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相关讯息 > 有一部电影叫什么的命案

有一部电影叫什么的命案

发布时间:2023-11-02 03:12:21

⑴ 有个电影叫什么街少年杀人案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中文片名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英文片名
A Brighter Summer Day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片长
237 min / Germany:185 min (Berlin Film Festival) / Japan:188 min
国家/地区
香港、台湾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沪语 台语
色彩
彩色
级别
Sweden:11(未分级)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杨德昌 Edward Yang
编剧
赖铭堂 Lai Mingtang
杨德昌 Edward Yang
杨顺清 Alex Yang
阎鸿亚(鸿鸿) Hung Hung
演员
张震 Zhen Zhang .....小四儿(张震) Xiao Si'r (Zhang Zhen) (as Zhen Zhang)
张国柱 Guozhu Zhang .....父亲 Father
杨静怡 Lisa Yang .....小明 Ming (Liu Zhiming)
金燕玲 Elaine Jin .....母亲(金老师) Mother
王琄 Wang Juan .....大姐 Eldest Sister
张翰 Zhang Han .....老二 Elder Brother
姜秀琼 Jiang Xiuqiong .....二姐(张琼) Middle Sister
赖梵耘 Lai Fanyun .....小妹 Youngest Sister
杨顺清 Alex Yang .....山东 Shandong
倪淑君 Suk Kwan Ni .....小神经 Crazy (Shenjing)
冯国强 Guoqiang Feng .....Piggy
徐明 Ming Xu .....Wang
陈湘琪 Xiangqi Chen .....Little Doctor's fiancé (as Xiangqi Chen)
吴庄 Zhuang Wu .....Officer
王启赞 Wong Chi Zan .....小猫王(王茂) Cat (Wang Mao) (as Wang Qizan)
柯宇纶 Yue-Lin Ko .....飞机 Airplane (Ji Fei) (as Ke Yulun)
谭志刚 Tan Zhigang .....小马 Ma
张明新 Zhang Mingxin .....三角裤 Underpants (Mingxin)
林鸿铭
制作人
詹宏志 Zhan Hong .....executive procer
Yu Weiyan Yang .....procer (as Yu Weiyan)
剪辑
陈博文
摄影 Cinematography:
Huigong Li
Longyu Zhang
[编辑本段]制作发行
出品
杨德昌电影有限公司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制作公司
ICA
Jane Balfour Films Limited [英国]
Yang & His Gang Filmmakers
发行公司
Cine Qua Non Films [日本] ..... (Japan)
上映日期
台湾
1991年7月27日
加拿大
Canada
1991年9月9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德国
Germany
1992年2月20日 .....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法国
France
1992年4月22日
瑞典
Sweden
1992年12月25日
英国
UK
1993年3月12日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影片以60年代初台北的真实事件为背景。60年代初的台湾好像一切都是灰的,浑浊的空气里也流动着灰暗的味道,失落和绝望的情绪笼罩在城市上空。来自四面八方的外省人操着他们各自浓重的口音,山东话,上海话,苏北话,四川话……在这个城市奔波忙碌着。随军逃到台湾的家眷们形成了一个个被人们称为“眷村”的小村落,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小四、小明、小马、老二、小猫王、飞机、滑头、小虎、小翠……他们成长着,并且拉帮结派地出来混,“小公园帮”和“217眷村帮”逐渐成了势不两立的对头。
在台北,建国中学夜间部的男生小四是个置身学校帮派对立之外的好学生,父亲是奉公守法的公务员,母亲在小学代课,1949年从大陆迁来台北。家里共有5个孩子,大姐为了帮父母承担家庭重担,放弃出国的愿望;二哥和小四一样,沉默寡言;三姐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谦卑忍耐;张震是家里的老四,所以被叫做小四;家里最小的小妹是个发育迅速的小女孩。
小四与家世不幸的女孩小明十分投缘,暗生情愫,“小公园帮”的老大哈尼也倾心于小明。小明父亲早逝,母亲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她过早地成熟,同时周旋于几个男生之间。数学考试,因滑头抄袭,小四被记大过。哈尼回台北,要小四好好照看小明。
由于帮派之间的纷争,哈尼一个人去对抗“眷村帮”,结果被对方的老大山东推到了火车轮下。小四参与了围剿“眷村帮”替哈尼复仇的行动,山东被杀。
小四父亲涉嫌政治被迫写交待材料并被解聘,受到迫害,近乎神经质;母亲受牵连被免掉了教职。小四因为冲撞校方被勒令退学,转学日间部。
小明的母亲到马司令家帮佣,马司令的儿子小马是小四的朋友,是一个早熟但够义气的少年,小明因母亲的原因住在他家。
家庭和学校所发生的事件让小四难以承受,他觉得小明变了,而小明与小马的交往又使小四陷入友情和爱情的矛盾中,他与小马吵翻。在牯岭街的旧书市上,小四看见了小明,再次向她表明心迹,而小明却断然拒绝了。失去控制的小四接连向小明捅了7刀,小明当场死去。小四被拘捕,初审被判死刑,由于此是国民政府迁台后第一宗少年杀人案,各界纷争后,高等法院更审为15年徒刑。
小猫王录了他唱的英文歌《阳光灿烂的夏日》送给小四,却被警员随手丢进垃圾桶。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青春是个无理数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创作缘起: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而我已飞过 天是红河岸
青春残酷物语
自“台湾新电影”始,一些年轻的创作者可说是用影像注解了台湾,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如此,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亦然。前者以一个家族的兴衰,敦厚舒缓地刻画出台湾人历史宿命的悲哀;而后者则是借由一件社会案件,精确冷静地呈现出苍白压抑的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杨德昌从个人经验的角度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时代,人人得以回到从前,并且深刻地咀嚼“光阴”和“记忆”的味道,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作为失败成长的祭礼,正是献给难以忘怀的残酷青春。
早岁孤寂感影响其电影观念
杨德昌生于1947年的上海,一岁多随父母到台。杨德昌经常提到他父母亲这一代外省人皆因战乱而离开家乡,毫无祖产,杨德昌认为他们“都有非常独立的性格”。
杨德昌认为他们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常特殊的一代。”其实不单只历经战乱,性格独立,更重要的是这些来台的家庭,“基本上是没有亲戚,完全没有中国人最严密的组织,所以跟社会的关系一直很独立,没有中国传统社会那些结构,当然也没有那种束缚;所以我现在和别人交往,基本上保持着一种很简单的关系;譬如应对,我到现在还是没办法很熟练地和长辈应对;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因为家庭组织太简单。”杨德昌的电影对于现代社会的疏离经验,或许与其简单得近乎孤寂的早岁人际关系有较大关系。
电影经验源自漫画经验
杨德昌最初的电影经验和灵感应该源自漫画经验。他曾表示“电影永远是最花钱的,漫画就省多了,打球是和呼吸空气一样免费。当时老师、父母总以为这是些打发时间的消遣,我到今天还是不能赞同这种看法,因为,这和打麻将之类的消遣最不同的是,这些行为里永远都存在着一个梦、一种向往,一种对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存在的信心。”这段话印证于《指望》或《牯岭街》的少年们,落寞与不被了解的私隐世界,夹杂着对某些嗜好的钟情、入迷,有着同样的单纯梦想存在。他表示自己在后来创作漫画时,“觉得对故事感动的地方都跟以前不一样了,会以比较悲剧的角度去做,生活上碰到一些比较想不通的事情,会倾向于感伤,都是些较不公开的感情。”
用电影凭吊青春
杨德昌坚信“年轻是一种品质,而不是数量,一旦拥有就不会失去”。“小四”的故事根据杨德昌学生时代的校友茅武的真实事件改编,茅武是建国中学夜间部初二的学生,因女友拒绝他,在1961年6月15日晚上与女友来到牯岭街谈判,谈判不成,他将她连刺七刀,致使女友当场毙命。事件发生后,轰动台湾,报刊以“不良少年行凶情杀”来概括这件事件。
与茅武同校的杨德昌对这一概括“耿耿于怀”,多年后当他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凭吊”那起案件时表示:“对我来讲最有趣的反而不是茅武的生平或他为什么杀人,而是那个环境很可能发生这种事,我的出发点基本上还是那段时间,它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讲非常重要。我们这一代在那个时候念初中,命中注定到现在就是社会中流砥柱,五十年的环境也许会增强你的个性,也许会削弱你的志气,那个年代有很多线索可以让我们看清楚现在这个时代,这是我做这个片子的最大动力。”在杨德昌看来1960年代的台湾是一个“奇异”的时候,也是一个“一直被刻意忽略的时代”(引自该片宣传资料),所以杀人事件不单是孤立的暴力案例,而成为集体的悲剧了。
以虔诚心支撑巨片拍摄
从之前的《海滩的一天》(1983)、《青梅竹马》(1985)、《恐怖分子》(1986)“现代都会三部曲”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杨德昌停了五年的时间,对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样切身的素材,杨德昌有一层特殊的慎重,影片中烙印着比以前作品更复杂的情感关系,全片92个需要修改、重建的场景,片中定妆的演员有90人,资金预算从1300万扩充到2700万。
在杨德昌的创作生涯中,鲜有如此庞大的制作架构,尤其是对年代写实性的努力加工,应该说没有创作者们自身的成长经验以及虔诚的感情是无法完成的。
影片拍竣后参展28届台湾“金马奖”,《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力克当年香港的两部同样优秀的影片《阮玲玉》和《阿飞正传》脱颖而出,夺走最佳影片大奖。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经典评述
锐利的现代感和青春化特征的真实结合;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夹杂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戏剧;展现与夜色、血腥和猫王的歌声联系在一起的别样的青春。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一部以青春为载体的影片,它所蕴涵的少年的罪恶是有边缘性的,自觉的;里面没有毒品,没有性,没有体验,但却有着不成熟却要做出成熟的样子来的爱;里面没有足够酷足够性感的故事与镜头,它甚至不是一个关于“成长”或者“堕落”哪怕是“变化”的电影。导演杨德昌只是从少年小四的生活中拈出了一段,很是平滑,但就是在这不疾不徐的叙述中,一切都随着他那刺向女友小明的刀而结束,小四最终走向了极端,他的青春也结束在牯岭街上。
在影片里,杨德昌设计的是一种现实的残酷,一种针刺破气球的瞬间的停顿,一种把悬在半空的理想剥个一丝不挂的血淋淋。所以当他把这幅60年代台湾的社会图卷以另一种方式展开的时候,人人都震惊于那灰暗绝望的年代。
杨德昌也许不是故事中的任何一个角色,但那毕竟是他成长过的年代和他深受影响的氛围,于是透过光影的魔术,他重新去检视回顾,那政治的、文化的、两性的、同侪之间的各种压抑与亟欲突破的挣扎,都在片中重构的世界里仿佛活了过来。
媒体评论
影片中的小四多少有着杨德昌本人的投影。小四对60年代的台湾社会的观点正好代表了杨德昌本人的观点,小四父亲所经历的白色恐怖,也就是杨德昌本人要传达的一点政治讯息。本片中不时出现的坦克车,就正有上述的暗喻,电影里的美国流行曲,少年帮派举办的舞会,显示了60年代台湾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之深。片中的大部分情节都在夜间发生,主角好比身处于一个蒙昧不明的黑暗时代,身处于一个黑暗的社会。如果从这个观点来看本片的话,导演的用心也许更见明显吧。
——香港《明报周刊》
杨德昌常常以非常的距离处理全面物化社会下的人际冷漠感,但在这部影片中却出现一大批纯真而不冷感的青少年,藉着逝去的60年代,杨德昌投射出对过往不可复见的纯洁性的追怀,而小四等人在片中秉持的道德要求与纯真梦想都一再为迈向利益世故的社会所摧毁,成为时代的祭品。“少年杀人”此时已演变为“时代杀人”,人人都是“恐怖分子”的主题于是再现,小四只是被推向暴力极端的牺牲品而已。
——著名影评人 焦雄屏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叙述手法严峻而含蓄,电影语言丰富深邃,以复杂的结构和开放式的结局展现了浓烈的心理分析色彩和表现强度。导演杨德昌以熟练巧妙、似散实密的技法把性格各异、来自不同社会和家庭背景的少年串联在影片中,纵横交错而达到内容和结构上的平衡。影片疏离而压抑,深入都市文化心态的内核,与之前几部影片相比更加老辣成熟。
——网友 黄小邪
杨德昌的“青春”是也许一种哲学,似乎其也不随着60年代的远去而消失,在杨其后的电影《一一》中,虽是成年的故事,但又有少年为女友刺人入狱的桥段。也许杨是想说六十年代一些纯真的孩子已经长大,但成熟过后,在今天的世界,青春的故事仍总是会不断上演。作为少年,到底是身体入世而灵魂自省,还是
完全全与不合理的世俗世界抗争,是杨德昌的命题,无论时代抑或个人也许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评论人 于哈雷
[编辑本段]人物解构
不是偶然
“小公园”帮和“217”眷村帮的矛盾构成了影片的主体框架。小四作为故事的主要叙述对象,一开始徘徊在各种争斗的边缘,基本上处于旁观状态,在各种力量的左右下,他一步步被动地卷入了矛盾的核心,直至成为最后的杀人者。这个故事讲起来其实也就几句话:建中夜间部初二的学生小四爱上了“小公园”老大Honey的女友小明,而Honey并不阻止,反而与他单独畅谈,甚为投机。不久Honey被“217”眷村帮老大山东暗算,丧生于车轮下。小四因顶撞校医被开除,其父也由于所谓的“政治问题”遭隔离审查之苦。而唯一能带给小四以希望的小明却又转与他的铁哥们儿小马相好,愤怒的小四一时冲动用刀杀死了小明。但杨德昌是位极有野心的艺术家,他并不满足于线性地描写一起青少年犯罪的偶然事件,而是以此为借口一刀捅入社会的心脏,鲜血淋漓地刻划六十年代台湾转型期的社会风貌,由此构成了影片的另一主体框架,即以小四一家为代表的自大陆撤退到台湾的上一代和土生土长的下一代台湾人。有能力表现这一母题的台湾影人不止杨德昌一人,但大概只有杨德昌能拍出既热血奔涌又犀利冷酷的惨烈味道,放到侯孝贤的镜头下肯定深沉有余而血腥不足,因为侯孝贤的电影是乡土化和成人化的,一如杨德昌“锐利的现代感”和青春化特征,即使是小四父亲这样的中年知识分子身上也流露出近乎孩子气的执拗与率真。
小四的兄弟姐妹
总觉得杨德昌不是在用胶片拍电影,而是拿一架放大镜冷静观察,所有细节都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示,他却仍旧躲在暗处不动声色。他很少用煽情的特写和背景音乐,对少年人的爱情和青春也几乎没有任何外露的渲染,只是静静填在一个个零碎的镜头里。大姐的青春是入世和光明的,她漂亮的长裙,流利的英语,戴手表的姿势,还有教训弟妹的家长口气,就像是她妈妈留在上海的韶华。二哥的青春混沌而压抑,在家里永远处于被忽视被责罚的位置,流连于弹子房也可解释为内心中被接纳被承认的渴望。三姐把青春的信仰奉献给了上帝,她的声音一直都是低沉而平静的,但最后得知小四杀人时歇斯底里的尖叫却充满了对神的愤怒和绝望。小妹衣服上的钮扣总是掉,裙子总是嫌短,那是她迅速成长的青春。
小四
对于小四来讲,周围的一切都是残酷的。家庭,本来奉公守法的父亲却突遭横祸,一个完好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学校,官僚的训导处长(那个最让人恶心的老头)不公正的对待;朋友,最铁杆的朋友之一小马居然同自己的女友小明好。这一切不是哪个少年人承受得了的,于是他想用自己渺小的力量去对抗这个世界。小明很聪明,她死之前最后一句话说得很
好:“我就好像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为你而改变的!”你想要改变这个世界,你不改变你自己,好了,你去死吧。于是,小四一头撞向了这个世界充满各种游戏规则的铜墙铁壁,或者说这些铜墙铁壁挤掉了他每一寸生存空间,把他活活地压死了。
十年前的张震还没长成今天《春光乍泄》和《卧虎藏龙》里的帅哥模样,但那张纯净的脸庞在我看来更加饱满,富于表现力。他用不多的语言把小四沉默、倔强、在现实中不断碰壁直至绝望的性格发展特征展现得含蓄而深刻。小四这一形象并不因其寡言而显懦弱,相反是坚强有力的,他始终不肯放弃自我的信念,宁愿被学校记大过、开除也不认错,宁愿毁了自己也不允许小明这样“没出息”。大家的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他杀小明这个中心情节上,但不应忽视的还有另外两个人物对他的影响——父亲和Honey。同小四一样,父亲在大环境中的性格发展也是非常饱满的,在几乎相同的学校训导处场景中,观众清晰地看到了导演刻意安排的强对比,由影片开始的据理力争到后来的唯唯诺诺,这个保有年轻人朝气的知识分子终于被残酷的现实彻底击垮。曾鼓励孩子“要相信自己的未来可以由自己的努力来决定”的父亲在小四的精神世界里倒下了,他就只剩下Honey的精神支持。我常常在想,小四心目中真正爱的究竟是小明还是Honey?这听起来有点儿荒谬,他远在认识Honey之前就喜欢上了小明,但是Honey在他生命里的昙花一现无疑给了他巨大的冲击。整部片子的基调是非常写实的,唯独对戏分不多的Honey调入了理想主义的色彩。蓝色海军服下的“小公园”老大英俊而孤独,他近乎傻气地单枪匹马去谈判,结果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只是为了像《战争与和平》里那个“独自去堵拿破仑的老头”一样去抗争那些不能抗争的事。正是这看似不值得的死激发了小四强烈的生机,他第一次勇敢地向心爱的姑娘表白,“我永远不会离开你的!”而到了影片的最高潮,他甚至发出了“现在,我就是Honey”的声音。在他拔刀捅向小明的时候,他感到自己是在和Honey一起同丑陋的现实世界争夺小明。
小明
被杀者小明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杨德昌加在她身上的已远远超出十几岁少女的负荷。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她对残酷现实的体会远比小四透彻,贫穷、动荡、寄人篱下,时刻处在一种没有安全感的不稳定状态中,这使得小明身上体现着矛盾的美感,既有少女的清纯羞涩,又有成熟女人的冷酷。你可以骂她水性杨花,跟身边每一个追她的男孩子相好,但在看完第二遍后,我为她难过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为小四。如果说,在小四由明转暗的青春里,小明是他最后的亮色;那么,在小明早已暗淡无光的青春里,小四就是她唯一的亮色,而这唯一一星光亮,还是被她自己掐灭的。同小四家热闹温馨而相对稳定的气氛相比,小明和母亲总是在为明天的落脚点担心。她母亲曾忧伤地说,“你一定要快快长大。”这沉重的期待和严酷的生存环境剥夺了她真正享有青春的权利,她在最单纯的年纪就迅速地被这个世界同化了,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她甚至比小四父亲还要成熟和衰老。在另一面,小明的眉宇间还闪烁着纯真的光芒,她其实是那样迫切地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因此小四是心灵上最贴近她也最温暖她的人。但是最终,她还是背叛了小四,也就是背叛了自己,向更为强大的现实世界妥协了。
青春?青春!
小四终于用匕首杀了小明,被判入狱十五年。小猫拿了自己录制的音带去看他,却被看守随手丢进垃圾箱。空气中传来小猫细声细气模仿猫王的歌声,“Are you lonesome tonight?Do you miss me tonight? ”歌声稚嫩,是他们单纯而认真的青春。我怎能不为青春的死去痛哭?在杨德昌鲜血淋漓的青春里,有谁能够不失声痛哭?
[编辑本段]获奖记录
·第二十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原著剧本奖
·第四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第三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第三十八届《电影旬报》电影奖最佳外国导演奖
·第四届《中时晚报》电影奖商业映演类评审团大奖

⑵ 好看的凶杀破案电影

国产经典凶杀破案的电影:

第1名:《心迷宫》8.7分

《疯狂的石头》之后,在叙事技巧上做得最出色的国产片,影片布景、表演、美工等方面都朴实无华,但叙事结构却异常精巧,导演通过多视角叙事,最终拼凑出了一宗乡村凶案的完整真相。

如果要说本片的缺陷,大概就是导演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剧情和叙事上了,从而忽略了对影片娱乐性的经营。

第2名:《405谋杀案》 8.4分

上世纪80年代是国产片欣欣向荣的时期,各种类型都有佳作涌现,《405谋杀案》则是刑侦电影里的佼佼者,影片从一起简单的谋杀案入手,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直至牵出具有历史背景的惊天大阴谋。

这类悬疑推理片在当时并不少见,《林中迷案》《白雾街凶杀案》《梅山奇案》等,都让人记忆犹新。

第3名:《十二公民》 8.4分

跟《全民目击》一样,《十二公民》也是一部侧重于法庭辩论的悬疑片,影片只有几个案发现场的小片段,剩下的戏份基本都发生在一个单一场景中,12个形色各异的陪审员,必须要在一个小时内,对一宗扑朔迷离的凶杀案给出结论性的判断。

影片翻拍自影史经典法庭片《十二怒汉》,但本土化做得很出色,演员都是“北京人艺”的老戏骨,所以演技也是本片的看点之一。

第4名:《暴裂无声》 8.3分

《心迷宫》导演的新作,近年评分最高的国产犯罪片之一,讲述一名父亲在寻找失踪儿子的过程中,遭遇的各种意外事件,风格厚重,打斗场面有韩国电影的质感。《暴裂无声》不仅是一部犯罪电影,也是一部折射现实的佳作,可惜的是影片并未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绩。

本片的女主角也是谭卓,本文提到的三部影片《误杀》《暴裂无声》和《追凶者也》里都有她,可见其是一位可塑性极强的女演员。

第5名:《烈日灼心》 8.1分

曹保平可以被称为内地犯罪片大师,而奠定他的这一身份的正是这部《烈日灼心》。

与其他查找凶手的悬疑片不同,《烈日灼心》的三名凶手在一开始便已确定(至少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凶手),影片主要展现的是三名凶手在犯罪之后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以及警察与凶手之间的斗智斗勇。

邓超曾凭借本片获得过金鸡奖影帝,但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演员是段奕宏,他在这部电影里展现了非凡的演技,令人叹为观止!他在此后主演的《记忆大师》《暴雪将至》等,也都是值得一看的犯罪悬疑片。

第6名:《血色清晨》 8.0分

第六代导演李少红的作品。李少红在八九十年代以前卫著称,她执导的《银蛇谋杀案》《血色清晨》等影片都涉及到了一些禁忌话题。

《血色清晨》改编自一本国外的小说,小说的名字就叫《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可见片中的凶杀案在没发生时就闹得沸沸扬扬,凶手似乎在命案还没发生时就已露面,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

《血色清晨》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导演的本意似乎并不是要拍一个悬疑故事,而是要揭示旧观念对人性的束缚。

第7名:《追凶者也》 7.7分

如果在内地找出一位犯罪片大师,曹保平应该当仁不让。《追凶者也》是曹保平在三年前执导的一部犯罪悬疑片,这也是一部关于“误杀”的电影,有《误杀》不同的是,本片中的凶手一开始就有杀人动机,只是杀错了人,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意外状况。

《追凶者也》有两大亮点,一是三人视角的叙事结构,二是男二号张译的炸裂演技,完全将男一号刘烨映衬得黯淡无光。

第8名:《寻枪》 7.7分

陆川执导的首部电影长片,姜文担纲制片人和主演,片名就是电影的剧情,讲述一名警察找寻失枪的过程,其中也牵涉到了复杂的命案。

《寻枪》是一部极具风格化的电影,喜欢的人会很喜欢,厌恶的人会很厌恶,网上有不少关于这部电影深度解读的文章,也不知道解读得有没有道理。秀才哥始终觉得这是一部故弄玄虚的电影,只是不明白为何评分这么高。

第9名:《全民目击》 7.7分

孙红雷、郭富城、余男等人主演的犯罪悬疑片,故事也是由一桩凶杀案引发,不过本片更多展现的是控辩双方在法庭上的对决,通过法庭戏的演进,一步一步揭开凶案的真相,结果还真是令人意外。

本片被认为借鉴了影史经典悬疑片《控方证人》,那是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6分的神作,但秀才哥认为两部电影并不相似,《全民目击》在情节上倒是更像《误杀》。

第10名:《误杀》 7.7分

虽然是一部翻拍片,但完成度很高,肖央、谭卓、陈冲等人的演技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如果一定要说瑕疵,就是本片的结尾处理得不够干净利落,如果在肖央和姜皓文、陈冲夫妇佛塔下对话完后结束影片,本片的评分可能还会更高。

⑶ 韩国犯罪的电影有什么推荐的

以下是一些韩国犯罪电影的推荐:
1.《无间道》(Oldboy, 2003)
该电影讲述了一个男人为了找到自己被绑架和监禁的原因而展开了一场报复行动。这是一部充满暴力和复仇的犯罪惊悚片,是韩国电影的经典之作。
2.《杀人回忆》(Memories of Murder, 2003)
该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80年代发生在韩国小镇上的一系列连环杀人案件,以及警方的调查过程。这部电影充满了紧张和悬疑,同时也揭示了模败韩国社会的黑暗面。
3.《寄生虫》(Parasite, 2019)
该电影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与一个富有家庭之间的故事,充满了黑色幽默和社会批判。该电影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2020年源码羡奥斯卡最雹拍佳影片奖。
4.《毁灭之路》(The Chaser, 2008)
该电影讲述了一个前警察和一个连环杀手之间的追逐和对抗。这是一部紧张刺激的犯罪惊悚片,充满了出乎意料的情节和惊险的场面。
5.《谍影重重》(A Bittersweet Life, 2005)
该电影讲述了一名赌场老板为了保护他的老板女友而陷入困境的故事。这是一部充满动作和暴力的犯罪惊悚片,同时也探讨了爱情和忠诚的主题。
以上是一些韩国犯罪电影的推荐,希望能够帮助您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

⑷ 郭富城电影《杀人犯》港版的结局是什么杀人犯到底是谁

郭富城电影《杀人犯》港版的结局是:凌光妻子被杀,凌光心理崩溃,走火入魔。就在他要杀死小孩的时候,被警察阻止了。凌光被送入了精神病院。小孩结局未交待。

杀人犯是仔仔,就是郭富城领养的那个孩子,他有不老症,其实已经三四十岁了,应该是和郭富城的年纪差不多,是郭富城同父异母的哥哥。

《罪与罚》(港名《杀人犯》)是一部由周显扬执导,郭富城、张兆辉、张钧甯、谭真一主演的罪案片,于2009年11月1号上映。

影片讲述了总督察凌光在对香港历史上最诡异的连环凶杀案的侦查中,遭遇失忆、被怀疑成杀人犯的离奇经历。


(4)有一部电影叫什么的命案扩展阅读

幕后花絮

1.郭富城在片中演绎超过50种表情,情绪要不断变换,时而正常,时而崩溃,既怀疑自己,又要让别人相信自己,郭富城为此与多位犯罪心理学家交流,了解杀人犯遇到警察会有怎样的反应,他们的眼神和心理状态会是怎样 。

2.郭富城一度入戏太深无法自拔,和朋友一起吃饭,朋友看着他都会害怕,因为他总是眼露着凶光 。

3.张兆辉有一场在10几尺的水坝滚下去的戏,他本身有畏高,但想试试亲身去做,最后一Take过完成 。

4.郭富城在很热的天气中,拍摄一场追逐戏,一口气来回几次跑一条长阶梯,简直是挑战体能极限,但他一点怨言都没有,反而示范走位的替身就吃不消,当场中暑晕倒了。

5.老戏骨陈观泰完全没受到年龄限制,拍摄一场被扔到街上的戏份时,亲身上阵不用替身,跳完还气定神闲地说:“小儿科嘛!再高一层也还行啊!”

6.拍摄期间,张兆辉差点额头撞向石滩尖角,幸好他用手臂遮挡,才避过一劫。

幕后制作

周显扬2004年开始写《杀人犯》(即为《罪与罚》港版)剧本,2008年才有机会开拍 。

影片在拍摄时就准备了内地和香港两个不同的版本的镜头,影片拍摄以后,导演为了尊重地方制度剪辑了港版(《杀人犯》)和内地版(《罪与罚》)2个版本,2版在故事、结局方面都有所不同,内地版换了一个更文艺的片名,删减了半个小时(主要都是暴力和血腥镜头,比如原版中有残尸、在眼睛里插钉子、断头等场景)的内容,港版有不少粗口,内地版的普通话配音也是经过净化的。

结局方面,《杀人犯》设计了一个身患“不老症”的杀人犯来解释影片的所有疑团,但是《罪与罚》的片尾把这一切都处理成了凌光的一场梦,周显扬认为:这个梦也有人心里的梦魇的意思。如果说《杀人犯》是暴力版,那《罪与罚》就是一个文艺版,精神还是一样的。

《罪与罚》相较于《杀人犯》亦多了两处场景。一处是在郭富城的助手死了之后,他走在路上,回过头突然嚎哭的镜头,让观众更加不明白他到底有没有杀死自己的助手,增加了悬疑的效果。另一处是郭富城发现收养的仔仔涂鸦的图案竟然和连环凶杀留下的符号一样,马上紧张地问是谁教他画的,仔仔回头亲了他一下 。

⑸ 白宝山杀人案那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是一部电视剧,叫《中国刑侦一号案》

其它译名:末路1997

出品公司:峨眉电影制片厂

导 演:陈国军

主 演:丁勇岱,谢伟才,余小雪,王虎城,卫晓茼

集 数:26集

每集长度:45分钟

类 型:国产纪实刑侦连续剧

原 著:牛伯成

剧情简介——

白宝山原本拥有一个正常的家庭,却因为一念之差堕入了罪恶的深渊。20世纪80年代,他被收监,在长达十多年的改造过程中,性格变得越来越偏执冷酷。他伪装积极改造,为的是争取减刑,从而早日实施报复计划。

(5)有一部电影叫什么的命案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丁勇岱饰白宝山

白宝山,一名穷凶极恶的暴徒,刚因盗窃、抢劫罪出狱后不久的白宝山在北京、河北、新疆等地袭击军警,先后抢劫枪支3支,包括当时解放军最先进的制式武器81式半自动步枪。打死无辜群众15人,抢劫人民币140多万元,后在白宝山在新疆被执行枪决。

2、余小雪饰谢玉敏

谢玉敏,是白宝山的相好,在白宝山作案期间相识,为了出入方便,白宝山从父母家里出来,搬到位于石景山电厂附近的一间平房住下。几番接触之后,白宝山很快和谢玉敏同居了。表面看来,白宝山每天陪着谢玉敏到市场做生意,而实际上白的内心正在谋划着下一步行动

⑹ 香港恐怖真实杀人案件改编的电影有哪些

香港恐怖真实杀人案件改编的电影有《溶尸奇案》《香港奇案之屯门色魔》《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三五成群》《香港奇案之烹夫》等。

1,《溶尸奇案》

《溶尸奇案》是由查传谊执导,吴镇宇、黄秋生等人主演的一部恐怖片,于1993年6月12日上映。影片改编自真实案件,讲述了一个恐怖的故事。

2,《香港奇案之屯门色魔》

《香港奇案之屯门色魔》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由查传谊执导的犯罪剧情片,陈国邦、卓慧敏主演。该片讲了屯门屋出现色魔,相继发生奸杀案,杀犯案手法变态残忍,令屯门居民人心惶惶的故事。

3,《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

《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是邱礼涛、李修贤执导的惊悚剧情片,由黄秋生、成奎安、李修贤等主演。电影讲述了80年代澳门路环黑沙海滩发现人体残肢的事件。

4,《三五成群》

《三五成群》是钱升玮执导的一部暴力犯罪电影,由陈芷菁、李健仁、宋本忠等主演,该剧讲述了一宗童党虐杀案的故事。

5,《香港奇案之烹夫》

《香港奇案之烹夫》是于1993年上映的惊悚,恐怖,情色电影,由冯淬帆执导,由翁虹等主演。香港奇案之烹夫,以真实案情为原型,修改原案几位主人公姓名后编排的故事情节。

阅读全文

与有一部电影叫什么的命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80后电影的主题曲 浏览:645
七年战争的电影 浏览:652
功夫大电影全集 浏览:730
陈浩南代课老师是什么电影 浏览:522
电影院大厅放什么游戏机 浏览:632
电影魔方如何设置效果 浏览:703
外国电影一个折磨罪人的游戏 浏览:841
音乐之声电影影片观后感 浏览:357
石家庄黑帮题材电影 浏览:169
王二小电影真人版 浏览:3
犬夜叉电影版的全集 浏览:320
电影的主题曲是什么 浏览:8
电影李焕英主题曲是谁写的 浏览:364
重生游戏规则电影 浏览:735
手机看电影600MB用电脑多少 浏览:81
不朽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128
金陵十三钗电影全集版 浏览:149
丧尸猎人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998
海底碟血战电影天堂 浏览:273
女主播绑架微电影 浏览: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