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没有类似底特律变人的游戏,那种电影互动类的游戏,真太好玩了。
1.《暴雨》
《晚班,Late Shift》是CtrlMovie制作的一款实时电影互动式冒险解谜游戏。游戏讲述了拍卖行夜晚发生的盗窃杀人事件,而无辜的学生Matt却莫名卷入其中,为了洗刷冤屈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展开的追凶的故事。玩家通过无数次的选择与判断逐步揭开隐藏的真相,游戏有多个结局,至于如何选择还得靠玩家自行判断。
2. 《晚班》游戏结局有哪些
《晚班》游戏总共有以下几个结局。
在反派PARR家被赵家手党开枪打死
之前N个选择无所谓,在街上碰到小混混打架(无论是和美玲在一起还是和美玲分开),两次选择都选择打小混混,然会直接到反派老头PARR家,在他家他的书房开保险柜前选让他打开,然后是否开枪选是,就会把PARR打死,然后出门碰到赵家杀手,无论选择投降还是战斗,都会被打死。
这个结局有个分结局,一种是没有发现鸡缸杯的下落,直接骂一句小白脸就领便当了。另一种是小混混那里得到了线索,得知了鸡缸杯下落,鸡缸杯被送到了PARR家,主角会在死前选择是否告诉赵家杀手鸡缸杯下落。
被特警抓起来
这个结局也有两种分剧情,分别是在赵家酒店房间面对美玲尸体被抓,一种是在自己家被抓。
在酒店被抓简单流程也是小混混那里选打架,然后在parr老头家开保险柜选自己开,然后如果不杀他,接受他的100万,就可以让他开车带着主角去取鸡缸杯,然后主角去赵家酒店把鸡缸杯上交,赵家给主角钥匙,发现美玲被刺。
如果小混混那里不打架,找到医院,找到运货车,果断上车,然后车上发现鸡缸杯夹层,不接美玲电话,选择带着鸡缸杯回家,就在家里被特警抓住(这个结局还有其他可玩出的方法,任何情况下选择回家,都会在家被特警抓)。
和美玲一起都活下来
小混混那里选不打架,找到医院去,如果当初没有帮前来金发妹,只要一直求她就好,她会告诉房间,然后掉包小哥那里证明给他,得知鸡缸杯下落,去拍卖行,在拍卖行走电梯,上楼,碰到叫人的选继续看网页,然后坐电梯下楼,下楼看到货车果断选GO,然后在货车里接美玲电话,去parr家,鸡缸杯扔给他,老头出来碰到赵家打手和美玲。
主角死,美玲不死
第四种结局其实就是一楼结局1里面的分剧情,发现鸡缸杯下落,但是主角没有上货车,在parr家被赵家杀手打中后选择告诉他们鸡缸杯下落(临死眼神),这样美玲就不会死。
美玲被带走,留下主角一人
混混那里不打,去医院,去大楼,去parr家,选鸡缸杯放在桌上,选阻止parr扔鸡缸杯,然后鸡缸杯就真被扔了。
《Late Shift》是一款全动态影像的犯罪悬疑游戏。游戏讲述一个数学专业的大学生——马特,莫名其妙被卷入一场拍卖所的盗窃中,并试图证明自己的清白。游戏中玩家将会面临一系列的抉择,有些决定甚是微小,但却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晚班_网络
3. 《底特律:变人》——可能是目前为止最"真实"的游戏
前言
本评测中仅有部分文笔谈论到了故事线,个人感觉应该不算剧透,如果算是剧透麻烦帮忙指出,我打个码,谢谢。
《底特律:变人》又称《底特律:我欲成人》,是由Quantic Dream工作室研发的一款 游戏 ,Quantic Dream是个比较专注于互动电影 游戏 的工作室,代表作品有:《幻想杀手》、《暴雨》、《超凡双生》和《底特律:变人》,值得注意的是,该开发商也仅仅研发了5部作品,另一部未提到的 游戏 便是他们所研发的第一款作品《恶灵都市》。从2002年开始,Quantic Dream便开始开发互动式电影剧场技术的 游戏 ,从此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互动电影式 游戏 顾名思义犹如看了一场电影,这类 游戏 的核心便是它的剧本,只要剧本足够优秀,那么这款 游戏 便可归为”上乘佳作“,同类型的佼佼者有:《奇异人生》、《行尸走肉》等 游戏 ,这类 游戏 会有一个弊端,就是续作剧本难以维持或超越前作的高度(大部分类型的 游戏 都会有这个问题,只不过互动电影式 游戏 的剧本占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我个人来看,《奇异人生》和《行尸走肉》的续作方面都趋于“平庸”,或许是因为前作的剧本过于优秀,导致我玩《奇异人生:前传》以及《行尸走肉:新世界》时会有很大程度上的失望,以至于对于后续作品持续保持观望,从《行尸走肉:最终极》发售开始观望,观望到了公司倒闭再被救,还是没有买的打算。另外还有一些就是真人拍摄的互动式电影 游戏 ,比如:《晚班》《超级情圣》《她的故事》等,《量子破碎》应该也算是,毕竟中间还穿插着真人拍摄片段。
说回Quantic Dream,从该开发商的开发周期不难看出,互动电影式 游戏 的开发周期都很长,比如底特律,Quantic Dream于2013年宣布开发一款PS4 游戏 :《底特律:变人》,(其中2012年就已经发布了《卡菈》视频),底特律于2018年发售,耗时5年,研发费用高达3000W欧元。《底特律:变人》发售后5个月销量超过200W,而且突破了互动电影 游戏 的销售记录。虽然其他一些大作的开发周期也很长,但是互动电影类 游戏 的销量与其他大作完全无法相比,这也是互动电影式 游戏 的另一大弊端:云 游戏 通关,这对主打剧情类 游戏 的打击是巨大的,因为这类 游戏 会让人觉得看过一遍就行了,不用玩一遍,毕竟战斗场景不多,大部分还都是QTE,最大的差异也就是剧情选择分支不同,但总会有玩家上传自己的实况、解说、全结局通关视频,一方面证明了这款 游戏 足够优秀,有玩家愿意制作视频,另一方面会侵蚀掉这款 游戏 的销量,对比下同年发售的战神4,4个月销量约800W,只狼10天销量200W,虽然对比的有些不公平(一个是年度最佳,一个是有PC发售+粉丝支持),但是在底特律变人发售那一段时间,各种地方都在吹捧底特律,但实际上玩的人挺少的。
以上说到的几个弊端其他 游戏 都有,但是没有互动式电影 游戏 的弊端更大,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等式是:互动电影式 游戏 =看一场电影=看一个视频=看别人玩的视频。
当然我还没有提到另一个影响这类 游戏 销量的问题,那就是主机,部分玩家是不愿意为一款 游戏 而专门买一个主机的,我其实也是这样,只不过是经过了《底特律:变人》、《战神4》、《荒野大镖客2》等 游戏 的连环轰炸之下买了PS4,事实证明没让我后悔。不过Quantic Dream已经宣布把自己的产品:《暴雨》、《超凡双生》、《底特律:变人》在今年通过epic商城登陆PC,虽然要独占1年(但我觉得是好消息,一方面让更多玩家体验到 游戏 的魅力,另一方面对开发商的收入提供了另一个渠道不至于让他们夭折)。
人物介绍
卡菈
卡菈的扮演者是瓦莱瑞·凯瑞
瓦莱瑞·凯瑞对于《底特律:变人》这款 游戏 来说意义非凡,几次E3展所放出的片段都是以她为主角。
看到卡菈的时候,总是感觉很眼熟,但是想不出来是谁,查了资料发现在暮光之城里参演过角色。
卡菈在 游戏 中所扮演的职责是家政仿生人,主要干的是刷刷盘子啦、打扫卫生啦、做做饭啦,令我又好笑又无语的是这些都需要玩家自己操作,在摩擦触摸板洗盘子的时候我都要笑死了。
她所代表的是平民阶级,属于 社会 底层,没有什么权利武力也低,多数情况下都在保护小女孩,另外两个主角都会一定程度上左右她的生死。她的自我觉醒代表着大部分仿生人,像康纳所追捕的那些罪犯都和卡拉一样属于被迫“觉醒”,要么是自己被虐待、被抛弃甚至有生命威胁,要么是自己心爱之人遭受生命威胁,他们的情况都是迫不得已的打破“枷锁”,觉醒之后会直接报复施虐者,报复完成之后会出现两种情况和一个BUG,第一种是茫然无措,不会离开犯案现场但会突然知道“rA9“;第二种是根据”rA9“的指引寻找到耶利哥。然后这个BUG就是为什么一旦觉醒都会知道rA9,这个我更倾向于rA9是引导者,是所有觉醒仿生人的引导者,具体我会在下面详细聊聊rA9是什么。卡拉自始至终唯一的信念就是保护小女孩,哪怕会为了她而牺牲,据我所知,起码有两个结局是为了小女孩而死(目前没白金,所以具体多少次不清楚),她的目的也很单纯,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与小女孩生存下去。
玩卡菈的时候是最令我难受的,她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害怕中度过,不仅防范人类,也要防范仿生人。甚至卡菈的背景音乐也相当应景,她的背景音乐多为凄凉,偶尔会有一些温馨的音乐。
卡拉的QTE是最多的,不仅多还快,不过不用害怕几个失误会害死她,除非你全程失误。
马库斯
马库斯的扮演者是杰西·威廉姆斯
杰西·威廉姆斯是我第一个认出来的,因为林中小屋算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那时的锤哥还只是配角。。
马库斯在 游戏 中所扮演的职责是管家,照顾艺术家的起居生活,跟卡菈其实类似,但没有卡菈那么琐碎,因为艺术家更多的是把他当作儿子来看,马库斯也属于被迫”觉醒“,但他之后又升级了另一个能力——领导能力,马库斯可以通过碰触来帮其仿生人”觉醒“,后期越来越变态,招招手就能让范围内的仿生人觉醒,这一部分我觉得有点突兀,就莫名其妙的变厉害了。马库斯所代表的是领导者,同样也是反抗势力,在加入耶利哥后干了一些大事,被奉为领袖,他所做的每个决定会直接影响仿生人群体的结局,当然也会影响卡菈的结局。马库斯身边还有三位风格完全不同的“军师”,着实让我头疼不已:诺丝提倡“暴力”,认为人类一直在迫害他们,应该反击;黑人小哥提倡“和平”,认为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展现仿生人友好的一面;白人小哥倡导“顺其自然”,说白了就是让玩家啥都别干,安稳的躲在耶利哥当隐形人。
马库斯的操作是最舒服的,因为部分情况下不用怕做错事或走错路,因为他能模拟接下来可能发生的选择以及结果。
马库斯的背景音乐多为绝境中仿佛带着一丝希望。
康纳与崔西
康纳的扮演者是布莱恩·德恰特
崔西的扮演者是阿米莉亚·罗斯·布莱尔
康纳的扮演者不是这个 游戏 里最有名的演员,但是是最活跃的,他和他的老婆“崔西”一起开着直播玩底特律,参与各种活动时会扮演“自己”,也就是康纳,现在也经常在推特直播撒狗粮,(PS:康纳再推特上实在是太活跃了,经常与人互动,一天7、8条动态都是正常的,翻到他们结婚的那条动态就用了我十几分钟。。。)
康纳在 游戏 中所扮演的职责是警务,代表 游戏 中的秩序者,主要是协助警察抓捕异常仿生人,他是比较独特的一个,虽然有无数的备用机,用以复活和继承记忆,但真正行动的只有一个。康纳属于主动”觉醒“,他是一步一步被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逐渐觉得自己所做的是错误的(当然一直坚持做警务也是一条故事线,怎么玩主要看玩家)。玩康纳的时候是最纠结的,会出现我抓我自己,我既想让我抓住我,又不想让我抓住我这种情况。。。这样说有点神经病,我以名字再说一遍:康纳抓卡拉,但是两个人都要玩家操控,以康纳的立场,我想让康纳抓住卡拉,以卡拉的立场,我想让康纳抓不住卡拉。。虽然最后剧情设定是抓不到,但中途还是会出现这种纠结的心理。
康纳的办案模式是最有意思的,通过各种线索来提高成功几率会令我不想错过任何细节。
康纳的BGM是我最喜欢的,有点悬疑又有点紧迫感,从缓慢变的越来越紧张,让我循环听了许多遍。
崔西在 游戏 种所扮演的职责是夜店女郎,崔西现实中是康纳的老婆。
汉克
汉克的扮演者是克兰西.布朗
职业:警局副队长,康纳的搭档
汉克是个很矛盾的角色,他首先是很讨厌仿生人的,同样对人类也很失望,具体原因建议自行游玩了解,但生活很讽刺,不仅让他和仿生人搭档,还让他专门调查仿生人的案件。汉克和康纳一样,是一个矛盾型人物,故事刚开始双方都有自己所坚持的立场,但到了最后都会有不同的变化,汉克线是我最后悔的一个故事线,我失手把他给杀了,因为当时的选项有一定误导成分,但我还是没有读档,我觉得互动电影式 游戏 的一周目不要读任何档才会有意思。汉克本人年轻时参演过肖申克的救赎,留着长发和胡子差点没认出来。
诺丝
诺丝的扮演者是敏卡·凯利
职业:夜店女郎以及反抗势力
诺丝是我认为 游戏 中最漂亮的角色,之所以多提一下这个角色,是因为我一周目全程当舔狗,全程暴力选择,但舔到最后也没有应有尽有,很失望
游戏 剧情
机器人是否应该拥有自我意识一直是一个较为热门话题,影视作品中都不乏佳作,比如《机械公敌》、《人工智能》、《机械姬》等(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原来豆瓣也有 游戏 的评分,在网络中搜索“前十名人工智能的电影”赫然看到了《底特律:变人》),这款 游戏 同样是这种题材的。仿生人,作为未来中的高 科技 产物,主要作用就是用于代替“人”的劳动力,扪心自问,真有这种机器人难道不会买吗?肯定会买。相对与“人”来说,机器人的效率更高,做事更精确,而且不会有失误,而且 游戏 中的仿生人没有涉及到“充电”这方面的事,也就是说一次性购买终生拥有,不过我觉得会跟电子产品一样会更新换代,毕竟第一则故事就是这个原因。或许未来某一天“仿生人”终会成为现实,但我可能已经看不到了。
具媒体报道,《底特律变人》本来应该是四位主角的,因为预算等原因被砍掉的,但按照目前三位主角的设定来说,设计的已经相当丰满了,但 游戏 中所提到的rA9让我不得不怀疑,这个rA9应该就是第四位角色,引导者,不然为什么每个觉醒者都会知道rA9?当然也有玩家推测rA9意思是:最初、起始、强大、力量、神的完整性、终极的意义。也有玩家根据”线上使用手册“推测出ra9就是”我“,玩家本身,毕竟”我“替他们做出了所有的决定。既然是推测,那么我推测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游戏 的三位主角分别有不同的剧情与玩法,康纳的故事核心是追捕与自我成长,卡菈的故事核心是保护小女孩与找到庇护所,马库斯的故事核心是带领仿生人解决与人类之间的生存问题。三位主角虽然前期并没有直接剧情上的接触,但是总会有一些细节联系再一起,比如在一个主角故事里能看到另一个主角的新闻。在中后期会开始慢慢接触乃至冲突,令我惋惜的一点就是三位主角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框,最接近的也不过是都在同一个场景,不过没有碰面。
我写的巫师3评测里有聊过,剧情 游戏 不需要过分追求完美结局,为了所谓的完美结局而去查攻略会破坏 游戏 的体验,一周目玩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自己想要的结局要自己争取,如果喜欢这款 游戏 ,大可以二周目三周目的去尝试。不过云过 游戏 会对我有些影响,我“看”过的马库斯是以和平为主,因为这个我的选择或多或少会避免与我“看”的一样,再加上我想看看舔狗到最后是否真的一无所有,所以一路暴力路线。
还有一点就是这款 游戏 的结局是开放式的结局,对于这种纯剧情向 游戏 我是不太喜欢开放式结局的,只攻下第一个避难所就突兀的结束了,让我始终无法释怀,只有卡菈这个平民的故事是有闭环的,不过如果是准备出第二部的话,那么我觉得可以接受。
个人感受与吐槽
这是我玩过最“真实”的 游戏 ,不管是场景渲染、人物建模、天气效果等等,完全可以代表 游戏 界的最高水准,而且 游戏 中部分细节也对得起“真实”这一词,仿生人走路时会侧身避免与人类发生碰撞,走过有水的路会留下脚印,在车上镜头转向NPC时他们会看向你等等。
我玩互动电影式 游戏 最害怕的就是“词不达意”,自己所想的选择和真正说出来的话可能完全不一样,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汉克线,刚才提过了。
游戏 的镜头切换会有些不舒服,大部分场景是偏固定视角,虽然会跟随人物的移动而变换,但是较为缓慢,而且操作上回有些不舒服,像我这种喜欢看人物正前方镜头的人会感觉很难受。
总结
我认为这是一款不容错过的 游戏 ,再加上epic已经开放预购了(多说一句,之前epic俄区预购价格999卢布,然后全平台满减10刀优惠后才40元人民币左右,我是有点震惊的。。。之后即没优惠政策了,预购价格又上升了,不知道想撸的小伙伴撸了没有。),如果你喜欢这类 游戏 ,《底特律:变人》不会让你失望;如果你有兴趣,PC版定价并不高,完全可以尝试下。
4. 《复体》:平庸的交互式电影,《晚班》难堪大任的传承者
在聊这款 游戏 之前,咱们不妨先来做个选择题:你目睹了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冲向前方轨道的五个无辜者,而在这千钧之际,却发现前方的控制杆能够改变轨道的方向。可不巧的是,另一方向也有毫不知情的平民百姓。原轨道的五人和另一轨道的一人,你会怎么选择呢?
这个被称为电车难题的例子是伦理学中极为经典的思想实验,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被无数次用类似的模式演绎过,而《复体(Complex)》在进入 游戏 后也让玩家面临了一次两难的选择。
在此无意剧透结果,暂且只说结论。在提出类似的假想后,显然制作者无意拔高沉思的深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性的思考,也不愿借助康德的思想进行批判,所以,一场蒙太奇后镜头迅速切往他处,只留下略微有些惊愕的玩家面对屏幕意犹未尽。
我并没有渠道估算这款 游戏 的成本如何,但从游玩流程中的蛛丝马迹也不难猜到一些眉目。 游戏 主要场景仅有两个,实验室的场景虽然布景稍有复杂,但细节不算丰富;而另一通话的房间则布局更加随意。加上略短的流程和朴素的五毛特效,才得此结论。
要么做3a高定价高风险高回报,要么做独立低成本低风险快速回笼资金,如今,夹在中间的中小型工作室似乎有些两头不讨好,好不容易鼓捣出一款 游戏 来,定价高了玩家不买账,低了则收不回开发成本。自己的技术力和产量也比不上有扎实基础的业界翘楚们。这也是白金这种量级工作室愿意接纳投资的原因。像是卡普空这种量级的公司有着长年累月的底蕴支撑,完全可以靠着重制项目赚钱养活手里的新企划,叫苦不迭的其它工作室要么需要投资,要么就只能不断抛出小项目来补贴家用。显然,《复体》就是一款这样的作品。 比起它的前辈——Wales Interactive的前几部作品来说,从体量、时长到讲究程度都要逊色不少。
交互式电影,咱们已经不再陌生。从《底特律:变人》到《隐形守护者》,低门槛,易上手是它们不变的优点。是的,在这种 游戏 中往往你只需要动动手指点点鼠标,如果是《底特律》,你还需要完成考验反应力的QTE,但是《隐形守护者》, 就只用完成提示的选择,几乎没有任何操作门槛。哪怕是此前不玩 游戏 的朋友也能快速进入状态。《复体》也同样有这样的优良传统 。
如果提起这个工作室的名字你觉得陌生,那谈起《地堡(The Bunker)》和《晚班(Late Shift)》或许你会有所耳闻。这类型的 游戏 虽然并不属主流之列,但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无形间在播客圈子能一石掀起千层浪。对于观众来说,单单只需要观看就能获得绝大多数体验,并且选项能加深自己的参与感,而播主也能与观众适时互动,进一步提升节目效果。
话又说回来,既然与以上作品同为兄弟姐妹,操作上自然也差不离。选择是贯彻始终的主题,并且,制作者也并不打算用时间限制逼迫玩家进行快速反应的选择。 游戏 内不仅可以暂停,短时间内不容易抉择的考虑可以花时间思量后再做出抉择。另外,加入的长按TAB键能够自动跳过功能也为试图进行多周目,解锁多结局的玩家提供了便利。 总的来说,要比《晚班》人性化不少。
演员演出卖力,演技不俗
看看 游戏 的自我介绍,对演员阵容想必也有十足的自信。 事实上,也正如他们所愿,在 游戏 领域如此豪华的演出阵容带来了极为专业的表演。 无论是感染生化武器的平民身体的反应,还是人物相互对峙时的微表情和小动作,都有足以媲美电影级别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演员们靠着出色的演技支撑住了稍显孱弱的剧本。
无意义的演出偶有出现
我不能确定是因为项目资金不足让这些埋下的伏笔无力展开还是剧本作者本意如此,《复体》中 存在着好几处看上去形似伏笔却意义不大的奇怪演出。 把马桶炸出次元空洞的行为暂且不吐槽,但是煞有介事的完成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找到方案、解决问题这一系列流程后花了不到30秒改口解释原来行不通。再比如女主角划伤了手指的戏码也给了镜头特写,调动起玩家的好奇心在脑内不停猜测,但直到最后这个包袱也没能抖出来,这些似乎除了给我增添吐槽的谈资外别无裨益。
戏剧领域的“契诃夫原则”提出:如果有人在第一幕亮出了一把枪,它就必须在第二幕开火,否则这把枪就不应该出现。
在电影和 游戏 领域虽然不能完全套用,但仍然有参考价值。 游戏 花了不少时间在阐释一件事情的可能性颇高,但是接下来又用不到一分钟时间完全否认了此前的想法。如果 游戏 时长多达数十小时这样的瑕疵暂且可以忽略不计,但在一小时左右的流程中任何缺点都会被无限放大。这些偶尔出现的无意义演出让节奏变得怪异,本应该是紧张且快节奏的密室逃脱也因此失去了紧凑感。
部分设计意义不大
在steam页面里, 游戏 把性格追踪系统作为卖点摆在了介绍上。大言不惭的说着 游戏 能通过对玩家决定和互动得到的信息数据, 探索 人格的五大基本特质,并让玩家清晰的了解自己。
而进入 游戏 后,不过只是给出的女主角五项性格属性。看上去煞有介事,实际上到了结尾处不过是给出四字评价,让人费解。
标榜开放世界的 游戏 很难实现完全的自由,正如自诩选择取向类型的 游戏 不可能做到每个分支的完全差异化。虽然这已经是玩家心中不言自明的“潜规则”,但要是干脆就意思意思的随便糊弄毕竟也有些说不过去。
虽然男主偶尔几个冷笑话增添了不少趣味。但这很难让玩家忽视部分选择鸡肋且意义不大的弊端。比如在某处家庭野餐的选项只影响观看视频的先后顺序。这样耍小聪明的伎俩很难让玩家有参与感。
好的分支剧情可遇不可求,不是每个 游戏 都能做到像《十三机兵防卫圈》一样精益求精。但如此偷工减料的也不太能说得过去。 模式化与套路化的选项设计用个一两回还算情有可原,但滥用之下很难不让玩家产生负面情绪。
《奇异人生》在后期崩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玩家感到自己的选择是无意义的,当参与感逐渐薄弱后代入感随之降低,而如果观众对剧情没有代入感,那电影也好, 游戏 也罢,都没有意义。
2012年的Telltale曾用《行尸走肉》让人们一举刮目相看,但2018年之时却已经分崩离析。他们同样也以善于讲好故事著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陷入了一种奇特的怪圈内——选项越来越同质化,剧本也失去了闪光点。
正如Telltale的悲剧一样,玩家只要跟 游戏 间难以建立一种长期的信任关系,没法确定选择对剧情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或者说发现选择取向只是个噱头后,差评自然也汹涌而至。
比如 游戏 有十个选项,你认真仔细的完整作答,但当结果揭晓的时候你却发现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两个关键选择会影响本次测试的结果。就像是你满心欢喜的在等待一个努力后的结果,换来的却只是谎言编织过的牵强附会的答案。
叙事失调难以避开
叙事失调是指机制或规则与玩法产生的矛盾。 用通俗点的说法,就像是某些 游戏 中玩家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但转过头来在剧情里仍然是好好先生。在《复体》里,玩家明明做出了消极的态度,让某个角色与自己的友好程度也降到了及格线下,但反过来我们的主角与好感度极低的人物开始打情骂俏,转而对另一好感度颇高的人物持敌对态度。或是出现明知道背叛了自己的角色好感度在一些时刻远远高于在身边打情骂俏同伴的场面。为了制造选择和分支而强行让某些角色前后行为不够统一,规则与叙事显然在部分场合产生了冲突,这部分的设计极不考究,有叙事失调的嫌疑。
如果你仅仅是出于钱多图一乐的考虑,把它当做一款英语听力模拟器来使用,考虑到当前40元左右的价格,似乎也勉强可以接受。但要是严肃地将它放在电影或是 游戏 的框架类型里,都难以达到及格标准——它在二者的夹缝中占据了一个尴尬的位置。
两年前Netiflx用《黑镜:潘达斯奈基》尝试着 探索 互动电影的道路,甚至非常有野心的加入了meta元素,渴望打破狄德罗口中的第四面墙,但显然,他们收效甚微。
这就是一部电影,我们可以把每个选择间视为一个小段落,尽管演员的卖力演出不遗余力地在展现自己的高超演技,但段落之间为了做出分支而强加的选项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割裂感。我不知道该把它定位在怎样的类型框架之中,但按照 游戏 的标准眼光来看,它的可互动要素又实在是太少了,太过简陋。到最后,它的选项更是成了不经意间打破观众自己观看沉浸感的阻碍。
最后,如果并不打算深究每一处细节,仅仅怀着图一乐的目的,说不定也能在《复体》里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如果你是FMV类型 游戏 的爱好者,试试想必也不坏。
5. 请问有《晚班》英文免安装版游戏免费百度云资源吗
链接:
提取码:btbf
游戏名称:《晚班》英文免安装版
端:pc端
类型:冒险游戏
语言:英文
大小:7.40GB
标签:写实,文字,剧情,互动电影
6. 请问大佬有《晚班》3DM简体中文硬盘版游戏百度云资源吗
链接:
提取码:rnsg
游戏名称:《晚班》3DM简体中文硬盘版
端:pc端
类型:冒险游戏
语言:3DM汉化
大小:7.22GB
标签:写实,文字,剧情,互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