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八佰》7亿造景+10位影帝影后,网友:看到起鸡皮疙瘩
任以芳/北京报导道
中国战争大片《八佰》上映不到一周,总票房突破12亿人民币大关,不少影迷对于布景感到十分惊艳。导演管虎注重细节,实体造景就花一年半时间,耗资7亿人民币。资深影评人麦若愚向《ETtoday新闻云》表示,「《八佰》就是商业 娱乐 性很高的片子,艺术成就来自华丽的大型场景。」
▲电影结束,部分观影民众没有直接离开,消化情绪。(图/记者任以芳摄)
电影《八佰》突破过去拍片禁忌,讲述1937年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第一营,在中日淞沪会战故事。当时,军队只剩四百多人奉命死守「死行仓库」,谢晋元将军对外宣称有800人抵抗日军,壮大士气,这就是八百壮士由来。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有许多爆破大场面, 《ETtoday新闻云》记者访问多位北京民众观影心得,「战争场景逼真写实,大萤幕看很过瘾,内心激动!」、「士兵一个个跳下去炸毁日军那幕,每个人不断报名字,大场面看得我起鸡皮疙瘩。」电影结束后,记者观察部分民众没有直接离开,消化观影情绪。
▲电影《八佰》位于苏州湖打造实景。(图/翻摄 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供图)
根据 历史 记载的「四行仓库」位于上海苏州河边,不过,电影场景却是在苏州湖边。2016年,管虎带领1500人剧组,在苏州拍摄基地设计搭建占地200亩、68栋建筑的实景,并且深挖200米长的苏州河,前后耗费7亿人民币,历经一年半时间,复制上海光复路的「四行仓库」,造就《八佰》壮阔场景。
资深影评人麦若愚表示,「这部电影最棒的地方就是1:1大场景,直接在湖边两岸搭建双边场景,河的对岸歌舞升平,仓库这头战争地狱,电影场面调度很华丽。」不过,出现白马的场景不算是独创,以前各国战争电影都用过类似手法比喻,觉得有点模仿,没有太大新意
▼电影《八佰》塑造歌舞升平和战争地狱的河岸场景。(图/翻摄微博 口袋电影 )
《八佰》原先电影时间是165分钟后来删减为147分钟,演员阵容也十分华丽,有七位影帝、三位影后参与演出。知名实力派演员姜武、王千源、侯勇、刘晓庆、姚晨,当红明星有杜淳、李晨 、郑恺、黄晓明等人。
麦若愚表示「可能是人物角色太多,影帝影后没有发挥该演技深度。演员杜淳重现谢团长广东口音,一开始让人差点听不懂。」整体来说,老戏骨王千源、姜武以及杜淳、李晨等人演技还是很不错,可惜大多数演员都是一闪而过,像是刘晓庆的角色没有延续性,难以呈现故事人物的个性面貌。
『贰』 《八佰》感动的不是电影而是原型故事本身,那么《八佰》的取景地都有哪些
取景地四行仓库
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即紧靠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的,但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四行仓库是一座混凝土建筑有很大的厚度,是该地区最高的建筑。日本坦克无法打穿其混凝土墙壁,由于先前被当作第八十八师师部,因此仓库中贮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河对岸是英国租界,所以日本军队不敢用重炮,以及重磅炸弹轰炸四行仓库。
取景地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
这里是电影《八佰》的拍摄取景基地,一片身处残破战损的场地,让人感慨万千。一条苏州河相隔,两个不同世界。一边是天堂,一边就是地狱。在我们现代,高楼繁华的大魔都中,依然挺立着那座布满弹孔的旧址大楼,灰黑破旧的四行仓库,现已改为“四行仓库纪念馆”,纪念已牺牲的抗战英雄!作为中国人,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叁』 电影八佰拍摄场地是哪里 八佰在哪里取景
《八佰》拍摄地点在宁波和苏州
《八佰》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0z2zJUynrdcMDo0UnJNR_w
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将于2020年8月21日全国影院上映。
『肆』 八佰拍摄地点在哪 八佰的拍摄地是哪里
『伍』 八佰拍摄地在哪里
八佰拍摄地之一是苏州,还有宁波江北和宁波奉化。
『陆』 八佰最后为什么要冲桥八佰的拍摄地在哪里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历史事件,自上映以来就备受关注。《八佰》这部电影非常好看,相信喜欢历史题材的朋友们都会喜欢
在电影《八佰》中,最后之所以冲桥,是为了存活下来。最后的冲桥是因为历史上就是从桥、撤退的。而且因为靠着租界没有受到日军太大火力的延阻,撤退时损失很小,电影刻意加强冲突的。电影中,团长不畏恐惧带领壮士们过桥,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让人泪流满面,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战士们拼死拼活与敌人抗争到底的时候,民众如同一群看客,点起的烟花让我心寒,仿佛眼前的“一场好戏”与他们毫无关联。鲁迅先生笔下所描绘的"麻木的中国人",大概便是这样的一番神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