扛过来的吗?”

他不是矫揉造作,因为这是他对自己个体的认识问题。Einar 在影片中说过:“上帝把我变成了女生,医生只是帮我改变上帝不小心弄错的伪装。” 那么多的生命个体,上帝不是完人,总有不完美的地方。当我们看到连体婴儿,我们为他们悲伤;当我们看到唐氏综合症的孩子,我们为他们悲伤。难道就没有孩子是出生时,就生错了性别的吗?

国内普遍的把“跨性别者”归为一种心理疾病,认为诱导因主要是幼年时的经历和教育方式。实际上在国外的很多官方强调“跨性别者”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只有为此而产生的焦虑和困惑才属心理疾病范围。医学上除了环境因素以外,认为大部分“跨性别者”都是出于性染色体异常,荷尔蒙异常或者大脑结构异常,所以有很大的几率,他们都是上帝不完美的杰作。

期望变性的“跨性别者”就像是被判了无期徒刑的无辜罪犯,想要不惜一切逃出束缚自己的牢笼。要不然作为一个正常人为什么要去忍受变性手术的痛苦和风险呢?我们只看到金星的“毒舌”或者她的蜕变后的光鲜亮丽,我想在她作为男人生活的那些日子应该都是充满了痛苦和挣扎的。

林语堂描写过《孤崖一枝花》,花无论艰苦、肥沃,万人赞赏或是孤芳自赏,都是要绽放的,因为那是花的本性。人的本性不也是如此吗?无论艰苦还是肥沃,排除万难也是要做自己,然后绽放。

(电影由真实故事改编,但不是最确切的记载。上文图片来自电影)

看了电影,除了对“跨性别者”人性的思考外,里面的艺术作品也是深吸我的眼球。电影镜头中出现的画,为了和演员相貌吻合,全部由影片艺术总监Eve Stewart 和英国壁画艺术家Susannah Brough创作。作品风格保留了女主人公Gerda Wegener的前卫大胆。

Gerda的画在20世纪初太过前卫,甚至被称不可登艺术大雅之堂,所以并没有在丹麦本土得到过认同。相反,二战后的巴黎,人们经历了苦难,想要及时行乐,任何社会的限制和世俗的束缚都烟消云散了,艺术也是一样。

一直到20世纪,女性画家少的可怜,即使历史上有其人,也未留其名。女性的肖像画并不是Gerda一个人的专利,也是所有男性画家互相追捧的美,和她同时期的画家有毕加索和马蒂斯。毕加索是把女性几何化,野兽派的马蒂斯则是把女性线条化,在两位的画中,女性只是变成了为完成艺术的道具。Gerda则以她女性的视角,最大的展现了女性的妖娆和性感。

一个不经意的回头,目光却不直视,多了些高冷的妩媚。厚厚的妆容和新潮的发型无一不在诉说那个年代巴黎女人的时髦和不羁。(下图)

同样也是慵懒的眼神,性感的唇,一个仰头,一个摆弄,都是一个女性画家在展示给观者一个女人的性感可以多么淋漓尽致。(下图)

电影的再制作中,Lili变成了红发女郎。电影里的画同样是浓妆艳抹和新潮时尚,可能为了表现男主人公的内心戏,这幅画的神态是低沉和忧郁的。和 Gerda 的原画想比,神态更类似古典画派,比较安详端庄的感觉,少了20世纪放肆的感情,所以略有些陈旧。

有人说,相比20世纪的艺术大变革,各种奇思妙想的流派如雨后春笋般席卷而来,Gerda的画并不能成为众多异类中的一朵奇葩。我觉得不然,艺术又不是攀比谁更异类,追根到底还是“有没有感情”和“美不美”才是评判艺术的基准。

这幅画(下图)无疑是美的,三位女人毫不忌讳,形态各异,一位拿着书做白日梦,一位侧躺了闻闻花香,一位随意地拨弄着手风琴。此情此景,简简单单插入几束阳光,让人都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午后。这幅画无疑也是有感情的,这感情还非常的摩登。波西米亚的画风显示着这些女子无疑也是过着波西米亚的生活——不循规蹈矩,打破常规去享受生活,尽情地展现给我们法国30年代的张力。

又有人质疑过Gerda作品的深度何在。其实,虽然主题都是女性张扬的美,但是这位画家描绘的不仅仅是洋娃娃,而是一个个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人。

(见下图)乍一看画中的女子是望向了我们,有些挑逗的意味。实际上她是在深深注视着镜中的自己。那这挑逗就变得不是那么单纯了,仿佛是带些讥讽与不屑,镜中叼着香烟的手慵懒着摆着,性感中又加了份个性。镜中的男人看着女子S型的背影,却显得有些忧虑。仿佛在这对关系中,女子的地位高于男子,她明明知道男子的存在,却不屑于看他一眼。这样强烈的女人性格,也只有Gerda这位女性画家,才能捕捉再放大。

同样的如镜像般的场面(下图),虽然故事性没有Gerda的画作强烈,但是在电影中却表现了男主人公喜欢自己的形象,却又内心挣扎的感情戏,这个场面我还是很喜欢的。

虽然电影中的画作并不是Gerda本人的原作,但是在影片中个个镜头以画为景,还是非常的有冲击力。这样的艺术情怀让我不知不觉地就爱上了这部电影。感谢这部电影,Gerda的画也第一次在丹麦本国得到了承认。

(哥本哈根的ARKEN现代艺术博物馆以GredaWegener为主题,从电影上映开始,举办着一场为期六个月的展览,直到2016年5月16日。)

❷ 《丹麦女孩》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这部电影是由汤姆·霍珀执导、“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艾丽西亚·维坎德联袂主演。


但是以前从没有这样的电影,以真人真事为例,如此完整、细致、全方位展现了一位艺术家从变装到变性,从心理到生理,从懵懂到迷茫到挣扎到觉醒的全过程,并且是由直男奥斯卡影帝主演。选择这样的题材,先期已经在颁奖季成功了一半。

《丹麦女孩》剥离了变装的戏谑色彩,由表及里深入人物内心,以情动人,展现了世界首位变性人“敢为天下先”所面临的迷茫与惶恐,无论是当时是医疗条件还是世俗认知,都是横亘在他未来人生面前的巨大考验。这样一来,《丹麦女孩》就有了点同志电影或经常获得奥斯卡奖的“罕见病”题材的优势,当然,变性人既不是狭义的同志,也当然不是罕见病。

所以对于变性者或者反串艺术,我们可以不喜欢,但是我们不能不尊重别人,因为别人努力了,就没有我们说三道四的权力!

❸ 请问这是哪位画家画的

你的这个局部是这幅画的。可以查阅介绍的海外链接。没有找到正式的中文名字。

网页链接

我给它起名 “沙滩仲夏之歌(1885年)

丹麦画家P·S·柯罗耶(Peder Severin Krøyer,1851-1909)

一部电影,"玛丽的激情"就是讲这个画家和他的妻子的故事的,电影画面也很唯美,电影女主角选的很接近画中人。

图片简介(疯狂“燃烧的女巫”和宁静“平静的海滩”的对比) 以下为google翻译所得:

图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海滩上,一群人烧了一个女巫。女巫被放置在人们中间站着的那幅画的中间。

在图片中,有一个女人从图片中向外看是唯一的一个。一个男人正站着把女巫点燃。背景中有两对您会注意到很多。在人群后面的背景很远的地方,您可以看到大海的轮廓,如果在右上角进一步走下去,您可以看到满云的满月。着火的女巫在观众的左手侧闪着光芒。女巫的火势向左移动了很多,这很可能会推定那晚是在海滩上吹来的火。

主要的主要图像元素以燃烧的篝火的形式位于中间,其中图像总共包含许多人。火的动态燃烧会产生许多对角线,这些对角线几乎将图像分为两种具体的颜色对比。这种构图在戏剧性和舒适性之间散发出一种扭曲的内涵。社区的舒适,多样性以及温暖的色彩-远处篝火的舞动火焰,炽热的天空和月球的冷光都充满了戏剧性。

在P. S.Krøyer的绘画中,已使用橡木蜡烛(例如符号蜡烛)以火的形式出现在图片的中间。火的光意味着图片中火的左侧比右侧的照度更高。当大火向左吹来时,坐在图片前景中的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影子。

画家简介

Peder SeverinKrøyer于1851年在挪威出生,但与他的姑姑和她的丹麦丈夫一起在哥本哈根长大。克罗耶(Krøyer)还是个孩子,他在绘画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天赋,因此从14岁就开始在艺术学院学习。从1877年到1881年,他环游欧洲,并被巴黎一所主要的私立绘画学校录取为学生。他回到哥本哈根,很快就成为了一位广受追捧的肖像画家。

1882年夏天,克雷耶(Krøyer)第一次来到斯卡恩(Skagen)。迈克尔·安切尔(Michael Ancher)和安娜·安切尔(Anna Ancher)等著名画家都曾在此参观过斯卡恩。克罗耶尔(Krøyer)对自然,光线和其他艺术家的陪伴非常热情。

1888年,PS·克雷耶尔(P.SKrøyer)在巴黎遇到了玛丽·特里普克(Marie Triepcke)。 Krøyer非常着迷,并爱上了Marie,Marie也是许多Krøyer著名画作的模特,例如。 “ Skagen Strand上的两个女人”和“ Skagen的夏夜”。这对夫妇于1889年结婚,1891年,他和妻子玛丽回到了斯卡恩(Skagen),在那里他们在斯卡恩(Skagen)重建了老镇执达官的住所,今天被称为克罗耶尔(Krøyer)的家。次年,玛丽生下了他们的女儿Vibeke。

克鲁耶尔的病在婚姻上留下了印记,1902年,玛丽开始与瑞典作曲家雨果·阿尔夫文(Hugo Alfven)建立关系。克罗耶拒绝离婚。直到1905年,玛丽(Marie)怀孕后,克雷耶(Krøyer)才接受了离婚。次年,他完成了著名的油画《圣汉斯·布鲁斯·斯卡恩·斯特兰德》。这幅画被认为是Krøyer的地位声明,尤其是对玛丽的热爱宣言。

三年后的1909年, Krøyer只有58岁。他被埋葬在斯卡恩公墓。

❹ 《丹麦女孩》在线免费观看百度云资源,求下载

《丹麦女孩》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aszipDvQnlUzxH2699HjLg

?pwd=3ixi 提取码: 3ixi
《丹麦女孩》
导演: 汤姆·霍伯
编剧: 露辛达·考克森、大卫·艾伯豪夫
主演: 埃迪·雷德梅恩、艾丽西亚·维坎德、本·卫肖、塞巴斯蒂安·科赫、艾梅柏·希尔德、马提亚斯·修奈尔、尼古拉斯·伍德森、皮普·托伦斯、克劳斯·布埃、埃默拉尔德·芬内尔、理查德·迪克森
类型: 剧情、爱情、同性、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美国、比利时、丹麦、德国
语言: 英语、法语、德语
上映日期: 2015-09-05(威尼斯电影节)、2016-01-01(英国)
片长: 119分钟
1926年哥本哈根,风景画家艾纳(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 饰)和擅长人物画的格尔达(艾丽西亚·维坎德 Alicia Vikander 饰)结为夫妇。因为模特失约,格尔达为顺利完成画作说服了艾纳穿上女装救场。这次意外令艾纳多出一个女性人格“莉莉”,而后者亦成为妻子的灵感女神,让格尔达声名鹊起。只是随着沉睡女性人格的被唤醒,艾纳开始厌恶自己作为男性的身体,他渐渐发现莉莉不但是艺术存在,更是真正的自己。格尔达也没有想到只是临时起意的游戏,竟为自己人生投下了一颗震撼弹,她该如何继续爱她的伴侣?她们在各种社会非议和误解中不离不弃,最后格尔达鼓励艾纳彻底变成莉莉......
根据世界上首位变性人士生平改编的《丹麦女孩》讲述一段跨越性别和性向的爱情,重现一位最早接受性别重置手术的丹麦画家与妻子的传奇故事。该片由奥斯卡导演汤姆·霍珀执导,入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❺ 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

现代电影的一种运动,1920年兴起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潜意识的种种状态。

说起超现实主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很少,可能知道最多的就是学生时代美术书上的毕加索,达利的画作。

而把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上,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由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路易斯·布努埃尔和超现实主义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共同创作的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一条安达鲁狗》。

影片无任何情节,只有一组组无逻辑无理性的镜头,以及奇特怪诞形象的不协调接合。导演在拍这部片子时,他和达利采取的原则是:“不要可能得出任何理性的、心理的和文化的解释的任何思想和任何形象。除了令我们震惊的画面, 别的都不要, 也不打算知道为什么。”然后这部16分钟的短片就成了经典。

电影史上有不少经典名篇,各种TOP250,但要说有的电影看不懂,当然也不出意外。那么看不懂的电影有没有必要看呢?看了我们又能得到些什么?答案也许只有看了才知道。

这些超现实主义电影大多高深莫测,意义不明,剧情紊乱,晦涩抽象,特立独行甚至富有争议,但艺术性,先锋性和实验性都极高,使人不能轻易对其加以否定。 如果你是资深影迷,有一点猎奇心理,想看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在提升逼格的同时增长见识, 你可以先从我挑选出的这几部作品中一睹为快:

⒈快乐的结局(1968 捷克)

这是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一部影片,不是影片的剧情或拍摄手法多复杂,而是本片从头到尾都是反向拍摄的!大概基本的剧情是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到结婚到由于某些原因害死妻子到最后法庭审判到执行死刑,但由于影片导演的大胆创意将其逆向拍摄,所以我们看到的情节开始是主角被执行死刑最后才是主角的出生,全家的快乐,而更疯狂的是,全片所有演员的行为,动作,场景,甚至连对白都是反着的,我们能看到倒着走路的人物,死刑犯死后复生,吃东西是往外吐,甚至首先听到的是对话中的答案,然后才听到别人的问话!你能想象一部70分钟的影片完全反着拍摄吗?如果你没有一点反向思维能力,估计很难看懂该影片。

⒉砂时制镜下的疗养院(1973 波兰)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害怕这个封面,但这部影片的画面却很唯美。故事背景设在二战前期,一位年轻人乘坐一辆奇怪的列车去看望住在疗养院中垂死的父亲。但这个即将拆毁的地方唤起了他许多过去的回忆。他被过去的士兵、殖民地的雇佣兵、昔日生活中的女孩,以及他的父母所包围...这是一部充满诗意的电影,时间在回忆中反复流转,思念在梦境中游离穿梭,带给你的不只有精神的迷幻,还有心灵的感动。一部属于永恒的作品。

⒊布拉格狂想曲(2005 捷克)

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喜剧默片,讲述了一家四口之间发生的许多荒诞又有趣的故事。演员夸张又神经质的表演,灵动的配乐,一个个讽刺的故事让人啼笑皆非又很让人暖心。整部片子节奏相当明快,串连着很多看似熟悉又荒诞的场景。该片彻底粉碎了布拉格的浪漫气息,但是它跟汉堡一样看上去食欲充足,吃上去味道不错,也很饱肚子。(肉联厂是噩梦)

⒋石榴的颜色(1969 苏联)

一部完全的诗电影,无法用文字概括该片的内容,而且每个人都有权利按自己的方式诠释它。影片几乎从头到尾都是精彩瞬间,电影语言的诗化、色彩的明艳、构图的奇特均衡、内容上的仪式感、宗教感和展现的民族传统文化,都使影片具有超凡脱俗、特立独行的品质。 影片部分根据18世纪亚美尼亚诗人Savat Nova的生平拍摄,这部影片色彩鲜艳、民族风味浓重、宗教感仪式感极其强烈,片中运用大量象征、隐喻手法,展现了十八世纪亚美尼亚民族风貌和这位诗人的心路历程。欣赏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次观影,更是一次朝圣,一次对诗意精神的膜拜之旅。

⒌哲姆洛克(1973 法国)

不得不说,这片子实在太疯狂了!这是一部极具先锋性与实验性的影片,其创作理念即使放到现在也极富争议,更别说这是四五十年前的片子了。主人公从隐忍到爆发,水泥封门,墙壁砸洞,挑衅警察,烤全尸,哀嚎等种种违反现代社会正常行为规则的行为,仿佛让我们退回了原始人类的野蛮时期。人是禁锢在钢筋水泥里的野兽,到底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⒍内心的伤痕(1972 法国)

法国先锋及地下电影史上最杰出作品之一。全片基本上无任何直线叙述型情节,对白极少,唯一听到的只有女主角的哭泣,嚎叫和NICO那标志般痛苦悲凉的歌声。大量运用的长镜头和跟拍手法使其象征化地表现一种强烈怪异的孤独感。

⒎圣山(1973 墨西哥)

心目中的神作,cult界的圣经,色彩控的视觉盛宴,以各种超现实和充满隐喻的画面和极富哲学意味的对白展现人对宗教,肉欲,心灵,战争,政治,经济,艺术的思考。尤其是那个惊艳的结局,将电影与现实世界的隔阂猛然打破,究竟哪面是现实,哪面又是超现实?

⒏蒙多坎迪多(1975 意大利)

这部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被赞誉为意大利CULT电影史上的传奇之作,被众多另类电影迷们称为“一部永恒的荒诞主义电影杰作”。导演是著名的“蒙多”残酷派纪录片大师,他的《世界残酷物语》系列纪录片以其独特角度向我们展现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一些残酷又讽刺的录像。但这部影片完全是一部虚构情节的故事片。影片改编自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的愤世嫉俗之作《坎迪德》,但导演却用一种疯狂荒诞的电影语言来拍摄。

这是一部极其奇特的影片,影片中大量的超现实的奇幻场景让人恍如置身于梦中。比如中世纪拿破仑时期骑马拿长矛铁剑做武器的军队突然被一支开着坦克拿着机枪的现代化军队所消灭;在古罗马场景中居然是70年代流行迪士高的背景音乐,居然蹦出个头戴金盔身着古罗马盔甲的家伙手里却拿着一把电吉它狂扭着屁股弹奏着。。。导演创造性地把各个历史世界和各种场景拼帖在一部电影中,而时间在本片中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导演为本片的取景跑遍了亚非欧拉等10多个国家,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这部极端超现实主义,疯狂奇怪而又蕴涵哲理的CULT电影经典。不能不承认,《蒙多坎迪多》是他们最后的也是最好的作品。

⒐天使报喜(1984 匈牙利)

一部非常奇怪的影片。天使报喜来源于圣经中天使告知圣母马利亚她即将生育耶稣的那一天,西方的三月二十五日。本片具有很深的神玄学和宗教内容,稀奇古怪的想象使这部影片充满了神秘主义和隐喻化的画面和内容,而时间早已洇灭在影片充满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电影语言中,更为独特的是,全片所有演员是一群8到12岁的孩子!而且所有的孩子都有令人惊叹的出色表演!体现出他们驾驭复杂深奥角色的超常能力。说它是一部儿童片吧实在不能算,我奇怪于导演为什么让一群孩子去演这样表现人性黑暗面,深奥难懂的,史诗影片,全片如同诗歌戏剧般的台词和对白似乎对一群半大的孩子来说太难了,而且影片中的一些裸体场景似乎很难让未成年的孩童来演,导演试图用更年轻化的演员群体来更深刻的表现一些时代的阴暗恐怖和不合理性,使这类影片极富争议性。(妖孽男神路西法)

⒑周末(1967 法国)

一部反传统的,与众不同的电影。如果你受够了好莱坞电影流畅的剪辑和快速的节奏,受够了电影产业的迎合群众,受够了资产阶级对人的麻痹,你可以选择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反抗资产阶级的武器,是电影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片中有大量荒诞讽刺的场面和拉伸长镜头。例如开头男女主角的谈话长镜头和那场持续七分多钟的史无前例超长大堵车。

11.二楼传来的歌声(2000 丹麦)

「或许得开始承认那些令我们无能为力的环境,我们自己也得负上责任。我相信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抑制了人们的潜能发展。你看本片,应该明白人类的行为有多愚蠢。紊乱将人蚕食,情况越来越严重」 ─导演 洛伊 安德森(Roy Andersson)

这是一部极具野心的挑战性钜作,宗教、经济、世代关系、家庭、情爱,种种议题都经过奇特而荒谬的扭曲,呈现出世人经常视而不见的一面。如弥猴一般在十字架上单手晃荡的耶稣塑像、心智退化的老人在满室各怀鬼胎的贺客面前度过百岁生日、放火诈财的父亲,写诗发疯入院的儿子,独特的视觉语言,在看似连结松散的场景之间,构筑了导演心目中当代世界的深层面貌。 荒谬的世界,做人真难。

12.魔鬼(1972 波兰)

之所以不选同一导演安德烈·祖拉斯基的另一部代表作《银色星球》,是因为我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没字幕导致观影体验较差(有机会再看一遍),但他的这部作品跟前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部极端疯狂与恐怖的电影,片中演员极度歇斯底里,像神经病人一样时不时疯狂抽搐的癫狂表演令人瞠目结舌,血腥的杀戮场面充斥全片,黑暗而隐喻的镜头与充满哲学意味的对白使该片更加晦涩难懂。“人类也有灵魂吗?”

看过这些电影,你就会感到,你可能是这颗星球上最孤独的人了吧。

阅读全文

与一部关于丹麦画作的苏联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二战的搞笑电影 浏览:106
猪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03
新婚之夜女的砍牛哪个电影 浏览:790
一天看一部电影英文 浏览:954
最新中国电影排名前十名 浏览:237
湖北法制微电影观后感 浏览:191
铁木真哪个电影厂拍 浏览:895
有哪些电影含有的旅游景点多 浏览:264
一部叫什么实验的国外电影 浏览:659
一部讲保险公司员工的电影 浏览:369
微电影团队名 浏览:73
微信公众平台如何接入电影 浏览:425
电影我唾弃你的坟墓2免费看 浏览:905
微电影交流群 浏览:475
林肯公园电影游戏 浏览:702
迅雷里怎么下载电影 浏览:296
生存游戏电影解说 浏览:139
大人学院电影在线 浏览:791
逝去的歌是哪个电影 浏览:35
微电影工坊 浏览: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