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17~~1960年间比较经典好莱坞电影,谢谢!!
呵呵,你绝对不能错过的《雨中曲》(雨中乐飞扬)《音乐之声》
这一时期的很多电影都是音乐片歌舞剧的形式,片子都不错。
还有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名著改编一类的《茶花女》(葛丽泰.嘉宝),《傲慢与偏见》,《简爱》(琼.芳登版),《乱世佳人》也不错
还有就是秀兰.邓波儿的电影我比较喜欢,看起来很快乐,如《小公主》等……
还有《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经典片子,也是老电影,但是年份我记不太清了。
最后是,我最爱的奥黛丽·赫本的片子《罗马假日》《第凡内早餐》《战争与和平》《双姝怨》等……
呵呵,如果你喜欢的话我可以接着贴
Ⅱ 1960年前拍的电影有哪些
小玩意》
时间:1933导演:孙瑜
本片拍摄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发动的4年前,是联华电影公司后期一系列杰作中的一部,也是孙瑜的代表作之一,阮玲玉和黎莉莉主演了这部默片。影片中的几位女性角色尤其突出,其中珠儿死前安慰叶大嫂,特别是叶大嫂在影片结尾在街上的大声疾呼都成为影片的经典段落。和当时的很多体裁严肃的佳作一样,本片同样不流于呆板,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和轻巧的氛围。
《神女》
时间:1934导演:吴永刚
在中国电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创造的辉煌一页中,今天我们可以在回首中找出很多不朽的证明。如果说《小城之春》在上世纪40年代标志了中国电影完全走在世界的最前沿的话,中国电影的默片时代中同样可以找到这样的作品,它就是吴永刚的《神女》。中国的默片走到《神女》之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导演吴永刚是站在人性的高度来讲一个妓女的故事,但是不落俗套。《神女》从同类题材之中脱颖而出,它首次对人的双重身份、双重人格及复杂内心进行深刻的表现,这在以往的中国电影中是很难看到的。
《马路天使》
时间:1937导演:袁牧之
1937年中国电影出品了一部经典之作,《马路天使》,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高峰,然而正是在这一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电影正常的创作也由此中断,但也正是因为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威胁,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思想性。比如《马路天使》,尽管全片都贯穿着浪漫主义的氛围,其基调却是严肃地对社会问题的控诉,而周璇唱《四季歌》一段,袁牧之更是根据唱词剪进了抗击敌人入侵的影像,最后唱出“血肉筑出长城长,侬愿做当年的小孟姜”,以此鼓舞国人。《马路天使》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
《夜半歌声》
时间:1937导演:马徐维邦
作为1937年中国出品的几部佳作之一,《夜半歌声》的名头远不及由赵丹主演的《马路天使》,原因当然是本片的意识与故事均不属主流之故。导演马徐维邦的作品风格以阴郁诡异著称,本片更是他将此特色发扬光大之作。《夜半歌声》讲述的是革命志士宋丹平被人毁容,只得藏匿于剧院,常于月圆之夜高歌以安慰原恋人晓霞,导演马徐维邦在这样一宗故事中拍出了极尽恐怖妖异的气氛,因此该片至今在海外仍具有很高的声誉,甚至要高于《小城之春》。
《一江春水向东流》
时间:1947导演:蔡楚生 郑君里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民族史诗气质的电影,同时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部电影。在手法上,有人指其媚俗平庸,也有人赞其博大精深,在意识上,有人称其代表了当时民众的呼声,也有人称其意识形态过强,有损于影片的艺术性。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对中国电影和中国人的生活影响至深的一部电影,尽管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它杰出的艺术性仍将使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呐喊。影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表现技巧,融会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一江春水向东流》于1947年10月上映,连映3个多月,观众达70余万人次。
《太太万岁》
时间:1947导演:桑弧
这是1947年制作完成的一部都市喜剧杰作,剧本作者张爱玲,导演桑弧。陈思珍与唐志远结婚以后,每天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做贤惠太太,为了丈夫的事业,不得不在娘家和婆家两边撒谎周旋,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是典型的市民生活世界,没有传奇,但在张爱玲的笔下,日常的市民生活之中所传达出的“浮世悲欢”之感,刻骨至深,让人顿生苍茫,或若有所悟。桑弧的电影风格委婉细腻,体贴周到,更可爱的是其中温厚而活泼的幽默与讽喻,喜而不腻,哀而不伤,与张爱玲的剧作交相辉映。除石挥的造型和表演或稍显过火,蒋天流、张伐、上官云珠、韩非等人的表演无不生动细腻。
《小城之春》
时间:1948导演:费穆
尽管《小城之春》已经是半个多世纪前的电影了,但它拥有的某些品质仍然是我们所稀有的。电影的结构出乎意料地简单,一个被战争毁坏的小城,一个家园也同样被战火毁坏的人家,一对夫妇和一个城外来的男子,故事以平静始,也以平静终,看起来似乎也没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似乎又有很多事发生……从外表看,这只是个三角恋的典型例子,所不同的是,这部电影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到这棋局中每个人的内心,他们的欲望和挣扎,这一重点转换,让电影在人性层面上有了更大的普遍性。
《万家灯火》
时间:1948导演:沈浮
对战后社会黑暗的无情揭露与讽刺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许多优秀影片的主题。在这一题材的影片中,沈浮导演的《万家灯火》与郑君里导演的《乌鸦与麻雀》是最为出色的作品。《万家灯火》貌似平和,实则深刻。它描绘的是战后国民党统治区小资产阶级的生活。主人公胡智清是一家公司职员,善良、正直,为公司竭尽全力地工作,妻子又兰持家有方。后因农村破产,智清的老母携兄弟一家来上海投奔他。由于人口骤增,物价飞涨,生活困难,家中产生磨擦。后胡智清又遭解雇。家庭陷入绝境,各种矛盾与风波接踵而至……这部影片写一个家庭的变迁,却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影片中有痛苦的龃龉,更有亲情、理解。影片主人公最后说,我们要活下去,“让我们大家靠得紧一点吧”,暗示了团结斗争求生存的意蕴,使影片闪射出思想的光华。
《哀乐中年》
时间:1949导演:桑弧
这是一部“内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国电影”,是桑弧导演的巅峰之作。人到中年的小学校长陈绍常妻子去世之后未再续弦,子女长大成人之后虽然孝顺,但却只想把父亲当成宠物养起来,而缺乏对情感心灵的真正体贴。父亲的再婚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在陈绍常意志坚定,我行我素,终于开放了爱情和生命的二度梅。中国电影的主流,对集体和阶级的关怀远远大于对个人;而在对个人的关怀中则对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者的关怀远远大于对中年;进而在中年故事中对他们的物质生活的关心远远大于对他们的情感与精神的重视。《哀乐中年》明显是一个另类。本片将哀婉、讽刺与幽默达观融为一体,在风格上独树一帜,编导技艺圆熟,有如哀乐人生的抒情诗篇,有论者说这部影片可以放在国际水准上衡量,此言不虚。
《我这一辈子》
时间:1950导演:石挥石挥是我们回顾中国电影时最不应该忘记的名字之一,他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位杰出的人才,在表演、导演方面均达到了第一流的高度,他从话剧到电影所塑造的人物,涵盖三教九流,曾有“话剧皇帝”之称,而其电影的最高成就,则要属1950年的《我这一辈子》,石挥在这部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导、演高度,在之后罕有作品可以超越。影片由石挥的哥哥杨柳青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描写了一名巡警在旧北京近50年经历中的故事。《我这一辈子》既是优秀的新写实主义作品,又是当时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堪称中国电影史上闪耀着现实主义艺术光辉和罕见的人文深度的不朽之作,是举世公认的经典之作。
《天仙配》
时间:1955年导演:石挥
黄梅戏《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发了香港数十年黄梅戏电影的经久不衰!
影片于1957年获文化部优秀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影片主演是在戏曲界享有盛名的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王少舫。严凤英演绎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间村姑;既热情大胆,又勤劳智慧;严凤英尤其把七仙女对董永诚挚的爱情表现得十分深沉动人。影片上映后,同样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据1958年底统计,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多达1.4亿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天仙配》在中国香港、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
《曼波女郎》
时间:1957年导演:易文(香港)
葛兰是20世纪50年代香港著名的女星,1957年的歌舞片《曼波女郎》是葛兰的代表作之一。当时她领着一群年轻人大跳“恰恰”,还有摇滚乐、爵士乐凑热闹,场面很壮观,体现出当时香港民众受西方潮流的影响,观念和穿着风格上已经比较开放。
《曼波女郎》是为葛兰量身定做的电影,在香港国语歌舞片历史上也是一部承前启后、大胆创新的经典。“一种新的音乐女性在银幕上应运而生;完全城市化、地地道道属于香港的《曼波女郎》。这是首部将舞蹈作为一个性格和戏剧元素处理的电影,它对一种玩乐、纯真、青春、具节奏感的生活态度,做出了视觉和叙事性的生动描绘”。
《林则徐》
时间:1959年导演:郑君里、岑范
郑君里、岑范执导,赵丹主演的《林则徐》被誉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佳作,这是一部以悲壮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而又充满了文人气质的史诗电影。
林则徐是赵丹创造的最成功的银幕形象之一,他的表演吸取了中国写意画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层次分明,张弛有致,将一个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形象呈现于银幕之上。此外,该片的美术和音乐,也都在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探索,使影片具有一种含蓄、和谐、疏密得当的意境以及鲜活、洗练、韵味久长的抒情色彩。
本片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历史题材电影的代表作。
《青春之歌》
时间:1959年导演:崔嵬《青春之歌》的女主角谢芳在影片上映之后对自己的成名一无所知,而当她来到日本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照片被复印到一层楼高,狂热的日本影迷用生硬的汉语一遍遍喊着“林道静”。本片是崔嵬导演《小兵张嘎》的之外的另一部代表作,与《小兵张嘎》的生动趣味相比,《青春之歌》的风格相当内敛和扎实,在表演、导演、编剧、摄影等方面均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平,感人至深,该片得到的反响和经典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时间:1959年导演:苏里
令当时都市年轻人无限向往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新中国反映农村生活的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现了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劳动和爱情谱写新生活的赞歌。影片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大胆地采用被弃置多年的多角恋爱模式——高占武、曹茂林、李克明同时爱上孔淑贞。但创作者处理这个传统叙事模式时,不落陈套,表现和歌颂了利他主义的恋爱观。创作者还以一种乐观轻松的审美心态来审视与处理那个特定时代(“大跃进”)人群之间的思想冲突与年轻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使得影片整体上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也因此成为了当时所有年轻人的向往。主演李亚林和金迪也一跃而跻身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的行列。
《江山美人》
时间:1959年导演:李翰祥(香港)
该片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坛第一部出巨资拍摄的华语片,当年的制作费令人咋舌,由此可见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气魄与胆识。此片在第六届亚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奖,李翰祥的黄梅派电影渐渐成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Ⅲ 经典老电影《刘三姐》是哪年拍摄的急急急
1960年拍摄的,是部国产音乐电影的鼎立大作。63年获过大奖,被誉为山歌之王。
Ⅳ 介绍几部和古典音乐有关的电影~
相关主题: 巴哈
片 名: Chronik Der Anna Magdalena Bach
拍摄年代: 1967
出品国家: 意大利
相关主题: 巴哈
片 名: Bach's Fight for Freedom
拍摄年代: 1996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亨德尔
片 名: Handel's Last Chance
拍摄年代: 1996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维瓦尔蒂
片 名: VIVALDI
拍摄年代: 1987年
出品国家: 西德、意大利、加拿大合拍
相关主题: 莫扎特
片 名: Amadeus
拍摄年代: 1984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莫扎特
片 名: NOI TRE (THREE OF US)
拍摄年代: 1984
出品国家: 意大利
简 介: 莫扎特青年时代
相关主题: 莫扎特
片 名: MOZART
拍摄年代: 1976年
出品国家: 西德
相关主题: 贝多芬
片 名: Immortal Beloved
拍摄年代: 1994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贝多芬
片 名: Beethoven
拍摄年代: 1976
出品国家: 德国
相关主题: 贝多芬
片 名: Beethoven Lives Upstairs
拍摄年代: 1996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贝多芬
片 名: Un grand amour de Beethoven
拍摄年代: 1927
出品国家: 法国
相关主题: 贝多芬
片 名: Copying Beethoven
拍摄年代: 2006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罗西尼
片 名: Rossini's Ghost
拍摄年代: 1996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萧邦
片 名: 即兴曲 Impromptu
拍摄年代: 1990
出品国家: 美国
简 介: 萧邦与乔治·桑的爱情故事
相关主题: 萧邦
片 名: La Note bleue
拍摄年代: 1991
出品国家: 法国
简 介: 索菲·玛尔索饰演乔治·桑的女儿
相关主题: 舒曼
片 名: Songs of Love
拍摄年代: 1947年
出品国家: 美国
简 介: 克拉拉的故事 凯瑟琳·赫本主演
相关主题: 舒曼
片 名: Spring Symphony [春天交响曲]
拍摄年代: 1983年
出品国家: 德国
简 介: 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故事
相关主题: 舒勃特
片 名: LEISE FLEHEN MEINE LIEDER
拍摄年代: 1933
出品国家: 德奥合拍
简 介: 舒勃特未完成交响曲
相关主题: 舒勃特
片 名: Blossom Time
拍摄年代: 1934年
出品国家: 英国
相关主题: 舒勃特
片 名: Franz Schubert Notturuno
拍摄年代: 1987
出品国家: 奥地利
相关主题: 帕格尼尼
片 名: Paganini (克来默录音)
拍摄年代: 1989
出品国家: 德国
简 介: 克来默录音
相关主题: 李斯特
片 名: Song Without End
拍摄年代: 1960
出品国家: 美国
简 介: 李斯特的爱情故事
相关主题: 李斯特
片 名: Liszt's Rhapsody
拍摄年代: 1996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柴柯夫斯基
片 名: Tchaikovsky
拍摄年代: 1971
出品国家: 苏联
相关主题: 柴柯夫斯基
片 名: The Music Lovers
拍摄年代: 1971
出品国家: 英美合拍
简 介: 导演:Ken Russell 片长:122M
相关主题: 比才
片 名: Bizet's Dream
拍摄年代: 1995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瓦格纳
片 名: Richard et Cosima
拍摄年代: 1986
出品国家: 美国
简 介: 瓦格纳与李斯特的女儿Cosima爱情故事
相关主题: 瓦格纳
片 名: Meeting Venus
拍摄年代: 1991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瓦格纳
片 名: Ludwig
拍摄年代: 1973
出品国家: 法国、意大利、西德合拍
相关主题: 马勒
片 名: MAHLER
拍摄年代: 1974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马勒
片 名: Gustav Mahler: To Live, I Will Die
拍摄年代: 1987
出品国家: 奥地利
相关主题: 马勒
片 名: Death in Venice
拍摄年代: 1971
出品国家: 法国、意大利合拍
相关主题: 马勒
片 名: Bride of the Wind
拍摄年代: 2001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帕塞尔
片 名: England, my England
拍摄年代: 1995
出品国家: 英国
简 介: 英国作曲家帕塞尔(Purcell)的生平记录片
相关主题: 约翰·施特劳斯
片 名: The Great Waltz
拍摄年代: 1938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约翰·施特劳斯
片 名: The Great Waltz
拍摄年代: 1955
相关主题: 约翰·施特劳斯
片 名: Strauss Family
拍摄年代: 1979
相关主题: 约翰·施特劳斯
片 名: Strauss: King of 3/4 Time
拍摄年代: 1995
Ⅳ 1960年美国电影《豪勇七蛟龙》的片头音乐叫啥
电影《豪勇七蛟龙》的片头曲叫做《The Magnificent Seven》。
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纯音乐。
Ⅵ 电影《音乐之声》女主角资料,以及这部电影的获奖情况~
朱丽·安德鲁斯 Julie Andrews
朱丽·安德鲁斯,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英国的萨里。原名朱莉娅·伊丽莎白·韦尔斯。
父母都是艺人,她从小就开始演戏,十二岁在伦敦初次登台。1954年在纽约演出《男朋友》,两年后担任百老汇卖座剧《窈窕淑女》的女主角伊莱莎,连演三年,1960年又主演了另一部舞台剧《英雄肝胆美人心》。1964年,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把《窈窕淑女》搬上银幕,但公司老板杰克·华纳担心她演出失败并未聘她担任影片主角,而选中了奥黛丽·赫本。同年,沃尔特·迪斯尼影片公司请她拍摄《玛丽·波平斯》(即《欢乐人间》),这部影片使安德鲁斯一跃斋成为大明星,她获得这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和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授予的最佳音乐喜剧片女主角金球奖,同时影片亦十分卖座。
1965年,她主演的《音乐之声》获得最佳影片等六项奥斯卡大奖,她再次获得最佳音乐喜剧片女演员金球奖。这部影片也成为美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影片之一。
1982年,安德鲁斯又以《雌雄莫辨》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提名。从1965年到1968年,她连续四届名列最卖座的十大明星之一,1966年和1967年两届都是冠军。七十年代她主演的大部分影片,如《亲爱的莉莉》等,都由她丈夫布莱克·爱德华兹导演,也让很多人羡慕。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她的喉咙便出现异样,直到1997年开刀割除肿瘤后,朱丽·安德鲁斯暂时告别了演唱事业。然而,由此而引发的医疗官司以及从此无法歌唱的噩耗都没能真正影响安德鲁斯继续她的演艺生涯。事实上,这位多部畅销儿童读物的作者,联合国妇女开发基金会的“亲善大使”从来都不曾离开她热爱的事业和热爱她的观众们。
2001年,安德鲁斯在影片《公主日记》中再次出现,并在其后的《公主日记2:皇室婚约》中再展歌喉,为影片完整演唱了片中插曲“Your Crowning Glory”。之后她又成了《怪物史莱克》中菲欧娜公主的母亲。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
Ⅶ 求CCTV音乐台的《影视留声机》栏目里曾经播出的一个音乐电影的片段名
你说的影片应该是法国的,而不是美国的,叫做<罗什福尔的小姐们>(又译:<柳媚花娇>).
主要演员:
凯瑟琳·德诺芙
Catherine
Deneuve
弗兰西斯·多
萝丝
Françoise
Dorléac
雅克·贝汉
Jacques
Perrin(这个人就
是你说的
穿
水手服
的金发青年,
日后身兼导演\编剧\演员等职务.)
吉恩·凯利
Gene
Kelly
米歇尔·皮寇利
Michel
Piccoli
Ⅷ 60年代有哪些电影
1、《桥》
《桥》是1969年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战争影片。由哈·克尔瓦瓦茨执导,斯·佩洛维奇、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伊·加洛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期,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将德军撤退途中一座必经的桥梁炸毁的故事。