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联电影有什么样的特质
苏联电影的特质
如果说美国的电影人最关心的是电影的商业性,西欧的电影人最看重的是电影的艺术性,那么,苏联的电影人特别关注的则是电影的宣传作用。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历史时期,苏联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传媒,确实发挥了武装人民、鼓舞人民和教育人民的巨大功能。苏联电影善于从本国文化中汲取营养,借助于丰厚的文学遗产和先进的创作理念,苏联电影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在几代电影工作者卓有成效地努力下,苏联电影以其特殊的品质,在世界电影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与好莱坞电影和西欧电影相比,苏联电影的独特品质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格调端庄凝重,人文内涵丰厚
苏联是一个文学大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厚重的文学传统为苏联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苏联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优秀电影均改编自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电影《我的童年》、《我的大学》和《在人间》是根据高尔基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是根据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根据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还有一些电影,虽然并非是根据某部文学作品改编的,但是苏联电影工作者大多接受过优秀的文学传统的熏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优秀的文学传统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在苏联,电影剧本的改编是一门专门的学问。电影编剧与文学家一样受人尊重,并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正因为有优秀的文学作品作先导,有厚重的文学传统作依托,苏联电影的文学性很强,人文气息很浓,历史文化积淀也非常丰厚。而那种商业味很浓、娱乐性很强甚至轻飘浮躁的苏联电影是很少见到的。
二、特别贴近生活,教育意义很强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一直指导着苏联的电影创作活动。它的准确内涵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的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在这样的创作原则的指导下,苏联的电影特别贴近生活,也特别具有教育意义。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乡村女教师》、《青年近卫军》这样的作品,在苏联电影中还有很多,它们曾经激励过几代苏联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而那些梦幻色彩很浓的、寓言化的甚至妖魔化的作品,在苏联电影中几乎没有。
三、取材相对专一,弘扬浩然正气
苏联是一个多次经受战争洗礼的国家。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许多荣誉,也给她的人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伤痛。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就丧失了近1/3的人口。正因为如此,苏联电影在取材上相对专一,对于战争的表现特别充分,也特别精彩。如果以题材来分片种,那么战争片是苏联电影当之无愧的第一大片种,苏联电影各个时期最优秀的作品几乎全是战争片。换言之,苏联战争片的发展史也就是苏联电影史的大致框架和缩影。在这些战争片中,革命的英雄主义和民族的浩然正气得到了充分的讴歌与弘扬。
概而言之,苏联电影的总体品质是高雅的、优秀的,也是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苏联电影是西方电影的一个特殊构成,其特殊性不仅体现在意识形态的层面上,也存在于电影观念的各个方面。苏联电影所取得的成就,对于丰富西方电影的内涵,提升西方电影的品质,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2. 苏联1950年版《复活》电影演员表
片名:《复活》(Воскресение)
原著: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出品:莫斯科电影制片厂
导演:什维依采尔
主演:塔玛拉。谢明娜(饰:玛斯洛娃),叶甫根尼。马特维耶夫(饰:聂赫留道夫)
3.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的电影有吗
前苏联【复活】译制经典D5(长影) 片名:复活 导演:什维茨尔 主演:塔玛拉·谢明娜 出品:莫斯科电影制片厂 地区:前苏联 上映:1960年 配置:日2+长译经典公映国配 视频:4:3 色彩:黑白 音频:俄语2.0 192Kbps/长译公映配音2.0 192Kbps 字幕:日文/中简/中繁(中文字幕根据配音整理) 译制: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分厂1962年译制 翻译:傅配钘 译导:李景超 配音:孙敖、向隽殊、车轩、陈汝斌、贺汝瑜、肖南赵双成、李真、陈光廷、马静图、黄世光、孙晓雯、程晨、白玫、解说肖南. 剧情简介: 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本片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关于影片: 本片根据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改编摄制而成!托尔斯泰于1889年动笔开始创作,其间几易其稿,一直到1899年才终于写成了这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品。这部巨著的原文有40多万字,它详细叙述了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人性的复苏过程。尤其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他的原型是托尔斯泰的一个朋友——检察官柯尼讲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位上流社会的青年,在他陪审的案件的被告人中发现被他诱奸过的姑娘,那姑娘已成了妓女,被指控偷了嫖客的一百卢布,并被判以四个月的监禁。那青年良心发现,想方设法同女犯见面,并请求柯尼的帮助,表示愿意同女犯结婚以赎罪。不幸的是,那女犯因伤寒死于狱中。这个故事给托尔斯泰强烈的震动,于是他以这个故事的蓝本为开端,塑造了聂赫留朵夫这样一个人物——男主人公涅赫柳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斯洛,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在聂赫留朵夫的身上,凝聚了托尔斯泰通过大量调查、观察和思考所得到的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寄托了托尔斯泰的许多先进思想。当然,由于所处的年代的局限,托尔斯泰的思想在我们现在看来有许多明显的缺陷。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由精神的人和兽性的人组成,这两部分总是在不停地较量,人应该不断地反省,不断地完善自我,让精神的人占据上风。在作品的结尾部分,出现了一个无名老头,他代言了托尔斯泰对暴力统治的愤恨,表达了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理想。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的艺术性,它采用了对比手法,从而增加了感染力;它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投入进去,与作品的主人公们同呼吸、共命运。总之,《复活》是一部人性的赞歌,它以高超的艺术所表达的思想已超越了国界。文学是以情动人的,《复活》正是这样一部充满对劳苦大众和弱小者的问情和爱护之心,对统治者的憎恨,对革命者的敬意的作品,由此感动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人。 关于配音: 向隽殊是我国老一辈配音艺术家,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在长译厂这块电影译制事业的园地里默默地耕耘着。在中国的译制片中,向隽殊的声音是不可重复、难以泯灭的。当今天我们感叹语音的凋零、配音艺术衰落的时候,不禁常常产生对老一辈配音艺术家的追忆。向隽殊在为《复活》中的女主角玛丝洛娃配音时,通过反复观看影片,阅读、分析剧本和托尔斯泰的原著,对玛丝洛娃善良、单纯的本性和她命运变化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及她在这三个不同阶段中思想、感情、心理、性格的变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化为自己的感情,由衷地发出角色的声音。在表现少女时代的玛丝洛娃(卡秋莎)时,向隽殊怀着对角色深深怜爱的感情,运用甜润中带有脆美、爽快中略具羞涩、如同莺啼燕啭般的声音,表现了玛丝洛娃少女时代的天真、纯洁和对生活、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当玛丝洛娃沦落为妓女之后,向隽殊一方面运用比较混浊、沙哑并带有几分轻佻的声音,表现出一个酗酒过度、空虚颓废、玩世不恭的烟花女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怀着深深的同情,用愤懑的声调,表现了玛丝洛娃对屈辱的反抗。当虚伪的法律宣判玛丝洛娃有罪时,她发出了“我没有罪”的呼喊。向隽殊为这句台词配音时,加重语势和力度,几乎是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去呼喊的。声音撕心裂肺,撼人心弦,交织着血和泪,有力地表现了一个真知未泯的烟花女对命运的反抗。当玛丝洛娃受到革命者的影响,从堕落中觉醒过来后,向隽殊又运用了凄凉悲哀、然而却饱含信念的声音,表现了心灵留下伤痕的玛丝洛娃的心境和觉醒后的精神气质。正是由于向隽殊对玛丝洛娃有了准确、深刻的理解,并将自己置于角色的感情之中,因此才能把玛丝洛娃的形象层次分明、细致入微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她为玛丝洛娃的配音,无论是配音构思的完整性和配音造型的典型化程度,还是声音技巧运用的完美,都称得上是电影配音艺术中的杰作。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求采纳
4. 复活是什么时候的电影
《复活》改编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总结性”的同名长篇小说,该作品是世界文学的不朽名著之一。它是托尔斯泰思想探索和艺术探索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代表了托尔斯泰创作的最 高成就。这部小说通过地主家的养女卡秋莎.玛丝洛娃的受辱、堕落以及被下狱、被流放的悲剧,表现了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对沙皇俄国的专制国家机 器、官僚制度、教会、法庭、监狱以及土地私有制等等的无情嘲讽、揭露和批判。它鲜明地体现了托尔斯泰“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1]
中文名
复活
外文名
воскресение
出品时间
1960年
出品公司
莫斯科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
前苏联
拍摄日期
1960年
导 演
什维依采尔
类 型
爱情
主 演
塔玛拉.谢明娜,叶甫根尼.马特维耶夫
片 长
180分钟
上映时间
1960年
对白语言
俄语
色 彩
黑白
在线播放平台
土豆
原 著
列夫托尔斯泰
5. 哪些前苏联电影比较好看
《莫斯科保卫战》、《解放》六部曲、《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第十六个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攻克柏林》
《库尔斯克战役》《丹娘》《他们为祖国而战》《莫斯科在广播》《一个人遭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铁十字勋章》、《帝国的毁灭》
6. 托尔斯泰《复活》改编的电影又叫什么名字
一、1962年,前苏联根据《复活》拍摄了一部电影,名字仍是《复活》。
二、是根据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了主人公为了救赎年轻时候犯下的罪过,而展开的一系列营救活动,突出了精神上的“复活”。
三、出品公司是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导演是Mikhail Shvejtser ,主演是Tamara Syomina,片长209 分钟/美国:152分钟 ,上映时间1963年 (在美国上映时间),对白语言是俄语 。
7. 跪求苏联著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链接: https://pan..com/s/1eObeobwLp4ifwkPkX_lN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