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觉得刘德华的电影《失孤》好看吗你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失孤》可是说是刘德华演艺生涯的一次突破,我们都知道,刘德华在荧幕前的形象一直都是特别帅气迷人的,但是,在《失孤》里面,刘德华颠覆了以往的形象,变成了一个农村里的农民伯伯,完全的一个路人形象,在拍戏的时候。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走在路人中间,竟然每一个人认出来他,网友大呼,这可是刘德华啊,刘德华在边上都不认识吗,其实也怪不了路人,真的是刘德华把自己弄得太像个农民了,不得不说,刘德华把这个学校塑造的特别成功。只是首部以”打拐“为题材的电影,而且是改变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父亲16年的寻儿子的旅途,这位父亲冷静而又痛苦,执着而又坚强,眼神里都是刚强坚毅,想握哗一下,自己的儿子小时候被拐了,自己找了十六年,但是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即使是他觉得没有希望了,但是,他仍然在坚持着,看完这部电影的最大感受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被这种伟大的父爱感动的同时,人贩子的这种行为也是令人发指的,看完后的观众就会觉得,人贩子就应该都抓起来枪毙,是啊,为什么现在 社会 上还有人贩子这类人的存在,这种人在摧毁着多少的家庭,伤害了多少的孩子,就像电影中的台词一样,离散,是一个家庭的痛苦,孩子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少非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力,生生的拆散了无数个幸福的家庭,孩子何其无辜,父母何其可怜。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 社会 的悲剧,道德的悲剧。
《失孤》是2015年的一部电影,讲述了雷泽宽15年如一日的寻找自己的孩子故事!
这部电影非常的好看,原因有几点!
一、刘德华是 娱乐 圈的顶级天王,出道几十年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且非常的敬业,是圈中的“劳模”,凡事亲力亲为,看看剧中的装扮,一路上的辛苦,都是亲自上阵,不像现在的小鲜肉有困难就找“替身”,文替,武替,非常矫情!但是作为天王级别的刘德华,精湛的誉纤演技,敬业的精神,尤其里面被扇耳光的情节,多么的真实,看哭了多少人……
二、故事的处理,没有像其他电影非要以圆满的结局收场,而且通过佛学去解释得与失,也用来开解现实中找孩子的家长,就像结尾处,执着寻子15年的雷泽宽问道:“大师,为什么会是我?为什么是我丢了孩子?”大师回答:“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
三、创作团队的工作态度!很多制作团队都是以圈钱为目的,不是真正为了艺术,所以导致现在的烂片横飞,层出不穷!但是《失孤》能有这么好的口碑,是因为价值观端正,态度明确!
因此,我认为以后像这样的好电影还会有滴!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大家!
失孤 获得了华表奖最佳男演员奖!可以说是刘德华撑起了整部电影!没有刘德华换一个男演员根本拍不出这样的效果!刘德华用这部电影来呼吁全 社会 关注被拐儿童!教育意义和法制宣传是他结拍这部剧的初衷!同时刘德华的巅峰演技让人忘段虚行记了曾为视为一辈子的偶像标签,在路上实拍旁人都压根没认出这是刘德华!这也是刘德华最在意的地方:他只是演雷泽宽,一定不能让人认出这是刘德华!成功的是刘德华做到了!自己设计的形体语言:带有寻儿启事的背包一定要背在大衣里面,最土的球鞋一定要穿着回香港也穿着!一个真正的演员才能做到这一些!导演喊ka之后他不会立即回车上休息而是坐下来和导演一起回看讨论细节!刘德华就这是这样一个品质和人格魅力无限的演员!该片的成功也理所应该!获得华表最优秀男演员奖更是实至名归!!!
很早之前就看过刘德华演的这部《失孤》,印象很深刻,记得好像是两岁的儿子丢了吧,然后开始了十几年的寻找。过程中碰到很多人,很多事,还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和他一起踏上寻亲之路。虽然到最后也没找到自己的儿子,但是和他一起寻亲的小伙,却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虽然带着伤感,总归也是个小圆满的结局。
个人感觉这部电影非常好看,因为它讲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 社会 犯罪,之前感觉这种事好像离我们很远,之后发现其实这种犯罪就在我们身边。很接地气很贴近生活,刘德华演的是个小人物,在长达十几年的寻子过程中,碰到过很多危险,很多未知,真真切切的反映出儿童走失,拐卖儿童的事件。通过艺术处理,呈现于电影之上,希望通过艺术的力量,唤起那些犯罪人员的良知,底层的渺小现实的黑暗。
这是一个真实事件,刘德华曾经说过,自己演的原形,只能演出一半的悲苦。其实原形比刘德华演的惨的多,遭遇过车祸,被别人打,跟别人打。虽然后来又有了两个孩子,但是仍然在寻找的路上。
这部电影,不管从演技上,或者是从影片意义上,都不失为一部好电影。虽然后面还有几部寻子电影,比如《亲爱的》,《找到你》,都比较不错,但是《失孤》是比较早的一部,所以印象最深刻,后面同类型的电影,都会和他作比较。
希望这部电影《失孤》能真正的起到它的作用,那些可恨的人贩子哪怕稍微有一点点良心,都不会这么做。丢失一个孩子,可能受伤的就是三个家庭。希望电影里的人物事件,都不要再出现。希望唤醒 社会 良知,哪怕只有一点点。
失孤,被动的丢失了父母从而成为“孤儿”,在全世界有多少家庭因为丢失孩子而致使家庭破碎,甚至父母因受不了打击而选择自杀的。人贩子,多么令人咬牙切齿、锥心刺骨的字眼!为了利益可以抛弃最最最基本的人伦道德,常说有利益就有市场,但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这种破坏几家人幸福甚至生命的方式去谋取利益,为什么还没有相对严厉甚至近似残酷的法律来制裁这些人。每每看到这类电影或者新闻,我内心里是充满怒火和不甘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那些个人贩子有一天也终会成为人父人母,难道他们就不害怕被拐走的是自己的孩子吗?难道他们就真的不怕遭到报应吗?看到一篇新闻说一对父母在追回被拐走的小孩时,失手将人贩子打死,该如何处置。我不知道那对父母经历了什么,也不知道他们会受到怎样的处置,但我觉得这就是那些人贩子的报应,实属活该!电影的内容反映的就是这类事故家庭所经历的所有困难和撕心裂肺的痛苦,真心希望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了,真心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听到孩子的笑声。
好看?贼难看!简直难看到了极致!但是也是必须看的电影!
一部彻底反映人贩子罪行累累的电影,怎么能好看!剧中刘德华扮演的是以为丢失孩子的父亲!影片从一开始就讲述的是一位父亲为了寻找自己孩子过程的各种心酸!
拿着地图,全国多少城市,多少乡镇,一个一个的跑!
每次走过一个地方,都会用笔在这个地方画上一个记号!
每一个记号都是一次失落,每一次失落都是一次心如刀割的感觉!
每一次出发都希望这是最后一站,可偏偏每一次出发的结局带来的都是失望!
这部电影中,刘德华,四大天王,颜值那么高的华仔,在这部剧种可以说是完全的将沧桑儿子演绎到了极致!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我都看的内心很压抑!心疼每一位和家人走散的小孩!
更痛恨那些挨千刀的人贩子!你们为了一时的金钱,怎么就能干出这种天理不容的事情!你们花着一个家庭心血的结晶,花的安心吗?
如果不是因为现在人贩子那么猖狂,如果不是因为中国每年有那么多的家庭以为这些可恶的人贩子而导致的家庭破碎!我相信这部电影绝对不会上映!
从没有哪一步电影看完之后让人如此痛心!失孤绝对算是让我印象很深的一部!
如果说这部电影能够唤醒那些人贩子的那么一丝丝的同情人,那么这部电影也绝对是成功的!
同时我又是多么希望,这部失孤中的故事,在以后,永远不要发生,这部电影从此能真的失去他的意义,从而真的让每一个家庭都圆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 健康 的长大!
总结,电影很烂,但凡和人贩子扯上关系的,都很烂,烂到让人恨不得将其凌迟!
剧情和意义,好到不能在好!刘德华在其中演绎的更是真实!剧中只看到一个家庭,其实在国内,这么没日没夜寻找的父母,多到数不过来!
希望以后这样的电影没有在上映的必要,这样一部就够了!
牵扯到人贩子,言语有些过激!见谅!
个人观点,经供参考。
不好看,全片都在为煽情而煽情,没有讲好一个故事。同样的题材,《亲爱的》讲的算是个完整故事,每个情节和 情感 推动都很扎实可靠,也有效,人物与背景与契合度很高,但《失孤》只有设定,没有故事。
通过本片能看出导演的野心。她很想表达一个起承转合的故事,所以多处使用了很重的暗示或者直接就明示,怕观众看不懂她想表达的东西。但当前后暗示呼应的那一瞬间,你却并不能感受到灵魂上的共鸣,该直撞心灵的时候肤浅单薄,毫无高潮点的时候却又开始大篇幅煽情。
刘德华真的是很努力了,而且越来越努力,根本看不到他放松自己的痕迹。在化妆上把自己努力变成一个农民,也拼命成为一个农民,穿着一件衬衣,里面还套着一件秋衣,这真是很精准地描摹。剧本是硬伤,可惜了刘德华的努力和演技。
我是光影,喜欢我的观点请关注一下
看了《失孤》,没有很多惊喜,甚至有点无聊,不过场面很温和,没有撕心裂肺的内流满面。
刘德华真的是演技派的偶像派,一开始没有很多的言语,却能戳中心灵的软肋,让人感到这位农民父亲为寻找自己儿子所走过的沧海桑田白衣苍狗,暗暗地为他加油,希望他能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流露出一个父亲找孩子的坚持不懈和满怀期待。十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能让一个孩子的童年成为模糊的记忆,让一个初为人父的父亲尘满面鬓如霜。雷泽宽就这样一直地寻找生死两茫茫的儿子,走遍全国各地大江南北,从不气馁。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什么支撑着他寻找十五年,即使找到了儿子,纵使相逢应不识,是否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生活,孩子能否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和谐共处.......或许,这些都不是我应该想的。
寻子的父亲遇到被拐卖的曾帅(井柏然饰),两人似曾相识,成为沦落人,一起踏上寻亲的道路。从祖国的东海岸线的泉州横跨到川蜀之地,一路上的温情。真希望此时此刻,他们就是失散多年的父子,从此不再各地寻找。雷泽宽以父亲般的慈爱关照着曾帅,包容、开导,直到曾帅找到自己的父母。曾帅与家人的团聚是整部电影最戳泪点的地方。或许,曾帅与家人的团聚会让雷泽宽感到迷茫,所以他向大师求解。师父如是回答“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从此,雷泽宽开着插着寻子广告的摩托车的车轮继续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滚滚向前........
拐卖儿童,依然是 社会 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很重要的,失去了孩子的家庭就像失去重心一样不平衡。人贩子真的是可恶可恨可气可鄙可辱可杀!!!中国赶紧修改对人贩子惩罚的法律,提高贩卖人口的成本,要让人贩子付出沉重惨重的代价。还有, 科技 为什么就不能更好的造福人类呢。不是有DNA鉴定和指纹识别吗?为什么就不能给每个孩子建立一个数据库,不是说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云数据吗?不能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的 科技 纯属瞎扯。电影中的曾帅,因为是被拐卖的,不能上大学不能办身份证不能办银行卡不能坐火车不能.......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一个黑户,既来之则安之。即使没有血缘关系,怎么就不能办身份证了。如果有关部门说怕有人办多重身份证,那只能说你们无能了,不要因为管不好而剥夺一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
影片名“失孤”,写得很具特色,有枯笔,有留白。两个很容易写连笔的字,竟然是一笔一划,然而没有一笔一划的书写力度,扭捏的笔画更烘托出失孤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不完整,支离破碎。
《失孤》是彭三源的处女作品,所以影片多多少少有不足之处。影片中的风景很不错,索桥、流水、人家、小道和绿意盎然的草木,显得有点文艺、祥和。相比于《亲爱的》,《失孤》好像少了点什么,但又说不出来。
愿天下没有拐卖儿童的事情发生!希望每个家庭都能生活幸福美满!
一、电影契合了 社会 的热点,唤起人们对“打拐”问题的关注,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二、电影的风格,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运用的纪实手法,挺对我的胃口,大部分镜头都是华仔骑着插着旗子的摩托车奔跑在寻子的路上,平实又温情,没有太多的戏剧冲突,没有太多的高潮,但真实可感。
三、华仔对角色的理解与突破,可以算是一个惊喜吧,在记忆里华仔好像第一次出演农民的形象,华仔表演可圈可点,但仍脱离不了那一点洋味儿,个人理解。
总体,这部电影还是中规中矩的。
Ⅱ 一个电影给我的启示作文
曾经,我看了一部叫《盲山》的电影,真的很感人,就是讲的一个大学生被拐卖到山村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位女大学生,大学刚刚毕业,正为找工作的事烦恼的时候,一人贩子出场了,他以推荐好工作为由将她弄晕,以七千多块钱卖给了山上一个四,五十多岁的老头。一个姑娘,就要在这座穷山上葬送了自己最好的时光,看到这里,我真想骂那些人贩子不是人,为了钱,真的什么都做的出来。后来,那个女孩几次试图逃跑,最后都因各种原因没有成功。其实主要就是交通不太方便,再加上女孩身上又没有钱,这出行就更加的困难了。女孩曾经试图让邮递员给送信,不料那个邮递员将信送还给了她现在的丈夫,那个男的虽然不识字,但是可以将它毁了。真是可恶的紧了,也因为那个女孩主要留下来是给他们家传终接代的,还花了七千多。这换成谁都不会愿意让她走了。邮递员没有把信寄出去,这是一个小孩告诉她的,那个小孩因为家里没有钱,不能去学校读书,被她看到了,她见这孩子可怜,又是那么的想上学,于是主动的邀请他在自己家那里,由她为他补习,小孩很是感激,当然,也就是这个小孩帮她把信送出去的。最后,警察来了,却是带不走那个女孩,因为这个村里的妇女大多是拐卖来的,村民们当然不想让自己的村子臭名远扬。于是合起来,坚决不让警察带她走。村子里的人都是没有文化的,不知道这样是违法的,只知道她是买来的,买的当然就是自己的了。非要女孩的父亲赔偿损失。
因为时间问题,事情怎么结尾的我就没看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触很深,这可是非常真实的事情,我为这里的村民们感到悲哀,他们没有文化,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Ⅲ 亲爱的,我带你回家——评陈可辛《亲爱的》
寻子之路漫长,等待和希望在被磨灭与再次燃起的时候,那一条“回家”的路该怎么走下去。——题记
1.
电影《亲爱的》是一部关注打拐儿童的影片,以写实的场景与人物内心的纠结和挣扎来展示社会某些具有普遍性的事情,凸显整个社会真实的群像。它所蕴含的意义与折射的意味其实有很多。我从电影院出来的那一瞬间,脑海里一直都在回放着,故事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从这样的一件真实事件延伸到电影,让观众们去反思人性的弊端与弱点,去引起各方对於打拐儿童的关注。
很感谢陈可辛导演愿意拍如此题材的电影,电影本身并不煽情,之所以戴上“煽情”的帽子,是因为真实,主演黄渤说:“这部电影像是有一只手,你无法阻止它伸进胸膛,触碰你的心灵。”
2.
故事发生在一条城中村里,这是田文军和田鹏共同生活的地方。田文军和前妻鲁晓娟育有一个儿子田鹏。离婚后,田鹏被判给了父亲,他随父亲一起生活。父亲经常和他说陕西话,虽然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俩存在着很多的分歧。但毕竟是离了婚,也就只好作罢。田文军教给田鹏的一句方言是:“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直到有一天,有一群流氓来到网吧上网,因为没带身份证,中途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隔壁的小孩来找田鹏玩,他们一大群娃儿去到了附近的幼儿园的外面玩。此时的鲁晓娟正驱车离开,田鹏看到了妈妈的车,便试图追向前,她似乎也看见自己的儿子却没有搭理他。孩子不放弃,一直往前跑着,往前追着。田鹏四处张望,一辆私家车经过,鲁晓娟的车就消失在视线中。终于他累倒了,便昏倒在地上。田文军看了夜色已经深了,依然没有看见孩子回来,走到隔壁去问小宇。哪知道小宇竟然跟他说,他不是回家了吗?我以为田鹏回家了啊。
田文军慌了,他以为是鲁晓娟把孩子藏着了,去到她家,哪知道没有。他只好去到派出所报警,警官说,不到二十四小时我们不立案。他穿街过巷,疯狂地找孩子,可是都是失望而归。过了二十四小时之后,警官在监控视频里看到了一个陌生男人抱着孩子,出现的地点是在罗湖火车站,时间是七点三十七分。田文军赶到的时候是七点四十分。
他们没有任何的办法。田文军只好通过不同的渠道去发布寻找孩子的帖子以及消息。他在网吧的店铺门前写了个牌子:寻子,20万元现金!!可是这个社会的骗子有很多,很多骗子看到20万的报酬,自然会打他的主意。途中他经历过骗子、房东逼他离开。各种不好的情况田文军都遇到了,但他依然不放弃,他说:“总有一天,我会找到我儿子的。”随后,他和鲁晓娟加入到了一个寻子团里。在这个团里,都是丢失孩子的父母,他们为了给自己鼓励,不断地唱《隐形的翅膀》而且还会双手打拍子地给自己鼓励。
几番波折,田文军和鲁晓娟接到了一个消息说田鹏在安徽。他们驱车赶到,终于在安徽的偏远农村里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不断地喊着养母为妈妈……途中发生了与农妇李红琴的肢体冲突。他们一行人被送到了派出所。警官开始对李红琴拷问,她用安徽芜湖的方言躲在墙角里说了句:“因为自己没有生育能力,生不出小家伙。吉芳是我男人从工地上捡回来的。”但是她无法证明,那个口中的吉芳不是她过世的丈夫拐骗来的。警官只好以“妨碍公务”罪让李红琴坐了半年的牢。半年后,出狱了,因为找不到吉芳的亲生父母,警察只好把她送到儿童福利院进行寄养。
李红琴不死心,她再次来到深圳,遇到了一个失魂落魄的律师高夏。高夏因为冒充国家人员而被律师事务所炒鱿鱼了。李红琴求高夏帮自己,他接了她的案子,把资料整理之后开始了“发誓要拿回孩子”的路。她求过很多次院长,院长都拒绝她。认为她不适合领养这个孩子,而且还是老问题,她无法证明吉芳不是自己丈夫拐带回来的。为了求证,她去找到了唐青山,唐青山是过世男人的建筑工友,他依然拒绝,面对最后的一丝丝希望,她选择和他发生了关系。当她看见了寻子团在火车站门口的活动,她认出了田鹏,他喊她妈妈,但是寻子团的人们却认出了她是人贩子的老婆,所以不断地暴打她,为了李红琴,高夏全部替她挡了。他站在夜幕下的深圳对站在旁边的李红琴说:“你看,这个城市多有钱啊。”
虽然李红琴没有办法要回吉芳,但电影的镜头最后给她开了个玩笑:她怀孕了。李红琴在医院的走廊里蹲下身来,拼命地哭。唐青山的出现,其实让李红琴的在人生交叉路口的选择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侧面去揭穿了丈夫的谎言——“不能生育”从某个层面上说,表现出了农村基层妇女被男权主义压抑的生活,内心的苦痛无处可诉,也许,她们才是最需要受到社会关爱的一群人。吉芳和田鹏的出现让李红琴的人生看到了希望,即使吉芳最后没能要回来,这样的转变,看出了人生的意念坚持的迷茫希望与徘徊在人生交叉路口里如何把脆弱的希望再次演变成深深的绝望。
3.
源于电影是一个由真实故事改编的,所以电影里很多场景和对白乃至人物的内心都显得特别真实。而且这种真实在表面上是能够赚取观众的眼泪的。若只是说眼泪的话,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我们必须回到电影本身来探讨这部电影,就得必须先撇开真实故事的影子。
这部电影显然不是为了谴责人贩子的过错而拍摄的,毕竟,人贩子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它是为了探讨社会上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实从中折射的人性等较为深刻的问题它显然比现实温和很多。现实与电影不一样,它的残酷与残忍是电影不能够比拟的。
看罢电影,让我们庆幸的是,田文军和鲁晓娟也许是幸福的,毕竟整个寻子团就只有他们找到了孩子。但当初发生拐卖事件的时候,是鲁晓娟在倒后镜看见自己的孩子却狠心地没有搭理他。田文军他有着强大的信念,无论是他摆地摊还是守着网吧,抑或是跟着寻子团去找孩子,他都有一个强大的信念是“我会找回我的儿子的。”三年来,跑遍大半个中国,最终还是找到了孩子。只是昔日熟悉的孩子,嘴里叨念的妈妈却是自己的养母,他感觉自己是二次人贩子。
每一个家庭的团聚,都意味着另一个家庭的分离。李红琴,这个养育了田鹏那么多年的养母,她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她与田文军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她相信自己男人所说的一切事情。当她拿着检验报告,护士告诉她怀孕了,她说:“我不能生育。”护士只是说,结果没有错。这显然是对於人性无知与愚昧的巨大讽刺。她虽然很可恨,但是也很可怜。为了取回小孩吉芳,东奔西走,她所付出的,其实不比田文军他们少。只是在法律层面上说,你没有任何的证据就不能够证明孩子不是被拐带的。法理难断人情。
从小,我们都会被教育为学做好人,不要做坏人。只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说,好人与坏人,是否理应有个缓冲或者所谓的灰色地带。但从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好人与坏人,其实它的界限是相对模糊的,就是拿着放大镜去看,它也未必能够看出细微的纹理出来。
寻子团其中一员韩志忠六年来不放弃找孩子,六年后直到妻子怀孕,去办理准生证的时候,对方要求其出示死亡证明。韩志忠拍着桌子骂着,我的孩子失踪了六年,我们找了六年。你怎么知道我的孩子死了呢?影片里安插了很多这种社会真实的情况与影像,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我们总是说,规矩是人定,但种种不公平的对待,现实种种的真实情况,正正凸显了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难道就不能就个别情况而论吗?拐卖儿童屡禁不绝,它所反映的,不仅是社会问题,更多的是折射人性与唤醒亲情的作用。为何要等到丢失了才觉得重要了呢?
这部电影的主调相当悲伤,当然我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不觉得它催泪,但是它的真实的确打动了我。像是悄无声息地去控诉社会上种种的不公平,从侧面去谴责人贩子无情的拐卖,当亲情遇到了与社会法制与伦理之间,该如何割舍的问题,甚至还衍生出道德线上的各种现实。看似波澜不惊的情节,其实它蕴含了很多主旨。例如佟大为在为赵薇挡打架的那个镜头上,他说:“他们怎么就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想呢。”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和李红琴其实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佟大为的角色起到了和众多主演缓冲的作用,他有点像上部电影《中国合伙人》王阳的角色一样,比较温暖,如果整部电影是冷色调的话,那他的存在,就是较为温和的暖色调。他的个性是善良的,高夏这个角色其实应该定位为“城市异乡人与边缘人”他们挤公交车,吃泡面,这些种种,难道不是当下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的一大群人的形象么?这个角色的存在我觉得有种见缝插针的味道,他既能够缓冲冷色调,又能够代表着,角色已经浓缩成为了在城市生活拼搏而奋斗那一群人,有积极向上的味道在里面。
《亲爱的》就像是一部流于黑暗的河流,它五味陈杂,但会找到归属,只是时间颇显漫长与挣扎。任何繁荣的上层或许都隐藏着所有涌动不安而暗藏黑暗的河流,而《亲爱的》正是抓住这点,它把这些现实的现象放大,折射出不一样的内涵与人性。
我今天在微博上写着:“也许希望就在路的前方。不放弃不抛弃。但愿我们找到的不仅仅是回家的路,而是一种心灵上燃烧的希望,一种可以引导自己前行的精神力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所谓的悲剧,但是依然感受到中国父母普天下的那一种共性——对孩子的爱。田文军在拍摄寻子视频的时候,说:“如果哪位买了我的孩子或者拐带了我的孩子,请不要给他吃桃子,他会过敏。”李红琴在深圳许多天,她就是为了能够看看田鹏,虽然好几次都被田文军轰走,她说:“不要给他吃桃子,他会过敏。”田文军此时,眼眶泛红。
我今天想到了黄碧云笔下的烈佬,结局那句:“如果他找到我,人生后来的道路,会怎样?”同样是探讨社会底层的人们,也许,每一个人走过的路都不一样,但我依旧相信,有些事情的发生即使不能预料,也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
记得当时工作的时候,中午时分,同事们已经下班,隔壁同事的妻子正在家里切着菜,女儿站在椅子上伏在走廊的阳台上玩着。约摸十多分之后,孩子不见了。等到同事回来,问她孩子呢。孩子呢?孩子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父母的脸色顿时青了,为此男人骂了女人好几声。庆幸的是,那个女娃娃在街上看到了另外一个同事的妻子,喊了声阿姨。于是便把她带回家。每一次想到此事,我都觉得心寒,这完全的可以避免的,不是吗?难道在自己眼皮底下不能把她看好吗?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没有找回来怎么办?
家长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长不大,便会有忽略看护的情况发生。任何安全和保护都是相对的,危险亦是,但作为大人们,应该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例如必须牢牢记得父母的电话以及家庭住址这些基本的东西。
4.
赵薇和黄渤作为电影的主角,我料想,通过这样的电影,我们都该了解以及同情那些丢失小孩的父母以及买父母的内心挣扎与纠结。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爱,一家团聚一家分离,这似乎是注定的结局,当然导演的意思并非停留是在这个层面上,接受采访的时候,陈可辛就表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有理说不清的事情在发生。”当人性与社会制度或是规矩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是该同情人性呢,还是应该理解“按规矩办事”这句话呢。张译饰演的韩志忠躲在墙角一个人哭泣的时候,其实蛮打动我的。这么多年来所有的希望,绝望似乎都在此刻爆发。寻找孩子,尤其是大海捞针的时候,其实需要一个信念,同时也需要强大的内心与希望。现实中,韩志忠的原型还是没有找到孩子,他没有彭高峰那么幸运,导演特别贴心地在电影末尾的时候,播出了孙海洋的寻子信息,屏幕上的电话便是他真实的电话。也许,我们能够做的,是唤醒社会的意识,去引起社会大众去关注这个现实里头所发生的种种事情。我们曾经拥有过爱,而这些无论是被拐的孩子抑或是卖/买孩子的人们,其实都需要关爱,而不是一直站在自我的角度去看他们所犯下的错误。好人也有可能做坏事,我们不能把好人做了一件坏事所以就忽略他曾经干过的好事。这个社会的对立与偏倚,大多数的时候,都具有缓冲的功能,而不是一直保持在原地不动。既然舵手都能见风使舵出航,为何我们不能去理解他们所经历过的痛苦与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呢。
人世间的残酷远远不止与此,它只是一角冰山,凸显的社会性问题众多,为了身边的孩子,我们能够做的,依然是少之又少,打拐道路,路漫漫,何时是个头,依旧不清楚。但我们仍然要给予他们强大的希望,尽管有可能会绝望,但相反,只有强大的希望才能够支撑他们走下去,直到找到孩子的那一天。
预告片有句台词是:离家的路有很多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亲爱的,我们回家。
我想,每一个丢孩子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找回来,带回家,但我想说,爱,一直都在,它会带你们回家。只是要付诸漫长的等待路途,也许某一天,清晨醒过来,孩子就睡在自己的身边,温暖再次涌上心头。所有沉淀下来的情感与纠结甚至是挣扎都会爆发出来。
但愿我们能够找到的,不仅仅是回家的路,而是心灵路途上的最温暖的归属。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社会的希望,但愿这个社会的买卖能够少些,毕竟亲人分离是最痛苦的事情,更何况是小孩子呢。
但愿温暖依然能够透过阳光的裂缝折射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一直到永远……
Ⅳ 如何评价李杨导演的电影《盲山》
这部电影太现实,以至于看得挺难过,是一部好电影。我也出生在山里,这样买媳妇的情况虽然在我们村庄没有出现过,但是我们村子里面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不在少数,隔壁家的女人15岁被拐卖,现在已有10多年音讯全无。这部剧正好让我想起她的父亲,女儿被拐卖后的无助与痛苦,人贩子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希望天下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早日与家人团聚。
Ⅳ 昨天看了黄勃演的电影 亲爱的 看完后好恨那些拐卖儿童的人贩子
作为一部以失踪儿童为题的电影,《亲爱的》最终的落足并非在拐卖上,而是在孩子解救后,血缘的挚亲与为母之爱,这两个本密不可分的整体却因诱拐成为了对立的情感冲击,法律或能以最直接了当的方式给予公正的宣判,但这背后亲与爱的纠葛却是难断的,人最为难舍的便是彼此的羁绊。
《亲爱的》用过半的时间倾述了一个丢孩子,找孩子,找到孩子田文军(黄渤 饰)和鲁晓娟(郝蕾 饰)为人父母的寻子故事,如若该片在此戛然而止,那么这或将仅是一部较为不错的作品,电影深度得见更在于找到孩子后的种种,孩子哭打着亲身父母喊着要妈妈,村妇李红琴(赵薇 饰)对被拐来和捡来的孩子视若已出执着的爱,贪财不讲法律底线的律师高夏(佟大为 饰)为李红琴的无偿辩护,誓言不再生孩子寻子联盟带头人韩德忠(张泽 饰)苦寻多年未果煎熬中无奈的弃言,电影后半段这个找到孩子后的故事,予人了更强的感情渲染,剧情的张力得以全面展开,在这看似难断的亲与爱中闪烁的是人性的光芒。
这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亲情与爱情戏剧性的对立,营造了电影最为引人深思的张力所在,人贩固然是十恶不赦的,但对于电影中的李红琴她不明孩子是被丈夫拐来,丈夫过世面对生活的艰辛更没有将孩子卖掉,其电影中锲而不舍对亲情的执着是如此的动人心弦,你无法苛责一位善良村妇的母爱,也难诉警察,法官,福利院长坚守法律的不近人情,更不能否定苦寻孩子父母的挚亲之情,电影最后的结局是开放性的,李红琴又多了新的羁绊,只能说作为导演的陈可辛在电影中希望的是大家能感受到电影亲情的珍贵,而并非要给观众一个答案,故将结局留给了观众。
电影中每个人都是影帝影后,因为面对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蓝本,几进所有人都会为之动容,更何况一群中国影界的翘楚,黄渤依旧演着一个稍带痞气的小贩父亲,搭戏带着高冷气息的郝蕾,两人的不合适是从角色的骨子里显露而出,他们作为一对离异夫妻人物塑造上可谓入目三分,赵薇饰演的李红琴这个人物撑起了整个电影后半段,无助却带着执着的母亲形象被演绎的淋漓尽致,还有佟大为、张译、张雨绮等等,电影中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属于自已的故事,每个人在演出时都有种把控主场的主角感,陈可辛对于演员的选角和人物把控从未如此恰到好处的暗合电影本身,毫不夸张的说这亦是陈可辛至今最为出色的作品。
电影没有斑斓的基色,却带来了最诚挚的镜头质感,电影没有绚丽的浓妆,却带来了最美丽的质朴素颜,电影更没有矫情的作态,却给人了以最直击心灵的感动,亲情与爱情在电影中或为人难断,但电影的温度却暖人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