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剧情解析是什么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剧情解析如下所示。
一、电影讲述了身患阿兹海默病的父亲安东尼与女儿安妮就是与护工相处还是前往疗养院产生了激烈的交谈,却突然陷入了一个奇幻的时空之中。不断变化而又熟悉的人,交叠的环境,究竟在安东尼的身上发现了什么。
二、如果说年幼之际,父亲为孩子遮风挡雨的大树,那么长大之后,我们将是父亲的伞,为他遮蔽人生所有的未知和不确定。阿兹海默病是一个最为可怕的疾病,世界上每年都会有无数老人深受其害。
三、这一病症的最典型特征就是遗忘,沉溺于曾经的往事之中,原本熟悉的人也变得陌生,导演以第一视角为我们展现了阿兹海默病患者的日常。
四、以未播完悲伤的背景音乐为基调,奠定了安东尼的生活并不美妙。荒诞派的音乐伴随着闪现的剧情,手表作为时间的象征在电影之中频繁地出现。即便安东尼一直以强硬的状态表示自己什么都清楚,可以独立生活,可实际上他的世界正在一步步走向混乱,而这是无法避免也无法阻止的。
五、手表是安东尼清醒的寓意,他知道自己患病强装镇定,手表就像是他的支柱一样,一旦手表失去安东尼就会陷入癫狂。所以在影片后半部分他已经无法去寻回自己的手表,甚至结局之时,安东尼彻底陷入了记忆的轮回之中。
六、他每天都在疗养院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寻找女儿安妮,询问究竟护工和医生是谁,自己又在什么地方。当安东尼结局崩溃的大哭寻找母亲的时候,他的自我意志俨然消散。人在最为无助的时候,总会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柔软。
七、可现在安东尼的身边,留下的只有冷冰冰的疗养院以及女儿安妮时不时寄来的明信片。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被遗忘。安东尼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之中慢慢被遗失在记忆之中,无力摆脱。
八、在电影之中闪烁过去的片段之中,从安东尼与幻想出的小护工露西相处的时候,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他年轻时候的风趣幽默,乐观有魅力。可现在时而暴躁的安东尼,会痛骂女儿安妮想要夺走他的房子,甚至会在女儿心力交瘁的时候怀疑对方有着谋害之心。
九、电影最为悲伤的情节,大概就是他被所谓的女婿保罗暴打之际。我们无法确定真正对安东尼施暴的人是谁,是曾经女儿的前夫还是在疗养院的医生,但当看到年迈的安东尼无法反抗只能够经受暴力泪如雨下的时候,一种沉痛的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Ⅱ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确认引进,这部电影值得引进的原因是什么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我想引进的原因有许多吧,其中一个就是他非常契合目前中国所面临的老龄化的趋势。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其实票房就跟许多高质量影片一样,并不是太高,所以它的受众群体并不是太广,但是他所出来的思想深刻。
这样量是非常大的,因为这些老人需要照顾,又需要时间和金钱,而这两个青年就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要为自己的人生努力,还要去赚钱,这样他们就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老人,很多人都会将责任转移给养老院,但是就像安东尼一样,许多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的。
特别是像这样患上了病的老人,他们的内心是非常孤独,而且寂寞的他们希望被理解,但是他们也不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只能困在时间里,最后一个人安静地离去。,到最后,他们都是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他们仿佛不知道该相信什么,因为确实许多东西都是不可信的。
Ⅲ 电影《妈妈!》聚焦阿兹海默症以及养老问题,老年人边缘化问题该如何解决
电影《妈妈》聚焦了阿尔兹海默症和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小编在看了一个片段之后,觉得非常的心慌。也觉得非常的心酸,因为有很多的老年人,他们的养老问题其实都没有去进行解决。而老人的养老问题,应该要交给子女来进行完成,如果说子女没有时间的话,也是可以选择把老人送到一个比较专业的养老院。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老年人逐渐的被社会淘汰了,现在我们在出门的时候都会使用手机支付,可是这些老年人根本就不懂得手机支付是什么?还有就是再出一些公众场合的时候需要去出示健康码,但是老年人根本就不会玩智能手机,健康码是什么?他们也都不知道。
在我们年龄小的时候,父母总是想尽办法陪伴在我们的身边,而当父母年龄大了之后,我们也应该要陪伴在父母的身边,要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孝心。父母年龄大了,身体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也应该要积极的去进行治疗。
Ⅳ 电影《妈妈!》聚焦阿兹海默症以及养老问题,关注老年人的影片还有哪些
很少有人知道,9月21日是国际艾滋海默症日,看完影片很难不对其中的阿尔兹海默症以及社会上老人的养老问题充满担忧。因此,小编很愿意去更多的关注那些有关老年人的生活的影片,像小编了解到的《铁娘子》、《女人四十》都是讲述关注老年人的影片。
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更多的去督促老年人多做锻炼比如散步、做操。我们晚辈也要自己多去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让影片中的海兹海默症离我们的亲人越来越远。
Ⅳ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确认引进,这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确认引进,这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是一部近乎第一视角的主观视域,讲述罹患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眼中困惑、错乱、孤独的世界的影片。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这部影片已经拿下202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女配)在内的6个重要奖项的提名。影片是2020年的1月份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圣丹斯目光毒辣,一向关注非常有个性的独立制片与低成本电影。目前,豆瓣评分8.7,IMDB8.3,已经算高了,但是我觉得低了。这么说吧,2021年才开年没多久,我就看到了这一年最好的片子了。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我非常感动。
第一场戏,剧情很简单,父亲又一次气跑了照顾他的保姆,女儿着急又无奈,女儿告诉父亲自己认识了一个新的男人,需要搬去巴黎生活。他们的交谈处理得非常朴实,调度很简单,这时你需要充分注意的是空间所交代的信息,注意房间的装修风格、壁炉、家具的式样与颜色,注意有国际象棋、注意有钢琴,注意墙上的这些画……琴棋画,这就是电影的某一重魅力,人物对白所交代的信息只是叙事的一部分,由美术、制景、道具所带来的空间释放出更多的信息,这个老头的生活条件,所受过的教育,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他的性格他的生活品位都从他身处的这重空间给了我们交代,而不必再费言辞或者去设计多余的戏来说明问题。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也感人至深的真情流露令人印象深刻,主演霍普金斯甚至被影评人称赞为“近年来最伟大的表演”。该片是由法国剧作家佛罗莱恩·泽勒指导,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影后奥利维娅·科尔曼共同出演,在奥斯卡多个重磅奖项的角逐上收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剪辑在内的6项大奖提名。
Ⅵ 电影《妈妈!》聚焦阿兹海默症以及养老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引言: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阿兹海默症。因为很多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可能都会有患该病的几率。一旦患有这个疾病之后,可能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同时也有一些人特别关注养老的问题,因为对于老年人来说养老的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
很多人看到了电影的相关介绍以后,都觉得这个电影的题材非常好。而且通过这部电影也让大家意识到,应该要重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很多老年人他们年纪大了之后,可能会觉得非常的孤独,因为他们的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所以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这件事情也应该要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同时大家在空闲的时候也要多回家陪陪父母。
Ⅶ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国内地定档,这部影片有何精彩之处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作为奥斯卡获奖影片真的是很精彩。这是一部讲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片子,无论是故事情节、拍摄技巧还是演员的演技都在线。
讲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片子有不少,但是比较有名的是俩爱情片:《脑海中的橡皮擦》,当年哭的我稀里哗啦的,还有《恋恋笔记本》,《依然爱丽丝》算是讲阿兹海默症患者很好的片子。
父亲忍不住的哭泣,说着“我想妈妈”,这段表演真的让人无法不落泪。
在这个片子里患者所表现的迷茫和痛哭都有所体现,我并没有见过这个病的人,但也能感受到家人的无奈,不仅仅是照顾上的无助,而是感情上的无奈,那个最亲的人变成完全不同的人,而对自己的记忆消失更让人悲伤。
每个生命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葱葱郁郁,在结尾的时候如枯黄的落叶,重新跌回了土地。
Ⅷ 阿尔茨海默症:一场谁都可能经历的《漫长的告别》!
一
世界上有一种疾病,它就像一只橡皮擦,抹去了人脑海中铭刻的记忆,一点一点失去自己。它就是——阿尔茨海默症(AD)。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现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约占世界AD患者总人口的1/4,而这个数字还在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攀升,预计2050年将超过4000万。
阿尔茨海默症,好像离你很远,身边没有听说过,是因为大多数家庭选择了“隐藏”,但却是今后很多养老家庭都有可能面对的问题!
子女和老人的提前正确认知和预防,才是对抗疾病的最积极、有效的方式!
为此,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专家采访(详见后文)
我们先从一部日本电影,开始了解他们的世界!
阿尔茨海默症也被描述为: 《 漫 长 的 告 别》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爷爷, 他的一些习惯、喜好发生了改变,也偶尔出现记性差的情况:
妻子让他去洗澡,他以为自己洗过了
原本还挺爱吃的酥饼,现在却说干巴巴真难吃
跟他说话也要一直重复,才能理解
这天生日,女儿们才发现:
他把女儿的名字搞混了
忘记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突如其来的脾气暴怒
但也有正常的时候,脑子会慢慢萎缩,一点一点地变化。
对于子女来说,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爸爸健康啊。
老人的生活更错乱了:
记忆缺失,忘记了家在哪
时空错乱,错把朋友的葬礼当球场比赛
去超市忘记结账被当做小偷,只好叫女儿跑来接回家...
身边大多数情况只有妻子温柔耐心地陪伴照顾。
而子女呢,身处中年,都有各自不同的忙碌,没有办法一直陪伴身边。
只有当老人遇到特殊情况了,才会抽空去“解决”一下
大女儿经常要回国,两地跑
小女儿要做好随叫随到的准备
爸爸又找不到了...
家人通过手机GPS定位找人,由于延时和网络等问题,闹得全家担心受怕的,以为出了什么意外。
他们终于在游乐场找到了老人,但感觉非常心累, 提出将老人送去养老院。
但是妻子却明白老人来游乐场的原因,原来爸爸是回到了子女小时候的那天,到游乐场给老婆孩子送伞。
父母是怎么也不会忘记爱孩子这件事 。所以即使面对生病的父母,子女们也不要忘记他对你的爱。
不久,爸爸突发高烧不退,检查才发现是右侧大腿骨裂了。 后来病情恶化,医生建议给父亲戴上呼吸器,但是一旦戴上就脱不下来了。
最后,他们选择了陪爸爸在医院快乐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这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家庭缩影
而现实中,又是如何呢?
为此,我们专门拜访了这方面的权威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大科主任 ——陈斌华 主任丨老年记忆障碍科
※以下为陈斌华主任简明易懂的专业分享。内容较长,但十分宝贵和有用,值得大家认真读完。
首先,关于阿尔茨海默症,你有没有听过这些说法 ?
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痴呆?
老年痴呆不要去看,看也看不好!
病因都不明,治疗是不是没有作用?
以上对阿尔茨海默症的错误认知 让老人错过了治疗机会!
首先,很多人认知上很容易会把阿尔茨海默症等同于老年痴呆,但实际上这两个是不一样的。
概念分清楚后,再进行预防。我们说3.2秒就有一个老年痴呆,其实这个数据是总的老年期内的痴呆, 但老年痴呆里面:大半都是阿尔茨海默症。
痴呆的常见类型及治疗效果:
除了阿尔茨海默症,部分类型治疗效果是可以的。
比如常见的因为中风/出血梗塞引起的血管性痴呆,经过治疗是有一定效果和好转的。
还有其他类型,像帕金森病5年10年以后也会出现痴呆,还有其他太专业就不讲了。
总的来说阿尔茨海默症就没有说很明确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但说到可能的原因就很多了。阿尔茨海默症为什么会得,(这个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我们大致会这么去讲:
一个是遗传的问题,主要是基因,有些所谓的高危基因,我们都可以去筛查一下,哪怕是年轻人,都可以去查一下这几个基因,假如说有哪些高危基因有的,风险会增大。为什么只能说风险增大,那就因为所谓的高危的因素,并不是说准确的是一个病因。
假如说这个人生活方式接触面很少、人际交往很少,简单说有一些退缩表现、不主动、不高兴与人接触,讲话交际都比较少,这种老人得这种病的可能性会高一些
跟饮食相关的会比较多,比如说容易导致三高的饮食,肯定是加重发生可能性。
原因来看,虽然阿尔茨海默症是脑萎缩为主的,但实际上跟小血管、微血管的病变关系是很密切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会损害大的血管和小的血管,所以容易导致三高的饮食,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率增加。
所以现在有很多专门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饮食,比如比较肯定公认是“地中海饮食”。这个来源于什么呢,就是有这个饮食习惯的地中海沿岸那边,得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病人是最少的,这个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情。
最好的预防就是病因预防。
预防是跟病因相关的,不要说等到发生以后再去做,那时候可能就比较晚一些了。
不能改变的高危因素:
/ 遗传基因
是到目前为止是不能改变的
/ 受教育程度
青少年时期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后得阿尔茨海默症的几率是越小的。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受教育程度高了,用脑的时间和程度比一般受教育程度低的,他脑力锻炼方面是比较多的,包括神经的突触都会比较好一些。
能够改变的高危因素:
1/3的老人做好这些以后,本身可能会发,结果就可以不发了。
以下会展开讲大致可改变的高危因素,我们从理论上来说,把这些去给他解决,能降低1/3发病的可能性。听上去不多,实际上已经很不错了。
/ 听力方面
听力的问题很重要,假如是听力下降的老人,我们是尽量劝他去佩戴助听器,因为听力不好的老人得阿尔茨海默症的可能性会增加很多。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对脑功能的保持、锻炼、神经的一些突触的联系都有影响。所以听力不好的都会劝去佩戴助听器,而且助听器我们都是劝他们要佩好一点的,特别是这种一两千的效果不太能好,佩戴后很难适应就无法坚持。
/ 身体疾病方面
三高要控制,哪怕没有出现大血管问题,没有出现冠心病、没有脑梗,还是尽量要给他控制在一个理想的水平。
/ 生活社交方式
社会交往一定要多。特别是性格内向、孤僻的我们体会很深,很多到我们这里来的,它往往就是这种个性,社会接触会很少,特别是退休以后,最经常就是家里看看电视,以及看报纸、读读书,但总的来说,也都是社会接触比较少,肯定是不利的。
/ 精神抑郁方面
最需要关注抑郁方面的问题,整天不高兴、情绪不好,这样的老人得阿尔茨海默症的可能也会大大地增加,作为我们精神科医生来说,这方面我们会特别关注。有些老人抑郁一两年后很快就会变成阿尔茨海默症,而且发展会比一般的没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发病还要快、进展还要快。
上面说到阿尔茨海默症能不能预防的问题, 我们只能说不能完全预防,但是你做好措施后,肯定是能从中受益的,发生率下降、进展会变慢 ,这个是肯定的。
总的讲这么多,我个人来说,最主要是强调 饮食、社会交往和抑郁问题,这三方面比较容易忽视。前面讲的三高,现在老百姓都还是比较积极去控制。
不是老人记忆的下降,更主要的是来自于老人的精神和行为方面 。
阿尔茨海默症或者其他老年痴呆,发展到一定程度,精神上也是会出现问题的。
基本说100%发病过程中都会出现幻觉、猜疑、妄想、都会出现情绪的不稳定。
有了幻觉以后,相应的行为会乱,有了猜疑以后,会影响到家庭、邻里的关系,甚至有些经常会报警、抓小偷、抓侵入者。情绪不稳定老两口会经常因为一点事情吵架、跟儿子女儿的关系会弄得很僵。所以最大的问题是这一块。
既然最大负担来自于这一块,所以到我们这里来看的,可能就会比较多。一般记性不好的,有些人就不去管他。等出现精神行为方面的问题,就会到我们这里来看了,因为很难处理好。
能不能治、能不能治愈是两回事 :你看高血压、糖尿病也是治不好的,但是是能治的、治疗后也是有效果的。
治疗和不治疗的进行比较: 从愈后、从长期来说,完全是两回事情,我们这里病人见的比较多,假如说一开始轻度的时候去治疗,他可能3年5年生活还是能够自理的,家里不需要去请保姆。假如说没有治疗,可能2年时间一个人在家里根本就不行,专门有人要跟牢他,身体方面会有一些容易受到损害和伤害,或者安全方面,用火用电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从我们这个角度来看,阿尔茨海默症是可以治疗的,虽然不能治愈,而且经过治疗之后,肯定是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好处、获益的。
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以外,对高危因素的一些治疗也是一些措施。比如说认知训练、改善他的抑郁情绪、带他到外面多接触...都属于治疗措施,方方面面的。
治疗时机: 很多都是出现了一些行为上的问题了才会来看,而不是前期有症状就来看,所以这就是社会性的问题,一般老百姓对这方面认知还不够。我们已经这方面宣传很多很多年了,但现在跟以前比好很多了。
现在有些家人发现老人记性不好、对生活上基本没什么影响,对原来工作都还能做的, 就单纯近记忆力下降,就会有很多人来看了。这样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你能够发现这些症状来看,后面发展会大大地延缓。像以前来看,基本都是很厉害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了,或者是精神方面已经很乱了,这个效果就肯定不好。
总的来说,预防、治疗这些都是有用的,都是可以从中获益的,跟不去干预完全是两回事。
如果你怀疑身边有人疑似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不妨让他(她)做一个简单的“画钟试验”。
正常人可以顺利完成,如果他(她)不能画出圆圈,无法完整地把12个时间数字写出来,或者无法把数字写在正确的位置上,以及不能准确地用时针和分针标记时间,那么无论出现上述任何情况中的一种,就需要去看去了,可能老年痴呆或者阿尔茨海默症早期前期表现。
但是画钟还是不够积极的,需要意识上去关注。
关注老人精神、心理、记忆、认知状态的话,去关注你都是能发现问题的。
— 早期苗头 —
/ 近记忆下降
比如你画钟出现问题了,其实近记忆下降已经出现一段时间问题了,近记忆下降主要是体现在:反复问你同一个问题,经常碰到的是打电话问子女,你今天回不回来,实际上子女已经告诉他好几次了。但是这个是单纯近记忆损害,其他方面都没有问题,哪怕你画钟也是好的。
/ 情绪异常
情绪出现不稳定的状态,或者经常会出现比较长的不开心的状态,生活当中又没有相应的不好的事情。这个情绪是不太好理解的,这个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或者其他痴呆的早期表现,需要去关注的。
/ 时间定向
今天几月几号总是要别人去提醒,自己想不起来,有可能自己过一会想起来,或者老伴提醒想起来了
/ 方位定向
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比如坐车到哪里以后,会有短暂的茫然感觉,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这是在哪里,过一会/别人提醒后反应过来。这个也是早期表现。
只要去关注,这些问题还是能够去发现的。
照料者的负担,可以说是一个社会问题,包括经济问题、精神/心理负担。 往往一个家里出现一个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说整个家就是围绕他在转 ,包括情绪、工作生活的安排,都会大大受影响。
很多照料者会因此出现一些问题
家人:比如睡眠问题,有些情绪会变得很差、跟外界人际交往都有问题。
护工/保姆:很多时候是由一些保姆和护工,这个我们可以联系到一些社会现象,经常会提到保姆虐待老人。从我们的角度,其实其中一部分出现虐待老人有一定心理基础,情绪处于崩溃的状态。因为家里老人经常有这种状况:情绪不稳定、对保姆有一些猜疑。所以家人除了关注老人,对保姆也要进行一些关注,情绪问题及时要去解决处理,不然最后还是会影响到自家的老人。
—
【大园姐有话说】
通过陈斌华主任的耐心讲解,我们认识到,提前认知和预防,是阿尔茨海默症最好的对抗方式。
总的来说,需要关注的主要有三点:
1、预防:关心老人的身体和情绪健康,包括健康饮食、扩大社交和情绪抑郁方面
2、发现:关注老人的生活,学会辨别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苗头
3、就医:及早就医、寻求专业诊断。积极心态配合医生、过程中关心病人与照料者的心理。
同为子女,编者寄望于此文,能促使更多没有被发现的潜在患者在最佳时机及时得到专业诊断与治疗,和家人更长久地沐浴在阳光下。
最后,特别感谢陈斌华主任的专业分享和指导。 医者仁心,陈斌华主任一直致力于阿尔茨海默症诊治的科学普及工作,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家庭对该病有了正确的认知,真的让人感觉很温暖~
防 范 未 来 · 活 在 当 下
- END
文 | 大园姐、梓瑜
医学内容提供 | 陈斌华
Ⅸ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结局是什么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结局是安东尼寄住在疗养院,得到专业人士的悉心照顾。女儿给予经济支持并定期探望父亲。影片以重复加碎片式的感官叙事手法,讲述了年迈且身患疾病的安东尼,面临一项艰难的人生选择是搬到养老院还是接受女儿寻找的新护工。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电影设定
耄耋之年的安东尼,身患阿尔茨海默病住在伦敦,小女儿的意外离世,唯有大女儿安妮是他唯一的依靠。剧情以安东尼赶走了安妮好不容易找到的护工作为开端。
这个时候安东尼面临人生之中一个艰难的抉择,究竟是接受女儿安妮再次找来的护工,还是听从安妮安排前往养老院。毕竟此时安妮遇到了人生新的爱情,想要与保罗一起离开伦敦,而如何安排年迈的父亲成为最大的问题。
讲述了身患阿兹海默病的父亲安东尼与女儿安妮就是与护工相处还是前往疗养院产生了激烈的交谈,却突然陷入了一个奇幻的时空之中。不断变化而又熟悉的人,交叠的环境。
阿兹海默病是一个最为可怕的疾病,世界上每年都会有无数老人深受其害。这一病症的最典型特征就是遗忘,沉溺于曾经的往事之中,原本熟悉的人也变得陌生,导演以第一视角为我们展现了阿兹海默病患者的日常。
Ⅹ 电影《妈妈!》是近年难得一见的走心佳作,它所承载着怎样的社会责任
《妈妈!》作为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所承载的社会责任。这真的是近年难得一见的走心佳作。电影主要聚焦母亲及其背后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