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历史
北京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77号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创建于1949年,1948年北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电影事业的成长,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电影制片厂,并从延安及各革命根据地抽调了一批从事电影工作和文艺工作的干部,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1日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为田方,1951年由汪洋继任。
1956年原建制中拍摄新闻纪录片的部门分出,另行组建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改为拍摄故事片的专业厂,汪洋继续担任厂长。1956年改为故事片专业厂后,在影片创作和生产管理上开始大胆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各方面都有创新。
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了《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风暴》、《红旗谱》、《洪湖赤卫队》、《停战以后》、《烈火中永生》、《早春二月》等多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影片。改编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等多部传统戏曲片。“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电影制片厂受到摧残,大批艺术家、技术专家遭到迫害,厂房、设备被搁置,除拍摄少量“样板戏”外,基本上未拍故事片。到1974年末开始恢复故事片生产,但受到“四人帮”多方刁难。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北京电影制片厂重获新生。拍摄了《大河奔流》、《伤逝》、《知音》、《骆驼祥子》、《包氏父子》、《寒夜》、《双雄会》、《边城》等多部历史及文学名著题材影片,同时也拍摄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影片,《小花》、《泪痕(1979)》、《瞧这一家子》、《夕照街》、《良家妇女》受到观众好评。为配合国家改革形势,先后拍摄了《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相思女子客店》、《迷人的乐队》等多部改革题材的影片,受北京电影制片厂多年来在漫长的影片创作、生产道路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影片清新、质朴、富有民族特色,尤其在改编文学名著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在改编、导演、摄影、音乐、美术各方面都有创新。
1949-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共拍摄故事片180部、舞台艺术片58部、新闻纪录片17部,共计255部。此外,还译制了外国影片10部,协助各兄弟电影制片厂拍摄、加工影片多部。这些影片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影响,受到观众的喜爱。80年代以来,还与国际制片厂、商合作,拍摄了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立体故事片《侠女十三妹》,并协助拍摄了《马可·波罗》、《末代皇帝》。北京电影制片厂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技术专家,具有年产30部故事片、200余集电视剧的能力。建厂至今,有百余部影片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奖。有将中国文学名著搬上银幕的优势和传统;并有与国际合作拍片的雄厚力量和经验,其合作拍摄的影片中有50余部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北京电影制片厂拥有先进的设备和雄厚的实力,全厂职工1350人,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厂内除设有文学部、统筹部、导演室、演员剧团等创作部门之外,还设有摄影、美术、录音、洗印、特技、照明、置景、化妆、服装、道具等工作车间及电影艺术、电影技术、电影经济研究室。厂区建有4个摄影棚、1个特技棚、2个对白录音棚、1个音乐录音棚、1个效果录音棚、1个混合录音棚,并设有电视节目制作部。配备有世界最新或较新的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强大,设备配套完善,工艺技术先进,从剧本创作到拷被贝制作,均可独立完成。年生产量为20-25部故事片。北影厂建厂初期为综合性电影制片厂,以拍新闻纪录片为主,兼拍故事片。第一部纪录片为《毛主席莅平》,随后又拍摄了大型纪录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拍摄的故事片有《新儿女英雄传》、《智取华山》、《龙须沟》等影片。
⑵ 由夏衍改编剧本的是哪部电影
由夏衍改编剧本的是《祝福》。
电影《祝福》改编自鲁迅同名作品《祝福》,是当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拍摄而成,于1956年上映,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因此,该电影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通过情、景和彩色的构建映衬故事情节,使影片生动形象,贴近现实,引起观众共鸣。
与以往电影不同,《祝福》是一部色彩与内容兼备的精细故事电影。所以为力争完美,制作公司也是花费巨大心思创设影视情景,尽力创设贴近原著的场景,大量利用江南元素——小桥流水、石街窄巷、粉墙黛瓦和杏花春雨等。
在剧本上也是精雕细琢,编剧夏衍先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在改编工作中,他力求做到的是:忠实于原著的主题思想;保存原作的谨严、朴质、外冷峻而内炽热的风格;为了观众易于接受,还得做一些形象、通俗化的工作。”
因此,电影剧本也做出了与原著不同的人物性、情节性改编,如把贺老六刻画成憨厚老实的形象、贺老六与阿毛在同一天死去等等,以加强影视作品矛盾冲突性的描写,突出电影的悲剧美感,展现人物的悲惨命运,从而更加凸显主题。
⑶ 1956年白杨主演了什么故事片
1956年,白杨主演了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故事片《祝福》,在片中饰演主人公祥林嫂。
电影《祝福》,原著为鲁迅小说《祝福》,夏衍改编剧本,桑弧导演,白杨主演,195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该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电影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电影《祝福》于1957年7月第10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特别奖,1958年在墨西哥国际电影节获“银帽奖”。
(3)电影祝福哪里拍摄扩展阅读:
白杨原名杨成芳,出生于北京市,1936年主演个人第一部电影《十字街头》 。1939年,出演剧情电影《中华儿女》。1946年,主演剧情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 。1947年,领衔主演剧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50年,主演剧情电影《团结起来到明天》。
1989年,白杨领衔主演传记剧《洒向人间都是爱》,她凭借该剧获得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荣誉演员奖,这是白杨一生中出演的唯一一部电视剧,也是她扮演的最后一个人物形象 。1995年,在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到来之际,白杨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
1996年9月18日,白杨逝世,享年76岁 。
⑷ 电影《祝福》里演鲁四爷夫人的演员是谁
电影简介:
电影《祝福》,原著为鲁迅小说《祝福》,夏衍改编剧本,桑弧导演,白杨主演,195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该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电影中的鲁四夫人由北影演员史林饰演。
人物简介:
鲁四夫人,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之深的女人,一个对鲁四老爷唯命是从的女人,是导致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帮凶之一。她在心底里并没有看得起祥林嫂,只是把她当工具一样使用。当她在祭祀时不准祥林嫂动与祭祀有关的一切东西的时候,便彻底击垮了祥林嫂。
演员简介:
史林,原名史瑞林,1921年11月出生,山东乐陵人。早年就读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1941年入北平剧社,演的第一个戏是《群莺乱飞》(饰表妹)。1944年入重庆怒吼剧社任演员。1945年后在中国电影制片厂、上海昆仑影业公司、上海观众戏剧演出公司、中电三厂任演员。银幕处女作是1946年吴永刚导演的《忠义之家》(饰富邻妻),相继演出《八千里路云和月》(饰姨母)、《一江春水向东流》(饰何大婶)、《碧血千秋》(饰吴芝瑛)及《花落水流红》等影片。1949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参拍《民主青年进行曲》(大姐)、《祖国的花朵》(杨母)、《罗小林的决心》(罗妈妈)、《不拘小节的人》(敏如)等影片。其中《祝福》中的鲁四夫人,可算代表作,以娴熟的演技恰到好处的展示了人物性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间,曾在北京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系任教。导演话剧《雷雨》、《真情假意》等,导演故事片《敞开的窗户》;导演译制片《范尼和他的叔叔》、《天使在人间》、《挚爱》等。
⑸ 求电影《祝福》迅雷下载地址,谢谢!
http://pan..com/pcloud/album/file?album_id=1756730568706972064&uk=3795765815&fsid=2160567382
网络网盘下载地址 请采纳
⑹ 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那一年拍摄的叫什么名字<< >>
1956年,由桑弧导演,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推出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影片改编自茅盾的同名小说,由白杨、魏鹤龄主演。影片获得1957年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及1958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⑺ 老电影《祝福》祥林嫂是在哪里拍摄的具体地址 是不是在绍兴
是的,在柯岩,安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