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出的奥特曼电影什么黄金国
奥特曼电影里没有什么黄金国。。。有也是艾克斯里的黄金星球,而且今年除了十勇士外就没有电影了
B. 寻一部讲黄金国的电影
英文名: Dorado, El
中文名: 黄金国
导 演: ( 卡洛斯·绍拉 Carlos Saura )
主 演: (欧梅洛·安东努蒂 Omero Antonutti) (兰伯特·威尔森 Lambert Wilson) (欧塞维奥·庞塞拉 Eusebio Poncela) ( Gabriela Roel) (依蕾·莎丝特 Inés Sastre) (荷西·桑秋 José Sancho) 黄金国全部演员表
上 映: 1988年09月12日 加拿大 详细上映地区
地 区: 西班牙 法国 意大利 详细拍摄地
对 白: 西班牙语
·外文别名:
A peso d'oro (Italy)
·黄金国剧情介绍
十六世纪的时候,西班牙派出一支由农民、绅土、破产贵族和雇佣士兵组成的队伍,从安达鲁西亚、埃斯特雷马杜拉、卡斯蒂利亚高原出发,带着上帝的恩惠、教皇的祝福和国王的使命,征服一片遥远而神秘的大陆----美洲。这群人被贪欲驱使,衣锦归乡的梦想激发了这些隐秘的欲望。士兵们铤而走险,他们扬起风帆,沿亚马逊河顺流而下,要去寻找那黄金国。途中,远征的队伍先是遭到印第安人的毒箭的射杀,然后受到疾病的威胁,他们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后来,远征的队伍转入了自己的权力之争。他们甚至不惜杀死自己的女儿。最后的征服者是洛佩·德·阿基雷,他活到了最后,但是他已经成了—个完全的疯子,一个孤独无依和受到上帝审判的人。
本片描写了一群西班牙人的互相残杀,一场血腥残酷的争权夺利斗争,只有靠着血与剑才能活下去,否则只有死亡。本片基本能够符合历史的事实,精确到每个细节,主人公洛佩·德·阿基雷是五百年前抵达美洲的那些西班牙人中间最令人恐怖的—个。本片对洛佩·德·阿基雷的一生成败得失做了—个历史性的诠释.....
C. 关于一部寻找黄金的电影,里面有段情节是把黄金溶液直接浇铸活人成为黄金人,不是国家宝藏2
黄金雨/失落的黄金城 Allan Quatermain and the Lost City of Gold(1987)?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9AaC_adnDU/
D. 寻一部讲黄金国的电影
007?
E. 欧洲先锋派电影是什么
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年----1928年)
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 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
代表人物:
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
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
主要贡献:
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
纯电影美学试验:
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
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
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
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 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
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
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曼.雷伊《海之星》1929
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 代表作品 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
现实主义倾向:
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
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
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利用布景 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四、前苏联的蒙太奇学派: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阶级并行,社会与经济
受到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
1、 库里肖夫“实验工作室”普多夫金操作。莫兹尤辛德三个没有表情的特写镜头
2、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拍记录片,反对剧本,演员,摄影棚。但用改变运动速度和奇特摄影角度来观察生活,进行选择的记录,非现实主义的态度。蒙太奇的并列和配合。
3、 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的“奇异演员养成所”
4、 爱森斯坦的理论与创作: 《战舰波将金号》1925 敖德萨阶梯
杂耍蒙太奇 后来创作了理性蒙太奇(夸大蒙太奇作用,被否定) 建立蒙太奇理论
5、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母亲》 《圣彼得堡的末日》 《成吉思汗的后代》
强调剧本创作;强调演员的基础作用;(与库里肖夫的“电影模特儿”与爱森斯坦的“类型演员区分开来。)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创立联想蒙太奇。
普多夫金强调镜头的组接,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而爱森斯坦则强调蒙太奇的冲突。
五、记录主义电影的发展
1、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机械主义的记录本性出发。实景拍摄,偷拍,抢拍。后来法国新浪潮运动受其影响创造出记录片和故事片结合的样式。
2、德国抽象派华尔特.鲁特曼《柏林交响曲》1927 受到维尔托夫的影响。
3、20年代末法国先锋派几乎成了记录主义派。阿尔贝托《只有时间》1929 让.维果《尼斯现象》 让.班勒维《章鱼》《海蜇》《水甲虫》将水中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拍出来,如康定斯基和毕加索的画。
4、尤里斯.伊文思 《雨》
5、英国 约翰.格里尔逊《飘往渔船》
6、罗伯特.弗拉哈迪 《北方的纳努克》演员与记录片形式。
7、德国的场面调度,法国的摄影和苏联的蒙太奇剪辑,拍了法国影片《圣女贞德的受难》默片的结束。
第二次先锋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代表作品:
罗西利尼 : 新现实主义与战争关系《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游击队》 《德意志零年》《欧洲51年》 《意大利万岁》
维斯康蒂: 以《沉沦》获得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称号。 《大地在波动》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但后来《受难的人们》《威尼斯之死》则完全追求唯美主义了。
德.西卡: 与柴伐蒂尼的合作(杰出的剧作家)《偷自行车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现实主义作品。 《孩子们注视着我们》《擦鞋童》 使用非正式演员的自由风格。
德.桑迪斯:《罗马十一时》将新现实主义推向另一个高峰。使用摄影棚和正式演员与非正式演员混用,与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部分相同。
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1、记录性 2、实景拍摄 3、长镜头的运用 4、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5、结构形式(追求简单朴实的结构) 6、地方方言的运用
新现实主义的继承:脱离现实主义
费里尼:追求浪漫主义《道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最具个性化的作品。剪辑空间跳跃。
安东尼奥尼:模糊现实,强调主人公的主观感知。《奇遇》《放大》《红色沙漠》有非现实超现实的色彩。自然色彩随心理的变化。
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五六十年代
新浪潮---作者电影
1958年诞生,特吕弗《淘气鬼》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琪》
1959年幸福年,特吕弗《胡作非为》 1960年高峰 1961年没落年。除戈达尔《如此生活》
“新浪潮”巴赞推崇为精神之父。一、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 二、场面调度的理论。
创作特征:
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共同的东西,但是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新现实主义则是有重大的社会性。
主题:非政治的电影;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
摄影方法:侧重电影的照相性,侧重画面的新鲜感,拒绝功能主义或学究式的画面。
音响:大量的自然音响,真实感
剪辑:长度、节奏。快速剪辑,镜头之间之间衔接。时空跳接。长镜头的使用增加真实感。
从新浪潮后,特吕弗和夏布洛克的长镜头,戈达尔的跳接与快速剪辑。
表演:非职业演员,不知名的演员。
总之对传统的电影语法毫不在意。
左岸派----作家电影
代表作品: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亨利.高尔比《长别离》1961
阿兰.罗伯-格里叶《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玛格丽特.杜尔《音乐》1966《黄太阳》1970
侧重内心的描写。他们是文学和戏剧的革新派。
受到影响:
1、 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表现人的真实。
2、 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伯格森“真觉主义”影响,强调非理性感受进入意识深处,强调知觉认识社会。
4、 受到布莱希特的影响,对现实进行曲折的表现,以沟通内心的幻想。
主要的特征:
主题:偏爱回忆,遗忘,记忆,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搬上银幕;描写人的责任性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关。《广岛之恋》中。
导演:从记录式的现实主义然后再转向纯精神的现实主义中去。
剪辑:最重要的美学革命。《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百分之七十效果来自剪辑。其一,取消传统电影的间歇法,如化入化除,取消过渡镜头,用跳接对时空,事件的人为压缩;其二,镜头位置的颠倒;其三、镜头的并列运用,先后不衔接甚至对立;其四、循环剪辑,有意识的重复。
音响:左岸派导演比新浪潮修养更高,所以对音乐和音响的细节考虑比较多。
表演:舞台演员充当,有意识拉开人与人的距离,采用间离效果。
摄影:没有统一的风格,但不用谷达尔的肩扛式。讲究画面构图和布光,特别是雷乃得推镜头别具特色。
两者的区别:
1、 成分看:新浪潮制作者大都是巴赞《电影杂志》的评论员,由自己走上影坛。左岸派则是左翼作家团体的文人。所以修养要比新浪潮高。
2、 时间看:新浪潮始于50年代末期,左岸派要比它的导演早,雷乃1948年就开始。
3、 年龄上:新浪潮小伙子,而左岸派则是中年了,所以经历与阅历要比前者高
4、 主题和手法: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而左岸派则是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作者电影多采用第一人称,而作家电影多采用第二,第三人称,甚至混乱人称。而且有强烈的文学,戏剧色彩有艺术的假定性远远超过新浪潮。
5、 拍摄地点:前不反映重大历史,所以多在巴黎,而后者在全世界拍摄。
6、 美学追求:新浪潮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感兴趣的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
7、 制作周期:新浪潮以潦草的,半即兴的拍摄,所以周期短,而左岸派则以仔细着摸得方式,周期较长。
8、 影片通过检查:前者内容简单,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顺利通过(除了戈达尔《小兵士》)
但后者由于背景较为复杂,所以要遇到麻烦。
左岸派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把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搬上银幕,触发观众的的情感与选择,所以左岸派是五六十年代的先锋派。
F. 黄金国是怎么回事
驴子爱草料,人们爱黄金。当人类文明经过千万年的发展,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成为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后,作为价值标准的货币——黄金便成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人们所最渴望的东西。在黄金的召唤下,殖民者在世界上每一片古老而宁静的土地上都留下了罪恶的足迹,当然他们也没有放过亚马孙流域热带丛林中的人间天国——印加帝国。
印加黄金天国
13世纪时,南美大陆的盖丘人强盛起来,他们战胜了宿敌昌盖人,建立了地跨整个亚马孙平原的大帝国——塔万廷苏龙帝国,从传说中的开创者曼可喀巴科到1553年死于西班牙人之手的最后一任帝王阿塔瓦尔帕,共传14世。他们创造了辉煌显赫的印加文明,成为南美大陆文明的两大源头之一。帝国不断进行扩张,最终形成了包括沿海沙漠带、安第斯山峡带、亚马逊雨林带、玻利维亚高原带等四大部分组成的当时美洲最大的帝国,控制人口约1200万,首都设于库斯科(在今秘鲁南部),而生活在首都地区的人被称为印加人,通用印第安语。
为了有效地统治庞大的帝国,印加人创立了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宗教信仰系统。但因疆域的辽阔和交通的限制,整个国家还是处于比较涣散的状态,在一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军事上的征服只使他们被迫对印加王俯首称臣,并没有具体的统一的管理措施。印加人实行一种国内殖民的制度,把一些本族或忠于帝国的部族迁徙到新征服的地区,对当地人民实行统治和同化,但是这种做法的经济效果比政治效果更明显一些。印第安人借此开辟了新的土地、矿山和其他资源,而安第斯山脉的开发也正是在这时候。
维系印加帝国的更好方式是宗教信仰。他们对太阳神的崇拜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也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一个体现。因为太阳对于地球和人类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万物的滋长、人类的繁衍都离不开太阳的恩赐,所以在几乎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能发现崇拜太阳神的痕迹,无论是在美洲还是非洲,或者欧洲。印加人很早就发现和开始使用黄金,他们认为金子是太阳神的象征,大多用其来塑造太阳神的金身和宫殿,而不仅是进行商品交换的中介和工具。黄金是财富和权位的象征,是神圣的和纯洁的。他们用黄金装饰神庙和宫殿,制作生活用品和一些奢侈品,但是从来没有引起争夺和屠杀。据不完全统计,印加人自形成以来到帝国灭亡为止所积蓄的黄金超过埃及所有法老的财富。当西方人自命为文明人而将古老的印第安土著称为野蛮人的时候,野蛮人还不知道为了黄金的争战是多么血腥和残酷,一切都沉浸在神圣、和平的光辉之中。
文明与野蛮
自从500年前西班牙的一个探险家第一次发现了亚马孙河,人们便开始对这片古老而神秘的流域充满了幻想。他们的冒险精神和对财富的渴望鼓励着他们一次又一次来到这片原始的丛林,但天造地设的屏障却一次又一次地保护了丛林中那些淳朴而善良的人们。1511年,当另一位探险家巴尔沃亚在丛林边缘处的一个原始部落里看到遍地金光闪闪的器具时,简直目瞪口呆;看到那里的人“挥金如土”地生活,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敦厚而善良的老酋长在弄明白了他的来意后,告诉他在丛林的深处有更多的金子,那里的人们吃饭喝水用的器具都是金子制成。但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东西能让这个营养不良、皮肤苍白的人如此痴迷,竟然不顾生命的危险,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地来搜寻。他也不知道这些在他们看来普通平常的东西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巴尔沃亚的脚步在毒蛇猛兽、食人部落的阻挡下停住了,丛林中的危机和恐惧使西班牙人在20年里没敢轻举妄动。但是,机会终于还是来了。
由于王位继承制度的不健全,印加帝国经常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发生纠纷。在倒数第二代国王瓦纳·卡佩死后,国家甚至因此发生了严重的分裂。他的长子瓦斯卡在都城库斯科宣布即位,但是一直与父亲在北方生活的阿塔瓦尔帕却诈称父亲在死时将国家分成两份,分别交给他们兄弟二人统治。于是他在北部城市基多建立了一个新的首都,由此引发了兄弟二人之间连续数年的混战,帝国濒于瓦解的边缘。虽然阿塔瓦尔帕在战争的最后侥幸取得了胜利,但他万万没有料到,就在他前往旧都接收整个帝国的统治权时,他碰上了来自西班牙的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
皮萨罗早就听到了印加黄金国的传说,在黄金魔咒的驱使下,他蠢蠢欲动。1531年,他征得西班牙国王的同意,带领着一支不到200人但却全副武装的队伍来到了南美大陆。1532年,在征服阿兹特克人后,他探听到了印加人正在进行内战的消息,他喜不自禁,以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一边向西班牙国王请求增援,一边急不可待地带着他的队伍向印加首都库斯科进军了。他们来到离库斯科不远的一座小城卡沙马尔卡驻下,并请求会见阿塔瓦尔帕。与世隔绝的印加人根本想不到这帮外来客的险恶用心,阿塔瓦尔帕高兴地答应了皮萨罗的请求,决定于第二天在卡沙马尔卡城的中央广场与皮萨罗进行会晤。他虽然刚刚在王位之争中打败了自己的兄长,但是对皮萨罗却毫无戒心。当他率领着自己的臣民和军队耀武扬威地来到卡沙马尔卡城时,他那金灿灿的皇冠和权杖已经不能证明他那高不可攀的地位了。预先埋伏好的西班牙人在皮萨罗一声令下,蜂拥而出,火枪大炮一起发射,印加国王还没有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他的队伍早巳被打散,而他自己也早已被五花大绑地带到了皮萨罗面前。他愤怒地大骂,但是已经无法挽回他血战五年才争得的王位和传承数百年的帝国基业了。
狡诈的皮萨罗囚禁了国王,并且威胁说,如果他不能让印加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用黄金填满关押他的房子,他便没有活命的机会。也许是阿塔瓦尔帕怕死,也许是他没有意识到这种黄澄澄的金属对于这帮侵略者的意义,他命令他的人民按照西班牙人说的话去做。印加人果然在规定的时间里送来了约6万吨黄金和12万吨白银,满足了皮萨罗贪婪的欲望,但却最终没能救得他们敬爱的国王一命。背信弃义的皮萨罗恐怕国王在返回后组织力量反击,便卑鄙地绞死了他。随后的1533年,他们在援军到达后疯狂地进攻库斯科城,占领了它并把它洗劫一空,印加人上千年的灿烂文明,便在自诩为文明人的炮火中从此销声匿迹。
宝藏不知去向
据皮萨罗的一个兄弟佩德洛·皮萨罗描述,当他们攻入库斯科城时,并没有找到如他们所期望的那么多金银财宝,尽管也搜刮到了很多,但更多更好的珍宝还是让印加人掩藏起来或者带走了。他们探知附近有一个秘密洞穴,是阿塔瓦尔帕的兄长瓦斯卡藏宝的地方,但是他们没有找到。他又听说印加人的祭司负责了藏宝的过程,祭司命令人们一拨一拨地交替去将宝藏藏到隐秘的地方,最后一批最忠诚的人在藏宝之后集体跳下悬崖,而祭司也随后不知去向。
尽管西班牙人掠夺的只是一小部分宝藏,但是邪灵已经附在这些沾满贪欲与血腥的财宝上,因为据说阿塔瓦尔帕在死前凭着他对太阳神的信念,对侵略者发出了最恶毒的诅咒。神当然不会亲自降临人间处理这些繁琐的事,但是在人们的心中时时都能看到他的恩典与惩罚。当强盗们因为分赃不均而大打出手,最终在自相残杀中走向末路时,也可以说是阿塔瓦尔帕的诅咒发生了效力。皮萨罗为了独吞宝藏,借故处死了一直并肩作战的同伴迪耶科·阿尔马格罗;阿尔马格罗的部下则于数年后为复仇杀死了皮萨罗,并杀死或囚禁了他的四个兄弟。一切恶念的种子都是自我毁灭的源头,心中怀着最纯真的信仰的人们,往往把握了最真实的道理。但人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还是忘不了追问一句:那些强盗们最终把宝藏弄到哪里去了?
西班牙人占领库斯科后,曾任命瓦斯卡的弟弟曼科继任国王。他们开始是希望培养一个傀儡国王为他们搜刮财富,但是曼科继位后却领导印加人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反抗斗争,终因实力不敌撤到乌鲁巴姆河的大峡谷里,然后又退入安第斯山脉的腹地,并把印加人的宝藏藏在了那里。也有人说他们夺回了赎阿塔瓦尔帕的宝藏,并将它与阿塔瓦尔帕一起葬在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后来不断有人追问、搜寻这些宝藏,结果都未得其所。16世纪下半叶,一位西班牙商人古特尼茨声称在一位当地印第安人的带领下找到了阿塔瓦尔帕国王的陵墓,印第安人答应他只要协助修复库斯科城,就让他取走所有珍宝。古特尼茨借机发了大财,在1576年的西班牙税收记录里,他曾慷慨地捐献了400千克黄金作为税金,但是后来就再没有人如此幸运过。
有人说印加人在撤出库斯科时将财宝沉到了他们的圣湖的喀喀湖中,它位于现在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安第斯山脉中,距库斯科城东南100多千米,但事实证明这只是另一处传说中的宝藏。又有人发现库斯科北面的萨克萨伊瓦曼要塞有神秘的地道,认为财宝应该被藏在了那里。但这只是一个由坚固石块筑成的军事堡垒,里面没有任何宝藏的气息。因为曼科领导印加人撤到了帝国的大后方,人们便猜测他将宝藏藏在了那里,一座叫做维尔卡班巴或者马丘比丘的城市。1911年,一位美国考古学家宾海姆在一位印第安人的带领下找到了它。它位于库斯科城西北112千米的高原上,海拔2280米,两侧部是高约600米的悬崖,峭壁之下是飞流急湍的乌鲁巴姆河。尽管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但也与宝藏无关。
1964年,在安第斯山脉又有了新的发现。一批到秘鲁北部去开辟土地的农民,在途中发现了一座庞大的印加古城——大帕哈顿,这也是印加帝国鼎盛时期的遗迹,人们称它为“理想中的黄金国”,但在这里仍然没有发现宝藏的影子,理想中的黄金国依旧存在人们的想象中。
巴克维兹的突破
20世纪后期多次以科学考古名义进行的寻宝活动都最终失败,1972年尼科斯带领的法美探险队几乎全军覆没,而1997年挪威考古学家哈科斯约德只身前往,一去不返。人们几乎巳不再相信关于黄金国的传说,但是巴克维兹的发现又为人们带来一线新的希望。他是一名有着波兰和意大利双重血统的探险家,2003年,他偶然发现一直以来扑朔迷离的印加宝藏其实就藏在亚马孙河底某处的隧道和洞穴中。他从1996年开始试图寻找亚马孙河的真正源头,但在不断的实地考察过程中,他发现了在一处隐秘而至今尚未被人开发的河谷中有一座古城的遗址,他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印加古城帕提提遗址。因为这座古城遗址位于古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城北部约105千米处,正好符合历史记载的印加人后撤时的地理方位。
尽管最近期的两次科学考察在人们的心里蒙上了恐怖的阴影,巴克维兹还是对自己的发现深信不疑。波斯顿人类学家哥科里从1984年起开始主持各种关于帕提提古城的研究项目,数十年的徒劳使他信心全无,面对巴克维兹的冲动,他“好心”地劝说: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印加人逃出库斯科逃到亚马孙流域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历史记载不够明确,而且最关键的是印加人原先居住的高原地区,与亚马孙流域的气候完全不同,他们不可能在大河流域的新环境和新挑战(比如疾病)中获胜,不可能在那里建立庞大的古城,那只是一个很浪漫的传说。巴克维兹没有听进去,他乐观地认为他离宝藏只有一步之遥了,因为无论是雷达探测和水下勘测都证明在那不到4平方千米的水域下有建筑痕迹,这里肯定是一座滨河的古城,后来由于战争或者自然原因(如河流泛滥被淹没)而废弃了。遗址中的建筑坚固而隐秘,巴克维兹认定这是为了藏宝而设计。
巴克维兹的信念来自另一个方面,据说在一份基督教会的档案中发现了16世纪末在南美传教的传教士的手稿,对帕提提城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说那里是一座到处堆积着金银珠宝和奇珍异玩的城市。巴克维兹兴奋地宣布他们的探险队必将满载而归。他耗费巨资邀请世界知名的洞穴研究专家和技术人员一起,于2003年10月开始进行了第一次实地勘测,结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人们还是希望他能够带回来一些奇迹。如果没有对成功的信念和敢于失败的勇气,人们永远不可能做出新的突破。创造历史的会是那些勇于行动的人,我们像巴克维兹一样期待着奇迹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