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评价高是为什么它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经典一般指能够流传后世、具有典范性的作品,如果要给电影列出一份经典作品的清单,那么《音乐之声》一定能够在这份清单上夺得一席之地。《音乐之声》作为经典当然不然是因为它出现的时期早,故事性极强的剧情以及表现力极强的音乐才是它广受好评、成为经典的真实原因。
优秀的剧情辅以优秀的音乐才是《音乐之声》成为经典的真正原因。剧情一波三折接三折,观众欲罢不能,随着剧情展开的还有主题的升华,拉高了影片的思想高度。而音乐表现力极强,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引起情感共鸣,抛开剧情或者抛开音乐,《音乐之声》的魅力都将大打折扣。
⑵ 你觉着为什么《音乐之声》的画质这么好
电影《音乐之声》的确是很经典的电影,但这部电影真的太老了,很多人都没有看过,毕竟它是1965年的电影。但我却从头到尾不去快进看了很多遍。我喜欢电影中的简单纯粹和天真善良。神圣而美好的电影,总是可以真正让灵魂得到栖息。
音乐之声的出现,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当今的电影也会有反应社会现象的,有深度的电影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心灵冲击,所以人们渴求在电影界享受具有深度灵魂的滋润。好的电影会贯穿一个主线,表现不同的人性之美大概题现在爱情亲情和爱国之情这些方面还会有其他的分支讲电影的出行,发展成一棵大树,通过这枝枝杈杈的联系,使得一切看似是分开的实则是相合的。
⑶ 《音乐之声》的主题是什么
《音乐之声》的主题是反纳粹、追求自由、热爱自然。
《音乐之声》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丽亚,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气候,雅致的别墅,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都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观众们的心。
(3)音乐之声电影拍摄特点扩展阅读:
1963年《音乐之声》在萨尔斯堡正式开拍,由于当时的玛莉·玛汀已年过50,无法负担实地拍摄的压力,于是制作群找了曾演过《窈窕淑女》,以及电影《欢乐满人间》的英国演员茱莉·安德鲁丝担任玛莉亚的角色,而崔普上校则由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演。
由于茱莉·安德鲁丝的歌唱表现和演出皆属一流,加上制作群成功运用了萨尔斯堡的美丽景色与人文景观,电影推出后在全球造成轰动,不但成为当时史上卖座次高的电影,片中许多歌曲,如《Do-re-mi》、《雪绒花》也被改编成许多语言的传唱版本。另外,该片在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10项提名,最后赢得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5项大奖。
⑷ 电影 音乐之声
编辑本段1、电影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
《音乐之声》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为50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1965年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拍的电影版《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基本资料
【片名】The Sound of Music
【译名】音乐之声
【年代】1965
【国家】美国
【片长】174 Mins
【类别】音乐片
【语言】英文/普通话
【导演】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
【主演】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
克里斯托弗·普拉默尔(Christopher Plummer)
主要人物
冯·特拉普
玛丽亚
丽萨
菲瑞克瑞
路易萨
寇特
碧姬塔
玛塔
葛特儿
【获奖记录】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
【剧情简介】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长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护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看护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逢制了游戏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男爵夫人。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亡妻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上校为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丽亚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限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
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玛丽亚向阿比斯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阿比斯院长告诉她要有骨气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当他们赶回萨尔茨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逃离演出现场,纳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特拉普(Georg Ludwig von Trapp)男爵1880年4月4日生于克罗地亚沿海小城扎达尔(Zadar),当时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父亲是海军上校,他也想献身海军事业,所以参加了皇家海军学院。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的海军上校时,就被任命为U6潜艇的指挥。一战时,一艘法军潜艇被特拉普的潜艇击沉。1918年,国王约瑟夫一世提升他为海军少校。 战争结束后,奥地利失去了海岸线,不再需要海军。特拉普上校不仅失去了职位,还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给他7个孩子照顾。
玛丽亚生于1905年1月26日。在她大约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养母,她们住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后,进入了四年的国立师范学院。 玛丽娅原来是社会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但是在大学期间,一位著名的神父开始给她布教,改变了玛丽亚的生活和信仰。 玛丽亚加入了萨尔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为一个修女。修道院决定让玛丽亚离开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师,照顾他的一个患风湿热的女儿。
一年后,孩子们要求他们的父亲设法留住玛丽亚,他们甚至建议他应该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欢我!”男爵回答说。于是孩子们自己去问玛丽亚。玛丽亚说:“是,我喜欢他。”他们订婚了。她再也没回修道院作修女,于1927年11月26日嫁给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两个女儿。
1935年,瓦兹内神父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使音乐成为他们一家的爱好。他们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纯美的歌声使他们在1935年的萨尔茨堡音乐戏剧节上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他们曾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所有的钱财,此后他们被邀请做欧洲巡回演唱会。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奥地利,特拉普宁可丢掉物质财产,也要留住尊严。他们离开了萨尔茨堡市郊的别墅和一切财产,前往美国。
1938年9月,他们到达纽约。途中第10个孩子出生了。瓦兹内神父也和他们同行到美国,在他的指导下,唱歌成了他们的职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渐渐扬名。 二战后,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个音乐慈善组织: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社,为祖国奥地利发送了无数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佛蒙特的一个乡村里买了一个大农场,这儿和他们思念的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风光相似。他们给他们的房子取名为“一颗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后院的家庭墓地里。当他们结束了20多年、30多个国家的演唱生涯时,他们把他们的奥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场大火烧毁。他们立即决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设计很现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玛丽亚去世,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边。
本片在当年成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这部经典巨作曾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影片剪辑五项大奖,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映,片中美妙的音乐至今仍广为传唱。影片的译名在各地大相径庭:在中国香港,它被译成《仙乐飘飘处处闻》;台湾地区译名则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灵深处的音乐》;在西班牙被译成《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国,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梦》……译名不同,音乐却同样动听,人们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
⑸ 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背景
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特拉普男爵生于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当时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父亲是海军上校,他也想献身海军事业,所以参加了皇家海军学院。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的海军上校时,就被任命为U6潜艇的指挥。一战时,一艘法军潜艇被特拉普的潜艇击沉。1918年,国王约瑟夫一世提升他为海军少校。 战争结束后,奥地利失去了海岸线,不再需要海军。特拉普上校不仅失去了职位,还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给他7个孩子照顾。
玛丽娅生于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约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养母,她们住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后,进入了四年的国立师范学院。 玛丽娅原来是社会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但是在大学期间,一位著名的神父开始给她布教,改变了玛丽娅的生活和信仰。 玛丽娅加入了萨尔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为一个修女。修道院决定让玛丽娅离开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师,照顾他的一个患风湿热的女儿。
一年后,孩子们要求他们的父亲设法留住玛丽娅,他们甚至建议他应该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欢我!男爵回答说。于是孩子们自己去问玛丽娅。因为玛丽娅说,是,我喜欢他。他们订婚了。她再也没回修道院作修女,于1927年11月26日嫁给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两个女儿。
1935年,瓦兹内神父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使音乐成为他们一家的爱好。他们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纯美的歌声使他们在1935年的萨尔茨堡音乐戏剧节上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他们曾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所有的钱财,此后他们被邀请做欧洲巡回演唱会。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奥地利,特拉普宁可丢掉物质财产,也要留住尊严。他们离开了萨尔茨堡市郊的别墅和一切财产,前往美国。
1938年9月,他们到达纽约。途中第10个孩子出生了。瓦兹内神父也和他们同行到美国,在他的指导下,唱歌成了他们的职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渐渐扬名。 二战后,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个音乐慈善组织: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社,为祖国奥地利发送了无数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费尔蒙特的一个乡村里买了一个大农场,这儿和他们思念的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风光相似。他们给他们的房子取名为“一颗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后院的家庭墓地里。 当他们结束了20多年、30多个国家的演唱生涯时,他们把他们的奥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场大火烧毁。他们立即决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设计很现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玛丽娅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边。
本片在当年成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这部经典巨作曾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影片剪辑五项大奖。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映,片中美妙的音乐至今仍广为传唱。影片的译名在各地大相径庭:在中国香港,它被译成《仙乐飘飘处处闻》;台湾地区译名则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灵深处的音乐》;西班牙译成《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国,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梦》……译名不同,音乐却同样动听,人们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
⑹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简介
特拉普男爵生于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当时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父亲是海军上校,他也想献身海军事业,所以参加了皇家海军学院。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的海军上校时,就被任命为U6潜艇的指挥。一战时,一艘法军潜艇被特拉普的潜艇击沉。1918年,国王约瑟夫一世提升他为海军少校。 战争结束后,奥地利失去了海岸线,不再需要海军。特拉普上校不仅失去了职位,还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给他7个孩子照顾。
玛丽娅生于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约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养母,她们住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后,进入了四年的国立师范学院。 玛丽娅原来是社会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但是在大学期间,一位著名的神父开始给她布教,改变了玛丽娅的生活和信仰。 玛丽娅加入了萨尔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为一个修女。修道院决定让玛丽娅离开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师,照顾他的一个患风湿热的女儿。
一年后,孩子们要求他们的父亲设法留住玛丽娅,他们甚至建议他应该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欢我!男爵回答说。于是孩子们自己去问玛丽娅。因为玛丽娅说,是,我喜欢他。他们订婚了。她再也没回修道院作修女,于1927年11月26日嫁给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两个女儿。
1935年,瓦兹内神父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使音乐成为他们一家的爱好。他们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纯美的歌声使他们在1935年的萨尔茨堡音乐戏剧节上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他们曾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所有的钱财,此后他们被邀请做欧洲巡回演唱会。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奥地利,特拉普宁可丢掉物质财产,也要留住尊严。他们离开了萨尔茨堡市郊的别墅和一切财产,前往美国。
1938年9月,他们到达纽约。途中第10个孩子出生了。瓦兹内神父也和他们同行到美国,在他的指导下,唱歌成了他们的职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渐渐扬名。 二战后,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个音乐慈善组织: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社,为祖国奥地利发送了无数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费尔蒙特的一个乡村里买了一个大农场,这儿和他们思念的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风光相似。他们给他们的房子取名为“一颗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后院的家庭墓地里。 当他们结束了20多年、30多个国家的演唱生涯时,他们把他们的奥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场大火烧毁。他们立即决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设计很现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玛丽娅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边。
本片在当年成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这部经典巨作曾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影片剪辑五项大奖。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映,片中美妙的音乐至今仍广为传唱。影片的译名在各地大相径庭:在中国香港,它被译成《仙乐飘飘处处闻》;台湾地区译名则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灵深处的音乐》;西班牙译成《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国,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梦》……译名不同,音乐却同样动听,人们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
⑺ 《音乐之声》这部微电影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我觉得没有什么细思极恐的地方,我反倒是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部电影。当你看这部电影时,你不必深入一些细节,因为人们根本不打算严格地拍摄它。这部电影的故事很棒,很有教育意义,音乐也很成功。不管怎么说,称之为经典就够了。每次看都会有新鲜感。一部不严谨的好电影。导演通过国旗,简洁直观地展现了故事背景的变化。高挂在晚会上的奥地利国旗和纳粹党的吉列都形成了同一个画面,清晰地展现了背后隐含的政治矛盾。
关于这个回答是我个人的看法,有其他看法的欢迎各位在下方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