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的专业设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表演艺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宽陪和艺术察戚修养,能从事电影、电视、舞台表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表演、形体、台词、声乐、影视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影片分析、名著导读、剧作概论等。 表演系 系主任:帅彬彬李 勋 郑 莉 赵 维 王若希 董 青 王津建 崔 丽 崔 杰 兰继洲 叶德敏 张辰鸿外籍教师简介:声乐外教:费鸠科.佳丽娜,俄罗斯人。
钢琴外教:费多索娃.玛丽娜,乌败巧陵克兰人。
声乐外教:克柳契科夫.瓦.阿,出生于前苏联萨拉瓦塔市。
钢琴外教:马龙采娃.维多利亚,出生于克拉斯诺达尔。
② 音乐与电影的关系
一,电影中的音乐是电影的一部分。
动作片里面:配合动作,力与美的结合。
喜剧片里面:深刻场景主题,吸引观众入戏。
爱情片里面:人物感情悲喜更加明显。
二,电影中的音乐使人对电影印象更加深刻
现在的电影里面,往往会借鉴现成的音乐,例如我刚刚看过的《豚鼠特工队》里面很巧合地跟另外一个我刚刚看过的美国动作电影(片名暂没有查证)同样使用了黑眼豆豆的歌曲《boom boom pow》。
三,音乐会因电影的成功而更显出色
个人认为从前的电影,音乐往往量身定做,歌曲会因为电影而风靡,例如南斯拉夫电影《桥》里面的《再见吧朋友》,三毛剧本《滚滚红尘》的主题曲《滚滚红尘》,梅艳芳的《胭脂扣》,还有因电影而饮誉的歌曲例如《卡萨布兰卡》、《霸王别姬》。由此又可以说,是电影影响了音乐。
③ 音乐与电影之间有什么关系150字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种背景氛围。 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在影片中用的很多的。由于用得多,便往往处理得一般化,缺乏个性,不够考究,也常常分量过重,因此遭到评论家的批评。如果能克服这些不足,提高背景气氛音乐的品位,那么,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对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是能起到重要作用的。 这种音乐的作用,可以包括渲染环境气氛、渲染时代气氛、渲染地方色彩、渲染民族特点等方面。 1.渲染环境气氛 音乐可以为整部影片渲染一种总的环境气氛。 例如上海电影制片厂1983年摄制的故事片《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作曲吕其明)。它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所看到的人和事来表现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林海音从这些往事的回忆中所引起的那种“离我而去”的惆怅之情和对故土的思念。为此,影片导演吴贻弓规定了整部影片的情绪基调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作曲家吕其明根据这个总的基调,选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学堂歌曲《送别》为这部影片音乐的主旋律,并采用非常规的配器,只用了弦乐队和抱笙等几件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以非常简洁凝练的音乐语言,为整部影片渲染了一种惆怅惜别之情。这种情绪的音乐在片头音乐中有较完整的展示,在影片的中间也有所流露。而在影片的结尾则表现得更为强烈;英子的父亲已去世,她和妈妈、弟弟去为父亲扫墓,从小把她带大的纯朴的农村妇女宋妈也要离开她们回农村去了,英子和妈妈、弟弟在满地黄树叶的秋天坐着车子和宋妈告别……这段画面的背景音乐就是在弦乐队的轻弱陪伴之下,抱笙吹奏《送别》的曲凋,这平缓、疏淡的音乐,恰如其分、含而不露地渲染了那种“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之情。 由于吕其明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影片的音乐,使他荣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 音乐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有时某个场面表现的是人物的一种情绪;或是欢乐、喜悦,或是悲苦、伤心,或是紧张、惊恐,或是轻松、愉快等等;有时影片的某个场面营造的是一种特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等等,而此时往往很少对话或没有对话。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从听觉这个角度介入,参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使画面内人物的某种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调,环境气氛得到进一步的渲染,从而达到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的目的。当然这种音乐要用得准确适度。 例如影片《红高梁》中贴窗花一段:酿酒作坊掌柜、麻疯病人李大头死后,九儿(巩俐饰)带领伙计们把老掌柜用过的东西烧的烧、埋的埋,还用红高粱酒在地上连泼了3遍,用以消毒去火。九儿把自己的住房也重新粉刷过,被褥重新换过。此时画面上,身穿红上衣的九儿在新窗户纸上贴着新窗花,脸上绽开从未有过的喜悦,好像这回才真正做了新娘。伴随着此画面的音乐,是一段柔和、优美而又含蓄的唢呐曲,音乐为这个场面渲染了一种欢欣、祥和的气氛。 再如影片《红高粱》中抬花轿的队伍经过青杀口这一段,气氛是很恐怖的,刚才还疯狂颠轿的轿夫们,此时偃旗息鼓,收敛了那股嬉闹劲,个个低头屏息、蹑手蹑脚地走在两旁长满野高粱的小路上。只听画外音说道:“我家到十八里坡要过青杀口,这地方不知从哪年起,长出了百十亩高粱,没人种也没人收。老家的人都说这是野高粱,还说这儿常闹鬼。”画外音说完,音乐仅以小锣、低音大锣等打击乐器的两三下声响,便十分形象、准确地制造了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气氛。作曲家赵季平写的这段渲染环境气氛的音乐真可谓惜墨如金,十分精练。它去除了有些影片这类音乐过于臃肿累赘的弊病。
④ 电影与音乐有何密切关系
影视音乐不是纯音乐,它是为影视作品而存在的音乐。影视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等.影视音乐的片段性,不连续性和非独立性特征就成为它区别于其他音乐的重要标志。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一部分是参与故事情节的有声源音乐,在画面中可以找到发声体,或与故事的叙述内容相吻合;另一部分是非参与故事情节的无声源音乐,主要起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
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不是自成系统、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组成元素,为影片主题、人物、情节的塑造和发展服务的。因此,影视音乐不能以自旁逻样的完整演绎,复杂的配琴和强烈的音响去与画面争夺砚众,而应不引人注目然而强有力的方式支持画面,正如美国电影理论家林格伦所说“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好的电影音乐能使原本平实的电影回味深长,熠熠生辉。好的电影音乐更要符合观众的心理,使他们产生共鸣,能够完全融入电影情节中去。电影,有了音乐的进入才使其作为视听艺术更加丰满,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⑤ 电影与音乐有何密切关系
除去音乐这门艺术外,最能体现时间艺术的就是电影了。贾樟柯在《站台》一片中说,20年前一个女人拒绝了一个男人,到20年后这个男人接受了这个女人,我想用电影来记述时间对于人的改变。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塔可夫斯基说,电影是记录时间流逝的艺术。所以在他的影片里经常出现流水缓缓,一只船,或是一只木块横移的场景。这些都说明了电影记录时间的功能。除去时间不谈,流畅也是电影大师追求的东西,长镜头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是真实的空间再现,还在于它使流畅的时间性。而流畅是音乐的特征。这里包含一个节奏的东西,流畅本身也是一种节奏。音乐讲究节奏,电影亦是。不同的是,电影对节奏的依赖相对来说没有音乐对节奏的依赖来的明显。音乐的本体应该是旋律和节奏。今天下午我观看了塔可夫斯基的《太空飞行》,其对于音乐的运用令我诚服。开头是巴赫的音乐(塔认为巴赫的音乐最谐和),以及中间的电子音乐(1972,苏联最早做电子音乐的人与塔合作),其运用让人极其震撼。影片本身的哲学意义与对人世间情感的拷问足以让人战栗。尤其是影片到最后,主人公幻觉(姑且叫幻觉)中,出现的往事一幕,已经看到自己的母亲的情景,和画中出现的场景,与音响搭配得天衣无缝。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在电影中具有神奇的功用。日本香港的恐怖片,一般都借助音乐来达到营造气氛的效果。如果没有音响效果,再恐怖的片子都不会骇人,这同样是因为时间与影片的画面具有同步性的原因。 李安的《喜宴》中最后的一幕,除了父母彼此矛盾的心情以及最后那一举之外,配上的民族+西洋音乐也起到了将影片推向及至的效果。北野武的《夏天,那片海》中,设计了两个哑巴情侣,坐在海滩前,虽然没有激烈的故事情境,但是我们看了依然觉得过瘾。因为沉默的场景突出了镜像的美感,让观众感觉是在一个窗口前窥视一对情侣的内心世界,时间的流逝通过海的空间流动慢慢地展示给了人,取得了极其诗意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在影片中最美的音乐不应该有人的歌声,那样起不到电影的效果,已经有MTV了,不需要再那样了,更有人认为,不加任何人为的音乐,自然音响就是电影中最美的音乐。这点我也赞同。所谓的天籁之音,即是宇宙自然之音,方位和谐,布卢达尔也同样这么认为。但是只要加了音乐,就应该是符合电影性的。好的电影音乐如安哲的《永恒于一日》,侯孝贤《悲情城市》,大岛渚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等等。总之,好的音乐可能会增加电影的艺术性,前提二者缝合,二者主题切合。而不是为了音乐而音乐,那样再好的电影也会被再好的音乐给毁掉。
⑥ 音乐艺术生有什么专业和学校可以选
音乐艺术生艺考专业可以选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乐器工程、音乐学、艺术管理、音乐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艺术设计、音乐与传媒、数字媒体艺术、录音艺术等。
作曲系
音乐学系:该系主要专业方向有音乐学理论、音乐新闻与评论、音乐治疗。
钢琴系:开设钢琴和手风琴专业
管弦系: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竖琴(钢琴专业可兼报竖琴)、提琴制作
民乐系:二胡、琵琶、笙、唢呐、竹笛、扬琴、古筝、柳琴、古琴、中阮、民族低音(大提琴、低音提琴)
现代器乐系:该系设有打击乐(含西洋、民族打击销念乐)、萨克斯和古典吉他等专业.
声乐系:声乐(美声、民族唱法)、合唱、钢琴伴奏
音乐教育系:音乐教育、音乐舞蹈
舞蹈系:舞蹈系设有舞蹈表演、舞蹈学两大专业.中国古典舞表演与教育、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与教育、中国舞表演与教育。
戏剧系:西亏扮困部专业艺术院校唯一培养戏剧表演、音乐剧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影视服装化妆设计四个本科专业的教学部门。
歌剧与艺术管理系:文化艺术事业管理、演艺策划与评论、歌剧表演
戏剧影视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
传播艺术系:专题节目编辑制作、文艺节目编辑制作、电缺弯视剧制作,双语(英、汉)播音与主持
数字艺术系:游戏设计与制作、新媒体(音频与视频)设计与制作、计算机插图设计与制作、数字空间规划与场景设计通过何种渠道获得结论
第一类、艺术学院:包括音乐学院、电影学院、舞蹈学院、传媒学院、戏剧学院、美术学院等
第二类、985、211类重点综合大学
第三类、师范大学
第四类、普通高等学院
第五类、各类艺术学院、师范大学的下属分校
第六类、民办艺术学院
第七类、艺术职业学院
第八类、普通专科院校艺术专业
艺术学院包括音乐学院、电影学院、舞蹈学院、传媒学院、戏剧学院、美术学院等:教育部直属的艺术院校全国只有3所,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这些院校属于艺术院校里的清华北大,除此以外,表演、舞蹈、播音、戏曲专业的顶级学校还有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
⑦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科系设置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有英语(英语语言文学方向)、英语(影视剧译制方向)、英语(国际新闻方向)、英语(英语节目主持方向)、朝鲜语、日语、马来语、印地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泰米尔语、土耳其语、希伯来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匈牙利语、荷兰语、瑞典语、斯瓦希里语、世界语等。 英语系是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原名为国际传播学院)的三个系之一。外国语学院成立之后,经整合全院的师资力量组建了以英语语言、文学及文化传播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以国际新闻、英语播音与主持和影视剧译制等专业方向为发展特色的英语系。英语系现有英语语言文学教研室、国际新闻教研室、英语播音与主持教研室、影视剧译制教研室和非通用语英语教研室五个专业教研室,专职教师共37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有9名,在读博士5名。
英语系是外国语学院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主体,它承如渗配担了全院五个专业方向近50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
英语语言类(语言学、词汇学、文体学、修辞学等)
文学类(英国/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英语短篇小说赏析等)
文化类(西方社会与文化、中西文化比较、跨文化传播等)
特色类(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播音理论与实践、英语节目采编播实务、新闻理论、广播电视英语新闻采写、英语报刊新闻采写、英语新闻编译、影视艺术概论、影视翻译、影视配音表演和影视文学创作等)。
英语系的各专业方向在适应中国对外开放方针的形势下发展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外语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模式,形成了拥有“国际视喊贺野和媒介素养”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培养了一大批在新闻、影视文渣指化传播及外交等事业方面的人才,为中外跨文化的交流和融通、中西文化间的互证、互识更好地认识世界、走向世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外语系分亚非语系与欧洲语系。各专业与葡萄牙东方基金会、澳门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斯旺希大学等21个国外及港澳机构签署协议,通过互派教师、联合培养学生、合作科研等形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竞争力;同时,创立了非通用语教学的 “ 3+ 1” 模式,即学生三年国内学习与一年国外学习相结合,以全面提升语言能力,扩大视野,近三年中,已有近500名同学通过 “ 3+ 1” 模式完成了学业,这一模式对非通用语本科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非通用语专业还建立了 “ 非通用语+英语 ” 的培养模式,培养精通一门非通用语又能熟练掌握英语的 “ 复语型 ” 人才。具体而言,就是把英语视为非通用语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各语种均做到英语四年不断线,非通用语各专业英语专业四级过级率都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