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能介绍点邵氏的经典电影
1、《七十二家房客》
导演:楚原
编剧:楚原
主演:岳华,井莉,胡锦,何守信
上映时间:1973年9月22日
该片根据上海市大公滑稽剧团同名舞台剧改编,讲述了解放前,住在广州市一幢破旧大院里的72家穷苦房客,与流氓恶霸屋主炳根夫妇斗志斗勇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2、《少林三十六房》
导演:刘家良
编剧:倪匡
主演:刘家辉,汪禹,罗烈,徐少强
上映时间:1978年2月2日(中国香港)
该片讲述的是全家皆遭清兵杀戮的书生刘裕德上少林寺变成三德和尚开始在35房学艺,之后报了家仇并为少林寺创立了第三十六房的故事。
3、《七小福》
导演:罗启锐
编剧:罗启锐、张婉婷
主演:洪金宝,郑佩佩,林正英,岑建勋,午马
上映时间:香港1988年11月19日
影片讲述京剧大师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七小福“戏班最终名扬天下的故事。
4、《破坏之王》
导演:李力持
编剧:谷德昭
主演:周星驰,钟丽缇,吴孟达等。
上映时间:1994年2月3日
该片讲述了快餐小子何金银为追求女神阿丽,欲修习武功,却不慎选择了江湖骗子鬼王达为师,一无所得,最终他在误打误撞中掌握“无敌风火轮”,并凭此征服阿丽,与之相爱的故事。
5、《杨过与小龙女》
导演:华山
编剧:谭宁,蔡乃斌
主演:张国荣,翁静晶
上映时间 1983年12月02日
该片是根据金庸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杨过与小龙女相识并相爱,由于种种误会,演绎一段师徒相恋的爱恨情仇的故事。
2. 狄龙在邵氏拍了多少部电影
新浪娱乐讯 娱乐圈中花无百日红,狄龙自《英雄本色》之后开始引退,近年来鲜有拍片的时代英雄狄龙此次在《天行者》再度出演大哥,再现英雄本色,天行者还有郑伊健、方中信、冯德伦、胡静、吴嘉龙等明星主演。
天行者讲述的是宋国明(方中信饰)警司,刚刚从美国受讯回港,他的新任务便是成立特别小组,带领手下许尚基(吴嘉龙饰)进行一连串的行动及调查,宋国明主要针对曾经叱诧风云的人物叶秋(郑伊健饰)和新一代势力人物鬼仔(冯德伦饰)。叶秋刚刚在泰国坐完八年监狱,得到博士(胡静饰)的帮助,回香港后,决定洗心革面,叶秋招揽了一班法律界、财经界、出版界的精英做他的幕僚,进行企业鸿图,但是,宋国明深信叶秋只不过是用商业来包装不良的活动,他将露出狐狸尾巴。另一方面,鬼仔担心叶秋的势力越来越大,将会威胁到他的利益,鬼仔处心积虑要向叶秋挑战,雄哥(狄龙饰)亦无法控制局面,宋国明见叶秋和鬼仔这两股势力蠢蠢欲动,日夜监视叶秋和鬼仔,希望抓到确凿的罪证,将他们一网打尽。
狄龙60年代加入红极一时的邵氏电影公司,被导演张彻相中出演《死角》;70年代同拍摄武侠最多的导演楚原合作,拍了《楚留香》等当时非常经典的古装电影,这段时期是“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龙的黄金期;在邵氏每况日下时,在邵氏工作18年之久的狄龙带着失意离开,邵氏期间拍摄了80多部电影。在所拍影片中,狄龙塑造了气宇轩昂、除奸扶弱,伸张正义的豪杰人物,享誉标准大侠之称,主演的电影在台湾、东南亚风靡一时,大侠、大哥形象深入人心。其后出演的《英雄本色》让狄龙稳居大哥之首,“我没当大哥很久了!”这句经典台词至今仍常被引用。《英雄本色》成就了周润发和吴宇森,让周润发和吴宇森红至当今,狄龙亦凭借《英雄本色》获1986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达到了事业的顶峰,《英雄本色》后狄龙很少接戏,现在年轻观众中已鲜有认识。今年,狄龙接了电影《天行者》,并自《英雄本色》后再度出演大哥,重现血性十足的大哥,在影片中狄龙饰演的大哥不再是激烈的打斗,却比《英雄本色》更有霸气同大哥的风范,当问起原因时狄龙大哥认为:“年轻时拍过不少的动作,自己也受了不少伤,现在如果再激烈的打斗可能身体受不了,再者现在这个年龄应该有更深度的思考,《天行者》中这个大哥应该是一个有计谋的,一个能力、言行服众的,而并非最能打的,他要维护各方面的利益平衡。” 在之前接受采访时狄龙对香港电影有不少意见,而此时为何还要再度参演《天行者》?狄龙大哥十足:“我们都有责任来推动香港电影,亲自参与希望能够让香港电影再度辉煌。”
3. 据说这是邵氏电影,那么这邵氏电影到底叫什么名字
好,邵氏电影的名字叫邵逸夫先生
邵氏武打老电影,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十八般武艺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5. 邵氏电影是怎么回事,现在还有吗
没有了,邵氏电影已经于2011年11月28日结束了。
全称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担任总裁,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
1958年,邵逸夫与邵仁枚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90年代末期,本身已拥有嘉禾、金公主和德宝三间电影公司影片永久版权的卫星电视(STAR TV,即如今的“星空传媒集团”)曾多次出价洽购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以壮大其中文片库的实力,但邵氏拒绝。
(5)邵氏电影开幕图片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邨人收回并将之更名为“邵氏父子公司”,但是进入50年代后期,由于电懋的成立,香港电影业竞争越发激烈,“邵氏父子”的小成本制作策略已无力招架新挑战。邵邨人萌生退意,收缩电影制作的业务,转而大量收购戏院及从事地产业。
1957年邵逸夫从南洋来到香港,那年他已年届五十,因不满二哥作为,想接掌制片业务,以稳定片源,兄弟俩最终决定在业务上分道扬镳。
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标识与兄长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经营戏院及影片发行,“邵氏兄弟”则主管制片业务。
6. 为何以前邵氏出品的电影尺度特别大
谢邀,这个问题上面,我们首先来看看“邵氏”是哪一群人,然后逐步分析拍得电影的特别之处。
“邵氏”是以香港 娱乐 大亨邵逸夫为主的一个姓氏,其发展在过去1925年上海天一制片厂开始的时候,邵醉翁就看好电影业的发展,随后一家家族独立电影公司开始兴起,名叫“邵氏电影”;一直到现在,香港的电影几乎都是邵氏为出品方,而许多我们熟悉的香港明星都拍过邵氏电影,不得不说,邵氏影业之前在香港算是电影行业的传奇。
邵氏电影发展至今,拍过不少经典影片,但是里面不论是打斗还是演技,都是非常大的尺度,这其实是当时 社会 发展的因素造成的,毕竟邵氏电影发展时期香港正处于一个混乱时代,那时候的香港黑道四起,几乎我们看过的每一部邵氏影片都有真正的黑 社会 人物,就拿我们之前最为熟悉的《古惑仔》系列影片来说,里面的人物就有道上的人,但不得不说《古惑仔》影片算是经典,之后不再有那么好看的影片了。
以前的邵氏电影,之所以让我们造成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在于拍摄影片尺度大,打斗戏,警匪,动作完全都是实打实的,这其实是那个时候的香港混乱导致的,不得不说也是邵氏电影发展越来越好的一个时代。
香港包括香港岛,新界,九龙三个地区,1997年回归之前是由英国管辖,从很多电影中都能看到英国的影子,比如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成龙扮演的角色就是英国皇家警察。当时香港岛归英国管辖,新界和九龙属于英租界,管理比较混乱,黑帮猖獗。
英国对香港的管辖并不彻底。而且一些黑帮为了洗黑钱通常采用拍电影的方式。他们通常拍摄情色片,警匪片,黑帮片。为了吸引眼球。拍摄尺度大得很。有时候都真枪实弹的上,而且也没有特别严格的审查制度,电影拍摄基本没有审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从1958年成立到1985年停产,共生产了1200多部电影。
1958年到1965年以黄梅调电影为主,产量较小;
1966年以后以武侠片为主,最多时年产量达到四十部左右;
大约在1975年以后,尝试过间谍片、科幻片、黑帮片、赌片、奇案片等各种类型;
1985年正式停产。
1973年因李小龙逝世,动作片一时遇冷,这一时期邵氏出产过一批尺度较大的影片,主要是李翰祥的风月片和吕奇的艳情片。最大尺度也就基本限于女性裸体。这一时期香港电影还没有分级,1989年以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三级片。
1.当时的电影监管不严,带血腥暴力的电影可以通过审核,甚至由于视觉原因还比较卖座。
2.当时香港影视圈受黑道控制,黑道顾名思义,就是血腥暴力色情的代名词,按照黑道要求拍出的电影,理所当然的带着这些因素。
3. 社会 风气比较开放,香港本身受欧 美文 化影响,对于审美可能更重一些。
这点是我浅薄的看法,不足之处,还请指点。 我是小闲,喜欢我就关注下我吧!
邵氏电影作为早年电影界的一块金字招牌,更是代表着一个电影王国,而邵氏电影的大尺度与邵氏四杰的为人作风以及当时香港的大环境背景息息相关!
邵氏兄弟四人都具有精明的商业头脑,在邵氏创业初期,兄弟四人,老大邵仁杰负责执导,老二邵仁枥任会计,负责一切账务的周转,老三邵仁枚和老四邵逸夫负责发行,从公司的运营和电影产品的制作四人通力合作,同时他们自己还做电影的编剧和摄影,一切收入全部纳入自己家族,而他们对于当时市场的需求极其敏感,懂得迎合时代和观众的需求!
到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主揽制片业务,当时的香港在英国人的管制下思想逐渐开化,而大尺度的电影正好迎合了当时观众的内心欲望,邵氏抓住了这个机会风月片一出赚的盆满钵满,而当时的电影在没有特效的年代又显得真实更令观众向往,于是邵氏无论是剧情片,还是武侠片风格都是以观众和票房为前提,而大尺度出现在邵氏电影中更是变得平淡无奇了!
有需求,自然就会有人做出来!
因为香港是靠黑帮电影和艳情片起家的,香港大多数五六十岁的人都演过艳情片
管的松,现在要是不加管控,尺度更大。谁不是希望大尺度啊,至少我喜欢
那年代本身就是动荡的年代,黑恶势力是很强大的,都是有可能拿着枪拍戏的而且潜规则水很深
7. 《邵氏》电影为什么没有了
邵氏电影公司在1960到1980年带是辉煌一时的香港电影大公司。公司当时的掌舵人就是邵逸夫1985年之后,邵逸夫的精力主要投入到TVB电视台之上,邵氏电影宣布正式停产,即便邵氏电影在停产了的20多年之后,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邵氏的影响是深远的,就好像是一个强盛一时的王朝,就算是分崩离析了。
《邵氏》电影
邵氏的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天一公司,1937年改名为南洋影片公司,1950年又更名为邵氏父子公司,邵逸夫是在1957年开始接管制片工作的。1958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邵逸夫任总裁,同时在九龙的清水弯购买土地,准备兴建邵氏影城60年代初到70年代后期,是邵氏公司最为风光的时期,邵氏的经典作品基本都是出自哪个阶段。
1985年邵氏公司宣布停产,“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宣传语,从此退出了观众的视野邵氏在50年代后期开始走向辉煌,当时主要的竞争对手是电懋公司,两家公司甚至同一时间拍出同样题材的影片上映,造成了恶性竞争在 1964年3月5日,电懋和邵氏两家电影公司签订了不在抢拍的协议,使今后的电影工业走上良性竞争的道路。
8. 香港特区邵氏武侠电影🎬为何不产片子了
邵氏电影兴盛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邵氏电影兴盛的三十年,制造了多达千部电影。其中虽然也有凑数的,但也正如广告词所说的:邵氏出品,必属佳品。邵氏电影从来就不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