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创造于1959年的什么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创作于1959年的《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这首歌是《音乐之声》(1965年初搬上银幕)的插曲之一。
这首歌把edelweiss拟人化,使它具有人类的感情和高尚的品格,难怪男主人公在开始唱之前对观众说他要唱首情歌。不错,他将自己的感情注入这一生长在高山的植物,更主要的是,他通过这“小而白、洁又亮”的小花儿保佑自己的祖国永远平安、顽强。
这首歌歌词不长,却情深意远。主人公赞扬雪绒花的美丽,实际在希望自己的祖国也不失这些品性。
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诗行有长有短,三、四行押韵,二、五行押韵,六、七行押韵,八、十行押韵,一、九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也非常优美动听。
创作背景
《雪绒花》(Edelweiss)是《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中的插曲。
在影片中的相关内容:上校一家参加为德国军官举行的音乐会,他们决定当夜离开奥地利,前往瑞士。音乐会上,上校弹起吉他,唱起了这首奥地利民歌,之后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玛利亚和孩子们走上去与他一起唱,他们的深情感动了在场的奥地利观众,在上校 的示意下奥地利观众都激动地与他们合唱了起来。
还有一次出现是上校弹着吉他为孩子们唱的,上校唱了一段,大女儿也唱了一段。
Ⅱ 创造于1959年的什么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创作于1959年的《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创作于1959年的《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是美国电影和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著名歌曲,于1959年面世。理查德罗杰斯作曲,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
雪绒花这首歌的歌词不长,却情深意远。主人公赞扬雪绒花的美丽,实际在希望自己的祖国也不失这些品性。而且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诗行有长有短,三四行押韵,二五行押韵,六七行押韵,八十行押韵,一九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也非常优美动听。
作品简介:
《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丽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丽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
该片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
Ⅲ 电影<音乐之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外加主人公,插曲歌名等,请知道的朋友能够告诉我,谢谢!
网络里搜的\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 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美国剧作家勒曼。
《音乐之声》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为50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1965年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拍的电影版《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基本资料
【片名】The Sound of Music
【译名】音乐之声
【年代】1965
【国家】美国
【片长】174 Mins
【类别】音乐剧
【语言】英文/普通话
更多中文片名: 真善美 、仙乐飘飘处处闻
更多外文片名:
Novicia rebelde, La.....Argentina / Mexico / Peru
Mélodie bonheur, La.....Canada (French title) / France
Meine Lieder, meine Träume.....Austria / West Germany
Rodgers and Hammerstein's The Sound of Music.....UK (complete title) / USA (complete title)
A Muzsika hangja.....Hungary
A Noviça Rebelde.....Brazil
Helisev muusika.....Estonia
Música no Coração.....Portugal
Neseli günler.....Turkey (Turkish title)
Somriures i llàgrimes.....Spain (Catalan title)
Sonrisas y lágrimas.....Spain
Sound of music - Laulava Trappin perhe.....Finland
Tutti insieme appassionatamente.....Italy
导演:
罗伯特·怀斯 Robert Wise
编剧:
恩斯特·莱赫曼 Ernest Lehman ....(screenplay)
Howard Lindsay ....(book) &
Russel Crouse ....(book)
Maria von Trapp ....(book "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 uncredited
主演:
朱丽·安德鲁斯 Julie Andrews ....Maria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Captain Georg von Trapp
埃琳诺·帕克 Eleanor Parker ....Baroness Elsa Schraeder
影片类型: 家庭 / 剧情 / 音乐 / 传记
片长:174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70毫米宽银幕电影
混音: 单声道 / 70 mm 6-Track / 立体声
制作成本:$8,200,000/estimated
版权所有:(Copyright ?MCMLXV by Argyle Enterprises, Inc., 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2 March 1959; LP30289)
拍摄日期: 1964年9月1日 -
摄影机: MCS 70 (Modern Cinema Systems) (aerial shots)
摄制格式: 65 mm
洗印格式: 8 mm (anamorphic) 、35 mm 、70 mm 、16 mm
胶片长度: 1060 m (8 mm prints)、4695 m (Sweden)
主要人物
冯·特拉普
玛丽亚
丽萨
菲瑞克瑞
路易萨
寇特
碧姬塔
玛塔
葛特儿
获奖记录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
剧情简介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长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护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看护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逢制了游戏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男爵夫人。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亡妻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上校为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丽亚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
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玛丽亚向阿比斯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阿比斯院长告诉她要有骨气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当他们赶回萨尔茨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逃离演出现场,纳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特拉普(Georg Ludwig von Trapp)男爵1880年4月4日生于克罗地亚沿海小城扎达尔(Zadar),当时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父亲是海军上校,他也想献身海军事业,所以参加了皇家海军学院。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的海军上校时,就被任命为U6潜艇的指挥。一战时,一艘法军潜艇被特拉普的潜艇击沉。1918年,国王约瑟夫一世提升他为海军少校。 战争结束后,奥地利失去了海岸线,不再需要海军。特拉普上校不仅失去了职位,还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给他7个孩子照顾。
玛丽亚生于1905年1月26日。在她大约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养母,她们住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后,进入了四年的国立师范学院。 玛丽娅原来是社会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但是在大学期间,一位著名的神父开始给她布教,改变了玛丽亚的生活和信仰。 玛丽亚加入了萨尔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为一个修女。修道院决定让玛丽亚离开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师,照顾他的一个患风湿热的女儿。
一年后,孩子们要求他们的父亲设法留住玛丽亚,他们甚至建议他应该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欢我!”男爵回答说。于是孩子们自己去问玛丽亚。玛丽亚说:“是,我喜欢他。”他们订婚了。她再也没回修道院作修女,于1927年11月26日嫁给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两个女儿。
1935年,瓦兹内神父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使音乐成为他们一家的爱好。他们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纯美的歌声使他们在1935年的萨尔茨堡音乐戏剧节上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他们曾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所有的钱财,此后他们被邀请做欧洲巡回演唱会。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奥地利,特拉普宁可丢掉物质财产,也要留住尊严。他们离开了萨尔茨堡市郊的别墅和一切财产,前往美国。
1938年9月,他们到达纽约。途中第10个孩子出生了。瓦兹内神父也和他们同行到美国,在他的指导下,唱歌成了他们的职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渐渐扬名。 二战后,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个音乐慈善组织: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社,为祖国奥地利发送了无数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佛蒙特的一个乡村里买了一个大农场,这儿和他们思念的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风光相似。他们给他们的房子取名为“一颗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后院的家庭墓地里。当他们结束了20多年、30多个国家的演唱生涯时,他们把他们的奥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场大火烧毁。他们立即决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设计很现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玛丽亚去世,被安葬在墓地里她的丈夫旁边。
本片在当年成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这部经典巨作曾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影片剪辑五项大奖,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映,片中美妙的音乐至今仍广为传唱。影片的译名在各地大相径庭:在中国香港,它被译成《仙乐飘飘处处闻》;台湾地区译名则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灵深处的音乐》;在西班牙被译成《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国,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梦》……译名不同,音乐却同样动听,人们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
电影和音乐剧包含曲目
1.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 / Maria 2:44
序曲和音乐之声/ 玛丽亚
2.Overture And Preludium (Dixit Dominus) / Orchestra and Nuns Chorus 3:14
序曲(赞颂我主) / 管弦乐队与修女合唱团
3.Morning Hymn And Alleluia / Nuns Chorus 2:01
晨祷和哈利路亚/ 修女合唱团
4.Maria / Nuns Chorus 3:16
玛丽亚/ 修女合唱团
5.I Have Confidence / Maria 3:26
信心/ 玛丽亚
6.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olf and Liesl 3:18
即将十七岁/ 洛夫和丽莎
7.My Favorite Things / Maria 2:18
我最喜爱的东西/ 玛丽亚
8.Do-Re-Mi / Maria and the Children 5:33
哆来咪/ 玛丽亚和孩子们
9.The Sound Of Music / The Children and the Captain 2:10
音乐之声/ 孩子们和上校
10.The Lonely Goatherd / Maria and the Children 3:10
孤独的牧羊人/ 玛丽亚和孩子们
11.So Long,Farewell / The children 2:54
晚安,再见/ 孩子们
12.Climb Every Mountain / Mother Abbess 2:16
攀越群山/ 院长
13.Something Good / Maria and the Captain 3:16
有些好事/ 玛丽亚和上校
14.Processional And Maria / Organ,Orchestra and Nuns Chorus 2:27
婚礼进行曲和玛丽亚/ 管风琴,管弦乐队和修女合唱团
15.Edelweiss / The Captain, Maria ,the Children and Chorus 1:50
雪绒花/ 上校、玛丽亚、孩子们和合唱队
16.Climb Evry Mountain(Reprise) / Chorus and Orchestra 1:21
攀越群山(重奏)/ 合唱队和管弦乐队
17.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 / Maria 3:28
序曲和音乐之声/ 玛丽亚
18.I Have Confidence / Maria 3:41
信心/ 玛丽亚
19.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 Rolf and Liesl 4:53
即将十七岁/ 洛夫和丽莎
20.My Favorite Things/Salzburg Montage / Maria and Orchestra 4:22
我最喜爱的东西/萨尔斯堡组合/ 玛丽亚和管弦乐队
21.Edelweiss / The Captain and Liesl 2:17
雪绒花/上校和丽莎
22.The Grand Waltz / Orchestra 2:19
大华尔兹/ 管弦乐队
23.Laendler / Orchestra 2:34
兰德勒/ 管弦乐队
24.Processional Waltz / Orchestra 1:19
婚礼进行曲 华尔兹/ 管弦乐队
25.Climb Every Mountain/ Mother Abbess 2:37
攀越群山/ 院长
26.Something Good/ Maria and the Captain 3:50
有些好事/ 玛丽亚和上校
27.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eprise) / Maria and Liesl 3:04
即将十七岁(重奏) / 玛丽亚和丽莎
28.Edelweiss( Reprise)/ The Captain,Maria,the Children and Chorus 2:01
雪绒花(重奏)/ 上校、玛丽亚、孩子们和合唱队
29.The Chase / The Orchestra 2:39
追捕/ 管弦乐队
30.Escape/ Climb Every Mountain(Reprise)/Finale/ Chorus 2:08
逃亡/攀越群山(重奏)/终曲/ 合唱队
31.Richard Rodgers Speaks 9:24
理查德·罗杰斯讲话
电影获奖情况
电影节 年份 奖项 获奖情况 获奖人
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 / 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 USA 2001 国家影片登记 / National Film Registry 获奖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电影 / Best Picture 获奖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66 最佳女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提名 Peggy Wood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66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 Motion Picture 提名 罗伯特·怀斯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女演员 /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茱丽 安德鲁丝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女配角 /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提名 Peggy Wood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罗伯特·怀斯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66 最佳女演员(喜剧/音乐类)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 获奖 茱丽 安德鲁丝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提名 Ted D. McCord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66 最佳电影(喜剧/音乐类) / Best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 获奖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提名 Boris Leven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提名 Walter M. Scott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提名 Ruby R. Levitt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服装设计 / Best Costume Design 提名 Dorothy Jeakins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剪辑 / Best Film Editing 获奖 William Reynolds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获奖 James Corcoran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获奖 Fred Hynes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音乐/歌曲 / Best Music, Song 获奖 Irwin Kostal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66 最佳女演员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茱丽 安德鲁丝
Ⅳ 创作于1959年的什么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创作于1959年的《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是美国电影和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著名歌曲,于1959年面世。理查德罗杰斯作曲,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
雪绒花这首歌的歌词不长,却情深意远。主人公赞扬雪绒花的美丽,实际在希望自己的祖国也不失这些品性。而且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诗行有长有短,三四行押韵,二五行押韵,六七行押韵,八十行押韵,一九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也非常优美动听。
雪绒花作品分析:雪绒花这首乐曲旋律带有较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曲调朴实感人。A乐段,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变化较小,亲切抒情有赞颂祖国之意。B乐段,第一乐句节奏变化出现了休止,旋律也出现了五度跳进,与A乐段材料形成对比,表现出了对祖国的热爱。
雪绒花秉承了精良的制作水准,以欢快的旋律,温馨的笔触演绎出歌者纯洁真挚的情感。细腻温婉的编曲加以真挚动情的演唱,成功地营造出浪漫唯美的节日氛围。年轻人之间的爱慕与思念,如倾诉般,在一片圣洁的白色世界中娓娓道来,更是为听者在脑海中展开一幅精美绚烂的节日画卷。
Ⅳ 创作于1959年的什么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创作于1959年的《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雪绒花》(Edelweiss)于1959年面世。理查德·罗杰斯作曲,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并收录在专辑《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中。该曲得名于阿尔卑斯山间常见的一种小花高山火绒草,自《音乐之声》上演以来迅速流行,许多人甚至将其称为奥地利的非正式国歌。
作品分析
雪绒花这首乐曲旋律带有较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曲调朴实感人。A乐段,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变化较小,亲切抒情有赞颂祖国之意。B乐段,第一乐句节奏变化出现了休止,旋律也出现了五度跳进,与A乐段材料形成对比,表现出了对祖国的热爱。
雪绒花秉承了精良的制作水准,以欢快的旋律,温馨的笔触演绎出歌者纯洁真挚的情感。细腻温婉的编曲加以真挚动情的演唱,成功地营造出浪漫唯美的节日氛围。年轻人之间的爱慕与思念,如倾诉般,在一片圣洁的白色世界中娓娓道来,更是为听者在脑海中展开一幅精美绚烂的节日画卷。
Ⅵ 创作于1959年的什么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是《雪绒花》。
作曲:理查德·罗杰斯
作词: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
演唱:玛利亚
歌词:
Edelweiss, edelweiss
雪绒花,雪绒花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清晨迎接我开放
Small and white
小而白
Clean and bright
洁而亮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向我快乐地摇晃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白雪般的花儿愿你芬芳
Bloom and grow forever
永远开花生长
Edelweiss, edelweiss
雪绒花,雪绒花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永远祝福我家乡
电影《音乐之声》相关内容介绍:
上校一家参加为德国军官举行的音乐会,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
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上校弹起吉他,唱起了《雪绒花》,之后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玛利亚和孩子们走上去与他一起唱。在这时,他们的深情感动了在场的奥地利观众,在上校的示意下奥地利观众都激动地与他们合唱了起来。
Ⅶ 《音乐之声》背后的故事
上个星期,听闻女儿在哼歌,仔细听了听,是在哼《哆来咪》,我问女儿:你怎么会哼这首歌?女儿说是上音乐课的时候,老师放《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给他们看,并教了他们唱这首歌。这让我很惊讶,这么老的电影,居然老师会安排在教学中,我问女儿:那你们看完了吗?答复是没有看完,好的,马上安排在周末的晚上,母女俩躲在暖暖的的被窝里,看完这部电影,女儿看得津津有味。
影片中的插曲很多,其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几首经典音乐。乐曲轻松愉快,欢乐有趣,表现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如:《哆来咪》、《血绒花》、《晚安、再见!》、《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人》等等。这些就是《音乐之声》中的艺术佳作,它们被人们视为最值得珍惜,可以另人细细回味的音乐。
话说,在网上搜索这部电影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英文版的,花了一阵功夫才找到国语版。在搜索的途中,看到一篇关于《音乐之声》的影评,揭开了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
《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奥地利萨尔兹堡,年轻活泼的修女玛丽亚·任纳尔(Maria Rainer)到退役海军上校冯·特拉普家,照顾他的七个孩子。冯·特拉普上校虽然冷漠严厉,但终究还是抵挡不住玛丽亚的纯洁善良,两人终于结婚,可惜刚刚渡完蜜月,他们的安静生活亏衫因被纳粹占领奥地利而破碎了。
冯·特拉普家族的故事由1910年,年轻优秀的皇家海军上校格瑞格·冯·特拉普(Georg von Trapp)与 Agathe Whitehead 在一场舞会上一见钟情开始。在当时,冯·特拉普上校作为海军指挥官的声望,可以和二战时期的艾森豪维尔相比。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 Whitehead 家也是十分富悄纳有的贵族,事实上,Agathe 的祖父就是水雷(torpedo)的发明者。他们结婚之后继承了 Whitehead 家的财产,即使以利息过活也绰绰有余。
可惜的是,他们婚后的愉快生活被一战后奥匈帝国的毁灭打断了。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开之后,奥地利不再拥有海岸线(原奥匈帝国包括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有在地中海的海岸线),保留海军完全没有意义,于是冯·特拉普上校不得不被迫退役。而就在同一时间,他的妻子 Agathe 又去世了。冯·特拉普上校的女儿乔汉娜斯(Johannes)回忆说,那是她父亲一生里最灰暗最沮丧的时间,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海军,而离开海军他什么也做不惯,就像是他迷失了自己。
他们的母亲死后,孩子们换了无数个看护,他们曾经同时雇佣三个看护,一个照顾大孩子,一个照顾年幼的孩子,还有一个照顾全家。但是孩子们更喜欢只要一个看护,于是他们找到了修道院,玛丽亚被派到冯·特拉普家。与电影里不同的是,在玛丽亚到来之前,上校就一直鼓励孩子们演唱和演奏音乐。当孩子们唱歌的时候,他也会用吉他,曼陀林琴,或是小提琴为他们伴奏。玛丽亚来了之后,她更有条理地教习孩子们的演唱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据乔汉娜斯说,他们后来的演唱生涯的其实是借助了冯·特拉普上校的名气,他在奥地利的知名度使他们家的合唱团十分受大众的注意。
好景不长的是,1932年奥地利销运腔银行的倒闭使得冯·特拉普一家的积蓄一洗而空,他们把部份房子租了出去,而孩子们不得不学习洗衣,和其他家务。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都新奇有趣,但是对他们的父亲而言,这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这时候他已经和玛丽亚结婚并且又添了两个孩子,要抚养九个孩子,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到外面去演唱。于是,作为家长,上校在每场演出前都最先上台介绍他的妻子和孩子们,然后大家上场演出几首歌曲,最后上校再次上台和大家一起谢幕。这个时候,他们也认识了一个住在附近的年轻牧师,Franz Wasner。Wasner 曾经是个律师,对音乐也相当有研究,他不但教授给孩子更广泛深入的歌唱方法和演奏各种乐器,也帮他们编写歌曲,后来冯·特拉普一家离开奥地利到美国,他也一直和他们在一起。
他们这样的生活在1938年因希特勒占领奥地利而终止。冯·特拉普一家接到三个召书,上校需要到德国海军指挥潜水艇,他的长子当时刚刚从医学院毕业,也接到命令要去领导维也纳的一家大医院,而他们的家庭合唱团则被邀请去希特勒的生日会上唱歌。据说,上校把一家人召集起来说,“我们现在就站在已经为奥地利挖好的坟墓旁边”。他问他们是要留在奥地利还是离开,虽然大家都知道离开奥地利的生活会很困难,而且当时玛丽亚已经怀了第十个孩子,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离开。当他们离开家时几乎是两手空空,而更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是他们离开以后,希特勒本人占据了他们的房子。
和电影里面不同的是,上校一家并不是直接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奥地利的。事实上,萨尔兹堡地处奥地利北端国境线上,正是和德国接壤的一边。所以真正的冯·特拉普一家是装做去意大利旅行,坐火车然后徒步越过阿尔卑斯山离开奥地利的。
1938年上校一家人到达了美国。从此之后的十八年间,他们全家马不停蹄地在各地举行巡回演出,为了以家庭为重,渐渐长大的孩子们不得不把自己的生活暂停。玛丽亚坚持全家人无论何时都要在一起,即使是已经成家的孩子们也不例外。而每当到达一个新地方时,玛丽亚总要让全家至少访问一个修道院。她似乎总是在上帝给予她的执意和她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之间无法做出选择,这也使她常常对孩子们发火。
1947年5月30日,冯·特拉普上校去世了。孩子们再不想四处奔波,他们逐渐地离开了演唱团,在1956年,冯·特拉普家庭演唱团终于解体了。他们在 Vermont 州的 Stowe 镇买下一个旧农场,合力建造了住房,一起照顾农场。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样的收入不够养活全家人,所以当家人外出演出的时候,他们就把农场租给到当地滑雪的人。后来,他们索性把农场改成了旅馆。
在一次表演中,因为少了一件乐器,在等待拿来乐器的时候,为了不空场玛丽亚给观众讲述了冯·特拉普一家的故事。当那场音乐会结束的时候,一个人到后台告诉玛丽亚她应该把这么精彩的故事写成书。玛丽亚觉得她还是比较适合讲故事,于是那个人便提出由玛丽亚讲述,他执笔写冯·特拉普家的故事。这就是《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一书的由来。这本书于1949年出版了。
1956年,一个德国电影制片人找到了玛丽亚,他要以一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书的版权。玛丽亚问了她的律师,律师告诉她她应该抽成而不是一次性卖掉。可是,德国制片人告诉玛丽亚,德国法律不允许德国公司向外国人付抽成,而当时,玛丽亚已经是美国公民。玛丽亚相信了他的话,于是她卖掉了《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一书的版权。
那个德国制片人不光是以末须有的法律欺骗了她,几星期之后,他又打电话给玛丽亚,说如果玛丽亚肯接受九千美元,他可以马上把钱给她。因为急需用钱,玛丽亚答应了。
于是,电影《玛丽亚的故事--冯·特拉普家的故事》(Maria's story, Die Trapp Family) 于1956年在德国成为空前卖座的电影。因为电影是如此成功,在1958年德国又制作了续集,《冯·特拉普一家在美国》(Die Trapp Family in Amerika)。这两部电影成为德国二战以后最成功的电影。
在1956年,好莱坞的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买下了《玛丽亚的故事--冯·特拉普家的故事》的美国电影版权。一个百老汇制片人看了电影,觉得这个故事可以做成一部绝好的音乐剧,他于是也和德国制片人签了合同,而且,他主动要求给玛丽亚0.006%的抽成,这是玛丽亚意想不到的,她欣然接受了。
这位百老汇制片人是 Richard Halliday,他的妻子,就是第一个在百老汇上饰演玛丽亚的 Mary Martin。他们原本打算采用冯·特拉普家唱过的歌曲,但是希望再加一首玛丽亚的独唱,于是他们找到了当时美国音乐剧界的最佳拍当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但是,Rodgers 和 Hammerstein 认为冯·特拉普一家唱的奥地利民歌与他们的风格不合,他们更愿意做副制片人,然后着手编写所有的歌曲。
在 Rodgers 的自传里他提到写《音乐之声》的过程:“我们认为这出戏不但要写出真实的人物,更要保留他们的背景。‘音乐之声’是戏里出现的第一首歌,是挥舞手臂歌唱自然和音乐的歌曲;‘Do-Re-Mi’是玛丽亚给孩子们的第一堂音乐课,也是她试图接近孩子们的结果;‘我最喜爱的东西’(My Favorite Things) 是一连串的最简单又最惹人欣喜的事物,这首歌有一点民歌的风味;‘孤独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 和音乐‘涟恩德拉’(Laendler) 都是由奥地利阿尔卑斯山上景色引发的灵感;‘翻越每一座山脉’(Climb Every Mountain) 则是为了给离开修道院的玛丽亚鼓气,而且这首歌在后来也成为全家人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祖国奥地利的音乐。”
虽然 Rodgers 并没有为写《音乐之声》的歌词而飞到维也纳去体验生活,但是他对待剧中的歌曲还是相当认真的。为了剧中修道院中的拉丁文赞美诗,他特地询问了纽约的女修道院院长,并且到纽约听了她们的演唱。而大多数都认为是奥地利民歌的“雪融花”(Edelweiss),其实也是 Rodgers 和 Hammerstein 合作的结果。而且,事实上,这是 Hammerstein 所作的最后一首歌。那时 Hammerstein 已经知道自己未来的日子所剩无几,所以,歌里显出的对祖国的热爱,也可以说是他最后的心声。
1959年11月16《音乐之声》在纽约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因为当时 Mary Martin 已经很有名气,该剧在公演之前就已经卖出了两百万美元的戏票。虽然对音乐剧的评论有好有坏,但是观众对冯·特拉普一家的热情有增无减。《音乐之声》在百老汇一共演出1443场,赢得了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六个托尼奖(Tony Awards),他们灌制的录音也售出了三百万之多。
在音乐剧公演没有多久之后,作家 Ernest Lehman 就开始找手把《音乐之声》改写成电影。在这之前,他曾成功地把音乐剧《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 和《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 搬上舞台,所以当时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的总裁 Dick Zanuck 同意由他来写剧本。事实上,由于当时福克斯公司拍摄的电影《埃及艳后》(Cleopatra) 耗资巨大而没有票房,如果没有后来的《音乐之声》,福克斯公司很有可能会做不下去。
接下来 Lehman 和 Zanuck 找到了 William Wyler 做导演。他曾经拍过经典影片《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 和《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可是 Wyler 本人并不喜欢《音乐之声》,他虽然接下了任务,但是并没有开始工作,据说,当 Lehman 把第一稿交给 Wyler 的时候,他没有做任何改动,这对一个认真的导演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时 Lehman 就明白他准备离开这个项目。果然,不久 Wyler 就宣布他要去拍另一部电影而放弃了《音乐之声》。(虽然 Wyler 本人并不承认,但是普遍的观点是他私下把《音乐之声》的剧本交给后来的导演 Robert Wise。)
Robert Wise,是唯一连得两次双项奥斯卡的人。他首次导演并制作的《西城故事》让他得到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然后,《音乐之声》又再次让他拿到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事实上,整个冯·特拉普别墅的内部,包括其巨大的舞厅,都是在福克斯公司的工作室里修建并设置的。因为很得意舞厅的豪华和美丽,电影拍摄完之后,福克司公司没有把它拆毁,而是捐给了好莱坞博物馆。
曾经因《西城故事》而得过奥斯卡奖的 Boris Levin 负责做场景设计和声音布置。他设计的修道院内院是如此精确,连在萨尔兹堡做“音乐之声之旅”的导游都以为电影是在修道院拍摄的。
设计服装的 Dorothy Jeakins 为了这部电影费煞苦心,导演 Wise 要求孩子们的衣服要尽量简单,因为他不想让孩子们太过可爱而让观众忽视了更重要的东西。事实上,这也是他在整部电影里极力要做的。因为当时人们在听说了这部电影的题材之后,都认为电影一定会用孩子的天真可爱来哗众取宠,这也包括了后来扮演冯·特拉普上校的 Christopher Plummer。(据说他曾经用四天的时间和作者 Lehman 一起改动了剧本,使得上校的性格更加合理完整。)
Dorothy Jeakins 是好莱坞当时最好的服装师,她的设计以保留原味出名,《音乐之声》的服装也是如此。Jeakins 和她的助手 Pia Arnold 翻阅能找到的所有资料,从海军制服的扣子,到玛丽亚初到上校家时手里提的袋子,无一不是有真实背景的。为了修女的服装和头巾式样,她还跑到洛杉机的修女院询问院长。等到演员已经订下来之后,Jeakins 和导演 Wise 见了每位演员,并且向她们徵求意见,演玛丽亚的 Julie Andrews 一向欣赏 Jeakins 的眼光,对她提供的服装全部接受了。
负责舞蹈设计的是夫妻组 Marc Breaux 和 Dee Dee Wood。他们曾经为 Julie Andrews 设计过电影《玛丽·波品斯》(Mary Poppins) (这也是首次参加电影演出的 Julie Andrews 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的电影)做过舞蹈设计。他们和导演一起商订了人物的性格,就带了几名助理到练习室里,由 Saul Chaplin 做钢琴伴奏,设计出了符合角色和音乐节拍的舞蹈。
Breaux 和 Wood 设计的“涟恩德拉”(Laendler),是在舞会中玛丽亚和上校跳给孩子们看的一小段舞,他们参照了奥地利的民间舞蹈,加了自己的步法,设计出了十分轻快而且和音乐配合的天衣无缝的舞蹈。一般人想不到的是,就连木偶剧里木偶们的舞蹈也是他们的杰作。
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人是 Marni Nixon,她在《音乐之声》里扮演索菲亚修女 (Sister Sophia,几位修女一起唱“玛丽亚”的时候,她是那位喜欢玛丽亚的金发年轻修女)。虽然这是她唯一出现在镜头前面的电影,但是,事实上,她曾为多个十分出名的音乐剧改编的电影中的女主角配唱:《国王与我》中的 Deborah Kerr,《西城故事》里的 Natalie Wood,还有最出名的《MyFair Lady》里的奥黛利·赫本(Audrey Hepburn)。
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玛丽亚向阿比斯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阿比斯院长告诉她她要骨气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当他们赶回萨尔兹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兹堡音乐节(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导。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融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融花”。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逃离的演出现场,纳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