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诺门坎之战的战役过程
(1939年5月-6月)
1939年5月11日,外蒙古军边防骑兵到哈拉哈河东岸黑龙江境内巡逻,在诺门坎地区哈拉哈河畔与伪满军发生武装冲突,被近退回西岸。然后,外蒙古军又越过哈拉哈河,并在东岸修筑工事。
1939年5月13日,驻防海拉尔的第23师团报告到达关东军司令部,司令部依据才下发不久的《满苏边境纠纷处理纲要》作出决定,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中将,向诺门坎派出师团搜索队(骑兵中队、装甲汽车中队各一,指挥官东八百藏)和1个步兵大队(缺2个中队),
1939年5月15日,东八百藏部在第10飞行队轰炸机配合下,向诺门坎地区的蒙军部队发动"闪电式"的袭击,蒙军当即退回哈尔哈河西岸。与此同时,苏联依据1936年签定的《苏蒙友好互助条约》,出兵蒙古。
1939年5月22日至24日,日陆军航空兵与苏远东空军交战,苏空军因受大清洗等因素影响素质下降而处于劣势。
1939年5月28日,第23师团的骑兵联队加一个装甲车中队(指挥官东八百藏),成功偷袭蒙古军第6师的师部,师长沙日布阵亡,但随之遭到附近的苏军和蒙古军余部夹攻,于次日被全歼。
同日,第23师团的步兵第64联队(指挥官山县武光)2000余人,在第12飞行团的支援下,攻占742高地,并构建工事。在东八百藏的骑兵联队被歼后,苏蒙联军大举围攻山县支队,使其损失惨重,被迫于1939年5月31日撤回。
1939年6月1日,朱可夫将军接到莫斯科命令去报道,次日即到达国防人民委员会(国防部),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宣布调令,年轻的朱可夫被委任为第57军军长。(集团军编制)
1939年6月5日,朱可夫到达第57军的指挥部,听取了军区委员会的战况汇报,6月8日,国防人民委员命令,解除了费克连科第57军军长职务,任命朱可夫为该军军长。在详细分析和讨论后,朱可夫得出结论:“我驻蒙古的第57特别军的兵力无力阻止日军的军事冒险,特别是如果日军同时在其他地域和其他方向发动进攻的话,就更无能为力了”,并向国防委员会递交了份报告简述苏蒙联军行动计划:增加兵力坚守哈拉哈河东岸的登陆场,同时准备从纵深进行反突击的作战。第二天得到答复,国防人民委员及总参谋长完全同意朱可夫等人对情况的判断和下一步的行动。朱可夫还要求加强空军力量,增调不少于3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的兵力,并要求加强炮兵和航空兵。国防委员会不久就回复,满足其要求。增派的空军力量中,还包括21名驻白俄罗斯空军飞行员---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经验丰富,同时送来了新型飞机,即当时十分先进的伊-16和"欧"型飞机。(朱可夫回忆录)
1939年6月7日,伤亡惨重的第64联队接到师团部的命令,撤出战斗,归队的不足400人。
第一阶段小结
苏蒙联军方面,蒙古军一个骑兵师受重创,师部被袭,师长阵亡;日军第23师团,一个联队(师骑兵搜索中队+装甲车中队12辆92式)被全歼,一个联队受重创,双方战果大致持平,考虑到蒙古军战斗力不强,日军实质上损失更重点。(参战的2蒙古骑兵师才5000余人)
此后第23师团得到大量重型武器补充。 (1939年6月-8月)
1939年6月19日,关东军司令部收到第23师团的“捷报”,宣称取得重大战果,司令部马上上报给东京大本营。很快收到来自总部的“参字547号电”,对取得的“胜利”表示祝贺,并默许可以扩大战果。得到授意的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大将,于6月20日向伪满州国内的关东军下达了集结令:将第23师团和第7师团的26联队+28联队的一个加强大队调往诺门罕,同时将第二飞行集团调到海拉尔,为了对付苏联的装甲部队,植田谦吉还将当时东北日军唯一的装甲部队:第1战车师团也调往了诺门罕前线。
1939年6月21日,嵯峨彻二中将率领第二飞行集团总部抵达海拉尔机场,随后第7、9、12、15飞行旅团先后抵达,完成集结。
1939年6月22日,第二飞行集团的120架战斗机与苏联空军的150架战机在哈拉哈河上空遭遇,日军损失30架,苏军40架。(苏军简史上为14:56)
1939年6月27日,日本空军(指挥官宝藏寺少将)成功空袭远东苏军的3个空军基地,事后宝藏寺给关东军总部发了“捷报”:击落苏机99架,击毁地面苏机25架,共124架。(某资料说实为26架)
远东军机场被袭后,苏联加速增援前线,苏炮兵司令沃罗诺夫、装甲兵司令巴甫洛夫、空军代理司令鲍尔吉金等都去了哈拉哈河前线视察。西伯利亚空军被调去支援,坦克,火炮也源源不断得补充前线。
1939年6月29日,第1装甲师团到达诺门罕的集结地点,第23师团全部,第7师团所部也都到达集结地点,至此完成了关东军司令部的部署。
诺门罕前线的日军兵力大致为4个步兵联队,即第23师团的64、71、72和第7师团的第26联队,外加第7师团第28联队的一个加强大队;大半个骑兵联队,也就是5月被打残了的东八百藏的师搜索联队;2个坦克联队,即第1师团的第3、4联队;2个炮兵联队,即独 立野炮第1联队和野炮第13联队;2个工兵联队,即工兵23、24联队。外加一个飞行师团,一个汽车联队。军备大致有212门火炮,速射炮(反坦克炮)128门、山炮24门、野战炮36门、九〇式野战炮24门,飞机180架,坦克82辆,装甲车26辆,汽车400辆。
1939年7月1日,认为摧毁了苏远东空军的日军发起了进攻,击溃了河东岸的苏蒙驻军,推进到哈拉哈河,开始准备攻过河去,消灭南岸苏蒙联军,解决有争议地区的归属问题。
日军诺门罕前线总指挥小松原中将制订了两岸夹击苏蒙军的作战方案:以日军第7师团的步兵第26、28联队为主力,从哈拉哈河上游渡河,进入西岸哈玛尔达巴山,歼灭苏蒙军炮兵阵地,居高临下以炮轰东岸苏蒙军阵地;将军庙的第23师团和第1战车师团及满洲国兴安骑兵师(团编制),从正面进攻哈拉哈河东岸的苏蒙军,形成夹击,全歼苏蒙联军。
1939年7月3日凌晨,日军一部(第26、28联队,指挥官小松原)顺利偷渡哈勒欣河,强攻巴英查岗山,由于日军的兵力优势,加上蒙军准备不足,日军上午就占领了巴英查岗山及其邻接地区,防守的蒙第6骑兵师撤到巴英查岗山西北地区。但蒙军第6骑兵师的顽强抵抗,为朱可夫赢得了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朱可夫接报后火速赶到了巴英查岗山地区,连发三道命令:命令炮兵第185团的重炮营派出侦察群并对日军集结地域发动炮击;命令位于河东岸用以支援摩托装甲第9旅的炮兵向巴英查岗山上的日军炮击;命令所属苏军飞机接到战斗警报后全部起飞。(一些机场跑道在27日的日军空袭中被毁,所以实际只起飞了部分)
10点45分苏蒙联军的反攻开始,航空兵轰炸浮桥及桥头阵地,而其重装甲部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渡河后的日军没有想到兵力占劣势的苏军还敢反击,虽然配置的反坦克火炮击毁了上百辆苏联装甲车和坦克,但面对滚滚而来的几百辆红军坦克(150,一说185)和装甲车的钢铁洪流,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午,苏军突破了日军防线,装甲部队一部在朱可夫的指挥下迂回到了渡口处的第7师团26联队侧翼渡口处,一部直插到了第23师团的师部附近,主要为步兵的小松原部顽强抵抗至下午,不得不撤进巴英查岗山。
对岸担任正面进攻的日军当然没闲着(指挥官安冈中将),30分钟炮火轰击后,中,轻型坦克87辆,装甲车37辆,在第23师团步兵联队、骑兵联队的配合下,分左、右两线发起进攻。两道苏军步兵防线被突破。这时,朱可夫的装甲指挥优势得到良好体现,在第三道防线遭到苏军大炮阻拦后,日军坦克和步兵联队被分割,缺乏协同,始终没能突破苏蒙联军防线。
1939年7月3日夜,第1战车师团第4旅团在指挥官玉田大佐利率领下,利用大雨成功夜袭苏军第36摩托化步兵师的炮兵阵地,击毁苏军122MM 榴弹炮18门,152MM榴弹炮6门,玉田部只损失了一辆坦克(第2中队指挥官藤喜久中佐阵亡),此战后来成为偷袭战的典范,收入各国军校教材。
1939年7月4日,退守巴英查岗的日军,组织数次冲锋都被击退,至5日下午,苏联红军终于夺回了巴英查岗山头,小松原率队撤回对岸和安冈中将会合。
1939年7月7日,减员严重的第23师团得到补充(关东军司令部从第8国守备队等抽调2000余人),第23师团第72旅团组织夜袭分队,成功占领对岸苏军阵地,但次日凌晨遭到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群反扑,没有装甲战车和重炮支援的日本步兵很快被赶了回去。
此后朱可夫一面构筑河岸工式反登陆,一面安静的等待后方援兵到来,日军毕竟在兵力上占了优势,苏军损失也很惨重,如果不是靠那几百辆装甲车和坦克,苏蒙联军恐怕早全军覆没了。而对岸日军则坚挺不已,8、9、10日连续三夜夜袭,都被苏军击退。
1939年7月15日,苏军已经秘密着手组织反攻,把第57特别军改编为第1集团军,朱可夫任集团军司令,所属部队计有:第36师(摩托师),第57师,第82师,装甲兵第11坦克旅和第7、8,9摩托装甲旅,并配属第212空降兵旅。
1939年7月16日,大本营正式命令关东军撤兵,已多次拒绝大本营撤兵建议的关东军司令部头头们头疼不已,但还是决定孤注一掷搏一把,调了直属重炮部队等部上去以期扭转局势。
1939年7月23日,得到休整和补充的日军集中了86门重炮(一说72+38门)发射炮弹5,000发试图压制苏军火力,但得到的是猛烈的还击,加上对岸苏军也没闲着半个多月来一直修筑工事,据说纵深3公里,装甲兵一直没占优势的日军使上了吃奶的劲,甚至用人 体炸弹攻击苏军坦克,啃了好几天,依旧没啃动。(苏军第11坦克旅旅长雅可夫少将阵亡)日军终于认识到与苏军的差距,重装甲,大火炮的重要性,而来自东京大本营的压力与日俱增,关东军司令部无奈地下达了:“立即停止进攻,占领东岸战线,构筑阵地,准备持久战”的命令。
1939年8月12日,日军在22架轰炸机,炮兵掩护下、一个加强有装甲车和坦克的步兵团终于攻占了岸边蒙古军防守的一块高地,并固守。
之后的日军再没气力反攻了,巨大的伤亡和物资消耗引起大本营的严重不满,极力反对关东军的伪满总动员。 (1939年8月-9月)
1939年8月20日,就在关东军骑虎难下,半死不活时,朱可夫谋划已久的大反攻拉开了序幕。
朱可夫建立了三个集群,即南部集群、北部集群和中 央集群,计划 主要为步兵的中 央集群牵制正面的日军,南、北装甲机械化集群2翼包抄围歼。
集群编制如下:南部集群:步兵第57师、坦克第6旅、蒙古骑兵第8师、摩托装甲第8旅、坦克第11旅的两个坦克营、一个自行火炮营、防坦克第37营和一个喷火坦克连。北部集群:坦克第11旅、摩托装甲第7旅、步兵第36师第601团、蒙古骑兵第6师和防坦克第87营。中 央集群:步兵第36师和第82师、步兵机枪第5旅和两个炮兵团。朱可夫的预备队是摩托装甲第9旅和空降兵第212旅。
5点46分,苏蒙军首先对日军的高射炮阵地进行猛烈地炮击,接着以150架轰炸机和100架战斗机向日军轰炸扫射。
8点15分,各种口径的火炮和迫击炮向日军阵地轰击。
8点30分,空军第二次向日军前沿阵地轰炸扫射。
8点45分,空中升起了红色信号弹,苏蒙军部队在炮火掩护下,渡过哈拉哈河,开始全线总攻。
在苏空军、炮兵的强烈压制 下,一个半小时内日军炮火无力进行还击,观察所、通信联系及炮兵阵地均被摧毁。但日军仍很有斗志,在混乱中顽抗,战死不降。21日、22日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在大沙地域,苏联红军遇到了异常顽强的抵抗,为此,朱可夫开始动用战略预备队,命令摩托装甲第9旅投入战斗,并加强了炮火支援。26日傍晚,苏军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完成了对日军整个第6集团军的合围,随后开始穿插分割,日军顽固抵抗,苏蒙军仗打得很艰苦。(有些文章说朱可夫连撤2任因伤亡较大而抗命的师长)
1939年8月26日,关东军司令官植田决定增派第7师团给第6军,还计划将第2、第4师团也调往前线。同时令第23师团死守待援。日军的数次突围也都被击退。苏军投入了新型坦克和战斗机,取得战场制空权,仅24,25日两天,苏军飞机出动了二百一十八架次,进行了十次空战,击毁日机七十四架,配合地面部队成功阻止了日军的增援。至此,第23师团覆灭已定,日本人输了这场战争。30日第6军司令萩洲立兵中将向第23师团小松原师团长下达了自行突围命令,31日,小松原(后切腹自杀)带领残部2000余人突围而出。
1939年8月30日,东京大本营方面的中岛参谋次长来沈阳,向关东军方面传达了"诺门坎方面,作战不应扩大,立刻设法终结"和"关东军兵力不足,应该立足于长期坚守"的命令.实际上是要关东军认输放手,不过措辞相当委婉.然而关东军极力游说,认为应当"以四个师团全力攻击,然后再转入冬季防御."反过来,中岛和随行人员居然被说服.可在中岛回东京的9月1日,德国与苏联秘密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入侵波兰,欧洲战火爆发,大本营的态度再度变为谨慎.中岛再次来到关东军时,已经完全反对原有的攻击计划.关东军司令植田大将几乎是哀求要东京准许至少发动一次"收容死难将士尸体的进攻,否则就将我解职。集怨已久的大本营顺势接受了辞呈,解除了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陆军大将、参谋长矶谷廉介陆军中将职务;一个月内又陆续免去了参谋本部次长中岛铁藏陆军中将、作战部长桥本群陆军中将及参谋本部作战部长与关东军司令部作战部长和所有作战参谋等将佐的职务。
1939年9月3日,日军大本营彻底否定了关东军调动兵力重新发动攻势的计划,开始通过外交途径收拾局面。
1939年9月9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茂德同苏联外交当局谈判停战问题。苏联也由于忙于出兵波兰而不愿再打下去了。
1939年9月16日,签订了《苏日停战协定》。主要内容是:日满军和苏蒙军于9月16日上午2时(莫斯科时间)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双方军队停止在9月15日下午1时的控制线上。双方同意交换战俘,并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划定哈勒欣河地区蒙古国和满洲之间的边界。
B. 二战诺门坎战役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日本称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称为第1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1次诺门罕事件;此后至9月16日停火为止,称为第2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2次诺门罕事件。
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大败结束。日、苏双方此后在二次大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苏联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战并攻击伪满洲国的八月风暴行动为止。
诺门罕战役,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最后引起战役。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
诺门罕战役使东北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而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最终导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灭。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这是蒙古国历史上重要的战役之一,蒙古国为战争爆发70周年作纪念活动。总结,此战苏军人数损失与日军相当,损失装备大大高于日军。
C. 日军不是很强大吗,怎么在诺门坎就被苏军打败了诺门坎战役是怎么回事
日军的强大 特别是日本陆军只是相对中国军队的装备而言
何况当时苏军将领是朱可夫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后,随即将那里变成了侵华反苏的基地.苏联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一面和向抗战中的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一面在苏联、蒙古与我国东北交界地区部署重兵。于是日苏两国在中苏边境剑拔弩张,不断发生冲突。
一九三九年四月,“战争扩大派”的代表人物东条英机成为日军真正的实权人物。他对苏联政府支援中国抗战极为恼火,认为有必要整一下苏联,逼迫其中止对华军援。根据东条英机的设想,日本关东军将对中苏蒙边境地区发动一次突袭,以消除苏联在蒙古的影响以及对伪满州国的威胁。
五月十一日,蒙古军队在距海拉尔以南约两百公里的诺门坎地区(位于今蒙古东方省的中蒙边境)与伪满军发生冲突。十五日,驻海拉尔的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向蒙军发动进攻,冲突规模逐步升级。驻蒙苏军根据苏蒙同盟条约,出动一个机械化步兵团、一个炮兵营前往边界,援助蒙军。妄自尊大的关东军认为向苏军显示实力的机会到了,便在诺门坎地区大规模集结兵力,准备给苏军以重创。
五月二十一日,斯大林急召朱可夫到克里姆林宫,想让这位名将出马,狠狠教训日本军队。
朱可夫曾在一九三八年被斯大林派往中国,担任驻重庆的苏军首席军事顾问。他花了不少时间对研究侵华日军的作战特点,颇有心得。
朱可夫欣然接受了要他出任驻蒙古的苏军的第一集团军司令的任命,并向斯大林提出了要求,那就是统帅部务必在一个月内从南欧、外高加索与白俄罗斯抽调两个坦克师、一个机械化炮兵师开赴诺门坎前线。此外,朱可夫还要求火速增加三个航空兵师和四个机械化防空炮团。斯大林同意了。在诺门歇地区,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日军发动奇袭,妄图攻占贝加尔湖以东地区
日本方面也在继续为扩大战事作冷库。五月三十日,日军参谋本部第一飞行联队编入关东军,以加强空中打击力量。六月中旬,日军大本营又正式批准了关东军扩大使用兵力于诺门坎地区的权限,任命关东军副司令官荻州立兵中将为前线总司令。
紧接着,日军前线部队的援兵陆续到达,参战部队除第二十三师团外,还有第七师团主力、第二师团以及第四师团和关东军直辖的全部炮兵。为减少日军伤亡,荻州还调集两个旅的伪满军开到前线。
七月一日,日军出动百余架轰炸机,在零式战斗机的护航下,轰炸了苏军和蒙军的后方重要基地等重要目标,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苏军诱敌深入,日军损失惨重
一九三九年七月一日,荻州接到航空队指挥官发来的电报。他得意洋洋地告诉幕僚们:“空军将士们干得很出色,他们已经击毁苏蒙军的一系列目标,兵站、粮库、军火库都燃起了大火。尤为值得庆贺的是苏军两个飞机场都完蛋了,飞行员们从空中望见苏军多架飞机被炸得起火爆炸。”野村参谋长等人用劲鼓掌,众人又振臂欢呼。
当日深夜,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主力渡过已经退潮的哈拉哈河,攻击了苏蒙军的两翼。苏蒙守军似乎难以支撑,且战且退。日军乘胜前进,却没料到中了朱可夫的“诱敌深入”之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成千上万的日军遭到苏军远程重炮和坦克群的猛烈攻击,伤亡惨重,不得不撤退到哈拉哈河东岸。接下来的是草原上的拉锯战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双方各出动几百辆坦克,在草原上激战。最终,日军大败。近两百辆坦克与百余辆自行火炮被苏军性能超群的主战坦克击毁,数百名坦克手战死,关东军吃了大亏。在激战中,苏军飞机频繁出击,炸毁日军几处炮兵阵地。
原来,朱可夫采用的是“后发制人”战术。他在开战前即令苏军制造假象,以百余架木制飞机模型冒充战机。苏军几百架参战飞机则躲入日机航程之外的伊尔库茨克等地的地下机库,伺机反击。上当的荻州损失惨重,只好向军部请求支援。七月二十五日,日军又紧急抽调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出关参战,同时做好调用华北方面军第十四师团及两个野战重炮兵联队参战的准备。朱可夫运筹帷幄,沉着应战,击退日军的反扑。八月中旬在强大的航空兵掩护下,苏军坦克部队开始反攻,日军全线溃败,其中第二十三师团被苏军坦克群包围,许多联队指挥官在绝望中纷纷切腹自杀,被苏军坦克碾死的士兵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次大会战中,苏蒙军仅伤亡6000余人,损失飞机七十八架、坦克一百一十三辆。日军则伤亡逾五万人,光是战死的就有二万余人,装备损失是苏蒙军的五倍。
诺门坎战役确保了二战中苏联东部边境的稳定
1939年9月15日,日本被迫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了《诺门坎协定》,规定双方立即停战。
诺门坎战役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让日军看到了苏军的强大战斗力。这场战役树立了苏军对日军的心理优势,也奠定了苏联远东边境地区的稳定,它也使日本放弃“北进战略”,未敢与希特勒联手从东方进攻苏联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使得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精力对付纳粹德国,从而迅速扭转了战局。
D. 诺门罕战役电影完整版
诺门罕战役
E. 有没有关于描写二战时日苏之间诺门坎之战的电影或者资料。
《登陆之日》。韩美合拍片。由《太极旗飘扬》的导演姜帝圭执导,张东健,范冰冰主演的,讲的是一个先是被日本人俘虏后被迫参加诺门坎战役,后别苏军俘虏被迫参加苏德战争,后被德军俘虏被迫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后被美军俘虏最后加入美军的韩国人的故事思密达!!
F. 在诺门坎之战中,苏联战胜了日本,真相是这样的吗
对于中国来说,诺门坎之战至今还是一个神话,在中国不可一世的日军,遭到了苏联的毁灭性打击,比如苏军歼灭日本国宝唯一战车师团,苏军仅损失6000人就歼灭6万日军,一战打破了日军北上想法........如此种种,如今还有人津津乐道!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俄国解密了大批战争资料,从而让人们逐渐明白,诺门坎之战事实真相出人意料!如果从战损上看,苏联才是失败的一方,才是真正的损失惨重!让国人惊讶的是:苏军一场战役的消耗,接近中国八年抗战弹药消耗的一小半!
诺门坎之战的爆发,有偶然也有必然!说偶然,是因为几个蒙古牧民越境放牧,日军将其击退,然后苏军集结部队,日军一看,不得了,干脆就先下手为强!说必然,是因为世界乱纷纷,日苏必然要打一下,试探一下彼此深浅,看一看谁更强才行!
通过以上三个要点,可以看到这么一个事实,即:诺门坎战役,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苏军摧枯拉朽的击败日军,而是苏军以多打少、以精锐打守备部队,遭到惨重损失,赢得一场可耻的胜利!所以,别再被骗了,这才是诺门坎战役的事实真相!
有人说,日军依靠有利地形,是可以取得这样战果的!然而,诺门坎的地形,更有利于苏军的机械化部队,而不是日军!原因很简单,此地是大荒原,苏军还位于高地,还有一条河,而日军无险可守,想要攻击苏军还需要渡河!因此,二战日军,战斗力绝对惊人,并非神剧中的萌蠢!
G. 求一部日本苏联战争电影(好像是)
《登陆之日》是一部韩国和美国合拍的战争片,2012年7月10日开始上映.由姜帝圭执导,张东健、小田切让、范冰冰等主演,该影片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身着德军军服的两名东亚人金俊植以及长谷川达夫的故事。
(7)诺门坎之战电影哪里看扩展阅读:
电影背景是日本殖民朝鲜时期,日本将军之孙长谷川辰雄(小田切让饰)与贫贱子弟金俊植(张东健饰)竞逐长跑,直至奥运选拔。尽管俊植涉险夺冠,却被诬陷违规。愤愤不平的民众与军方发生冲突,最终俊植被充军,他和兄弟们屡遭日军凌辱。
一次野战,俊植意外俘获了专门射杀日军的狙击手斯莱(范冰冰饰)。上将辰雄来前线督战,令俊植受辱。俊值每晚坚持长跑,却被烧了跑鞋,因为不愿做敢死队,索性集体出逃。当俊植看到苏军压境,决定跑回送信。结果,日军惨败,辰雄和俊植被俘。上将辰雄来前线督战,令俊植受辱。俊值每晚坚持长跑,却被烧了跑鞋,因为不愿做敢死队,索性集体出逃。当俊植看到苏军压境,决定跑回送信。结果,日军惨败,辰雄和俊植被俘。
H. 诺门罕战役当时日本是怎么个惨状
诺门罕战役,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最后引起战役。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
I. 诺门坎战役电影在哪里可以看
这部电影在爱奇艺上可以看。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韩国马拉松选手和一个日本马拉松选手,在二战期间他们代表日本征战;被苏军俘虏后,代表苏军参加战斗,诺曼底登陆战役又穿上德国军服的故事。
日本小伙长谷辰雄全家搬到到城市的爷爷家。在爷爷家小辰雄认识了管家的小孩金俊植,他们家是朝鲜人。
两个孩子都擅长跑步,彼此都不服对方,从还提时代一直都较量在赛场上,都想成为马拉松的奥运选手。国家要选拔一位奥运马拉松选手,金俊植险胜辰雄,但是裁判把冠军给了辰雄。
金俊植被迫参军,代表日本来到诺门槛战场。诺门槛战场在蒙古边境,一天,一位年轻的将军从汽车上跳下来,他就是辰雄,现在已经是日本关东军的将领。在洛门槛战役中日方惨败。
两个人小的时候都用共同的梦想。彼此的竞争对手,又是好朋友,不同的人生背景下,又有不同的命运。在二战的大背景下他们的梦想都是泡影,他们的生命如同蝼蚁。
J. 介绍日苏诺门坎大战的影片
《登陆之日》前半部一场大战就是诺门坎之战。
登陆之日的剧情简介:
日本殖民朝鲜时期,日本将军之孙长谷川辰雄(小田切让 Jô Odagiri 饰)与贫贱子弟金俊植(张东健 Dong -gun Jang 饰)竞逐长跑,直至奥运选拔。尽管俊植涉险夺冠,却被诬陷违规。愤愤不平的民众与军方发生冲突,最终俊植被充军。他和兄弟们屡遭日军凌辱。一次野战,俊植意外俘获了专门射杀日军的狙击手斯莱(范冰冰 饰)。上将辰雄来前线督战,令俊植受辱。他每晚坚持长跑,却被烧了跑鞋。他不愿做敢死队,索性集体出逃。俊植看到苏军压境,决定跑回送信。结果,日军惨败,辰雄和俊植被俘。冰天雪地,俊植见到了此前出逃的兄弟众泰,但后者已成冷血。一次骚乱之后,俊植和辰雄角斗,结果俊植宽容了对手。此后,德军疯狂反扑,俊植和辰雄在敢死队同历生死。他们为了逃命,同甘共苦,翻山越岭,来到德军占领地。两人失散,再见竟是诺曼底的德军阵营,辰雄再次见到了那个奔跑着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