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催人泪下的《音乐之声》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它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其中有很多感动人心的地方值得我们思考。
《音乐之声》令人感动的不光是情节,更是这部电影的内涵。做自己,乐观积极地面对自己。
⑵ 电影《音乐之声》
电影《音乐之声》,这是一部很老的片子。最近重新看了一遍,感觉还是很好。
这部电影有三个元素可以说一说。
首先是音乐。女主是修道院的修女玛利亚,天性活泼不太受拘束。她来到上校船长家当家庭教师,把音乐带给了这个家庭。她教育的7个孩子,刚好是哆来咪发嗦啦西7个音符。7个孩子唱歌,歌声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欢快,瞬间就拉近了她和孩子们的距离。歌声那么迷人,让男主角放下了架子,拉近了他和女主角的距离,甚至产生了爱情。尤其是雪绒花这首歌。还表达了爱国的热情,在最后的演唱会上表达了集体的爱国主义热情,尤其是在当时被德国人统治的环境下,在大剧院里演唱这首歌,更加有特别的意义。
第2个元素是爱情。男主角是有名有钱有身份的船长,女主角是身份卑微的修女,没钱没势没地位。他们两个不顾传统的思维束缚,跟随自己的内心,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另外一个门当户对的女配角,虽然她也有钱,是伯爵夫人,她和船长也差一点结了婚。可是他唤大枝们之间并没有爱情,最后是败给了爱情。
第3个元素是战争。战争给这个片子增加了一点紧张气氛,增加了紧张感,和故事情节的冲突,使和敏得整个片子更吸引人。其中注入仿肢爱国精神,提升了影片的格调。
⑶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语言赏析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 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
《音乐之声》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为五十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但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电影版《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 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
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特拉普男爵生于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当时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父亲是海军上校,他也想献身海军事业,所以参加了皇家海军学院。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的海军上校时,就被任命为U6潜艇的指挥。一战时,一艘法军潜艇被特拉普的潜艇击沉。1918年,国王约瑟夫一世提升他为海军少校。 战争结束后,奥地利失去了海岸线,不再需要海军。特拉普上校不仅失去了职位,还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给他7个孩子照顾。
玛丽娅生于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约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养母,她们住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后,进入了四年的国立师范学院。 玛丽娅原来是社会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但是在大学期间,一位著名的神父开始给她布教,改变了玛丽娅的生活和信仰。 玛丽娅加入了萨尔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为一个修女。修道院决定让玛丽娅离开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师,照顾他的一个患风湿热的女儿。
一年后,孩子们要求他们的父亲设法留住玛丽娅,他们甚至建议他应该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欢我!男爵回答说。于是孩子们自己去问玛丽娅。因为玛丽娅说,是,我喜欢他。他们订婚了。她再也没回修道院作修女,于1927年11月26日嫁给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两个女儿。
1935年,瓦兹内神父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使音乐成为他们一家的爱好。他们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纯美的歌声使他们在1935年的萨尔茨堡音乐戏剧节上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他们曾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所有的钱财,此后他们被邀请做欧洲巡回演唱会。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奥地利,特拉普宁可丢掉物质财产,也要留住尊严。他们离开了萨尔茨堡市郊的别墅和一切财产,前往美国。
1938年9月,他们到达纽约。途中第10个孩子出生了。瓦兹内神父也和他们同行到美国,在他的指导下,唱歌成了他们的职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渐渐扬名。 二战后,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个音乐慈善组织: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社,为祖国奥地利发送了无数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费尔蒙特的一个乡村里买了一个大农场,这儿和他们思念的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风光相似。他们给他们的房子取名为“一颗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后院的家庭墓地里。 当他们结束了20多年、30多个国家的演唱生涯时,他们把他们的奥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场大火烧毁。他们立即决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设计很现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玛丽娅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边。
本片在当年成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这部经典巨作曾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影片剪辑五项大奖。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映,片中美妙的音乐至今仍广为传唱。影片的译名在各地大相径庭:在中国香港,它被译成《仙乐飘飘处处闻》;台湾地区译名则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灵深处的音乐》;西班牙译成《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国,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梦》……译名不同,音乐却同样动听,人们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
⑷ 评析电影 《音乐之声》
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是《音乐之声》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也是一部长青的家庭电影,也是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 。相信看过它的人一定不会轻易的忘掉。它的音乐,它的主题,它经过精雕细琢的台词,充满艺术的美感,音乐的内涵,更重要的是爱的主题,真正打动每个人内心的纯真的爱。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知真、向善、求美的故事。
玛利亚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理论的教育,但是她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让孩子们信任自己,并且使孩子接受自己。从玛利亚第一次和七个充满个性的孩子见面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她那独特的教育态度,面对孩子们的恶作剧,既没有当面指责,也没有当着家长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们恶作剧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们的捉弄后,面带微笑的说:“我要感谢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里的礼物,你们使我感到快乐和温暖。”通过这件事情的巧妙处理,让孩子们自然地把她当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长辈看待。七个孩子由于长期的军事化管理,自由、童心、个性、甚至梦想都被压抑和禁锢,玛利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带领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启了他们的心灵,放飞了理想。
这部影片不仅画面美,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的音乐。孩子们为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唱起了玛利亚教给他们的歌《音乐之声》。上校无法相信这歌声会是孩子们唱的,自从他们的妈妈去世后,家里的气氛全变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充满欢笑,整天死气沉沉,就像一座军营。是玛利亚改变了一切,家里那久违的歌声和温馨又回来了。一曲歌罢,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看到这个场景,谁不为之感动?
玛利亚初次离开修道院时,对未来很迷茫。她给自己打气:“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他又会在别处开一扇窗。”这句话触动了我,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要胆怯,不要轻言放弃。玛利亚面对感情的困惑,逃回修道院。院长嬷嬷鼓励她,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翻越每一座山,上溯每一条溪,追寻心中的彩虹!”玛利亚重新回到上校家中,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披着洁白的婚纱,随着音乐的脚步,玛利亚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幸福。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⑸ 《音乐之声》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之声》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果问我最爱看的电影是哪部?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非《音乐之声》莫属。
它讲述了一个叫玛利亚的修女去给一个母亲去世多年的家庭当家庭教师。当她第一次见到这个家庭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家的七个孩子都中规中矩,父亲是那么严肃和刻板。
她趁父亲去维也纳接他的未婚妻男爵夫人的时候,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游戏服,并带他们去外面玩,在山上教他们唱歌,在草地上野餐,甚至爬树、划船,孩子开心极了。她把音乐带回了这个家,打破了这个家的沉寂,用她的童心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谊。
这部电影带给我太多的快乐,影片中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歌曲《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都是我非常熟悉和喜欢的歌曲。
我喜欢玛利亚,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身上带着孩子的童真、纯朴和快乐。她是孩子们的玩伴,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她爱音乐、爱生活的品质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
今天晚自习,我们带领十一十二班的学生观看了《音乐之声》。看完后我的感触很大。《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实习修女玛利亚因为性格问题被送到冯·特拉普上校家作女家庭教师。后来与上校相爱并结婚,可当他们度蜜月回来时奥地利却被德国入侵,第三帝国要求上校到第三帝国任职。上校为了拒绝而打算连夜带家人一起逃出奥地利。可行动却被德军发现,最后他们在修女们的帮助下终于逃离了奥地利。这部电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难忘。
我难忘的是冯·特拉普上校上,他的爱国之情令我难忘。当他唱完时,看到期望祖国美好的希望破灭,不禁哽咽得无/法继续唱下去,这让我们看到了上校高尚的爱国情怀。冯·特拉普一家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抛下自己所有的财产和地位以及冒着生命危险逃出奥地利的行动让我非常的感动。
从传统的意义上说,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于女人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纯真、热情、美丽的玛利亚后来成为了船长的妻子。影片为了表现玛利亚和船长之间的爱情,安排了伯爵夫人这一角色。当然这位伯爵夫人也美丽,善解人意,而且还很富有,看起来是船长妻子的最佳人选,但船长最终还是选择玛利亚。
《音乐之声》这部影片实在是太美了,观后令我久久不能忘怀。剧中优美而又熟悉的音乐旋律,令我陶醉!修女玛利亚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她跟七茖孩子和家长的故事,令我感动!
玛利亚没侑接受正规的专业理论的教育,但是她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让孩子们信任自己,并且使孩子接受自己。从玛利亚第一次和七茖充满茖性的孩子见面开始,我们就看了她那独特的教育态度,面对孩子们的恶作剧,既没侑当面指责,也没侑当着家长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们恶作剧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孩子们的捉弄后,面带微笑的说:“我要感谢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里的礼物,你们使我感快乐和温暖。”
通过这件事情的巧妙处理,让孩子们自然地把她当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长辈看待。七茖孩子由于长期的军事化管理,自由、童心、茖性、甚至梦想都被压抑和禁锢,玛利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茖性特点,带领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启了他们的心灵,放飞了理想。
《音乐之声》讲述了见习修女玛利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她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修道院院长觉得玛利亚不适合过与尘寰隔绝的生活,于是介绍她去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冯·特拉普是个善良勇敢的爱国者,他的妻子早逝。家里没有歌声,也没有笑声。
玛利亚来到上校家中,发现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而粗暴。只要他的哨声一响,孩子们就从各自的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通报自己的姓名。一开始,孩子们对玛利亚带有排斥情绪,总是想法设法捉弄她,但是玛利亚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音乐和歌唱是情感的宣泄。人们高兴时和痛苦时都会唱歌。
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剧。玛丽亚不停地唱歌。这是她对自由的渴望。是的,这是自由,尽管她起初没有意识到。我认为自由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主题之一。
寺院是修身养性的地方,与中国的道观有些相似,但它实际上是对人性的约束,有许多规则。玛丽亚显然不属于那种地方。她热爱自由。她喜欢在辽阔的草地上奔跑,像鸟儿一样歌唱。修道院里的所有人都不理解她的这种行为,所以她感到困惑,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应该向上帝忏悔。幸运的是,院长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也是个有价值的人。我们也看到她在唱歌,非常漂亮。没有这位开明的修道院院长,玛丽亚可能会像其他修女一样在修道院里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忘记唱歌。院长可能在玛丽亚身上看到了他年轻时的影子,所以他希望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在传统意义上,一个快乐的人必须有一个快乐的家庭,特别是对女人来说,所以纯洁、热情和美丽的玛丽亚后来成为了船长的妻子。
为了表达玛丽亚和船长之间的爱,电影安排了女伯爵的角色。当然,伯爵夫人也是美丽、体贴和富有的。她似乎是船长妻子的最佳选择,但船长最终选择了玛丽亚。
我看了《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深受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修女玛利亚受修道院委派,当了一位上校的孩子的`家庭教师。上校把他的七个孩子像士兵一样训练,家中没有一丝生活气息,玛利亚带着孩子们唱歌,用音乐感动了上校一家的事。
看这部电影时时,有很多地方让人看了忍不住会发笑,却在笑的同时悟出很多道理。
一开始,我看到这个家庭的这种状况,不禁感叹道:“多么可怕的家庭!”我觉得这家庭已经无可救药了。我看着这些孩子一次次搞恶作剧捉弄玛利亚,却想不到玛利亚竟会用奇特的教育方法使他们与她融洽相处!正是这么一个可怕的家庭,被玛利亚彻底改变了,这是什么力量?是爱!玛利亚的爱感化了他们全家,使人的心灵得到温暖与快乐,并使人主动地渴望这种快乐!
每当优美的歌声响起,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玛利亚的歌声,如甘泉滋润心田,如清风拂过心扉,如温暖的阳光融化冰雪,如闪亮的灯烛带来光明。美妙的歌声,美丽的景色,美好的心灵,使人沉浸其中。
玛利亚用最动听的声音,消除了一切距离,音乐之声使人与人之间永远没有代沟。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做《音乐之声》的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玛利亚是一个年轻活泼的修女,喜欢在大自然下高声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记了修道院里的规矩。院长认为玛利亚并不属于规矩严格的修道院。院长与众人商量后,决定安排玛利亚到一位上校家当家庭教师。
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个孩子,他要求对孩子严格管教。他告诉玛利亚在他家的家庭教师都做不长久,都是因为孩子的恶作剧。玛利亚果然也遭到了恶作剧,可是这位善良的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的父亲,而是像个母亲一样照顾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上校与玛利亚之间发生了感情,他们完婚后回到了已被纳粹占领的奥地利,上校并不想为纳粹办事,于是他带着家人逃出了奥地利。
歌声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音乐之声》是部音乐剧,玛利亚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向往。
这部影片还有一个译名叫《真善美》,音乐就是真善美的代名词,我们一定要多看这种电影,将真善美播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其实,第一次接触《音乐之声》是在初中的时候,音乐老师播放给我们看的,那时候就深深地喜欢了这部作品,特别是里面的玛丽亚在教孩子们唱《哆来咪》的时候,第一次发现,音乐原来是可以这么有魅力的。
而在这学期的最后一节课上,重新看到老师播放的一些《音乐之声》中的经典片段时,我还是很受感动。这部作品被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觉得它的成功在于它的内容与音乐。内容涉及的范围有孩子们的轻松学习,浪漫的爱情和崇高的爱国主义。这三个主题使得这部影片从小孩到老年人都很喜欢它,它所面对的群众范围很广。小孩子喜欢看里面玛丽亚带着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和学简单有趣又好听的歌曲,年轻人喜欢看里面玛丽亚和冯特拉普的浪漫爱情,喜欢他们不顾一切勇敢追求爱情的勇气。当然,里面还有一些灰姑娘的色彩。而影片的最后,还将这部作品升华到爱国主义的高度,就使得它更具有欣赏的价值。
《音乐之声》这部影片实在是太美了,观后令我久久不能忘怀。剧中优美而又熟悉的音乐旋律,令我陶醉!修女玛利亚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她跟七个孩子和家长的故事,令我感动!
玛利亚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理论的教育,但是她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让孩子们信任自己,并且使孩子接受自己。
从玛利亚第一次和七个充满个性的孩子见面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她那独特的教育态度,面对孩子们的恶作剧,既没有当面指责,也没有当着家长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们恶作剧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们的捉弄后,面带微笑的说:“我要感谢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里的礼物,你们使我感到快乐和温暖。”
通过这件事情的巧妙处理,让孩子们自然地把她当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长辈看待。七个孩子由于长期的军事化管理,自由、童心、个性、甚至梦想都被压抑和禁锢,玛利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带领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启了他们的心灵,放飞了理想。
今天我看了部音乐电影《音乐之声》。
电影讲述了一个修女玛利亚去给一位上校家当教师的故事。当她刚进入这个家庭时,看到孩子们很淘气,孩子们的父亲非常严肃,用军队的方法管理孩子。孩子们用恶作剧作弄老师,玛利亚也未能幸免,但是她没告诉上校。
这位玛利亚趁上校到其它地方的时候,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游戏服,并带他们去外面玩,在山上教他们唱歌,在草地上吃饭、跳舞,在河里划船,孩子非常开心。她很快和孩子们成为了好朋友。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影响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上校与玛利亚婚后回到了家里。这时纳粹这些坏蛋占领了他们住的地方,还想让上校为纳粹办事。上校不想为坏蛋服务,利用参加音乐会的机会带着家人在朋友帮助下逃了出来。
玛利亚善良、乐观的精神和勇敢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我,这部电影中有很多优美的歌曲是我喜欢的,优美音乐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这部影片实在是太美了。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在迈视网上观看了《音乐之声》这部电影。
故事讲述了修女玛瑞亚性格开朗,活泼,赋有爱心,被修道院院长派到一个有着七个孩子的家庭去当家庭教师。孩子们的妈妈去世了,他们非常调皮,在玛瑞亚之前,他们已经气走了七位家庭教师了。玛瑞亚克服了重重困难,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逐渐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让他们的爸爸懂得如何去爱他们。最终玛瑞亚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成了他们的妈妈,过着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个部分特别好玩:在玛瑞亚来的第一个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声雷响,最小的女儿跑进玛瑞亚的房间,她对玛瑞亚说:“姐姐哥哥们都不怕。”刚说完,又一声雷响,4个大点的女儿同时跑了进来,她们对玛瑞亚说:“男孩子们不会害怕!”雷声再次响了,2个男孩也跑了进来,“怎么你们也害怕吗?”男孩说:“我们过来看看她们怎么样了!”玛瑞亚为了缓解他们的情绪,教他们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这样愉快的度过了。
《音乐之声》是以歌舞为主题的一部电影,我希望大家能多看这样的电影,用心去感受爱,让爱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昨天,妈妈为了让我看上《音乐之声》,几乎忙了一中午,内容简介很长。主人公玛丽亚是一个在修道院里的修女。由于她活泼好动的性格使院长决定把她安排到冯。特拉普上校的家里做家庭教师。因为亡妻的悲伤,使特拉普上校对孩子们实施军事化管理。
但是,玛丽亚的到来,改变了七个孩子的命运。在上校的家时,她用窗帘布为孩子们缝制了游戏服,带着他们出来玩。当上校带着女朋友男爵夫人回来时,她正带着他们爬树,划船,当他们划船时男爵夫人已经在等候多时了,可是当船快划到岸边时玛丽亚摔了一个跟头,所以船翻了,七个孩子一个接一个掉下了水。
他们拼命游了上来。后来上校和男爵夫人订了婚,由于夫人对玛丽亚说了一些话,让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院长让他去寻找自己的美梦。玛丽亚又回到了上校的家里。男爵夫人觉得已无法挽回上校对玛丽亚的爱意,便自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订了婚,不久他们便结了婚。幸福美满便是结局!
这个故事既幽默又风趣。玛丽亚用善良诚实乐观的精神和行动赢得了孩子们和上校的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是可以感化一切的!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音乐之声》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玛丽亚是一个年轻活泼的修女,她喜欢在大自然中大声歌唱,所以她经常忘记修道院的规则。修道院院长认为玛丽亚不属于一个严格的修道院。在与所有人讨论后,院长决定安排玛丽亚为一名上校当家庭教师。
上校的妻子多年前去世,留下七个孩子。他要求严格管教孩子们。他告诉玛丽亚,因为孩子们的恶作剧,他家里所有的导师都坚持不了多久。玛丽亚的确很淘气,但善良的老师没有告诉他们的父亲,而是像母亲一样照顾孩子,很快就和孩子融为一体。在玛丽亚的指导下,上校逐渐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上校和玛丽亚有关系。他们结婚后,回到了被纳粹占领的奥地利。上校不想为纳粹工作,所以他和家人逃离了奥地利。
唱歌是情感的表达。人们高兴时和痛苦时都会唱歌。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剧。玛丽亚不停地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渴望。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译本,叫做《真、善、美》。音乐是“真、善、美”的同义词。我们必须多看这部电影,把真理、善良和美丽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我看了《音乐之声》这本书,深受感动。
这本书主要讲:修女玛利亚受修道院委派,当了一位上校的孩子的家庭教师。上校把他的七个孩子像士兵一样训练,家中没有一丝生活气息,玛利亚带着孩子们唱歌,用音乐感动了上校一家的事。
看这本书时,有很多地方让人看了忍不住会发笑,却在笑的同时悟出很多道理。
一开始,我看到这个家庭的这种状况,不禁感叹道:“多么可怕的家庭!”我觉得这家庭已经无可救药了。我看着这些孩子一次次搞恶作剧捉弄玛利亚,却想不到玛利亚竟会用奇特的教育方法使他们与她融洽相处!正是这么一个可怕的家庭,被玛利亚彻底改变了,这是什么力量?是爱!玛利亚的爱感化了他们全家,使人的心灵得到>温暖与快乐,并使人主动地渴望这种快乐!
每当优美的歌声响起,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玛利亚的歌声,如甘泉滋润心田,如清风拂过心扉,如温暖的阳光融化冰雪,如闪亮的灯烛带来光明。美妙的歌声,美丽的景色,美好的心灵,使人沉浸其中。
玛利亚用最动听的声音,消除了一切距离,音乐之声使人与人之间永远没有代沟。
前不久,老师在音乐课上为我们播放了音乐之片——《音乐之声》。看完后,我深有感触。
这是一个发生在战争时期的故事,讲述了年轻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退役海军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照顾他的七个孩子。特拉普上校虽然冷漠严厉,但终究还是抵挡不住玛丽亚的纯洁善良,两人终于结婚,可惜刚刚渡完蜜月,他们的安静生活因被纳粹占领奥地利而破碎了。
全剧都有音乐贯穿始终,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无限深情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调皮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已成为我记忆中最值得珍惜以及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正是因为这一曲曲艺术佳作,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观众能一直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没有对人物的猜疑,有的只是涟漪般的轻快。在这部影片中,观众所能感到的只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永远只是那轻松愉快的节奏!
⑹ 【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艺术赏析】 音乐之声中音乐的艺术价值
[摘 要] 电影《音乐之声》可谓家喻户晓。剧中运用的很多经典音乐,使这部电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电影中的音乐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主要探讨了剧中音乐的艺术赏析,研究其审美价值。本文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音乐之声》的背景,主要从电影基本剧情和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两方面来探讨。得出的结论是,《音乐之声》的音乐艺术可从音乐融合度高、通俗易懂、内涵丰富和画面感强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关键词] 电影;《音乐之声》;音乐;艺术
美国著名电影《音乐之声》,堪称电影的经典佳作。电影里所采用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引人入胜的情节、优美的自然风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无一不引发观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其中所采用的音乐是非常成功的。电影《音乐之声》由美国著名导演罗伯特?怀斯将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进行改编,改编后的电影中,音乐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电影仍然把部分对白用歌曲演唱的形式来表现,用舞蹈来代替电影角色的人物动作。采用音乐烘托环境气氛,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剧情向高潮发展。电影《音乐之声》中音乐的成功运用,极具欣赏与审美价值。
背景介绍
(一)电影基本剧情
《音乐之声》在 1959 年于纽约的纽伦特?丰泰纳戏院首次公演取得成功,得到广大影迷的肯定,到目前仍然可以吸引大批观众。电影采用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影片生活气息浓厚,自然风光优美,令人心驰神往,讲述了一个人与人之间充满理解、爱心的故事,感人肺腑。《音乐之声》这一故事发生在诞生著名钢琴神童莫扎特的奥地利萨尔茨堡,在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故事的主人公是修道院见习修女玛丽亚,她酷爱唱歌、热爱自然、生性活泼善良。她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合格的修女,但是由于她热爱自然,经常忍不住跑到远山放声高歌。修道院众多修女认为她种种行为表现破坏了规则,院长也认为玛丽亚不适合在修道院做修女,让她到特拉普上校家给7个小孩做家庭教师。玛丽亚是特拉普上校家的第12位家庭教师,刚到上校家时毫无例外地受到孩子们的百般刁难,但她用体谅和关怀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为了解除孩子们的束缚,还原她们的天性,玛丽亚把他们带到郊外,在美丽的原野里快乐地吃晚餐、放声高歌、翩翩起舞,让孩子们享受充满欢乐的生活。同时,玛丽亚还教会了孩子们唱歌,重新将歌声带回了这个家庭。特拉普上校也被玛丽亚的聪明善良、积极乐观的性格所吸引,两人产生了美好的爱情,最后,玛丽亚与特拉普上校相互爱慕,最终在孩子们的支持下结为夫妻。二人正处在浓情蜜意的蜜月中时,奥地利被德国合并晌汪稿,希特勒勒令海军上校特拉普在其政权里担任军职,爱国的特拉普上校不愿做**政府的杀人工具,一家人利用音乐节,在修道院众多修女的帮助下越国境逃往了邻国瑞士。
(二)影片中音乐的地位
这部由老百汇音乐剧改编而来的电影,音乐宴孝在这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影片内与影片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在电影里,音乐始终是剧情中重要的一部分,是电影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影片外部,这里面所采用的音乐至今广为传唱,例如Edelweiss、A lonely goat herd和Do Re Mi,这些歌曲堪称英文经典曲目,从影片播出之后便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可见,陵灶音乐在这部戏中扮演了双重角色,既是电影所要重点描述的内容,也是电影重要的表现手段。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大量使用音乐来烘托剧中的环境气氛,描述和推动剧情,表达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毫无疑问,这些美妙的音乐在整部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部剧之所以堪称经典与其所采用的经典音乐密不可分。例如,影片的开头,采用缓慢流出的管弦乐与连绵起伏的群山、林中不时传出的鸟鸣融为一体。辽阔秀丽的自然风光,女主人公初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此时与交响乐恢宏壮丽的效果相互融合,生动地向观众展示了美不胜收、和平宁静的奥地利。当玛丽亚现在美丽的原野之上后,随即面向原野,独自演唱了歌曲《音乐之声》。无限深情地歌颂了大自然的美丽,表达了主人公对音乐与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将玛丽亚的内心活动与性格特征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而修道院里,其他修女正在议论令她们哭笑不得的玛丽亚。
《音乐之声》的音乐艺术赏析
(一)音乐融合度高
《音乐之声》中的音乐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是不容置疑的。其中一个最大的艺术特征就是音乐的电影剧情的高度融合。虽然电影是上世纪拍摄,但现在再次看这部电影时,还会令人觉得赏心悦目,使人感觉如沐春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激动不已。电影中选用的音乐能够很好地烘托环境气氛,推动剧情发展,刻画剧中人物心理状态。这部电影中,音乐之所以能够起到如此大的作用,正是由于剧中选用的音乐符合影片的需要,音乐曲调简洁流畅,表达的感情真挚而朴实,与剧情高度融合而不着痕迹。
例如,电影的开头,玛丽亚在碧绿俊美的原野上高歌一首——《音乐之声》。旋律优美动听,与阿尔卑斯山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这首歌曲不仅拉开了影片开始的序幕,也向观众们展示了主人公对自然对生活的赞美。接着修道院的院长与众多修女采用宣叙调的演唱方式,音乐风格显得幽默诙谐。表达了各自对玛丽亚的看法,显出了玛利亚充满青春活力,个性活泼好动,行为调皮狂野——“她温柔!她狂野!她是谜语!她是孩童!她是令人头痛!她是天使!她是个姑娘!”内心热情奔放,她常独自跑到野外欣赏美景以致祈祷迟到。修女们认为玛丽亚狂野开朗的性格会破坏修道院略显庄严肃穆的气氛,一方面,修女们喜欢玛利亚善良真诚的个性,能给她们带来欢乐;另一方面,玛利亚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狂野不羁的性格令她们哭笑不得。正如歌词所描绘的“她像天气一样难以预测,像羽毛一样飘忽不定”[2]。剧中所采用的幽默诙谐的宣叙调的演唱方式十分符合修女们议论玛丽亚性格的情景,同时与玛丽亚所具有的个性也十分相符。同时看起来令人耳目一新,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
(二)音乐通俗易懂
剧中的音乐之所以能够达到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的程度,与音乐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具有很大的关系。剧中音乐旋律优美而简洁流畅,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朴实而真挚,剧中采用的插曲悦耳动听,唱起来也朗朗上口。例如,玛丽亚在教孩子们学唱歌的时候,设计了让从未学过音乐的孩子轻松学习音乐的歌曲Do Re Mi。歌曲几乎全部由“1 2 3 4 5 6 7 ”这些自然音阶的七大骨干音构成。[3]其余歌词都是与这七个骨干音相结合的用来将这些抽象的音形象化的句子。使得乐曲显得十分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观众几乎能跟着旋律进行哼唱。在剧中,孩子们载歌载舞,音乐与剧中不断流动的画面相结合,给观众展示出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这首通俗易懂的歌曲,既满足了剧情中,主人公要教从未开口唱歌的小朋友学习音乐,从而要教很简单又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另一方面,与整个电影所采用的线条明晰、旋律优美、简单易懂的音乐特征也一致。剧中所采用的插曲Edelweiss、A lonely goat herd等无一不具有这样的特点。由于音乐具有通俗性,才能吸引人们对此欣赏,使其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⑺ 电影《音乐之声》讲的是什么
主要讲述了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
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
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爱国的上校不愿意效力于纳粹海军,于是,在一次民谣节上,上校带领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7)电影音乐之声阅读答案扩展阅读:
《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角色介绍:
1、玛利亚
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于是她被派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很快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渐渐在她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2、冯・特拉普
海军上校,有七个孩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他请来玛利亚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刚开始他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并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
3、男爵夫人
冯・特拉普上校的女朋友,被上校带回来时孩子们很不喜欢她。她看到玛丽亚与上校十分亲近,便劝玛丽亚回修道院。但后来玛丽亚回来之后,她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她和上校之间的感情,便主动退出了与上校的婚约。
4、阿比斯院长
萨尔茨堡修道院院长,她觉得玛丽亚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玛利亚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当玛丽亚向她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她告诉玛利亚要有骨气与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