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佳纪录片《四个春天》:生活中有花有刺,方为人生真谛
《四个春天》是贵州导演陆庆屹的首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一上映就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9分,并且在2018年提名了第55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剪辑奖,斩获了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
评委会对这部纪录片的评语是:平和的歌声融在暖意盎然的日常角落,生命的真谛诠释欢聚离别的终极孤独。纪录片固有的控诉性和边缘性,在明亮的心中消弭无形。
这部只耗费1500元拍摄的纪录片,拍摄技巧和叙事技巧并没有多么惊艳,为何能得到这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甚至连赵薇、黄渤、周冬雨、章宇都为它发声推荐?这是因为这部纪录片就像是一篇充满诗意的叙事散文诗,它简单、质朴却深深打动人心。
《四个春天》影片里面没有什么高潮迭起、惊心动魄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平淡淡,日常琐碎的尘俗生活志趣。它拍摄于2013年到2017年的四个春天,以很简单的中国家庭为背景,黔南小城里的父母为主角,在四年光阴里,一点一滴的生活日常,刻画出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时间变迁,以及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生离死别。
或许正是因为影片以平淡见实,却犹如一根根绵密的小针,一点点地戳入我们的心窝,让人动容,让人回味。
我们从影片中可以看到时代变迁的光景和找到自己家庭生活的缩影。特别是在看过山海流澜,城市花火后,这部纪录片就像一道涓涓细流,让我们明白了平淡的的生活最是温情和动人;但是生活不会只有和风细雨,也会有离别和痛苦。而生活有花有刺,方为人生真谛。
平淡是人生常态,璀璨光景是不常在的;生活中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庸常的柴米油盐和俗碎的人情世故。但是平淡也有平淡的滋味,生活的美,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琐碎日常中,对生活的坚持和本心。
试想想你有多久没有感受到传统春节的年味了?影片中噼噼啪啪的爆竹响声,爸妈在厨房里洗菜、切肉、做饭忙活的场景,这是每一个中国家庭都会出现的情境,也充满着中国式的年味。
妈妈用铁铜和钢筋条搭建熏制台,熏制每年必备的年菜香肠和腊肉。铁铜烟雾袅袅,熏好的腊肠带着油亮的橘黄色泽,那种香味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透出来,充斥着满满的生气和烟火味。
爸爸亲自写春节对联,做满桌菜肴拜神祭祖,这一切都那么稀松平常却又传统而有年味。
《人生一串》的美食纪录片有这么一句话:
就是因为这烟火气,让人感觉这些生活片段那些接地气,那么地鲜活而又充盈。
爸爸在鱼池养鱼观赏,妈妈在天棚种花铲草;爸爸摆弄电脑,妈妈在另一边缝纫;爸爸拉琴,妈妈做针线活,一切平静而又琐碎的日常,显得那么温暖有爱而又美好。
爸妈上山踏春,采摘草药,驻足树下赏梅花,偶尔兴致来了唱山歌,扭舞步,流连于山青水秀的的自然间,这一点一滴既平凡又难得,这种岁月正好的平淡生活充满了艺术和诗意。
影片中爸妈认真而又平凡地生活着,平凡琐碎中透露出细微的美好,这是被时间氲久了的生活原生审美。两人平常的互动和相濡以沫的感情,总能让人感觉愉悦又安逸。两位老人惬意、从容而又满足的生活态度,简单、质朴的生活哲学,富含感染力又充盈感动。
我们总是追求所谓意义上的成功,终日埋头忙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其实幸福很简单,它一点一滴融在生活中,那些嵌在生活中琐碎日常和烟火气,就是最动人的诗意。无论何时,只要热爱生活,用心感受,你会发现生命中每一个庸常的日子,都浸润着细微的感动,洋溢着文艺质朴的气息;只要你用心生活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找到被生活偷藏起来的糖果,把日子过成诗篇。
林清玄在《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里写到:幸福常常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
《人间值得》一书里提到:
平淡的生活并非只有和风细雨,还会有离别和痛苦。
2014年春,姐姐陆庆伟突然生病住院,病痛把一个原来开朗大方的姑娘深深折磨成一个脸颊凹陷,憔悴干瘦的人儿,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现实的残酷。
妈妈在病房里经常搓着手中佛珠,给女儿祈祷,给女儿用药草洗脚,安慰女儿不要有心里负担。她克制自己的悲伤,想做女儿坚强的后盾。爸爸站在一旁不知所措的抹着眼泪,这是一对平常父母对孩子的最深沉最朴素的爱,让人深深泪目。
终究姐姐还是走了,传统的送葬习俗,闪烁的烛火,亲人隐忍的哭泣,丧礼的哀歌,形成一幅清冷、悲恸的画面,透露着让人难以抑制的悲伤。
世事是无常的,人生自然有起有落。生离死别,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经历和过程。岁月正好的生活也会经历风雨,,我们要学会面对和咀嚼痛苦。
生命的逝去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如果没有离别,我们就不会珍惜相聚的时刻,也不会体会到重逢的喜悦。痛苦和死亡是人生中的必修课,我们要在痛苦中感悟真情,在离别中学会珍惜,竭尽全力过好每一天。毕竟,有失有得,有悲有喜,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滋味。
姐姐的离世让原本乐观开朗的父母仿佛一夜变老了,并逐渐变得沉默。但是生命来去不由人,生活还是要继续,这是时间的必然轨迹。
最终,爸爸找出蒙灰的笛子吹了起来,并且开始学习剪辑视频,养起了蜜蜂。他经常对着蜜蜂心心念念,让妈妈调笑说:"你的蜜蜂差不多就是你的初恋情人。"
两个老人也会经常去看望女儿,把女儿的墓修成一个菜园,兴起就在坟前舞上一曲,往日开朗乐观的父母似乎又逐渐回来了,生活又渐渐恢复了往常的生气。
《人间值得》一书里写到:
生命中的苦和乐都只是过程,时间的流逝总是无情的,再怎么悲恸的记忆也会被时间碾压。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日常中时时回忆故人的音容笑貌,追忆相聚一起的美好时光,以此来抚平我们内心的忧伤,化解我们生命中的刺痛。
阴雨的日子有时,痛苦也会有时,无论快乐或伤悲,日子还是要继续下去。生命中有裂痕,阳光才会照得进来。
林清玄在《换个角度看生活》一书里认为:最好的人生是五味俱全,有苦有乐、有泪有笑、有爱有恨、有生有死、有低吟有狂歌、有振臂千仞之岗也有独怆然泪下,酸、甜、苦、辣、咸,此起彼落。如果面对一桌没有调味的菜肴,又如何会有深沉的滋味呢?
生活就像一朵玫瑰花,有花也有刺,花让我们活出芬芳,刺让我们活出痛感。其实人生有花有刺,有悲有喜,方为人生真谛。
⑵ 四个春天影评
《四个春天》是一部由陆庆屹纪录的以自身南方地区小城内的爸爸妈妈为主人公的影片。在该部电影中,没有惊艳的环境设定,都没有梦幻2的剧情,可是却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真正正形状。使我们在整部剧里一起去感受父母的爱情,家世间的真情等。
《四个春天》的第一个春天是在2013年,在这一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在远方漂泊很多年的电影导演返回了家乡陪爸爸妈妈一起过春节。第二个春天是在2014年,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要事,便是父亲的哥哥病重住院治疗,她们全家人一起到医院探望他,一家人在病区里完成了阖家团圆。
第三个春天是在2015年,一家人在经历了2014的忧伤以后,全部家里都弥漫着一种忧伤的气氛,爸爸妈妈的身子也不如从前,她们看见亲姐姐的坟上冒出的草,不由自主心生悲意。第四个春季也就是2016年了,爸爸妈妈总算摆脱了亲姐姐去世后的痛楚,她们一起去亲姐姐的坟墓看亲姐姐,仅仅感慨亲姐姐却从此看不见了。
⑶ 纪录片《四个春天》:从三个方面来剖析电影故事中的人情冷暖
【摘要】:
电影《四个春天》通过讲述两位老人四年时间的真实生活,从这两位老人的真实生活开始展开,最后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大家看到。显然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实生活,我们每天都有接触到,正是因为是我们自己的身边事儿,大家看完之后都有了情感共鸣,仿佛电影中的人物就是自己。
我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从内容和形式,社会意义,非虚构叙事表现手法,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四个春天》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
《四个春天》这部纪录片是一部小成本的电影作品,导演陆庆屹花了四年的时间记录下了自己父母的日常生活场景,电影中很多场景都是导演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导演和父母之间的日常生活画面。
这部影片的影响是巨大的,2019年在院线上映的第一部纪录片就是《四个春天》,同时还获得第55届金马奖最佳剪辑提名,还有第12届 FIRST青年电影展的最佳纪录长片奖。
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小成本电影的发展方向,而且让我们更关注纪录片影像的真实记录意义。这部纪录片给小成本电影在影像素材和表达创新上,带来了足够多的指导价值。
1.内容和形式相互依托
这部影片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时间概念特别清晰,影片的名称就是《四个春天》,整个电影画面都是聚焦在春天的场景,而“四个”一词的定位,进一步将时间轴往外延伸,告诉观影者是四年时间,四年这个时间段更加把时间概念具体化。
影片中用光影叙事的表现形式,让真实的生活场景还原在大众面前,同时让观影者感同身受,找到自己日常生活的画面,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电影里面对父亲的光影叙事场景有很多,将父亲这个角色刻画的更有生命力,比如:父亲一个人在阳台上吹风,在逐渐暗淡的灯光下父亲下楼时的场景等,
这些真实而平常的生活画面,触动了读者的情感,同时重新找到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珍惜当下,好好爱身边人。
影片在人物场景的描述上也下了很多功夫,从影片的剪辑场景可以看出。例如:将上山,爱好,还有饭食,最后到姐姐的身体状况,这些场景来进一步刻画出真实的人物。生活中母女之间的谈笑,父母之间喝交杯酒的喜悦,母亲一个人自言自语,以及父母登山时照相的场景。
这些生活的细节叙事清晰,整个电影节奏也是平铺直入,跟大家平常的生活景象一样,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画面,让人更能进入电影场景。
纪录片经常一镜到底,用长镜头来保持场景的连贯性,加强了画面的真实感,让整个空间彻底的打开,对生活场景的拍摄具有生活趣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
在这部影片中,长镜头记录了勤劳智慧的母亲踩着缝纫机,还有喜欢音乐的父亲跟着电脑一起唱《朋友》,从人物描述和空间上给人很大的情感共鸣,长镜头一镜到底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2.影片传达的社会意义
在纪录片的范畴领域里面,电影《四个春天》它是属于人文社会纪录片,以真实的生活为场景来描述人物情感。当电影中的场景贴近生活画面,影片中各种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不管是哪一个阶层群体,都是用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待生活,同时用镜头记录下普通人的生活画面。
生活的场景是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能让观影者有共同的情感诉求,毕竟影片的内容来源于真实生活,也离不开生活中真实的人物,这正是人文纪录片所传递出的情感价值。
平常我们很难在电影院看纪录片,一般电影院商业电影居多,从这可以看出纪录片在慢慢被边缘化。目前电影行业发展的如此迅猛,观影者也对电影的内容更加的挑剔,而纪录片《四个春天》从真实的生活场景,还有所传递出的人物情感方面,满足了大众的观影需求,这正是这部纪录片的魅力所在。
这部纪录片在表达父母对于子女的关爱时,描写的十分细腻,当姐姐因为疾病而失去了生命,让整个家庭陷入了“黑暗”之中。还有一个场景就是父母在车站送别的镜头,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着远去的出租车,这个能让人感受到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和牵挂。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能找到生活的真实,也让众多在外工作的异乡人,看完影片之后拿起电话问候一声家里的亲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传递的特别细腻。电影又进一步将生活的美感,和人物感情的真实通过镜头语言传递到观影者内心深处。导演自身的家庭经历,通过各个真实场景的展现记录了家庭环境的变化,还有社会时代的发展,也让许多的家庭从影片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场景,这种真实的生活情感传递出影片浓浓的人情味。
3.把握纪录片的精髓,非虚构的生活场景
纪录片所展现出真实记录的一部分,在这部影片中尤为突出,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事物,这些方面的刻画和拍摄,都展现出导演对于影片的熟悉和深入骨髓的情感认知。
安德烈·巴赞曾这样说:“了解电影较好的方法 是知道它是如何说故事的。”
而纪录片所阐述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刻画出真实的人物和事物,影片里所能看到的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真实的生活场景。
在拍摄纪录片这种电影题材时,导演都会加上自己的个人情感,不管这是大多数导演的特点,还是个别导演的工作习惯,纪录片的创作都会带有个人倾向,正是由于这种个人倾向,才使得纪录片足够的真实和打动人,才会和现实中人物感情上有所碰撞。
《四个春天》这部影片是不同板块的结合,而各个板块又是相互独立相互衬托的,导演按照叙事结构的方式,将生活的真实场景整合在一起,人物也随着生活化的场景而表现的感情饱满,这是一种随性的生活体验,更是真实的将生活中的情感带入观影者内心。
而这部影片的纪实效果也尤为突出,例如:女儿重病时,母亲不停地转佛珠,送行时的哭丧,儿子在屋内跟母亲下跪等等,这些纪实的场景可以看出当时一些人物的心理变化。
在后面有大的场景出现,对于梯田的美景给人很强的视觉观赏,在这种小的生活场景面前,这种自然的美景出现,能表达出导演对于自然生命的敬畏之情,也能看得出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景象。
影片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运用了纪录片的非虚构内容的表现方式,在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艺术加工,制造出真实的人物冲突,让故事的描述具有真实的情节推动。
在商业电影高度发达的今天,像这种纪实性的人文社会纪录片也在不断地升级迭代,除了给予观影者视觉上的感受,也更加注重在同一个场景,人物内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人物和环境之间的故事连贯性,这些都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所表达出对人文关怀。
而人是带有真实情感的,人物的刻画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人,所传递出的情感要让人感受到真实,这正是纪录片所要传达出的情感理念。
结语:
《四个春天》这部纪录片所记录的是家庭的生活场景,人物和素材内容都来源于真实的家庭生活。从中体现的不仅是父母和子女的爱,更多的是传递着家庭情感的延续。
随着生活条件慢慢的好起来,我们对于人文关怀在逐渐的缺失,但通过这部影片我们也会慢慢的找回家庭的温暖。
⑷ 1500块钱拍出来的电影,《四个春天》催你回家,这部电影体现了哪些好的要素,才能如此感人
纪录片《四个春天》是导演陆庆屹用镜头记录下来的至亲家人的四个春天里平淡而温暖的日常生活的一部纪录片,影片经知名演员陈坤和周迅的大力推荐进入影院,最终收获了一千多万的票房都和豆瓣8.9分的高评价,舒缓平淡的日常中虽然没有什么戏剧性的大起大落,却也让我们在四年的花开花落和人事变迁里看到时光的力量以及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平凡温情。多才多艺充满了生活情趣的父亲是一个退休教师,性格开朗爱唱爱笑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以及膝下那三个漂泊在外并不时常团聚的儿女,这个小家庭的生存模式也是无数中国家庭的缩影,让荧幕前的观众有了深深的代入感,看的是别人的故事,感动的却是自己的心。
以自家人的真实生活为蓝本,导演进行了非常克制的艺术加工,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副原汁原味的中国平凡人的生活,真实,细腻,而温情脉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我们漂泊在外的灵魂以一种家的慰藉,《四个春天》足够平凡,却不普通,它值得豆瓣上的那么多称赞和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