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经典好莱坞大片的电影配乐(纯音乐的)
经典电影分类排行2007-11-23 11:26十佳剧情片:
1)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励志影片。
2) 教父(1、2):经典黑帮片,有此作品,其他同类一概低头。
3)美国往事:整个人生都在里面。
4)天堂电影院:每个男人的童年回忆,太经典了。
5)无主之城:人家怎么能拍出这么牛的电影!
6)活着:也许是中国目前最伟大的电影。
7) 阿甘正传:教导所有的人要去宽容别人,傻就是福气。
8) 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爱中国。
9) 楚门的世界:探讨人的价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10) 音乐之声:音乐的力量、音乐的快乐!
11)辛德勒的名单:震撼人心的历史、充满感染力的摄影和杰出的演员。
十佳科幻片
1) 星球大战系列:开创了一个电影神话。
2) 异次元骇客(第十三层):应该说它比黑客帝国的构思更精妙。
3) 超人:所有漫画类科幻电影的代表。
4) 终结者(1、2):科幻电影经典中的经典。
5)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电影真不多见。
6) 黑客帝国系列:引发了对现实和未来网络发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种黑客文化。 7)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风格另类的科幻片,结尾出人意表。
超时空接触:比较严肃地探讨外星文明问题的力作。
9) 千钧一发:描写未来社会人的基因问题的惊险影片,内容和主题俱佳。
10) 2001漫游太空:经典作品,以严肃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著称。
十佳战争片:
1)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实反映战争和人性的超级巨作。
2) 猎杀红色十月: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3) 兵临城下: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二战的巨片,演员表演到位。
4) 大逃杀归入战争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残酷。
5) 巴顿将军: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演员表演出色。
6) u-571:效果出众的新型海战片,拍得很有特点。
7) 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看过后使人对战争产生恐惧。
8)星际舰队:科幻性质的战争片,士兵的训练和战斗的描写很有煽动性和争议性。 9)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随时看起来都心潮澎湃的好电影!
10) 野战排:反思越战的经典影片。
十佳动作片
1) 英雄本色(1):吴宇森代表作。
2) 真实的谎言:阿诺演的最温情和幽默的电影。
3) 生死时速(1):充满动感,耳目一新!
4) 虎胆龙威系列:呵呵他怎么总是一身伤却不死啊!!!
5) 勇闯夺命岛(石破天惊)动作片颠峰作品!演员表演出色。
6) 刀锋战士(1、2):新式吸血鬼动作片,非常另类和华丽。
7) 神秘的黄玫瑰系列:呵呵因为看的时候年纪小,觉得比西部片还经典。
8)复仇:也是罗马尼亚的老电影,这部影片的枪战让人百看不厌。
9) 三步杀人曲系列:干净利落的墨西哥风格枪战电影。
10) 第一滴血(1):有内涵有力度有故事,是史泰龙为数不多的好片。
十佳KB片
1) 夺命狂呼系列:校园KB片的代表作,对年轻人的胃口。
2) 杀出个黎明:另类夸张的KB片,不吓人,反而很搞笑和另类。
3) 活死人的黎明:活死人系列代表作,以恶心的僵尸著称。
4) 驱魔人:画面阴郁,声效凄厉,晚上看真的噤若寒蝉!
5) 见鬼:港式KB片代表,有KB,也有情感。
6) 解剖(1、2):欧洲KB片的代表,内容奇怪前卫。
7) 坏品味:指环王导演的早期作品,KB而搞笑。
异形系列:科幻类KB片经典,1、2、4都很精彩
9) 咒怨:日式KB的代表,极其邪恶!
10) 活跳尸:罕见的血腥的黑色幽默!
十佳喜剧片
1) 两杆大烟枪:在英式幽默和一团乱麻中寻找答案的乐趣
2) 我为玛丽狂:美国厕所文化的代表,低俗但好玩。
3) 反斗神鹰系列:美式无厘头动作喜剧。
4) 大话西游(1、2):经典!
5) 花田喜事:港式老喜剧片的代表,明星云集。
6) 惊声尖笑系列:以模仿糟改其他影片取乐的新型喜剧片。
7) 虎口脱险:欧式喜剧片经典作,百看不厌。
8)金鸡:近年少见的优秀香港电影,有很深的内涵。
9) 面具:金凯瑞的成名作。
10) 喜剧之王:周星弛最有内涵的电影。
十佳武侠片
1) 卧虎藏龙:"美"式武侠片的开山之作!
2) 新龙门客栈:现在的武侠片制作模式都是照它来的。
3) 黄飞鸿系列:捧红了李连杰啊!!!
4) 醉拳:成龙代表作,功夫片黄金时代的作品。
5) 少林寺三十六房:刘家辉的成名作,现在来看也趣味无穷。
6) 少林寺:不用说了,真功夫的代表。
7) 佐罗:法国剑侠片的代表,迷到很多mm。
8)笑傲江湖:对林青霞扮演的东方不败印象最深。
9) 座头市:创新的日本剑侠片,很有特点。
10) 杀死比尔:呵呵,新派东西方结合的功夫片来啦!!!!
十佳惊悚片
1) 死神来临(1、2):构思巧妙,场景惊人。
2) 黑暗降临:描写鬼怪传说的惊悚片,有些新意思。
3) 沉默的羔羊:获得奥斯卡奖的惊悚片!
4) 7宗罪:风格阴暗,让人时不时想逃!表演精致!
5) 闪灵:可以尽情欣赏杰克尼科尔森的超凡演技。
6) 第六感:此类影片代表作!!结尾精彩之极!
7) 断头谷:蒂姆伯顿的惊悚KB大作,人头乱滚!
8)心慌方(1、2):加拿大导演的匪夷所思之作!!!
9) 本能:不用说了,很色情!
10) 医院风云:拉斯冯提尔导演的丹麦影片,吓的很多人不敢独自回家。
十佳爱情片
1) 泰坦尼克:商业大作!
2) 漂亮女人:现代版麻雀变凤凰!
3) 罗马假日:奥黛丽赫本的经典。
4) 金玉盟:淡淡的幽怨、一生的承诺!
5) 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经典老片。
6) 毕业生:我们还能找到青春时代的纯洁爱情吗?
7)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时代为背景的爱情名片,节奏缓慢。
8)保镖:轻松健康的爱情电影。
9) 克莱默夫妇:对婚姻、儿女进行深入思考的伦理片。
10) 阳光灿烂的日子:属于我们这些人的青春!
十佳魔幻片
1) 狼族盟约:法式魔幻片,明星众多的大制作。
2) 印第安纳琼斯(夺宝奇兵)三部曲: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的强大组合!
3) 倩女幽魂:中国鬼电影的里程碑!决不输于外国片!
4) 魔戒三部曲:伟大的经典的真正的电影!!!
5) 哈利波特系列:新魔幻电影的奇特分支。
6) 魔幻屠龙(龙的心):感情真挚。
7) 木乃伊:幽默和特技结合的娱乐片。
8)剪刀手爱德华:蒂姆伯顿最有想象力的作品。
9) 小飞侠:崭新的适合儿童的幻想片。
10) 大鱼:多看两遍吧,活着要善待自己啊
十佳动画片
1) 怪物公司:罕见的数码特技!动人有趣的创意!
2) 冰冻星球:虽然卖座不是很好,但它的场景可是真的漂亮!
3) 辛巴达航海记:巧妙结合手绘和3d技术的优秀作品。
4) 怪物史莱克:健康的爱情观和幽默的故事!
5) 寻找尼莫(海底总动员):融合温馨情感和尖端技术的动画经典。
6) 千与千寻:宫岐峻颠峰之作!
7) 最终幻想:3d人物数码化的先驱,技术出众。
8)吸血鬼猎人:日式风格的华丽吸血鬼大作。
9) 盖娜:欧洲的动画大作,风格很怪异!
10) 恐龙:不用说了,好看!
十大情色片
1) 艳舞女郎:少见的描写夜总会无上装演员的作品,场面很精致!
2) 卡里古拉:有史以来最"严肃"和宏伟的情色巨片!
3) 罗曼史:探讨爱情冲突和仇恨的情色名作。
4) 亲密:获得柏林金熊,在欧洲大型电影节获奖影片中首次出现口交的场面!
5) 巴黎野玫瑰:描写爱到极至的感情,可怕!
6) 深喉:现代色情片的鼻祖!
7) 悲情城市:法国色情片演员出演的反映丑恶社会的独立电影。
8)感官世界:大岛渚的惊世骇俗之作,以演员的真实做爱场面闻名!
9) 巴黎最后的探戈:怀念马龙白兰度,就看看这部片子吧!
10) 丑闻:最新的韩国情色作品。
『贰』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影视音乐是音乐和影视的结合,当音乐一旦融入影视之后,就成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影视音乐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影视画面与影视音乐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影视作品的画面更加有活力,而且还能将视觉的东西听觉化,让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更为深刻。比如,我们会在灯光闪耀或者是星光灿烂的时候用钢片琴表达,也可以用双簧管或者是长笛来描述生机勃勃的清晨,还可以在微风吹拂的时候加上一些小提琴的颤弓效果使这种感觉更形象化……这样的情景交融可以让观众在视觉享受的同时感受听觉上的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实例来说,钢琴所抒发的感情是非常优越的,因此,在纪录片《冬猎》中,当冰雪覆盖自然的景象出现时,就会响起一阵透彻且明亮的钢琴声,为了突出树挂的特色,钢琴快递下行的琶音就能形象地将枝头挂着冰凌的景象表现出来,通过音乐使整个画面更有激情,刻画的景象更深刻。音乐既能展现画面真实的感觉,同时还能将所要展示给观众的意境传达出来,在形似的同时做到了神似,使画面极富感染力。
画面往往只能表现主人公外在的一面,而往往主人公的内心是无法形象地表现的,这时,影视音乐就能很恰当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通过烘托背景氛围来侧面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1.烘托环境的氛围。影视作品的环境氛围是不能通过视觉观察出来的,而影视音乐则可以通过旋律和乐器的变换来烘托背景氛围。例如,电视剧《红楼梦》,这部作品主要是通过展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情爱情故事,来展现一个封建社会大家族的兴盛和衰败,以此来表达封建社会注定会终结的主题。根据这一作品,作曲家创作出了一系列以悲为美的音乐作品。使整个作品从头至尾都贯穿着悲凉的气氛,细腻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些音乐作品不管是歌词、旋律还是和音响,都将这种悲情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整个作品的背景都展现出一种悲伤的氛围,让剧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命运都在悲伤的氛围中得以最自然的流露。
2.烘托时代的氛围。影视作品还能通过影视音乐来烘托时代的氛围。比如,电影《祖国的花朵》,它的一首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被许多的青少年所传唱。因为这部电影是一部有关儿童的电影,所以,这首插曲就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童真童趣。歌词和旋律刻画了一副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在美丽的北海公园划船游玩的景象。展现出孩子们在最纯真年代的幸福生活,将北海公园的美和孩子的欢乐描绘得出神入化,让我们每当看到这部电影或者听到这首歌曲,思想都能很自然地回到那个美好的时代。这正是影视音乐对时代烘托的最好的例子。
3.衬托地域之美。地域的美不仅从影视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影视音乐也可以将其衬托得很完美。例如,电影《黑骏马》,这部影片揽尽了草原辽阔坦荡的风光,同时捕捉到了草原上豁达强韧的生命力,向观众呈现出一种宽阔的胸襟,而由腾格尔作曲的主题曲《天堂》更是完美地将草原的美通过音乐展现出来,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就能让人想到辽阔的草原。
4.烘托民族的特点。音乐常常可以将一个民族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张艺谋导演著名的作品《十面埋伏》,这部电影的插曲《十面埋伏》运用中国的传统乐器琵琶,将十面埋伏的那种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同时也将我们的民族特点得以突出。
音乐对观众的影响往往是经过潜移默化的,它会带着观众走进影视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观众可以在听到影视音乐的时候自然而然联系到影视剧中的桥段,以此来将影视作品与影视音乐联系起来。例如,曾经红遍中国的香港电影《甜蜜蜜》,其中由邓丽君演唱的主题曲《甜蜜蜜》堪称经典。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在初次相遇时,既浪漫又心动,这首歌曲用甜美的声音唱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甜蜜和幸福。随着故事的发展,由于现实的压力,主人公分分合合,最终在异乡无意间听到《甜蜜蜜》时四目相对,好像经历了好几个世纪,让主人公心中的情感得以表现,因此,这首歌曲贯穿整部作品,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绘得生动、形象、具体。
自1893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电影”就轰轰烈烈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的提高,电影制片商发现单纯的影视作品再也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于是影视音乐登场,它在扩展电影内涵、丰富电影美感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时音乐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结合影视剧情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电视”也应运而生,它使音乐和影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更加富有内涵,而影视也更加传神。
(一)连接影视剧情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太过繁复的剧情有时因为时间关系并不能细细讲述;而多个主线同时发生的时间也不能同时描绘。所以经常会出现多个片段连续剪辑的镜头,这时,单纯的画面已不能圆满地表达清楚细节,就需要利用音乐来衔接剧情,让观众更深刻地领会电影内涵。比如在《无间道2》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倪家为了巩固自己黑帮的地位,而决定杀害其他四位合作者,而由于倪永孝心思缜密,计划周全,鞍山行动几乎在同时进行,所以导演用了大量剪切镜头分段描述刺杀四位头目的过程,这时背景音乐开始演奏,从行动开始就弥漫着一曲凄凉的口琴演奏,舒缓、哀伤、压抑。使观众沉浸其中,大量镜头的切换也显得自然、流畅,更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男主角倪永孝的心狠手辣,也领悟到黑社会的残酷。设计非常巧妙,背景音乐在此时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衔接的作用。
(二)总结影视内容
在电影剧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因果尘埃落定之时,再多的镜头画面都不能更深入地表达内涵的时候,音乐的另一个作用就体现了出来,那就是总结、评价电影,给观众灵魂上以更深刻的冲击,而且如果使用得当既不会使音乐显得突兀,也不会让画面太过尴尬。比如:在电影《花木兰》中,战争开始,泥土血水漫天,战马旌旗飘扬的战场上,披坚执锐策马奔腾的花木兰出现。此时《木兰情》这首音乐开始演奏,词曲融入大量中国风,能使人产生较强的民族感,而且插曲旋律辽阔而大气,以马头琴为主、古筝为辅的演奏工具更鲜明地表现出战争场面的震撼,与影片整体以及场景非常符合,结合强势的背景音乐让观众看着在血流漂橹的战场上厮杀的花木兰,都会不禁心生感慨,为花木兰的命运多舛而感到同情,同时也为花木兰的坚强而自豪。这时的背景音乐就很完美地起到了一个点题的作用,无需再多的画面描述,花木兰那种在命运面前不轻易低头、勇于直面困境的顽强心态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而且以音乐的形式烘托出来更让观众有种只可意会的快感,更加强化了电影的效果。
(三)深化影视主题
一般来说成功电影的内涵并不容易让人轻易领会,但台词和音乐都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导演的真实想法,这就需要观众去结合音乐细细品味,比如:在《大话西游》中,初次看这部电影,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只是单纯的一部喜剧片,但如果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在影片最后,孙悟空踏着七彩祥云出现,与紫霞仙子在空中纠缠时,背景音乐《天地孤影任我行》开始演奏,最后紫霞仙子为孙悟空挡住了牛魔王的一击之后说“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音乐也达到了高潮,那种凄美的爱情结合苍凉雄厚、豪气悲壮的音乐顿时让人泪流满面,这时全篇主旨才慢慢浮出水面,观众才突然醒悟,这根本不是一部喜剧片,而是讲述凄美爱情的黑色幽默剧,剧情的转折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明亮庄严的音乐才让观众有了醍醐灌顶的觉悟。不得不说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深化影视的主题。
根据本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背景音乐是影视艺术中一项重要的表现手法。音乐这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种将人的情感超脱出画面,外化成为一种动感意向的形式,以虚幻又充满张力的声音运动帮助观众进行审美思维的塑造,最终成就了影视音乐独特的魅力。
一、影视音乐节奏与其他影视声音形成的复合的声声节奏
影视音乐作为声音要素在影视作品中与之伴随的还有人声和自然声,由于同属于声音物质,影视音乐的节奏一定会受到这两种声音要素的直接影响。在某些学者的观念里,整个影视声音就像是具体音乐,也就是其他声音就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把整个影视声音作为特殊的音乐来认识。这里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但音乐与其他声1342013年第4期音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不能忽略。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影视声音设计中,由于其他声音要素的客观性和确定性较强,而影视音乐却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作为一个独立的声音要素,它在创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性和主观能动性,而其中重要的一个技术性原则就是节奏。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音乐与人声、自然声形成的复合的声声节奏的形态特征。
(一)音乐与人声的复合节奏
在有对白的情节中,人声与音乐的的结合主要是纵向结合,它们结合形成的节奏形态可以分成主要三个类型:对应、对比和互补。在这里,我们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多声部音乐一样去量化分析两个声音层的节奏,但我们可以用它们表现出来的节奏特征进行分析。在某些节奏点上,有时甚至可以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从多声部音乐的节奏特征来看,对应性节奏基本上不改变原来的节奏特征,但可以起到丰富和加强的作用。这在影视音乐与人声的结合中是一样的,比如快速的人声对白与快速节奏的音乐的结合。在影视作品中,音乐会加强对白的节奏,同时还会加强语言的情感性。节奏的对比就是一个节奏层为快速,另一个节奏层为慢速。从理论上来说,快慢速节奏的结合就是互相综合。如慢速的人声对白与快速的音乐结合时,人声的速度感增强,同时情感性增强。而快速的人声与慢速的音乐结合时,人声的速度感减弱。这种节奏形态带来的另一种情况就是节奏对比打破了视听联觉的习惯,音乐节奏成为前景,视听感官感受削弱,思想情感增强。音乐与人声的互补就是两者的节奏在横向上都是变化的,但在纵向上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复合的规律性节奏。在这里,由于音乐与人声形成的音色节奏的加入使节奏的动力性更强,如人声的节奏在横向上是快慢快的进行,同时音乐的节奏在横向上是慢快慢的节奏进行,那么人声与音乐就会在纵向上形成快慢结合,但在横向上却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声音的复合节奏。音乐与人声形成的复合节奏的节奏形态对于我们在给影片进行声音设计时,特别是为一个有对白的情节配乐时,应该特别关注其他声音在音乐节奏中的参与。比如有时为了声音节奏的表现,我们会重新设计音乐的节奏。又如音乐可以参与复合节奏,但要考虑人声的内容的表现。明显的音乐节奏会影响语言内容的表达,所以特别在语言内容非常重要的地方,我们的声音设计应该是,要么音乐在声场中置于背景,而语言为前景;要么把音乐的节奏动力弱化。
(二)音乐与自然声的复合节奏
自然声与人声一样,许多时候会受到情节内容与画面的影响,所以它的节奏非常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由于规律性节奏对于非规律性节奏的控制作用,当它与音乐结合时,人们会不自觉的让它参与到音乐的节奏中。我们抛开自然声的写实以及表情的功能,从节奏的角度来分析它与音乐结合的复合节奏的形态以及特征。自然声与音乐的复合节奏同样存在对应、对比和互补三种形态。如快步的脚步声与快速的节奏的音乐的结合就是节奏的对应;密集的枪声的快节奏与长音旋律的慢节奏的结合就是对比;格斗中偶尔一记重拳与紧跟的音乐重音形成的一个以自然音为重音开始的音响片段就是节奏的互相补充。这里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因为人声的表意性大于它的节奏性特征,所以它参与音乐的节奏的倾向性较弱,而自然声的节奏特征却比较明显,所以在与音乐的结合时与人声不一样的是它参与音乐节奏的倾向性大大增强。此时如果自然声与音乐在纵向复合节奏上不能体现节奏的一致性的话,就会形成不协和节奏,如果不协和节奏不是我们此时的表现需要的话,一般在声场上采用音乐成为背景,而让自然声成为前景的声音设计,或者让音乐的节奏动力弱化,突出自然声的节奏和自然声的写实和表情功能。
二、影视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形成的复合的声画节奏
(一)影视画面节奏的理论
从文章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在音乐的节奏理论中,发音点、时值与停顿是节奏构成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这可以认为是音符的一次运动或一个节奏点,而多次运动或多个节奏点就会产生节奏感。这种神经反射的时间间隔存在于听觉神经系统对声音的反应中以及其他所有的感觉系统中,如视觉对对象活动的反应所具有的时间间隔形成会构成视觉的节奏体验。用音乐的节奏观念,我们就可以来理解影视画面要素中剪辑、镜头、画内信息的节奏。在剪辑节奏的构成要素中,一个镜头的第一帧可以认为是发音点,持续时间可以认为是时值,最后一帧可以认为是停顿;镜头的节奏要素可以理解为镜头运动的开始,持续和结束,也就是从镜头的起幅到落幅的过程。而画内信息主要是人和物的运动,节奏也就是人和物的运动的开始,持续和结束。
(二)声画节奏观念
影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态,它不仅受其它声音要素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画面节奏的影响。也就是说,影视音乐可以与画面结合形成影视声画节奏。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被认为是电影的伴奏,它的功能更多是增加娱乐性和满足人们的视听习惯。当然后来人们努力使音乐与电影协调一致,例如在情感和节奏上,但许多时候音乐与画面在节奏上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在有声电影时期,音乐成为画面的附属,画面的运动和节奏许多时候会配上相应节奏的音乐,这种方式被称为按动作配乐,也叫米老鼠式编曲。当今时代,影视音乐成为影视艺术视听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不是单纯的附属要素,而是有机的成分,音乐积极的参与叙事,表情以及运动。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节奏成为重要的载体。电影中声音与画面结合所形成的声画节奏的形态特征的发展变化是一个从单一要素结合到多种要素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偶然、随机到主观、互动的的过程。影视作品中画面的节奏主要由剪辑、镜头运动和画内信息运动构成。在实际作品中,它们有时也有主次或前景背景之分。如某些画面节奏主要是由剪辑节奏构成,而有的画面节奏主要由镜头运动节奏构成。一般情况下谁的节奏速度快,谁就是主要节奏层次或者说是前景节奏。如剪辑节奏的速度超过镜头运动和画内信息运动时,剪辑节奏就是主要节奏层次和前景节奏。
(三)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声画复合节奏形态
与音乐、人声和自然声的节奏关系一样,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复合节奏主要有三种形态:对应、对比和互补。三种声画节奏形态体现不同的声画节奏表现特征。声画节奏对应就是音乐与相同节奏速度的画面剪辑、运动、信息节奏的结合而形成的声画复合节奏。当影视画面的节奏较快而此时音乐的节奏也属于快速的话,它们就属于对应性节奏。节奏对应时,声画节奏又可能出现两种状态,如以画面节奏为前景的声画节奏和以音乐节奏为前景的声画节奏。以画面节奏为前景时,画面内容的重要性被突出,内部节奏成为主要节奏层;音乐节奏为前景时,视听感受被突出,外部节奏成为主要节奏层。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它们互相都不是前景和背景的关系而是音乐的节奏点与画面的节奏点形成节奏重音。由于节奏要素的增加和节奏的一致性特点,节奏重音的动力性会大大增强。对比性节奏就是音乐的节奏速度与画面节奏的速度形成对比,也就是一个节奏层次的速度快而另一个节奏层次的速度慢。它们之间会形成节奏动力互相影响的情况。如快节奏的画面节奏与慢节奏的音乐节奏结合时,由于对比节奏的出现,外部画面节奏减弱,内部心理情感节奏感增强。由于视听节奏的不一致而使人们会去主动感受外部画面节奏之外的内部情节节奏。而当画面节奏为慢速节奏而音乐为快速节奏时,由于对比节奏的出现,外部视听节奏感增强。互补性节奏实际上就是画面节奏与音乐节奏两者的节奏点互相补充。如剪辑节奏为慢速时纵向上音乐节奏为快速,横向上当音乐节奏变为快速时此时纵向上剪辑节奏则变为慢速。互补节奏只是节奏的要素发生变化而节奏的特征保持不变。互补节奏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如由于要素的增加,它的声画节奏动力被加强;还有就是在情节中声音和画面互相加强而互不干扰。如在音乐与人声的互补节奏中,音乐与人声的相继出现可以使人声表达的信息内容不受到其他声音要素的干扰。
三、影视音乐与其他声音和画面形成的复合节奏
『叁』 汉斯 齐默尔是谁
汉斯·齐默尔Krystian Zimerman 艺术家
电影:《鲨鱼黑帮》 曲:汉斯·齐默尔
我从导演停下来的地方接手工作,讲述那些你不能用画面或字词表达的东西,而且还要作得优雅。———汉斯·齐默尔
“你看过没有音乐的《火的战车》(1981)吗?”作曲家汉斯·齐默尔的微笑意味深长。这里是他的音乐工作室,环绕他的是穷尽你的词汇也难以描述其形状的古怪乐器,更不用说那一大溜能制作出任何音响的合成器和计算机了。齐默尔来自德国,虽然他的口音透露出他经过伦敦的岁月。
你是导演无法指挥并预料工作效果的第一人。他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他能谈剧本,谈表演,也能看看摄影机的取景器。但一说到音慎灶乐,他就瘪了。
只要看一看齐默尔的工作,就很容易明白他的意思。要进入影片的世界,作曲家就要先进入一个技术的世界。它与其他合作者的世界完全不同。为缓解这一难题,齐默尔着手工作时总是尽可能多地了解他的导演。
我尽量和导演呆在一块儿,弄明白他的工作方式。在制作《塞尔玛与露易丝》(又译《末路狂花》,1991)时,我经常和导演里德利·斯科特出去吃饭,谈论朋友,谈论其它一些我们读过的书,而且总是不知不觉就谈到影片的主题上了。
一般讲,作为最后进入影片制作的艺术家,别人都完活儿了,作曲家才刚刚开始干。导演交给作曲家影片的“最后”版本。“最后”——当然没包括音乐。走在最后自然有其风险。好莱坞大公司制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艺术与商业的碰撞随着项目接近完成而愈加激烈。现在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关系到成百上千万美元能否收回,影片制作最后阶段所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十有九次都是因为我们上任太迟,而不得不在三周内做八周的工作”,资深作曲家戴维·拉斯金微笑着说:“做一个电影作曲家,你必须多才多艺并且,具备白痴般的天真”。
音乐之声
拉斯金,人们永远会记住他为奥托·普莱明格经典的谋杀谜案影片《劳拉》(1944)创作的令人难忘的主题音乐。好莱坞很多优秀的导演都同他合作过。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教给他一条关于电影作曲的基本真理:“我们是操作者。这种操作是在潜意识里影响:观众。音乐,作为操作的工具,还要有助于叙事。”
唐·雷用五个字概括他的工作——“为故事服务”。他解释说:“我的音乐既服务于戏剧的用意,也有自身独立的价值。”戴维·纽曼说:“你的工作永远是了解导演想说什么。你要寻找影片的内涵。”
比尔·孔蒂有一个得知“影片内涵”的诀窍。虽然他为许多影片作过曲,但使他跃至事业顶峰并且进入高收入阶层的却是影片《洛奇》(1976)。当这部影片获得票房成功的时候,作曲——这项“低预算工作”就变成了电影作曲家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
其结果是一个凌乱不堪的家,屋里挂着中世纪的绘画和来自欧洲边远地区的挂毯。“这是洛奇建造的房子”,他大笑着说“虽然很难想象西尔维斯特·斯泰龙富了之后在这类华丽的地方会是什么样儿”。当话题转到音乐上时,孔蒂小心地选择字眼儿来表明“带着领地走路”这一悖论的本质。
它(指音乐)发自内心。它是独一无二的、原创的和阐释性的。总之,它是娱乐。我们就是想娱乐人。你不得不用艺术手段去做的确算不上艺术的事。当然,这里说的“艺术”是指古典意义上的艺术。莫扎特写曲子并不是为了娱乐人。他为艺术而作曲,但这些曲子有娱乐性。我们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并不感到困惑———我们就是给人们带来娱乐的人。
读,还是不读?
其他人都是从读剧本开始着手自己的工作。作曲家则不尽然。有些作曲家事先读剧本,以使自己熟悉故事。有些人则宁愿先看一下影片,然后再与导演会面。巴迪·贝克的音乐曾赋予许多经典的沃尔特·迪斯尼影片以魔力。现在,他是南加州大学电影配乐系(film scoring department)的主任。
读剧本花的时间要比看影片长,所以我更多地用读剧本的方式了解故事,要写音乐,你得先熟悉一下人物才行。
你还要拿到导演笔记——上面记着这个人的想法。什么正在发生,什么将要发生,以及应该怎样拍摄。有些对白需要标出来。有些情境我自己也作一点笔记。
在戴维·拉斯金看来,关此漏键在于剧本内容与影片内容之间的对照。
剧本和影片之间有很大森孝烂差异。我通常也读剧本,但不是每次都读。导演们常常确信他们说过或做过某某事,但实际上影片里根本没有那些事。
如果你着手工作时根本不理他那一套,反而对导演更有帮助。我想让银幕上的东西而不是他们以为银幕上有的东西来激发我的灵感。
有时候导演愿意在影片拍摄前就写出一部分音乐。导演巴里·莱文森讲述了他在拍摄抱负不凡的《玩具》(1992)时这种方法所起的作用。
我们需要为圣诞节的盛大场面配一段音乐,大约需要四五首歌,还要提前写出来,以便我们能在拍摄时使用。从配乐角度讲,这些歌变成了贯穿这个音乐段落的主题。
亨利·曼奇尼在为系列影片《粉红豹》(1963,1964,1974,1976,1978)作曲之后,他的名字就成为令人难忘的电影配乐的同义词。“读剧本的主要原因是要找到那些必须在拍摄前就写出来的原始资料”,他解释说“但只要是提前读的剧本,我会把它忘掉,因为,在剧本与银幕之间会有很多差异”。
南加州大学的唐·雷则劝告他的学生在着手工作前不要读剧本。
出于好心,制片办公室会给你提供一个剧本。你要感激地接受但不要去读。如果你读了剧本,你就会有先入之见。你需要看的是拍出来的影片,而不是想要拍的影片。
比尔·孔蒂说,当影片还在拍摄时,就可以着手工作了。“有时导演会把工作样片的录像带叫人带给我,以便让我熟悉一下影片的进展情况。编剧是影片创作过程的开端,而我却是同导演的创作打交道。”
巴迪·贝克也意识到了编剧与作曲——电影创作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合作者——之间的联系。“我们全都是以某种可笑的方式取悦编剧。是编剧开的头,没有剧本便没有一切。”
汉斯·齐默尔则说,“你要对影片负责,它是导演的影片,不是编剧的”。但他也慨叹,“电影制作中的一桩不幸之事就是:人们对文字的精妙并不看重。一部影片应该做的只是给你讲一个故事,音乐的确有助于此,但你仍要小心谨慎,因为音乐也能毁掉一部影片”。
素材小样
在作曲家开始工作之前,导演或音乐编辑会做一个素材小样。其中的音乐听上去要适合影片,并且会就完成片配乐的大致定位提供一些暗示。对巴里·莱文森来说,素材小样变成了拍摄《雨人》时各部门合作的重要环节。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独症患者(达斯廷·霍夫曼饰)和他的能说善骗的兄弟(汤姆·克鲁斯饰)一路游荡的故事。
当我做素材小样的时候,总是分别与不同的音乐编辑一起工作。我会表明我的想法。然后音乐编辑会给我许多建议。我可能会调集600首歌,而只寻找两首。听的东西多可以启发创意。
拍《雨人》时,我就琢磨怎样在配乐中避免用弦乐,因为我觉得弦乐太伤感了。而且我想取消吉他,因为吉他总是同公路电影联系在一起。
有人给我送来几支约翰尼·克莱格的曲子,叫“非洲散曲”。我很喜欢它们,并对人说,影片中汽车正驶向棕榈泉、路边是一片风车那个场景,用这几支曲子一定很棒。我告诉汉斯·齐默尔,“这就是这部影片的声音。这音乐很有节奏”。它很合适是因为,我有一次同研究孤独症的人讨论时,他们谈到孤独症患者对节奏的反映。
这样,在我拍这部影片之前,我就知道我会使用“散曲”和“瘦小枯干的人”。我把配上素材小样的影片放给汉斯看。他也带来了一些东西,我们听了听,然后再去看影片,并且不断对音乐进行调整、修改,直到它变成一部和谐的作品。
如果素材小样中的音乐显得很对路,导演就会保留它。拍《野战排》(1986)时,奥利弗·斯通选了塞缪尔·巴伯的“弦乐慢板”作为素材小样。当这段音乐与燃烧的村庄的画面结合时,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有人建议我用这段慢板,尽管乔治·德莱吕是这部影片的作曲,但我们还是用了素材小样中的不少音乐,而且把它们同德莱吕的音乐结合起来。”
彼德·威尔在《绿卡》(1990)中对莫扎特音乐的使用很典型地说明了当一个导演爱上素材小样时所发生的情况。很多作曲家一致认为,如果他们已被雇佣(并且足够聪明)的话,会尽量不用有90人的交响乐队演奏的莫扎特的素材小样。巴迪·贝克的忠告很有道理,“我请音乐编辑尽量辑入我的音乐,即选取我为其它影片作的音乐。别给他费城交响乐团演奏的莫扎特,因为他一准会爱上那音乐”。
阿莱克斯·诺思为《2001:太空漫游》(1968)配乐的经历提供了另一个例子。诺思为影片写了原始音乐,但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把它抛在一边,并保留了如今非常著名的素材小样,其中包括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交响诗。
但也有很多次素材小样的音乐选得很不恰当。作曲家戴维·纽曼听了为《霍法》(又译《人间好汉》,1992)选辑的素材小样后,觉得它根本不灵,因为它“不是太匪气,就是不够丰富”。
有些作曲家则宁愿根本没有素材小样,因为所用的任何音乐都会产生太多的联想。当戴维·拉斯金应邀为《劳拉》作曲时,他们竟想把“矫揉造作的小姐”放进素材小样。“我看得出来,他们使用‘矫揉造作的小姐’,只是为了很老套地用一下萨克管或加了弱音器的小号。依我看,主旋律用不着太复杂。”结果,拉斯金只是利用周末时间作了一首主题歌算是完成任务,影片因而避免了“配错了音乐”的场景。
定位会
至少从理论上讲,作曲家的实际工作开始于“定位会”,会上她(他)要同导演(有时是制片人)坐在一起观看影片并且决定音乐的定位。像大多数作曲家一样,比尔·孔蒂宁愿先看影片。“我会在定位会前看影片。当你反复观看影片时,你的创作想法才会逐渐定型。”
巴迪·贝克解释说,当定位会开始时,音乐指导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音乐编辑是作曲家的左右手。在定位会上,导演阐述他对某个情境的想法,应该配什么样的音乐等等。他甚至会问“你觉得这些想法怎么样?”
我虽是个作曲家,可并没带着五线谱纸来开会,我只能坐在那儿记笔记。但我的音乐编辑并不是只带着耳朵来听我们说什么的,他正盯着英尺数计数器并作着始点标记位置的记录。他还要作一张将在影片中出现的所有音乐的简图。在我们明了所有这些笔记之后,他甚至还要记录一点制片人或导演的看法。
作曲家雪莉·沃克《一个隐形人的回忆录》[1992])(透露,一旦以后对曾经一致同意的事情发生争论,这些笔记就变得非常重要。
这些笔记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种保护,所以要把它们送交导演和制片人。以后当我们讨论这些事情时,如果有人说,“我觉得那会儿真是剑拔弩张”,我们就可以查查定位会的笔记,没准儿上面记着那会儿大家意见一致,关系融洽。当然,我们可能会协商一下,重新思考一下所提出的问题。
巴迪·贝克描述了当工作接近实录阶段时大家所采取的互谅互让的态度。
我们把全片配乐确定之后,还要作些微调,这就要回过头来靠笔记来查找。也许始点标记并不在音乐编辑的笔记所记的地方,也许它稍稍靠前了一点。
这时我就得当机立断,并向音乐编辑补充提供所有有关资料,以使他对影片胸有成竹。随后我们便可以录音了。
桥梁和房屋
定位会一结束,作曲家就开始搜寻并选出可用于影片的音乐。唐·雷总在探索各种可行性。
你也许只寻找能用于连接上下场景的很短的乐桥就行了,较大型的配乐不过是一个偶发的爱情场景或追击场景。你也许使某些场景充满音乐以增强戏剧张力而让另一些场景一点音乐都没有。
你也许决定很有节制地使用音乐,这种方法在话多的影片里特别有效果,比如在法庭剧或自然主义风格的影片中,沉默往往有很深的含义。
由于影片各不相同,作曲家必须能识别故事的精髓并将其贯穿于音乐之中,这是电影配乐工作的关键所在。雪莉·沃克就是从确认她所说的“核心概念”入手开始她的工作。
如果我没掌握故事和人物的核心概念,我制作的就是一大堆音符垃圾。核心概念总是相关于故事和故事的讲述。
一旦我准确领悟了核心概念,我就开始让它变成音乐。这就像先有骨架后有血肉。我会坐在那儿创作出好多不同的、抒情性的背景音乐。我喜欢把这些东西录下来并在之后的几天中再听一遍,让这些素材周而复始地转一圈。然后我把它交给导演,告诉他,“这就是我以后配乐的基础”。
巴迪·贝克则宁愿先找到速度(tempo),然后再往上搭东西。
你先看影片,看到一个场景后就开始琢磨“啦,嘀哒……这速度感觉挺好”。这是一种直觉。然后你告诉音乐编辑,你想从这种速度着手。随后他计算出为一段两分钟的场景你需要照这种速度写多少小节音乐。
一旦你完成了技术部分,音符自然会奔涌而来,因为全都设计好了。你会营造你的主题或者说你的表现方式。这就像一张蓝图。你在蓝图上设计每段音乐并使音乐(成品)与蓝图相吻合,就像盖房。
“我可能要花几天时间搞出我认为对路的素材”,亨利·曼奇尼说“一旦有了这套素材,其余的就好办,了,就像你要盖一所房子,要有风格,有样儿,还要有节奏”。
拉斯金对于电影作曲之内在结构的描述再次印证了盖房的类比。
建筑无处不在。什么东西都有特定的结构。你要探知这个场景讲述了什么,它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什么位置。当我对这个场景作完分析时,我会把真正重要的、我不能忽视的东西画上红圈。
像编剧、导演以及其他电影合作者一样,拉斯金会找出故事中富于情感的段落,并且琢磨出把它们忠实描绘出来的办法。不经过创作时的内心斗争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你必须阐发出场景中的情感,并设定情感的流动方向。你希望能随着故事的前后顺序作曲,以使音乐有一种发展的感觉。当我为一个较长的场景作曲时,我会对自己说“这听上去好象不大灵啊”,但我还是坚持写下去。
在为《劳拉》作曲的那个周末,我想必写了四五十个主题,还不算我已经想到但因不够好而没写下来的。最后弄到星期天晚上,我终于有了灵感。当我把曲子弹给奥托·普莱明格听时,他觉得这玩意儿的确别出心裁。
主题音乐的功能
许多作曲家都认为,为主要人物所作的主题音乐可以用许多不同的风格来演奏。有时它用大管演奏,令人害怕,有时则用小提琴演奏,洋溢着浪漫。随着影片故事的进展,主题音乐可以转成小调或配以不同的和声。
谈到《霍法》,戴维·纽曼回忆道:“我为霍法这个人物使用了三个主题:一个用低音——强劲但仍然是抒情的;然后是他开车行进的主题和他的激情主题。我选择某个主题,重复地使用,以不同的方式配器,将其展开,在主题中加进一些音符,把它扩展开来,让它在新的高音上重复出现,其它音乐成分均围绕它行进。”
汉斯·齐默尔则尽量使这一过程富于灵活性。我常常把主题音乐同人物当时的经历结合起来,但我从不死盯着一些主题没完没了地用。我的主题总在不断地变化。
《雨人》的主题在我创作的所有电影主题音乐中可以说是最邪门儿的。因为你压根儿听不出来有什么主题。你只有把影片中的每段音乐都串在一起,才会对整个曲调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由此可以看出,音乐的作用远远不止于为影作情感的诠释。它实际上是用来说明并强调故事的,或者说,音乐是为叙事编配的。
其总的创意在于,雷蒙(患狐独症的哥哥)身上总有人们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你根本得不到一个总的概念。因此,从第一本的第一个音符开始到片尾字幕的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就没有过一段完整的曲调,就像一条长长的弧线总是被故意打断。
一些最令人难忘的电影主题音乐往往出自其他人物甚至其它设想。事实上,亨利·曼奇尼在写《粉红豹》主题音乐时,那只“豹子”(实际上是一颗粉红色的钻石)还没构想出来呢。
“粉红豹”实际上是为大卫·尼文(饰珠宝窃贼)写的一段主题音乐。他是个流氓型的人物,脚步很轻,而我恰好采用“哒当,哒嗒”开头,然后萨克管进入。后来导演布莱克·爱德华兹想要一个很活泼的片头字幕,而这首由萨克管和长笛演奏的主题曲非常合适。此后,它婉转多变地贯穿于整部影片之中。
在最好的情况下,主题音乐的变化会连同主要情节一起帮助观众把故事联缀起来。戴维·拉斯金在为《劳拉》作曲时,曾努力想达到这一点。
《劳拉》的配乐实际上只有一个主题。其它的主题都是一些我没有将其展开的片断。《劳拉》中大概有五六个这样的片断。你还记得么,劳拉这个人物直到第六本才出现。影片基本上都是闪回。
因此,你努力想做到的是,用特定的音乐使你感觉到她的魂灵的存在,并且在其他人身上也唤起这种感觉。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很精致的音乐,能使人想到一位美妙绝伦的姑娘。由于这位姑娘已经去世,因而音乐中这种眷恋的感觉有着很独特的浪漫气质。我还要点出,那位侦探竟爱上了她。虽然影片讲的是侦探故事,但在音乐上,我是把它当作爱情故事来处理的。
汉斯·齐默尔解释说,同其他搞创作的人一样,作曲家也是自萌发意念开始便与其朝夕相伴。在难以想象的时间压力下,他们倾尽全力投入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也是多凭感觉而不是思考。每次投入都是全心全意,夜以继日。
『肆』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音乐分析 !
《肖申克的救赎》,音乐中带来的希望和信仰
曾几何时,美剧《越狱》在中国红极一时,当时在网上也听说过《肖申克的救赎》是电影版的《越狱》,或许当时是《越狱》太火,又或者因为我当时还没看过该片,但现在想想,觉得只怕说《越狱》是电视剧版的《肖申克的救赎》更合适。
在1994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虽然《肖申克的救赎》最终败给了《阿甘正传》,但《肖申克的救赎》却已在很多人心中成为了经典,影片的故事结构已不必再多说,演员精湛的表演也已经被许多人所称赞,影片主题更是被无数影评人和观众讲的烂熟,但是这里,必须要提到的是影片的音乐。
虽然我喜欢音乐,但是我对音乐并不精通,我听不出一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所弹奏,更不用说一首歌曲跨了几个音阶什么的,但是音乐一旦放到了电影中,它就已经成为电影的一部分,很多时候电影音乐的好坏会影响到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因为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陪衬,很多时候演员演出来的故事未必好,甚至镜头的表述的剧情未必精彩,而用音乐来说出下面的故事却往往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我们可以把之称之为“音乐叙事”。
在电影中用音乐叙事已经是再常见不过的了,一些学者也已经看出了音乐和电影中的必然联系,如今,随着电影业的发展,影视原声也越来越让影迷们喜爱,我们发现,一部好的影片中,必然会有好的音乐。
所以,从第三届奥斯卡开始,设置了最佳音响效果的奖项,而到了第七届奥斯卡开始,最佳音乐的奖项也被独立了出来,由此可见,音乐已经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面说了那么多,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虽然在第六十七届奥斯卡上没有获得任何荣誉,但想想,《阿甘正传》、《埃德伍德》、《狮子王》、《通俗小说》那么多优秀作品与之争锋,但最终依然能成为经典,除了影片主题、演员的表演,还要归功于音乐的功劳,影片中声乐与镜头的完美结合,早就了影片不朽的传奇。
影片从最一开始,就利用音乐和蒙太奇的效果来营造紧张的气氛,那首看似轻松欢快的音乐,却反衬出人物紧张的心理状态,随后而起的音乐则进一步起到了渲染氛围的作用。当然,这是音乐叙事中极为常见的用法,而当Andy入狱时那首听似悲壮的音乐,配合着监狱的镜头,显得那么沉重。在影片后面我们可以发现,监狱中的许多人已经被体制化,除了监狱他们不知道能做些什么,他们已经不再适应外面的生活,在监狱中,他们是快乐的,那是他们的家园,导演正是用这样的音乐来为之叹息,为之哀叹。
当然,这也算不上影片最为精彩的地方,尽管到Brooks出狱后的那段音乐煽情了一把,让人为老Brooks的遭遇感到惋惜和叹息,但是依然比不上影片第六十七分左右开始的Andy在狱警办公室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那段出彩,监狱,一个禁闭的空间,哪怕是当你在中学上课时校广播站播放这样一首欢快而激情的歌剧音乐时是怎样的心情?更何况是在监狱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有人说“这个片段看似平静如水,但实则激情四射,杀伤力极强,最能使你两眼发热”,我绝对同意这样一个说法,看看Andy在播放这出歌剧时囚徒的反应和表情你就该知道,这样一首曲子对于生活在监狱中被许些体制化了的囚徒是怎样一种激励,而对于被基本体制化了的犯人来说又是怎样一种打击。这首《费加罗的婚礼》在这里不仅仅是一出歌剧,更是一种希望,当监狱长不断敲门让他关掉留声机的时候,Andy反而将声音开大,直到狱警破门而入,强行关闭了留声机。纵观整部影片,我们发现这就是Andy的性格,外面给的是压力,压力越大,Andy的希望就越大,而狱警强行关闭留声机,则是从侧面反映出狱警和监狱的作用就是断绝你的希望,如果说老Brooks是囚犯体制化的代表,那监狱就是一座把人体制化的牢笼,我们可以把之夸大到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而其统治者就是要把他们统治下人民的希望给摧毁和断绝,这样人民才能当一个顺民,他们的统治才更加长久。正如RED所说:“希望?我告诉你朋友,希望是很危险的东西,希望会让人疯狂,它在这没用。”
其实我很想说一句,导演很坏。什么意思?在影片第一百零九分钟左右,监狱长吹着口哨离开办公室,留下Andy一个人,接着Andy回到牢房,熄灯,在黑暗中摸出绳索以及RED凝重的表情,影片在这里使用了一段听似悲壮的音乐,加上背景环境音的雷电声,给人营造了一段Andy即将离去的感觉,这里说的离去并不是影片的结果,因为通过RED的旁白给人以Andy受不了压力而自杀的误解。前面我说过,Andy的性格是压力越大,希望越高,有希望的人,怎么会自杀呢?答案很快就被揭晓了,就在次日造成狱警照例查询人数的时候,发现Andy失踪了,既然影片的类型决定了Andy不可能羽化登仙,只能说明他是越狱了。是的,导演正是使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坏,用了一段听似悲壮的音乐把影片过渡到了高潮的阶段,也通过这样一段音乐来表现了Andy逃走的决心。所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多么悲壮的诗句,却体现出了壮士们的决心,Andy也一样,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悲壮的气氛中下定了决心。所以在后来Andy成功逃离出肖申克监狱的时候,那段激情令所有人感动,更让人意识到了希望的重要性,也成就了Andy这一生的传奇。
是的,有人说《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生活,虽然在奥斯卡角逐时输给了讲述梦的《阿甘正传》,“生活比梦简单,但是生活远比梦残酷”。《肖申克的救赎》是一个传奇,更是一部经典,不仅仅是因为“生活远比梦残酷”的主题,不仅仅是编剧巧妙的设计了故事,我想,音乐的运用也该是传奇和经典的一个重要因素。
『伍』 《野战排》的片头音乐叫什么
The Village
http://www.verycd.com/topics/142466/
原声大碟磨州 -《余游模野战排》竖缓(Platoon)[MP3!]
『陆』 电影音乐赏析那些经典电影中的音乐赏析
1、《beautyandthebeast》电影《美女与野兽》影视原声
《美女与野兽》是一个创作于18世纪的古老法国童话,原作者是Gabrielle-SuzanneBarbotdeVilleneuve。故事讲述了一个被施了咒语的王子变成了一个面目可怕的野兽,后来有一个美丽的女孩爱上了野兽,从而解除了魔法。这个故事早在1946年就曾被法国导演拍成过电影,1991年的迪士尼动画版本则更让它更加家喻户晓。
据悉,比尔·康顿(BillCondon)为迪士尼导演的这部《美女与野兽》还将从1994首演的迪士尼同名百老汇音乐剧中取材。后者根据动画片改编,剧中由艾伦·曼肯(AlanMenken)和蒂姆·赖斯(TimRice)创作的多首歌曲,都是动画片里所没有的。
2、《TheTwoTowers》为电影《指环王》影视歌曲
霍华德肖《HowardShore》为托尔金的《指环传奇》中获得巨大成功的第一部电影章节所作的音乐为他赢得了奥斯卡(Oscar)最佳原创配乐奖,这给了他一个惊喜,因为这部音乐有着雄心勃勃的规模和坚定的黑暗意味,这些因素轻易地模糊了典型电影幻想音乐和完成的音乐会作品之间的界限。
它的续集采用了同样的,通常是瓦格纳式的戏剧手法,按照电影的故事情节,进入了更加阴郁和不祥的黑暗角落。前一部由霍比特人启发而成的牧歌在这里被丰富的民族结构所取代,这些结构扩展了中土世界和人类世界的音乐范围;挪威小提琴哈丹格尔代表了罗汉和北非的瑞塔,为摩尔多主题增添了色彩;而圆木鼓、迪卢巴、木木琴和西姆巴隆则增添了迷人的纹理。在那里。乐谱中隐约出现的管弦乐云朵因肖尔出色的合唱作品而变得明亮起来,这部作品将古老的礼仪影响与伊莎贝尔·贝拉克达利安、独立流行歌手希拉·钱德拉、本·德尔·马斯特罗和伊丽莎白·弗雷泽的各种独奏曲相融合。”戈伦的歌曲《作曲家与抒情诗人弗兰沃尔什的最后合作》是埃米利亚娜·托里尼的后现代主义焦虑中的比约基,有助于突出故事的现代寓意。
3、《BreakingDawn》是《暮光之城:破晓》的影视原声
加州乐团Castaneda主唱VegaSchenk最新企划的普普风电气双人组TheBoomCircuits,其繁星闪烁般的电子乐音碎片,搭配有如DeathCabForCutie主唱BenGibbard的嗓音,给人惊喜的错觉。好像从清澈的吉他picking漫舞渐入至层层堆砌出的合成器浓雾中,然后又在沉沦迷走之后步出薄暮、迎接外头洒下的暖阳光束。
『柒』 美国电影《我们曾是战士》的主题曲叫什么名字
专辑名称:我们曾是战士 We Were Soldiers
音乐类型:影视原声
唱片公司:Sony
发行日期:2002-02-25
资源品质:320k mp3
专辑介绍:
《我们曾是战士》取材自退役美军少将哈若德·摩尔(Harold G. Moore)和约瑟芬·盖尔威(Joseph L. Galloway)所著的自传体畅销小说:《我们曾是年轻的战士--Ia Drang河谷--一场改变越战的战役》 (We Were Soldiers Once.. and Young: Ia Drang: The Battle That Changed the War in Vietnam)。片中讲述的是1965年越战初期,美军入侵越南中部高地Ia Drang河谷时所发生的真实故事。
美军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第一营的450名战士,在盲目的指挥下,竟毫不知情、毫无准备地降落在北越军队集结的中心区域。北越方面在降落地点周围早已部署有2000以上的兵力,第一营的战士不得不面对近5倍于自己的敌人。尽管他们背后拥有强大的远程和空中火力支持,但是毕竟众寡悬殊,一营的官兵不得不展开一场异常惨重的生存保命战。
所幸,北越部队的情报有限,指挥也十分谨慎,没有抓住乘虚而入一举歼灭整个营地的机会。经过两天伤亡逾百人的战斗之后,第一营终于可以脱离战场,与前来解围的第二营返回基地。但是,途中由于第二营营长缺乏经验,竟然只为了审讯两名战俘,而命令丛林中已拖至500码长的纵队停止前进。以火力薄弱面撞上了北越方面的生力军,在激战中一营几乎被一扫而空。
当时的第一营营长、指挥官哈若德·摩尔和记者约瑟芬·盖尔威亲身经历并记录了这场战役。这也是美军在越南战场第一次重大伤亡,对美军日后对越战态度的改变起了极重大的影响。不过本片并没有着力突出对越战大环境背景的描写,而是从一名名官兵的眼睛里,透视出美国军人经历战争时表现出来的勇气与精神。这是导演兼编剧兰道尔·华莱士和主角梅尔·吉布森所擅长表现的英雄主义风格。直面死神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可歌可泣的军营友情,将成为这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越战影片的主题。
2
影片评论
兰道尔·华莱士曾经成功营造过《珍珠港》气势恢宏的剧本。尽管影评人对《珍珠港》的评价好恶参半,华莱士还是决意继续自己脑海中未完成的战争,与梅尔·吉布森联手迈入曾是美国超级大伤疤的越战战场。
华莱士与吉普森的合作并不是第一次。1995年让梅尔·吉布森红得发紫的影片《勇敢的心》(Brave Heart)中,兰道尔·华莱士就曾主持剧本工作,创造了苏格兰英雄华莱士的坚毅果敢形象。
这两人的组合,创造杰出作品的能力确实毋庸置疑。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的是,从《拯救大兵瑞恩》以来,战争英雄主义已经彻底取代70年代以来的反战情绪,成为了好莱坞新的风向标。《野战排》、《全金属外壳》、《现代启示录》这类越战影片中曾为人所熟悉并欣赏的,批判、诘问与讽刺的反战艺术风格已经过时。眼看着《U-571》、《兵临城下》、《珍珠港》翻起了一个又一个二战高潮,《我们曾是战士》也转用近几年流行的战争悲怆英雄主义色调来渲染本片。可是这样的操作模式在商业成功的同时,是否还可以继续艺术上的成功,是本片最令人担心的问题。
专辑目录:
01 For You
02 Some Mother's Son
03 Fall Out
04 Soldier
05 Good Man
06 The Beautiful
07 My Dear Old Friend
08 I Believe
09 The Widowing Field
10 Not So Distant Day
11 Didn't I
12 The Glory Of Life
13 Sgt. MacKenzie
14 The Mansions Of The Lord suit
『捌』 哪些电影里用了大量古典音乐具体用了哪些
作为一部动作片,《杀破狼2》是成功的,托尼贾和吴京猛斗张晋,拳拳到肉的场面,更是被很多影迷津津乐道。一部好电影,往往有优秀的背景音乐,《杀破狼》2也是如此。该片的音乐监制是香港音乐人陈光荣,曾经给《无间道》三部曲、《窃听风云》等电影做过背景音乐,其中很多曲目流传甚广,比如《再见,警察》无数次被各大电视台引用过。
对于古典音乐,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产生排斥感,感觉这种东西太阳春白雪,离大众口味太远,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电影当中,都出现过作为背景乐的古典音乐,比如《杀破狼2》片尾,托尼贾、吴京与张晋打斗时出现的那段情绪紧张昂扬的音乐,就是18世纪音乐家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的作品《四季》(The Four Seasons)当中的“夏”(Summer)。这段音乐描绘的画面,是闷热的夏季大暴雨将至,以小提琴为主乐器,曲调高亢暴烈,好像一团积雨云即将爆发出刺目的雷电,力量感十足,经过陈光荣的巧妙引用,在电影中很好地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令人心弦紧绷。
维瓦尔第:《Four Seasons: Summer 3rd Mvt》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孤独的马小军行走在屋顶上……《愤怒的公牛》里,孤独的罗伯特扬起倔强而痛苦的脸……《教父3》里,孤独的迈克尔死在椅子里……这里用到的音乐都是20世纪音乐家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的歌剧《乡村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里的一个片段“Intermezzo”。马斯卡尼的音乐特点,是咏叹调风格浓烈,喜欢用动与静、热烈与抒情形成对比。
Pietro Mascagni: 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殿堂级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当中,导演库布里克至少运用了两个古典音乐。影片开头,当猿人误打误撞地发现骨头可以作为武器的时候(人类开始使用工具的象征),背景音乐是理查·施特劳斯的《查兰特斯特如是说》,开场是狂风暴雨般的管风琴,磅礴壮阔,充满了野性勃勃的力量。
Medley: Zarathustra Fanfare / Strauss Waltzes
随后,骨头被猿人高高抛起,镜头转入人类的太空飞船在苍茫的宇宙中飞行,背景音乐变为《蓝色多瑙河》,优雅深邃。通过背景音乐的变幻,库布里克展示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据说,库布里克是在电影制作后期才决定抛弃原来的配乐,大胆地改用古典音乐。用古典音乐给现代化的科幻片做背景音乐,是相当冒险的,很容易产生违和感,但是正是这个大胆的决定,《2001太空漫游》居然大放异彩。
The blue Danube
《这个杀手不太冷》当中的坏蛋警察每次行凶前,总是幻想在听贝多芬的《欢乐颂》……《发条橙》当中崇尚暴力的小坏蛋,最喜欢的就是《欢乐颂》……《全职杀手》当中的Tok当街大摇大摆地做掉黑社会头目,背景音乐也是《欢乐颂》。嗯,如果贝多芬知道自己的音乐被这样用,可能会不愉快。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An die Freude (Ode to Joy)
贝多芬不愉快,巴赫同志可能也不高兴。《七宗罪》当中,办案的老警官威廉在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大逃杀》当中,孩子们在旷野里互相残杀的时候,背景音乐是《G弦上的咏叹调》……巧合的是,《全职杀手》片尾,背景音乐也是《G弦上的咏叹调》。
Air On A G String
或许,贝多芬稍微好一些吧,比较一下,还是巴赫躺枪的次数比较多。经典犯罪电影《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当中,高智商犯罪分子最钟爱的都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巴赫喜欢管风琴,宗教风格浓烈,宿命意味深沉,他的作品以严谨理性著称,而《哥德堡变奏曲》则被誉为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为恢弘、也最伟大的变奏曲,难怪它会成为高智商犯罪分子的最爱。巴赫,安慰安慰贝多芬吧。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in G Major, BWV 988(Electric Guitar version)
因为电影《我的野蛮女友》,《canoon》火了,很多爱情电影都喜欢用它当背景音乐。准确地说,“canoon”并不是曲名,而是一种音乐形式,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据说其中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Canoon
经典电影《征空先锋》的背景音乐气势撼人,有力地表现了宇宙的浩瀚苍茫,该片的音乐取自20世纪音乐家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其中又以“木星”(jupiter)的流传最广。这个乐章构思宏伟,第一部分磅礴辽远,第二部分欢快雄壮,第三部分又回归第一部分的基调,表现了宇宙的辽远神秘。
The Planets Op. 32: Jupiter
塞缪尔·巴伯,20世纪美国音乐家,音乐风格以抒情浪漫见长,如果看过经典电影《野战排》,怎么能忘记催人泪下的背景乐《弦乐的柔版》,好电影和好音乐就是这么相得益彰。
Adagio for Strings
电影《见龙卸甲》结尾,名将赵云孤身策马冲向呼啸如潮的敌阵,背景音乐慷慨悲壮,该片的制作人是香港音乐人黎允文,这段音乐借鉴了意大利国宝级音乐大师莫里康内为《荒野大镖客》作的主题曲《Titoli》,不同的是,黎允文改编过后的音乐更多的是“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的悲凉,而原作更多的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潇洒快意。当轻快的口哨响起,马鞭破风声呼啸,仿佛看到漫漫黄沙中,一个潇洒的西部牛仔正策马冲向夕阳,身影渐渐消失在地平线……
Titoli
依然是莫里康内。严格地说,莫里康内的音乐已经夹杂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并不完全是古典风格,但是从总体风格而言,他还是偏向古典风格。他为许多电影做过音乐,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美国三部曲——《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是《西部往事》的主题曲,莫里康内音乐的特点是,善于通过音乐本身讲故事,或者说催化、延伸剧情。关于这一点,他为西部片做的音乐表现得尤其明显。为了适应不同的场景,他的音乐元素比较多:口琴、短笛、口哨、马鞭……所以,这一类音乐当中有浓烈的江湖气息,苍凉旷远,荡气回肠。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玖』 求历届奥斯卡金曲
2008年2月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最佳导演
(DIRECTING) 科恩兄弟 Joel Coen and Ethan Coen(《老无所依》)
最佳男主角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Lewis(《未血绸缪》)
最佳女主角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玛丽昂·歌利亚 Marion Cotillard(《玫瑰人生》)
最佳男配角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贾维尔·巴尔顿 Javier Bardem(《老无所依》)
最佳女配角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蒂尔达·斯温顿 Tilda Swinton(《迈克尔·克莱顿》)
最佳动画长片
(ANIMATED FEATURE) 《料理鼠王》Ratatouille 迪斯尼
最佳外语片
(FOREIGN LANGUAGE FILM) 《伪钞制造者》The Counterfeiters 奥地利
最佳化妆
(MAKEUP) 《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最佳配乐
(SCORE) 《赎罪》Atonement
最佳原创歌曲
(ORIGINAL SONG) 《Falling Slowly》出自《曾经》Once
最佳动画短片
SHORT FILM(ANIMATED) 《彼得和狼》Peter & the Wolf
最佳真人短片
SHORT FILM(LIVE ACTION) 《扒手莫扎特》The Mozart of Pickpockets
最佳音效剪辑
(SOUND EDITING) 《谍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
最佳音响效果
(SOUND MIXING) 《谍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
最佳视觉效果
(VISUAL EFFECTS) 《黑暗物质:黄金罗盘》The Golden Compass
最佳改编剧本
WRITING(ADAPTED SCREENPLAY) 《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最佳原创剧本
WRITING(ORIGINAL SCREENPLAY) 《朱诺》Juno
最佳艺术指导
(ART DIRECTION) 《理发师陶德》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最佳摄影
(CINEMATOGRAPHY) 《未血绸缪》There Will Be Blood
最佳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最佳剪辑
(FILM EDITING) 《谍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t
最佳纪录长片
(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驶向阴霾的出租》Taxi to the Dark Side,思想
最佳纪录短片
(BEST DOCUMENTARY SHORT) 《自由空间》Freeheld
终身成就奖 罗伯特-泊伊尔
第79届 2007年2月26日颁奖
最佳影片 《无间道风云》
最佳导演 《无间道风云》马丁·斯科塞斯
最佳男主角 《末代独裁》弗雷斯特·惠特克
最佳女主角 《女王》海伦·米伦
最佳男配角 《阳光小美女》阿兰·阿尔金
最佳女配角 《梦幻女郎》珍妮佛·哈德森
最佳原创剧本 《阳光小美女》
最佳改编剧本 《无间道风云》
最佳摄影 《潘神的迷宫》
最佳剪辑 《无间道风云》
最佳音效剪辑 《硫磺岛的来信》
最佳音效 《梦幻女郎》
最佳服装设计 《绝代艳后》
最佳艺术指导 《潘神的迷宫》
最佳视觉效果 《加勒比海盗2》
最佳化妆 《潘神的迷宫》
最佳电影配乐 《巴别塔》
最佳电影歌曲 《难以忽视的真相》:I Need To Wake Up
最佳动画长片 《欢乐大脚》(Happy Feet)
最佳外语片 《**风暴》
最佳纪录片 《难以忽视的真相》
最佳纪录短片 《颍州的孩子》
最佳真人短片 《西岸故事》
最佳动画短片 《丹麦诗人》(The Danish Poet)
终身成就奖 埃尼奥·莫里康内
人道主义奖 谢里·兰辛
2006 第78届
获奖
《冲撞》 Crash
提名
《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卡波特》 Capote
《晚安,好运》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慕尼黑》Munich
2005 第77届
获奖
《百万美元宝贝》(Milloin Dollar Baby)
提名
《飞行者》(The Aviator)
《杯酒人生》(Sideways)
《寻找梦幻岛》(Finding Neverland)
《雷》(Ray)
2004 第76届
获奖
《指环王3:王者回归》(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提名
《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
《怒海争锋》(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神秘河》(MYSTIC RIVER)
《奔腾年代》(SEABISCUIT)
2003
获奖
Chicago (2002) 芝加哥
提名
Pianist, The (2002) 钢琴师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The (2002) 魔戒二部曲—双城奇谋
Hours, The (2002) 时时刻刻
Gangs of New York (2002) 纽约风云
2002
获奖
Beautiful Mind, A (2001) 美丽心灵
提名
Moulin Rouge! (2001) 红磨坊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The (2001) 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
In the Bedroom (2001) 意外边缘
Gosford Park (2001) 谜雾庄园
2001
获奖
Gladiator (2000) 角斗士
提名
Wo hu cang long (2000) 卧虎藏龙
Traffic (2000) 毒网
Erin Brockovich (2000) 永不妥协
Chocolat (2000) 浓情巧克力
2000
获奖
American Beauty (1999) 美国丽人
提名
Sixth Sense, The (1999) 灵异第六感
Insider, The (1999) 局内人
Green Mile, The (1999) 绿色奇迹
Cider House Rules, The (1999) 总有骄阳
1999
获奖
Shakespeare in Love (1998) 恋爱中的莎士比亚
提名
Vita è bella, La (1997) 美丽人生
Thin Red Line, The (1998) 红色警戒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拯救大兵瑞恩
Elizabeth (1998) 伊莉莎白
1998
获奖
Titanic (1997) 泰坦尼克
提名
L.A. Confidential (1997) 幕后嫌疑犯
Good Will Hunting (1997) 骄阳似我
Full Monty, The (1997) 一脱到底
As Good As It Gets (1997) 猫屎先生
1997
获奖
English Patient, The (1996) 英国病人
提名
Shine (1996) 闪亮的风采
Secrets & Lies (1996) 秘密与谎言
Jerry Maguire (1996) 甜心先生
Fargo (1996) 冰雪暴
1996
获奖
Braveheart (1995) 勇敢的心
提名
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5) 理智与情感
Postino, Il (1994) 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
Babe (1995) 小猪宝贝
Apollo 13 (1995) 阿波罗13号
1995
获奖
Forrest Gump (1994) 阿甘正传
提名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肖申克的救赎
Quiz Show (1994) 机智问答
Pulp Fiction (1994) 低俗小说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1994) 四个婚礼一个葬礼
1994
获奖
Schindler's List (1993) 辛德勒的名单
提名
Remains of the Day, The (1993) 告别有情天
Piano, The (1993) 钢琴别恋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因父之名
Fugitive, The (1993) 亡命天涯
1993
获奖
Unforgiven (1992) 不可饶恕
提名
Scent of a Woman (1992) 闻香识女人
Howards End (1992) 此情可问天
Few Good Men, A (1992) 义海雄风
Crying Game, The (1992) 哭泣游戏
1992
获奖
Silence of the Lambs, The (1991) 沉默的羔羊
提名
Prince of Tides, The (1991) 潮浪王子
JFK (1991) 惊天大刺杀
Bugsy (1991) 一代情枭毕斯
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 美女与野兽
1991
获奖
Dances with Wolves (1990) 与狼共舞
提名
Goodfellas (1990) 好家伙
Godfather: Part III, The (1990) 教父第三集
Ghost (1990) 人鬼情未了
Awakenings (1990) 无语问苍天
1990
获奖
Driving Miss Daisy (1989) 为戴茜小姐开车
提名
My Left Foot (1989) 我的左脚
Field of Dreams (1989) 梦幻之地
Dead Poets Society (1989) 春风化雨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 生于七月四日
1989
获奖
Rain Man (1988) 雨人
提名
Working Girl (1988) 上班女郎
Mississippi Burning (1988) 烈血暴潮
Dangerous Liaisons (1988) 危险关系
Accidental Tourist, The (1988) 意外的旅客
1988
获奖
Last Emperor, The (1987) 末代皇帝
提名
Moonstruck (1987) 月色撩人
Hope and Glory (1987) 希望与荣耀
Fatal Attraction (1987) 致命的吸引力
Broadcast News (1987) 收播新闻
1987
获奖
Platoon (1986) 野战排
提名
Room with a View, A (1986)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Mission, The (1986) 教会
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6) 汉娜姐妹
Children of a Lesser God (1986) 悲怜上帝的女儿
1986
获奖
Out of Africa (1985) 走出非洲
提名
Witness (1985) 证人
Prizzi's Honor (1985) 普里兹家族的荣誉
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1985) 蜘蛛女之吻
Color Purple, The (1985) 紫色
1985
获奖
Amadeus (1984) 莫扎特传
提名
Soldier's Story, A (1984) 大兵
Places in the Heart (1984) 我心深处
Passage to India, A (1984) 印度之行
Killing Fields, The (1984) 战火屠城
1984
获奖
Terms of Endearment (1983) 母女情深
提名
Tender Mercies (1983) 温柔的怜悯
Right Stuff, The (1983) 征空先锋
Dresser, The (1983) 近身
Big Chill, The (1983) 山水又相逢
1983
获奖
Gandhi (1982) 甘地传
提名
Verdict, The (1982) 大审判
Tootsie (1982) 窈窕淑男
Missing (1982) 失踪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外星人E.T.
1982
获奖
Chariots of Fire (1981) 火的战车
提名
Reds (1981) 烽火赤焰万里情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 夺宝奇兵
On Golden Pond (1981) 金色池塘
Atlantic City (1980) 大西洋城
1981
获奖
Ordinary People (1980) 普通人
提名
Tess (1979) 苔丝
Raging Bull (1980) 愤怒的公牛
Elephant Man, The (1980) 象人
Coal Miner's Daughter (1980) 矿工的女儿
1980
获奖
Kramer vs. Kramer (1979) 克莱墨夫妇
提名
Norma Rae (1979) 诺玛蕊
Breaking Away (1979) 突破
Apocalypse Now (1979) 现代启示录
All That Jazz (1979) 浮生若梦
1979
获奖
Deer Hunter, The (1978) 猎鹿人
提名
Unmarried Woman, An (1978) 不结婚的女人
Midnight Express (1978) 午夜快车
Heaven Can Wait (1978) 天堂可以等待
Coming Home (1978) 返乡
1978
获奖
Annie Hall (1977) 安妮·霍尔
提名
Turning Point, The (1977) 转折点
Star Wars (1977) 星球大战
Julia (1977) 茱莉亚
Goodbye Girl, The (1977) 再见女郎
1977
获奖
Rocky (1976) 洛奇
提名
Taxi Driver (1976) 的士司机
Network (1976) 电视台风云
Bound for Glory (1976) 奔向光荣
All the President's Men (1976) 惊天大阴谋
1976
获奖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飞越疯人院
提名
Nashville (1975) 纳斯维尔
Jaws (1975) 大白鲨
Dog Day Afternoon (1975) 炎热的下午
Barry Lyndon (1975) 乱世儿女
1975
获奖
Godfather: Part II, The (1974) 教父续集
提名
Towering Inferno, The (1974) 火烧摩天楼
Lenny (1974) 连尼传
Conversation, The (1974) 对话
Chinatown (1974) 唐人街
1974
获奖
Sting, The (1973) 骗中骗
提名
Viskningar och rop (1972) 哭泣与耳语
Touch of Class, A (1973) 金屋春宵
Exorcist, The (1973) 驱魔人
American Graffiti (1973) 美国风情画
1973
获奖
Godfather, The (1972) 教父
提名
Utvandrarna (1971) 大移民
Sounder (1972) 儿子离家时
Deliverance (1972) 激流四勇士
Cabaret (1972) 歌厅
1972
获奖
French Connection, The (1971) 法国贩毒网
提名
Nicholas and Alexandra (1971) 俄宫秘史
Last Picture Show, The (1971) 最后一场电影
Fiddler on the Roof (1971) 屋顶上的小提琴手
Clockwork Orange, A (1971) 发条橙
1971
获奖
Patton (1970) 巴顿将军
『拾』 那几部外国的战争大片值得一看
好莱坞十大经典战争电影
一、《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1979)
该片表面上在讲越战,但在所有著名的战争片中,它可能是“升华”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于任何战争,甚至广而言之说它表现任何人生经历都不为过。影片虽然不乏对战争的正面描写,但它的精髓是刻画人性中的黑暗,难怪它不是以越战记录为蓝本,而是改编自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经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讲述一个疯狂的美国军官在柬埔寨丛林中建筑恐怖王国的故事,马龙·白兰度扮演的这名军官镜头不多,台词和处理均很“虚幻”,仿佛是一种力量,而不是某个人;若再“虚幻”下去,那就要变成《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大家长了。
本片是电影大师科波拉的战争史诗片,是他对于战争暴力造成人性异化的一种反思。影片巧妙地将现实主义的题材和象征意义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战士沿河寻找白兰度的旅程为线索,展开了一种近乎荒诞的“实况记录”。影片具有一种“大歌剧”般的风格,夸张而华美,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在飞机上播放瓦格纳《女武神》主题音乐的轰炸场面是这种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本片的经典场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该片的新版本,比原来的版本多了将近一个钟头。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该片中有一个重复出现的细节颇耐人寻味:士兵们把牺牲了的战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写一遍,而不让他的家人看到血迹斑斑的原件。此举的动机无可指责,但细细想一下,您不觉得原件更珍贵吗?传统的二战片好比是这重新誊写的家书,已经抹去了血迹和弹孔;而本片给我们看的是原件,因此我们震惊、颤抖,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通过滤镜观察战争。
当代头号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此不仅建立了又一座艺术丰碑,而且奇迹般地将一向无法协调的思想倾向和戏剧元素加以融合。他并没有贬低二战的正义性,但他提出了个人生命价值的命题,并在影片中直接讨论;他打破常规在片头大段描写诺曼底登陆,但人物的塑造并没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战争戏跟非战争戏泾渭分明,但影片的整体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叙事能力为观众提供了见“树”又见“林”的战争场面。
这是一部肯定二战、又宣扬反战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现极端暴力、但从骨子里赞美人性与和平的作品。
三、《野战排》Platoon (1986)
大导演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的第一部,获四项奥斯卡大奖。
本片以导演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越战的主要一面,即美军在前线的所作所为。影片的主要戏剧矛盾源于一名讲人道的军官和一名非理性的军官的冲突,但没有图解反战思想的痕迹。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艺术的综合方面,本片没有偏颇,是一部百分之百的优秀战争片。
四、《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这部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的英国片有着英国式的严谨结构和绅士般的节奏。影片反映二战期间一群英国士兵在日本战俘营的故事,虽然没有什么正面的刀枪交锋,但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颇独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军战俘不畏日本军官的折磨,支持原则,维护尊严;但影片到后半部份,角色似乎发生了转换:日本军官从恶魔的外表展现人性的一面,而英国军官在面对必须炸毁自己兴建的桥梁时表现出来的僵硬思维,同样令人惊讶。
本片可视为是三个军人的故事,每个人身上既有着民族性,同时也有独特的个性。日本军官齐滕大佐外冷内热,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灭他的人性;亚力克·金纳斯扮演的英国军官浑身上下都充满尊严,但似乎有点走火入魔;威廉·霍尔登扮演的美国军官有点流里流气,但他应变能力强,关键时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卫·里恩的作品都讲究气势,以现代观念看许多场景都偏拖遢,但跟整体的表现手法很一致。
五、《巴顿将军》Patton (1970)
一部关于二战将军的史诗式传记片。它把巴顿将军塑造成一个既高大雄伟、又具体实在的艺术形象,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点”;不仅功勋垂世,而且“劣迹”昭彰。
影片描写战争史实,但镜头几乎一直对准主角,巧妙地让人们从巴顿的威力中感受德军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开场戏——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长达五分钟的开场独白。这是高难度的反传统处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战争场面宏伟壮观: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砾,怪石嶙峋;银装素裹的草原,硝烟弥漫,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和战争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六、《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这部当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浓厚反战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战期间参军的一群德国少年兵的经历。
导演手法细腻、流畅,开创了使用升降机拍摄大场面,把对白、音响和配乐混合录制的手法。影片结尾处主角捉蝴蝶被子弹击中的镜头,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七、《猎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从三名炼钢工人加入越战,反映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影片明显地分为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三个部份,每个部份互为补充,让人们看到战争造成的肉体伤残固然触目惨痛,精神伤害却更为惊心。
影片的主要细节是一个名为“俄国轮盘”的游戏:越南军人在左轮手枪中只装一颗子弹,然后要美军战俘往自己头上射击。但这种残酷的游戏却像毒品一样,吸引了其中一名美军,以至于他回到后方仍不愿返回家乡,却自愿留在越南从事这种生命赌博。
该片节奏缓慢,叙事松散且富有跳跃性,既显得有大气,又显得导演缺乏基本功。本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
八、《最长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写盟军登陆诺曼底的经典之作,云集了众多当时的超级男明星,阵容之强,在战争片中极为罕见。但明星们在此没有什么出风头的机会,因为整部影片以叙事为主,从各个方面(包括美军、德军、法国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当时的战局,人物塑造处于从属地位。
本片被认为是以传统手法正面表现二战的盖棺之作。
九、《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荣获八项奥斯卡大奖,是20世纪拍摄的表现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
其实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写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军的生活,对军界内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详尽披露。
日军飞机偷袭珍珠港乃本片的压轴戏,同时也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个大框架与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场上吹号哀悼战友的一场戏颇有点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过观看战争片,了解某场战争的前因后果、战略战术,本片是最佳选择。这部由美国和日本联合制作的影片,细致地呈现了双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军事和情报的发展。影片在观点上不偏不倚,极其客观;在细节上不厌其烦,忠实史实。它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则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军在轰炸珍珠港时喊出的口号。该片的轰炸场面很壮观,当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满电脑特技的45分钟轰炸戏,毕竟现代科技在表现宏大及难以再现的场面时有着独特的优势。您若对《珍珠港》片尾美军轰炸东京的史实感兴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东京上空30秒》详细叙述了这段故事。
特别推荐:《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6)
该片不属于笔者自己定义的狭义战争片,因为它描写的是二战刚结束后三名美军士兵返回家乡的故事。我们借此机会推荐本片,一则因为它感人泪下,另外,这个题材不多见,要处理得当更是不容易。
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三名士兵从九死一生的战场,怀着无比的兴奋和憧憬,回到故土。但他们面临的新挑战,在心理上绝对不亚于战火的洗礼。一般的公众印象都停留在英雄凯旋而归的阶段,但他们回到家以后又必需怎样适应平凡的家庭生活,他们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又会有什么新的挫折?本片把触角伸向大家视而不见的地方,从炮火散去后的平淡中挖掘出战争的创伤和永恒的亲情。
本片在二战结束的次年推出,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其中扮演断臂军人的演员是真的残疾军人,他除了获得最佳男配角,还因“把希望和勇气带给退伍军人”得到特别奖
一战、二战
《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29一战
《西线平魔》1949
《战场》 (Battleground)1949
《沙漠之狐》(Desert Fox)1951
《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957
《最长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坦克大决战》(Battle Of The Bulge)1965
《大布列颠之战》 (Battle Of Britain)1969
《巴顿将军》(Patton: Lust for Glory)1970
《虎!虎!虎!》(Tora! Tora! Tora!)1970
《中途岛战役》(Batte Of Midway)1976
《麦克阿瑟传》(MacArthur)1977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1998
《红色警戒线》(Thin Red Line)1998
《兵临城下》(Enemy.At.The.Gates)2001
《战火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2001
《桥》南斯拉夫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南斯拉夫
《逃离索比堡》(Escape from Sobibor )1987
《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 List)1992
《钢琴家》(The Pianist)2002
《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1966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1943
《诺曼底登陆日》(D-Day 6.6.1944)
《风语者》(Windtalkers)
越战
《猎鹿人》(The Deer Hunter)1978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
《CS排》(Platoon)1987 《汉堡高地》(Hamburger Hill)1987
《现代启示录》重映版(Apocalypse Now Rex) 2001
《我们曾是战士》(We Were Soldiers)2002
其他
《黑鹰计划》(Black Hawk Down)
《物极必反》(Rogue Force)
《狙击手》(Sniper)
《狙击手II》(Sniper2)
《战士》(Warri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