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感受电影音乐的魅力
人们会把观看好的电影当做视听盛宴的一种享受,紧凑连贯的故事情节,令人难以忘却的画面布局,人物的表现力,再结合切合场景的音乐烘托,组成令人难以忘怀的优秀电影。音乐的魅力在于通过听觉的感知,烘托故事的情绪,一方面深化了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另一方面渲染一种好的观影气氛。本文旨在论述音乐在电影中的各方面表现,探讨音乐在电影中的独到魅力。
导演就像把音乐融入了宗教的力量。如果说“池塘之底”象征我们丑陋、阴郁、病态、悲凉、无望的社会,那么这些撼人心魂的乐曲,就是拯救我们的美丽之源,快乐之本,希望之种。
2. 跪求1942电影音乐赏析
《钢琴师》电影音乐欣赏
《钢琴师》是一部讲述二战期间纳粹党对犹太人进行虐待和屠杀的影片。该影片和其他许多关于二战的影片最大区别在于,他强调的是艺术的重要性,其主人公瓦列是一位音乐家,一位拥有音乐天赋的钢琴师,所以这部影片当中不乏段段扣人心弦的钢琴演奏,可以说是该影片的背景音乐,其演奏的音乐表现出一种无奈、绝望却又乐观、充满求生希望的感情。
在酒吧演奏钢琴的瓦列是纳粹人来之前维持生计的一份工作,虽然不是很宽裕,但他却喜欢,因为钢琴是他的最爱。1942年德国人进入波兰之后,立即对犹太人进行灭绝人性的屠杀,瓦列依然在酒吧演奏肖邦的钢琴乐曲,这也是影片中出现的第一段钢琴曲,从主人公的表情中,从乐曲的节奏中,可以体会到一种悲伤地情调,表现了主人公对战争的无奈和感慨。这段音乐被两个为自私的验证金币而中断,其后又继续,形成了穷人与富人的鲜明对比。
影片的第二段钢琴演奏,来的急促和短暂,那时德国人对犹太人的屠杀已经是变本加厉,德国士兵在街头到处射杀、抓人,极为残忍,而主人公目睹了这一切,此时的他不知是庆幸自己逃过一劫,还是在恐慌中担心下一个受害者会不会是自己。这段演奏声流露出主人公的一种庆幸心里,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内心的恐惧感。当他的姐姐来酒吧找他,告诉他亨瑞被德国人抓去时,他马上中断演奏想办法去解决此事而表现出来的急躁,也正体现了他的恐惧感,以及对亲人的不离不弃之情。
瓦列在为逃离德国人的魔爪求生而几经转移最,终来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时,或许是导演特意的安排,在被转移的房子里拜访了一台钢琴,当其发现钢琴时,满身疲惫的他瞬间忘记一切倦意和恐惧,打开琴盖,弹奏他喜欢的乐曲,
陶醉在其中,生死已经置之度外,这段曲调尽管很短,但其中洋溢着一种乐观的气调。
然而在一个战乱的时代,没有哪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在一个与外界“隔离”环境下,饥饿是致命的,而他最终的安身之所,最终也遭到了德国坦克的轰炸。瓦列再一次逃脱了死亡之手。在饥饿和恐惧的双重压迫下,瓦列的音乐热情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在一件几乎成为废墟的房子里,在没有钢琴的情况下,靠着自己的想象,弹奏能让自己安心的曲子,体现出萧条的景象和纳粹的残忍,能够让他暂时的舒心。
在纳粹的全面扫荡,主人公又开始了逃离,找到了安身之处后,遇到了德国人的纳粹军官,主人公已经悲欢离合,当看见德国军官的时候,他的眼神已经很绝望了但是也有一种知道总有那么一天的心情,他其实等待的是命运的安排。可是那个德国纳粹却动了怜悯之心,他叫主人公弹奏了一首肖邦的第一叙事曲。
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把主人公和德国军官带回到和平的年代,其实哪个人没有家庭和亲人,也许那个德国军官以前也做过许多灭绝人性的事,但是他在听主人公弹奏的时候,好像心灵得到了净化,他就恢复了人性,放过了主人公。而后,当德国战败时,德国军官在战俘营看见了一个和主人公一样的艺术家,他哀求的求着那人,讲出他曾救过主人公一命,他是多么渴望活下来。当主人公得知哪个德国军官在哪里时,他就立即赶去,可是为时已晚,战俘已经转移了。其实他这样的行动也表示了犹太民族的看宽容和知恩图报。
最后,在《降A大调波兰舞曲》中结束了这部电影,在最后的一段文字中,有太多值得反思的,有太多悲哀的,但没有仇恨和报复;有太多哀伤,有太多期望,却依旧是讴歌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电影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的情景,恰当的表达出主人公的心情,愉快、悲哀、暂时的安心····音乐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也让我们产生了共鸣!
3. 如何提高对电影和音乐的鉴赏能力
赏析一部好电影,首先要充分了解电影的梗概和幕后的相关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观看;
其次,在看电影的时候,要仔细观看该电影一开始吸引你的因素,比如功夫片里的功夫场景,喜剧片里的搞笑元素等等;
第三,在观看电影的同时,要尽量全身心地投入电影所营造的氛围之中,这样,就可以充分感受电影世界的魅力;
第四,在看电影的时候,可以情景转换,试着让自己扮演里面的相关角色,进行演绎电影情节,并且,转换思维,与现实相联系,看电影中有哪些是情节所需,应观众需求而存在,哪些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
第五,看完电影,可以简略的进行回忆,哪些的看点让你印象深刻,电影中的哪些深刻意义你能够领略到。
第六,对于电影中的音乐,要结合电影情节去听,在电影高潮的阶段,自然地就会应景放出适合的音乐,可以从音乐的节奏,演奏音乐的乐器,电影情节节奏的快慢,紧张或柔和来判断音乐的类型。
其实,欣赏电影也就是让观众沉入另一个虚拟的世界,领略他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时,还能够与自身的经历有着呼应的地方,牵动自己的情绪,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4. 千与千寻影片从音乐方面赏析
《幽灵公主》制作公映后,宫崎骏原本以此部作品完成后即宣告封笔。但1999年底,宫崎骏却意外复出,主导制作了动漫巨作《千与千寻》。音乐仍旧由久石让创作。在《千与千寻》里,自然的矛盾与人类的迷失,成为被反复诉诸的议题。主人公千寻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辗转里,见证着身边的一幕幕失落的影像。他与他们,都在不断攀爬的人生旅途中被世界所遗忘,丢掉了记忆,丢掉了名字,忘记了回家的道路。
以单纯的眼光看,影片是关于千寻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神奇经验。但事实上,它却是一则关于整个人类的精神寓言。人类在苦苦追寻生存出路的时候,却都无不意外地迷失在歧途,开始在精神流失的过程里丧失希望。要寻找回真正的自我,做最后的救赎,只能寄希望于千寻那样纯洁而无邪的童心。纷争,欺骗,贪婪,懒惰,利用,自私,虚伪……成人世界里的一切丑陋的侧面,都在孩子那洁净的心灵面前黯然失色。
久石让在《千与千寻》的音乐创作中,淡却了早前的轻佻,反而是渐渐压缓了节奏,以最简单的音符、最繁复多变的弦乐篇章去诠释小女孩千寻的情感世界。钢琴,往往是以独白的形式独立于交响空间里,给人以一种取自于复杂世界里最孤独的心灵感(听歌)受。虽是细腻的抒情,但琴键之音却已没有了宫氏动画中的童趣色彩,反而是哀气十足。如其中的一章one summer day,曲调上原本是追随着《天空之城》做点题式的独白,但却在一派古典气息里被编配得老气横秋,让人在冥想中逐渐催生了年华老去的失落意境。
影片中的音乐与《幽灵公主》相仿,越发具有成人味道,想来久石让的音乐创作似乎也象千寻一样,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成长,逐渐开始变得老气横秋。很多人对此不太习惯,都在怀念那个纯真而跳跃的《龙猫》时代,都在怀念那个时候的久石让。但是,我们没有发觉,我们自己的心灵也已经不再单纯,也不再信奉梦想,也随着那淡淡的少年回忆的影像在短短的瞬间变得衰老。《千与千寻》的音乐与画面,其实就象是一个完整的人生一样,辗转来去,一点一点地寻回我们曾经失落的东西。久石让的音乐仍旧是充满关怀的,永远都是,就象是你心脏被刺痛的那一刹那,突然抚慰过来的一只手掌。很温暖,很人性。
相比于《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的音乐元素更为丰富,表现手法也更为老练,显示了久石让扎实精致的一贯风格,再次展现了久石让以简单琴音捕捉复杂情感的独到功力,优雅而美丽的琴音里不时随着剧情坠入调皮、可爱、奇趣、踌躇、犹疑、不安、感伤的思路,并随时与掌握惊险奇异冒险历程的管弦乐交互融合。与前作更为不同的是,《千与千寻》对古典音乐的追随显得特别鲜明了一些,很多章节已经成为音乐舞台上被反复改编演绎的新宠。而本片最为流行的,则是传统日本民谣风格的主题歌《与你同在》,这是木村弓所创作并自己亲自演唱的,而不是久石让的手笔,难怪其曲风与影片的大多配乐风格有着那么明显的出入。
木村弓早年一直在美国留学,学习的专业可不是演唱,而是钢琴课程。回国后,由于脊椎意外受伤,使她遭遇了人生最沉重的打击。可是她却没有放弃自己,也没有对人生失望,而是依靠歌声重新站了起来。现在总在各个公益演出与伤残理事会的活动中出现的她,有着与千寻一样美好而单纯的品质。难怪她的声音会被宫崎骏所青睐,《千与千寻》的命题不就是人生跌倒之后重新找回自我的艰辛历程吗?
不过熟悉古典音乐的朋友,应该不会对《与你同在》的曲调陌生。歌曲的和声部分,明显是取自于帕赫贝尔的《卡农》,除了拍子上有点变化之外,基本属同宗。在《千与千寻》所出品的电影原声中,特别收录了这个主题歌,而且后来还特别制作了交响音乐版。人们都说,这个曲子虽然与久石让无关,却有着与久石让一样的情怀,当然,也有着帕赫贝尔那不可磨灭的古典身影。
5. 电影音乐赏析
推荐你买本书,杨宣华 :中外经典影片音乐赏析。
6. 《如果爱》电影的音乐鉴赏
如果爱》,与爱无关
在电影院里一连看了两遍《如果爱》。观众多是情侣,看的时候窃窃私语。也许和他们期待的歌舞片不一样,每一场都有提前离场的观众。
我也有一些失望。论剧情的张力和巧妙,《如果爱》不如《甜蜜蜜》;论剧情的复杂和诙谐,不如《金枝玉叶》;论剧中人的心理刻画,又不如《三更之回家》那样细致。香港导演触碰内地题材,前有张婉婷《北京乐与路》遭遇滑铁卢的前车之鉴,陈可辛这次不能不加倍小心。毕竟,香港导演对内地的情形掌握的有限,很容易就陷入隔靴搔痒,乃至猎奇的套路。好在有大明星作阵,打着当代首部华语歌舞片的旗号,《如果爱》的票房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其实,《如果爱》只能算是一部插曲多了一些的故事片,打着歌舞片的旗号,未免有些牵强。真正的歌舞片,如《西区故事》、《红磨坊》,情节应该和歌舞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在《如果爱》中,歌舞的段落和故事情节泾渭分明,更多的是一种戏中戏的格局。其他地方出现的歌曲,只能算作是插曲。
张学友的歌声,有百老汇音乐剧的感觉,然而演技却不敢恭维,声调忽高忽低,情绪控制不稳,台词的功底明显不够。池珍熙的戏份过于局限,作为串场的人物,担任见证人的职责,算天使还是凡间的人?导演的处理写意不写意,写实又不像写实,所以很看起来有些别扭。
林见东和孙纳的感情戏应该是片中的重中之重,导演也着实下了气力。可是前面的铺垫毕竟太少,林见东的十年痴情就显得不那么合情合理。戏中戏的框架,加上大量的闪回,对于习惯线性叙事结构的观众来说,也造成一定的欣赏阻碍。
此外,片中有些地方显得多余,如导演聂文暂时离开剧组那场戏,曾志伟饰演的监制和工作人员的那段对话就与剧情关联不大。还有就是一些台词,显得莫名其妙。记者会上,当记者集中询问孙纳的一些情况时,林见东的插话就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你们的问题没有什么建设性的话,我想对我的提问到此为止。”再有聂文发现了孙纳和林见东的感情之后,在戏中戏打了孙纳一巴掌,之后两个人的对话,也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是剧本如此,还是演员的处理问题。
说归说,不管怎样,片中的几处歌舞还是蛮赏心悦目的,那段表现孙纳转变过程的戏,舞蹈演员的服装非常有创意,舞蹈场面和现实的交叉,交待了一个人的转变过程,节省了叙事的气力,又增加了看点。
打动我的地方,不是事先被媒体炒作的金城武在水中流的那滴眼泪,而是被老外制片抛弃后,躺倒在冰面上的孙纳,配着充满憧憬和迷惘的歌声,你能体会到一个女孩被伤害后心碎成一片片的滋味。还有两个人再回到北京以后,录音机里传出的见东的经年录音,虽然老套,却很有杀伤力。最后一场戏中戏,欺骗了很多人,大多数的观众都以为聂文真的死了,看到聂文重新站起,很多人发出失望的叹息声。其实,如果导演真处理成这样的话,就未免太离谱了。总之,论艺术成就,《如果爱》构不成经典,《甜蜜蜜》仍然是陈可辛的最佳作品。
至于《如果爱》的情节是否影射了演艺圈的潜规则,以及影射了谁这样的问题,我没有多大兴趣。倒是觉得,这故事很像是对当下的一个隐喻。一个急着摆脱贫困的国度,会使用种种不良的手段,急功近利的同时,也留下一道道的伤痕。即便是面子建设得再富丽,没有足够的时间累积,总会在某一处露出马脚,就像影片中成名后的孙纳,仍旧会磨牙一样。电影院里的说话声、打电话声都在给这一切做着现实的注脚。
林见东对孙纳说,不要忘了北京。而现实却是,北京,真正的北京在一点点地消逝。老房子、地下室、护城河、小饭馆,破虽破矣,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从这点来看,《如果爱》的故事与爱情无关,倒是不经意间了营造了一个时代的心灵写照——遗忘和记得
7. 千与千寻 电影配乐赏析 尽量详细一点,谢谢!!
惯用钢琴独奏与弦乐编曲捕捉影像风采的久石让,在为《千与千寻》是一张具有大气度与纤细感的琴弦和鸣之作 . 原声带同时收录木村弓主唱的片尾主题曲《 Itsumo Nando-demo(Always With Me) 》。谱奏音乐时,照例运用细腻的琴键之音揣摩小女孩千寻的情感世界,琴键流转中闪耀着新世纪音乐与新古典风华,再次展露久石让以简单琴音捕捉复杂情感的独到功力,优雅而美丽的琴音里不时随着剧情坠入调皮、可爱、奇趣、踌躇、犹疑、不安、感伤的思路,并随时与掌握惊险奇异冒险历程的管弦乐交互融合,而繁复多变的弦乐编曲中更见久石让融会日本与西方音乐情感基调的匠心,几段昂扬澎湃的交响弦乐乐章的洗 练程度也有超乎好莱坞电影音乐的水准,可说,是一张具有大气度与纤细感的琴弦和鸣之作。
8. 电影音乐赏析,有看过《雨人》没有需求电影音乐赏析
音乐很动听,感人至深,令人深思,发至肺腑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