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电影小森林的冬春篇的主题曲
FLOWER FLOWER —— 冬
Ⅱ 《小森林》
学期末综合症又来了。堆积了零零碎碎的枯燥的时间,不想碰作业,不想复习。那就看点电影吧。如果和我一样,满满的颓废感和压抑感,建议看看舒缓的慢节奏电影,调整一下。之前刷了一些日本电影,评分最高的就是这部了。
↓↓↓↓
该电影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制作了四集,每集大概50分钟,公映版分为了两部合集,也就是夏秋篇和冬春篇,但其实讲的是一个连贯的故事。
讲述了自幼生长在日本东北地区农村小森的女主市子在逃离城市重回故居后的四季乡间生活。(小森是日本东北一个村子的一角)
小森和大多数农村一样,年轻人向城市靠拢,留下来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能离开也不愿离开,他们一辈子在小森劳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靠自己的双手换取大自然的馈赠。回到小森的年轻人并不多。市子,吉子和裕太都回到了小森,但是他们的目的却不同,裕太是回来面对他的人生,而市子回来是逃避她的人生。
市子原本在东京闯荡,但是无法适应城市的节奏,同居的男友也和她分手了,她选择了逃避。她回到了小森,一个人过着宁静的生活,在与母亲的回忆中重新接近母亲。
在小森的平静中劳作,一个人生活享受孤独,接近生活,接近自我。市子的日常就是各种种地,收获,采野果,然后就是各种吃。一道道美食的背后,母亲的味道逐渐清晰,她也明白了很多事情。
一年四季都过着返璞归真的生活。这是一种惬意的生活方式,但她却一直都在逃避,逃避现实。
市子虽然人在小森,可是她的心却是摇摆不定,她崇拜裕太,却又迟迟不敢面对,直到最后一切又成为过去。
生活不会为你停留,它会不断的继续,如果你还停留在一个个过去,那么又将会错过一个个现在。我们不能像市子一样犹豫逃避,该面对的时候,勇敢的面对就行了。没有什么是可以逃避得了的。
我喜欢小森的情调和温情。
就像裕太说的,外面的人说话做事充斥着空洞的虚假,而小森的人,以及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说的话言之有物。
吉子奶奶的葡萄和哈密瓜,野营地茂之先生的鳟鱼汤,吉子和邻居太太的糖煮板栗,都带着一份淳朴和温馨。
还有那些小森最可爱的人:
喜欢秀恩爱的吉子奶奶
野营地和蔼的茂之先生
送邮件的邮递员
唠家常的奶奶天团
……
他们使小森充满了生活的情调。城市太过冷漠,这样的温情或许只有小森才有吧。
电影的节奏很缓慢,很放松,大量的台词旁白,生活白描和场景特写,还有随便一截都是壁纸的美景。有种纪录片的既视感。
电影的主题就是"吃",准确来说是食物。整个系列电影围绕着小森的食物而展开,食物的选材,制作,储存,都用纪录片一样的方式完成,堪比舌尖上的日本!上图感受下。
能把电影拍成这样真的是很牛逼了,别的不敢说,起码导演和编剧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故事情节并不是特别吸引我,我刚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亲切、真实。电影的背景音和场景特写都让我觉得真实。而让我感到很亲切,是因为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童年和家乡。
像小森这样的生活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的生活一直存在,不只是在日本。
同款通草果
电影里说的通草果,我们那儿叫八月瓜,还有着一首乡谣"八月瓜,七月开花九月扎(za 裂开的意思),十冬腊月空瓜瓜",讲的就是通草果,在七月开花结果,八月的时候成熟,九月就会开口,露出果肉,最后在十月份的时候就只有一个空瓜瓜了。通草果有着很漂亮的粉红色和紫色,很容易在林子里找到,但是它们都缠在树上,所以采摘有点麻烦。而且喜欢它们的不只有人,山里的鸟儿和动物都很喜欢。小时候的我几乎每天都会去看树上的通草果,防止它们被鸟儿吃掉了。
背景音里的蝉鸣
绿油油的稻田
整齐码放的谷垛
……
我了解农村,所以我知道农村生活不等于木瓦房加黄土地,它有很多说不出来的特别。接触了之后,你才会发现,其实农村生活也很有情调,很文艺。
在我的小时候记忆里,爷爷会用竹子编各种东西,家里的背篓个个都是艺术品,爷爷就和那些玩画笔的一样,是个艺术家。村里教我下象棋的老夏,他是个有情调的农民,他懂博弈的艺术,他同病魔博弈,在几年前去世了。我的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与每一个乡下女人一样,也没有诗意和情调,她只是个亲近土地的人,什么时候种地瓜土豆,什么时候排掉稻田里的水,什么时候沤肥…她都知道,和市子的母亲一样,她们懂得生活的奥秘。
最后,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Ⅲ 求小森林2018年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金泰梨主演的
《小森林》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dHKLfXMHp6jyS4vpLtGdQ
简介:《小森林》是由日本导演森淳一执导,桥本爱主演的一部美食剧情电影。该片共2部,分别于2014年8月30日日本公映的夏秋篇[1]和2015年2月14日日本公映的冬春篇[2]。
该片根据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改编,讲述了主人公市子从都市回到乡村,在严酷大自然中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为了每天的食材不得不学习种田的故事。
Ⅳ 9部日本美食电影,总有一部合你口味
1.《南极料理人》
八名男子被派去冰天雪地的南极圆顶富士基地当一年的观测员,南极的天寒地冻、渺无人烟、无亲人在旁,生活单调乏味,每天除了看着录像带里的美女跳操外也只有一日三餐能填补这八名男子孤单寂寞的心,西村淳作为炊事员在观察员中地位非同一般,他的厨艺精湛,以“为大家带去幸福”为理念,烹饪一顿顿的佳肴,让这群汉子即使身处寒冷的南极也能够品尝到家一般温暖可口的饭菜。影片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西村与女儿的电话以及从南极回来后家人的重聚,演员的表演细腻令人感动。
2.《街角洋果子店》
女孩夏目从鹿儿岛来到东京的洋果子店寻找男友,男友另有去处且已有了新女友,夏目阴差阳错在洋果子店打工,从一开始人人嫌恶的技艺到最后的进步惊人,她的执着精神赢得了同事的认可也为她短暂的东京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影片透出一股甜甜的蛋糕味,入口即化如冬日的阳光般暖入人心,制作蛋糕的细节拍得很详细,是一部让人赏心悦目、垂涎欲滴的电影。
3.《幸福的面包》
水缟夫妇离开东京来到北海道月浦一个毗邻湖泊的小山丘上经营一家名叫Máni的面包咖啡店,夫妇二人分工制作出美味的食物供前来休闲度假的旅人品尝,希望客人感受到幸福。他们的面包算不上精美但松脆可口与咖啡正相宜,来往的旅人在这家小店遇见爱情、重拾亲情、品味人生,夏去冬来,人来人往,面包与咖啡奏响了一曲曲生命之歌。影片与其说这是一部美食片不如说这是一部北海道月浦的旅游宣传片,影片中水缟夫妇的小店坐落湖泊边、田园中,青青草地、徐徐清风、皎皎明月、皑皑白雪仿若一幅恬淡舒适的风景油画。
4.《海鸥食堂》
幸惠在芬兰开了一家以日本传统食物饭团为主菜的海鸥食堂,可惜无人问津,只能一个人每天重复地擦拭着已经干净无比的餐具桌椅,即便没有客人,幸惠也没有丝毫的急躁,不紧不慢地研究着菜式等待着客人,偶然的机会幸惠学会了魔咒咖啡,随后小绿和正子加入了这家小店帮忙,小店从一开始只有一位蹭免费咖啡的芬兰小哥到最后客满,幸惠以美食带给人满足的理念得到很好的诠释。这是一部节奏缓慢让人很舒服的电影,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枯燥但于我而言却是回味无穷。
5.《小森林夏秋篇/冬春篇》
因为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市子从东京回到故乡小森,小森是座远离城市浮华的村庄,市子回归田园生活自己播种自己收割,将自己辛苦耕耘的蔬果做成一道道朴实可口的饭菜,秋去冬来随着季节的更替,食材在不断地变化,市子的迷茫不安也随着记忆中与母亲生活的点滴渐渐明朗起来,城市生活让人浮躁迷茫,村庄生活让人静心思考,市子在经历一年自给自足的小森生活后重拾勇气决定开始新人生。电影走过春夏秋冬,市子的日常生活简单而充实,简单的食材经过她的手变得美味,加上旁白解释给我们呈现的竟是一本四季分明的菜谱。
6.《蜗牛餐厅》
伦子因受到打击得了失语症,回到故乡开了一家蜗牛餐厅,餐厅每天只服务一个客人,没有固定的菜单,伦子通过与客人沟通自制最适合客人的菜品,每一个尝过的客人都被食物的美味折服,食物中所传达的爱意深深打动着客人们。影片开始的氛围有点低沉随着伦子开餐厅到吸引客人渐渐地明朗起来,背景音乐也是十分的有趣欢快,加上动画的特效给观众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7.《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一位继承母亲食堂的女老板,一家带给别人幸福的面包和汤的食堂,一只捡到的流浪猫,一群友爱的街坊,一位认真的员工,共同谱出一段惬意、安详的好天气之歌。影片给人安静舒适之感,无波无澜,色调极美,跟着亚纪子慢悠悠的步伐去享受周边的柔和风光,至于美食出现的并不多但胜在精致。
8.《深夜食堂》
夜幕降临,为生活奔波的人们卸下一天的疲倦归家,小巷里的深夜食堂悄然营业,小店的客人来来往往,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与一道与故事有关的美食,美食与人物故事的结合让这家隐匿的小店变得极具人情味。影版与剧版其实没有多大差别,还是原来的温馨治愈,暖入心怀。
9.《月代头布丁》
安兵卫从江户时代穿越到现代,因缘际会与单身母亲游佐宽子一同生活并照料她们的生活起居,安兵卫在古代是名武士他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实在强大,跟着电视、杂志学得一手制作甜点的手艺,而后就是武士与单身母亲及孩子发生的感人的事情,最后武士还是回到了古代并将布丁流传至今。影片幽默感人,武士比赛时制作的江户城蛋糕实在壮观。
Ⅳ 思维导图看电影《小森林》分享
我的微信社群上的一次电影分享,以下为文字记录,留作纪念。
#小森林(夏/秋),小森林(冬/春)
大家好,我是光卿。很高兴有这次机会来做思维导图看电影的分享。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日本的一部影片,名为《小森林》。
#我为什么看这部电影
《小森林》这部电影是单位同事推荐给我的,她比较了解我的喜好。我从她对电影的描述中也感觉到这是一部至少不会差的电影。她和我讲里面有对大城市生活的迷茫,有乡村美景,有用心做的每一顿饭,也有不安定,有对自我的怀疑……我也是从小地方来到北京这个大帝都的,预感到这是一部能从中找到很多情感共鸣的影片。
#电影基本信息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森淳一,据我查到的有限资料,《小森林》是其目前评分最高的作品。主演:桥本爱,96年出生的模特+演员。上映时间夏秋篇是2014年8月,冬春篇是2015年2月。豆瓣评分很高,8.9,10万人次以上的评价。
#小森是个什么地方?
电影中夏秋冬春每个季节的开篇都是上面这么一段话。和实际中的拍摄地是是完全相符的,实地是在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奥州巿。夏天非常闷热,冬天是大雪纷山,没Wi-Fi,没3G,条件恶劣,生活艰苦,和国内绝大多数山村一样,年轻人流失非常严重。
#故事梗概
故事很简单,主人公叫市子,自幼生长在一个叫小森的小山村,成人后便去了大城市,但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遇到一些障碍,就逃回了老家,这个时候家里唯一的亲人妈妈也已经是不告而别,她开始一个人过起春夏秋冬、日复一日种菜、收菜、做菜的农耕生活。看起来生活简单美好,和谐静谧,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市子内心并不安定的,她是带着恐惧逃回到小森的,她并不甘心,并且对妈妈的不告而别也难以释怀。
美食和美景可以治愈一切伤痕吧,市子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回忆起儿时和妈妈的相处的时光,凭着记忆做着妈妈做过的菜,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就这样慢慢地在内心与妈妈达成和解。也与自己达成和解。也终于,她鼓起勇气再次回到逃离的大城市,去直面问题。五年后。她带着内心的安定,带着选择,还带着额外的收获-找到了可终身相伴的爱人,重新回到小森。自此她终于可以真正安定地在小森生活下去了。
这部电影画面很美。每一帧都可以做壁纸。很写意,给人一种”孤寂“的美。说实话,有时候孤寂到让我都感觉到有点害怕。
#舌尖上的日本?
这部电影中有近30道菜的制作。因此有人把这部影片类比《舌尖上的中国》,称作《舌尖上的日本》,但我不认同,虽然美食都是重头戏,但舌尖上的中国毕竟只是一部纪录片,做的只是一个收录整理的工作。《小森林》却是剧情片,故事性虽不强,却有浓郁的情感表达,有对现实的表达,是一部有态度的电影。里面的美食真的是唤起我很多回忆,比如蹲在田里吃西红柿,比如上山挖蕨菜,每顿饭前的“我开动啦”,那种对食物尊重的态度,都能带给人一丝感动。
#走心台词
这些台词真的句句都很走心,深有共鸣。
#关于配音和音乐
这部电影配音和音乐都很美。可以在安静的时候慢慢去品味,有森林中雨滴淅淅沥沥的声音、骑行中自行车链条的沙沙声、烧柴火的霹雳声,稻田里马蝇的嗡嗡声,有各种各样细微的声音,会让人有种想去触摸大自然的冲动。
还有背景音乐很多,基本每一道美食都配有背景音乐,都是出自自宫内优里之手。很清新、治愈、安静。每个季节结束都有一首片尾曲,名为春、夏、秋、冬,都值得一听,下面分享一首我最喜欢的背景音乐,是一开头女主骑着自行车穿越小森的背景音乐。
http://h.xiami.com/song.html?id=1770491807&f=&from=singlemessage&disabled=
#观影感悟
关于大城市和小乡村——
我不知道大家见过的国内最美的山村是哪里?我去过山西的、河北的、江苏的、浙江的、福建的山村,自然条件的原因,江浙的、福建的都很美,福建是我老公的老家,待的时间最长,最有感触。我老公的老家是福建漳州丘陵山区的小乡村,虽然没有电影中的山村更原生态,但同样非常美丽。和电影中一样,清晨山上会有水蒸气倾注,整个村落都是雾气腾腾。我们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出去晨跑,绕着村子跑一周,然后去串串门,喝茶聊天,中午就去屋前菜地摘菜、洗菜、做饭。饭后去屋后摘杨桃摘甘蔗,山上摘野菜,果园摘芭乐,鱼塘里钓鱼。晚上沙地里烤鸭蛋、烤地瓜。很美好很享受。
但是另一面,这里没什么就业机会,除了过年平常村子里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年轻人基本都在厦门打工。我和我老公也只是计划到退休年龄后回去养老。
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像电影中的市子一样过乡村生活。但是乡村生活比城市生活更艰难。没有一颗真正宁静的心,没有对欲望的掌控力,没有足够的自律性,对于年轻人乡村生活比城市生活更难适应。
我很喜欢我看到的一句影评,乡村生活不应该是无奈之下对生活的妥协,而应该是一种可选择的人生。我很认同这句话。希望我们哪天回到了乡村,真的是因为是我们想要这样的生活。
#谈谈对“思维导图看电影”作业的感受。
在老大布置作业前刚看完这部电影,作图时才发现很多方面没注意到,尤其是电影配乐,脑子里一片空白。还有台词,也没有记忆。电影太长又不想看第二遍,所以为了完成导图看了几篇精彩影评。没想到这次被投票选中,为了完成分享,把这部电影重过了一遍。带着问题看电影。对画面、配音、台词都格外关注。思考多了,感触也多,收获也更多。影片中有句话是“做菜能看出人心”,其实不管是看电影还是做什么,都能看出人心。人生的精髓是什么呢,或许正如这部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吧,珍惜平常人生、爱惜食物和日常。
最后想分享一首看这部电影让我想起的松尾芭蕉的经典俳句,“古老池塘啊,一只蛙蓦然跳入,池水的声音。”这句俳句在日本是家喻户晓,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很典型的日本风,能看出日本的民族精神,日本的地域文化,日本的审美取向。就像一首日本的短诗。
#我的提问,你心中的最美乡村是哪里?
#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Ⅵ 小森林电影片尾曲歌词
夏篇片尾曲的歌词,不知你要中文还是日文,都发给你
流れにのってゆけたら
倘若随波逐流
そこに居场所があるなら
那里有你的归宿
超えてゆけ
就大胆去超越吧
超えてゆけ
就大胆去超越吧
超えてゆけ
就大胆去超越吧
超えてゆけoh
就大胆去超越吧
哦
逃げるみたいで怖いけど
虽仿似逃离现实而心生恐惧
见えなくなってしまうから
可眼前的一切已渐渐看不清
舍てて消せない
丢在一旁 却仍消不去
戻せないよ
回不来
信じてみたかっただけなのさ
我只是想试着去相信
気怠い空は
是你告诉我
飞んでゆけるんだ
倘若可以飞过
教えてくれた
那片倦怠的天
あの场所に帰ろう
回到老地方吧
寂しく见えていた
看起来略微寂寞
小さな花が咲いている
小小的花正绽放
强く根を张る
强韧地扎根于土
见え方次第なのさ
一切取决于你怎么看这个世界
気怠い空を
倘若可以飞过
飞んでゆけたなら
那片倦怠的天
こんな悩みも
这样的苦恼是否
すぐに消せるかな
也能立刻消除不见
気怠い空は
是你告诉我
飞んでゆけるんだ
我可以飞过
教えてくれた
那片倦怠的天
あの场所に帰ろう
回到老地方吧
秋篇的歌词
暗い森
しずくの音
すませば闻こえてくる
黑暗的森林里
水滴的气息
优しい风
吹きつけるのは伤をいやす
侧耳便能倾听
温柔的风 狂放的吹
是为了治愈伤口
あの时はわからないことばっかりあるけど
今ならわかるよ伝えたい
有时候 虽然什么都不明白
事到如今 我想告诉你
我已明白
そっとあしたを
そっとてらして
つなぎとめたいことばかり
我一直在等待
我一直相信
如果能够回到那一天
ずっと忘れない
残してくれたもの
こんなに暖かいよ
心にしみてく
一直无法忘怀
你留下的东西
是这么的温暖
一直浸入我的心里
记忆の中
缲り返してる
こわれたテレビみたい
在记忆里
一直重复
像坏掉的电视机
伤ついたら
なおせないもの
あるって知った
我知道有那种
伤害过就无法修复的事
取り戻せ
可能なら
どうしよう
深いみぞ
うめたい
あなたはどこにいるの
再重来过
如果可以的话
怎么办
那么深深的隔阂
想要弥补
你在哪里
ずっと待ってた
ずっと信じて
あの日に戻れたのなら
我一直在等待
我一直相信
如果能够回到那一天
ずっと待てない
残像を薄めてく
気づけないことばかりが
私を责めるの
我一直没在等
余感在逐渐淡漠
不曾发现的事情
无声的指责着我
优しい歌を口ずさめば
ほら见えてくるよ
见えてくるよ
哼起温柔的歌
你看
就能看到了
就能看到了
そっとあしたを
そっと照らして
つなぎとめたいことばかり
轻轻的把明天
轻轻的照亮
蛮是想要挽留的事情
ずっと忘れない
残してくれたもの
こんなに暖かいよ
心にしみてく
一直无法忘怀
你留下的东西
是这么的温暖
一直浸入我的心里
Ⅶ 《小森林》:在那些静的只能听见呼吸的日子里,你明白孤独即生活。
雨后的树叶,孤独站立的鸟
一个女孩骑着单车从林间小道穿行而过
《小森林》就这样向你缓缓道来
这部美食剧情电影,讲诉了平凡女孩市子因无法融入喧嚣吵闹的大城市,回到老家小森村。而受妈妈影响,市子对制作乡间美味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妈妈失踪了很久,于是市子就在料理中回忆童年静静地走过了春夏秋冬……
清新自然的画面,简单质朴的劳作。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到乡土田园。不经意间的生活流露,在柴米油盐中体悟人生。恬淡之美,乐在其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林间花草为群,以日月星辰为伴。煮饭,酿酒,炒菜,在生活中体味酸甜苦辣。恬淡生活,意味隽永。
带着对妈妈的思念,做着妈妈给的食谱。市子一个人独自生活,却也活的安然自在。虽有持续不断的农活,却带来一次次收获。有时换一种生活状态,又未尝不可。
平平淡淡的叙述,穿插着舒适的背景音乐,即使作为美食电影,却也不会让你感到枯燥无味。正如它在淡淡的对话中以故事的形式将一道道美食娓娓道来。
简简单单的山间小屋,朴朴素素的山间原料。市子用她那灵巧的手,做成了一道道美食。烤面包、野栗饭、黑米南瓜蛋糕、纳豆糯米团......一点一滴直击吃货的内心。
唯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穿插着儿时的回忆,用细腻的手法展现了小森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守一方土,修一寸心。如果你喜欢治愈系那就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图片由曲阜师范大学新媒体中心摄影工作室提供
Ⅷ 治愈系电影《小森林》—孤独即生活
最近看了一部2015年的日本电影《小森林》(Little Forest),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爱情,没有起承转合,淡如白水,却特别喜欢。
影片开始是年轻的女孩子穿着工装骑着自行车沿着绵延的小路前行,路两侧是滴翠的绿树,偶尔有飞鸟斜斜掠过,留下扑啦啦翅膀扇动的声音。
伴着背景音乐响起旁白:小森是位于东北地区某个村庄中的小村落,这里没有商铺,只是购买必需品的话,可以去村公所所在的村中心……
万籁俱寂,第一次看电影在开始的数分钟就完全沉浸。
如果要用简单的词语形容它,我想最适合的词是“清淡”,电影分为夏秋篇和冬春篇,讲了女主人公市子在高中毕业后,妈妈不辞而别,市子去城市呆了一段时间适应不了那里的喧嚣,最终“逃”回故乡,在劈柴,耕种,收获,饮食中度过的一年。
看过的电影不多,也不是很懂各种镜头和剧情设置,只是从将近4小时的电影中,简单描述一下,这部电影如何成为心头好,愿意一刷再刷。
1. 四季分明的桃花源 自然的一切都是美
小森是一个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乡村,在电影拍摄地,日本岩手县奥州市,乡村至今没有wifi,许多地方连3G网信号都覆盖不到,阻绝了和外界最便捷的联系通道,人们过着晴耕雨读,日落而息的生活。
仿佛桃花源一般。
桃花源是东方人的文化情结,代表了一切未被破坏未被污染的幸福之乡。在社会快速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一座一座拔地而起,农耕文明像横亘在人们心中那座承底的堡垒,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慢悠悠的把生活浪费在生存必须的劳作上,无论魏晋,不知有汉,怪不得知乎上有个姑娘说看完《小森林》之后,也想试着过过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WIFI的生活。
树上的果实熟了,市子心疼红红的果实好不容易成熟却只能寂寞的掉落腐烂,于是摘下果实做成果酱,一晃神犹豫要不要多放点糖,果酱已经做好了。
吃着偏酸的果酱在家门口晒太阳,也很好。
2. 每寸一蔬一饭的食光 都是一点一滴的修行
“做菜能看出一个人的心”,市子的妈妈说。
刀工,火候,耐心,创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做菜是在有限的食材和烹调方法之中,生出无限创意的事情。
市子割稻时的午餐是核桃饭团,将山核桃捡回,埋在土中,去掉发黑的外皮,晾在太阳下,等全都晒干后,敲开外壳,拨出果肉,放入淘好的米中,加酱油蒸熟,捏成饭团,就可以放入便当盒中了。
看着市子和吉子在门口吃刚摘下来的果子的时候,想起小时候在奶奶家度过的时光。
每年夏天收了新麦子磨成面粉后,用开水烫着和成面团,趁醒面团的时间,从门前的地里割一小把韭菜,细细切碎,打散刚从鸡窝里摸出的温温热鸡蛋,一起炒熟。
面团揉开,切成大小相等的剂子,擀成薄饼,将韭菜鸡蛋碎在面饼上铺一层,再盖一层薄饼,边缘捏紧,锅中刷薄油,小火慢慢慢慢烙。
院子里的树荫下放着矮矮的小桌子,大家围坐四周吃饭,黄澄澄的杏和紫莹莹的李子垂在枝头,苹果还是青绿色,厨房里的香气渐渐飘出来,一边哈着热气一边咬着饼,回想前一年秋天播种的时候,种下麦子到制成一张软嫩酥香的饼,一晃神,一年就过去了。
那是真正的自给自足,计算好每一寸土地种什么庄稼种什么菜种多少什么时候收获,怎样才能将蔬菜保存到天寒地冻的冬天食用,仿佛千百年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我小时候吃过的滋味最好的西红柿,是邻家小姐姐给我的,她带我偷偷钻入她家菜地,告诉我最大最红的那几个不能碰,要留作来年的种子,看了许久,挑了一个摘下来给我,说:“你吃,绝对甜”。
那是我吃过最甜最好吃的西红柿了。骗人是小狗。
所以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那种熟悉的感觉又涌上来。
大概只有深深扎根在土地里,晒着火辣辣的太阳,被风刮过也被雨打过的庄稼才能结出这样让人吃出幸福感的果实。 汁水天真赤诚张扬,它们看过寒暑,甘心成熟,而大棚中的蔬菜,总有一股被过度揠苗助长后不洒脱的绵软。
3.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却并不容易
市子的爸爸从没有出现过,市子的妈妈大约也不是从小就生活在小森(从没做过纳豆年糕可以看出),小时候,有个似乎是妈妈曾经恋人的外国人叔叔每年都会来小森过圣诞节,而市子高中毕业后,妈妈就不辞而别,市子曾在工厂做工搬运沉重的货物,她喜欢的男生还未及开口说喜欢,就已经看到了结局。
这其中的曲折足够拍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了。
但所有与此相关的镜头都十分克制,妈妈只出现在回忆和寄来的信里,而市子从未写信问起妈妈在哪里,做什么,为何走,妈妈也很有默契的没有提及,只是说,想在努力一下,又说,种了很大的苹果园。
日本人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表现出来的韧性常常令人讶异。他们的情感深沉压抑,不是不在意,而是什么都不说。
没有争吵,没有哭闹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也许我们执着寻找的许多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
市子想学习妈妈做的那种双色圣诞蛋糕,妈妈答应她等她二十岁了就教给市子,然而市子二十岁的时候,妈妈已经离开了。她没有执着于回忆里的那种味道,而是按自己的想法做出了南瓜黑米双色蛋糕,邀来好友一起品尝,也是别样的好滋味。
妈妈做的圣诞蛋糕
市子做的蛋糕
4. 选择与被迫选择 是云泥殊途的事情
初看时我希望结局类似沈从文的《边城》,翠翠等傩送,然而“那个人,也许明天就回来,也许永远都不回来了”。市子离开小森,也不知何时归来。
然而结尾确是:身世惆怅的少女在祭祀活动中做领舞,面色红润,眼神坚定。还携男友一起,看花了眼我也没找出那位男朋友是谁,长啥样。
第一次市子回小森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逃回来的,是在城市生活不下去,总疑心自己要离开,所以不肯给西红柿搭温室。
第二次市子回小森,整个状态都不一样了,她领舞的眼神坚定又明亮。这次,应该是主动选择下定决心要在小森生活下去了吧。
主动选择和被迫选择是两回事。
主动选择的人会更早的明白一生所爱所求,不会走一步看一步,过的那样苦。 譬如市子,去过更远更好的地方,却选择坚守故乡,她没有逃避,只是更喜欢而已。
比尔波特在《空谷幽兰》里写到: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什么都不想要,而只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月光、芋头过活。除了山之外,他们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暝时的片刻小憩。
分享两句最喜欢的影评。
那些静得只能听见呼吸的日子里,你明白孤独即生活。
——南笙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土地,有的土地在书架,有的土地在厨房……这些土地上,往往只有我们一个人忙碌的身影,天地漠漠,孑然无朋。
——Z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