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红楼梦》:她一口气整死了两个小三,为何最后还是输得无比惨烈
一、尤二姐的死对王熙凤后来悲惨的下场做好了铺垫
在对待贾琏女人的问题上王熙凤已经不是简单吃醋的问题了,可以说从来都不手软,这样的一个醋缸整死两个人是再容易不过了。

其实王熙凤之所以最后输得如此惨烈,也是跟王熙凤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太强有关系,在现代社会这种占有欲都无法真正的拥有一个人的感情,更何况还是在封建男权社会里,女人只能做男人的附属品,哪怕这个女人是多么的优秀。
贾琏是一个非常有能力和聪明的人,虽然有些好色,但是那个社会的男人哪一个不是三妻四妾,所以王熙凤想要打压控制贾琏是非常困难的,也是那个社会所不允许的。本是同床共枕的夫妻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也不得不说这一切都是王熙凤自己作的。
B. 《红楼梦》里薛宝钗在情场上为何输给林黛玉
贾宝玉对林黛玉有激情,对薛宝钗有亲情,对史湘云有温情。可林黛玉在情场上为何败给薛宝钗?有人喜欢跟林黛玉类型的谈恋爱,哪怕过把瘾就死;有人更想娶薛宝钗那种女强人,不仅是贤内助,而且可以对外搞公关,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游刃有余。
一般情况下,林黛玉被公认为《红楼梦》的女一号,偏偏有人想把薛宝钗推荐为大观园的当家花旦。没准有口味重的偏偏会垂涎于麻辣烫的王熙凤呢。书里面的贾瑞(贾天祥)不就是嘛。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第十一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凤月鉴》,写到那个好色的男人如何因王熙凤惹得欲火焚身,反误了卿卿性命。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林黛玉,薛宝钗,包括王熙凤。岂止是罗卜青菜各有所爱,即使山珍海味,也各有所爱啊。给《红楼》里的女人选美,每个读者心目中都会列出各自的排行榜。谁夺第一名还真说不定呢。
别说时代变了,能顶半边天的薛宝钗跟林黛玉有一拼,即使时代没变,也有人会觉得妙玉在静美含蓄方面更胜林黛玉一等。林黛玉心眼小,多愁善感,状态也多变,跟林黛玉相处要会猜谜,时常猜度她内心真正的心思。而妙玉的心深似海,彻底没有谜底的。你再怎么猜也猜不到边儿。她想什么别说你猜不到,连她自己恐怕都不清楚。《红楼梦》的主打戏就是年轻人的爱情,这部书无形中增添了几分青春与梦想的色彩,也就显得加倍年轻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似乎一直“拒绝长大”,《红楼梦》不是通俗意义上的长大小说,更像一部“拒绝长大”的书,以坚守童话的宝玉与黛玉,表现青春的固执与叛变。他们宁愿死去或出家,也拒绝向成人社会,向成人社会的世俗法则投降。他们真的没有长大,因为他们接受了“拒绝长大”所要支付的昂贵代价。
可读者喜欢的,偏偏就是这真的长不大的宝玉与黛玉。如果他们长大了,像薛宝钗一样成熟世故,就不是贾宝玉与林黛玉了。还会这么讨人喜欢吗?还会让读者哭,让读者担心,让读者牵肠挂肚吗?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林黛玉像薛宝钗一样会讨周围人欢心,她就不可能讨得读者喜欢了。读者喜欢的,正是那个一点不势利,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那个与世俗社会的游戏规则格格不入的林黛玉。虽然,对于她反抗的那一系列规则或潜规则,我们自己也不得不遵守,但我们还是会敬仰敢于拼个鱼死网破的人。欣赏林黛玉的人,心疼林黛玉的人,还是有大希望的。
最心疼林黛玉的,莫过于贾宝玉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心疼,已非一般意义上的怜香惜玉,更来自于敬重。他敬重这个弱女子身上非同凡响的人格魅力。他甚至还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了勇气。如果不曾遇见对方,他或她可能都很难如此顽强。偏偏还是遇见了。他或她相信自己并不是孤独的,两个孤独加在一起,就不是孤独,而是力量了。
贾宝玉与林黛玉,成为彼此精神上的惟一“援军”。不管林黛玉生前还是死后,贾宝玉都坚定地站在林黛玉这边!不惜与整个世界闹翻。他不只是在捍卫林妹妹,也是在捍卫自己,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别人眼中的真,在他和林妹妹眼中是假的,别人眼中的假,在他和林妹妹眼中偏偏是真的。只要林妹妹认定了的,贾宝玉相信自己也不会看错。贾宝玉信任林黛玉正如信任自己,贾宝玉心疼林黛玉正如心疼自己。所以林黛玉受伤,他也受伤了。林黛玉死了,贾宝玉的心也死了。

C. 《红楼梦》里林黛玉输在母亲贾敏早逝吗
林黛玉的身份还是尊贵的,林家也是几代豪门,林黛玉是典型的官五代。父亲又是清雅的探花,在读书人那里,还是有面子的。母亲是国公府的千金小姐,大家闺秀,这门婚事,自然是双赢。贾府与文臣联姻,林家也有了门贵亲。
我们看林黛玉在贾府里处处被薛宝钗压了一头,其实林黛玉的身份,远高于薛宝钗。
薛姨妈一个商户的女主人,拖家带口,寄居在姐姐家,这在当时,很不合情理,薛姨妈家中有房有舍,京中还有娘家,她不在自家,不在娘家,哪里有住在姐姐家?

林黛玉的地位,会增强不少。
贾敏当过家,主过事,贾府的内宅那些事,自然清楚,要是贾府建大观园,要花林家的钱,贾敏自然先谈妥了,才会给银子,条件之一肯定是把双玉的婚事,订下来,只要过了名路,后面的事儿就好办了。
有了母亲在,林黛玉不会悲苦,有母亲照看调养,林黛玉的身体会好很多,订了与宝玉的婚事,自然放心了,身体也好起来。
D. 新版《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有哪些失败的地方
新版红楼梦与其说是人物塑造上出了大问题,还不如说选角非常失败。谈及红楼梦, 这部小说被古往今来的文学评论家,一致推举为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至今仍是我国传统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更是“四大名著”当之无愧的“第一奇书”。上世纪八十年代,央视翻拍的电视剧版《红楼梦》,也是我国影视剧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随着时间的流逝,二零一一年,知名导演李少红也挑战了这部文化巨著,新版红楼梦一经上映,毁誉参半。

而新版红楼梦,在这一点上,则是弥补了老版红楼梦曾经犯下的错误。李少红尽可能的还原了原著的大部分情节,连“警幻仙境”和“宝玉袭人初尝云雨”这样的敏感情节,李少红也放心大胆的用视听语言做了还原。在台词上,新版红楼梦原汁原味,简直就是照着书中的原文来的:但是最大的缺点也就在这,新红楼的演员普遍过于年轻,演技打磨不够,没有足够的岁月沉淀。这让他们口中那些“复古台词”,尤其的出戏。与其说是导演组“人物塑造失败”,还不如说是选角的问题,导致了新红楼满盘皆输。
E. 《红楼梦》中林黛玉是如何一步步输给薛宝钗的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件事情,首先第一个就是红楼梦本身赋予给林黛玉的象征意义。第二个就是林黛玉的性格因素,第三个就是在大时代背景下金玉良缘比木石前盟更得人心。
首先我们看第一点,因为和贾宝玉的木石前盟之约,林黛玉下凡尘历劫,就是为了报答神瑛侍者浇灌她的恩情,从一开始,林黛玉就是来还眼泪的。这就直接给宝黛爱情贴上了悲剧标签。同时,红楼梦中林黛玉所象征的是自由追求爱情,突破封建礼教的桎梏的一个隐藏含义。

F. 《红楼梦》中晴雯和袭人比,输在了哪里
袭人是贾宝玉房里排名第一的大丫鬟,地位比晴雯高,因此说不上袭人要排挤晴雯。这种论调,貌似很有道理。然而,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来仔细研究一下《红楼梦》中关于袭人和晴雯地位的描述,看看到底是怎么“定位”的。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由于袭人之前的一系列投靠行为,王夫人看中了袭人,并且借查抄大观园之机,捏造罪名,撵走了晴雯。并且靠欺骗的手段(说晴雯得痨病)使袭人直接顶替了晴雯。但是,即便如此,不也正反证出一开始的情况是刚好相反的吗?那就是在一开始,袭人就是一个最得力的大丫环,而晴雯就是贾宝玉未来的妾!
G. 薛宝钗和林黛玉相比,薛宝钗到底输在了哪里
薛宝钗虽然会比林黛玉做人,但是在众人心中她的形象却是不如林黛玉的,这应该源于二人的个性,林黛玉虽然说话不好听,爱得罪人,但是她胜在真性情,薛宝钗虽然看着八面玲珑,但是众人却觉得她太过世故圆滑,所以薛宝钗比不上林黛玉。

而薛宝钗八面玲珑,她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但是她的为人却不如林黛玉光明磊落,在一件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那就是滴翠亭偷听事件,她偷听了两个丫鬟说话被发现后,就说“你们是不是把颦儿藏起来了”,这就是活脱脱的嫁祸给林黛玉呀,让两个丫头误认为林黛玉也在偷听她们说话,这是何等险恶的用心,所以说薛宝钗输给林黛玉也不亏,她确实品性不如林黛玉。
H. 为什么都说新版红楼梦不好啊!给我理由!! !
2楼那意思是说,别人只要是辛辛苦苦做的东西,哪怕是个垃圾,你也不能有评论的自由,不能说臭,不能说垃圾么?那2楼你自己觉得自己说的这话靠谱么?你细细想去。
楼主也够幼稚,《红楼梦》的作者是不是曹雪芹还不知道呢,可是那原著的第五回里,早已经用判词把结局大致交待了,怎么也不能脱离原著吧?真忠诚原著就必须忠诚作者的原意!照楼主你的意思,人类都不会下蛋,是不是就不能说炒鸡蛋不好吃啊?况且早已有87,89的影视版,人家20多年前拍的,都比2010年的这个红雷梦好,能让真正的红楼迷不笑话么?
细数新版《红楼梦》十宗罪
罪状一:准备不充分,受累不讨好
曾经口碑不错的导演一夜之间沦为“人民公敌”,并被网友戏称为“烧红鲤”。其实,李导呕心沥血,怀胎三十余月,做“父母”的袒护孩子也是情理之中。
李少红透露说自己以前并没有认真研究过这部小说,直到重拍《红楼梦》,才在红学家的指导下第一次真正读它。红学研究者向来良莠不齐,分门别派论争不断。指导李少红版《红楼梦》的所谓红学家,是否真正靠谱也未可知。毛主席他老人家曾说过,不精读全文四遍以上,休谈《红楼梦》。李导仅仅凭自己临阵磨枪般的阅读,和一些红学家的“指导”,就匆匆动手,实在有些勉强。
新版《红楼梦》播出后,有观众指出,李少红没有真正读透《红楼梦》,她用自己庸俗化的理解和想象去对待故事中的人物,而没有注意到《红楼梦》关注的是生命的终极关怀,只是把它当成了一般性的普通故事来演绎。
“二十年来辩是非”。《红楼梦》辩了几百年也没个定论。相隔二十年的新旧两版电视剧,是非优劣,也只有交给后人来评述。敢于救场接下这种受累不讨好的活,就应该奖励李导一朵小红花了。只能向李导道一声,您接拍红楼受累、受委屈了。
罪状二:铜钱额上贴,窗帘身上披
新《红楼梦》的定妆照从发布之日起就震惊四方,那销魂的额状先后得到了“铜钱头”、“黄瓜片头”等多种名号。主子小姐们的华装也丝毫不输额状的冲击力,疑似窗帘布的宽大蕾丝低胸装完全看不出其高昂造价。这些可都是奥斯卡得主叶锦添的得意之作,看过其在《卧虎藏龙》、()中设计的观众都不禁感叹,这位大哥的水准也太起伏了吧!
如果说铜钱头和窗帘布还不够给给力,那出家人妙玉头上戴的大红花,小宝钗厚厚的粉下惨白的脸,以及老祖宗“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秦可卿鬼魅般的黑纱装和妖孽似的绿色眼影总能煞到你的眼睛了吧。
满眼铜钱的结果除了雷,便是千人一面。除了出场次数多的黛钗持续搞视觉轰炸以外,五十集新《红楼梦》看下来还分不清三春、湘云的观众大有人在,甚至不少人都没有发现这几位中途是换了演员的。
在铜钱头、窗帘布、大红花、绿眼影的包装下,新《红楼梦》尚未露播出之前,就已经在某知名论坛八卦版网友自发发起的“金乌鸦”选举中连年斩获大奖。而随着新《红楼梦》正式露出庐山真面目,相信今年的“金乌鸦”大奖必将又有其一席之地。
罪状三:选角不靠谱,外形都不符
说完了造型,我们再来吐槽一下选角。
“黛肥钗瘦”谁之过?人家李少红导演说了,黛玉是在和宝玉爱情无望的情况下逐渐“为伊消得人憔悴”,可惜一直到她“裸死”我们也没看见蒋梦婕MM的体型发生任何变化。蒋梦婕的圆脸厚唇颇有福相,怎么看也不像是有“不足之症”,那种高贵气质的忧郁更是不见踪影。
扮演小宝钗的李沁倒是瘦得弱柳扶风,被网友取谐音“暴柴”,和宝姐姐珠圆玉润、用雪堆成的形象大相径庭。看来把宝姐姐和林妹妹的演员换一换,可能骂声还能弱些。
小宝玉因头大脸尖被讥为“长得像舒克贝塔的小正太”。而大宝玉虽然长得算标准美男,但没有什么特点,且戏份少存在感弱,网友的火力点几乎没往他身上撒。“把宝玉比下去”的秦钟更加让人喷饭,本该是面若桃花的翩翩美少年,怎么和蜡笔小新长得那么像。
三春姐妹,剧中却没有一个能和原著对得上号。“鸭蛋脸、长挑身材”的探春成了个小萝莉,反倒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惜春一脸老相。更离谱的是贵为皇妃的大姐元春,其尊容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有网友调侃道:“看到元春,终于知道贾家为什么会衰败了。”
姚笛扮演的王熙凤眼似铜铃,归亚蕾扮演的王夫人超龄,贾母不慈祥,荣宁二府的爷们儿集体肥头大耳、猥琐不堪。不靠谱实在太多,不甚枚举。
罪状四:演技不过关,都把规则潜
这么多演员选的不靠谱,李少红也喊冤。她明确表示自己没有全部演员选择权,但同时也拒绝透露演员背景。
从胡玫与投资方一拍两散,到李少红火线救急,接手新《红楼梦》这个烫手山芋,这中间的曲折就已被演绎出了N个版本。流传比较广的就是胡玫对投资方硬塞进来的演员十分不满,“非要用***我就不拍!”。收拾烂摊子的李少红为了平衡各方关系,着实大伤脑筋。
《红楼梦中人》宝钗组的冠亚军姚笛和白冰,传说一个有某实力雄厚的大老板撑腰,另一个则是投资方之一英皇力捧的新人。双方从选秀斗到开拍,最终还是白冰得到了大宝钗这个角色,姚笛则莫名其妙演上了王熙凤。对此,英皇方面毫不避讳:“我们投了钱,用我们一个演员很正常。”
另一个传说来自扮演袭人的李艳,据说其父是温州老板,她带着投资进组。可见,其他演员也大抵如此。大观园中群芳,不知为在名著中露个脸,各出价几何。既然潜规则大家心知肚明,不如不要浪费时间搞什么《红楼梦中人》,干脆来个红楼角色大拍卖。即能满足富二代投身表演事业的热切愿望,又能填平李导日夜发愁的资金缺口,岂不是双赢,只不过观众的眼睛要遭殃咯。
看来娱乐圈中潜规则、钱规则之毒早已深入骨髓,真是应了那句话,“这贾府只有门前的石狮子是干净的。”
罪状五:贵族不优雅,红楼似青楼
李少红花费重金,把主要演员全都安排住进六星级豪华酒店,让他们从身心上体验不食人间烟火、挥金如土的贵族生活。可是李导忘了,挥金如土的也有可能不是贵族,而是暴发户。
新《红楼梦》很不幸就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可怜的林妹妹居然连一块手帕都没有,只能一把鼻涕一把泪往袖子上擦。漱口也不像陈晓旭优雅地挡住,喝茶像是牛饮,这通身的气派哪里像老祖宗嫡亲的孙女?薛姨妈喷茶一幕更是让荧屏前的观众都吃不下饭。
演员没有经过系统教育,贵族气质荡然无存也就算了,把红楼拍的好似青楼才真真不可原谅。网友自制MV《青楼十二稚》火爆网络,十二钗被恶搞为“卖女孩的老火柴”贾母旗下的红牌,怡红院里还有“吸干精血”的老妖怪。想当年面对《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气急败坏甩出一句“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现如今,面对更出格的恶搞,李导却不敢出声了。怪只怪画面与歌词如此契合,贾瑞表情猥琐,凤姐宽衣解带销魂,秦可卿性感,宝黛“床战”火爆,神曲《爱情买卖》在这样精彩的画面的配合下,更显出彩。
罪状六:镜头疾如风,观众喊头晕
林黛玉初进贾府一段,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十分详尽的描写,对宁荣二府的位置以及荣国府内部结构的描述细致入微。这些都不是曹公信手拈来或炫耀排场的,除了使观众了解贾府的基本情况,形成直观的环境印象外,更暗含了许多信息。
新版《红楼梦》一开播,许多观众兴冲冲地想看看传说中占了大半条街的贾府是如何的气势恢宏,如何的富丽堂皇。却只见镜头“刷刷刷”,好像武林高手施展轻功瞬间移动一般,还没来得及把荣国府好好打量一番,转眼黛玉就已经和贾母相拥而泣了。这一段的快镜头看得人头晕目眩,好好的贾府没瞅上两眼,引来观众强烈不满。
除此之外,新《红楼梦》中镜头莫名快进慢放,随意推拉摇移的段落不在少数。小的愚昧无知,不明白李少红导演用这些非正常的镜头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叙事美学。如果这是一部小众的后现代实验电影,如此使用镜头无可厚非,说不定还能赢得一片赞誉。但现在这版《红楼梦》毕竟是全国十几亿双眼睛关注着的名著改编的大剧,创新太过实在不宜,有时候中规中矩还是必要的。
罪状七:画面太阴森,音乐如聊斋
李少红导演是要进军恐怖电影节,拿新《红楼梦》来练手的吗?这不仅仅是网友对李导的揶揄,的的确确是任何一个审美正常的人看到新《红楼梦》时最直观的感受。
想当年看《橘子红了》的时候,一踏入橘园,我就毛骨悚然。那阴森的气氛实乃李少红标签,新《红楼梦》又在《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且不说秦可卿在凤姐的梦里身着黑纱、飘来飘去这样明摆着就是闹鬼的片段,以及地府使者黑白无常的数度出场,就算是平时的大观园也一片阴森之气。再加上疑似恐怖片的配乐,莫名冒出来的昆腔“咦”“呀”“喵”的诡异女声,半夜一个人在家最好不要去看新《红楼梦》,否则被吓到心脏病发也没处说理去。
在新《红楼梦》中,黛玉死后,大观园内流传着林姑娘阴魂不散的传说,于是人们争相逃离这个“鬼地方”,以致于大观园变成了一处人迹罕至的废园。月黑风高无人夜,正是黛玉还魂时。那画面,那音效,简直是绝妙的恐怖片素材,不禁让人忘记我们正在看的是《红楼梦》,不是《聊斋》。
请问李少红导演,下一部要拍摄的力作是《倩女幽魂》吗?
罪状八:编剧不给力,像听广播剧
本版红楼旁白无所不在,大大抢了演员们的风头。前几集旁白几乎贯穿始终,而且完全就是照读原著原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的确是达到了一点普及原著的效果。但更多的观众反映本想好好看看电视剧,却一直被旁白搅得无法集中注意力。
另外,故事的起承转合都靠旁白来实现,角色的心理活动也都要通过旁白讲出来,这不能不说是编剧无能。本剧的编剧大胆启用了全80后阵容,他们中有的是专业编剧,有的是网络编辑,甚至还有在校大学生。这些年纪轻轻的编剧,人生阅历和文化底蕴、知识储备和编剧技巧都差强人意,要对付这么一部巨著的改编工程,实在是有些勉强。
对于网友的质疑,李少红一直以“忠实于原著”来回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认为,任何手段的传播都不是原汁原味的,关键在于能否把原著的核心要素和主要情感相对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是衡量改编成功与否的标准。以此为判断标准,新《红楼梦》的改编显然不能算成功。
当然,过度“忠实原著”的旁白也提供了一种便利,你完全可以闭上眼睛,把新《红楼梦》当成广播剧来听,也许会发现其新的魅力。
罪状九:细节bug多,删改惹争议
既然李少红口口声声“忠于原著”,靠着这四个字,她面对各种质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偏偏有爱较真的网友摆开架势,要拍砖就拍高质量的砖,就拿原著说事。这名ID为白色彩色的天涯网友,把原文逐字逐句与电视剧相对照,光是前七集共找出细节错误112处。这其中就包括僧道不分,元妃省亲的时候贾府男男女女站成一团说说笑笑毫不避讳,“霍启因要小解”一句变成“霍启突然尿急”的粗俗改动等等。
当然,这些只是小问题,但许多关键情节的删改,就不像“霍启突然尿急”一样可以笑笑就过去了。比如“王熙凤弄权水月庵”一回,本来是表现贾家权势之盛和凤姐性格特点的重要章回,却在新版《红楼梦》中不见踪影。“大观园群芳夜宴”一回中,各人抽到的签上都有揭示其命运的诗句,暗示探春将远嫁的那句“日边红杏倚云栽”也被删除。更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好了歌》可是说是全书思想的精华所在,竟然也被按了快进般一带而过,难道李少红导演嫌《好了歌》太过三俗,主动响应号召把它“和谐”掉了?
罪状十:宝玉娶宝钗,悲喜两重天
前八十回好歹还是按照原著的脉络来,旁白也好,bug也好,都不算是上纲上线的问题。但新版《红楼梦》沿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来拍,形成和87版悲喜两重天的景况,成为新《红楼梦》被猛烈攻击的最大原因之一。
高鹗续写的四十回实在和曹雪芹的原意相去甚远,虽然曹公的原稿早已散佚,但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再加上《脂砚斋评石头记》的辅助,数百年来红学研究者早已对真实结局有了一个大致的构想。87版的结局就是摆脱高鹗续写固有影响的另一种解读。
而李少红保守地选择了高鹗版,让抄家后的贾家“兰桂齐芳”,让贾宝玉和贾兰叔侄同中举人,让远嫁的探春奇迹般地随婆家一起搬回京都。一向最疼爱林黛玉的贾母主动和王夫人、凤姐玩起了掉包计,把宝玉和宝钗塞进洞房。贾宝玉大闹一阵后,居然也就和宝姐姐过起了如鱼得水的夫妻生活。
高鹗的续写与原作对社会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深层次批判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据说李少红选择这一版本来拍,是红学家下的“死命令”。难怪有人说,李少红被红学家忽悠了。
综上所述十大罪状,李少红成为“人民公敌”并不冤枉。有媒体笑言,新版《红楼梦》没有惹起任何争议,而是完全在遭受一场一边倒的围殴。新版《红楼梦》从地方台播出到两大卫视上星,都经历了收视率高开低走、大起大落的尴尬。凑热闹的围观者在开播头两天抬起来的收视率经不起考验,随着剧集深入,越来越多人放弃观看新《红楼梦》,其收视率也逐渐回归理性值。观众用遥控器投票的结果,给了新《红楼梦》一记响亮的耳光。
“满纸荒唐言,一部心酸剧”。观众看着好好的名著被改编至此,倍感心酸。而呕心沥血、期待满满的李少红,看着耗费三年、烧钱无数的“亲生仔”被痛批至此,同样也心酸不已。一向与媒体相处良好的李少红,此番因一部《红楼梦》多次与记者翻脸,在节目录制现场面对质疑屡屡失态,与媒体关系一度降到冰点。李导半辈子积累下的良好口碑毁于一旦,让人惋惜。但同时新版《红楼梦》也让人看到中国电影恐怖类型片的“新希望”,也算是这部耗费巨资的“巨作”所做的一点贡献吧。
I. “87版红楼梦”拍摄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87班的红楼梦是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但是,当时的情形是非常的困难,那么,“87版红楼梦”拍摄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第三个就是演员的个人想法,这个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么,你能怎么做?只能临时换角色,这个在《西游记》里有,在《红楼梦》里也有,这个给当时剧组的拍摄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只好临时用人顶上,顶上以后再慢慢找角色,只能这样了,在红楼梦三十周年的时候,导演谈起这个事情,还在感叹。
87班的红楼梦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这是无法超越的经典,里面的人物塑造也是经典的,你觉得呢?你怎么看87版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