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音乐赏析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音乐赏析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从2008年上映以来,好评不断,获奖无数,成为各类颁奖典礼上最大的赢家。在第八十一届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该片就摘得了八项大奖,其中在音乐方面的奖项有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音效合成奖、最佳原创歌曲奖三项大奖和最佳音效剪辑一项提名奖。本文从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音乐出发来对电影进行赏析,试图寻找出电影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对电影深层次的认识。
一、电影情节表现与音乐的关系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是由导演、编剧、演员、后期制作等所有参与工作人员合力完成的巨作,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对电影的完整性、质量和艺术性来说都是致命伤。因此,音乐对于一部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时,电影的情节要靠音乐来维系;有时,音乐对电影情节的发展起抛砖引玉或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一部电影中好的音乐则可以起到深化主题、渲染背景气氛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总而言之,好音乐使电影在表现力上锦上添花,不合适的电影音乐则是画蛇添足。
(一)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电影与音乐的关系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密不可分是指离开了音乐,电影毫无价值可言,音乐可谓是构成电影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世界电影的发展史可简略地概括为“默片时期”“诞生和发展初期”“成长期”“黄金时期”“低潮和复兴期”和“转型期”等几个阶段。从有声电影进入公众视野以来,电影在制作过程中越来越加强了对音乐和声音要素的运用,同样,每部电影的主题曲和插曲都成为歌手的必争之地。一方面是因为歌手可以借电影之名给歌曲做宣传,附加歌曲以故事情节,使简单的音符充满人情味,更易于被大众熟知和传唱,提高歌曲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电影中的音乐具有抒发感情、创造节奏、体现环境和参与叙事等作用,是与电影中的其他要素相结合而起作用的。
(二)两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干预
电影与音乐的矛盾统一体还体现在,电影独立于音乐则成了默片,虽然不是主流,但目前仍然有很多形式的电影,如动画片《猫和老鼠》等。同样,音乐通过借助于电影的故事情节使自身形象得以丰富,如拍摄MV等,但不借助电影形式,歌曲仍可以以MP3等各种形式表现。
(三)音乐对于电影的重要性
在我们对电影进行赏析时,讨论电影中场景与场景、镜头与镜头、故事与故事之间所产生的对比,对观众感官和视觉上、情感上所产生的震撼时,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在这些环节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影视作品中,电影画面与音乐的组合不同产生不同的音画关系,从而产生一部影片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独特的审美效果。一部影片要想有好的张力和强烈的感染力需要影片中音乐、音效、音响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的交替互补。好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主题思想
任何电影作品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构成电影的各个要素,如导演、摄影、灯光、化妆、表演等都围绕这一主题思想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电影音乐则以音乐为手段,用穿插于故事情节或以画外音、同期声等艺术形式达到深化影片中的主题思想。
2.为影片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
在一部影片中,有时候为了表达某种气氛,仅仅演职员的精湛演技和导演的高超构图和拍摄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音乐来为大局服务,创造特定的气氛基调。如有时候在特定的场景人物有悲有喜,或轻松或紧张等。在这种要求下,音乐以听觉的角度介入电影形式,参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使画面内人物的某种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放大,进一步地渲染了环境气氛,从而达到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深化视觉效果的目的。如本片中,在描述宗教问题时,激烈的插曲Riots响起。在影片高潮贾马尔赢得“百万富翁”场景时,Millionaire恰当地出现。
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音乐赏析——无歌舞不电影(一)电影情节总体概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贾马尔参加选秀节目被指作假,被警察严刑拷打为开篇,揭开了贾马尔的一生故事。它给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充满贫穷、野蛮、暴力却还发展着的孟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开场,就充满了金钱、荣耀和欲望的诱惑,带有印度特色的动感曲调,一个来回切换的镜头,一只来回不停撒着钞票的手,所有元素定格在铺满钞票的浴缸中,在黑暗的笼罩下,白色的浴缸细腻而又洁白,如同一颗未被污染过的赤子之心,但被不停飘落的钞票埋葬时,便成了欲望和贪婪。故事情节和表现方式虽然野蛮,但是,同时也用一种特有的温暖力量鼓舞着所有影迷对算是完美结局的欢呼。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它或许给了大家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而本片中的这种力量来源于通过技术性的手段对丰富饱满、绚丽多姿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声音的运用, 所以本文也将从电影中声音的角度来分析影片。
(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音乐分析
1.电影中音乐使用的概况
影片大量地运用了印度的民族音乐,无时无刻不在展现着一种民族文化所有的特色,营造出了异域风情十足的氛围。其主要背景音乐有:
01.O…Saya(入围第81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提名。配合一开场贫民窟的孩子们拼命奔跑躲避追捕时的背景音乐,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02.Riots
03.Mausam & Escape
04.Paper Planes(电影插曲。入围第51届格莱美音乐奖年度制作提名,听这首歌的过程中你会立刻想到响亮的枪声,然后战争的场景浮现脑海,整首歌所营造的氛围是“痛并快乐着”。)
05.Paper Planes (DFA Remix)
06.Ringa Ringa
07.Liquid Dance
08.Latikas Theme (这段背景音乐出现在男主人公贾马尔·马利克在寻找女主人公拉媞卡的时候,低吟的曲调配合唯美的电影叙事手法,让人看了之后难以忘怀,感慨万千。使得这部电影感人而温暖,这首插曲听了让人全身放松。) 09.Aaj Ki Raat (Don)
10.Millionaire
11.Gangsta Blues
12.Dreams On Fire (电影插曲。获2009年金球奖最佳电影原声奖,这首低吟的女声曲子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歌曲名字还是演唱与电影的配合,都与电影情节相协调,有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13.Jai Ho
电影对音乐的运用,充满着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出一幅无歌舞不电影的印象。虽说音乐无国界,但是以印度贫民窟为背景的故事情节,加上导演的有意安排,一部影片终究会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印象中对影片音乐运用最深刻的有两次。一是在电影的开篇,一群贫民窟的孩子在躲避着警察的追逐,从而引出了事情发生的社会大背景。此时的`音乐略显得轻快而又活络,看似是对音乐的误用,其实也是一种乐趣,以轻松的音乐表达着这种常态和孩子们的乐趣。另外一处是贾马尔在寻找失散的爱人拉提卡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沉闷的音乐产生了压抑的情绪,一股神秘的力量似乎使我们感受到了贾马尔当时的心情。这部电影对音乐运用最大的特点是围绕清晰明确的主线,使每个细节都做到完美,节奏急缓得当,条理清晰。轻快的现代音乐和婉转的印度歌曲贯穿故事始终,对于印度民族歌曲的表达在电影中的运用恰到好处,精彩纷呈。游离在“喧宾夺主”和“相差毫厘”之间,如果多一点就会使人产生“宝莱坞”音乐殿堂的感觉而忽略银幕的故事情节,而如果少一点也会让电影失色。正因为这部影片在很多嘈杂场景里的镜头画面都需要有音乐的配合才能不会让人感到影片中焦躁不安的情绪,所以电影一直都很不“安静”,音乐贯穿影片始末,无论是人声或画外音,每个都是量身定做,符合每一个镜头的转换,分秒不差。
2.声音在转场中的运用
本片的导演丹尼·博伊尔其个人对影片作品的表现极具后现代视听风格,这些风格在影片的转场方式上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使得整个片中的转场设计独具匠心。
(1)以节奏感来转场
一记耳光叠加了鼓声,一股水声配合贾马尔的头被狠狠按进水里,等等。影片中有许多类似的情节通过对声音的艺术加工,创造出了主观夸张的表现,每一种节奏或声音配合影片的叙述经过在转场中的运用,都使情节在理解上合情合理,并且对观众视觉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2)声音在画面之前的前导转场
声音在画面之前的前导转场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简单介绍环节的同时,为影片某一场景特有的表现力或某种情绪做铺垫,二是起到溯源的作用,运用人的惯性思维,引起观众对于影片的兴趣。该影片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前导转场,如,叮叮铃声响起后,就已经给了观众一种学堂氛围的暗示,贾马尔和哥哥被拖进课堂。铃声的前导使画面镜头移动和拼接十分自热流畅。
(3)动态声音的转场
影片中多次用到了火车驶过这一动态的声音来转场。如在主持人问贾马尔宗教问题时,画面出现了行驶的火车,声音配合着火车开过的音效,然后画面闪回到了贫民窟。在影片中通过呼啸的火车声音营造了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做好铺垫。
3.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1)声画同步,体现完美细节
极具印度风格的男声独唱O…Saya出现在对贾马尔童年时期的描述。密集的鼓声有明快的节奏感,配合画面动感十足。同时,画面中出现的孩童、警察和居民等配合各种混乱声音,印度贫民窟的情景完全展现在眼前。
(2)强点音乐增强表现力
配乐往往以无声息的方式进入影片中,不易被人察觉但使电影情节更丰富,更具表现力。但如果影片中能恰当地运用到强点重音,也会起到很好的渲染效果。例如,本片中童年的贾马尔和哥哥及拉提卡逃离普奴斯时,配乐Mausam&Escape出现在舍利姆向看守泼硫酸,强烈的节奏感配合着激烈的画面,立刻把逃离的紧迫感带到观众的情绪中,使观众感同身受。
4.人物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对影片人物形象、性格和内心表现的诠释,它往往会贯穿于影片的始末。Latikas Theme是本片中最具代表的人物主题音乐,它是拉提卡的专属音乐,出现在与拉提卡形象塑造和内心情感表现有关的画面,对剧情的发展和拉提卡与贾马尔的情感线索起到重要的表现作用。Latikas Theme在影片中共出现五次。画面分别为第一次是拉提卡与贾马尔在车厢相遇避雨,第二次是拉提卡未能成功逃离,第三次是贾马尔看到歌剧想起来心中的拉提卡,第四次是贾马尔找到了拉提卡,两人深情拥抱,第五次是影片的结局,在相约的火车站,两人相拥在一起,完美的结局把观众的情绪推到高潮。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成功离不开影片对音乐的完美运用,极富印度民族特色的歌曲在影片中的运用,使画面的转场自然,情节表达流畅,线索自然串联,人物塑造形象生动。同时音乐的运用在对深化主题、营造氛围等方面也有巨大的作用。
;⑵ 分析影视作品中声音的使用极其作用
http://www.shengse.cn/blog/article.asp?id=101
1、声音的组合形式及其作用
在影视教学中,声音除了与画面教学内容紧密配合以外,运用声音本身的组合顾虑也可以显示声音在表现主题上的重要作用。
(1)声音的并列
这种声音组合即是几种声音同时出现,产生一种混合效果,用来表现某个场景。如表现大街繁华时的车声以及人声等等。但并列的声音应该有主次之分的,要根据画面适度调节,把最有表现力的作为主旋律。
(2)声音的并列
将含义不同的声音按照需要同时安排出现,是它们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反衬效应。
(3)声音的遮罩
在同一场面中,并列出现多种同类的声音,有一种声音突出于其他声音之上,引起人们对某种发生体的注意。
(4)接应式声音交替
即同一声音此起彼伏,前后相继,为同一动作或事物进行渲染。这种有规律节奏的接应式声音交替,经常用来渲染某一场景的气氛。
(5)转换式声音交替
即采用两声音在音调或节奏上的近似,从一种声音转化为两种声音。如果转化为节奏上近似的音乐,既能在观众的印象中保持音响效果所造成的环境真实性,又能发挥音乐的感染作用。充分表达一定的内在情绪。同时由于节奏上的近似,在转换过程中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这种转化效果有一种韵律感,容易记忆。
(6)声音与“静默”交替
“无声”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表现手法,在影视片中通常作为恐惧、不安、孤独、寂静以及人物内心空白等气氛和心情的烘托。
“无声”可以与有声在情绪上和节奏上形成明显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在暴风雨后的寂静无声,会使人感到时间的停顿,生命的静止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但这种无声的场景在影片中不能太多,否则会降低节奏,失去感染力,产生烦躁的主观情绪。
2、影视广告中的声音艺术处理
声音除了与画面的关系外,声音与声音之间的关系,也必然成为不可避免的经常存在的问题。因此,画面在解说、音响、音乐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取得完美的艺术效果。如果我们孤立地去处理解说、音乐效果,那就很容易香港偿失,使得影片杂乱无章。这样的话,即不能反映现实,反而不能造成真实的感受。
事实上,我们经常在观看某种东西时,都去侧耳倾听一个来自别处的声音。或者由于我们过于被某种所吸引,以至于不能听到冲向我们耳朵的其他声音。基于这些理由,在影片中,声音必须像画面一样,经过选择,多种声音必须作统一的考虑和安排。
在考虑如何使用各种声音在影片中得到统一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影片中尽管可以容纳多种声音,但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突出一种声音。因此统一各种声音,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尽可能地不在同一时间使用各种声音,设法使它们在影片中交错开来。
总而言之,在影片中各种声音,要有目标有变化有重点的来运用,应当避免声音运用的盲目、单调和重复。当我们运用一种声音时,必须首先肯定用这声音来表现什么,必须了解这种声音表现力的范围,必须考虑声音的背景,必须消除声音的苍白无力、堆砌和不自然的转换,让声音和画面密切结合,发挥声画结合的表现力。
⑶ 从专业角度分析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声音都包括哪些
电影中的声音包括什么
早期影视制作者对于声音抱有忠厚老实的态度,电影中充斥着大量的对话,以至于一部电影看到最后让耳朵疲惫不堪。后来人们发现另一种能够使电影叙事更加灵活的手段——不可见的声音。不可见的声音突破了物理空间的局限,让人们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也暗含了中国意境的做法,无声胜有声。电影中的声音按照生源特点可以分为:人声、自然音响和音乐;按照声音的录制方式分为同期声、对白配音、解说和画外音、音效、音乐。
对白
对白也就是画面中人物开口说话的语言,一般来说对话意味着信息,在一个相对静态的画面里,只要其中人物开口说话,观众的注意力就会立即被对话吸引,就不回去注意画面中其他元素。这个角度说,对话会妨碍其他视听元素的表现,对话过多和过于冗长,信息量小、冲突不够都会造成场面沉闷。
例如《御赐小仵作》中,在办案场景中经常会出现人物的内心独白,对案件的分析,这些独白体现出人物观察事物的能力。旁白是叙述人物跳出故事情景对故事的评价,以叙述情节和交代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旁白分为两种:角色旁白和非角色旁白。所谓角色旁白是故事中的人物对过往事件的回忆讲述,例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旁白是剧中的瑞德,通过他富有情感的讲话赋予整部影片浓厚的回忆色彩。非角色旁白是叙述人根本不在影片中只是向观众讲述一段自己知道的故事,情感上更加超脱。例如电视剧《人世间》里面的旁白,通过李道明深沉、磁性的嗓音给电视剧带来独有的年代感。解说词多用在纪录片和新闻中,目的在于解释画面中没有的信息,或者是为画面中的信息增色润彩。例如《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解说词以美食制作过程为主要功能,语言简洁却意蕴深长,具有古老的东方智慧。
⑷ 如何分析音乐作品
最近在入门电影相关,加上以前选修课选过电影配乐,就大概谈谈电影中的音乐吧。分析一部电影中的音乐作品,可以从其起到的作用谈起。
在电影中,很多时候音乐是没有歌词的,因此相当抽象、纯粹。要务实地谈音乐的「内容」,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像有歌词的时候,音乐本身传达的意义和情感比较明晰、具体。然而,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当音乐和影像有机结合时,意义更容易传达。有一点要注意,影视音乐作品并不仅限于一首完整的歌曲(由人声或乐器完整演奏),也指电影中应情节要求加入的配乐。一般的电影OST(Original Sound Track)中都可找到公开发行的配乐原声。
电影音乐的理论变化很大,因此并没什么固定的赏析方式。
有人坚持电影音乐应有属于自己的意义和尊严,甚至有人认为音乐应该主导影像。有一些导演提倡「纯粹说明式」的音乐,这种音乐和影像的地位在影视作品中是完全相等的。比如一些经典的悬疑片中,一个人遭遇了紧急情况,或是一宗谋杀案在悄然进行中——此时此刻,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步伐、呼吸、神态变化等),其实都有相对应的音乐强调其悬疑性。比较经典的有Bernard Herrmann在著名惊悚影片《触目惊心》(Psycho, 1959)中编制的「浴室杀人」场景配置音乐,极大地刺激了观众的听觉,也成就了Herrmann这位电影配乐界殿堂级巨人。他自己说,《触目惊心》三分之一的电影效果应归功于配乐。
当然,也有人坚持,电影要以影像为主,音乐不可喧宾夺主。不过,大师级别的导演往往对电影音乐要求极高,因此也不惜重金和优秀的作曲家联手。导演本身不一定要对音乐内行,他只需要认清电影某个部分需要的戏剧性就行了。至于如何将戏剧性融入音乐,就是作曲家的事了。导演和作曲家的合作关系不一而足,有的作曲家是看了粗剪(rough cut)之后立马开始写,有的则是看完细剪才动笔。大多数歌舞片的导演都是在开镜前就与作曲家合作完成了片中音乐的制作,开拍前事先在录音室录好了,再拿给演员对口型。
电影音乐的具体作用有很多:
1. 在电影字幕升起时的音乐宛如序曲,能代表电影整体的精神和气氛。
2. 某些音乐能暗示环境、阶级或是种族群体。
约翰·福特(John Ford)的西部片擅用简单的民歌,比如《红河谷》(Red River Valley)被用于《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 1940)中,或19世纪西部开拓时代的宗教赞歌如《Shall We Gather At the River》。这种带有浓厚乡愁意境的音乐通常以开拓者的乐器演奏(如哀伤的口琴或某种手风琴之类的)。意大利电影也擅于运用抒情或情绪丰富多彩的曲调来反映其歌剧传统,特别是Nino Rota创作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教父》(The Godfather, 1972)。
3. 某些音乐可以预示即将发生的事,让导演能事先给观众一个心理上的警示,经典作品不得不再提到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惊悚悬疑片,通常都配上带「焦虑性」的音乐,有时往往是虚晃一枪,有时却爆发为一个高潮。
最经典的莫过于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Jaws, 1975)中鲨鱼主题的配乐,堪称史上最佳,这块要详细讲讲。鲨鱼出现的主题其实结构比较简单,也就是一两个音一再反复,但是加上渐进层递和由简入繁的编曲手法,成功诠释出大白鲨的冷血窥伺、神出鬼没,和导演在摄影手法上以大白鲨为主观的运镜手法相结合,搭配出强烈的艺术风格和电影效果。
顺便说一句,记得当时上课时老师还给我们听了一下两段不同的配乐,即「虚晃一枪」和「大白鲨出没」,虽都制造出紧张效果,但其中节奏上的微妙差别,揭示着迥然不同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然而观众的情绪已被撩拨起来,完全被影片的节奏所控。
不同乐器的使用在《大白鲨》一片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Chrissie's Death》是影片一开场时,一名少女遭到鲨鱼攻击时的配乐:一开场时竖琴轻撩漫拨,白鲨的主题穿梭其间,隐约透露着一股神秘与杀意,紧跟着弦乐狂卷出突如其来的攻击,虽然攻势暂歇,然而惊魂未定,即刻一波又起,急鼓如雨中,少女遭到大白鲨无情的吞噬,最后一切归于平静,幽静的海面上曙色初现,彷佛什幺也不曾发生过。然而一股未知与不安,却在海潮深处回荡不已。竖琴是威廉斯在《大白鲨》中运用得很有感觉的乐器,流转滑动的拨弦音色,很能诠释出海洋的无垠多变,以及浪潮起伏间潜藏的狩猎与窥伺。《The Underwater Siege》中竖琴的运用更是令人惊艳,这一段音乐描写白鲨攻击捕鲨笼中的海洋学者,气氛来势汹汹,威廉斯舍弃以常见的管弦模式,来表现这一段猛烈且惊心动魄的袭击,反而使用竖琴这种音质向来让人觉得柔美的弦乐器,以汹涌如潮,一波接着一波的急弦,翻腾出绵密激烈的攻击,佐以紧凑的打击和回荡的铜管音效,将深海中的人鲨缠斗描绘的千钧一发,令人屏息。
4. 很多情况下需要影片中角色约束或隐藏情感,音乐也常能暗示人物的内心状况。这一点就不赘述了,是很常见的展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艺术手法。
5. 音乐可控制情绪的转换,也能使主导的情绪中产生或造成相反的效果。
在约翰·休斯顿(John Huston)的《铁血雄狮》(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1951)中,主角在非理性的突发状态下,从垂死同伴手中夺取旗子,投入激烈的战斗中。为强调这个年轻人的爱国之心,配乐利用了美国军歌的激昂。南北战争时,南方军的掌旗兵受伤了,因痛苦而跌跌撞撞,旗子也破破烂烂,此刻,音乐转成痛苦的挽歌,并逐渐转为Dixie(美国南北战争时,南方流行的军歌)的怪异扭曲版。主角原本激昂的斗志掩盖了受伤的痛苦,但因为音乐的转换,观众和主角一样,突然陷入了可怕的颓丧中。
相反地,像在影片《邦妮与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 1967)中的一段抢劫戏却使用了乡村式的五弦琴音乐,场面十分轻松有趣。很多影片中也常看到戏剧性不强的片段(如男女在街上漫步),却配以天马行空的狂想曲风,音乐浓烈、节奏轻快,与剧情产生巨大的反差。
6. 最后,也是最常见的一个作用,代表角色的个性,或者影片的主旋律。一首歌火了,带动整部电影也火了,甚至于很多年以后,当人们谈起这部影片时,经久不衰的是旋律,更是伴随着旋律的那段记忆。好的主题歌往往胜过其片子本身,也往往是片子的浓缩。常见的还有「老歌新唱」,如Celine Dion和Clive Griffin为《西雅图不眠夜》(Sleepless in Seattle, 1993)翻唱的上世纪40年代的老歌《When I Fall in Love》,更添韵味。
电影中的音乐作品用得是否恰到好处,是否别出心裁,只要以上的几点起了作用(倒不一定是反映出导演的匠心独运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从视觉和听觉上给观众以共鸣与刺激,就可以说该音乐作品从某种意义上「传达了意义」。
⑸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音乐分析 !
《肖申克的救赎》,音乐中带来的希望和信仰
曾几何时,美剧《越狱》在中国红极一时,当时在网上也听说过《肖申克的救赎》是电影版的《越狱》,或许当时是《越狱》太火,又或者因为我当时还没看过该片,但现在想想,觉得只怕说《越狱》是电视剧版的《肖申克的救赎》更合适。
在1994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虽然《肖申克的救赎》最终败给了《阿甘正传》,但《肖申克的救赎》却已在很多人心中成为了经典,影片的故事结构已不必再多说,演员精湛的表演也已经被许多人所称赞,影片主题更是被无数影评人和观众讲的烂熟,但是这里,必须要提到的是影片的音乐。
虽然我喜欢音乐,但是我对音乐并不精通,我听不出一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所弹奏,更不用说一首歌曲跨了几个音阶什么的,但是音乐一旦放到了电影中,它就已经成为电影的一部分,很多时候电影音乐的好坏会影响到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因为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陪衬,很多时候演员演出来的故事未必好,甚至镜头的表述的剧情未必精彩,而用音乐来说出下面的故事却往往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我们可以把之称之为“音乐叙事”。
在电影中用音乐叙事已经是再常见不过的了,一些学者也已经看出了音乐和电影中的必然联系,如今,随着电影业的发展,影视原声也越来越让影迷们喜爱,我们发现,一部好的影片中,必然会有好的音乐。
所以,从第三届奥斯卡开始,设置了最佳音响效果的奖项,而到了第七届奥斯卡开始,最佳音乐的奖项也被独立了出来,由此可见,音乐已经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面说了那么多,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虽然在第六十七届奥斯卡上没有获得任何荣誉,但想想,《阿甘正传》、《埃德伍德》、《狮子王》、《通俗小说》那么多优秀作品与之争锋,但最终依然能成为经典,除了影片主题、演员的表演,还要归功于音乐的功劳,影片中声乐与镜头的完美结合,早就了影片不朽的传奇。
影片从最一开始,就利用音乐和蒙太奇的效果来营造紧张的气氛,那首看似轻松欢快的音乐,却反衬出人物紧张的心理状态,随后而起的音乐则进一步起到了渲染氛围的作用。当然,这是音乐叙事中极为常见的用法,而当Andy入狱时那首听似悲壮的音乐,配合着监狱的镜头,显得那么沉重。在影片后面我们可以发现,监狱中的许多人已经被体制化,除了监狱他们不知道能做些什么,他们已经不再适应外面的生活,在监狱中,他们是快乐的,那是他们的家园,导演正是用这样的音乐来为之叹息,为之哀叹。
当然,这也算不上影片最为精彩的地方,尽管到Brooks出狱后的那段音乐煽情了一把,让人为老Brooks的遭遇感到惋惜和叹息,但是依然比不上影片第六十七分左右开始的Andy在狱警办公室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那段出彩,监狱,一个禁闭的空间,哪怕是当你在中学上课时校广播站播放这样一首欢快而激情的歌剧音乐时是怎样的心情?更何况是在监狱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有人说“这个片段看似平静如水,但实则激情四射,杀伤力极强,最能使你两眼发热”,我绝对同意这样一个说法,看看Andy在播放这出歌剧时囚徒的反应和表情你就该知道,这样一首曲子对于生活在监狱中被许些体制化了的囚徒是怎样一种激励,而对于被基本体制化了的犯人来说又是怎样一种打击。这首《费加罗的婚礼》在这里不仅仅是一出歌剧,更是一种希望,当监狱长不断敲门让他关掉留声机的时候,Andy反而将声音开大,直到狱警破门而入,强行关闭了留声机。纵观整部影片,我们发现这就是Andy的性格,外面给的是压力,压力越大,Andy的希望就越大,而狱警强行关闭留声机,则是从侧面反映出狱警和监狱的作用就是断绝你的希望,如果说老Brooks是囚犯体制化的代表,那监狱就是一座把人体制化的牢笼,我们可以把之夸大到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而其统治者就是要把他们统治下人民的希望给摧毁和断绝,这样人民才能当一个顺民,他们的统治才更加长久。正如RED所说:“希望?我告诉你朋友,希望是很危险的东西,希望会让人疯狂,它在这没用。”
其实我很想说一句,导演很坏。什么意思?在影片第一百零九分钟左右,监狱长吹着口哨离开办公室,留下Andy一个人,接着Andy回到牢房,熄灯,在黑暗中摸出绳索以及RED凝重的表情,影片在这里使用了一段听似悲壮的音乐,加上背景环境音的雷电声,给人营造了一段Andy即将离去的感觉,这里说的离去并不是影片的结果,因为通过RED的旁白给人以Andy受不了压力而自杀的误解。前面我说过,Andy的性格是压力越大,希望越高,有希望的人,怎么会自杀呢?答案很快就被揭晓了,就在次日造成狱警照例查询人数的时候,发现Andy失踪了,既然影片的类型决定了Andy不可能羽化登仙,只能说明他是越狱了。是的,导演正是使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坏,用了一段听似悲壮的音乐把影片过渡到了高潮的阶段,也通过这样一段音乐来表现了Andy逃走的决心。所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多么悲壮的诗句,却体现出了壮士们的决心,Andy也一样,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悲壮的气氛中下定了决心。所以在后来Andy成功逃离出肖申克监狱的时候,那段激情令所有人感动,更让人意识到了希望的重要性,也成就了Andy这一生的传奇。
是的,有人说《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生活,虽然在奥斯卡角逐时输给了讲述梦的《阿甘正传》,“生活比梦简单,但是生活远比梦残酷”。《肖申克的救赎》是一个传奇,更是一部经典,不仅仅是因为“生活远比梦残酷”的主题,不仅仅是编剧巧妙的设计了故事,我想,音乐的运用也该是传奇和经典的一个重要因素。
⑹ 求《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音乐赏析 求下面几点内容啊。
这是一个孤独的杀手里昂在拯救一个问题少女后发生的一系列情感变化的故事。片中以温情与凄美的节奏为主,偶尔兼具小小的轻松愉悦,让我们在一片伤感下也会感到些许生活的小幸福。
综观整个电影,背景音乐几乎没有停过,占大部分的是对气氛进行渲染的效果音效,这种音效是画外的非叙事性音效,但它与画面结合得非常紧凑,几乎成了叙事内音效的一部分。从这里的音效可以不断的了解故事所阐释的情怀以及故事所发展的方向。比如片头,微妙的恐怖感的音效,作为故事发生的悬念展开,一阵枪响狂扫过后,继续这个音效,时缓时快的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直至杀手出场。还有,伴随变态警察男人的出场时是带着神秘的诡秘音效,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而真正起到传统意义上“背景音乐”作用的,是绵延的小提琴声,它在必要时刻的出现
让整个声音环节达到一次次的高潮,成为影片里重要的提示点。当玛蒂达在父母被杀时回家前,这样的音乐就开始,还有后来里昂决定自己一个人去帮马蒂娜杀人的时候,带着忧伤与紧张的感觉,以及最后里昂被杀前等等,这样的音乐以段落的形式贯穿全片。
影片有2个主题音乐,第一主题音乐是《shape of my heart》,片中前部分就是借此展开
女主角马蒂娜和男主角里昂的人物的,有里昂千篇一律的杀手生活伴随主题曲,简单又详细的展现了他的职业特征和生活习惯。还有变态警察杀了第一个人,主题音乐也一并渐强的响起,杀了马蒂娜妈妈时达到最高点,直至变态拉开窗帘准备杀她爸爸时才减缓下来,他看了手中的表,在一个手势中巧妙地彻底结束这段音乐;而第二主题曲便是贯穿全片的相同音符的段落式的音乐,比如马蒂娜与里昂玩的生死游戏,在一声枪响后结束,女孩用生命获得两人的游戏胜利。很多时候,这样的主题音乐在片中不断地展现,一步步继续着故事的发生,一步步深入角色内心。我们在这里所听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音乐而已,带着一分情感的故事是很真实的动人。
在影片中有着各种音乐音效的表示,例如有声音源,马蒂娜家的姐姐跳健美操时候的电视里的音乐,与里昂在家的安静的环境音成对比介绍两者潜存的关系。这时电话响起,主题音乐响起。配上里昂此时在家生活的画面,使二者联系一起。更多音乐巧妙与细节的运用之处,全面的展现人物特征。比如里昂去看电影,《singing in the rain》的有声音源在这里浪漫的展现杀手可爱。还有间断式的不同音乐,在片中也突出的展现人物性格,里昂问小女孩姓名时,小女孩说里昂是杀手很酷时,里昂不同意小女孩让他教她杀人的请求时,真人实验后,小女孩要焚烧白粉,简单的音乐响起,里昂为之震撼。这些都很轻松愉悦的简短的配乐,让观众在沉闷是一种小小的放松,更是影片音乐细节致胜之处。主题曲的适当运用也是全片的经典,在结尾处的不断重复,当里昂开始最后逃离的时候,清晰的间断的音乐响起。音乐减慢,光明出现第二次,在这里还进行了消声处理。那钢琴声如同一股股清泉滴滴答答地落在人的心坎上,而莱昂倒下时落在地上,声音虽然被隐去了,取而代之的是那清脆的钢琴声所爆发出的情感力量。钢琴在片中也以不同的方式阐释着人物内心的想法。里昂看到小女孩留下自己去找仇人的字条,简单的几个钢琴键盘,敲出了此时里昂的微妙情感和事情发展的势态。当里昂杀了警署的2个坏蛋警察后,与马蒂娜相拥瞬间,柔美的钢琴曲奏响,两双鞋的对比,展现两个人现在的感情状况,加上音乐的效果,让这种说不清的感情一目了然。
虽然是悲剧,在黑色笼罩下是我们看到的最柔美的光明,导演也在这样的黑暗中追求着自己的美丽,对生命的热爱,对情感的追逐,对世界的呐喊……音乐,只是柔美的篇章,是黑暗触不到的光明,而我们追随音乐的种子,那是一份执着的信念,好像里昂最好的朋友,那株绿色的植物,其实,偶尔,我们也被阳光滋润——在冲破黑暗之后
⑺ 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分类及作用
一、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分类
1、人声
人声的音色、音高、节奏、力度。都有助于塑造人物性格的声音形象,然后才和视觉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同一作品里,不同音色、音高、节奏和力度的人物声音形象所形成的总合效果,就仿佛是合唱一样。
2、音乐
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其艺术形式已趋完善, 主要是由一些音乐人凭借一些乐器创作而成。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
在无声电影时代,针对电影画面的内容与情节的需要,音乐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无声的局面:当跨入有声电影时代后,影视音乐的创作更得以喷涌发展。
3、音响
音响是影视节目中除了人声和音乐以外的所有声音的统称。对于影视作品而言,音响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声音元素。音响与人生、音乐在影视作品中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结合以及表真、表意、表情。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音响都起到补充、烘托、流畅影片的作用。
二、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1、还原逼真的作用
正是由于有了音响的加入。影视作品才更加接近完美。自从影视界有足够的技术将音响加入到作品当中去。影视就变得愈加亲切甚至更加真实。
2、深化人物形象的作用
音响在影视作品中具有积极的造型能力, 是塑造人物, 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影视作品中, 音响经常被用来强化或烘托人物的心理, 如用时钟放大的声音效果来表现人物的焦灼心理。用火车轮的轰鸣声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激烈冲突等等。
3、表情达意的作用
音响不仅是对生活声音的还原。而且是对创作者思想情感的传达:在影视作品中,音响的运用往往可以产生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7)电影中音效音乐分析扩展阅读
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组合:
1、声音的并列
这种声音组合即是几种声音同时出现,产生一种混合效果,用来表现某个场景。如表现大街繁华时的车声以及人声等等。但并列的声音应该有主次之分的,要根据画面适度调节,把最有表现力的作为主旋律。
2、声音的并列
将含义不同的声音按照需要同时安排出现,是它们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反衬效应。
3、声音的遮罩
在同一场面中,并列出现多种同类的声音,有一种声音突出于其他声音之上,引起人们对某种发生体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