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适合抑郁症看的电影
推荐一部日本电影《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津奈木抱住了宁子:其实,我真的很想,更加理解你。
宁子的OS:大概,我们真的相互理解,只有那么一瞬间,但就是这一瞬间,让我得以存活。
在夕阳般的霓虹灯影里,裸体的宁子,翩翩起舞,她脸上带着笑。
《只有爱能让我生存》是一部非常情绪化的电影,而情绪是很私人的体验,这也决定着你是否喜欢这部电影。
我们都知道也都相信,爱在人生中的意义,但爱的重要性极致是什么呢,不外乎就是片名说的,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一方面,这世上谁离了谁都能活,但在另一方面,如果没了爱,活着也无异于死去。
你琢磨下,这两者并不矛盾。
② 7.4分《只有爱能让我生存》消除对躁郁症的误解 宽慰压抑下的人们
躁郁症 ,又名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英文名称为Bipolar Disorder(BP),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网络)
如果把躁郁症当作抑郁症,那么就是对两者的误解了。躁郁症患者不仅有与抑郁症患者相同的“抑郁发作”的症状,还有“躁狂发作”的症状,患者会时不时地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症状,甚至会混合发作。
抑郁发作时,会出现同抑郁者患者同样的症状,情绪低落、自我否定、有自杀倾向;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难以与他人相处、丧失生活期望;嗜睡、食欲降低。
躁狂发作时,与抑郁发作时判若两人,情绪高涨、乐观热情、积极向上;思维敏捷、创造力十足,激发天赋;言语变多、喜好分享,对生活充满希望;睡眠少但精力充沛,有时易怒。
而在两种症状的间歇期,患者恢复平静稳定,成为一个正常人。
两种极端的症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患者的情感就像“冰与火”的跷跷板,时而抑郁,时而躁狂,少有平静 。
《只有爱能让我生存》于2018年11月9日在日本上映,关根光才导演,趣里、菅田将晖主演,豆瓣评分7.4。
电影 《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中的宁子就是躁郁症患者,与男友同居三年的她被病症困扰,嗜睡使其难以迈出家门,只能依赖男友津奈木,但情绪不稳定的她,对男友充满了抱怨和不满。
宁子找到一份兼职工作,决定改变的她充满了对生活的期望和对旁人的感激,但又突然陷入了痛苦与悲伤之中,哭泣着逃走。
男友追上了宁子,逐渐恢复平静的两人相拥而泣。
《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改编自荣获希子获芥川奖和三岛由纪夫奖双提扰悔名的同名恋爱小说,聚焦于躁郁症患者宁子与男友的生活,但影片没有过多强调“躁郁症”,不期望观众把影片当作“病人”的生活纪实, 而是讲述躁郁的人的故事,讲述在压抑社会中挣扎的故事。
宁子躺在床上艰难的睁开眼,她和电话那头的姐姐问早,尽管此时已是下午4点。房间里衣服、食物等物品杂乱的摆放着,宁子的生活也杂乱无章、毫无目的,而睡觉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
“抑郁”伴随着宁子大多数时间,根本无法正常生活,嗜睡、不出门、不工作、挑剔简隐男友、因跳闸暴躁、想给男友做饭的她备受打击只能坐在地上哭泣、打工时甚至端不好盘子...
我们不能责备宁子不坚强,因为在疾病面前,谁都有可能被轻易击败。 光是活下去就已经耗费了绝大部分的精力,即使拼尽全力也难以过上正常的生活,在这样的处境下,光靠坚强是远远不够的。
按着小说原作者与影片导演的本意,我们可以将“抑郁”时的宁子扩散到每个在社会中苦苦支撑的人。 宁子的男友津奈木原本想成为作家,却意外在缓咐正报社报道“情色八卦新闻”,同事早些的报道还害女明星自杀,就连揭露奥运会腐败真相的新闻也被上司压下来,当现实与理想越来越远,津奈木在每日加班的忙碌中,也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乐趣。
“我受不了了,我果然做不到啊,我真的好累啊,光是活着就心力交瘁了。” 津奈木吐露了自己在努力过后的无可奈何,也道出了生活重压下人们的百般无奈。现在的人似乎变得越来越脆弱,未赶上的早班车、失手掉到地上的手机、领导否决掉的策划案,都能够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倒不是因为我们太脆弱,而是压力太大。
津奈木喜欢上宁子的那天晚上,宁子的头撞破了,鲜血直流的她却选择奔跑,在夜色的衬托下,随风起伏翻动的蓝色裙摆格外吸引人。
当“躁狂”占据宁子的生活时,生活中处处是乐趣,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津奈木的前女友百般刁难,为其强行找了个兼职时,宁子没有恼怒,而是将其当作新生的机会;当老板、老板娘把宁子当成家人时,她的兴奋与幸福溢于言表,喋喋不休地将自己的秘密抖出...
宁子充满干劲与期望的样子,像极了有时候的我们, 在淋浴喷头下,接受最神圣的洗礼,想要一次性与过去浑浑噩噩的自己道别;为了明天的工作,定了几个闹钟提醒自己早起;在得到同事一点点的鼓励后,工作时也忘记了辛苦;老板的一句“当作自己的亲人”,已经足以将自己全盘托出...
“躁狂”宁子像是一面镜子,清清楚楚的照亮每个初入社会的人,每个怀揣期望与梦想的人。 在报社报道“情色八卦新闻”的津奈木曾经想要成为作家,而漫画家是同事最初的梦想,但不可否定的是,他们都曾做好了准备,也都为理想拼尽全力。
最终实现梦想的人好像都是“天才”,但他们也是“疯子”。 梵高、贝多芬、舒曼尼采、歌德这些人,大概就是所谓的“左手疯子,右手天才”。“躁狂”所带来的灵感、动能、创造力足以支撑人们完成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但高亢兴奋的状态伴随着迅速大量的消耗,大部分人都未曾达到梦想的彼岸。
影片最后,丢掉工作的津奈木与痛哭逃走的宁子在天台相遇,在两人将自己最深处的秘密都吐露后,也都恢复了平静,相互依偎着,也相互依靠着。
“你要是想离开我,就可以和我分开,可我一辈子都无法和自己分开。” 津奈木是个无趣的人,对于宁子更多的是“无趣”的应和和顺从,不曾进一步的询问宁子抑郁或躁狂的理由。宁子迫切地想要津奈木了解自己,但也不想再拖累对方,但在津奈木说出,封闭的自己喜欢宁子的勇敢、向前奔跑时,两人也逐渐归于平静,相互陪伴已经是两人对彼此最好的爱。
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离开一个人,那就是自己,与其说宁子想通过津奈木的了解而得到认可,倒不如说,宁子想要与并不那么好的自己和解,与有些累赘的自己和解。
宁子没有到医院确诊过病情,“抑郁”也只是从她的口中说出,在周围人眼中,她只是拖累男友的“废物”,是在侮辱努力辛勤工作的人;“躁狂”在一些时候给了宁子生活的期望,她也兴致勃勃地努力过,也感谢每一个帮助她的人。
她一次次在挣扎中醒来,在一次次懦弱中勇敢,在两种极端情况反复的折磨下,宁子也终于探得了平静的奥秘,也终于可以体会“正常”所带来的安逸。
“抑郁”和“躁狂”是一个人极端的两面,但“平静”下来才是最真实的自己,不会因为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而头也不回地走向低迷,也不会因为对梦想盲目的追求而过度消耗自己,保持“冰与火”跷跷板的平衡,在生活的两个极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维度。
意气风发的少年充满理想、斗志昂扬,但压抑的现实,让其逐渐冷静,并不得不向生活低头,向现有的生存法则顺从,在背离理想与压抑现实的双重压力下,深陷郁郁寡欢。
正如本片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这是讲述躁郁的人的故事,是在压抑社会中挣扎的故事。
他发现震后日本社会趋向“顺从化”,大家相互依偎维持着一种”和谐“的秩序携手共进,好像只有这么做才能活下去,而恰恰相反,导演意识到必须跳脱这种“常规”,去质疑,社会和人才能前进,而宁子就是这样的人。
影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里是@哇噻电影,在这里,看电影,品生活。
写作不易,辛苦读者朋友点个关注,点个赞!
③ 电影《一念无明》怎么样
怎么说呢
前两天写了一篇关于《一念无明》的文章,这里节选里面的几段吧:
《一念无明》这个片名是佛教典籍中的一个术语,“无明”是十二因缘法的第一环,指的是一种蒙昧愚痴、无法真正理解事物真相的状态。佛教认为“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是因缘法的起端,而一念无明指的正是人们由“念”产生的无明状态,所谓“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妄见生起,无明乃生。念念偏差,念念执着,念念相续,一念而万念,错误的念头最终也就遮蔽了内心的光明和本性。
影片的导演黄进在一次采访中曾经提到,自己之所以选择用“一念无明”作为片名,是希望以此呈现片中人物之间的状态:“他们都是爱对方的,他们都不是外人,电影里面我自己觉得没有外人”,但正是这样的一群人,因为无法看清自己,看清他人,看清人生,最终却在不停地互相伤害,“他们互相伤害的时候就是‘无明’的,看不清楚他真的要做什么。”
很多人在讨论这部电影的时候关注点都放在了躁郁症,我看到有不少人指责导演对疾病的呈现很肤浅。这当然是一个问题,不过我个人觉得,对于这部影片而言,心理疾病也许只是一个切入的契机,“一念无明”在这里是一个情感关系中的隐喻,导演真正想讨论的,是人应该如何应对亲密关系的问题。阿东的父母互相伤害,阿东与父母互相伤害,阿东与未婚妻互相伤害……这些原本应当是最温馨的关系,最后却成了痛苦的源头,以至于影片最大的温暖,竟然是来自隔壁房间那个头顶插着一根针的乖小孩。
另一种“一念无明”的隐喻是关于远离阿东的人们,那些友人婚礼上窃窃私语的嘉宾、超市中忙着录像的路人、互联网上人肉搜索的看客、大楼里拉着孩子阻止他跟阿东聊天的邻居……他们有着各自的妄见和成见,这些先入为主的念头让他们丧失了人对人的关怀,而只是站在远处默默地看,而这种看注定又只是一种无明,一种彼此伤害的无明。
阿东的故事是极端和个别的,但阿东的处境却是普遍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既不会处理与亲人爱人的关系,也不会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他们对待他人彬彬有礼,有礼中却带着冷漠,他们爱得如此笨拙,笨拙到甚至自我损伤。
我们是《一念无》中的每一个人,既是阿东,也是阿东的亲人,更是那些不认识阿东的陌生人。而我们唯一能做的,或许只有用言语、用拥抱、用交流改变自己的一念万念,拨开无明的遮蔽,真正认识我们自己和他人。这无疑很难,却很必要。
④ 电影《一念无明》怎么样
勿因一念而无明
文/梦里诗书
没有何般刻意的文艺腔调,也不曾有着过度的拔高,《一念无明》虽有着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弑母、离婚、父子亲情等等,都是电影的张力所在,但黄进却以一种看似平稳,实则波涛汹涌的叙事手法,巧妙的编制着电影的情感,而正是这些点滴的凝聚,令人所真切的感受到了电影对游走于社会边缘群体深切的人文关怀。
《一念无明》就观感来说,自觉与《海边的曼彻斯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背负着沉重的罪责,同样是一场隶属于心灵的救赎,但《一念无橡肢明》所不同的是电影中患有躁郁症的阿东,所失手杀死的是自己的母亲,这种背负在主人公身上的罪责,其实远比前者单纯的过失之痛来的更为深重,但好在电影同样也为主人公安排了一位救赎者,阿东父亲的不弃相伴,仍旧令电影有着一道照亮人心的曙光。
这部电影所攫取的其实还并非仅只是一对父子的羁绊上,面对从精神病院出来的阿东,他虽然没有受到法律的处罚,但却成为了这个社会最为边缘化的人群,没梁改世有一家公司愿意去接纳这样的员工,所有人也都对之惟恐不及,甚至连原本即将结婚的前未婚妻也在他的伤口上洒下了一把盐,特别是当阿东独自一人蹲坐在超市吃朱古力的画面,成为了最为让我动容的所在,可以说如若没有父亲的相伴,本当回归社会的男主俨然就是被这个社会所隔绝的。
电影由此为引的展开,为人所见的其实已然并非是阿东他个人的躁郁症问题,而是在香港这个自诩文明的大都市中那越来越深的人与人间的隔阂与冷漠,透过个体对整个当下社会精神面貌的批判,俨然成为了《一念无明》暗藏于父子亲情后最为有力的内在纵深,且不论是饰演父亲的曾志伟,还是饰演阿东的余文乐,在这部挣扎于病痛苦难却仍不乏希望的电影中亦呈现了尤为精湛的演技。
由点到面歼并的电影手法其实并不少见,但能在细碎化的生活中,在父子亲情的描绘间,透过种种细节来达到对整个社会的人文思考,点出勿因一念而无明,生活永远充满温暖的意蕴,不得不说是沁人心脾,回味悠长的。
⑤ 天堂地狱,一念无明,走进躁郁症患者的绝望与希望
抑郁的结束,是疯狂的开始。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躁郁症,以上这句绝对是最贴切的。
看过电影《一念无明》的人都明白抑郁症和躁郁症的区别。然而在生活中许多人对躁郁症却一无所知,只是简单地把躁郁症患者统称作“疯子“。
躁郁症真的是“疯了“吗?发病原因是什么?躁郁患者的世界又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躁郁症的苗头,及时就医咨询呢?常人又该如何对待躁郁症患者呢?
这本《自由的囚徒:哈佛医学天才的躁郁世界》(以下简称《自由的囚徒》)可以给我们答案。
《自由的囚徒:哈佛医学天才的躁郁世界》
这是一本哈佛医学天才佩里·贝尔德关于自己躁郁症发病的记录,经过其女儿咪咪·贝尔德和编辑伊芙·克拉克斯顿的整理和排版得以面世,为我们打开真实的躁郁世界。
佩里·贝尔德在医学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他大学三年内完成了四年的课程,并在大四的时候就开始教授大一新生生理学,然而就是这样的天才却得了躁郁症,从天堂堕入地狱,在绝望中挣扎着前进。
即便是生病,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是医生,他忍着狂躁的性子,在略微平静的时候记录在生病期间的所作所为,以及精神病医院的所作所为,并对躁郁症进行研究,于是这本《自由的囚徒》逐渐成型。
在佩里的时代,人们对躁郁症并不了解,当然即便是现如今也并没有多少人了解躁郁症。
躁郁症又称作是双向情感障碍,是狂躁症与抑郁症两个极端情绪的结合。
对于躁郁症患者的绝望和希望,我想再没有比亲身经历者的记录更容易让人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佩里的记录,走进他的狂躁世界。
躁郁症患者在发病期间表现情感高涨时称为躁狂,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并且急于表达自己,甚至莫名自信,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同时异常亢奋,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感兴趣,却都虎头蛇尾,无法完成;
而表现为情感低落时称为抑郁,情绪极其低落,对之前兴致勃勃的事物不再感兴趣,并且生无可恋,有罪感和无力感增强,甚至想要或者实施自杀。
可以说在躁郁症患者体内存在两个极端的小人儿,他们争吵着把控大脑的支配权,让躁郁症患者的情绪如同跳楼机一般,在极度兴奋和极度低落中循环往复,没有药物的控制便无法停歇。
电影《一念无明》男主阿东身患躁郁症
《自由的囚徒》还原了躁郁症患者的痛苦,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却对自己做过的事保持良好的判断,在躁郁症发作期间的一切记忆都不会随着恢复健康而被遗忘。
这些记忆有时会成为再次发病的诱因, 正如佩里所言:
自我批评、羞愧感及尴尬都是真正的敌人,它们会变得极其猛烈,会对人们造成最严重的伤害、破坏人们的自信,使人们难以面对世界。
同时佩里还经历了一系列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的躁郁症疗法:约束衣、手铐、脚镣、注射副醛、热敷与冰敷、长期浸泡在浴缸之中、囚禁在狭小的空间内,以及其他各种治疗方式,甚至到后期还接受了脑叶白质切除术,致使他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躁郁症患者除了要面对病痛折磨和非人的治疗方式外,还会面对亲朋好友的疏离、抛弃,以及社会的歧视、厌弃。后者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患者如同过山车一般的情绪给患缓腊租者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一定的困扰,他们发病时的可怕破坏力也让许多人避而远之。
送进精神病院治疗几乎是许多重症患者家属的必然选择。远离家庭,缺少亲友的陪伴,躁郁症患者便缺失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患者们努力地寻求帮助,给亲友们打电话,写信甚至像佩里一样选择逃跑。然而许多正常人却不能理解,他们拒绝提供帮助,甚至切断与患者的联系,把他从自己的世界里抹开,远远地逃离。
《自由的囚徒》 中佩里对此深有体会:
一旦越过正常生活的界限,踏入精神病医院之后,一道比砖石更厚重的墙壁——一道由偏见迷信筑成的墙壁便已将亲朋好友们隔绝在外。
除此之外,社会对于躁郁症患者的歧视,让他们即便痊愈了也没有办法像患病前一样正常生活。佩里在生病期间失去行医执照,并在社区中声名尽毁,他的诊所也因此无法继续运转,让他彻底失去经济来源。
因为躁郁症,佩里失去了家庭和工作,毁掉了局哗整个人生。
这似乎是躁郁症患者必然要面对的结果,在电影《一念无明》中男主阿东痊愈后去求职,当HR 问道间隔的一年去做了什么时,阿东如实回答自己患病去了医院,便因此遭到歧视,未被录取。
而梵高生前的遭遇更勿需多提,因为躁郁症他割下了自己的左耳,于是扰兆留下了那幅全世界著名的《自画像》,他的孤独和无奈在这幅画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梵高《自画像》
躁郁症患者的绝望往往来源于整个社会的歧视,而他们的希望也来自于周边的关爱。
《一念无明》的男主发病期间其父亲的不离不弃,和邻家小孩的陪伴让他的状态日益好转。
而佩里在《自由的囚徒》中也记录着自己出逃后接受到的陌生人的帮助,和朋友以及父亲的关爱。这些善意让他获得生存下去的勇气。
“一阵强大的力量,一种能够从更乐观的角度看待事情的能力,一种超越耻辱,艰辛与所有失败并带着真正勇气、耐力与坚韧坚持数月的能力。”
佩里医生知道自己的病可能复发,却依然对生活有着憧憬。如果每个人能够对躁郁症患者多一点关爱,多一点理解,那么一定能在那个绝望的黑暗地狱里撕出一道来自天堂的光,给予他们活下去的力量。
最后,以《自由的囚徒》的结尾作结,想告诉每一个焦虑的,狂躁的,抑郁的,或是躁郁的人,请好好活着:
生活沿着奇怪的道路前进。只有在极为有限的程度上,我们才是自己灵魂的飞行员,是主宰自己生活的船长。
⑥ 《我的丈夫得了躁郁症》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我的丈夫得了躁郁症》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5sHbekt8hXRlci2rd2pIzA
导演: 约西姆·拉弗塞
编剧: 约西姆·拉弗塞 / 弗朗索瓦·皮罗 / Lou Du Pontavice / Juliette Goudot / Chloé Leonil / Anne-Lise Morin
主演: 莱拉·贝蒂 / 达米安·勃纳尔 / 吕克·席尔茨 / Larisa Faber / Elsa Rauchs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比利时 / 法国 / 卢森堡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1-07-16(戛纳电影节) / 2021-10-20(法国)
片长: 117分钟
又名: 不可调和 / The Restless
我的丈夫得了躁郁症的剧情简介· · · · · ·
影片讲述了一个家庭共同面对双相情感障碍症的故事。
达米安是一个画家,他作为一个双相患者,时而对生活和艺术充满激情——不眠不休地创作,近乎偏执地操持家务,精力无限地折腾全家人出去游玩,激码拍表演欲爆棚;时而陷入抑郁的低谷,阴沉绝望,一事无成。面对达米安的又一次发病,妻子莱拉的痛苦和压力累积到了顶峰。她不得不联合达米安的父亲一起,忍痛把达米安送进医院进行强制治疗。
旁观这一切的儿子,既无法理解爸爸的的病,也无法理解父母逐渐走向破裂的感情。爸爸终于从医院回来,儿子模并充满喜悦。殊不知,这明羡是身心俱疲的妈妈走向崩溃的开始……
⑦ 求分享电影《有毒蜂蜜》
电影《有腊李毒轮慎迟蜂蜜》内孝咐容是:
⑧ 卡尔和小美躁郁症电影叫什么名字
叫做《一念无明》。
主人公就是卡尔和小美这两名,电影讲述了心理学、躁郁症、人生方面的相关问题这是值得观看的。
躁郁症电影还有《无耻之徒》。
⑨ 如何评价中岛哲也的最新电影《渴望》
这是一部cult片,是一部完全不让人产生任何愉悦快感的片子。
先理清一下故事。从混杂在父亲、母亲、朋友、同学、医生回忆中的加奈子的故事。(全部基于我的理解)
事情的开头是美少年绪方跳楼自杀。
父亲躁郁症,母亲出轨,被忽视的加奈子和有点阴暗的绪方相识,并喜欢上他。
然而绪方被松永设计,加入了嗑药派对,被卖给色老头爆菊且不止一次,最终受不了跳楼自杀。
葬礼上,加奈子吻了绪方的遗体,并决定为他复仇。她明目张胆的进入松永的派对勾引松永,松永一伙知道她是来报复的,但最后还是心甘情愿沦陷。
加奈子把自己当做猎物勾引那些猥琐的高官,并开始物色更多的猎物棋子。他们几乎都是被人家人忽视,与周围同学格格不入,长得可爱毕毁庆的人。她将他们引入松永的派对,让他们染上毒瘾,引诱甚至强迫他们卖身,并拍下照片(绪方的是松永拍的)。
这些照片成了加奈子最重要的筹码,她的目的也成了催命符,黑道要追杀她,但最后她死在她的棋子的母亲手里。
加奈子为了复仇自己跳入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兔子洞,成为另外一个人,变成一个女魔头,毁灭了自我,毁灭着其他所有人,并享受这个过程。
后面便是父亲藤岛昭和接到桐子电话说女儿失踪,开始寻找女儿的故事。
藤岛是个躁郁症患者,有着严重暴力倾向以及很深的药瘾。他对和加奈子失踪先关人员都采取暴力手段。随着女儿真是面目一步步揭露,他的暴力指数也开始升级。
他其实一直清楚加奈子很扭曲,加奈子在复仇过程中迷失,面对暴躁的父亲,她作出勾引他的行为。然而作为父亲的余茄解决办法直接暴力殴打,甚至下了杀手。
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加奈子比他了解的还要扭曲。一方面心痛,加奈子曾经是个乖乖女,桐子曾经很温柔,美好的家庭分崩离析,是他一手作的。一方面暗自兴奋,加奈子嗑药滥交犯罪,玩弄人心,她比自己更加禽兽。
女儿是个垃圾,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垃圾禽兽。他自己也是个三观不正,没有心没有灵魂的空壳,唯一的执念把那个流淌着自己血脉的禽兽挖出来在杀死在埋掉掉。在他女儿身上,他看到了自己最丑陋的一面,他想杀掉的估计是他自己。
藤岛最后威胁女老师,说绑了她女儿要她找加奈子尸体,其实并没有的。晶子小妹妹在女老师和藤岛对峙的时候快快乐乐回家去了。只要女老师跑掉回家,就会发现藤岛在虚张声势而已。
片子分两条线,拍摄剪辑手法都不一样。父亲线,从藤岛这手握个精神病的视觉来看,时不时发生令人眩晕的闪回,真的如同嗑药一般。女儿线从炮灰的视觉,从开始唯美小清新到迷乱到黑暗。非常有特色。个人觉得挺好的,我能接受这样的手法,并不觉得乱,也没觉得对理解造成影响。
片子里那些撒血浆的地方其实挺小儿科,并不恶心。让我觉得恶心的,是男主谈话时无差别暴力对待所有人,男人、女人、男孩、女孩、黑社会、普通人、老婆、女儿对他来说都是没差别的,可以随意动手,可以任意欺凌。他殴打松永的母亲,殴打加奈子同学,强奸自己前妻,几乎杀死前妻的外遇对象,几乎杀死女儿,后面又强奸别人的老婆,绑架他人。他似乎很厉害,但是他自己在真的暴力黑社会面前却是懦弱不堪而可笑的。为了自保说出加奈子和他无关的话,为了自保破坏去杀人。在警察后辈面前完全是一个被摆弄的棋子,虽然屡次逃跑,但始终被人戏弄。
这样一个人居然怎么也打不死,实在堵得慌。受了再重的伤也能原地复活,太不公平了!!最后女老师刺中他的时候,我就差叫好,可他不死,女老师用铁锹敲他的头,最后还是不死。到结局,对男主的厌恶都无法宣泄,全片看完累积了太多负能量,对这片子完全喜欢不起来。
⑩ 《触火之恋》我在下一个路口等你
1. 爱情是千百年来人类经久不息的话题,爱情是人生中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谣。我与你的相识,关于你爱情的故事,你那坚持却又不能到彼岸的爱情,遭遇不幸,给你心灵的爱情带来了阴霾,万幸的是你没有自暴自弃,在这场被伤害的爱情里你在生活里学会了忘记。
2. 你在工作时认识了稳重的新上司,这正是你所喜欢的类型。领导平时话很少,每次都是你有事没事去找他说话,时间久了你们自然抛开身份成了朋友。你见不到他会感觉心里空空的,见到他就会特别的高兴,所以每天都盼着上班,工作自然有劲。
可好景不长,他因投资失败万念俱灰和家里琐事不断,之后你们的聊天渐渐的变少了。他觉得人生走到这一步对他来说就是煎熬,没有亲人能懂的内心,他甚至觉得连活着都没有意义……我从你对他的关心里意识到你真的爱上了他,但是,我不允许你用自己幸福的代价向他表白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我害怕你说出来后会牺牲自己完整的家庭。
3.最终,我扼杀了你鼓起勇气的心,每次看到你对他是否帮助那种考虑考虑的眼神,我就难以放下那颗非要阻拦你的心。谁知你倾向放下后的心,我们却有了决裂的局面。但是,我却心愿未了的无法在这样的局面里死心,日复一日的去找你沟通,希望我们关系能有奇迹出现,可是整个月你的态度依然那么坚决。
4.那个月即将结束后,我给你的邮箱里发了一篇,从在乎到放弃的信,我忽然感觉轻松了许多,本以为我会发泄一通,却发泄不出来……带着病痛的身体,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反而会那么平静。难道真的没有在乎过你吗?不是,当初你说被车撞也愿意的时候我甚至可以抛弃生命陪你共赴黄泉,可在被你拒绝后的一个月,我已经没有最初时的那么难过了……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聚散随缘吧。
5.新的一个月带着解脱、舍弃的心,我准备走向人生的下一站。不带希望的告诉了你一些我们目前的个人磁场事宜。就是这样的开始,我好像深陷了我都不自知的泥潭不能自拔:越是有伤疤的东西,越并判悄是想再次撕开伤口,越是你不想被说教的感情,结果把我们彼此弄的疲惫不堪。所以我没有在刚刚回转的关系里,去放弃阻拦你随时会受伤的感情。因为,我觉得若我不能唤醒你就失去了与你做朋友的意义:他是黑的,心是灰的,感情是冷的,你靠近会失去快乐,失去了自信,甚至终有一日会失去生活的激情。
6.看着这样的你我狠狠的在你的心里打了一拳又一拳,利弊权衡之下你不得不松手,看着重心回到生活的你,我是欣慰高兴的,因为没有出现教训的惨痛,不知为何我对你说了很多太伤人的话,你都没有与我再反目,而且总在短暂争吵之后与我和好如初。
7.你的对过往和上司痴心感动了我,我很同情你的过去,并希望能够为你做点什么。于是我接近你并开导你,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自己不可救药的爱上了你,爱上了至真至诚的你。
为了唤醒你的痴情,更为了表白自己的真情,在你对我的衡量下,我开始给你讲我的故事,用我最不善八卦的口才来换和你真心相对。
8.“我怎忍心让你从放弃里,又开始一场错误”,每次坚定看着你好久好久,我都想抱着你哭一场,然后,松开我那颗没有握住的“心”,慢慢地打开转身的脚步,对你说:“我会忘记你的,你永远也不要再想起我。”说完后,我会用力抬起迈开的脚步。
9.可是我没有那么潇洒,克制想与你紧紧拥抱下的欲望,我忘不掉住进我心里的你,我也收获不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因为,你总是让我失去一些之后收冲友获更多。对我而言的爱注定会悲欢离合,虽不会与你发生爱恨纠缠的情网,却会 让感情的路越走越窄。
第二部分
别样的感觉
在读《原绝渣则》这本书的时候,有一段作者讲述了他的儿子保罗得了躁郁症,从脑科学解释了躁郁症的病因。还详细的讲述了保罗怎么从糟糕的一个人,到达一个健康的天才……
躁郁症也叫做(双向障碍),既充满创造率又缺乏自律。保罗最严重的时候,走到酒店前台,把人家计算机给砸了,被铺入狱。在狱中被打的病情更严重。出狱后作者夫妇用心治疗和3年的陪伴,让一个曾一度深更半夜,做事一团糟、喝酒吸毒的一个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老老实实的吃药、冥想、早早上床睡觉,拒绝毒品和酒精,充满了创造率还能很好的做到自律。
作者介绍保罗拍的一部电影《触火之恋》,让许多生活可能被双向障碍的人既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他们未来前行的道路。
我就是看了作者的推荐,产生了病态的共鸣,因此看了这部《触火之恋》的电影。电影讲述着两个关于患有躁郁症病人相爱的故事。女主卡拉.露西亚热爱诗文,对一切实物都保持自己独特的理解,她出了一本叫《褪色》的书,里面表达了她对世界独特的看法与感受。然而,她的观点却不被人理解,甚至别人把她当作了精神病人,在一次和母亲的争吵后,她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
男主马科尔.卢纳也对世界有着独特的看法,他甚至有些偏激,幻想自己是来自外星的。也是在一次晚上和父亲发生争吵后,跑到楼顶,幻想着让月亮带走他,结果等来的是警察把他送到了精神病医院。
就这样两个人同在一个医院相遇了,在医院里两个人从躁郁症聊到艺术家,从柴可夫斯基聊到梵高,从月亮聊到星星,从宇宙聊到人生。他们成了彼此的知己,对方好像就是那个唯一能懂自己的人。但是,他们这种行为在医生看来是不正常的,医生明确告诫他们不能来往,并且设法隔开分离着他们。
随着他们病情的好转,各自回家去了。回到家后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对方,甚至同时出现了自杀,试图通过这个方式找到彼此。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抢救了过来。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找到对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相见。他们开始了热恋,但是,幸福很短暂,双方父母激励反对,越是不被认可他们的感情就更执着。他们远离了父母,生活在了一起,不久露西亚怀孕有了他们爱情的结晶。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妥协了,只是要求他们要有自己的工作,两个人要按时吃药。
马科尔却未遵守父母和医生的嘱咐,没有按时吃药和由于压力太大,他变得疯癫起来,和露西亚时常发生争吵,最严重的一次出手推倒了怀有身孕的露西亚……最终失去孩子的露西亚离开了他……和最后两个人的见面,彼此相视一笑。
电影的结束,也是寓意着两个躁郁症的人,最终恢复了康复。我之所以引用这部电影,揭露自己的病史,是想面对别样的感觉,始终是种病态,我既做不到华丽转身,就加快脚步在下一个路口等你,期待看到,人生职场大赢家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