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由真实事件改编的震慑心灵的电影——《柏林的女人》
一看到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我就很感兴趣,《柏林的女人》就是一部。影片由德国导演马克斯·法贝尔布克,根据德国女记者玛塔·希勒丝在1945年柏林沦陷期间撰写的同名日记改编。
电影讲述的是1945年德国沦陷之后,苏联红军反攻到德国,肆意奸淫柏林女人的故事。作者作为受害人,记录了自己从最初的恐惧强奸,到主动寻找保护对象,直至和苏军少校产生爱情,在生命卑微到炮火硝烟之下,仍在找寻一切活下去的生机的心路历程。
这一段真实的历史,在德国与苏联之间讳莫如深,一方为奇耻大辱,一方为野蛮罪行,是一场毫无尊严和人性的对峙。这部电影,打破了观众对二战题材中的德国形象:惨无人道迫害,随心所欲杀戮!撕碎了日耳曼民族的高傲,呈现了德国女人在战争中的苦难。影片不是靠惨烈的战争场面刺激感官,情节平铺直叙,情感极具克制,没有控诉的味道,那简洁的对话和独白,非常抓观众的心,呈现理性的反思况味。
1.观剧情
既然是一部2008年的电影,也无所谓“剧透”,让我们沿着剧情走一走。
在丁香花和废墟的混杂味道中,镜头出现了德国首都柏林的一条街道,彼时为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后期,德国气数已尽,苏联加紧了对柏林的包围圈,柏林到处是苏联军队。
从苏联一路鲜血淋漓杀到德国的苏联红军,心里装满的是家园被毁、亲人被杀的仇恨,如今以胜利者和复仇者的身份,在柏林街头狂欢、叫喊,用抢夺和强暴宣泄心中太久的恐惧和愤怒。他们的复仇火焰,肆无忌惮地喷射在德国这个法西斯老巢。于是,杀人、放火、奸淫成了入侵者的三大招。
苏联红军称所有德国女人为“希特勒夫人”,是他们的战利品。他们日夜蹂躏,不分年龄,把对法西斯的恨,以奸污“希特勒女人”的方式宣泄着——柏林的女人们成了赎罪祭!
主人公Anonyma是一位美女记者,曾经游历过十二个国家,是一位会多国语言的知识分子。这样一位精英女性,她的遭遇,也和柏林城的其他女人一样。
她曾经尝试寻求保护,她向苏联指挥官请求帮助她们,结果,那位少校冷漠地说:
我们的士兵都很干净、健康……
只是几分钟而已,不用害怕。
女记者Anonyma绝望了,她无助地转身离开之后,就遭遇强奸。
人生处处有选择,面对沦陷后的苏联士兵凌辱,是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尊严高贵,还是不顾一切“活下去”的生命敬畏?这是柏林女人们的处境选择。于是,每天都有人自杀,有人被虐待,有人精神崩溃,有人因不顺从被枪杀……柏林成了柏林女人的人间地狱。
Anonyma选择“活下去”,并且把这一切在日记中记录下来。极像《芙蓉镇》里秦书田对胡玉音说的:“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这些苏联红军,有粗鲁的农夫,有紧张战兢的毛头小伙子,有上了年级的老人。Anonyma们不仅遭遇毫无防备的奸淫,还有的打她,有的甚至骑在她身上一边糟蹋她,一边往她脸上吐唾沫……曾经高贵的日耳曼民族的尊严,被蹂躏得粉碎。
Anonyma眼含屈辱,咬碎牙齿,抱定要活下去的决心!并且鼓励自己:“所有外在的伤害都不能真正伤害到自己。”于是,为了活下去,为了减少伤害,Anonyma停止了抗争。既然逃不开被奸淫,就不如主动找一个固定的靠山。她开始物色高级军官,寻求庇护。
终于,她成功“勾搭”上了少校安德烈。Anonyma会俄语,又漂亮,她很快获得少校的青睐。她为他提供“服务”,他保障她不再被人侵犯,并提供稀缺物资。于是,Anonyma成功结束了被不知什么人多少人轮奸的至暗遭遇。二人在相处中,少校对她极少要求,并爱上了她。
战争终于结束了,苏军少校因为她而被处分、调走。她远赴西伯利亚参战的丈夫也回来了。然而,曾经深爱的丈夫因看了她的日记而无法面对这一切,嫌她肮脏、无耻,最后弃她而去。
2.看男女
“从前,战争和死亡都是男人的事儿,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片中女记者这样说。
战争是男人的事,却是剥夺女人的活动。战前,她们献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战后,她们承担男人们在战争中的心灵创伤。如果战败,她们有可能沦为战利品。所以,于男人而言,战争有前线;于女人而言,战争也是她们的前线,因为她们不断地被剥夺。
关于战争,中国有正义之师和不义之师的说法。例如齐鲁长勺之战,齐人入侵,发起不义之战。鲁国自卫,自然是正义之师。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之师遭倾覆,这样的结果是大快人心的。德国战败,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众望所归的。然而,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据战争档案估计,在1945-1948的三年间,共有13万名柏林妇女被苏军强奸,其中1万人自杀,全德国被苏军强奸的妇女估计多达200万人......
我们不免要发问:为什么全城的女人都要像无助的羔羊一样呢?当对方不把你当成一个有尊严的人来对待时,你为什么不能采取有震慑力的方式反抗呢?
同样的问题适用于《南京大屠杀》和《芙蓉镇》。同样,影片给予了回答:活下去!
当战争让强奸成为奖励时,活下去比尊严更重要。
男人的前线是枪林弹雨的死里求生,女人的前线是邪恶欲望的向死而生。战争把人类活动简化到弱肉强食,也把人性的黑暗放大到禽兽不如。
为了活下去的柏林女人们,越来越平静看待被奸污这件事,强奸变成了顺奸,顺奸变成了交易。寡妇那所战争中幸存的房子,成了一所妓院,苏联军人进进出出,性交易成了客厅桃心木桌上谈的话题。社交,又开始了。她们大方地说:“不给东西,就不做爱。”这和电影开头时,德国人在国会大厦举行的party,形成对比和讽刺!
当无所可依时,女人变得更加坚韧顽强。
曾经的柏林女人们,和诸多民众一样,对领袖的绝对迷信中狂热地认为:德国必胜!但局势进展让Anonyma明白“我们的国家走到尽头”,国无可依,丈夫遥不可期,女人要坚韧求生。
那么男人呢?
不管是疯狂的苏联士兵,还是女主人公的丈夫,以及伊尔泽自杀的丈夫,都反映了男性的毁灭力。相比于女人,他们更难放下仇恨和自尊,找到宽恕与和解的力量。常以暴对暴,破碎,断裂,难以愈合,重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其实更脆弱。柏林的女人们在噩梦之后,要面对的是一个残破的世界。也许因为女人孕育生命,就更加珍惜生命,所以她们比男人们更愿意为之努力。她们知道旧时代已过去了,新的时代无法抗拒地到来。和平,宽恕,交流,修复,重建才是未来。
从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男人的毁灭力和女人的坚韧力。
女人常被比喻为大地。大地是母性的,宽厚慈悲的,即使经历了萧索的寒冬,依然能孕育新的生命。即使地上污水横流,依然能过喷涌出活泉。影片的开头旁白提到“丁香花和废墟”即是隐喻。结尾,主人公很忙,忙着打扫公寓地板,还在拼命找一些花朵,就是暗示着这么一股坚韧的力量和生机。
3.尾声绕梁
“受难与赎罪”这样的主题,来自圣经。耶稣赤身裸体被钉在十字架上,受尽羞辱,承受门徒的背叛,承受一切罪责,成了全人类的祭物。当女主人公默默承受一切时,冷静克制、尽最大力量帮助身边人和保全自己,她被自己营救的同胞反锁弃于铁门之外,被归来的丈夫嫌弃于旧楼之中,仿佛被钉在耻辱的十字架之上,在替整个民族赎罪。
影片的完整片名叫: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 (无名——柏林的一位女人)。“Anonyma”意为“无名”。名字代表着个体,在巨大的“倒塌”之下,个体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名字的意义就失去了。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成了“无名”。诚如电影中一个德国男人说:“我们不再是人,成了'人口'。”在苏联红军眼里,一个个柏林女人都是“希特勒夫人”,不需要知道她们的名字。我想,电影以此命名,除了羞耻和保护,还是别有深意,读来令人有一种深浓的悲怆之感。
电影尚有一点希望和亮色。除了影片开头提到的与废墟共同存在的“丁香花”和片尾女主人公拼命要找的花而外,男女主人公之间竟然产生出了爱情,也是人性之中“善”的存活。苏军少校一样被战争罩上了残忍的外壳,他无视柏林女人的求助,默许部下的奸淫行为。但他的内心深知他们在柏林所做的,和法西斯没有区别。他有极好的修养和克制,会弹钢琴,懂得尊重女主人公。当看到女主人公像对待其他苏军一样脱衣服时,他转身走了——他不想像其他苏联军人那样待她。他的妻子被德国人吊死,他仍然可以超越当时普遍的仇恨而爱上这个德国女人,并为她尽可能多的给予保护,甚至受到处罚。他对她“极少的要求,反而让我更加爱他”。所以,他们俩的关系,极像废墟上飘荡的丁香花的香味——不可思议又美妙珍贵。
胜败双方没有赢家,电影中的苏联红军并没有复仇后的痛快,他们痛恨法西斯的暴行,在他们疯狂报复的时候,他们的行径与法西斯无异。那么这场打着正义旗号的战争有何意义?从来,以暴制暴都没有带来过幸福感。所以,耶稣说:“ 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
这是一部令人痛苦的电影。
这是一部呈现真相的电影。
这是一部促人反思的电影。
本文转自 | 公众号“鹿慕溪畔”
文 /如斯
② <香水> 这部电影反映了什么看到最后没看太明白
因为这是一部演义人性,社会,理性与感性非常透彻的的作品。且片中所内含的东西激发人深思,每一个看过《香水》的人对这部电影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理解层次。电影通篇弥漫着神秘且诱人的气息,时而让人心颤时而让人为它热血沸腾。电影夸张离奇的情节都要归功于《香水》小说的作者非同寻常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本部电影导演:汤姆.泰克维尔 Tom Tykwer 精湛的拍摄技艺分不开的。电影中配乐更是妙不可言,世界顶级交响乐团之一(柏林爱乐乐团)为此配乐,完美的衬托出电影诡异奇幻的色彩。电影的主演更是明星聚集,老牌奥斯卡影帝:达斯丁.霍夫曼—Dustin Hoffman,著名电影演员、导演:艾伦.里克曼—Alan Rickman,联合出演为本片增色。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艺术影片。
能够看懂这部电影,就说明对人生有了很深的感悟,他是一部揭露人性本质东西的电影,我常常说不要在脸颊上流淌着格雷诺耶的眼泪,在整部电影始末,主人公仅掉过一次眼泪,只一次。而这次落泪之后,他似乎明白了什么,所以追逆着自己第一次来到人世间时的记忆将自己的生命终结了。如果朋友你读懂了他的眼泪,这部电影也就明白了大半,并且对人性对现在的社会也会有一层很深的感悟了。
其实这部电影根据1985年畅销小说《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得来,是由德国作家聚斯金德所著。是一部揭露人性,布满了人生哲理的作品。让人品味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小说《香水》没有浩瀚 的篇幅,他的结构严谨,共四章五十一节,段落分明,叙述清楚,小说用了巴尔扎克式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笔调,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把主人公格雷诺耶请出来,他于1738年7月一个炎热的一天出生在臭气熏天的宰鱼摊旁,他一出生就被母亲丢弃在臭鱼摊旁烂鱼肚肠垃圾堆里,他的哭声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也把弃婴的母亲推上了断头台,开始了他的人生之旅。婴幼儿时代举目无亲,八岁就被加拉尔夫人卖给制革匠家像牛马一样干活;第一次杀害少女并摄取其香味,为香水制造商巴尔迪尼重振香水业;徒步南方,在荒山过了七年的穴居生活;在生产香水的名城格拉斯当伙计,期间杀害了25名美丽的少女,取得她们的香味制作香水,1766年被判死刑却因香水的神奇功效使他死里逃生,次年(又是这年最热的一天)返回巴黎被人分尸吃掉。在作家笔下,格雷诺耶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多次奇迹般地活下来“他有抵抗力的细菌那样顽强,像扁虱那样容易满足,它安静地停在树上,靠着它在几年前所获得的一小滴血维持生活。”他天生地先天不足,相貌丑陋、凶恶,有强烈的复仇意识;他身上没气味,却天生具有灵敏的鼻子,能够识别世上的一切气味。他杀害少女制造他想要的迷人的香水,供自己使用。仅仅一滴香水就使刑场上包括行刑者在内的所有人神魂颠倒,把他当作救世主,也因为一滴神奇的香水,使他被众人千刀万剐分尸而死,这个仇视人类,梦想在气味王国里成为主宰的格雷诺耶最终从地面上消失,不剩一根头发。小说的最后作家描写道:“这帮野蛮人吃完人肉后又聚集在营火周围,没有哪个说一句话。这个或另一个在打嗝,吐出一小块骨头,轻轻地咂舌头,用脚轻轻地把蓝外衣剩下来的破布踢到火里,他们大家都有点窘,不敢相互对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已经参与了一次凶杀或者一种别的卑鄙的犯罪行为。但是把一个人吃掉?他们想,他们绝不会做出如此残酷的事。他们感到惊奇,他们竟会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奇怪自己 非常难堪,却没有发觉有过一点坏心眼。正相反!尽管他们的胃里不好受,他们还是觉得心里是完全轻松的。在他们阴沉的灵魂里,突然变得那么轻松乐观。在他们的脸上,表现出一种童话般的、柔和的幸福光辉。他们或许是因此而羞于抬起目光和相互对视吧。
当他们后来敢于这么做,起先是偷偷地、后来则完全公开地相互对视时,他们不禁破涕为笑。他们感到特别自豪。他们第一次出于爱而做了一点事情。”
③ 德国有哪些好看的剧情片值得推荐
德国好看的剧情片也是带有德国特色,我们国家的剧情片比较少,我们来一起看几部。
1、《海蒂和爷爷》
《非常嫌疑犯》是由克里斯托夫·迈考利担任编剧,布莱恩·辛格执导,凯文·史派西、加布里埃尔·伯恩和史蒂芬·鲍德温等主演的一部美国新黑色电影。
影片主要围绕外号为“Verbal”的骗子罗杰·金特接受警方讯问展开,金特向审讯他的美国海关探员大卫·库科讲述了一个情节错综复杂的故事,解释了停靠在加州圣佩德罗湾洛杉矶港上的一艘货轮为何会发生爆炸事故。
④ 《海蒂和爷爷》一部动人心弦的电影 改编自小说《海蒂》
最近一部很暖心的电影《海蒂和爷爷》在影院上映了,这是一部很暖心感人的电影,而且是根据小说改编的,那么海蒂和爷爷根据什么小说改编的?海蒂和爷爷是什么时候拍的?
海蒂和爷爷根据什么小说改编的?海蒂和爷爷是什么时候拍的?
《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儿童文学家约翰娜·斯比丽的长篇小说《海蒂》,讲述女孩海蒂的成长故事。《海蒂》最早出版于1881年,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被欧美各国数次搬上银幕。
失去父母的海蒂被姨妈送去和爷爷生活。爷爷是个倔强而古怪的老头,住在阿尔卑斯的高山上。在这里天真可爱的海蒂用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容抚平了爷爷失去儿子后的悲伤,海蒂也和牧羊少年皮特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在牧场放羊、嬉戏,享受着美好童年。
后来海蒂被姨妈带到法兰克福,成为双腿瘫痪的富家小姐克拉拉的玩伴,陪伴克拉拉玩耍、学习。不到一年海蒂因思念爷爷生病了,被送回了爷爷家。之后,克拉拉想念海蒂,来到高山牧场和海蒂一起生活。在海蒂的陪伴和照顾下,克拉拉重新站了起来。
故事情节简单至极,却温暖人心,美好如梦境,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则是“治愈”!
这份治愈来自阿尔卑斯高山上的旖旎风光、海蒂那阳光般天真可爱的笑容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美仑美奂的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恩亩凯段赐
影片当中海蒂爷爷生活的地方位于瑞士东南部的一个小镇,那里就是活生生、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风景美感到令人窒息。
夏季的牧草铺满山间,野花盛开,山里的湖泊如同一颗明珠纯净清澈。绿草、蓝天、白云,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让人感觉整个世界、所有生灵都是透明的,干净的,无瑕的。
海蒂和皮特赤着脚在山野间奔跑。夏日风中海蒂银铃般的笑声传遍山谷。到了冬天,积雪将大地覆盖,艳阳下,世界晶莹剔透。这高山、湖泊、夏日、冬雪,阳光、云朵,宛如天堂,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人与自然浑然天成,和谐而美好。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人类对大自然无度的索取,这样的美景已经越来越少了。工业化对地球的侵袭,游客无限度的涌入与破坏……各种原因已经让地球满目疮痍。
作家李娟因为写了一系列新疆人文风情的书籍而被大家所熟知,她用毫无雕琢的文字描绘了新疆的美。我在新疆生活过几年,也曾经在明媚的夏日进入绿草如茵的牧场,那种清新脱俗的美是完全不输这部影片中的风光的。
不过多年来,新疆很多草场因为各种原因已经严重退化。过渡放牧、乱采滥挖草药、矿物开采、鼠虫害以及旅游业等原因都对草场的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
我记得曾经有网友说很想去李娟笔下的那些牧场看看。李娟在微博上表示,她并不支持这种行为,她建议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新疆的美丽。
的确如此,草地需要恢复,大自然需要休养生息,才能够给予人类更好的庇护。所以对于大自然,我们真的要尽已所能去保护。所幸,即使没有机会亲身体验,也有机会通过电影电影领略到世界各地自然风光的美!
影片当中,比阿尔卑斯高山风光更美的,是海蒂纯真的笑容。海蒂的明媚与阳光感染着所有人。
起初,爷爷并不欢迎这个小姑娘。但很快海蒂的活泼开朗、爱说爱笑融化了爷爷的心。爷爷也为自己拥有了一个天使而感到幸福。
海蒂是一个善良的孩子。皮特偷吃海蒂的火腿和奶酪,海蒂并不在意。看到皮特教训打架的山羊,海蒂阻止了皮特,还主动把每天的火腿和奶酪都分一半给皮特,让皮特保证以后不再追打山羊。当她知道皮特的奶奶双目失明时,她对爷爷说,“我们是很幸运的人,是吧?”皮特的奶奶没有牙齿,啃不动硬的面包,海蒂在克拉拉家时每天偷偷藏松软的小面迅誉包,想带给皮特的奶奶。真的是让观众心疼又心暖!
海蒂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姑娘。在克拉拉家,虽然锦衣玉食,却看不到爷爷,看不到高山,也不能和皮特去山上放羊。她不喜欢被关在屋子里,她怀念山野间自由自在地奔跑、无拘无束地大笑的日子,海蒂感到十分苦闷。
小姑娘还特别的聪明、上进。在克拉拉的奶奶的启发下,海蒂孙敬开始努力学习,学会了识字、读书、写信。回到乡村后,当别的孩子想成为牧羊人、铁匠的时候,海蒂却说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她想要写故事。因为在奶奶的指引下海蒂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她的世界越来越大。
实际上影片当中,除了美丽的风景与海蒂的笑容之外,最治愈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因此这部影片自始自终都流淌着可以暖化人心的温情。
影片当中没有真正的坏人或反派,海蒂的姨妈只是有些自私,而克拉拉家的女管家不过是比较傲慢,而皮特呢,只是一个因嫉妒而稍显狡黠的孩子而已。
每个人都被海蒂的善良纯真所感动,每个人都在小心呵护着她成长。尤其是两位智慧的老人,海蒂的爷爷和克拉拉的奶奶。
爷爷告诉海蒂,不要相信别人说什么,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爷爷让海蒂知道眼前的世界很美好。
克拉拉的奶奶则引导海蒂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当别的孩子希望成为牧羊人、农民、铁匠的时候,海蒂却想要写故事。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他们从未走出过山谷,未曾看到山谷之外的广阔世界,因此孩子们嘲笑海蒂。而奶奶则告诉海蒂,不一定要相信别人说什么,去做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奶奶的话犹如智慧的明灯,照亮了海蒂的内心,鼓舞着海蒂。
相信奶奶的鼓舞将会伴随海蒂一生。
实际上,理想没有高低贵贱,每个孩子都是最纯真的天使,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就是自己的天命。海蒂是一个在爱与被爱中成长,追寻自己天命,快乐勇敢的孩子。
这部电影是2015年在德国上映的,拍摄于阿尔卑斯山。
影片特别打动人的是海蒂的善良和乐观:父母双亡,不被亲戚善待,被人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一般情况下,此时应该计算一下小孩心理阴影面积?比如爱玲。可是,小海蒂似乎具有天然的过滤能力,对伤害选择忽视和遗忘,只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且能随遇而安,主动安放自己。这是她的善良,更是大智慧。在世俗的眼光中,她拥有的少得可怜,但她从不自怨自艾,不但感恩自己的拥有,且对弱者深怀同情与关爱,甚至为了他人的需要委屈自己,生生把自己的愿望憋在心里以致想念成疾。她本是需要关爱的小宝贝,可是却活成了一个小太阳,把温暖与爱慷慨倾洒。她天使般的心地就如阿尔卑斯山的高山湖泊,澄澈明净,见之忘俗。
影片中美好的人还有很多,尤其是富家小女孩的奶奶,不以自己的家世背景为凭,只以睿智的善良体恤让人喜爱,心悦诚服,这才是真正的高贵。她给予海蒂的爱与启示,无疑已是小海蒂生命中的贵人。善良的灵魂之间,必是能够心意相通的吧。爱出爱返,海蒂生命中的这些相遇,终会让她更为丰富开阔,让未来具有无限美好的可能。当然,生活必然不只有美善,也有丑恶。但在影片中,即便是一些自私的行为,也阴差阳错的指向好的结果。存善念,行善行,阳光终会驱散阴霾,让丑无处遁形。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引导你读书,有的人支持你写故事,还有的人教会你怎样成为更好的自己。遇到那些有格局的引路人是一生的幸运,“如果做某件事会让你开心,那么你就只管去做,无论别人说了什么”。阿尔卑斯山令人心醉的蓝天白云,雪山和草地的完美映衬,每一个镜头都是那样美好海蒂和爷爷心连心的亲情,海蒂和克拉拉真挚的友情,克拉拉奶奶的善解人意。
首先想说的是影片一开始就用超美的阿尔卑斯山景色吸引眼球,再看下去就用温暖的故事情节吸引你,十分朴实呢话不多却特别暖心的爷爷,克拉拉的奶奶守护孩子们的童心,善良又可爱的海蒂。当小海蒂拥抱爷爷,老人驾着雪橇小海蒂的笑声充满山谷,暖暖心的亲情与温馨,当小海蒂对人性丑恶的一面还无法分辨时,她又被本来最该值得信任的人无情的卖掉,亲情童真和人性的丑恶成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导演的拍摄手段。
治愈向电影,阿尔卑斯山的绚丽风光像童话绘本里的世界,小伙伴之间率真童稚单纯的交往让人羡慕,贵族奶奶常常搂抱亲吻海蒂的额头,各种引导性教育做得很棒,慈祥和蔼,温柔的眼神让人不得不想亲近她。两个小萝莉内心也是善良澄澈极了,好几次被她们咯咯的笑声逗乐,大小姐真是天使下凡自带光芒。居然是一部没有坏人的电影,每个人都菩萨心肠,但并不觉得虚假造作,看完好温暖。想要做剧里面那样的奶奶,通透豁达还童真。
爷爷木屋的阁楼、干草上睡觉、用粗布洗脸、喝新鲜的羊奶、坐雪橇下山、还有那筐海蒂带给彼得奶奶的软软的面包都超级吸引人。所以看电影的时候莫名很感动,像是从前自己脑海里对于文字描写出的这些东西的幻想,每一个都有了它们真切的实像。阿尔卑斯山的空镜太美,这是一部希望它有两百分钟时长的电影。海蒂的笑容真的太治愈了,整部电影色调很温暖,阿尔卑斯山的风景美如画。 喜欢自由的海蒂,固执又内心柔软的爷爷,纯洁善良的小姐,还有善解人意的奶奶和爸爸,人性的美好表现得很到位。
⑤ 有一部电影,讲人性的。
《死亡实验》The Experiment,有2001德国版的和2010年美国翻拍版的
http://ke..com/view/1877497.htm
影片由真人真事改编,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金巴多教授的监狱实验。科学家找来26名普通善良百姓,来模拟14日的监 狱生活,参与实验的人被分成狱卒和囚犯两组。穿上制服的狱卒还制定了六大规条要犯人遵守,实验开始时大家嘻嘻哈哈,后来狱卒开始使用权力维持秩序,随着时 间推进,两组人之间的和平关系逐渐紧张起来,零星的小殴打演变成大规模的殴斗,狱卒和囚犯之间产生敌对的关系,斗争不断,更有人滥用私刑以宣泄其个人情 绪,为了个人尊严,犯人们不惜以性命反抗。
⑥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 是德国纳粹犹太人的片子
《黑皮书》
《黑皮书》是由保罗·范霍文执导,卡里斯·范·侯登、赛巴斯汀‧柯赫、米契尔·哈思曼、德雷克·德·林特联合主演的惊悚片。
影片于2006年9月14日在荷兰上映,2009年2月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位犹太女歌手在大屠杀中幸存后,加入抵抗组织并成为女间谍,利用性感和美貌色诱德军上校并获得了机密情报来营救被俘的抵抗组织战士的故事。
(6)德国一部人性电影扩展阅读:
《黑皮书》依旧带有浓厚的美式商业片风格,故事丰富曲折,节奏紧凑明快,情节紧凑、枪战火爆,而悬念迭起和肉帛相见也是他一贯的拿手好戏。该片还延续了范霍文人文关怀和惊悚悬疑气氛并重的电影风格,以罕见的快节奏、浓墨重彩的性和复仇、层层叠起的悬念吸引人心。
《黑皮书》以同类题材电影中罕见的快节奏,炮制了一部足以让人呼吸急促、热血激流的间谍片。编织剧情的唯一原则就是尽可能地好看而不流俗,那种紧密围绕反思战争、荷兰情结、抵抗运动等等的惯常打法被全然搁置一边。
整个故事集中笔墨浓重书写一个极具戏剧张力的动作性很强的情节剧,如此反而相当好看,超乎寻常地好看。纳粹、屠杀、阴谋、间谍、叛变一切都是典型畅销小说的路数,完完全全回归到了电影最基本的叙事传统。
单线讲述,全靠环环相扣的情节骤变征服观众,而说故事的风格善恶步步翻盘,意外接二连三,绝境中总能峰回路转,人性的复杂,人性中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⑦ 海蒂和爷爷 百度云 高清
链接: https://pan..com/s/1VzhC-8mgynllXSmQxNIp4A
《海蒂和爷爷》是映欧嘉纳影业公司出品德国剧情电影,由阿兰·葛斯彭纳执导,佩特拉·比翁迪娜·沃尔普编剧,阿努克·斯特芬、伊莎贝尔·奥特曼、安娜·申斯等主演,该片于2015年12月10日在德国上映,于2019年5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改编自约翰娜·斯比丽著同名长篇小说,讲述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海蒂被姨母送到阿尔卑斯山上与脾气古怪的爷爷同住,她用自己的真诚善良感动和帮助周围的人的故事。
⑧ 电影《香水》的剧情...
这将是最完美的香水。 以少女的绝妙体香为基底,含苞待放的芬芳为主干,他将用这瓶香水,把她们的美永远地收藏……
这部电影根据1985年畅销小说《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得来,是由德国作家聚斯金德所著。这是一部演义人性,社会,理性与感性非常透彻的的作品。欲望一方面扼杀了人们固有的天真,另一方面又刺激着人类生存与向上的激情。格雷诺耶在刚出道的时候,在刚刚进入专业香水世界的时候,只是留恋一些无生命的花草,有着人的气味的衣物,而一旦这类东西对他的创造没有了动力,他必然的走向了直接残杀有生命的人的道路,欲望驱使他直到生命的终结。而在书的前半部他还未正式成为一个罪孽深重的杀人犯时,他甚至是被同情的。欲望促使他谋杀了别人,同时也在无形中谋杀了自已。在这点上他与书中的其它人物无本质上的区别。
《香水》的上映让人们期待了二十年。二十一年前,Süskind的小说被文学界称为“一个重要的事件、一个奇迹,无数制片商争购电影版权,隐居的 Süskind认为,只有《闪灵》和《发条橙》的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才能执筒。1999年,库布里克去世。3年后,Süskind的好友、曾拍摄《玫瑰之名》和《帝国陷落》的伯恩德.艾钦格以千万欧元求得《香水》电影版权。《罗拉快跑》的导演汤姆·提克威获得伯恩德.艾钦格青睐执导本片。
根据畅销名作拍片,这种方式为电影增加了神秘感与亲切感。面对大批书迷,伯恩德.艾钦格说:“我们用意象、声响和音乐的力量。营造出气味的氛围。” 为了忠实于原著的场景,他辗转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用17吨的鱼和动物尸体淹没外景地的街道,20几次的鼻部特色和深呼吸镜头、以慢镜调动近千名群众演员再现香水魔力下纵欲狂欢的人群………不过,汤姆·提克威用须后水代替了重要的道具:香水。
一个从出生身上就完全没有味道的男子葛奴乙,却是个嗅觉天才,他能制造出全世界最独一无二的杰出香水,这些香水的制作方式和一般的并无不同,唯一差别之处,是他所使用原料—处女的体香,只要是葛奴乙挑选中的女子,他便不计一切代价将她杀害,将新鲜的尸体身上的香味用来作成香水的材料,让这个香味永远只专属他一个人……。
1744年,法国,香都弥漫着难以想象的恶臭,肮脏杂乱的菜市场;一个男人将一筐鱼倒下,和一个同样浑身腥臭,湿头发披脸前的女人。片刻之后,这个女人突然表情痛苦,镜头转向她圆突的肚子。她倒在地上,使劲,然后伴着哗啦一阵水声,她用杀鱼刀剪断自己这部分脐带,踢开婴孩--这就算生产完毕。有人前来,她吃力站起来,神情虚弱恍然,然而却真的似乎没有发生过什么一样。
那个婴孩躺在鱼堆上,肚子上的脐带,浑身的残血,让人看了可怕。他闭着眼,但是小鼻子抽动。四周的一切气味,鱼腥味,狗味,垃圾味……刺激着他天生无比灵敏的嗅觉。约一分钟之后,他终于睁开眼睛发出哭声。
人们开始寻找声源,通过鱼摊掩布的缝隙看到了这个才出生的婴孩,于是寻找孩子的母亲。
这是第一个因为他而死的人。第一个遗弃他的人。他的母亲。在他出生的那一刻遗弃他。不知道他吃什么度过生命最初那段时间。他竟然这样活了下来。他叫Jean-Baptiste Grenouille。
在襁褓里被送去孤儿院,刚到的夜里占了一个男孩半张床。这个男孩和其他几个孤儿打算闷死他。他的哭声吵醒了孤儿院太太,救了他,也让那些孩子吃了棒子。可以想象他慢慢长大,都是不受其他孩子欢迎的,于是他很大了才开口说话。而灵敏的鼻子早已让他和任何人不一样。他总是用力吸气,闻着各种新鲜的气味。也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学语言背单词--用嗅觉。他甚至可以闻到很远以外池塘里的青蛙卵。
他把树枝,树叶,苹果放在一起闻,背后飞来一个果子,他闻到所以躲开,不知道那个砸果子的孩子会不会被吓到。他甚至闻死老鼠,闻到里面的蛔虫。
再大些,他被卖去码头当劳工。孤儿院太太却被抢钱的人杀死在几步之外的门口。这是第二个遗弃他然后马上死去的人。
Grenouille在码头干活,突然有天工头让他一起到巴黎市区送货。这一行,大开“鼻界”。各种各样新鲜的气味在城市中间向他飘来。他在香水店外隔窗闻了很久。店里生意兴荣,调香师在太太小姐面前晃动香水瓶,飘动滴着香水的手帕,她们则一片痴迷神情。尤其那蓝色瓶子里的香水,更是迷惑众人。
突然一股特殊的气味吸引了他,他寻香而去,跟踪一个红发少女的背影走过了几条街。他从未闻过这种香味--少女和她那篮柳橙。少女给了他第一份爱--以为他想吃橙,伸手递给他两个--这个善良的女孩,片刻前曾同样送给街边乞丐老太两个橙。
他说不出一个字,也没有接橙,却是捧住女孩的手,死命闻。女孩吓到,抽手转身逃走。而他那超能的嗅觉,哪怕跑了几里也能够寻找。
他找到她,从背后出现,继续闻女孩的背。女孩回头,吓了要叫,正好有人经过,他堵住她的嘴。
第三个因为他而死的人,第一个他杀的女孩。但是是误杀。
他愣住,那一刻他没有太多想法,既没有害怕,也没有伤心,他一时还没有接受现实。他舍不得那个充满神奇香味的身体。最终他解开她的衣服,嗅遍她全身,很用劲地嗅。最后,尸体冷却,香味不再,他开始不安。
回去工头那里,挨了一阵打。而那晚,他一直没有睡,他在思考。回味那少女的气味,思考不再存在的气味如何复制。
香水店没有一个客人,老板兼调香师在内打瞌睡。当年年轻有为的调香师已经江兰才尽,没有灵感,甚至嗅不出那蓝色瓶子里香水的配方。房子时不时地震般颤动一下。
一天夜里,Grenouille送一批皮料去香水店。他的鼻子第一时间闻过所有气味,辨认和记忆更在瞬间完成。
老板终于同意他试,只同意配一小瓶。他不认识那些瓶子里东西的名字,但是了解气味。很快,他配好,老板又惊又怒,他说他没有完,又加又配,然后说那才是出色的香水。老板闻也不闻赶他出门,但是同意考虑收他。
第二天,老板把他从工头那里买回。那个工头开心地拿着钱,却在桥上失足落水。第四个因为他而死的人。也是第三个遗弃他的人。
香水店因Grenouille东山再起。他实验着他的想法。老板教他各种基础常识,如何将原料(花草)煮沸再蒸得植物浆液,以及香水的前,中,尾三调。每个调4个小瓶子,但是需要非常与众不同的第13瓶压轴。这样的气味才能留得很久很久。
一天夜里他砸了很多东西,老板赶去看,他实验了丢各种东西进大锅炉(玻璃杯,皮料,甚至小狗!),但是什么气味也没有得到。老板告诉他,这些东西就是不会出来气味的,不存在的就是无法复制。就这么一句话,无法复制物体原有气味,竟让他立即晕倒,差点死去。老板很紧张他的安危,但是不是因为爱,是因为他给他带来很大利益。
他醒了,喃喃着也许可以换一种方式复制气味。他离开了,于是和老板达成协议。他留下很多香味配方。
老板拿着那本配方开心入睡,然后房子震动,这次是彻底倒塌。
这次,是他离弃老板,但是老板还是在他离开之后立即死去。
Grenouille需要远离大城市,找简单,纯净的环境去思考复制气味的方法。他需要复制那个不在存在的红发少女的气味。
没有地图,没有任何工具,靠着鼻子的辨别方向,岔路口凭着感觉选择。
他在一个山洞里住了很久,慢慢忘记了自己的计划。一天夜里,他梦到那个红发少女,他就站在她面前,而她却看不到他。他对她而言不存在。他醒来拼命闻自己,再冲进大雨中洗澡,再闻自己,还是什么也没有。他害怕自己就这样死去,然后没有谁记得他曾经存在过;更可怕的是,也许他根本就不曾存在。
他要继续他的计划,他要寻找和尝试他的方法。
又是一个红发美少女,因为这个美少女的体香,Grenouille来到这个小城。小城开始了不幸。他继续实验他的想法,煮了一个女孩,但是什么都没有得到。之后他花钱找妓女回来,想把发膏似的那个东西涂在她身上,然后用类似保险膜作用的布裹起来,隔上一夜再刮回来,这样会有女人的体味。结果那个妓女怕了,于是他开始了蓄意杀人。
小狗证明了他这次实验的成功。
这以后,接连12个女孩遇害,被发现时候都是被剪了头发的裸体。小城开始恐慌,骚动。
不过他的嗅觉太灵敏了,别人在哪里,在干嘛都不能逃过他的嗅觉。
那一排准备前、中、尾三调的小瓶子被装满。剩下最后一个。最重要,最特别的第13瓶香。那个红发少女一共逃过3次。她聪明的又极爱她的法官父亲要求搬家,知道那个坏人要在这些女孩身上得到什么才会完结。他预感最后这个人就是他最爱的女儿。
他还故意兵分两路,让仆人上女儿的马车,自己带着女儿单独逃跑。
父女二人在一个家庭旅馆住下,父亲将女儿锁在窗口对着海的悬崖的房间,自己在隔壁。但是,钥匙,居然放在床头柜!女孩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更觉得委屈。
夜里,Grenouille从房东的窗口爬进,他去父亲房间,拿走了女孩房间的钥匙。
第二天清晨,当父亲打开女孩的房门,女孩像其他女尸一样被剃了头发裸体躺在床上。父亲的哭痛彻心扉。不远的山坡上,Grenouille在专心蒸煮这最重要的第13瓶香。用最快速度加入已经调制好的香水里,藏进贴身衣袋。然后被捕。
女孩的父亲将Grenouille倒吊,置于水桶中再抽上来。他神情呆滞地苦苦逼问Grenouille,为什么要杀他的女儿。
一个伤心欲绝的父亲,苦求完全没有意义的答案,只因为他已经不知道缺失的生命要如何继续。
回去那个小城,全城人都恨他,都要看着他死--那种叫嚣、那种痛恨。
可是,Grenouille把香水通过手绢点在自己的大动脉上。他用这瓶完美香水迷惑了所有人。
前调:人们感动地拜他,觉得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中调:人们迫切需要他的香味,得到时几乎要昏厥;
最后,他把那块滴了香水的水帕抛了出去。
尾调:人群全像着了魔一样,开始脱衣,开始乱伦。有异性也有同性,甚至三人,甚至神父。
Grenouille也嗅着这个香味。他自己也从前调走到中调再到尾调。人群踢翻一箱橙的时候,他想起最初那个红发少女。
这时,他的幻想里出现的是少女向他伸出手来,他们拥在一起……相爱相吻,身体接触,气味并和。
然而所有人都被香水迷惑了时,他却清醒。他清醒记得她僵硬地躺在地上,她死了,那个体香不再,眼泪滚下他的脸庞。
这瓶香水让人都有爱的错觉,就是让人得到最想要的。哪怕是幻境,也至少存在。所以那些人疯了晕了迷糊了,但是那个状态应该是幸福的。
唯独他,错觉只是片刻,始终清醒所以痛苦;他意识到他的爱已成风,于是绝望于是消失。
原来Grenouille还是有爱的。
第13瓶香的那个美少女的父亲向他走来,他也还清醒。可是当他走近,也还是跪倒在这个香味里,抱着Grenouille痛哭……因为失去儿子,无比珍惜女儿。当都失去,心已跟着死去。
这瓶香水让他得到他最想要的环境,所以他跪倒,抱住Grenouille哭……
Grenouille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在难民区那样的地方,将整瓶香水从自己头上倒下。那些身上破烂肮脏并且饥饿的人们冲来围着他,要吃掉他。对于这些人,最想得到的就是不再饥饿。他们闻着那个香味时候的神情就好似一块巨大的可口肥肉近在眼前。然后,他就这样消失。只剩下衣物和那个倒尽的空瓶,如同他出生之时,一无所有。
他至少来到世上做了一些事,出于爱(par am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