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趣味游戏》里胖子明明被女主杀了,呢个男的用遥控器是怎么回事
这帮影片是导演以和观众互动的形式拍摄的,观众就是参与者,这部电影关键的手法是使用剧中人(凶手)“注视摄影机”的方式,即所谓的“穿越第四面墙”,来强调这部影片的关键人物是观众自己。影片中的第一次“注视摄影机”,是在凶手提示下,女主人寻找被杀害的爱犬时,凶手突然向摄影机/观众眨眼,这意味着你/观众成为了同谋者,只要继续看下去,就将目睹并默认这桩罪行。第二次,是凶手在折磨受害者时,突然转头问观众,“您站在谁这边?”已然将观众作为“游戏”的参与者。第三次,在男主人受够了折磨,想快点死去时,凶手则问观众“你觉得够了么,难道你不想看一个貌似合理的结局么?”——这时候,影片中受害人反复追问的问题——“为什么你们要这么做”——已经豁然。“为了观众”,就是答案。观众的观看就是凶手行凶的动机。汉内克以这种方式,告诉我们,这部电影是为你——观众而拍的。只有你可以改变、中止这一暴行,如果你没有离场、没有按下停止键,那么暴行永远将继续下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拿遥控器的观众就是受害者的上帝。
㈡ 电影《益智游戏》
观看这部电影是因为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译序时发现书的作者查尔斯·范·多伦的亲身经历正是这部电影的原型。因为很喜欢那本书,所以爱屋及乌也就找来电影看了。电影很精彩,曾和大名鼎鼎的《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共同角逐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电影取材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电视圈最大的丑闻——当时美国最叫座的电视益智游戏节目“ 21点大满贯”作假事件。揭示了电视节目作为资本逐利的一个工具娱乐大众的虚假。
影片情节并不复杂, 国会议员迪克·古德温察觉节目中存在着作假行为,经过详细调查取证后,揭开了作假黑幕。在这个过程中电影展现的另一个主题也很有价值:作为这场骗局中的个人,面对金钱、名誉的诱惑,又有着怎样的挣扎。我对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印象十分深刻,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当时纸币贬值,鲁迅先生有次把纸币换成了现银,他说,“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影片一开始便来到了高潮,小人物赫伯·斯坦普尔已经连续多次在节目中夺魁,但电视台老板觉得他已经失去了新鲜感,黑马的话题过后,已经不再能给节目带来更好的收视率了,下令节目制片人丹·恩莱特寻找新人顶替。这时年轻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查尔斯·范·多伦出现了,出身美国著名的学术家族,自身又是博闻多学,气质更是不凡,风度翩翩。为了让查尔斯·范·多伦成为新的冠军,制片人丹·恩莱特用利益胁迫斯坦普尔故意输掉比赛。
在最开始的这场戏剧冲突中,导演就暴露了电视节目逐利的丑陋。
电影的另一个高潮就是结尾不同人物登场作证的听证会了。首先是斯坦普尔,听证会上斯坦普尔向陪审委员描述了自己是如何被要求表演的:什么时候应该表现出紧张,怎么样表现紧张,要咬嘴唇,擦汗时一定要轻拍,不要擦,最终完成一场满足观众期望的完美表演。在这里斯坦普尔进一步展现一个小人物的窘迫,我甚至觉得他似乎有成为DC里小丑的潜能。而电视台的大老板、节目冠名商所代表的大资本家,在法庭上堂而皇之说着对自己有利的谎言,表现的无懈可击,罪名最终也都被制片人丹·恩莱特一人承担了。
在调查过程中,可能是出于对同类的欣赏,同样优秀迪克·古德温和查尔斯·范·多伦成为了朋友,迪克·古德温希望查尔斯·范·多伦远离这场漩涡。查尔斯·范·多伦内心毕竟是有一种纯真的,在和父亲的一次谈话后最终选择了在听证会上坦白。在和父亲谈话时,父亲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说的好像你别无选择一样”,是啊,在生活中很多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有机会选择的。
查尔斯·范·多伦最后的坦白声明:“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重头来过。但是过去不能改变,不过我却学了不少事:生命的意义,自己的弱点,还有对同类的责任。我也学到善与恶并非黑白分明……”
查尔斯·范·多伦经历痛苦才寻回了自我,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电影和一部好小说是相似的,它们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次宝贵的经验,读者跟随故事中人物的经历去切身体会他们的经验。虽然故事中的人物无法改变他们自身的命运,但作为读者却可以通过获得的启迪来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
最终,迪克·古德温虽然揭开了黑幕,却没有实现改变电视的目的。
电视依然如此,甚至,如今更有过之。
㈢ 趣味游戏美国版的介绍
《趣味游戏美国版》是2007年上映的剧情类电影,由迈克尔·哈内克执导,娜奥米·沃茨、蒂姆·罗斯、迈克尔·皮特主演。《趣味游戏美国版》讲述了乔治和安带着儿子和爱犬来到城外岛某别墅度假时发生的故事。
㈣ “互动式电影游戏”有哪些佳作
Steam平台上架一款名为《夜班(Late Shift)》的游戏。它是一款交互式电影游戏,属于电影与游戏的结合体,玩家在观看的同时,需要不断指挥主角。不同行动与选择,将决定接下来的电影剧情走向。游戏讲述了拍卖行夜晚发生的盗窃杀人事件,而无辜的学生Matt却莫名卷入其中,为了洗刷冤屈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展开的追凶的故事。 玩家通过无数次的选择与判断逐步揭开隐藏的真相,游戏有多个结局,至于如何选择还得靠玩家自行判断。《夜班》优秀的剧情、多重选择带来的多种结局以及比电影更强的代入感吸引了很多玩家,在Steam上的评价也是“特别好评”。
㈤ 电影《趣味游戏》的简介
电影《趣味游戏》曾由导演迈克尔·哈内克于1997年推上大银幕,2008年哈内克本人又将该片加以改编重新翻拍,并找来了娜奥米·沃茨扮演剧中的主要角色。故事讲述的是一家人在度假过程中,遇到两个精神病患者,结果休闲欢乐的假期就此变成了噩梦……有趣的是,摄制组在布景的时候使用了1997年版《趣味游戏》的图纸。所以两个版本里主角的家是一模一样的。
《趣味游戏》由迈克尔·哈内克执导。迈克尔·哈内克曾于1997年推出原版电影《大快人心》,此次哈内克又将该片改编并重新翻拍,《趣味游戏》就此诞生。
剧情介绍编辑
假期来临,平日里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三口之家终于可以享受郊区湖边的幽静与恬美。带着他们的爱犬和小帆船,驱车来到了宁静的湖边别墅。一家三口开始分工行动起来:父亲乔治(蒂姆·罗斯饰)带着儿子乔吉(戴文·吉尔哈特饰)到湖边整理小帆船,准备傍晚的钓鱼行动。与此同时,
妻子安(娜奥米·沃茨饰)则在房间里整理行装和生活用品。当活泼可爱的乔吉奔跑着告诉忙碌的母亲,别墅的周围安静的可怕时,一个神秘的白衣男子突然出现在这所别墅的门前。这个自报叫彼得(布拉迪·科贝特饰)的小伙子很快表明了邻居的身份和前来“借鸡蛋”的目的。但应邀入室的彼得却渐渐表现出对一家三口“浓厚的兴趣”,完全忘记了“借鸡蛋”的初衷。不久,貌似彼得的另一个白衣男子保罗(迈克尔·皮特饰)也来到安一家的别墅里。从湖边回来的丈夫乔治也恰巧,赶回家中,几个人经过一番交流之后,不想这对白衣男子竟渐渐地面露狰狞,甚至对一家三口动起手来……
令这个三口之家万万想不到的是,两个白衣男子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充满血腥的游戏,也是他们这辈子最后的假期……
望采纳!
㈥ 美国电影趣味游戏的深层含义
这部电影的导演应该是借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现代一种人态度的不满,明明有机会,而跟风或者自己不够果断而放弃,最终只得到相当凄惨的结果。如果那些机会都抓住的话,就无法让人深刻的反思,而且这显得更现实。
㈦ 美国电影游戏影评
这类片子彰显纯粹的evil,片子里的好人,或者说普通人,在罪恶面前完全束手无策,个个都是待宰的羔羊。可恶的是,观众们,就是我们自己,要一次次地和片中的受害者经过同样的折磨。
这些个“趣味”游戏,其实非但没有半点趣味,完完全全是慕名而来的加害者们的无限扭曲和受害者们的无限无助。如果说拍Funny Games就是要让达到这种极其变态无聊的目的,它还真是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