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学与影视孰优孰劣
周末太忙,没有时间日更,只好偷懒,偷懒的方式就是偷窃自己的旧文。一篇关于文学是否比影视剧高明,而影视剧是否又该妄自菲薄的见解文。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存在将近2000年了,而影视,或者说,成熟的影视,还不足100年。我们都有“尊古”的毛病,以为存在久的就一定是好的,其实不然。
试想象,在汉朝、唐朝、宋朝,难道当时写作的人就只有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些作者,当时的文章就只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文章吗?肯定不是,当时必然有更大基数的写作者,和更多的文章,但是经过时代淘沙,一些差的就消失了,甚至不排除一些好的文章也会被毁。
同样道理,我们这个时代是影视艺术勃勃发展的时代,影视创作有很多,有些差的作品在所难免。至于后人会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哪些作品,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也不能太贬低自己的时代。
就影视剧本身而言,也不是随意为之,采集素材,安排机位,剪辑重接,删繁就简等等,这些手段,与文学创作时的那些颇有相似之处,都要仰仗创作者的构思与对艺术的领悟。这一点上,庶几相同。
接下来说说影视改编自文学的情况。其实有这样一种情况,很多人的书并没有很好,也没什么影响力,但是经过某导演的改编,被搬上荧幕之后,反而大火,于是,人们又争相去读原著,那么,这样的情况,你能说,影视没有文学好吗?举个明显的例子吧,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顺便说一句,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政治电影,没有之一。)好评无数,质量绝佳,但是原著在电影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即使看过原著,我也觉得还是影视作品更好。
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人不红,作品不流行,一经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顿时大红大紫。当然了,也分人的,如果作品确实不太好,也只是红一阵子罢了。
我心中当然还有一些这样的例子,但是怕被喷,就不说了。
Ⅱ 文学与电影的相同之处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是一切影视作品创作的基础,文学作品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为电影镜头语言的表达提供了参照。中外电影史上,根据文学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几乎也成了电影的精品之作。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有趋同性,也有差异性。电影来源于文学,文学造就电影。文学与电影有密切的联系,文学表达的是文字的、静态的美;而电影是感官结合的体验,动态的美。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在汲取诸种艺术养料丰富自身综合特质方面,获得与文学的密切融合关系。文学各种样式对电影的渗透,电影对文学的叙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丰富艺术手段的借鉴,使电影艺术在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形成新的综合艺术特质方面,发挥作用。
(一)电影与文学的联姻,文学是电影的根基,是优秀电影的创作源泉。电影 已经成为了继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在电 影的发展历程当中,文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量的影视作品都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电影导演最初接触到的文学剧本是由编剧用文学语言创作的。
一方面电影是空间艺术而文学是时间艺术,一方面文学的隐喻需要修饰语可是电影记录的精确性和具体性取消了形容词,再一方面,电影语言是通过感知直觉到达观众,而文学则是一种概括性的语气来传达。
(二)电影是文学的延续。电影以科技为基础,从戏剧脱胎。集成音乐美术,符合现代人直观、轻松的审美需求,诞生至今早已获得人们的宠爱。
(三)电影语言可以通过多媒体传达信息而文学语言只能通过文字表达。电影通过多种媒体传播信息,电影语言是一种和文学语言完全不同的语言。电影语言可以借助蒙太奇镜头组接来充分的调动时间空间,而不会破坏它的真实性。与文学语言相比,电影语言更具直观性。 在文学作品中能够感染读者的语句,如果放在银幕上就可能会很难表现。但是文学语言不具备电影语言的直观和感性。
(四)与影视的直观相比,文学原作具有的独特的内蕴和魅力。虽然电影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地传达信息,但却无法表达文学原作那种独特的内蕴和魅力。
(五)电影踩着文学的肩膀。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样式年轻的电影与古老的文学之间一直存在着亲密的姻缘关系,这种关系在电影发展的最初阶段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更多表现为电影对于文学的借鉴,这种借鉴通常呈现为这样两个层面:一方面,文学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比如小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抒情,散文的意境,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营养:另一方面,世界电影史上的许多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既包括了经典作品,也包括了当代的畅销作品,而被改编的主体则更多是叙事性的小说和戏剧
(六)电影轰动之后再来带动文学产业的发展。电影踩着文学的肩膀,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样式后,也带动了文学产业的发展。
总之,一门艺术的出现和发展不是孤立的,不可能摆脱其它艺术的渗透和支撑。总之,无论是文学原作,还是银幕艺术均各有千秋,而二者巧妙结合,则堪称是“视听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巧妙结合,由此构成文学、影视的双赢。
Ⅲ 文学作品对比电影有什么区别
文学作品与电影作品有本质的区别,你这个问题提的好。当意识到电影与文学有区别时,便可以打破所谓的“文学价值何在”的伪命题了。这是我比较文学的一道题,答案会涉及到你问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至于人们目前对优秀文学的排斥,这真的是由影视导致的吗?人们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隔绝,其实是商业化下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病,人们对艺术电影的隔绝与对优秀文学的隔绝并无二异。相反,电影在不自觉间以牺牲电影性的方式推得动了文学的发展。
Ⅳ 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中,你认为哪些电影的水准超过了原著
首先我想说一下这个问题其实表达的并不标准,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评判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是无法比较到底是电影作品水准高还是文学原著水准高。那在这里我就介绍一个在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电影作品超过了文学原著的例子。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9.1分,2011年一经上映,风靡整个欧洲,原著《第二次呼吸》中并没有重点讲述这段珍贵的友谊,而电影则是着重地讲述了两人之间的单纯友谊。两个身份悬殊的人互相调侃又彼此关心,相互影响改变着,最终成为挚友,我想这种单纯不做作的友谊就是影片能够风靡欧洲,比原著更能打动人的原因。
Ⅳ 电影与文学的本质差异在于什么
电影与文学的本质差异是媒介不同。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文学是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和手段。
简介
传统上,电影通过光化学过程记录在赛璐珞胶片上,然后通过电影放映机放映到大屏幕上。当代电影在 制作、发行和展览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是完全数字化的,而以光化学形式录制的电影传统上包括类似的光学配乐(口语、音乐和其他声音的图形记录,这些声音伴随图像运行沿着电影的一部分专门为它保留,而不是投影)。
电影是文物的具体创建文化。它们反映了这些文化,反过来又影响了它们。电影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是大众娱乐的来源,也是教育——或灌输——公民的有力媒介。电影的视觉基础赋予了它一种普遍的交流能力。有些电影已经成为通过采用风靡全球的景点配音或字幕来翻译对话成其他语言。
Ⅵ 电影与文学的本质差异在于什么
一、电影的媒介材料是胶片、光盘、声、光、影、屏幕、放映机、电影公司等,二、而文学的媒介材料是纸张、笔、激光打印机、装订机、出版社等。
追问 : 那C呢
追答 : 电影是把形象生动直观展示在我们面前,文学作品的形象则是我们根据作品在脑海里构造的形象,所以我觉得抒情不是本质区别
Ⅶ 电影与文学的联系和区别各是什么
电影与文学的联系和区别如下:
1、联系-电影来源于文学,文学造就电影
文学与电影有密切的联系,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在汲取诸种艺术养料丰富自身综合特质方面,获得与文学的密切融合关系。文学各种样式对电影的渗透,电影对文学的叙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丰富艺术手段的借鉴,使电影艺术在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形成新的综合艺术特质方面,发挥作用。
2、联系-文学是电影的根基,是优秀电影的创作源泉
电影已经成为了继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在电影的发展历程当中,文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量的影视作品都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电影导演最初接触到的文学剧本是由编剧用文学语言创作的。
3、联系-电影是对文学的借鉴与延续,反过来又能推动文学自身的发展
电影以科技为基础,从戏剧脱胎。集成音乐美术,更加符合现代人直观、轻松的审美需求,电影轰动之后再来带动文学产业的发展。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样式年轻的电影与古老的文学之间一直存在着亲密的姻缘关系,这种关系在电影发展的最初阶段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更多表现为电影对于文学的借鉴。
电影对文学的借鉴通常呈现为这样两个层面:一方面,文学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比如小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抒情,散文的意境,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营养:另一方面,世界电影史上的许多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既包括了经典作品,也包括了当代的畅销作品,而被改编的主体则更多是叙事性的小说和戏剧。
4、区别-电影语言可以通过多媒体传达信息而文学语言只能通过文字表达
电影语言是一种和文学语言完全不同的语言。电影语言可以借助蒙太奇镜头组接来充分的调动时间空间,而不会破坏它的真实性。
5、区别-与文学语言相比,电影语言更具直观性
在文学作品中能够感染读者的语句,如果放在银幕上就可能会很难表现。但是文学语言不具备电影语言的直观和感性。
6、区别-与影视的直观相比,文学原作具有独特的内蕴和魅力
虽然电影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地传达信息,但却无法表达文学原作那种独特的内蕴和魅力。
7、区别-电影是空间艺术,文学是时间艺术
电影是空间艺术而文学是时间艺术,文学的隐喻需要修饰语可是电影记录的精确性和具体性取消了形容词。
8、区别-表达形式不同
文学表达的是文字的、静态的美;而电影是感官结合的体验,动态的美。电影语言是通过感知直觉到达观众,而文学则是一种概括性的语气来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